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_社会行动模式讲解
本科—人类成长与社会环境第六章社区与人类行为
第二节 社区理论
一、社会学的理论
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尽管滕尼斯当初对社区的研究与我们目前存在着很 大的不同,但也正是因为滕尼斯,社区才正式作为一个学术范畴进入研究视野, 而且,滕尼斯本人关于社区研究的具体思路比如将社区与社会对应起来,分别 作为两种不同的“理想型”,进而解析社会变迁等等,迄今为止仍然是我们研 究社区所不可轻易跨过的一座桥梁。 芝加哥学派。著名的代表人物包括罗伯特·帕克(Robert E.Park, 1864——1944)、路易斯·沃斯(Louis Wirth ,1897——1952)等等,人文区 位学则构成了芝加哥学派关于社区研究的点睛之笔。芝加哥学派的社区研究主 要以芝加哥本身快速程式化为背景,同时,芝加哥学派的社区研究并非局限书 斋,而是更多地关注芝加哥城市化过程中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并力图提出相 应的解决方案。 林德夫妇。他们的代表作是《中镇》(中译为《米德尔敦》商务印书馆), 此书采用了参与观察法、档案分析法以及问卷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影响甚大, 被认为是开创了社区综合研究的先河
三、其他学科理论
结合目前中国社区发展情形,值得关注的社区研究同样还有政治学。从目前 来说,社区研究在政治维度上主要的关注议题包括社区管理体制、社区自治、社 区维权等等。从宏观来说,社区管理体制涉及到了国家政治体制的改革以及政府 职能的转换;从中观来说,社区自治的形成涉及到了非政府组织的产生以及公民 社会的诞生。从微观来说,社区维权进一步唤醒的是社区居民的公民意识。 正因为社区在政治意义上如此重要,所以,在我国的社区研究中,政治性的 内涵被不断挖掘出来,几乎所有的社区研究都会涉及到社区党建,很显然,在单 位解体之后,社区成了最后一道防线,也正因为如此,甚至维稳等议题也逐渐成 了社区的重要内容。 正因为社区是作为一个最基本的社会单位存在,所以,社区也成了居民的生 活、发展以及自我教育之地,社区的出现不仅带来了居民生活方式的变更,同样 引发了社会资源配置的变化,医疗、文化、体育、娱乐等资源进一步下沉到社区, 因此,教育学、医学、体育学等学科也纷纷对社区展开了研究,这些多学科的研 究进一步揭示了社区的社会属性,进一步彰显了社区的社会功能。
社区工作
第一章社区和社会工作1,社区最早由德国社会学家F。
滕尼斯提出的,1887年,他的代表作《共同体与社会——纯粹社会学的概念》出版。
2,社区是指一定数量居民组成的、具有内在互动关系和文化维系力的地域性的生活共同体。
3,社区的要素地域要素(2)人口要素(3)组织结构要素(4)文化要素4,社区的类型(1)地域性社区(2)功能型社区5,社区的功能(1)社会服务功能(2)社会化功能(3)社会参与和社会民主功能(4)社会控制和社会稳定功能6,社区工作(1)广义的社区工作是指在社区内开展的以提高社区福利、促进社区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服务或社会管理。
(2)狭义的社区工作是社区社会工作的简称,特指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及社会工作者关于社区工作的理论、方法、技能及其应用过程。
7,社区工作目标的分类(一)罗夫曼分类法1、任务目标——解决一些特定的社会问题,包括完成一些具体的任务,达成一些社会福利的目标,满足社区需要等。
2、过程目标——提高社区居民的一般能力,包括建立社区内不同群体的合作关系,提升社区居民的社区意识和社区参与能力,培育社区领袖。
(二)谭马士分类法1、分配资源组织居民行动起来,去争取合理的资源分配,令市民的权利得到保障。
2、发展市民1,社区工作可促进社区居民公民权的发展(参与政治)2,社区可促进社会的发展8,社区工作的具体目标1、改进社区关系,改变权力分配2、提升居民的社会意识3、发挥居民的潜能4、培养互相关怀及社区照顾的文化5、加强社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6、善用社区资源,满足社区需要7,促进居民参与解决自己的问题,改善生活素质9,社区工作的特征(1)以社区为对象(2)宏观的分析角度与较广的介入层面(3)居民的集体参与性(4)事工目标与过程目标并重10,社区工作的功能●社会福利功能●社会服务功能●社会行动功能●社会稳定功能11,三种地域性社区1、农村社区(1)地域特征1,土地的重要性,2,区位的边缘化3,区位结构简单4,地域范围较广5,工作场所与居住空间合一(2)人口特征1,人口数量少、密度低2,人口同质性高、异质性低3,人口文化水平低、知识结构单一4,职业结构单一、社会阶层分化低5,人口的社会流动性弱1,社会群体及组织数量2,初级社会群体占主导地位3,社会组织结构简单化(4)文化特征1,封闭性与保守性2,经验型的思维方式3,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的重要性4,注重血缘和宗族关系5,人际交往的感情色彩较重2、城市社区(1)地域特征1,区位的中心化2,地域范围较小3,区位结构复杂4,以高层建筑为主5,工作场所与居住空间分离(2)人口特征1,人口数量多、密度大2,人口同质性低、异质性高3,人口文化水平高、知识结构多元化4,职业结构复杂、社会阶层分化高5,以机械增长为主、人口流动性强(3)社会群体及组织特征1,社会组织占主导地位2,初级社会群体势微3,社会组织数量多、类型复杂4,社会组织功能的专业化5,社会组织的科层化(4)文化特征1,开放性、包容性2,世俗化、理性化3,注重业缘关系4,人际关系疏离、交往表面化3、集镇社区(1)地域特征1,农村和城市的中间地带2,中层建筑较多3,生态环境较为优越4,城市服务设施不完备(2)人口特征1,人口数量和密度2,人口素质3,人口结构4,社会阶层结构5,人口的社会流动1,初级社会群体势微2,社会组织的数量多3,社会组织的科层化不明显(4)文化特征1,感性与理性并存、感性更胜一筹2,传统与现代的交融3,开放性与保守性兼容第三章社区工作价值观、基本原则和理论基础1,价值观是指主体(个体、群众、社会)看待客体(认识或实践对象)及评价其重要性或社会意义所依据的观念系统。
社会工作概论_自考复习重点
社会工作概论第一章绪论1、社会工作的定义:社会工作是一种以助人自助为宗旨,运用各种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去解决社会问题的专门职业,是确保现代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制度。
2、社会工作的职能(简答)首先,恢复的职能。
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可以简单的归结为解决问题。
包括治疗和康复两个层面。
其次,预防的职能。
社会工作者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对待社会问题,及早地预测、控制和消除那些可能妨碍社会功能有效发挥的因素和条件。
再次,发展的职能。
社会工作是当代社会的重要制度,它应当充分发挥社会资源,发挥个人和制度的潜能,以确保社会的稳定,促进社会的发展。
3、社会工作的特征(1)崇尚专业的伦理精神(2)职业的非盈利性(3)社会工作督导(4)个人与环境(5)运用社会环境资源(6)团队协同工作(7)自助与民主参与4、如何理解自助与民主参与的特征(简答)社会工作确实可能为案主提供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支持,以帮助案主克服当下面临的各种困难。
但不是单方面的给予或施惠。
工作者相信个人团体社区乃至社会都有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潜能,如果得以发挥,问题就可解决。
社工的精髓就在于,给案主以希望、信心决心,充分调动案主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后达到助人自助的境界。
在助人自助的过程中,案主的民主参与十分重要。
社工在助人的过程中切忌为案主下判断,应该协助案主自己去做决定。
鼓励案主民主参与,认清问题,找到原因,最后与案主合力解决问题,共同促进社会的繁荣与发展。
第二章社会工作的历史发展1、伊丽莎白济贫法被称为西方社会救济立法和贫民救济事业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对各国社会事业的制度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德国的汉堡制(1788)爱尔伯福制(1852)3、睦邻组织运动(1884)社工与问题人生活在一起4、1917年里士满出版了著名的《社会诊断》一书。
使社会工作更加理论化,成为社会个案工作发展的里程碑。
5、在我国古代社会组织中还存在一种乡约制度。
所谓乡约,即同住在邻近地区的人共同遵守的规约。
社会学概论第六章社会互动
第六章社会互动(一)社会互动概念社会互动就是人们对他人采取行动或对他人的行动做出反应的过程。
它包括所有的社会行动。
(二)社会互动的构成因素构成社会互动,一般具备以下三个因素(1)必须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互动主体。
(2)互动主体之间必须发生某种形式的接触。
(3 )参与互动的各方有意识的考虑到行动?符号所代表的意义。
所谓社会互动,就是个人和个人之间、个人和(一)符号互动论布鲁默符号互动理论的很多关键思想都是在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乔治.米德最早的著作中作了论述。
简单地说,我们可以把符号互动理论解释为:第一,我们通常用符号来代表一些事务,这些符号都是能够由意义地代表另一事务地,是在社会互动中形成地;第二,我们针对我们对符号的意义来采取行动;第三,我们对彼此的行动有所反应之前,经历了一个内在阐释的过程。
(二)拟剧论戈夫曼拟剧论使用表演和比喻来说明日常生活中人的互动的理论。
它的基本观点是:社会是一个舞台,全体社会成员是在这个舞台上扮演不同角色的演员。
他们都在社会互动中7表演?±自己,塑造自己的形象并更好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拟剧论的代表人物是戈夫曼。
(三)常人方法学加芬克尔常人方法学的创始人加芬克提出了常人方法学这一词。
常人方法学的基本假设是:在现实生活中,社会成员依据一定的规则和程序来进行社会互动,这些日常生活中不成文的、大家公认的互动规则是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
常人方法学是对一定社会成员在日常生活的社会互动中所遵循的规则的社会学研究。
(一)交换的概念和构成要素社会生活中的很多互动的表现形式是交换。
交换指的是在一定的规则下,行为者为了获得回报而行动、并获得回报的社会互动形式。
换言之,交换是不同行为者之间彼此通过转让自己所有物而获得对方所有的的行动。
按照这个定义,构成交换应该有四个要素:目标、付岀、回报和效益。
(二)交换的类型交换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物质的交换和非物质的交换。
(三)交换存在的社会基础交换主要是有社会差异引起的,在社会中,处于交换行为中的各方都以自己的所有物为手段,以对方的所有物为目(一)合作的概念合作,就是指在社会互动之中,行为者之间为达到某些共同的利益或目标彼此密切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
《社会工作概论》教学大纲
《社会工作概论》教学大纲一、使用说明(一)课程性质“社会工作概论”课程是教育部规定的普通高等学校社会工作专业的专业主干课。
(二)教学目的本课程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系统理解和掌握社会工作专业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引导学生在认识我国社会问题的基础上,尝试透过结合社会实践,探索专业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方向。
(三)教学时数共51学时(周3)(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以讲授为主。
学生除了听课,还应该通过讨论、模拟、专题讨论、实地考察等活动直接参与教学过程。
(五)面向专业社会工作本科专业二、教学内容第一章社会工作的定义及构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旨在帮助学生对“什么是社会工作”有一个初步的理念架构,了解社会工作的学科地位、性质及施用领域。
要求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对社会工作有初步了解。
(二)教学内容本章主要教学内容为 1、社会工作的含义。
2、社会工作的领域。
3、社会工作的对象。
其中,如何认识社会工作是教学重点与难点。
第一节什么是社会工作一、社会工作是科学1、什么是科学。
2、科学的特质。
3、社会工作工作方法的科学性。
4、社会工作工作过程的逻辑性。
二、社会工作是一种艺术1、社会工作过程是对社会工作方法和技术的灵活运用2、社会工作需要细致地分析、巧妙地应对问题。
3、社会工作面对的任务常常是新的、独特的、特殊的。
三、社会工作是一种制度1、什么是制度2、社会工作是一种社会制度四、社会工作是一个专业1、什么是专业2、社会工作的专业特征五、社会工作的涵义1、专业社会工作与我国通行的社会工作的区别。
2、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的关系。
3、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
第二节社会工作的定义与学科性质一、社会工作的定义1、把社会工作视为一种个人的慈善事业2、把社会工作视为由政府或私人社团所举办3、把社会工作视为一种由政府和私人社团举办的专业服务,这种服务不分性别、年龄与贫富,以协助任何个人发挥其最高潜能,使其获得最美满最有效的生活为目的。
第六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应用要点:
(一)善于抓生活中的细节,从细节中发现教育主题和教育 契机
如:吃饭中蕴藏的教育 (二)长期一贯的坚持
8、情感支持性原则
内涵:情感支持原则是指通过爱与关心来建立教师 与学前儿童间的双向接纳关系,为学前儿童的社会 性发展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促进学前儿童的社会 性发展。
主题方案架构的几种思路
1、根据社会教育的基本要素进行架构 就是依据引发认知——情感体验——实践尝试——
经验积累——情境迁移的几个基本要素为线索来展 开主题。
这是一种基本的方法,它的优点就是能针对儿童社 会性发展的内部机制,较为系统和科学地选择和组 织相关的内容,突出反映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
应用要点:
1.教育者自身要做到言行一致,始终一贯。
2.协调统一幼儿园内部的力量。
3.协调统一幼儿园与家庭、社区之间的力量。
11、强化原则 心理学和教育学依据:行为理论的合理性 (一)采取明确、适宜的强化方式
适宜:不要过多的采用比较、而且要适合儿童自身 的特点。(案例)
过程---活动延伸---活动评价
过程设计:
(1)开始部分
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并激发幼儿活动主 动性的重要步骤,具体方法有讲述故事、出 示教具、猜谜、做小游戏、看表演等。
(2)展开部分。
这是教育的主要环节,要掌握的知识、需体验的情 境、应该练习的行为都应该在这个部分呈现。要达 成知识维度的目标可以运用讲授、谈话、演示等方 法进行。要达成能力维度的目标可以运用示范—— 模仿、练习——反馈的方法进行。要达成情感维度 的目标可以运用体验、扮演、鼓励、强化等手段进 行。
德育原理-檀传宝第六章-德育内容与德育课程
文化塑造人生
综合探究 聚焦文化竞争力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世界文化的多展
传统文化的继承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第五课 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的源
泉和作用
文化创新的途径
综合探究 建立“学习型社会”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 精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
3、将道德教育作为专门课程开设必须有 专门的教师,但真正合格的道德教育课 的教师很难找到。
赞成开设的理由
1、道德教育有自身特定的教育目的、教育 内容、教育程序,应当作为一门专门的学 科来对待。
2、道德教育的特殊性只能被看作是德育课 程设置应当给予关注的问题,而不应成为 理由。
3、如果不将道德教育作为专门学科开设, 道德教育可能成为一种“边缘性”学科。
2、对综合道德能力培养的共识 特别是对道德判断能力的重视
3、道德教育内容结构上的共同理解 现代德育内容的基本层次可回纳为以下四个层面:文 明习惯、基本道德、公民道德、信仰道德。
二、学校德育内容的决定因素
学校德育内容的最终决定因素应当回到 社会发展等宏观因素上去,如生产力、 生产关系、科技发展、人口流动等。但 社会因素对德育内容的影响实际上通过 教育自身的因素为中介作用的,影响学 校德育内容的教育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 方面:
三、中国德育学科课程的问题与对策 (195页)
(一)课程内容与教学处理问题 1、德育内容的科学性问题 2、课程内容的安排问题
(二)教材内容稳定性问题 “思想政治课双轨制”
(三)课程结构与设计的问题 1、螺旋式课程问题 2、综合课程
一年级上 一年级下 二年级上 二年级下
我上学了 我的家人与 我在集体 我生活的
社会工作三大方法
19.02.2021
32
(一)社区工作的基础理论 1.社会分析和意识形态 2.社会变迁理论 3.社会运动理论
19.02.2021
33
(二)社区工作的实践理论
1.社区工作的模式
(1)地区发展模式 (2)社会策划模式 (3)社会行动模式
19.02.2021
34
2.社区工作的原则
社区工作的原则是指社区工作者在 推行工作时,所需遵循的规则,或者是 在判断什么是正确而有效的社区工作时 所依据的价值观。
10
(一) 萌芽时期
在十九世纪中叶欧美资本主义社会 形态下,由于提倡自由竞争,在社会上形 成的观念认为,个人的贫穷就是因为个人 的不努力和懒惰造成的,但是基于人道主 义的精神,资本家要担负起救济贫民和改 良社会环境的责任。此时英美的慈善组织 运动逐渐发展出一种个案的服务方式,并 且普遍实施。这个阶段大约有二十五年时 间,可以看成是个案工作的萌芽时期。
极性,共同探讨、研究案主的问题,他的家庭及
社会环境,运用案主本身及外部资源,增进案主 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帮助案主成长的目的。
19.02.2021
9
二、 个案工作的发展沿革
社会个案工作自发展以来,大约经历 五个发展阶段,才形成现代的专业的社会 个案工作。这五个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发 展重点和影响。
19.02.2021
19.02.2021
37
三、 社区工作的过程与技巧 (一)社区工作的过程
1.建立关系 2.收集资料 3.制定计划 4.社区行动
19.02.2021
38
(二)社区工作的基本技巧 1.分析技巧 2.关系建立与维系技巧 3.动员及组织技巧 4.活动程序设计技巧 5.行政管理技巧
第六章社会政策的制定过程
第一节社会政策决策的内容和决策模式
因此,当今各个在公共政策决策过程中都尽量综合两个方面的优点, 由此出现了介于两个极端模式之间的“亚模式”,主要有以下类型: (1)代议制民主决策模式 代议制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主决策形式,它是通过由人民选举自己 的代表,由这些代表来承担制订或审议公共政策的任务。这种民主 形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民主决策的成本,并提高其效率。 (2)民主集中型决策模式 民主集中型决策模式最主要的特点是,在公共政策的决策过程中要 广泛征求意见,但最后仍然是由少数领导人集中决定。成本低、效 率高、民主。 (3)精英决策模式 精英决策模式的最大特点是专家在公共政策德决策过程中发挥重要 作用。政治领导人具有较高的专业背景和广泛地邀请各类专家参与 决策。成本低、效率高,并在决策过程中通过广泛利用专家的专业 知识和技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一般集中决策模式的缺点。 以上各种模式都是从一定的角度反映出一个国家公共政策觉得的某 种比较突出的特点。在很多现实的决策过程中都是多种模式交织在 一起的。
第一节社会政策决策的内容和决策模式
(3)运行方案设计 社会政策的运行方案是指一项社会政策在具体运行过 程的各个环节上所采用的具体操作方式。它应该包括 一项社会政策行动的基本程序、运行机制(服务传递 方式)、组织体制及管理方式、资源调动及费用控制 的具体方式等方面的内容。 运行方案的设计是在宏观政策决策之后,在技术手段 可行的范围内对上述各个方面做出有关的规定。运行 方案设计一般又分为两个层测,一是基本方案的设计, 这是政策决策阶段的任务。二是实施细则的规定,这 是政策实施决断的任务。
第一节社会政策决策的内容和决策模计(专家治国) 社会政策能否有效实施,不仅取决于领导人的决心和资源 保障情况,还取决于是否具备有效的技术手段。社会政策 的技术手段是指一项社会证词行动在服务、管理、资源调 动、费用控制等方面能够采用的技术及物质条件。从社会 政策制定过程的开始阶段起就需要有技术手段的设计。一 般技术手段的设计师在大政方针的宏观决策完成以后,为 落实社会政策的宏观规划而进行的。即需要通过严密而有 效的技术手段来讲政治领导人所作的宏观决策转化为具体 可操作的方案。 技术手段设计一般是由技术专家来完成。一向社会正厕所 需要的技术手段越简单越好,因为只意味着成本越低。通 过比较好的技术设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宏观政策中存 在的问题和漏洞,也可以弥补最初设计的漏洞。
6 第六章 社会化与个体化
社会化和个体化与社会学的基本问题——个人与社会的关 系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社会化与个体化构成了社会 学理论的一项基础性的研究。 本章包括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第一是对社会化与个体化 的概括性讨论;第二是对人的社会化的定义、研究视角、 过程和内容等的介绍;第三是关于人的个体化的意涵、机 制以及个体化与人的主体性的关系等探索。
(三)关于“个体化”与“个体分化”
个体分化意味着,随着现代社会的专业化的劳动分工和生 产体系的不断发展,个人之间日益呈现出明显的差别性和 异质性。 “个体化”与“个体分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人成 为独特而生动的个体本身就意味着个体之间的分化。可以 说,当代个人之间的高度分化是个体化的一个基本含义。
(三)社会化的理论视角 1、“镜中我”理论 库利,Charles Horton Cooley,(1864~1929), 美国早期著名社会学家和 社会心理学家,也是美国 传播学研究的鼻祖。 自我或人格是社会的产物, 是通过社会互动而产生的。
2、“角色扮演”理论
乔治·赫伯特·米德 George Herbert Mead (1863-1931),美国社 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及 哲学家,符号互动论的奠 基人。 符号互动论的观点:自我 意识是随着符号使用能力 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自我”分为“主我” (I)和“客我”(me)
(二)个体化的能动机制
指个人在行动过程中能够主动地对自我意识、心智状态、身体机能等主 观内在因素进行调整,从而积极地应对环境、机遇、挑战等迅速变化的 客观外界因素。
第六章 社会互动
第六章社会互动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社会互动的概念本质及其社会学意义,掌握有关社会互动的各种社会学理论、社会互动的本质特征、一般结构及基本类型。
联系社会学关于社会网研究的基本内容,对社会结构如何制约人们的社会行为做深入的讨论。
此外在本章中介绍社会学对集合行为与社会运动的研究。
重点难点:1. 社会互动的理论2. 集群行为与社会运动的区别第一节社会互动的概述一、社会互动的含义及特点(一)社会互动的含义人在社会中生活,几乎每时每刻都在与他人进行接触和交往,即发生相互作用。
个人的行为引起他人的行为反应,他人的行为、期望又引起个人相应的行为反应,这种相互依赖、彼此相关的相互作用行为,就是我们所说的社会互动。
所以社会学认为所谓社会互动,是指个人与个人、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发生相互影响性的行动方式和过程。
根据上述定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社会互动:首先,社会互动的主体是个人及群体;其次,社会互动是“相互性”行为;其三,社会互动中行动的目的性或有意识性;其四,社会互动是以信息的传递为前提和基础的;其五,信息的传递是通过媒介进行的,所以在两个行动主体之间展开的互动可以面对面地进行,也可以借助书信、电话、电报等间接形式非面对面地展开;其六,社会互动总是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的;(二)社会互动的特点:1 自主性:社会行动主体有为满足自身需要而对自身行动选择和支配的权利和自主能力。
从对互动对象的选择、确立或改变自己的目标到控制自己的行动、对他人行为作出何种反应。
体现着行动主体在行动中的创造性、能动性和独立性。
2、强制性:社会行动主体是在其特有的地位、角色和社会环境力量下采取行动的,即受到环境的制约。
体现着行动主体在行动中的被动性、盲目屈从性。
二、社会互动的构成及其形式(一)构成社会互动必须要具备下列几个要素:1 行动者。
即互动的主体。
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
2 需求。
3 环境。
在特定的环境当中,个人或群体的生存与发展都要适应他周围的环境,并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自己的行动。
20第六章 社会行动模式
第一节 社会行动的涵义 第二节 社会行动的工作策略 第三节 社会行动中工作者角色与工作方法 第四节 社会行动的评价与讨论
1
第一节 社会行动的涵义
一、社会行动的概念 1.社会行动的对象
①经济上最缺乏市场价值的人士 ②政治上最缺乏自我组织的人士 ③社会上最缺乏选择权力的人士 ④文化上最受身份歧视的人士
7
第二节 社会行动的工作策略
一、社会行动策略与形式的讨论
1.拜因
①交易策略 ②对峙策略
2.沃伦
①合作式 ②运动式 ③竞争式
8
二、社会行动的策略与形式
1.对话性行动
弱势群体与当权的群体之间对解决办法有分歧,但尚未失去基本的信任。
2.抗议性行动
①签名运动; ②记者招待会;③请愿游行;④露宿及绝食;⑤群众集会
2
2.社会行动的本质
不是要推翻整个社会制度,也不是要 对政治、经济、社会结构进行全面改 革,更不是要进行革命。 目的是达至制度的改变,是使权力、资源及决策权得到 再分配,并影响基本 政策的改变(J. Rothman,1987 )
社会行动与社会运动的区别在于
一是社会行动没有一套清晰的意识形态作为主导思想,也不是对社会各 阶层 的广泛动员,它不期望带来深远和持久的社会影响;
5
5
三、社会行动的目标
1.总体目标
改变不公平的政策,实现一定程度的社会变革。
2.任务目标
争取权益及资源的重新分配。
3.过程目标
①提高自我意识:在争取的过程中,让参与者意识到社会的不公平, 了解自己应有的权益,学会争取的技巧。
②提升社会意识:通过行动的过程,提升参与者自我的社会意识,改 变其无能和无助感,加强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信平第三版《社会政策概论》第六章知识点整理
第六章社会政策的制定过程1、社会政策决策的内容。
(简答)社会政策决策的内容是指社会政策的制定过程中所要决定的事项。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是否采取政策行动。
社会政策决策的首要内容之一就是面临一定的需要和社会问题时,政府是否采取相应的行动,决定是否制定,修改或取消一项或多项社会政策。
2)社会政策行动的受益者范围。
行动的范围是指一项行动所覆盖人群的范围,一项社会政策直接受益者的范围。
在社会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决策者要根据社会需求情况和可以利用的资源情况来决定某项社会政策行动的覆盖面,即受益者的范围。
3)福利水平的高低。
福利水平是指在社会政策项目中,由政府财政或其他公共资金给付的平均水平,即福利性项目受益者的平均收益程度。
同样福利水平的高低也是受社会需要和政府财政资源共同影响的。
4)资源调动方式。
在制定社会政策过程中,应该将实施该项政策行动所需要的资源及其调动方式,即经费总量和经费来源做出规划。
除此之外,在社会政策制定过程中,还需要对完成该项社会任务所需要的人员和物资做出计划安排。
5)社会政策项目的运作方式。
运作方式是指一个社会项目的具体运行规则及实施方案。
各类社会政策各个项目的运作方式很不相同,但一般来说,在项目设计时,应该考虑到受益者资格,资金分配比例,服务传递方式等等。
2、社会政策的决策模式及优缺点。
(简答)社会政策的决策模式是指在社会政策决策过程中的基本决策体制,制定政策的基本程序和基本决策方法等方面的综合特征。
按照决策民主化程度的高低,社会政策的决策方式可以是从完全民主化决策到完全集中化决策两个极端之间众多不同的模式。
完全民主化决策模式的基本方式是全面公决式的决策。
完全集中化决策是指由少数人甚至一个最高权利者来作出决策。
1)民主型决策模式。
人民群众可以以各种方式参与其中,并且能够对公共政策的制定起到实质性的影响。
这种模式最大优点是能够在最大限度上使公共政策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并且得到多数人拥护的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也将更加顺利。
社会学 第六章 社会互动
• 第一,距离与人际关系的密切程度有关。人际关系越 是密切,相互间的距离越是接近。 • 第二,文化背景不同的人相互间的人际距离是不同的。 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人们,交往的社会 距离差异很大。 • 第三,不同社会地位的人具有不同的人际距离。地位 大致相当的人,人际距离较随便:地位越高的人有着 繁的礼仪和等级观念,交往十分讲究规矩,因而人际 距离较大。 • 第四,人的性别影响交往的距离。同性方面,男性与 男性的交往距离比女性与女性交往的距离大:异性方 面,男性比女性更愿意接近对方。
•
• 混合关系:界于情感关系与工具性关系之 间,是个人在家庭之外建立的各种人际关 系。
如亲戚、朋友、邻居、同学、同事、同乡等。建立 的各种人际关系――人情原则,彼此预期将来还 会继续交往,而且有一定的情感联系,交情的深 浅和面子的大小对互动方式和互动结果有重要影 响。
(二)社会互动的过程
1、贝尔斯的互动过程分析 20世纪40到50年代,提出了小群体研究方法—互动 过程分析,认为在小群体互动过程,互动分为三 个阶段: • 定向阶段:主要解决情境的辨识问题,确定互动 的情境:要干什么?联欢还是开严肃会议 • 评价阶段:态度确定问题,在此情境中持何态度: 积极主动参与?冷眼旁观? • 控制阶段:主要解决行为选择问题,此情景中能 做什么?
(四)本土方法论、常人方法论、民俗方法论:
美国哈罗德.加芬克尔于20世纪60年代创立 打破规则的试验: 丈夫:我累了。 妻子:你哪里累了?身子累,脑子累,还是只觉得烦躁呢? 丈夫:不知道,我想是身子累吧。 妻子:啊,身子累,那么是肌肉呢,还是骨头呢? 丈夫:你怎么这样说话,尽纠缠一些术语。
第六章地区发展模式
第二部分社区工作的方法第五章地区发展模式(第四章p74)本章主要介绍地区发展模式、社会策划模式、社会行动模式、社区照顾模式、社区组织、社区教育,以及社区工作模式的选取。
一、地区发展模式概述●●(一)地区发展模式的概念(p74)1、罗斯曼的定义(p74、介入手法)指假定社区的变迁,可以乐观地通过当地社区居民在有关社区发展的目标决定与行动中的广泛参与来追求。
介入手法强调民主程序、志愿合作、自我帮助、当地领袖发展及教育目的性等(需求-满足、社区/地区共同体、广泛参与合作、自助互助)。
2、联合国的定义(p74、社区发展的内容与方式)经由居民的努力,联合政府当局来改善社区的经济、社会与文化条件,把社区整合到国家生活中,使他们对国家的进步做出最大的贡献(经由社区发展促进社会发展)。
3、参与式地区发展概念(p75、参与式发展的范围与程度)(1)当地居民深度参与决策、控制发展的方向与分享发展的利益;(2)比较深度地参与影响资源与管理部门的控制与计划;(3)比较轻度地参与影响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的发展项目的实施过程与实施方向;(4)配合参与到国家已决定了的公众项目的执行过程,做贡献。
4、中国地区扶贫的概念(p75、内容与策略方法)实质性内容发展:1986年中央成立了专门的扶贫办,对贫困地区进行了开发式扶贫、经济发展、脱贫致富、可持续发展。
发展策略:强调政府的指导、资助与总体规划;同时,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引导贫困地区融入市场经济体系,来发展经济(不同于罗斯曼的概念)。
●●(二)地区发展模式的基本假设(p76)1、基本前提的假设(p76)(1)个人:在现代工业化城市化及科层制的影响下,居民的冷漠疏离、缺乏主动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动机,致使居民越来越无助与软弱,个人与社区的公共问题难以解决(人的异化)。
(2)社会构成:逐渐丧失传统社区的自然联系,成为现代工具理性的制度化的组织关系与市场交换关系,致使社会分层的两极化(社区解体),互助、合作、团结的社区关系、能力提升。
第六章_社会策划模式
•Company Logo
第六章
社会策划模式
1
2 3
定义 社会策划模式的目标
工作者的角色
4
5
任务及策略
社会策划模式的评价
第一节 社会策划模式概述
社会策划的概念
社会策划的基本假设
社会策划的目标
社会策划的基本特征
一、社会策划模式的概念
1、罗斯曼;(P98) 2、地区社会服务规划的定义;(P99) 3、地区规划的定义;(P99) 4、中国城市地域功能社区建设的定义;(P99)
第二节 社会策划模式的策略及方法
社会策划的任务 社会策划模式的策略 工作者的角色 工作方法
一、社会策划模式的任务内容(P105)
1、社区资源开发的规划。 2、社区基础设施的规划。 3、社区服务设施的规划。 4、社区组织建设的规划。 5、社区文化价值的规划。
二、社会策划模式的策略(P107)
此传统对现状诉批判最为激进,并且追求整体性的社会结 构改变。此传统反对以经济利益为中心的计划及政策,代 之以改变社会不平等及权力过分集中的情况为重点。 有两个不同的取向: 退离社会,发展自力更生的另类集体社区; 参与社会运动甚至革命,由此改变现有的政治经济环境。 此传统策划者的工作: 工作是动员群众去了解及批判现存资本主义制度的矛盾。 深入地分析政府计划及政策背后的政治及经济意义。 对此传统的评价 是一种反对建制(anti-establishment)的思想, 不可以成为社区工作的主流。
案例讨论与分享
阳光家园是一个新建的商品化住宅小区,社区 居民来自不同的工作单位。至今居民已经入住 三年,但是他们彼此互不认识,相互之间的来 往非常少,平时走在社区里感觉冷清清的,没 有一点活力。 前不久社区里发生的两件事情引起了社区居民 的关注,往日沉寂的社区开始热闹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学时:4学时 教学方法:案例讨论、课堂讲授
Company Logo
抗议两区合并殴伤区委书记 重庆万人骚乱
/liulan.php?id=29670&rowsst
重庆万盛因与綦江合区后的经济利益问题 发生群体游行抗议事件,并演变为骚乱。 民众与现场武警和防暴员警发生冲突,多 人受伤。
利益受损 民众不满
部分市民表示,「綦江和万盛合区后 ,我们的社保、低保、医保都降低了。现 在万盛的街道到处脏、乱、差,本周一早 上5点,万盛海棠小月社区两名保安被小偷 打成重伤。」
而重庆市政府网在来反映,绝不允许采取非 法手段,对打砸抢者要严肃处理,追究法 律责任。重庆市委、市政府要求,两区政 府认真化解矛盾和问题。意见中还提到确 保万盛的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个人帐 户资金不减少和企业经营中产生的营业税 三年内先征后返并简化审批手续等群众目 前关心的问题。
对于居民的做法你如何评价?
对于政府的处理方式你怎么看?
你是一名社会工作者,你打算如何介入此 事?
第一节 社会行动的涵义
一、社会行动的概念
(1)社会行动含义
社会行动是组织社会上受到忽视、压迫或受政策不合理 对待的低下层群体,通过集体行动,采用非正规的途径及 较多运用冲突对峙的策略,争取第三者支持,以伸张居民 权益,向当权者争取群体的本身利益,以期获得应得的资 源,使社会权力、地位和资源得到合理的再分配,并在过 程中提升参与者的社会意识,改变他们的无能及无助感, 达成更公平、更公正的社会。
Company Logo
第一节 社会行动的涵义
社会行动的基本特点:
1、以社会上的低下层群体为工作案主。 2、社会行动的本质是现存的建制下所进行的有限
度的社会改革。 3、社会行动的目标是争权益和资源的重新分配,
并且通过行动的过程。
第一节 社会行动的涵义
(2)政治上最缺乏自我组织的人士,如不太参加 投票选举活动,也不太会运用合法途径来表达自 己的意见和要求
(3)社会上最缺乏选择权力的人士,如在教育和 就业等机会面前无法选择的人群
(4)文化上最受身份歧视的人士,如他们经常被 贴标签,使周围的人对其有“刻板”评价等。
更多的时候是迷茫和无助
第一节 社会行动的涵义
一、社会行动的概念
(2)社会行动基本要素 ③定义:假定有一群处于不利的群体,他们需要
被组织起来,联合其他人去向整体社会争取社会 资源及取得符合民主及公义的对待。
第一节 社会行动的涵义
二、社会行动的基本假设
社会行动假定社区内有些处于不利地位的人,他 们通当权者存在着利益的冲突。这些利益冲突反 映了弱势群体的利益未被重视及受到不公正的剥 削,社会上出现了不公平合理的制度和政策。冲 突或分歧很难通过协商或运用制度以内的途径获 得缓和或解决,这样弱势群体就需要组织起来, 与他人联合,并根据社会正义或民主的理念,以 强制性的措施向当权者施加压力,最终迫使他们 让步。
第一节 社会行动的涵义
2、冲突假设
社会问题产生于冲突,用局部冲突的方式解决社区 问 题 利益的忽视及受到剥夺的弱势群体,有权获得更符合社 会公正与民主的资源及待遇。 制度和政策不公正形成的冲突和分歧,通过协商和正规途 径不容易获得缓和。
第一节 社会行动的涵义
三、社会行动的目标
1、总目标——改变不公平政策,实现一定程度的 社会改革
下岗工人无法回到原有的产业结 构链中去,只能以捡破烂为生。
农民工招聘会遭遇尴尬,近半数 农民工不识字
有时候歧视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
第一节 社会行动的涵义
一、社会行动的概念
(2)社会行动基本要素
②社会行动的本质:
是在现存的建制下,改变不公平的政策,达致 有限制的改革。而非推翻整个社会制度或改革整 个政治和经济的社会结构,也非社会运动和社会 革命。
Company Logo
第一节 社会行动的涵义
二、社会行动的基本假设
1、利益冲突
冲突出现的三种可能:一是可能由于处于当权地位的群 体对资源贫乏的群体缺少了解和关注;二是可能彼此缺乏 正常的沟通渠道,无法反映各自的需要;三是可能存在不 公平的资源分配及决策分配不均。
第六章 社会行动
一、社会行动的涵义 二、社会行动的工作策略 三、社会行动中工作者的角色和方法 四、社会行动的评价与讨论
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教学要求:掌握社会行为的涵义、基本假设和目 标;了解社会行为的发展历史;重点掌握社会行 动模式的任务、策略,以及此模式下工作者的角 色和工作方法。在此基础上,反思此模式的优劣, 并思考此模式在中国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发展过 程中的应用空间及可行路径。
10日下午开始,重庆万盛区民众开始游行 。他们举着「还我万盛,我们要吃饭」横 幅,街道上大部分商店闭门,门上还贴有 「还我万盛区繁荣」标语。目击者估计参 与游行上万人,其中不乏老弱妇孺。现场 民众一度与武警冲突。民众用砖头、石头 袭击员警,而警员则用警棒殴打群众。
据了解,养老、医疗保险降低,以 及商业萧条是这次抗议行动的主要原 因。据悉,万盛区在去年10月经国务 院批准并入綦江,原綦江县同时改为 綦江区,而万盛则成为綦江区辖下的 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原万盛区居民 对此感不满,他们指万盛经济发达程 度超过綦江,并入綦江后万盛的居民 福利被拉低。
一、社会行动的概念
(2)社会行动基本要素
①社会行动的对象——低下层社会群体。他们得 到的社会资源极为有限,拥有极少的权力和社会 地位。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处于边缘地位,备受社 会人士的忽视,得不到适当的社会关注,甚至还 收到不公平政策的压制和剥削。
第一节 社会行动的涵义
(1)经济上最缺乏市场价值的人士,如贫困者和 失业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