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动的稳定性资料
汽车制动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引言汽车制动系统是汽车安全行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着行车安全。
为了提高汽车制动系统的性能,我国汽车制动行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优化。
本文通过对汽车制动系统的实验分析,总结其性能特点,为汽车制动系统的研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二、实验目的1. 分析汽车制动系统的性能特点;2. 评估汽车制动系统的可靠性;3. 为汽车制动系统的改进提供依据。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某品牌汽车,车型为XX型;2. 实验设备:汽车制动性能测试台、制动踏板力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制动距离传感器等;3. 实验内容:汽车制动性能试验,包括制动距离、制动减速度、制动协调时间等指标;4. 数据处理:采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制动距离实验结果显示,该车型在高速行驶时,制动距离为100m,满足国家标准。
但在中低速行驶时,制动距离略大于标准值。
这可能是由于中低速行驶时,驾驶员对制动踏板的控制不够精准,导致制动距离增加。
2. 制动减速度实验结果显示,该车型在高速行驶时,制动减速度为10m/s²,满足国家标准。
在中低速行驶时,制动减速度为8m/s²,略低于标准值。
这可能是由于制动系统在低速行驶时,制动力分配不均,导致制动减速度下降。
3. 制动协调时间实验结果显示,该车型在高速行驶时,制动协调时间为0.8s,满足国家标准。
在中低速行驶时,制动协调时间为1.2s,略高于标准值。
这可能是由于制动系统在低速行驶时,制动力响应速度较慢,导致制动协调时间增加。
4. 制动系统可靠性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该车型在高速行驶时,制动系统可靠性较高,但在中低速行驶时,制动系统可靠性有所下降。
这可能是由于制动系统在低速行驶时,制动力分配不均,导致制动效果不稳定。
五、结论与建议1. 结论通过对汽车制动系统的实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该车型在高速行驶时,制动性能较好,满足国家标准;(2)在中低速行驶时,制动性能略低于标准值,需要进一步优化;(3)制动系统在低速行驶时,可靠性有所下降,需要提高制动力分配均匀性。
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
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在对汽车实施制动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制动跑偏、后轴侧滑或前轮失去转向能力等现象,从而造成汽车失去控制而离开原来的行驶方向,甚至发生撞入对方车辆行驶轨道、下沟、滑下山坡的危险情况。
一般称汽车在制动过程中维持直线行驶或按预定弯道行驶的能力为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
制动跑偏是指制动时汽车自动向左或向右偏驶的现象。
制动侧滑是指制动时汽车的某一轴或两轴发生横向移动的现象。
最危险的情况是在高速制动时发生后轴侧滑,此时汽车常发生不规则的急剧回转运动而失去控制。
跑偏与侧滑是有联系的,严重的跑偏有时会引起后轴侧滑,易于发生侧滑的汽车也有时加剧跑偏的趋势。
图[1]画出了单纯制动跑偏和由跑偏引起后轴侧滑时轮胎留在地面上的印迹的示意图。
前轮失去转向能力,是指弯道制动时汽车不再按原来的弯道行驶而沿弯道切线方向驶出;直线行驶制动时,虽然转向盘但汽车仍按直线方向行驶的现象。
失去转向能力和后轴侧滑也是有联系的,一般如果汽车后轴不会侧滑,前轮就可能失去转向能力;后轴侧滑,前轮常仍有转向能力(后面将做具体分析)。
一、汽车的制动跑偏制动时汽车跑偏的原因有两个:1) 汽车左、右轮,特别是前轴左、右车轮(转向轮)制动器的制动力不相等。
2) 制动时悬架导向杆系与转向杆系拉杆在运动学上的不协调(相互干涉)。
其中,第一原因是制造、调整误差造成的,汽车究竟向左或向右跑偏,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而第二个原因是设计造成的,制动时汽车总是向左(或向右)一方跑偏。
图[2]给出了由于转向轴左、右车轮制动力不相等而引起跑偏的受力分析。
为了简化,假定车速较低,跑偏不严重,且跑偏过程中转向盘是不动的,在制动过程中也没有发生侧滑,并忽略汽车做圆周运动产生的离心力及车身绕质心的惯性力偶矩。
设前左轮的制动器制动力大于右轮,故地面制动力F X1l >F X1r 时,前、后轴分别受到的地面侧向反作用力为F Y1和F Y2。
显然,F X1l 绕主销的力矩大于F X1l 绕主销的力矩。
汽车稳定性分析及对策研究
汽车稳定性分析及对策研究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车辆的设计、制造和性能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然而在实际驾驶过程中,车辆稳定性依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汽车稳定性不仅关乎车辆安全性,也直接影响了驾驶者的驾驶体验。
对汽车的稳定性分析和对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汽车稳定性分析1.1 车辆稳定性的定义车辆稳定性是指车辆在行驶中保持直线行驶或在转弯、避障等特殊场景下保持稳定的能力。
一个稳定的车辆能够更好地保持横向、纵向和转向的稳定性,提高了车辆的操控性和安全性。
1.2 影响车辆稳定性的因素车辆稳定性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悬挂系统、操控系统、车辆质量、车辆速度等。
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包括横向稳定性和纵向稳定性。
横向稳定性是指车辆在转弯、避障等横向运动时的稳定性,主要受悬挂系统、车辆重心、轮胎性能等因素影响。
而纵向稳定性是指车辆在加速、制动等纵向运动时的稳定性,主要受制动系统、悬挂系统、车辆重心等因素影响。
1.3 车辆稳定性测试为了评估车辆的稳定性,工程师们设计了一系列的测试项目来检验车辆在各种运动情况下的性能。
比如在横向稳定性测试中,会进行转向稳定性测试、侧倾角测试、悬挂系统性能测试等;在纵向稳定性测试中,会进行加速稳定性测试、制动稳定性测试等。
只有通过这些测试项目,才能够全面评估车辆的稳定性能力。
二、汽车稳定性对策研究2.1 悬挂系统优化悬挂系统是影响车辆稳定性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因此优化悬挂系统对于提升车辆稳定性至关重要。
通过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设计,可以提高悬挂系统的刚性和稳定性,从而减小车身的横摇、纵摇等现象,提高车辆的稳定性。
2.2 轮胎性能提升轮胎是车辆与地面接触的唯一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车辆的操控性和安全性。
因此改善轮胎的性能,是提升车辆稳定性的有效途径。
可以通过采用新材料、新结构、新制造工艺等手段来提升轮胎的抓地力、耐磨性等性能,从而提高车辆在横向和纵向运动中的稳定性。
2.3 电子稳定控制系统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车辆的稳定性控制系统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制动稳定性的名词解释
制动稳定性的名词解释制动稳定性是指汽车在制动过程中的驾驶稳定性。
当车辆行驶中需要进行制动时,制动系统的稳定性将会对驾驶员的操控和乘坐体验产生重要影响。
制动稳定性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特别是在高速行驶和紧急制动的情况下。
一辆车制动时,如果制动力不均匀或不稳定,可能会导致车辆侧滑、顿挫、失控等不良现象,危及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
因此,制动稳定性被视为判断汽车制动系统质量和性能是否优良的重要指标之一。
制动稳定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制动系统的设计、制动材料的选用以及车辆动力学特性等。
首先,制动系统的设计必须考虑到车辆的重心位置、悬挂系统的刚度以及转向系统的响应等因素,以确保在制动时车辆的姿态保持平稳。
其次,制动材料的选用对制动稳定性也有很大影响。
不同的制动材料具有不同的摩擦系数和热特性,正确选择合适的制动材料可以提高制动性能并确保制动过程的稳定性。
最后,车辆动力学特性也是制动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车辆在制动时会产生惯性力和重力,这会对车辆的稳定性和制动效果造成影响。
因此,合理调整车辆的悬挂系统和制动系统参数,可以提高制动稳定性。
如何评估车辆的制动稳定性呢?目前,主要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在实际道路上进行制动测试,通过测量车辆在实际行驶中的制动性能来评估稳定性。
这种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能够真实反映车辆在实际道路环境下的制动表现。
另一种是通过数值仿真分析,以模拟车辆的制动过程,包括刹车力传递、车辆姿态变化等,通过计算和模拟得出车辆的制动稳定性。
这种方法虽然相对简便,但准确性相对较低,因为它没有考虑到实际道路情况的不确定性。
近年来,随着智能车辆技术的不断发展,制动稳定性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智能制动系统可以根据车辆的实时状态和外部环境,自动调整制动力的分配,提高制动稳定性。
例如,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C)可以基于车辆动态参数实时监测车辆的运动状态,并根据需要施加独立的制动力,以防止车辆侧滑或失控。
这些智能制动系统的引入不仅提高了制动稳定性,还使得驾驶更加安全和舒适。
汽车制动的方向稳定性8
汽车制动的方向稳定性1、制动时方向稳定性良好的汽车,制动过程中应按驾驶员所给定的轨迹减速以至停车。
若汽车制动时方向稳定性不好,就会出现制动跑偏或(和)制动侧滑的现象。
汽车制动跑偏与汽车制动侧滑都会使汽车偏离原来的行驶轨迹,甚至发生闯入对方车辆行驶车道、甩出路面等危险。
制动的方向稳定性是影响汽车行驶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
1、汽车的制动跑偏。
在正常情况下,制动时汽车按每一路线方向减速停车,但实际上有时汽车自动向左或向右偏驶,称为制动跑偏。
制动时汽车发生跑偏的原因有两个;( 1 )汽车左、右轮,特别是前轴左右轮(转向轮)制动器动力或地面制动力不相等,原因是制造、调整误差造成的,因此是非系统性的。
跑偏量的大小受左右轮制动力差的影响很大,究竟汽车向左右跑偏,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2)制动时悬架导向杆系与转向系拉杆在运动学上的不协调(相互干涉),原因是设计造成的。
制动时汽车总是向左(或向右)一方跑偏,是系统性的。
2、制动侧滑;---制动时汽车某一轴或两轴的车轮发生横向滑动的现象,称为制动侧滑。
(1)通常情况下,由于汽车所受的侧向力较小,车轮不会发生侧滑。
所以往往车轮制动到往往车轮制动到抱死拖滑(或驱动滑转)状态时车轮才出现侧滑。
此时车轴只要遇到一点侧向力作用,便会发生侧滑现象。
(2)侧滑现象分析。
就双轴汽车来说,在紧急制动时,常会出现一根轴先抱死,随后该轴在侧向力的作用下产生侧滑,而另一轴仍与地面保持附着关系,两轴同时抱死产生侧滑的现象较少。
驱动滑转时,只有驱动轴产生侧滑。
若前轴比后轴先抱死,汽车基本上按直线行驶,但在弯道上制动时汽车失去转向能力;若后轴比前轴先抱死,且抱死时间间隔短于0.5s,汽车基本上按直线行驶,但如果抱死时间间隔大于0.5s,且车速较高时,后轴就会发生严重侧滑。
因此,为了保证汽车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最理想的情况是前、后车轮都处于滚动状态而不出现抱死情况。
由此可以看出,影响汽车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的关键因素是制动力的匹配与协调。
汽车制动系统毕业论文
汽车制动系统毕业论文汽车制动系统是汽车安全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保障驾驶员和乘客的生命安全。
本文通过对汽车制动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旨在探讨汽车制动系统的性能、结构及其发展趋势,以期为汽车制动系统的优化设计和实际应用提供科学参考。
首先,本文介绍了汽车制动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工作过程。
汽车制动系统包括制动器、制动液、制动盘/鼓及制动辅助系统等部分。
当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时,通过制动液传递力量,使制动器的摩擦材料接触制动盘/鼓,产生摩擦力,从而减速/停车汽车。
其次,本文重点分析了汽车制动系统的性能指标。
主要包括制动距离、制动力、制动稳定性和制动耐久性等方面。
制动距离是指车辆从制动开始到完全停下来所需的距离,与制动力、摩擦材料和制动盘/鼓等因素有关。
制动力是指制动器对车轮施加的力量,需根据车辆的质量和速度合理调整。
制动稳定性是指车辆在制动过程中的稳定性,主要由制动系统的结构和操作性能决定。
制动耐久性涉及到制动系统的寿命和维护保养,需根据使用条件和行驶里程合理进行检修与更换。
最后,本文讨论了汽车制动系统的发展趋势。
随着汽车工业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汽车制动系统也在不断改进和优化。
未来汽车制动系统的发展趋势包括电子制动系统、智能制动系统和自动驾驶制动系统等。
电子制动系统通过电子元件实现制动力分配和制动控制,提高了制动性能和安全性。
智能制动系统基于车辆和道路信息,实现智能化制动控制,进一步提高了制动稳定性和安全性。
自动驾驶制动系统借助传感器和控制系统,实现自动行驶过程中的制动操作,提高了驾驶操控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汽车制动系统作为汽车安全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驾驶员和乘客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汽车制动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全面介绍了汽车制动系统的性能、结构及其发展趋势。
相信本文对于汽车制动系统的优化设计和实际应用具有一定的科学参考意义。
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
(另外注意,跑偏与车轮抱死无关。) 1.左右车轮制动力不相等 2.悬架导向杆系与转向系拉杆在运动学上不协调
22
第四节 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
弯道行驶条件下的制动试验
弯道行驶时进行的制动试验也会得到类似结果: 1)只有后轮抱死或后轮提前抱死,在一定车速条件下, 后轴才会发生侧滑; 2)只有前轮抱死或前轮先抱死,因侧向力系数为零,不 能产生任何地面侧向反作用力,汽车无法按原弯道行驶而 沿切线方向驶出,即失去了转向能力。
23
因此,综合考虑制动效能和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 性,将制动工况划分成如下四种(不考虑跑偏):
24
第四节 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
和汽车制动性有关 的主动安全系统
一、ABS系统
ABS系统 EBD系统
左侧:地面附着力随汽车 制动力矩的增加,能提供 足够的地面制动力,此时 的侧向力系数也较大,具 有足够的抗侧滑能力,— 稳定区。
右侧:随制动力矩的增大,地面制动力减小,抱死侧滑。 25
第四节 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
3
第四节 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
跑偏
侧滑
4
第四节 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
制动跑偏、侧滑、失去转向能力之间的联系:
跑偏和侧滑是有联系的:严重的跑偏有时会引起后轴 侧滑,容易侧滑的汽车也加剧跑偏的趋势。 失去转向能力和后轴侧滑也是有联系的:一般汽车如 后轴不会侧滑,前轮就可能失去转向能力;后轴侧滑, 前轮常仍有转向能力。 制动跑偏、侧滑、失去转向能力是造成交通事故的重 要原因。在侧滑事故中,发现有50%是由制动引起的。
汽车理论(第五版)第四章_汽车的制动性
s2 u0 2
abmax 式中 k 2
du k d
du kd
当τ=0时,u=u0
1 u u0 k 2 2
ds 1 u0 k 2 由于 d 2
1 ds u0 k 2 d 2
8
第二节 制动时车轮的受力
一、地面制动力 FXb
FXb Tμ r
ua
W
由制动力矩所引起的、地 面作用在车轮上的切向力。
Tp
制动力矩Tµ
Tμ
FXb
FXb
地面附着力
r
FZ
9
FXb F
第二节 制动时车轮的受力
二、制动器制动力Fμ
与附着力无关
Fμ
Tμ r
在轮胎周缘克服制动器摩擦力矩所需的切向力。
21
第二节 制动时车轮的受力
FY
FY
平地转向时,离心力Fl由地面侧向力FY平衡。
22
第二节 制动时车轮的受力
当汽车在倾斜弯道转向时,离心力Fl可由重力的分力平衡。 弯道内倾,可以减小所需的地面侧向力;倾角依道路 转弯半径和设计车速而定。
23
第二节 制动时车轮的受力
环形跑道(视频)
(注意观察弯道的倾斜情况)
当 2 时
1 ue u0 k 2 2 2
当 ''时,将k
1 abmax 2 2 6
ab max
2''
代入
当τ=0 时,s=0
s u0
1 3 k 6
s2 u0 2
s2 s2 s2
s2 u0 2 u0 2
制动系统稳定性控制技术研究
制动系统稳定性控制技术研究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车制造企业不断加强对汽车安全方面的关注。
其中,制动系统的稳定性控制技术是汽车安全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本文将探讨制动系统稳定性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制动系统稳定性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制动系统稳定性控制技术主要指的是在汽车制动过程中,通过各种传感器、控制系统和执行器等设备,对汽车的制动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和调节,以保证车辆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目前,主要的制动系统稳定性控制技术主要包括以下两种:1. ABS技术ABS(防抱死制动系统)技术可以有效防止汽车在紧急制动时车轮的抱死,从而保证汽车的制动距离和方向的稳定性。
ABS技术通过计算车轮转速差异,在汽车制动时,控制制动系统对不同车轮施加不同的制动力度,从而保证车轮的正常旋转。
同时,ABS技术还可以在汽车的紧急制动时,通过调节车轮制动力度,避免汽车侧滑或滑动,从而有效提高了汽车的制动安全性。
2. ESP技术ESP(电子稳定控制系统)技术可以通过传感器等设备监测汽车的滑动、侧滑、转向角度等常见失控情况,同时通过控制制动系统、油门、转向等器件进行调节,从而避免汽车的侧翻、翻滚、失控等情况的发生。
ESP技术可以提高汽车行驶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可以有效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二、制动系统稳定性控制技术存在的问题目前,制动系统稳定性控制技术研究面临着一些问题:1. 技术成本高制动系统稳定性控制技术的设计、研发、生产和安装等步骤需要高昂的技术投入和劳动力成本,目前技术成本较高。
2. 技术水平不同在不同的汽车品牌和型号之间,制动系统稳定性控制技术的应用程度、控制精度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同时各个厂家的技术水平不同,也存在一定的技术不可兼容性。
3. 特定场景下的制动问题制动系统稳定性控制技术有时仍不能完全避免特定场景下的制动问题,如极端气候、路面条件恶劣等情况下,汽车的制动性能可能会出现明显下降。
汽车稳定实验报告总结(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汽车产业的日益壮大,汽车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然而,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路面状况、车辆性能等,可能导致车辆出现不稳定现象,给驾驶者和乘客带来安全隐患。
为了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汽车稳定性实验成为汽车研发和检测的重要环节。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汽车稳定性进行测试和分析,为汽车设计和改进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目的1. 了解汽车稳定性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掌握汽车稳定性测试设备的使用技巧;3. 分析汽车稳定性测试结果,为汽车设计和改进提供参考;4. 培养实验者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三、实验内容1. 实验设备:汽车稳定性测试台、测速仪、转向角传感器、测力计、数据采集器等;2. 实验方法:采用实车实验和仿真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对汽车稳定性进行测试和分析;3. 实验步骤:(1)搭建实验平台,将汽车稳定性测试台、测速仪、转向角传感器、测力计等设备安装到位;(2)调整实验参数,如车速、转向角等,使实验条件符合测试要求;(3)进行实车实验,记录实验数据;(4)将实验数据输入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5)根据实验结果,对汽车稳定性进行评价和改进。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稳定性因数:通过实验,计算出汽车的稳定性因数,判断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2)特征车速:根据实验数据,确定汽车在特定路面条件下的特征车速;(3)稳态横摆角速度:分析汽车在转向过程中的横摆角速度,评估汽车的操纵稳定性;(4)侧向加速度:测量汽车在侧向力作用下的加速度,判断汽车在侧向力作用下的稳定性。
2. 分析与讨论:(1)稳定性因数与特征车速:稳定性因数越高,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越好;特征车速越高,汽车在高速行驶时的稳定性越差。
因此,在汽车设计和改进过程中,应注重提高稳定性因数,降低特征车速;(2)稳态横摆角速度:稳态横摆角速度越小,汽车在转向过程中的稳定性越好。
制动距离和制动稳定性要求
表1 制动距离和制动稳定性要求1.1.1.1 用充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检验行车制动性能汽车、汽车列车在规定的初速度下急踩制动时充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及制动稳定性要求应符合表 4 的规定,且制动协调时间对液压制动的汽车应小于等于 0.35s ,对气压制动的汽车应小于等于 0.60s ,对汽车列车、铰接客车和铰接式无轨电车应小于等于 0.80s 。
对空载检验的充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有质疑时,可用表 4规定的满载检验充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进行。
充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 MFDD :=MFDD ()be eb S S V V --92.2522式中: MFDD ——充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单位为米每平方秒(m/s 2 );o V ——试验车制动初速度,单位为千米每小时(km/h ); b V ——0.8o V ,试验车速,单位为千米每小时(km/h ); e V ——0.1o V ,试验车速,单位为千米每小时(km/h );b S ——试验车速从o V 到b V 之间车辆行驶的距离,单位为米(m ); e S ——试验车速从o V 到e V 之间车辆行驶的距离,单位为米(m )。
制动协调时间:是指在急踩制动时,从脚接触制动踏板(或手触动制动手柄)时起至机动车减速度(或制动力)达到表 4规定的机动车充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或表 6所规定的制动力)的 75%时所需的时间。
表2 制动减速度和制动稳定性要求1.1.1.2 制动踏板力或制动气压要求进行制动性能检验时的制动踏板力或制动气压应符合以下要求:a)满载检验时气压制动系:气压表的指示气压≤额定工作气压;液压制动系:踏板力,乘用车≤500N;其他机动车≤700N。
b)空载检验时气压制动系:气压表的指示气压≤600kPa;液压制动系:踏板力,乘用车≤400N;其他机动车≤450N。
摩托车(正三轮摩托车除外)检验时,踏板力应小于等于350N,手握力应小于等于250N。
正三轮摩托车检验时,踏板力应小于等于500N。
汽车刹车系统稳定性分析与控制方法研究
汽车刹车系统稳定性分析与控制方法研究汽车安全性是当前社会越来越重视的问题,其中刹车系统的稳定性是影响车辆安全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研究汽车刹车系统的稳定性及其控制方法对于汽车安全性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一、汽车刹车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汽车刹车系统一般包括刹车踏板、主缸、刹车筒、刹车鼓(或刹车盘)、刹车管路、刹车片等组件。
当驾驶员踩下刹车踏板时,主缸将油压送到刹车筒中,使之膨胀,推动刹车鼓(或刹车盘)转动,并使刹车片紧贴刹车鼓(或刹车盘),以达到刹车的目的。
二、汽车刹车系统的稳定性问题在实际的驾驶中,刹车系统的稳定性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刹车系统可能出现的问题包括:车辆刹车时抖动、制动偏差、刹车距离过长等。
车辆在刹车时出现抖动的原因可能是制动系统不平衡,也可能是制动系统内部的防抱死系统(ABS)失效。
制动偏差的原因一般是刹车筒和刹车片磨损不平衡,或者是刹车片和刹车鼓(或刹车盘)表面不平整。
而刹车距离过长的原因可能是刹车片与刹车鼓(或刹车盘)黏着力不够,或者是油路压力不足等。
三、刹车系统的控制方法为了提高汽车刹车系统的稳定性,可采用以下几种控制方法。
1、引入防抱死系统(ABS)防抱死系统是一种电子系统,能够对刹车系统的油路压力进行控制,从而避免车轮在制动时发生抱死。
当车轮在制动时速度过快,防抱死系统会自动地减少刹车油路的压力,使轮胎重新获得旋转自由,从而避免车辆失控。
引入防抱死系统能够大大提高车辆的行驶安全性。
2、采用电子刹车力分配系统(EBD)电子刹车力分配系统是一种能够自动调节刹车力分配的电子系统,可以将刹车力分配到需要制动的轮胎上,从而避免制动力度过大或过小的问题。
3、加装陀螺仪陀螺仪是一种能够检测车身姿态和转向角度的仪器,能够帮助汽车刹车系统更准确地感知路况和车辆状态。
在刹车时,陀螺仪能够检测车辆横向的加速度和车速,从而根据车辆状态和路况提供刹车压力建议,使刹车系统更为稳定。
四、结语汽车刹车系统的稳定性是汽车行驶安全的重要保障。
汽车制动跑偏故障的判断与检修[1]
汽车制动跑偏故障的诊断与检修摘要: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公路运输日益繁忙,车流量不断增多,高速运行成为时代的要求。
汽车制动性能直接关系到交通安全,重大交通事故往往与制动距离太长,紧急制动时发生侧滑等情况有关,随着汽车行驶速度的提高,制动性能对保障交通安全尤显重要。
本文试图通过对汽车制动跑偏的分析判断与检修,找出防止和判断汽车跑偏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制动稳定性跑偏判断检修论文内容:一、制动稳定性制动稳定性是指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通常用制动时汽车按给定轨迹行驶的能力来评价,即汽车制动时维持直线行驶或预定弯道行驶的能力。
制动稳定性良好的汽车,在试验时不会产生不可控制的效能使汽车偏离一定宽度的试验通道。
我国安全法规中对制动稳定性有相应规定:车辆紧急制动时,任何部位不得超出试车宽度2.5米。
汽车丧失制动稳定性通常表现为制动跑偏和车辆侧滑现象,特别是后轴侧滑,是造成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随着现代汽车车速不断提高,汽车稳定性将成为影响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
汽车跑偏是指汽车制动时不能按直线方向减速或停车,而无控制地向左或右偏驶的现象。
汽车制动时,出现某一轴或两轴的车轮相对地面同时发生横向移动的现象称为制动侧滑现象。
产生制动跑偏的主要原因是汽车左右车轮制动器制动力增长快慢不一致或左右轮制动力不等,(特别是左右转向轮),为了控制制动跑偏,在安全法规中对左右车轮制动力的平衡有相应要求:在制动增长全过程中,左右轮制动力差与该轴左右轮中制动力大者之比对前轴不大于20%,对后轴不得大于24%。
制动跑偏经过维修调整是可以消除的,侧滑最危险的情况是在高速制动时后轴发生侧滑,这时汽车常发生不规则的急剧回转运动,使之部分地或完会失去操纵。
但是即使技术状况符合要求的汽车,在较高车速或溜滑的路面上制动时也可能发生后轴侧滑。
跑偏与侧滑是有联系的,严重的跑偏常会引起后轴侧滑,易于发生侧滑的汽车也有加剧汽车跑偏的。
汽车在对开路面上的制动稳定性研究
相 差较 大 的对 开路 面上 的紧 急 制动状 况 进行 理 沦分 析 ,提 运用 主动 转 向技 术控 制汽 车 的方 向稳 定性 ,
并 使汽 车在 制动 驶 偏后 能快 速通 过转 向控制 恢 复到 正确 的行 驶车 道 。 关 键词 :汽 车 ;对 开路 面 ;制 动稳 定性
S udy o h ceBr k n t biiy O n Bie to l t f Ve i l a i g S a l s c i na t Roa d
c nto e il t b l y whe r k n n e e g n y a d r so i g v h ce t o rc a e q ik y a e r k n o r lv hc e sa i t i n b a i g i m r e c n e trn e il o c re tln u c l f rb a i g t
Fl z
r
一
正常 行驶 的条 件下 在最 短距 离 内完成 汽 车制动 。 以获 得
制 动初 始 阶段 ,作用 于轮 胎 的侧偏 力 为零 , 整车 所 较 好 的车辆 制动 稳 定性 。控制 过程 如 图 2所示 :
受 转矩 为
IrF 孚 ( F鲁 ( =l )+lx 4 (— F x f x) r — )
没汁研究
汽 车在对 开路面上 的制动稳定性研 究
李 继 良
( 重庆 交通 大 学机 电与 汽车 J 学 院 重庆 程 摘 南岸 40 7 ) 0 04
要 :以汽 车动 力学 模 型和汽 车 制动 稳 定性控 制原 理 为基础 , 过 分析 汽车 曲侧 车轮 在 路而 附着 系 数 通
d fe t n d i e y t a fse rngc n r l e c i rv n b w y o te i o to 。 l o he
《基于线控制动系统的车辆稳定性研究》范文
《基于线控制动系统的车辆稳定性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线控制动系统已成为现代车辆的重要部分。
这种系统通过电子信号控制制动系统,无需传统机械连接,从而为车辆稳定性提供了新的可能。
本文将深入探讨基于线控制动系统的车辆稳定性研究,旨在为未来的汽车设计与研发提供理论支持。
二、线控制动系统概述线控制动系统,简称EBS(Electronic Brake System),通过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等部件实现电子控制制动。
相较于传统的液压制动系统,EBS具有更高的响应速度、更精确的控制和更好的适应性。
此外,EBS的模块化设计使得其更易于维护和升级。
三、车辆稳定性研究的重要性车辆稳定性是保证行车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高速行驶、复杂路况或紧急情况下,车辆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到驾驶员的操控能力和行车安全。
因此,对车辆稳定性的研究至关重要。
线控制动系统为提高车辆稳定性提供了新的途径。
四、基于线控制动系统的车辆稳定性研究(一)线控制动系统在车辆稳定性控制中的应用线控制动系统能实现精确的制动力分配和响应速度,因此对车辆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精确的制动力控制,线控制动系统可以优化车辆的动态性能,提高车辆的操控性和稳定性。
此外,线控制动系统还可以与其他主动安全系统(如ESP、ABS等)协同工作,进一步提高车辆的稳定性。
(二)基于线控制动系统的车辆稳定性控制策略针对不同路况和驾驶需求,研究者们提出了多种基于线控制动系统的车辆稳定性控制策略。
例如,通过优化制动力分配策略,实现车辆的横向和纵向稳定控制;通过引入预测算法,提前预测并调整制动力,以应对可能的失稳情况;通过与转向系统协同工作,实现车辆的动态操控等。
五、实验与结果分析为了验证基于线控制动系统的车辆稳定性研究的可行性,研究者们进行了大量实验。
实验结果显示,通过线控制动系统对制动力进行精确控制,可以有效提高车辆的稳定性和操控性。
在复杂路况和紧急情况下,线控制动系统能够快速响应并调整制动力,保证车辆的稳定行驶。
汽车制动效能的评价指标
汽车制动效能的评价指标汽车制动效能是指汽车在制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制动性能和制动效果。
制动效能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制动力、制动距离、制动稳定性和制动耐久性等方面。
首先,制动力是评价汽车制动效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制动力越大,汽车在制动过程中产生的制动力就越大,制动效果也就越好。
制动力的大小与汽车的制动系统性能有关,主要取决于制动器的设计和制动液的性能。
一般来说,制动力越大,汽车在制动时的减速度就越大,制动效果也就越好。
其次,制动距离也是评价汽车制动效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制动距离是指汽车从开始制动到完全停下来所需的距离。
制动距离越短,说明汽车在制动过程中的减速度越大,制动效果也就越好。
制动距离的大小与汽车的质量、速度、制动系统性能等因素有关。
此外,制动稳定性也是评价汽车制动效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制动稳定性是指汽车在制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一个好的制动系统应该能够保证汽车在制动过程中的稳定性,避免出现制动失灵、打滑等情况。
制动稳定性的好坏与汽车的悬挂系统、轮胎、刹车片等因素有关。
最后,制动耐久性也是评价汽车制动效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制动耐久性是指汽车的制动系统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耐久性和可靠性。
一个好的制动系统应该能够经受住长时间高强度的使用,不易出现故障和损坏。
制动耐久性的好坏与汽车的设计、材料选择、工艺水平等因素有关。
综上所述,汽车制动效能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制动力、制动距离、制动稳定性和制动耐久性等方面。
这些指标可以客观地评价汽车的制动性能和制动效果,对于保证行车安全和驾驶舒适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选购汽车时,消费者可以根据这些指标来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汽车。
同时,在日常驾驶过程中,也要注意保养和维护汽车的制动系统,确保其良好的工作状态。
汽车制动性能试验方法
汽车制动性能试验方法一、制动距离试验制动距离试验是评价汽车制动性能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试验时,汽车以一定的速度在平坦的道路上行驶,驾驶员迅速踩下制动踏板进行制动,测量汽车自开始制动到停下所需的距离。
试验可分为干燥路面和湿滑路面两种情况,以模拟不同路况下的制动性能。
二、制动力试验制动力试验旨在测量汽车刹车系统施加的制动力大小。
试验时,将汽车停放在水平路面上,并将刹车系统连接到测力传感器,驾驶员以最大制动力踩下制动踏板,测量制动力的大小。
试验可分为静态制动力和动态制动力试验,通过这些试验可以评估汽车制动系统的稳定性和效率。
三、制动稳定性试验制动稳定性试验主要用于评估汽车在制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试验过程中,汽车以一定的速度在平坦的道路上行驶,驾驶员迅速踩下制动踏板进行制动,通过测量车辆的侧倾角、抓地力和横滑等指标来评估车辆的制动稳定性。
这些数据可帮助制造商设计更稳定的刹车系统,并改进车辆的悬挂系统以提高制动稳定性。
四、制动温升试验制动温升试验用于评估汽车制动系统的热耐久性。
试验时,汽车以一定速度在高温环境下行驶,驾驶员进行长时间的制动操作,通过测量制动系统的温度变化来评估其耐受高温的能力。
试验结果可以指导制动系统的材料选择和改进制动散热系统,以提高制动系统的耐久性和性能。
五、防抱死系统(ABS)试验防抱死系统是一种通过改变刹车踏板施加的制动力大小来防止车轮抱死的技术。
对于装有ABS系统的车辆,制动性能试验还需评估ABS系统的性能。
试验中,驾驶员在各种路况和速度下进行制动操作,评估ABS系统的反应时间、制动力分配和稳定性等指标,以确定系统是否正常工作并满足相关要求。
总结汽车制动性能试验方法是评价汽车刹车系统性能的一种重要手段。
通过制动距离试验、制动力试验、制动稳定性试验等,可以评估汽车在不同速度和路况下的制动性能。
此外,制动温升试验和ABS试验可进一步提高制动系统的耐久性和安全性能。
这些试验方法的应用可以帮助汽车制造商设计更安全、可靠的刹车系统,提高汽车制动性能和乘客的安全保护水平。
汽车制动行驶方向稳定性 - 汽车制动行驶方向稳定性
Fc
Fc
ur
u f ur
uf
O
O
a) 前轴侧滑
b) 后轴侧滑
图4-13 汽车侧滑趋势的分析
4-4
图 4-13 a)是当前轮抱死、后轮自由滚动时,在干扰作用下,发生前轮偏离角 (航向 角)。若保持转向盘固定不动,因前轮侧偏转向产生的离心惯性力 FC 与偏离角 的方向相 反, FC 起到减小或阻止前轴侧滑的作用,即汽车处于稳定状态。
若时间间隔大于 0.5s,则后轴发生严重的侧滑。如果只有一个后轮抱死,后轴也不会发生
4-3
侧滑。 •起始车速和附着系数对制动方向稳定性也有很大影响,例如,若 ua =48.2 km / h ,即使
后轮抱死比前轮早 0.5s,汽车纵轴也仅转动 25º,而当 ua =72.3 时 km / h ,则汽车发生剧烈 侧滑。
式中: Fj —汽车惯性力,即 考虑附着率,得
Fμ1 Fμ 2 = Fj
Fj
=
W g
(
-&x&)
=
Wz
b1FZ1 b 2FZ 2 = Fj 在各种情况下,能够达到的减速率可从表 4-4 中加以分析。
工况
前轮
各种制动工况 后轮
表 4-4 减速率
(4-14)
(4-15)
特征
1
b1 <p1 (点 1)
图 4-14 轴间制动力定比分配的汽车减速度
如果驾驶员增加踏板力,前轮抱死,前轴制动力与踏板力无关,而仅与滑移附着系数
4-10
和轴荷有关,即 Fμ1 = s Fz1 。后轴制动力可以增加到它的最大值 Fμ2 = p Fz2 (表 4-4 中的工 况 4b)。如果踏板力继续增加,后轮也将抱死(表 4-4 中的工况 5)这时减速率 z = s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侧滑分析:前轴侧滑和后轴侧滑
7/22
前轴侧滑分析
前轮抱死而后轮滚动时车轮的运动情况---汽车
处于一种稳定状态;
8/22
后轴侧滑分析
后轮抱死而前轮滚动时车轮的运动情况---汽车
处于不稳定的、危险状态。
9/22
前轮失去转向能力
定义:指汽车在弯道上制动时,转动方向盘也无法使 汽车沿预定弯道制动停车的现象。 产生原因:前轮抱死或前轮先抱死时,因侧向附着系 数几乎等于零。
13/22
对制动系工作效率的影响
制动系工作效率: 指制动器制动力的利用程度,等于全部车轮都 抱死时的地面制动力与制动器制动力之比。 F 1max F 2max b F1 F 2 F 1max 、 F 2 max —前、后轮最大地面制动力,等于各自附着力;
F1 、 F 2 — 前、后车轮均抱死时,前、后轮的制动器制动力。
制动器制动力的分配
一、前后轮抱死次序 二、制动时前、后轮的地面法向反作用力 三、理想的前、后轮制动器制动力分配 四、实际的前、后轮制动器制动力分配
12/22
前后轮抱死次序
在制动过程中,前、后轮抱死次序分三种情况:
即前轮先于后轮抱死、后轮先于前轮抱死及前、 后轮同时抱死。 前、后轮的抱死次序对制动系工作效率和制动 方向稳定性有很大影响。 结论:前、后轮同时抱死是制动的最佳状态, 这时不仅制动系工作效率最高,而且制动时汽车 的方向稳定性好。
将 值带入到
Gb 4hg 1G 2 F 2 ( I F1) b F1 2 F1 2 h G h g g
理想的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I曲线):前、后车轮同时抱死 时,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的关系曲线。 由上述公式可绘制I曲线
1/22
课程内容概述
第一章 发动机原理基础知识 第二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第三章 汽油机的燃料与燃烧 第四章 柴油机的燃料与燃烧 第五章 燃气发动机的燃料与燃烧 第六章 发动机的特性 第七章 汽车的动力性 第八章 汽车的制动性 第九章 汽车的使用经济性 第十章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第十一章 汽车的舒适性 第十二章 汽车的通过性 第十三章 汽车性能的合理使用
17/22
理想的制动器制动力分配
前、后车轮同时抱死的条件是:前、后制动器制动力之和等于 附着力,并且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别等于各自的附着力。即 F1 F 2 G;F1 Z1;F 2 Z 2;
由于
F1 F 2
F1 F 2 Z1 Z1 b hg ;而 ;由F1 F 2 G ; Z2 Z 2 a hg G F1 F 2 b hg a hg 中,得到:
第八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汽车的制动性
制动力的产生 制动效能及其恒定性 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 制动器制动力的分配 提高制动性的措施
3/22
第三节 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
在制动过程中,汽车维持直线行驶能力或按预定 弯道行驶的能力,称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 一、制动跑偏 二、制动侧滑 三、前轮失去转向能力
Fj F max F G
16/22
制动时前、后轮地面法向反作用力
G Z 1 (b hg ) L G Z 2 ( a h g ) L
Z1 Gb F j hg L Ga F j hg
Z2
L
汽车在一定的道路条件下制动时,前、后轮的地 面法向反作用力是变化的;当制动强度较小时, 前、后轮的地面法向反作用力取决于汽车总的地 面制动力;当前、后轮同时抱死时,前、后轮的 地面法向反作用力取决于道路附着系数。
结论:
4/22
制动跑偏
定义:制动时汽车自动向左或向右偏驶称为制动跑偏。
原因:
1.汽车左、右车轮,特别是前轴左、右车轮制动器制动力不等; 原因:制造、装配误差造成。 2.制动时悬架导向杆系与转向系拉杆发生运动干涉。
原因:设计造成,制动时汽车总向左(或向右)一方跑偏。
制动跑偏程度的评价指标:
横向位移:汽车制动后车身最大的横向移动量。
18/22
理想的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
I曲线的作法: 1.建立坐标系,将不同的φ
值(φ =0.1、0.2、0.3…)
带入到 ,得到一 F1 F 2 G 组与坐轴成45°的平行线。
2.再将不同的φ 值(φ =0.1、
0.2、0.3…)带 入到 线。
19/22
15/22
制动时前、后轮地面法向反作用力
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制动时的受力情况,见图8-9。忽略汽车的滚 动阻力矩、空气阻力以及减速时旋转质量产生惯性力偶矩。 对前、后轮接地点取矩得:
Z1
Gb F j hg L Ga F j hg
Z2
L
F F 1 F 2 ,且F Fj
航向角:汽车制动后纵轴线与原定行驶方向的夹角。
5/22
制动器制动力不等
6/22
制动侧滑
定义:制动时汽车的某一轴或两轴发生横向移动称为侧滑。 产生侧滑的原因:
在制动过程中,随滑移率的增加,侧向附着系数逐渐减小。当 s=100%时,车轮处于抱死拖滑状态(侧向附着系数几乎等于零,汽 车将失去抵抗侧向力的能力)。这时如果受到侧向力的作用,将使 车轮沿侧向力作用方向移动。
在制动过程中,如果前轮先抱死,ηb<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果后轮先抱死,ηb <1;如果前、后轮同时抱死时,所以ηb =1。
14/22
对制动方向稳定性影响
前轮先于后轮抱死,是一种稳定工况,但在制动时汽车
失去转向能力;后轮先于前轮抱死,是一种不稳定工况, 后轴可能发生侧滑;前、后轮同时抱死,可避免后轴侧 滑,同时前轮只有在最大制动强度下才使汽车失去转向 能力。
10/22
结论
为保证汽车方向稳定性,首先不能出现只有后轮 抱死或后轮比前轮先抱死的情况,以防止危险的后 轴侧滑。其次,尽量少出现只有前轮抱死或前、后 轮轮都抱死的情况,以维持汽车的转向能力。最理 想的情况是防止任何车轮抱死,前后车轮都处于滚 动状态 ,这样可确保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
11/22
第四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