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苯丙素类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4、C5和C7---较低场
化学位移在6-8ppm之间,3-H,δ6.25ppm;4H,δ7.91ppm.苯环上四个氢,在7.02-7.52ppm之 间,呈多重峰,取代后,氢谱较为简单。
六、含香豆素中药实例
(一)秦皮:具有清热燥湿、明目、止泻等功 效。
来源:木犀科植物苦枥白蜡树、白蜡树、宿 主白蜡树的干燥枝皮、干皮。 主要成分:香豆素类 .包括七叶内酯、七叶苷、 秦皮素等。
香柑内酯
⒉角型:7,8-呋喃骈香豆素(又称白芷内酯型 )
5
4
6
3
1O'
2' 3'
O 2O 1
O
5 ' 4' 白 芷 内 酯
(异补骨酯内酯)
OCH 3
OO
异香柑内酯
(三)吡喃香豆素
吡喃香豆素是由香豆素苯环上异戊烯基和邻 位羟基环合形成2,2-二甲基α-吡喃环结构。 也分线型、角型。
⒈ 线型:6,7-吡喃骈香豆素
(二) 分离 :
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和高效液相色 谱。常用吸附剂:硅胶;洗脱剂:石油醚 、正已烷与乙酸乙酯混合。苷类可以用反 相柱。
四、香豆素的波谱规律
(一)UV光谱
1.无取代基:
无取代基的香豆素有
三个吸C收O 峰.O
-H2O H
OH
274nm: B带吸收
顺式-邻羟基 28桂 4n皮 m酸 : K带吸收
O-H
H+ OO
O-CO-O OH-
O-H
- O O O HH+
OH
O-CO-O
- OH COO
-
OH-
CO-O
H+
COOH
O-
O-
O-
反邻羟基桂皮酸盐 反邻羟基桂皮酸
三.提取与分离
(一)提取: 利用香豆素的溶解性、挥发性及具有内酯结
构的性质进行提取分离。游离香豆素一般可以 用乙醚、氯仿、丙酮等提取。香豆素苷可用甲 醇、乙醇或水提取。碱溶酸沉法提取。
化合物如 :
4' 5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 3'
2'
6
'
O
1'
8
4 3
O 2O 1
OCH 3
O
OO
花椒内酯
美花椒内酯
⒉ 角型:7,8-吡喃骈香豆素 化合物如:
1O' 2 ' 3 ' O O
6'
4' 5' 邪 蒿 内 酯
O
OO
OR 1 R1=R2=-CO-C=CH-CH3
OR 2
CH3
白花前胡素乙
(四)其它香豆素 常见α-吡喃酮环上有苯基、羟基、异戊烯
基的取代。也有碳碳或醚氧键相连的二聚体、 三聚体。
二、理化性质
(一)性状: 天然游离的香豆素多有完好的结晶,大多具
香味。小分子的有挥发性和升华性。苷则无, 在紫外光照射下,香豆素类成分多显蓝色或紫 色荧光。 (二)溶解性:
游离香豆素难溶于冷水,可溶于沸水,易 溶于苯、乙醚、氯仿、乙醇。香豆素苷能溶于 水、甲醇、乙醇,难溶于乙醚、苯等极性小的 有机溶剂。
glc-O
HO OO
秦皮苷(esculin)
(二)呋喃香豆素
呋喃香豆素是香豆素核上的异戊烯基与邻位
酚羟基环并合而成。根据并合的位置分为线型呋 喃香豆素和角型呋喃香豆素。 ⒈ 线型: 6,7-呋喃骈香豆素(又称补骨脂内酯型)
4'
3' 5
4 3
OCH 3
2'
5' O 1' 6
O 2O 1
O
OO
补骨脂内酯
(三) 与碱的作用:
香豆素的α-吡喃酮环具有α,β-不饱和内酯性质 ,在稀碱溶液中加热时,内酯环被打开,生成顺式 邻羟基桂皮酸盐。但顺式邻羟基桂皮酸不易游离存 在,遇酸即环合成原来的内酯不溶于水而析出沉淀 。但如与碱长时间加热或经UV光照射,可使它转 变为安定的反式邻羟基桂皮酸,酸化后不再内酯化 。其反应机理如下:
生物活性:七叶内酯和苷能治疗痢疾;滨蒿内 酯能解痉、利胆;瑞香素、伞形花内酯可抗炎、止 痛;蛇床子素可冶脚癣、湿疹、阴道滴虫等;白芷 能扩冠。补骨脂素具吸收紫外线,抗辐射作用。
香豆素具有苯骈α-吡喃酮结构。可看成 是顺邻羟基桂皮酸失水而成的内酯类化合物。
环上有羟基、烷氧基、苯基、异戊烯基等取代 。
七叶内酯
七叶苷
第二节 木脂素
木脂素是一类由苯丙素氧化聚合而成的天 然产物。通常是指其二聚物,少数是三聚物和 四聚物。二聚物碳架多数是由β-碳原子(88’)连接而成的。
多数是游离的,也有少数是以苷的形式存 在。较广泛地存在于植物的木质部和树脂中 。
第六章 香豆素和木脂素
学习目标
1.掌握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理化性 质(形状、溶解性、与碱液的作用)、提取 分离方法。 2.掌握香豆类化合物的显色反应。 3.掌握秦皮、五味子中所含化合物的基本结 构类型。 4.熟悉简单香豆素的氢核磁。 5.熟悉木脂素类化合物的基本含义、结构类 型、理化性质。
重点:香豆素的结构类型、理化性质、 显色反应及提取分离方法。
1 . 水蒸气蒸馏法 小分子的香豆素具有挥发性,可采用水蒸气
蒸馏法提取和分离。如受热时间过长,则结构 可变。
2 . 碱溶酸沉法 0.5%氢氧化钠水溶液稍加热提取,冷后用
乙醚除杂质,加酸调PH到中性,适当浓缩, 再酸化,则香豆素或苷即可析出,也可用乙醚 萃取。对酸碱敏感的香豆素不可用。
3 .系统溶剂法
一般在7位具有含氧官能团。
54
-H2O 6
COOH OH
7 8
3
2 OO 1
顺式-邻羟基桂皮酸
香豆素
一、结构与分类
(一)简单香豆素类
仅在苯核上具有取代基的香豆素,且7位 羟基未与6(或8)位形成呋喃环或吡喃环结构。 多数在7-位有含氧基团取代,其它位常见有羟 基,甲氧基和异戊烯基。
HO HO
OO
秦皮乙素(esculetin)
311nm: R带吸收
5 6
4
K带
3
7 B带 8
2 OO 1 R带
香豆素
2.有取代基: 香豆素分子中导入取代基后,使K带或K带
和B带的重叠峰红移,红移效应为: -OH>-OCH3>-CH3>-OOCCH3
(二).1H-NMR谱 无取代基香豆素共有6个质子,受内酯羰基吸电
子共轭效应的影响,其质子吸收信号分为两组. C3、C6和C8---较高场
难点:木脂素的结构。
第一节 香 豆 素(Coumarin)
苯丙素是指基本母核具有一个或几个C3 ~C6单元的天然有机化合物类群。
广义:包括了简单苯丙素、香豆素、木脂 素和木质素,涵盖了多数的天然芳香组化合 物。
狭义:简单苯丙素、香豆素、木脂素。 生物合成:由桂皮酸途径合成。
香豆素最早由香豆提得,又因具有芳香气味而 得名。它广泛存在于伞形科、芸香科、豆科、菊科、 茄科、瑞香科等科中。与其生源相近的桂皮酸、黄 酮类、木脂素等常伴生。多数存在于植物的花、茎、 叶、果中。尤以幼嫩的叶芽中含量高。
化学位移在6-8ppm之间,3-H,δ6.25ppm;4H,δ7.91ppm.苯环上四个氢,在7.02-7.52ppm之 间,呈多重峰,取代后,氢谱较为简单。
六、含香豆素中药实例
(一)秦皮:具有清热燥湿、明目、止泻等功 效。
来源:木犀科植物苦枥白蜡树、白蜡树、宿 主白蜡树的干燥枝皮、干皮。 主要成分:香豆素类 .包括七叶内酯、七叶苷、 秦皮素等。
香柑内酯
⒉角型:7,8-呋喃骈香豆素(又称白芷内酯型 )
5
4
6
3
1O'
2' 3'
O 2O 1
O
5 ' 4' 白 芷 内 酯
(异补骨酯内酯)
OCH 3
OO
异香柑内酯
(三)吡喃香豆素
吡喃香豆素是由香豆素苯环上异戊烯基和邻 位羟基环合形成2,2-二甲基α-吡喃环结构。 也分线型、角型。
⒈ 线型:6,7-吡喃骈香豆素
(二) 分离 :
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和高效液相色 谱。常用吸附剂:硅胶;洗脱剂:石油醚 、正已烷与乙酸乙酯混合。苷类可以用反 相柱。
四、香豆素的波谱规律
(一)UV光谱
1.无取代基:
无取代基的香豆素有
三个吸C收O 峰.O
-H2O H
OH
274nm: B带吸收
顺式-邻羟基 28桂 4n皮 m酸 : K带吸收
O-H
H+ OO
O-CO-O OH-
O-H
- O O O HH+
OH
O-CO-O
- OH COO
-
OH-
CO-O
H+
COOH
O-
O-
O-
反邻羟基桂皮酸盐 反邻羟基桂皮酸
三.提取与分离
(一)提取: 利用香豆素的溶解性、挥发性及具有内酯结
构的性质进行提取分离。游离香豆素一般可以 用乙醚、氯仿、丙酮等提取。香豆素苷可用甲 醇、乙醇或水提取。碱溶酸沉法提取。
化合物如 :
4' 5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 3'
2'
6
'
O
1'
8
4 3
O 2O 1
OCH 3
O
OO
花椒内酯
美花椒内酯
⒉ 角型:7,8-吡喃骈香豆素 化合物如:
1O' 2 ' 3 ' O O
6'
4' 5' 邪 蒿 内 酯
O
OO
OR 1 R1=R2=-CO-C=CH-CH3
OR 2
CH3
白花前胡素乙
(四)其它香豆素 常见α-吡喃酮环上有苯基、羟基、异戊烯
基的取代。也有碳碳或醚氧键相连的二聚体、 三聚体。
二、理化性质
(一)性状: 天然游离的香豆素多有完好的结晶,大多具
香味。小分子的有挥发性和升华性。苷则无, 在紫外光照射下,香豆素类成分多显蓝色或紫 色荧光。 (二)溶解性:
游离香豆素难溶于冷水,可溶于沸水,易 溶于苯、乙醚、氯仿、乙醇。香豆素苷能溶于 水、甲醇、乙醇,难溶于乙醚、苯等极性小的 有机溶剂。
glc-O
HO OO
秦皮苷(esculin)
(二)呋喃香豆素
呋喃香豆素是香豆素核上的异戊烯基与邻位
酚羟基环并合而成。根据并合的位置分为线型呋 喃香豆素和角型呋喃香豆素。 ⒈ 线型: 6,7-呋喃骈香豆素(又称补骨脂内酯型)
4'
3' 5
4 3
OCH 3
2'
5' O 1' 6
O 2O 1
O
OO
补骨脂内酯
(三) 与碱的作用:
香豆素的α-吡喃酮环具有α,β-不饱和内酯性质 ,在稀碱溶液中加热时,内酯环被打开,生成顺式 邻羟基桂皮酸盐。但顺式邻羟基桂皮酸不易游离存 在,遇酸即环合成原来的内酯不溶于水而析出沉淀 。但如与碱长时间加热或经UV光照射,可使它转 变为安定的反式邻羟基桂皮酸,酸化后不再内酯化 。其反应机理如下:
生物活性:七叶内酯和苷能治疗痢疾;滨蒿内 酯能解痉、利胆;瑞香素、伞形花内酯可抗炎、止 痛;蛇床子素可冶脚癣、湿疹、阴道滴虫等;白芷 能扩冠。补骨脂素具吸收紫外线,抗辐射作用。
香豆素具有苯骈α-吡喃酮结构。可看成 是顺邻羟基桂皮酸失水而成的内酯类化合物。
环上有羟基、烷氧基、苯基、异戊烯基等取代 。
七叶内酯
七叶苷
第二节 木脂素
木脂素是一类由苯丙素氧化聚合而成的天 然产物。通常是指其二聚物,少数是三聚物和 四聚物。二聚物碳架多数是由β-碳原子(88’)连接而成的。
多数是游离的,也有少数是以苷的形式存 在。较广泛地存在于植物的木质部和树脂中 。
第六章 香豆素和木脂素
学习目标
1.掌握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理化性 质(形状、溶解性、与碱液的作用)、提取 分离方法。 2.掌握香豆类化合物的显色反应。 3.掌握秦皮、五味子中所含化合物的基本结 构类型。 4.熟悉简单香豆素的氢核磁。 5.熟悉木脂素类化合物的基本含义、结构类 型、理化性质。
重点:香豆素的结构类型、理化性质、 显色反应及提取分离方法。
1 . 水蒸气蒸馏法 小分子的香豆素具有挥发性,可采用水蒸气
蒸馏法提取和分离。如受热时间过长,则结构 可变。
2 . 碱溶酸沉法 0.5%氢氧化钠水溶液稍加热提取,冷后用
乙醚除杂质,加酸调PH到中性,适当浓缩, 再酸化,则香豆素或苷即可析出,也可用乙醚 萃取。对酸碱敏感的香豆素不可用。
3 .系统溶剂法
一般在7位具有含氧官能团。
54
-H2O 6
COOH OH
7 8
3
2 OO 1
顺式-邻羟基桂皮酸
香豆素
一、结构与分类
(一)简单香豆素类
仅在苯核上具有取代基的香豆素,且7位 羟基未与6(或8)位形成呋喃环或吡喃环结构。 多数在7-位有含氧基团取代,其它位常见有羟 基,甲氧基和异戊烯基。
HO HO
OO
秦皮乙素(esculetin)
311nm: R带吸收
5 6
4
K带
3
7 B带 8
2 OO 1 R带
香豆素
2.有取代基: 香豆素分子中导入取代基后,使K带或K带
和B带的重叠峰红移,红移效应为: -OH>-OCH3>-CH3>-OOCCH3
(二).1H-NMR谱 无取代基香豆素共有6个质子,受内酯羰基吸电
子共轭效应的影响,其质子吸收信号分为两组. C3、C6和C8---较高场
难点:木脂素的结构。
第一节 香 豆 素(Coumarin)
苯丙素是指基本母核具有一个或几个C3 ~C6单元的天然有机化合物类群。
广义:包括了简单苯丙素、香豆素、木脂 素和木质素,涵盖了多数的天然芳香组化合 物。
狭义:简单苯丙素、香豆素、木脂素。 生物合成:由桂皮酸途径合成。
香豆素最早由香豆提得,又因具有芳香气味而 得名。它广泛存在于伞形科、芸香科、豆科、菊科、 茄科、瑞香科等科中。与其生源相近的桂皮酸、黄 酮类、木脂素等常伴生。多数存在于植物的花、茎、 叶、果中。尤以幼嫩的叶芽中含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