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课件ppt:教育的概念

合集下载

教育和教育学课件

教育和教育学课件
第25页,共31页。
《论演说家的教育》
❖ 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的名著《论演说家的教 育》(《雄辩术原理》):系统总结了罗马 共和国最后一个世纪和罗马帝国第一个世纪 的教育观和教育经验,同时吸收了希腊人在 教育思想上的有益成果。由于该书集希腊罗 马教育思想和经验之大成,被誉为欧洲古代 教育理论发展的最高成就。
第一章 教育和教育学
❖ 第一节 教育概述
❖ 一、教育的概念 ❖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关系 ❖ 第二节 教育产生和发展的简要历程 ❖ 一、远古教育即教育的起源
❖ 二、古代教育即教育的发展 ❖ 三、现代教育即教育的现状 ❖ 第三节 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
❖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 二、教育学发展的简要历程
❖ 三、教育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 第四节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从摇篮到坟墓)

代教育 发展趋势


全个

都 不

能 少

多元化
(文化融合)
民主化
(人人平等)
第21页,共31页。
终身教育: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 养的总和,包括各个年龄阶段的各种方式的 教育,如正规的和非正规的种种教育,学校 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社区)教育等。终 身教育既有专业性的教育,也有社会、文化、 生活方面的教育。除了传授知识技能的形式 外,终身教育还与社会文化活动和实际生活 密切联系。
第11页,共31页。
❖ 3、劳动起源说(或称社会起源说) ❖ 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 基本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有意识的
生产劳动之中。 ❖ 评价: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活动相关。
第12页,共31页。
❖ (二)原始教育的特征
❖ 1、原始的平等性; ❖ 2、内容的贫乏性; ❖ 3、方法的单一; ❖ 4、活动的非独立性.

教育学原理课件

教育学原理课件

教育学原理课件一、引言教育学原理作为教育学科的基础,对于理解教育现象、解决教育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件旨在系统介绍教育学原理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帮助学习者深入理解教育学的内涵和功能,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二、教育学的基本概念1.教育的定义: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旨在培养人的全面发展,传承文化,促进社会发展。

2.教育的要素:教育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环境等要素。

3.教育的目的: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包括德、智、体、美、劳等方面。

4.教育的功能:教育具有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个体功能包括培养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个体发展等;社会功能包括传承文化、促进社会进步等。

三、教育学的理论体系1.教育哲学:研究教育的基本概念、原则和规律,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2.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为教育实践提供心理学依据。

3.教育社会学:研究教育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探讨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

4.教育经济学:研究教育资源的配置、教育经济效益等问题,为教育决策提供经济学支持。

5.教育管理学:研究教育组织的运行规律,提高教育管理效率。

四、教育学的研究方法1.历史研究法:通过研究教育发展的历史,总结教育经验和教训,为现实教育提供借鉴。

2.比较研究法:比较不同国家、地区、学校的教育制度、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等,揭示教育发展的规律。

3.实证研究法:通过收集和分析教育实践中的数据,验证教育理论的有效性。

4.实验研究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教育现象进行人为干预,探讨教育变量之间的关系。

5.理论研究法:通过逻辑推理、概念分析等方法,构建教育学理论体系。

五、教育学的应用1.教育政策制定:基于教育学原理,为政府提供教育政策建议,促进教育公平和发展。

2.课程与教材开发:根据教育学原理,设计和编写符合教育目标和学生需求的课程与教材。

3.教学方法创新:运用教育学原理,探索适应时代发展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024版教育学图文全套ppt课件

2024版教育学图文全套ppt课件
教育手段是指教育 者用来传授教育内 容的方法和工具。
教学工具
包括教材、教具、 多媒体设备等。
在线教育
包括网络课程、远 程教育等。
03
教育的历史发展
古代教育
01
教育起源
古代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的生 产劳动和社会生活实践。
02
教育目的
培养符合统治阶级需要的人才, 维护社会稳定和统治秩序。
03
教育内容
以经史子集为主要内容,注重 德育和智育。
定义
教育内容是指教育者向受教育 者传授的知识、技能、思想观 念和行为习惯等。
技能教育
包括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等, 如听说读写、计算机操作等。
行为习惯教育
包括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工 作习惯等方面的教育。
教育手段
教学方法
包括讲授法、讨论 法、案例法、实验 法等。
实践活动
包括实验、实习、 社会实践等。
定义
02
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
定义
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 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的人。
知识传授者
将知识、技能和经验传授给受教育者。
引导者
引导受教育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 养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榜样
以身作则,为受教育者树立良好的品德 和行为榜样。
受教育者
定义
受教育者是指接受教育的人,即学生或 学习者。
教育方法
倡导启发式教学法,注重学生的 主体性和创造性。
现代教育
教育普及
现代教育注重教育的普 及和公平性,推动义务
教育的发展。
教育多元化
教育内容和形式多样化, 包括职业教育、特殊教
育、终身教育等。
教育科技化

教育学原理自考ppt课件

教育学原理自考ppt课件
•教育影响
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作用于学生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 括了信息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从内容上说,主要就是教育内容、教育材料; 从形式上说,主要就是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
2020/5/10
.
10
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
基本要素
教育者
受教育者 教育影响
2020/5/10
2020/5/10
.
21
奴隶社会及其教育
•理论依据和方法论:恩格斯《劳动从猿到人的装备过程中的作用》
•主要观点:
1.人类教育起源于其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
2.以制造和利用工作为标准的人类劳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3.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以人类语言意识的发展为条件的
4.其职能是传递劳动过程中形成与积淀的社会生产与生活经验
5.教育的范畴是历史性与阶级性的统一并不是永恒不变的
教育学原理
2020/5/10
.
1
education ?
2020/5/10
.
2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 “教育"的概念Βιβλιοθήκη 2020/5/10.
3
教育的字源-
英语:education; 法语: éducation; 德语: erziehung.
教育的词源-
Educare(引出)
拉丁文
教育
2020/5/10
Q: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
11
•学校教育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
学校教育基本要素为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三者 是相互独立,又是相互规定的,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
没有教育者,就没有受教育者,也就没有具有特殊发展价 值的教育影响;没有受教育者,整个教育工作就失去了对象; 没有教育影响,教育工作也就成了无米之炊、无源之水。

教育学ppt课件完整版

教育学ppt课件完整版
通过课程将文化传承给下一代,实现文化的代际传递。
02
教育具有文化选择功能
根据培养人的客观规律进行文化选择,将经过选择的文 化整合成教育内容,传递给受教育者。
03
教育具有文化创新功能
通过科学研究、生产劳动等途径创造新的文化成果。
教育与科技进步
教育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
通过培养科技人才、推动科技创新等方式促进科技进步。
教育手段
定义 语言手段 实践手段 艺术手段 电化教育手段
教育手段是指教育者为了达到一定的教育目 的所采用的活动方式和方法的总称。
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是教育活动中最 基本的手段。
包括实验、实习、社会实践等,是巩固和运 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手段。
包括音乐、美术、舞蹈等,能够丰富学生的 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量。
教育与人口质量相互促进
03
高质量的教育可以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而合理的人
口结构又为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04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教育目的概述
01
教育目的的定义
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
规定。
02 03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
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的方向 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教育方针是确定教育事业发展方 向,指导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原则和行动纲领。
教育学的发展
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从古 代的教育思想萌芽,到近代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再到现代 教育学的多元化和国际化,教育学不断与时俱进,不断丰富 和完善自身的理论体系。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原理——第3章 教育的本质ppt课件

教育学原理——第3章 教育的本质ppt课件
➢教育加速个体和人类认识、 接受社会经验能力的提高与 发展
返回
返回
退出
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1编
➢ 教育不同于以物质或精神产品 为直接对象的活动
➢ 教育不同于以人为直接对象 的不以传授社会经验为主要 内容的活动
➢ 教育不同于仅传授信息和社会 经验的不以培养和促进人的发 展为最终目的的活动
更狭义的教育有时指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与学校中常说的 “德育”是同义词。这种定义方式强调社会因素对个体发 展的影响,把“教育”看成是整个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 统,承担着一定的社会功能。
返回
退出
学校教育的特殊性: 学校教育的产生与条件
1编 学校是培养人的专门机构,通过教师和教育管理
人员实施专门的教育活动。 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和造就人才,发展人
退出
1.教育者
广义:包括一切对他人施加有意识的教育影
响1的编人。
狭义:主要指教师。 含义:所谓教育者,是指教育活动中以教为 职责的人。
根据教育层次的高低不同来分:
1.学前教育(托儿所、幼儿园) 2.初等教育(小学) 3.中等教育(初中、高中) 4.高等教育(专科、本科、研究生)
三、教育的基本要素
1编
1.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教”的主体
2.受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学”的主体
3.教育影响是教与学的中介媒体,也是师生双方的 共同客体
返回
1编 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而不是动物界的一种普遍
活动。作为人类有意识的社会活动,它与动物自发的生存本 能和个体活动有着本质区别 :自觉的有意识活动、类化和传 递经验、社会性——参与社会、改造环境。
返回
返回
退出

教育学PPT课件

教育学PPT课件

• 人的教育活动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社会活动,产生 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 它的职能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 进新生一代的成长。教育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范畴。
• 正因为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社会性是人的教育活 动与动物抚育后代的活动有本质的区别。认识这一点非常 重要,可以使我们从社会的高度研究教育,而不是从生物 的水平上研究教育,从而揭示教育与社会之间的规律性联
• 3、评价
•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是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
育起源的学说,也是较早地把教育起源问题作为一个学术
问题提出来的。它是以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为指导。它的提
出标志着教育起源问题开始向科学解释方向发展。
• 但是把教育的起源归之于动物的本能行为,归之 于天生的、像动物本能那样原本具有的生物行为, 教育过程即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过程,没有 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从而没有区分 出人类教育行为与动物类养育行为之间的差别, 混淆了动物本能活动与人类社会教育活动的界限。
• 社会主义社会与教育 • 社会主义社会教育的特征 • 1、打破了教育上的阶级限制,为实现教育平等创
教育学
第一章 教育的概念
第一节 什么是教育 第二节 教育的历史发展 第三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四节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第五节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 第一节 什么是教育
• 一、教育的日常用法 • 二、教育的词源 • 三、教育的定义 • 四、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 五、教育的基本要素
• 第一节 什么是教育
• 前缀“e”有“出”的意思,而词根“ducěre”则 为“引导”,二者合起来就是“引出”,意思就 是采用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就潜藏于人身上 的东西引导出来,从一种潜质转变为现实。

教育学完整ppt课件

教育学完整ppt课件

教育与文化承
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通过教 育可以传递和保存文化遗产,促进文 化创新和发展。
教育对文化融合的作用
教育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 理解,推动文化的融合和多元发展。
教育对文化选择的作用
教育根据社会需求和时代精神对文化 进行选择、整理和提炼,将优秀文化 遗产传递给下一代。
通过口头语言向受教育者传授知识、 技能等。
01
03
讨论法
组织受教育者围绕特定问题进行讨论 和交流,促进思想碰撞和深度思考。
示范法
通过教育者或优秀学生的示范行为, 引导受教育者学习和模仿良好行为习 惯和品德风范。
05
04
实践法
组织受教育者参与实践活动,将所学 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培养实践能力 和创新精神。
教育学完整ppt课件
目录
• 教育学概述 • 教育的基本要素 • 教育与社会发展 • 教育与人的发展 • 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 课程与教学论
01
教育学概述
教育学的定义与发展
定义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以教育事实为基础,以教 育价值观为引导,形成描述、阐释、预测和指导教育实践的综合性知识体系。
02
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
01
02
03
04
定义
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 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
教育影响的人。
知识传授者
将知识、技能和经验传授给受 教育者。
引导者
引导受教育者发现问题、解决 问题,培养自主学习和创新能
力。
榜样
以身作则,为受教育者树立良 好的品德和行为榜样。
受教育者
定义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课件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课件

教学方法与手段
总结词
教学方法与手段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和手段,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 方面。
详细描述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和使用需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等因素进行综合 考虑。常见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等,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 多媒体、网络等也为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需要遵循启发性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课 件
目录
• 教育学概述 • 教育的基本原理 • 教育制度 • 教师与学生 • 课程与教学 • 德育理论与实践 • 教育评价与改革
01
教育学概述
教育学的定义与性质
总结词
教育学的定义与性质是教育学学科的基础,对理解教育学有重要意义。
详细描述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它以教育事实和经验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的本 质、价值、发展规律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教育学具有综合性、应用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是教育学科体系 中的重要分支。
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它既是教学工作的基础,也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 部分。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 观。
德育过程
01 02
德育过程的概念
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德育目标,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 ,对受教育者的心理和行为施加影响,引导他们形成社会所期望的品德 的过程。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总结词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是教育学学科历史演变的过程,对理解教育学的发展脉络有重要意义。
详细描述
教育学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古代哲学家和教育家的思想,如孔子、柏拉图等。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教育学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传统教育学、科学教育学和现代教育学三 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点和代表人物及思想。

教育学(小学特岗)ppt课件

教育学(小学特岗)ppt课件
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 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 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 族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 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奠定基础。
21
最新版整理ppt
二、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的实施对象及年限: 凡年满6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
种族,均为适龄义务教育学生;条件不具 备的地区,儿童入学年龄可推迟到7岁。
41
最新版整理ppt
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1、热爱教育,忠诚教育事业 2、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3、集体协作的精神 4、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42
最新版整理ppt
教师的学科知识素养
第一、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 第二、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 第三、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 第四、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教育学
1
最新版整理ppt
基本内容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第二章 小学教育
第三章 教育与个人的发展
第四章 学生与教师 第六章 教学 第八章 班主任工作
第五章 课程 第七章 德育 第九章 课外活动
2
最新版整理ppt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3
最新版整理ppt
孟子
一、教育的基本含义
(一)词源上 中国:汉代许慎《说文解字》:“教,上所
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 班人。
26
最新版整理ppt
我国的教育目的
1999年《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 素质教育的决定》:
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 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 化、守纪律的、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 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7
最新版整理ppt

《教育学》(全章节)课件

《教育学》(全章节)课件

从古代到现代,课程经历了多次变革 与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综合化、个 性化等趋势。
课程类型与结构
课程可分为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分 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等。课程结构则包 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三个层 次。
课程设计、开发与实施
课程设计原则与策略
课程设计应遵循学生中心、社会需求和学科体系等原则,采用目 标模式、过程模式等策略进行设计。
THANKS
感谢观看
《教育学》(全章节)课件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 教育学概述 • 教育的基本概念 • 教育与社会发展 • 教育与人的发展 • 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 课程与教学论 • 德育与美育 • 教师与学生
目录
CONTENTS
01
教育学概述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教育制度的特点
客观性、规范性、历史性、强制性。
教育制度的发展
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
06
课程与教学论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课程概述
课程定义与内涵
课程发展历史与趋势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它包括课 程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等方面。
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教育受到政治制度的影响,同时也为政治制度培 养所需的人才。
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教育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劳动力素质和生产效率。
3
教育在政治经济制度中的作用 教育可以传播政治意识、培养经济人才、促进社 会公平。
教育与文化传承
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01

特殊教育《教育的概念》课件

特殊教育《教育的概念》课件

瓦努阿图的成人礼: Naghol
2.教育的发展 (1)原始教育的特点: 教育目的:培养劳动者. 教育和生产劳动没有分化; 教育没有阶级性。 (2)奴隶社会的教育: 教育目的:培养统治人才 教师和学校的出现。 阶级性的出现。 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3)封建社会的教育 教育目的:培养统治人才。 教育既有阶级性,还有等级性。 形成系统的教育体系和丰富的教育思想。
(二)教育的构成要素 1. 教育者 广义:影响受教育者的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的人 狭义:学校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 2. 受教育者 3. 教育影响(教育中介系统) 教育内容 教育方式种观点:
神话起源说 教育是由神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的意志,
(4)资本主义的教育 教育目的:培养劳动者和统治者 教育和生产劳动开始趋向结合。 建立了现代学校制度。“义务教育”的实施。 师生关系民主化 独立形态的教育学产生。
(5)社会主义的教育 教育目的:培养公民和劳动者 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 教育科学研究有了科学的方法论基础。
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
生物起源论 沛西·能、勒图尔诺 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
社会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界。 心理起源论
孟禄: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劳动起源论。
教育起源于劳动的需要.
2.教育的发展 (1)原始教育的特点: 教育目的:培养劳动者. 教育和生产劳动没有分化; 教育没有阶级性。 教育与宗教相联系。
一、教育的内涵及构成要素
(一)教育的内涵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孟子·尽心上》)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学记》)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说文解字》)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 广义:凡是能够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 的活动,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 狭义:学校教育。是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 的教职人员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 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的的教育活动。

教育学PPT课件1——什么是教育?

教育学PPT课件1——什么是教育?
动服务的. • 第三,原始社会的教育是在整个社会生
产和生活中进行的. • 第四,原始社会的教育手段是极端原始
的.
二、古代社会的教育
• 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执教人员 • 鲜明的阶级性与严格的等级性 • 文字的发展和典籍的出现丰富了教育内容,
提高了教育专门职能 • 教育与生产劳动分离,学校轻视体力劳动,
形成“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对立 • 教育方法崇尚书本、呆读死记、强迫体罚、
• 承认自己的无知是认识真理的 第一步。
• (相信通过引导,学生有能力 自我认识、自我发展。)
外烁论1:洛克-白板论
• 约翰•洛克(John Locke, 1632-1704),英国哲学 家、教育家
• 人心如同一块白板,理性 与知识都从经验而来育的作用,但是 “人心”真如同一块白板 吗?)
• 德国的教育家赫尔巴特说:“教育的全部问题可以 用一个概念——道德——包括。”
内发论:苏格拉底-引出
• 苏格拉底(Socrates, 公元前 469-前399年)古希腊哲学家。
• “产婆术”:通过谈话、反驳 、问难,让对话的对方发现自 己思想中的矛盾之处,发现错 误,逐步认清原来早已存在于 心中的知识。
• 四、需要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 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代表人物:我国的 教育学者胡德海、厉以贤、孙培青等。
• 五、交往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人与人 的交往。代表人物:叶澜。
教育的发展
• 一、原始社会的教育 • 二、古代社会的教育 • 三、现代社会的教育
一、原始社会的教育
• 第一,原始社会的教育没有阶级性. • 第二,原始社会的教育主要是为生产劳
棍棒纪律 • 官学和私学并行的教育体制 • 个别施教或集体个别施教的教学组织形式

教育学ppt课件道客巴巴

教育学ppt课件道客巴巴

教育公平与质量
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
为了实现教育公平,需要将优质的教 育资源均衡地分配给各个地区和学校 ,确保每个孩子都能获得良好的教育 机会。
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
教育质量的提升需要从教师培训、课 程设置和学生评估等方面入手,通过 持续改进和优化,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
全球视野下的教育发展
国际教育的交流与合作
教学方法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 解、示范、小组讨论、案 例分析等,以提高学生的 学习效果。
教学评估
定期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 ,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 容,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 求。
教师与学生
教师素质
强调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 育技能,提高教师的教育 教学水平。
学生主体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需 求,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和体验,培养学生的自主 学习和创新能力。
教育学的学科体系
要点一
总结词
教育学包括普通教育学、分支学科教育学和新兴学科教育 学三个层次。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普通教育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主要研究教育的基本理 论、基本方法和基本问题。分支学科教育学是在普通教育 学的基础上,针对教育的不同领域或主题进行深入研究的 学科,如课程论、教学论、教育社会学等。新兴学科教育 学则是随着社会发展而涌现的新的教育领域或主题,如网 络教育、开放教育、终身教育等。
案例一:芬兰的教育改革
全面、系统、持续
芬兰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步推行全面的教育改革,包括课程设置、教师培训、 学校管理等方面的改革,确保教育质量和公平性。
成功的教育改革案例
案例二:新加坡的“教学与学习的21世纪框架”
创新、科技驱动
新加坡的教育体系以其卓越的教育质量和科技创新而闻名,其“教学与 学习的21世纪框架”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和全球视野。

教育学完整版PPT幻灯片课件

教育学完整版PPT幻灯片课件
现代教育制度改革趋势
义务教育年限的延长、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综合化、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终身教育体 系的建构。
06 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概述
课程定义与本质
探讨课程的内涵、外延及其在教 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课程历史与发展
梳理课程理论的演进脉络,展示 不同历史时期的课程观及其变革。
课程目标与功能
阐述课程目标的设定、表述及实 现方式,分析课程在促进学生全
科学性
教育内容应符合科学原理和客观 规律。
时代性
教育内容应反映时代特征和社会需 求。
适用性
教育内容应适合受教育者的年龄特 征和认知水平。
教育手段
语言手段
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是 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手段。
艺术手段
包括音乐、美术、舞蹈等,是 丰富教育内容、提高教育效果 的有效手段。
定义
教育手段是指教育者为实现教 育目的所采用的各种方式和方 法的总称。
指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个 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能够促进 个体不断追求自我完善和发展。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01
02
03
04
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 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
作出社会性规范。
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 特殊功能。
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 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
德育的目标
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 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 道德行为,形成健全的 人格和良好的社会适应 性。
德育的内容
包括爱国主义教育、集 体主义教育、社会公德 教育、家庭美德教育、 职业道德教育等。
德育过程与原则
德育过程
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和行为过程,通过这四个过程的相互 作用,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 展。

教育学ppt课件

教育学ppt课件
根据教育目标、学生需求、教学 资源等因素,制定合理、实用的 课程设计原则,包括系统性、灵
活性、创新性等。
课程发展的阶段
介绍课程发展的不同阶段,包括 初步设计、试行、修订完善等, 以及各阶段需要注意的问题和解
决方法。
课程评估与改进
对课程进行定期评估,发现问题 并及时改进,以确保课程的有效
性和合理性。
教学策略与方法
内涵
教育学关注人类教育现象,包括教育制度、教育政策、教育实践等方面,并深 入研究教育与人、社会、政治、经济等的关系,以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
教育学的历史与发展
起源
教育学起源于人类社会的教育实践,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 人们开始对教育问题进行观察、思考和研究,逐渐形成了教 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普及化是教育学发展 的长期目标。
详细描述
教育公平关注不同地区、社会经济背景的学生获得公平 教育的机会,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普及化意味着 教育不再只是少数人的特权,而是面向全体人群,实现 教育的大众化和普及化。
THANKS
感谢观看
学习理论可以分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强调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塑造行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对知识的认知和理解,人本主义学习 理论则强调个人经验和情感对学习的影响。
教学理论
总结词
教学理论是探究如何有效地传授知识和 技能的理论基础,它为教育者和教师提 供了指导和建议。
详细描述
教育目的可以分为个人和社会两个层面。个人层面上的教育目的是帮助个体实现 自我价值,提升个人能力和素质,增强个人竞争力。社会层面上的教育目的是培 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课件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课件

04 德育理论与实践
德育概述
德育概念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 想、政治和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和实践,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 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
德育的地位和功能
德育在社会主义教育中占重要地位,对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教法
教材分析
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了解 教材的结构、内容和特点,以便更好 地组织教学。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 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 称。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讨论 法、直观演示法、练习法等。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 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 务的活动,是对教学活动现实的或潜 在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教学评价 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的 过程。教学评价一般包括对教学过程 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等多方面 的评价。
教育学的历史发展与现状
要点一
总结词
了解教育学的历史发展与现状有助于把握教育学的发展趋 势。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古代教育学的萌芽、近代教育学的形 成以及现代教育学的发展三个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 育实践的深入,教育学不断吸收其他学科的成果,形成了 多元化的研究领域和理论体系。当前,教育学正朝着更加 科学化、专业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为解决教育问题、 推进教育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持。
德育过程的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方法等。
德育模式与途径
德育模式
包括认知模式、体谅模式、社会模仿模式等,每种模式都有其理论基础和实践特 点。

最新《教育学》(全章节)课件ppt课件

最新《教育学》(全章节)课件ppt课件

02 教育的基本概念
教育的定义与本质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旨在通过传授知识、技能和价值观念,促进个体的 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教育的本质在于引导个体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实现个体的社会化和个性化。
教育具有历史性、阶级性和民族性,不同的社会和文化背景对教育有不同的理解和 实践。
教育的功能与价值
教育的发展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同时也推动着社会的变革和进 步。
03 教育与社会发展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教育权和教育目的,经济制度
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02
教育通过培养人才、传播思想形成社会舆论等方式,对政治经
08 教师论与学生论
教师职业角色定位及专业素养要求
传授知识与技能
作为教师,首要职责是向学生传授专 业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掌握未来生 活和职业发展所需的能力。
激发创新与创造力
现代教育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 精神和创造力。教师应通过鼓励学生 质疑、探索新领域等方式,激发他们 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引导学生发展
出的人的社会价值作出规定。
教育目的的层次
教育目的可分为国家的教育目的 、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
师的教学目标。
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精神实质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内容
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和接班人。
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性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培养劳动者是我国教育目的的 总要求;要求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素质结构;培养 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社会价值取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12/14
(二)教育的日常用法
某同学看电影后:“我从这部影片中 思想转变
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过程
政府官员大会发言:“教育是振兴地 一种社
方经济的基础。”
会制度
家庭主妇:“你的孩子真有出息,
方法
你是怎样教育孩子的?”
2020/12/14
10
(三)教育家解释什么是教育
• 卢梭认为:“教育应当按照儿童自然发展的程序,培养儿童所固 有的观察、思维和感受的能力。”
教育影响
2020/12/14
15
二、教育的属性
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和社会属性
教育的本质属性(质的规定性):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 活动
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 历史性 相对独立性 民族性
阶级性 生产性 长期性
2020/12/14
1、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最根本的区别在于 () A 是否有目的的培养人 B 是否促进人的发展 C 是否促进社会发展 D 是否具有组织性和系统性
2020/12/14
8
一、教育的概述
• (一)“教育”的由来 •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 尽心上》 • “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
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 育之,三乐也。”意思是:“君子有三种乐趣,父 母健在,兄弟没灾祸,是第一种乐趣;抬头无愧于 上天,低头无愧于他人,是第二种乐趣;得到天下 优秀人才而对他们进行教育,是第三种乐趣。
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社 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 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 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 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020/12/14
13
那什么是教育?或者教育的本质?教育的真谛是什 么?
教育就是爱与规则。
教育不是把一个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
教育就是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律。 教育就是忘记课堂上所学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 而非细节教育,知识的细节很容易忘记,能完全渗 透你身心的,活动、生活习惯,独立思考和总结的 能力。
• 4.赫尔巴特著,李其龙译,《普通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
• 5.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
• 6.杜威著,姜文闵译,《我们怎样思维》,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
Hale Waihona Puke • 7.W.F.康内尔著,张法琨等译,《20世纪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
• 8.《世界教育危机——八十年代的观点》,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2020/12/14
11
分析
• 有的是从社会需要出发来解释教育,有的则是从人的发展的角度 来探讨教育。
• 他们各持各的观点,各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教育的某些特点,但 又各有自己的偏颇和局限。
2020/12/14
12
1.广义: 2.狭义:
(四)教育的概念
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 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它包 括社会、学校、家庭教育。
期末进行闭卷考试,占总评成绩的70%。
2020/12/14
2020/12/14
参考书目
• 1.《学会生存》华东师大比较所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
• 2.《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丛书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起。
• 3.威尔斯曼著,袁振国译,《教育研究方法导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年。
• 9. A.C.奥恩斯坦著,《美国教育学基础》,刘付忱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
• 10.袁振国著,《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第2版。
• 11.瞿葆奎主编,《教育学文集》(1~25)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 12.陆有铨,《躁动的百年——20世纪教育改革的回顾与展望》,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
62020/12/14
专题一 什么是教育
一、 教育的概念与要素 二、教育的属性 三、教育的起源 四、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的词源
• 英语及法语和德育的 “教育”都起源于拉丁 文“educare”
• 汉语的“教”的甲骨文
的写法是
,金文的
写法是

就是“引出”,就是采
用一定手段,把某种本 来就潜藏于人身上的东 西引导出来,从一种潜 质转变为现实。
表示成人手拿器械督促孩 子的学习行为。
2020/12/14
7
• “学”在甲骨文中常见 的写法是 ,金文 的
• 结论:
从词源上看教与学 是统一的,是从不同角 度来描述同一事物,同 一种活动。
写法是

• 我国“教育”一词取代
“教”与“学”是在清
末民初从日本引进,逐 意思是孩子在一所 步演化而来的。 房间里学习有关的知识。
• 美国教育家杜威主张教育是准备完善的生活过程,“教育即生 活”,“教育即生长”。
• 法国教育学家涂尔干认为:“教育是年长的几代人对社会生活方 面尚未成熟的几代人所施加的影响。其目的在于,使儿童的身体、 智力和道德状况都得到某些激励和发展,以适应整个社会在总体 上对儿童的要求,并适应儿童将来所处的特定环境的要求。”
• 13.瞿葆奎主编,《教育基本理论之研究》,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年。
• 14.袁振国,《教育改革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年。
• 15.叶澜,《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
• 16.陈桂生,《教育原理》,华东师大出版社1994年。
2020/12/14
5
• 17.黄济,《教育哲学导论》,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
2020/12/14
(五)教育的要素
• 教育者:
有明确的教育目的,理解他在实践活动 中所肩负的促进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的 任务或使命。
学习者 教育影响
教育者
• 学习者:学习是个高度个性化的活动。
• 教育影响:
教育者 学习者
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即包括
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的选择、传递和
反馈的形式,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12020/12/14
教育学
22020/12/14
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教育学基础/公共教育学》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必修课 授课学时:32 课程学分:2 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相关专业必修的教育类 课程之一。它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 育规律的社会理论学科。主要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师范生具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需要的教育学素养, 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师范生所必须具备的教育观 念、知识与技能。为以后创造性的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打 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考核方式:作业、考勤及平时听课情况占总评成绩的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