名人艰苦奋斗的事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人艰苦奋斗的事例
【篇一:名人艰苦奋斗的事例】
名人艰苦奋斗的故事1:刘强东刘强东,1974年2月14日出生于
江苏省宿迁的农民家庭,家境并不富裕,上大学时家人给他凑了500块钱上路。

大学期间时,刘强东每天骑自行车去门头沟一家单位做
程序员,并由此掘到了第一桶金。

大学后,刘强东盘下了中关村附近的一家饭馆。

之前,店员薪水很低,住在地下室,平时只吃剩饭剩菜,老板亲自把控资金;刘强东接
手后,给员工涨了工资,改善了住宿环境,把采购和收银权放给员工。

由于管理松散,员工变着法子侵吞店里的钱,没过一年,原本
盈利的饭店赔光了他的投入。

从1998年3月开始,刘强东连续两个月天天光顾中关村,经过仔细
观察,刘强东终于发现了中关村秘密原来,中关村大部分商户都是
在炒货,由此发现了商机。

于是刘强东拿着在攒下来的12000元,
在中关村创办京东公司,并租用了一个柜台,开始代理销售光磁产品,这是京东事业的起点。

2001年,他创办京东公司已经3年,京东商城已成为当时中国最大
的光磁产品代理商,并在全国各地开设了十多家。

他赚到了人生的
第一个1000万。

所以,人生中的低谷,往往是人生转折点。

凡是挣扎过来的人相信
都是真金不怕火炼,任何挫折都不能动摇他们的信仰。

名人艰苦奋斗的故事2:董明珠 1954年,董明珠出生在江苏南京的
一个普通家庭,兄弟姊妹7人,她最小。

毕业后在南京一家家化工
研究所做行政工作,然后结婚生子,平淡幸福!
1984年,儿子2岁的时候,丈夫突然去世,晴天霹雳。

那年董明珠
30岁。

30岁丧夫,还带着一个2岁的儿子,在很多人看来,这样的女人这
辈子都可能被乌云笼罩。

然而,在丈夫去世6年后,董明珠突然:
不再接受老天不公的安排,要翻身做自己命运的主人。

她把8岁的
儿子托付给母亲,毅然辞去工作,独自一人南下闯荡。

当你绝对决定努力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全世界都在帮你!
那年,36岁的她,到了格力公司,从一名基层业务员做起。

低谷,
往往是人生转折点。

不知营销为何物的董明珠凭借毅力和死缠烂打,
40天追讨回前任留下的42万元债款,令当时的总经理刮目相看,成为营销界茶余饭后的经典。

这位女强人的传奇便从这里开始。

她靠
着勤奋和诚恳,不断创造着格力公司的销售神话,她的个人销售额,曾经飙升至3650万元。

1995年,董明珠成为格力的销售经理,
2007年,53岁的她出任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直到2015年,61岁的董明珠终于实现了10余年的愿望,将格力打入世界 500 强,家
用电器类全球第一。

现如今,提起董明珠,竞争对手们是这样形容她的:董姐走过的路,都长不出草来。

名人艰苦奋斗的故事3:匡衡汉朝时,少年时的匡衡,非常勤奋好学。

由于家里很穷,所以他白天必须干许多活,挣钱糊口。

只有晚上,
他才能坐下来安心读书。

不过,他又买不起蜡烛,天一黑,就无法
看书了。

匡衡心痛这浪费的时间,内心非常痛苦。

他的邻里很富有,一到晚上好几间屋子都点起蜡烛,把屋子照得通亮。

匡衡有一天鼓起勇气,对邻居说:我晚上想读书,可买不起蜡烛,能否借用你们家的一寸之地呢? 邻居一向瞧不起比他们家穷的人,就恶毒地挖苦说:既然穷得买不起蜡烛,还读什么书呢! 匡衡听后非常气愤,不过他更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书读好。

匡衡回到家中,悄悄地在墙上凿了个小洞,邻居家的烛光就从这洞
中透过来了。

他借着这微弱的光线,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渐渐地
把家中的书全都读完了。

匡衡读完这些书,深感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他想继续
看多一些书的愿望更加迫切了。

附近有个大户人家,有很多藏书。

一天,匡衡卷着铺盖出现在大户
人家门前。

他对主人说:请您收留我,我给您家里白干活不报酬。

只是让我阅读您家的全部书籍就可以了。

主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答应了他借书的要求。

匡衡就是这样勤奋学习的,后来他做了汉元帝的丞相,成为西汉时
期有名的学者。

卧薪尝胆
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发生了战争。

越国被吴国打败,越国勾践被夫差俘虏。

后来,吴王夫差释放了勾践,让他回到了越国国都会稽。

勾践在坐卧的地方吊了个苦胆,夜里躺在柴草上,面对苦胆。

每天吃饭
时都尝尝苦胆。

总扪心自责:你忘了会稽大败之辱吗? 就这样勾践跟同甘共苦共同命运,经过十年发展
生产,积聚力量,又经过十年练兵,终于在公元前473年打败夫差,灭掉了吴国。

【篇二:名人艰苦奋斗的事例】
在逆境中艰苦奋斗而成功地名人故事
爱迪生于1847年 2月11日诞生于美国中西部的俄亥俄州的米兰小
市镇。

父亲是荷兰人的后裔,母亲曾当过小学教师,是苏格兰人的
后裔。

爱迪生7岁时,父亲经营屋瓦生意亏本,将全家搬到密歇根
州休伦北郊的格拉蒂奥特堡定居下来。

搬到这里不久,爱迪生就患
了猩红热,病了很长时间,人们认为这种疾病是造成他耳聋的原因。

爱迪生8岁上学,但仅仅读了三个月的书,就被老师斥为“低能儿”
而撵出校门。

从此以后,他的母亲是他的“家庭教师”。

由于母亲的
良好的教育方法,使得他对读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不仅博览群书,而且一目十行,过目成诵”。

8 岁时,他读了英国文艺复兴时期
最重要的剧作家莎士比亚、狄更斯的著作和许多重要的历史书籍,
到9 岁时,他能迅速读懂难度较大的书,如帕克的《自然与实验哲学》。

10岁时酷爱化学。

11岁那年,他实验了他的第一份电报。


了赚钱购买化学药品和设备,他开始了工作。

12岁的时候,他获得
列车上售报的工作,辗转于休伦港和密歇根州的底特律之间。

他一
边卖报,一边兼做水果、蔬菜生意,只要有空他就到图书馆看书。

他买了一架旧印刷机,开始出版自己的周刊——《先驱报》,第一
期周刊就是在列车上印刷的。

他用所挣得的钱在行李车上建立了一
个化学实验室。

不幸有一次化学药品着火,他连同他的设备全被扔
出车外。

另外有一次,当爱迪生正力图登上一列货运列车时,一个
列车员抓住他的两只耳朵助他上车。

这一行动导致了爱迪生成为终
身聋子。

1862年8月,爱迪生以大无畏的英雄气魄救出了一个在火车轨道上
即将遇难的男孩。

孩子的父亲对此感恩戴德,但由于无钱可以酬报,愿意教他电报技术。

从此,爱迪生便和这个神秘的电的新世界发生
了关系,踏上了科学的征途。

1863年,爱迪生担任大干线铁路斯特拉福特枢纽站电信报务员。

从1864年至1867年,在中西部各地担任报务员,过着类似流浪的生活。

足迹所至,包括斯特拉福特、艾德里安、韦恩堡、印第安那波
利斯、辛辛那提、那什维尔、田纳西、孟斐斯、路易斯维尔、休伦
等地。

1868年,爱迪生以报务员的身份来到了波士顿。

同年,他获得了第
一项发明专利权。

这是一台自动记录投票数的装置。

爱迪生认为这
台装置会加快国会的工作,它会受到欢迎的。

然而,一位国会议员
告诉他说,他们无意加快议程,有的时候慢慢地投票是出于政治上
的需要。

从此以后,爱迪生决定,再也不搞人们不需要的任何发明。

1869年6月初,他来到纽约寻找工作。

当他在一家经纪人办公室等
候召见时,一台电报机坏了。

爱迪生是那里唯一的一个能修好电报
机的人,于是他谋得了一个比他预期的更好的工作。

10月他与波普
一起成立一个“波普——爱迪生公司”,专门经营电气工程的科学仪器。

在这里,他发明了“爱迪生普用印刷机”。

他把这台印刷机献给
华尔街一家大公司的经理,本想索价5000美元,但又缺乏勇气说出
口来。

于是他让经理给个价钱,而经理给了4万美元。

爱迪生用这笔钱在新泽西州纽瓦克市的沃德街建了一座工厂,专门
制造各种电气机械。

他通宵达旦地工作。

他培养出许多能干的助手,同时,也巧遇了勤快的玛
丽,他未来的第一个新娘。

在纽瓦克,他做出了诸如蜡纸、油印机
等的发明,从1872至1875年,爱迪生先后发明了二重、四重电报机,还协助别人搞成了世界上第一架英文打字机。

1876年春天,爱迪生又一次迁居,这次他迁到了新泽西州的“门罗公园”。

他在这里建造了第一所“发明工厂”,它“标志着集体研究的开端”。

1877年,爱迪生改进了早期由贝尔发明的电话,并使之投入了实际使用。

他还发明了他心爱的一个项目——留声机。

电话和电报“是扩展人类感官功能的一次革命”;留声机是改变人们生活的三大
发明之一,“从发明的想象力来看,这是他极为重大的发明成就”。

到这个时候,人们都称他为“门罗公园的魔术师”。

爱迪生在发明留声机的同时,经历无数次失败后终于对电灯的研究
取得了突破,1879年10月22日,爱迪生点燃了第一盏真正有广泛
实用价值的电灯。

为了延长灯丝的寿命,他又重新试验,大约试用
了6000多种纤维材料,才找到了新的发光体——日本竹丝,可持续1000多小时,达到了耐用的目的。

从某一方面来说,这一发明是爱
迪生一生中达到的登峰造极的成就。

接着,他又创造一种供电系统,使远处的灯具能从中心发电站配电,这是一项重大的工艺成就。

他在纯科学上第一个发现出现于1883年。

试验电灯时,他观察到他
称之为爱迪生效应的现象:在点亮的灯泡内有电荷从热灯丝经过空
间到达冷板。

爱迪生在1884年申请了这项发现的专利,但并未进一
步研究。

而旁的科学家利用爱迪生效应发展了电子工业,尤其是无
线电和电视。

爱迪生又企图为眼睛做出留声机为耳朵做出的事,电影摄影机即产
生于此。

使用一条乔治伊斯曼新发明的赛璐珞胶片,他拍下一系列
照片,将它们迅速地、连续地放映到幕布上,产生出运动的幻觉。

他第一次在实验室里试验电影是在1889年,1891年申请了专利。

1903年,他的公司摄制了第一部故事片“列车抢劫”。

爱迪生为电影
业的组建和标准化做了大量工作。

1887年爱迪生把他的实验室迁往西奥兰治以后,为了他的多种发明
制成产品和推销,他创办了许多商业性公司;这些公司后来合并为
爱迪生通用电气公司,后又称为通用电气公司。

此后,他的兴趣又
转到荧光学、矿石捣碎机、铁的磁离法、蓄电池和铁路信号装置上。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研制出鱼雷机械装置、喷火器和水底潜望镜。

1929年10月21日,在电灯发明50周年的时候,人们为爱迪生举
行了盛大的庆祝会,德国的爱因斯坦和法国的居里夫人等著名科学
家纷纷向他祝贺。

不幸的是,就在这次庆祝大会上,当爱迪生致答
辞的时候,由于过分激动,他突然昏厥过去。

从此,他的身体每况
愈下。

1931年10月18日,这位为人类作过伟大贡献的科学家因病
逝世,终年84岁。

爱迪生的文化程度极低,对人类的贡献却这么巨大,这里的“秘诀”
是什么呢?他除了有一颗好奇的心,一种亲自试验的本能,就是他
具有超乎常人的艰苦工作的无穷精力和果敢精神。

当有人称爱迪生
是个“天才”时,他却解释说:“天才就是百分之二的灵感加上百分之
九十八的汗水。

”他在“发明工厂”,把许多不同专业的人组织起来,
里面有科学家、工程师、技术人员、工人共100多人,爱迪生的许
多重大发明就是靠这个集体的力量才获得成功的。

他的成就主要归
功于他的勤奋和创造性才能以及集体的力量,此外,他的妻子也曾
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焦耳求知
英国著名科学家焦耳从小就很喜爱物理学,他常常自己动手做一些
关于电、热之类的实验。

有一年放假,焦耳和哥哥一起到郊外旅游。

聪明好学的焦耳就是在玩耍的时候,也没有忘记做他的物理实验。

他找了一匹瘸腿的马,由他哥哥牵着,自己悄悄躲在后面,用伏达电池将电流通到马身上,想试一试动物在受到电流刺激后的反应。

结果,他想看到的反应出现了,马收到电击后狂跳起来,差一点把哥哥踢伤。

尽管已经出现了危险,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爱做实验的小焦耳的情绪。

他和咯咯又划着船来到群山环绕的湖上,焦耳想在这里试一试回声有多大。

他们在火枪里塞满了火药,然后扣动扳机。

谁知“砰”的一声,从枪口里喷出一条长长的火苗,烧光了焦耳的眉毛,还险些把哥哥吓得掉进湖里。

这时,天空浓云密布,电闪雷鸣,刚想上岸躲雨的焦耳发现,每次闪电过后好一会儿才能听见轰隆的雷声,这是怎么回事?
焦耳顾不得躲雨,拉着哥哥爬上一个山头,用怀表认真记录下去每次闪电到雷鸣之间相隔的时间。

2.求知——自强不息
英国物理学家布拉格,小时侯家里很穷,凭借着自己对梦想的不懈追求,通过顽强的努力,终于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而他曾经历的那段贫穷的岁月,成为了日后激励他前进的动力。

他在学校读书时,因为家里经济条件太差,父母无法给他买好看的衣服,舒适的鞋子,他常常是衣衫褴褛,拖着一双与他的脚很不相称的破旧皮鞋。

但年幼的布拉格从不曾因为贫穷而感觉自己低人一等,他更没有埋怨过家里人不能给他提供优越的生活条件。

那一双过大的皮鞋穿在他的脚上看起来十分可笑,但他却并不因此自卑。

相反,他无比珍视这双鞋,因为它可以带给他无限的动力。

原来这双鞋是他父亲寄给他的。

家里穷,不能给他添置一双舒服、结实的鞋子,即便这一双旧皮鞋,还是父亲的。

尽管父亲对此也充满愧疚之情,但他仍给儿子以殷切的希望、无与伦比的鼓励和强大的情感支持。

父亲在给他的信中这样写道:“……儿呀,真抱歉,但愿再过一二年,我的那双皮鞋,你穿在脚上不再大。

……我抱着这样的希望,你一旦有了成就,我将引以为荣,因为我的儿子是穿着我的破皮鞋努力奋斗成功的。

……”这封寓意深刻、充满期望的信,一直像一股无形的力量,推着布拉格在科学的崎岖山路上,踏着荆棘前进。

伽利略的故事伽利略1564年生于意大利的比萨城,就在
著名的比萨斜塔旁边。

他的父亲是个破产贵族。

当伽利略来到人世时,他的家庭已经很穷了。

17岁那一年,伽利略考进了比萨大学。

在大学里,伽利略不仅努力学习,而且喜欢向老师提出问题。

哪怕是人们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一些现象,他也要打破砂锅问(纹)到底,弄个一清二楚。

眼睛盯着天花板
有一次,他站在比萨的的天主教堂里,眼睛盯着天花板,一动也不动。

他在干什么呢?原来,他用右手按左手的脉搏,看着天花板上来回摇摆的灯。

他发现,这灯的摆动虽然是越来越弱,以至每一次摆动的距离渐渐缩短,但是,每一次摇摆需要的时间却是一样的。

于是,伽利略做了一个适当长度的摆锤,测量了脉搏的速度和均匀度。

从这里,他找到了摆的规律。

钟就是根据他发现的这个规律制造出来的。

失学了就努力自学
家庭生活的贫困,使伽利略不得不提前离开大学。

失学后,伽利略仍旧在家里刻苦钻研数学。

由于他的不断努力,在数学的研究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同时,他还发明了一种比重秤,写了一篇论文,题目为《固体的重心》。

此时,21岁的伽利略已经名闻全国,人们称他为“当代的阿基米德”。

在他25岁那年,比萨大学破例聘他当了数学教授。

举世闻名的落体实验
在伽利略之前,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是不一样的。

它的下落速度和它的重量成正比,物体越重,下落的速度越快。

比如说,10千克重的物体,下落的速度要比1千克重的物体快10倍。

说完,他把两手同时张开。

人们看到,两个铁球平行下落,几乎同时落到了地面上。

所有的人都目瞪口呆了。

伽伸利略的试验,揭开了落体运动的秘密,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学说。

这个实验在物理学的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制成了第一架望远镜
哥白尼是波兰杰出的天文学家,他经过40年的天文观测,提出了“日心说”的理论。

他认为宇宙的中心是太阳,而不是地球。

地球是一个普通的行星,它在自转的同时还环绕太阳公转。

伽利略很早就相信哥白尼的“日心说”。

1608年6月的一天,伽利略找来一段空管
子,一头嵌了一片凸面镜,另一头嵌了一片凹面镜,做成了世界上
第一个小天文望远镜。

实验证明,它可以把原来的物体放大3倍。

伽利略没有满足,他进一步改进,又做了一个。

他带着这个望远镜
跑到海边,只见茫茫大海波涛翻滚,看不见一条船。

可是,当他拿
起望远镜往远处再看时,一条船正从远处向岸边驶来。

实践证明,
它可以放大8倍。

伽利略不断地改进和制造着,最后,他的望远镜
可以将原物放大32倍。

证实哥白尼的“日心说”
每天晚上,伽利略都有用自己的望远镜观看月亮。

他看到了月亮上
的高山、深谷,还有火山的裂痕。

后来又开始观看太空,探索宇宙
的奥秘。

他发现,银河是由许多小星星汇集而成的。

他还发现,太
阳里面有黑斑,这些黑斑的位置在不断地变化。

因此他断定,太阳
本身也在自转。

伽利略埋头观察,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地球在
围着太阳转,而太阳不过是一个普通的恒星,从而证明了哥白尼学
说的正确。

1610年,伽利略出版了著名的《星空使者》。

人们佩服
地说:“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伽利略发现了新宇宙。


安徒生
安徒生是丹麦19世纪著名童话作家,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

他生于
欧登塞城一个贫苦鞋匠家庭,早年在慈善学校读过书,当过学徒工。

受父亲和民间口头文学影响,他自幼酷爱文学。

11岁时父亲病逝,
母亲改嫁。

为追求艺术,他14岁时只身来到首都哥本哈根。

经过8
年奋斗,终于在诗剧《阿尔芙索尔》的剧作中崭露才华。

因此,被
皇家艺术剧院送进斯拉格尔塞文法学校和赫尔辛欧学校免费就
读。

历时5年。

1828年,升入哥尔哈根大学。

毕业后始终无工作,
主要靠稿费维持生活。

1838年获得作家奖金——国家每年拨给他
200元非公职津贴。

安徒生终生未成家室,1875年8月4日病逝于
朋友——商人麦尔乔家中。

毛泽东
一代伟人毛泽东,小时候因无钱买书,竟然徒步走了二十多里的路,到亲戚朋友家去借书读。

白天出去放牛,晚上就在昏黄的豆油灯下
苦读。

就是这种追求知识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使他有着宏大的
理想和抱负,才使他后来成为中国杰出的人民领袖。

著名作家高尔
基从小就饱尝人间的辛酸,即使做活累得腰酸背痛,也不肯放弃一
刻时间去看书,还常常在老板的皮鞭下偷学写作,终于成为著名的
作家。

美国的大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家里买不起书,买不起做实
验用的器材,他就到处收集瓶罐。

一次,他在火车上做实验,不小
心引起了爆炸,车长甩了他一记耳光,他的一只耳朵就这样被打聋了。

生活上的困苦,身体上的缺陷,并没有使他灰心,他更加勤奋
地学习,终于成了一个举世闻名的科学家。

《陈平忍辱苦读书》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
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

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
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陆羽弃佛从文》
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

陆羽虽
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

陆羽执意下
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

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
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

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
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
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

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
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

后来,陆羽撰写
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少年包拯学断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
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
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
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
除害。

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万斯同闭门苦读》
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
十四史》。

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

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

万斯同恼
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

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
读书。

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
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
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
《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唐伯虎潜心学画》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文学作品欣赏、行业资料、生活休闲娱乐、应
用写作文书、专业论文、外语学习资料、在逆境中艰苦奋斗而成功
地名人故事53等内容。

兰亭序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
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
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
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
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
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