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短文两篇《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 短文两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理解积累文言词汇;正确掌握句中的停顿。
2、了解并掌握神话故事的知识,理解短文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懂得事物具有多面性,要敢于思考,大胆质疑,要实事求是。
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地诵读并熟练地背诵课文;
2、能通过想象,扩展文章省略的细节和场景,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共工勇敢、坚强,自我牺牲的精神,以及改造山河的大无畏精神;
2、体会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时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诵读及背诵。
教学难点:
让学生明白故事中蕴含的意义及课外的拓展延伸。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学期我们学过的《塞翁失马》《女娲造人》都是什么题材的文章?——神话。
今天再来学习《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两篇神话
二、资料助读
1、神话
神话是原始人对于自然现象的解释,它反映了古代人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的原始理解,是一种幻想性很强的艺术创作。
神话的起源是在原始社会,原始人看见大自然的变幻无常,如电闪雷鸣、暴风骤雨、日月运行、云霞聚散等自然现象,惊奇而无法解释,便以为它们都是“神”或者是有“神”在那里支
配着。
于是叙述诸神的活动以及他们彼此的矛盾斗争的故事,我们就称之为神话。
神话体现了远古先民人定胜天,征服自然的精神。
2、《山海经》
《山海经》是一部富含神话传说的先秦古籍。
全书共18篇,主要记述古代地理、民族、物产、巫术、宗教、医药等方面的内容,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民俗、神话等研究,均有参考价值。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神话故事有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鲧禹治水等。
具体成书年代及作者不详。
三、学习《夸父逐日》
(一)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初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2、准确翻译,积累字词。
(1)重点词语
逐走:赛跑。
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欲得饮:水。
饮于河渭:喝水。
河:专属名词,黄河。
北:名词作状语,向北。
道:名词作状语,在路上。
(2)译文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河喝水。
黄河、渭河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泽湖喝水。
还没赶到大泽湖,就半路渴死了。
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二)全文赏析
1、全文仅37个字,但故事的人物、情节、结果全部展现出来了,且情节波澜曲折,这篇神话共分几个画面来描述夸父?
逐走,入日——渴,饮于河、渭——北饮大泽——道渴而死——弃杖化邓林、
2、从写作技巧上分析,这些画面运用了怎样的技巧?
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丰富神话内涵,丰富了夸父形象,英勇无畏,死而后已,造福人类。
3、夸父敢与太阳竞逐,你怎么看待夸父“与日逐走”的行为?(如何理解失败的英雄这种看法?)
消极方面:自不量力
积极意义:表现夸父的宏大志向,巨大的力量和气魄,及英勇的气概。
4、从夸父这个神话人物身上,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树立远大理想,为理想不断努力奋斗!
5、如何理解这则神话的主题?
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自然、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三)小结:
神话故事的特点,一是奇思幻想,二是浓厚的烂漫主义色彩。
当然,在现实生活中,谁都不可能徒步追上太阳、征服太阳。
神话中的夸父志向宏大,气魄非凡。
他虽渴死,但已“入日”。
从追寻光明的意义上讲,他成功了。
肉体的死亡并不能磨灭精神的价值,尸身的腐烂并不能沦陷追寻的意义。
这在文章的结尾也有体现。
那么,我们该如何理解“杖化邓林”的结局?
夸父遗下的手杖化为桃林,为后来的光明和真理的寻求者及大自然的竞胜者解除口渴,以完成他未竟的宏愿。
这一结尾,以富有诗意的高度想象力,丰富了《夸父逐日》这一神话的内涵,丰满了夸父的形象,表现了一种死而不已、造福后人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的魅力。
四、学习《共工怒触不周山》
(一)资料助读
1、《淮南子》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刘安子》,是我国西汉时期创作的一部论文集,由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主持撰写,故而得名。
该书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综合了诸子百家学说中的精华部分,对后世研究秦汉时期文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淮南子》著录内二十一篇,外三十三篇,内篇论道,外篇杂说。
今存内二十一篇。
以道家思想为主,糅合了儒法阴阳等家,一般列《淮
南子》为杂家。
《淮南子》保存了一部分神话材料,像“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嫦娥奔月”、“大禹治水”等古代神话,主要靠本书得以流传。
2、颛顼与共工
据传说,颛顼是黄帝的孙子,号高阳氏,居子帝五(今河南濮阳附近)。
他聪明敏慧,有智谋,在民众中有很高的威信。
据说共工氏姓姜,是炎帝的后代。
他的部落在现在今天的河南北部。
他对农耕很重视,尤其对水利工作更是抓紧,发明了筑堤蓄水的办法。
3、“不周山”释义
不,表否定;周,周全,完整;山,高与地平面的自然隆起。
不周山,就是不完整的山。
这山一有名字,就不完整。
共工氏怒触不周山,怒触的时候,这山就叫不周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初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2、准确翻译,积累字词。
(1)重点词语
触:碰、撞。
昔者:从前。
天柱折,地维绝:支撑天的柱子折了,系挂地的绳子断了。
古人认为天圆地方,有八根柱子支撑、地的四角有大绳系挂。
维,绳子。
绝,断。
焉:文中译为“于是,于此,兼词”。
水潦(lǎo):泛指江湖流水。
潦,积水。
尘埃:尘土,沙子,这里指泥沙。
为:做,动词。
移:移动。
词类活用
天倾西北:“西北”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北。
(2)古今异义
维:古,绳子。
今,维持。
绝:古,断。
今,停止。
(3)特殊句式
倒装句:“天倾西北”-“天西北倾”,状语后置。
省略句:“(共工)怒而触不周之山”(省略主语)。
(4)翻译
从前共工与颛顼争做帝王,(共工在大战中惨败,)愤怒地撞击不周山,支撑天的柱子折断了,系着地的绳子也断了。
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这里移动;地向东南方向塌陷,所以江湖流水的泥沙都向东南角这里流去。
(三)课文赏析
1、再读课文,理清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原因:二雄相斗争帝
经过:败后怒触不周山
结果:星辰移位,地倾
2、你如何看待这场战争?
这是一场正义的战争:共工用自己的牺牲唤醒了人民追求光明的觉悟;
这是一场邪恶的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灾难;
无论正义与邪恶,它只是古代人民征服大自然的信念。
3、了解文章的内容之后,在你的心目中,共工是一个怎样的人?
正面:勇敢坚强,敢于挑战权威,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具有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反面:性格暴躁、偏激任性、不计后果
4“怒而触不周之山”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如何理解结尾含义?
“怒”字表现了共工的豪气、勇敢;也反映出他性格的暴躁、刚烈。
远古的人类显然还不能解释日月星辰运动变化的原因,于是《共工怒触不周山》这个神话故事通过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解释“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的现象。
神奇的传说中带有现实主义的色彩。
5、主题思想
《共工怒触不周山》反映了远古部落间的斗争,塑造了一位勇敢、坚强、
颇具挑战精神的共工形象,从神话角度向人们解释了天倾西北,河向东南流的自然现象的原因。
从侧面反映了远古劳动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
五、拓展延伸
夸父和共工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1、夸父和共工都很勇敢、坚强,敢于挑战权威。
2、夸父和共工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
夸父死后弃其杖,化为桃林,为后人止渴;共工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兴修水利,发展农耕,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3、他们都是神话传说中的华夏民族的英雄。
六、作业布置
1、背诵全文。
2、抄写并翻译两篇神话故事。
七、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