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为人知的十大败仗

合集下载

世界十大经营经典败局

世界十大经营经典败局

案例1观念盲区和管理失控导致百思公司失败百思公司是美国较早进行多角化经营的企业之一,对它成长历程的研究,将对于今天我们重新认识多角化经营有很大裨益。

一、百思公司的成长历程汉罗于1920年出生于明尼苏达州附近的一个村子里。

青年时期的汉罗进入明尼苏达大学学习机电工程,随后又进入哈佛大学攻读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毕业后,汉罗便顺利地进入了美国容器包装公司任总裁助理,不久就被提升为该公司的预算主管。

汉罗在他的成长道路上可谓春风得意,一帆风顺l1954年,不满足于现状的汉罗离开了美国容器包装公司,跳槽到西部牛皮纸公司并任副总裁一职。

主要负责设计、建造日产量120吨的造纸厂,还参与低成本纸浆的设计。

踌躇满志的汉罗进入公司后,如鱼得水,充分展现自己出色的经营才能。

通过这种历练,为汉罗今后事业的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56年,年仅36岁的汉罗又当上了百思木材公司的总裁。

当时,百思木材公司拥有年产量为1亿m3的3个锯木场,并且都位于爱德华州。

在汉罗的领导下,公司发展很快。

1959年,公司已经拥有l0个锯木场,分别散布于华盛顿州、俄勒冈州和爱德华州,年产木材量达到了5.o4亿m3,成为美国三大软木生产商之一。

而汉罗本人也被视为业界经营新星而受到瞩目。

百思木材公司迅速崛起并没有让汉罗感到满足,他要让百思公司获得更大的增长。

20世纪末60年代初,多角化经营开始盛行,这种"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的经营战略被认为是企业降低风险、增加利润的最佳方法。

很多公司都纷纷把经营范围扩展到别的行业。

百思木材公司也不例外。

除了木材产品之外,百思木材公司也开始尝试木工成品、纸袋、混凝土等其他行业的运作,并且更名为百思公司。

在随后三年的时间里,百思公司成长很快,其销售额以平均每年递增25%的速度增长到I.26亿美元,赢利也以平均每年递增3%的速度上升到了560万美元。

此后,公司又进行了多次合并。

到1970年为止,百思公司大约进行了35次合并,并且都取得了成功。

中国史上十大乱世流氓

中国史上十大乱世流氓

刘邦这是个彻头彻尾的流氓,而且是个赤裸裸的色鬼。

当年在老家的时候就不学好,村东头有个酒店,店里老板娘有点儿姿色,这小子就天天去,每天都喝个烂醉还说胡话。

按理说窈窕书女君子好求也没啥,更可气的是你小子要是想泡美女的话到是在人家面前表现的好一点儿啊,他偏不,还老欠人家钱!!!用现在的说法叫“蹭”,不但蹭色还蹭酒,稍微纯粹一点儿的痞子都看他不上。

就是这么个东西,居然讨了个美女老婆,还是县长的女儿!!!这个老婆也是蹭的,当年他老丈人吕公是县长,摆酒席请客,来巴结的人太多,最后吕公只好定规矩说想上桌的掏钱,钱多的坐前面,钱少的坐后面。

这个二流子听了后就来了,在门口喊:“我出一万块!”吕太公傻了,不知道这是个什么人物,赶紧让进来坐上席。

吃也吃了喝也喝了,完事儿了一抹嘴儿就走。

吕公伸手要钱,该流氓脑袋一拨楞:“我没钱,反正都吃到肚子里去了,反正也吐不出来,反正我就流氓了,你想怎么着吧。

”太公一听更傻了,天知道他是老年痴呆了还是真未卜先知预测该流氓将来会当皇帝,居然当着众人冒了一句:“你有老婆没?没有的话当我女婿怎么样?”来喝酒的宾客听后全倒。

这小子娶了媳妇后也不着调,成天游手好闲,他爹看不过去,骂他:“怎么生了你这么个畜生,你瞧瞧你二哥,连种地带做买卖,现在多大的家业,我算看透了,你到死也赶不上他!!!”许多年过去了,这家伙发了,买卖做的全国都是,没一块儿地不跟他家的姓。

这家伙没忘了揶揄他老爹一下:“爹,当年你说我不如我二哥刘仲有出息,你看看现在谁的家业大啊?”刘老爹脸红了。

顺便提一下,这家伙原来叫刘三儿,后来富了后改了个名字,叫刘邦。

后来的事儿大伙都知道个大概了,他当了皇帝,可还是改不了范混的毛病。

老骂粗口,动不动就来一句:你老子我怎么怎么着,不分场合,不分人物。

有一次,一个大臣有事儿找他,推开门一看,我K,大白天的刘邦正在跟他小老婆戚夫人干两口子在被窝里干的事儿,赶紧退出来要跑。

刘邦提着裤子就追了出来,上去就摁倒了该大臣,一下子骑人家脖子上了,笑嘻嘻的问:“你怎么看着我就跑,你把我当成什么样的皇帝了?”这个大臣实在是受不了了,心一横:“陛下,你丫挺的就是比纣王还荒*暴虐的皇帝。

没有底限而失败的名人例子

没有底限而失败的名人例子

没有底限而失败的名人例子
1.扶不起阿斗:阿斗为人不思进取,只会整天玩乐,即使有诸葛亮(181~234年)这样的名臣辅助和教导也无济于事,最终导致江山落入他人手中,还落下了“乐不思蜀”这样的千古笑柄。

2.春秋末年吴越战争中,吴王夫差为替父阖闾报仇,富国强兵,终于一战败越,本来已经要灭了越国了。

却半途而废,后来放虎归山,自己则贪图享乐,不再励精图治。

而越王勾践知耻后勇,卧薪尝胆,坚持不懈,终于20年一举灭吴,夫差身死国灭。

3.项羽自刎:项羽失败以后想东渡乌江(长江西岸的乌江浦)。

乌江亭长把船停靠在岸边等候项羽,对项羽说:“江东虽小,土地千里,民众数十万,也足够称王的。

希望大王急速过江。

现在只有我有船,汉军即使追到这,没有什么办法渡江。

项羽笑道:“上天既然要灭亡我,我为什么还要渡江呢?况且我项羽(当初带领)江东的子弟八千人渡过乌江向西挺进,现在无一人生还。

即使江东的父老兄弟怜爱我而拥我为王,我还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即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难道不在心里感到惭愧吗?如果他能够面对困难,不放弃,胜者未必是刘邦。

出奇兵多打败仗的案例

出奇兵多打败仗的案例

出奇兵多打败仗的案例1、长平之战公元前262年-公元前260年秦(白起)vs赵(赵括)赵军45万、秦军60万,秦军大胜坑杀40万降卒,赵军全军覆没秦国伤亡二十余万地点在山西晋城市。

长平之战是秦国军队在赵国的长平一带同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

最后以赵军的失败告终,秦国进占长平,坑杀赵国约45万降兵。

此战是秦、赵两国之间的战略决战。

秦国用反间计使赵王用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廉颇,秦国则暗中换上名将白起,最终获得战争的胜利。

赵国经此一战元气大伤,秦国统一中国的障碍至此全部扫除,再也没有一支军队能和秦军一战。

长平之战是战国历史的重要转折,也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

2、巨鹿之战公元前207年章邯,王离vs项羽秦军40万、楚军约5万歼灭秦军20万,迫降20万地点在河北省平乡县巨鹿之战是以楚军为首的各诸侯义军与秦军在巨鹿进行的一场战役。

最终义军以少胜多大败秦军,秦朝主力尽失。

巨鹿之战,基本上摧毁了秦军的主力,经此一战,秦朝已名存实亡。

项羽在此战中破釜沉舟,确立了他在各路义军中领导地位。

在项羽北上救赵、俘虏王离、迫降章邯的同时,刘邦游而不击,趁秦军主力被牵制在河北,乘虚自率一军向西进发,首先进入关中抢占地盘,并且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于秦二世三年(前207年)八月突破武关,十月进入咸阳,秦王子婴出降,秦朝灭亡。

巨鹿之战是秦末农民大起义走向最后胜利的关键性一战,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为彻底埋葬秦王朝的统治奠定了基础。

3、垓下之战时间:公元前202年10月指挥官:刘邦,韩信vs项羽参战双方兵力:汉军25-30万、楚军约10万结果:斩首楚军八万地点:安徽省灵璧县公元前203年(高祖四年)八月,与汉军对峙于广武的楚军粮尽。

而刘邦也没能调来韩信、彭越等人的军队,无法对楚军进行最后的合围。

于是,双方进行了历史上著名的“鸿沟和议”,以战国时魏国所修建的运河:鸿沟为界,划分天下。

九月,西楚霸王项羽率十万楚军绕南路、向固陵方向的迂回线路向楚地撤军。

历史上十大战争常败国

历史上十大战争常败国

老大土耳其十九世纪,土耳其被俄罗斯击败了3次--第一次是1812年,第二次是1829年,第三次是1878年。

希腊人因为在1827年打败了土耳仆人而获得独立。

埃及则是在1832年、1839年和1840年3次战胜了土耳其。

而在1912年到1913年间,土耳其在和意大利、希腊、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和阿尔巴尼亚的战争中全部失利。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土耳其站到了德国一方,成为同盟国的一员,结果被协约国打败了。

土耳其唯一成为胜利者的一次是1922年和希腊的那次战争。

在1792年到1814年间,奥地利的首都维也纳两次被法国人占领。

1814年,在和其他国家一起反对拿破仑的战争中,奥地利总算赢得了一次胜利。

1859年,奥地利在法奥战争中又一次成为战败国。

1866年当奥地利和普鲁士之间发生战争时,普鲁士很快就成了战胜国。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奥地利作为同盟国的一员又遭受了失败。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奥地利作为德国的一部分再次成为战败国。

从1945年起,奥地利开始奉行严格的中立立场1828年,也就是玻利维亚从西班牙的统治下获得独立的3年后,遭到秘鲁入侵并被击败。

1835年,玻利维亚的总统安德来·桑塔克鲁兹成功地使秘鲁和玻利维亚结成联邦,并成立了联邦政府。

这个政府一直持续到1839年。

不久,智利占领了玻利维亚,掠夺了大量的资源。

1879年,玻利维亚再次和秘鲁结盟,但很快又遭到了智利的入侵,并且不得不割让了沿海地区的一个省。

从1932年到1935年,玻利维亚又参加了几次战争,但都以失败告终,其中包括和巴拉圭人实行的代价惨重的查科之战。

玻利维亚自从1825年独立以来,因为屡战屡败,最初的领土已丧失了将近一半四弟埃及埃及是从1832年到1840年和土耳仆人实行了3次战争后赢得独立的。

1882年英国侵略并占领了埃及,并且统治这个国家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1948年,埃及干预了以色列国的建立,结果却以自己尴尬的失败而告终。

中国历史主要朝代的三大败仗与三大胜仗

中国历史主要朝代的三大败仗与三大胜仗

南宋
三大败仗
1,南宋初期对金战争的失败,金军几次南下,宋朝节节败退,宋高宗也逃亡到海上。但宋军的顽强抵抗使金人终于无法在江南立足,宋朝也同时在战斗中锻炼出了大批优秀的部队。
2,韩佗胄的北伐失败,用人不当,放着军事天才辛弃疾不用,导致宋军在强弩之末的金朝面前依然全线溃败,从此南宋政府彻底丧失了北伐的勇气。
2,唐玄宗时代小勃隶战役,王忠嗣指挥唐军击败阿拉伯帝国与吐蕃联军,收复小勃隶,此战奠定了今天新疆的版图,阿拉伯帝国势力被阻止在葱岭以西。此战中二十二岁的郭子仪初出茅庐,射杀阿拉伯主帅,一鸣惊人,后为大唐第一战将。
3,李退吐蕃的陕州战役,宪宗时吐蕃乘唐朝内乱,进兵陕州。刚刚平定了蔡州叛乱的李槊临危授命,大破吐蕃军。此战使唐朝国威再震,吐蕃回纥纷纷遣使请和,已经走向没落的唐朝又重新振兴了一段时间,迎来了所谓的“中兴”。
3,陈朝失淮南之战,陈朝初立,北齐南侵,陈朝丢失了淮河以南长江以北的大片领土,势力范围更加缩小。
三大胜仗:
1,刘宋盱眙之围,不足万人的小城,顶住了北魏五十万大军几个月的猛攻,迫使北魏最终北撤,保住了刘宋,算是南朝战史上不多的亮点。此战使北魏伤亡惨重,更使得魏军视攻城为死途。三十年不敢南下。
南北朝
三大败仗:
1,刘宋北伐之战,起先形势大好,可惜用人不当,杀了名将澶道济,起用了草包王玄漠,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结果全线溃败,还让北魏打到了南京城下。
2,梁朝北伐之战,梁武帝异想天开,以为靠个叛徒侯景加几万大军就可光复北方,结果险些闹个全军覆没。但梁军表现可圈可点。消灭魏军人数远多于自身损失,名将陈庆之还算不辱使命。
元朝
三大败仗
1,元朝征日本失败,不止是因为一场飓风,更是因为一向英雄的忽必烈脑子进了水,用了一个草包范文虎。此战使日本民族信心膨胀,开始了对中国领土的图谋。

失败后没吸取教训的反面事例

失败后没吸取教训的反面事例

失败后没吸取教训的反面事例
1、项羽经受不住挫折,觉得无颜面对江东父老,自刎而亡。

项羽早年跟随叔父项梁在吴中起义反秦,项梁阵亡后他率军渡河救赵王歇,于巨鹿之战击破章邯、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

秦亡后称西楚霸王,定都彭城,实行分封制,封灭秦功臣及六国贵族为王。

而后汉王刘邦从汉中出兵进攻项羽,项羽与其展开了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期间虽然屡屡大破刘邦,但项羽始终无法有固定的后方补给,粮草殆尽,又猜疑亚父范增,最后反被刘邦所灭。

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垓下,突围至乌江边自刎而死。

2、拿破仑因为经不起挫折,惨遭流放。

1815年6月18日,由法军对反法联军在比利时小镇滑铁卢进行的决战。

战役结局是反法联军获得了决定性胜利。

此战役也是拿破仑一世的最后一战。

在这次会战中,法军伤亡约3万人,被俘数千人;联军伤亡2万人左右。

法军战败后,“百日王朝”覆灭。

拿破仑一世于6月22日宣布退位,被流放到大西洋上的圣赫勒拿岛。

究其根本,是因为拿破仑组建军队十分草率,部队的老兵更是数不胜数,有能力的兵是少之又少,所以硬件设施不足是其一个原因。

再有法军在滑铁卢决战时,进攻被迫采用师纵队,每营成三列横队,每师则形成正面200人,纵深2427列的庞大方阵,行动笨拙。

小马虎大失误名人例子

小马虎大失误名人例子

小马虎大失误名人例子
摘要:
1.小马虎大失误的现象
2.名人例子
a.斯大林的错误决策
b.拿破仑在滑铁卢的失败
c.比尔·盖茨对手机市场的误判
d.苹果公司对地图应用的失误
正文:
在我们的生活中,时常可以看到一些人因为疏忽大意而犯了错,这些小马虎大失误的现象时有发生。

而在历史上,一些名人也曾经犯过大失误,给他们的生活和事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斯大林的错误决策。

作为前苏联的领导者,斯大林在二战期间对德国的入侵做出了错误的判断,认为德国不会发动战争。

这导致苏联在战争初期节节败退,损失惨重。

这场战争让斯大林名声扫地,成为历史上著名的失误之一。

其次,拿破仑在滑铁卢的失败也是一个著名的例子。

拿破仑一世作为法国的皇帝,曾经在欧洲大陆战无不胜。

然而,他在滑铁卢战役中对战场形势的误判,导致法军战败,拿破仑被流放至圣赫勒拿岛,结束了他辉煌的军事生涯。

在商业领域,比尔·盖茨和苹果公司都曾因为对市场的误判而犯下重大失误。

比尔·盖茨曾公开表示,他觉得手机市场的需求不大,因此没有重视手机操
作系统的发展。

然而,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微软在手机市场的份额远远落后于苹果和谷歌。

同样,苹果公司在推出自家地图应用时,也因为数据和技术的不足,导致用户体验不佳,成为业界的笑柄。

这些名人的例子告诉我们,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事业上,我们都应该避免小马虎大失误。

不勤奋导致失败的例子

不勤奋导致失败的例子

不勤奋导致失败的例子
1、夫差之死
春秋末年吴越战争中,吴王夫差为替父阖闾报仇,富国强兵,终于一战败越,本来已经要灭了越国了。

却半途而废,后来放虎归山,自己则贪图享乐,不再励精图治。

而越王勾践知耻后勇,卧薪尝胆,坚持不懈,终于20年一举灭吴,夫差身死国灭。

2、电话机的归属
美国科学家贝尔宣布,自己发明了第一步电话机,此事轰动当时科学界。

不料科学家莱斯读对贝尔提出了诉控,生称电话机的发明权应该归他所有。

法院调查得知后提出;在贝尔之前,莱斯的确发明出了一种利用电流进行传声的装置,能把声音传到1000米以外的地方。

但是,这种装置仅能单项传声,不能双方互相交谈,对此莱斯表示认同,于是科学家和法院认定,这种装置还不能称为电话机。

贝尔说,他曾借助过莱斯的实验结果,但是,通过将间歇的电流改变为连续直电流,他解决了电话声短促、多变的难题。

他又将莱斯装置上的一颗螺丝钉继续拧了半圈,仅仅五丝米,于是电话就能互相接通了。

法院最后的判决莱斯败诉,电话的发明权归贝尔所有。

莱斯说我在离成功五丝米的地方失败了。

3、伤仲永
一个孩子叫仲永从来没有读过书,等到五岁的有一天,他突然大哭大闹了起来,说要纸和笔,可他们家里实在是太穷了,连一支笔和一张纸也没有呢。

家里的人都劝他,他不听,结果只好在邻居家借了一张纸和一支笔他马上不哭了,还写了一手好字呢。

结果村外的和村内的人知道的都叫他去写字了,他爸爸带着他到处去给人写字,有的人为了感谢他就给了他一些银子,他爸爸认为仲永能帮他挣钱了,就不让他去读书。

过了很多年后,有一个村子里的人出去问仲永现在如何了?”有一个人回答:“跟普人没什么两样了。

自满导致失败的例子

自满导致失败的例子

自满导致失败的例子1、拿破仑的滑铁卢战役惨败1815年6月18日,以拿破仑为统帅的法国军队同以英国人威灵顿公爵为统帅的欧洲联军,在位于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以南约20公里处的滑铁卢镇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

这场决战持续了约12个小时,最终以不可一世的法国皇帝拿破仑战败而告终。

从此,拿破仑一蹶不振,2、关公败走麦城败走麦城,是汉建安二十四年,蜀汉将关羽在败走麦城时为吴将截获,被斩于临沮的故事。

后以“败走麦城”比喻陷入绝境,形容事事能成功的人也有失败的时候。

麦城在湖北省当阳市两河乡境内,距市平阳镇20余公里。

3、龟兔赛跑兔子向动物们夸耀他的速度,“我从来没有失败过,”他说,“当我奔跑时,没有人比我更快。

”乌龟平静地说:“我要与你比赛。

”“真是笑话,我可以边玩边和你赛跑。

”兔子说。

比赛开始了,一眨眼工夫,兔子已经跑得不见了踪影,但是他觉得自己跑得快,对比赛掉以轻心,躺在路边睡着了。

乌龟慢腾腾地却持续不停地走,当兔子一觉醒来,他看到乌龟已经快到终点线了。

兔子输了比赛。

寓意: 骄兵必败;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实现目标。

4、李自成因骄傲而最终失败李自成,陕西米脂县人,初名鸿基,明末农民起义领袖。

称帝时以李继迁为太祖。

1644年,李自成的起义军占领北京,推翻了统治276年之久的朱明王朝。

李自成进京后,军纪严明,基本保持了农民军的本色,但是在胜利之中,滋生了骄傲情绪。

不仅对复杂多变的东北边关形势没有清醒的认识,更没有想到如何对付清军,对于部下、士兵的日益腐化也没有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武将忙于“追赃助饷”,文官忙于开科取士、登极大典,士兵沉溺于胜利之中,认为战斗已经结束,可以高枕无忧了。

李自成本人“不贪财,不好色,光明磊落”,但却“犯了胜利时骄傲的错误”,值得记取历史教训。

5、大意失荆州大意失荆州,即三国时期,名将关羽失去荆州三郡(南郡、武陵、零陵)的典故。

赤壁之战后,荆州七个郡被刘备、曹操、孙权三家瓜分,刘备入蜀(四川),留关羽镇守占据的荆州五郡(南郡、长沙、零陵、桂阳、武陵),其中南郡是刘备向东吴借的。

世界历史上是否有因轻敌而导致失败的例子?

世界历史上是否有因轻敌而导致失败的例子?

世界历史上是否有因轻敌而导致失败的例子?一、法国大革命中的拿破仑战争拿破仑·波拿巴是法国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在法国大革命期间,他的才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并最终成为法国共和国的领导人。

然而,在与欧洲其他强国的战争中,拿破仑却因为轻敌而遭遇了巨大的失败。

小点内容:1. 莱比锡战役(1806年):拿破仑面对普鲁士军队时表现过于自信,未充分估计到对手的实力和战术。

最终,法军在战役中遭到严重损失。

2. 沃尔约特尔战役(1809年):拿破仑轻视了奥地利的军事能力,并且低估了他们的意愿与恢复战争。

结果,法军在战斗中受挫,被迫撤退。

二、二战中的日本对美国的轻敌二战期间,日本与美国爆发了激烈的战争。

然而,日本的战略错误和轻敌态度导致了他们在这场战争中的失败。

小点内容:1. 珍珠港事件(1941年):日本轻信美国不会对其采取军事行动,并没有采取充分的防备措施。

美国对珍珠港发动了突然袭击,摧毁了大量的日本战舰和飞机,给予了日本致命的打击。

2. 中途岛海战(1942年):日本在海战中低估了美国舰队的实力,并且没有完全考虑到敌方可能使用的战术。

结果,日本在这场战役中损失了多艘航空母舰,对于其海军建设产生了严重影响。

三、越南战争中的美军战略错误越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一个最著名的失败案例。

在该战争中,美军由于诸多原因轻敌,最终遭受了惨重的失败。

小点内容:1. 坚壁清野策略:美军低估了越南人民军的顽强和抗击能力,采用了“坚壁清野”策略,试图通过摧毁越南的基础设施来迫使其屈服。

然而,这种策略却激起了越南民众的更大抵抗。

2. 沃尔克堡战役(1965年):美军在沃尔克堡进行了一次大规模进攻,认为越南军队会在激烈的战斗中崩溃。

然而,越南军队展现出了出乎意料的坚定和战斗力,在这场战斗中击败了美军,使得美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本文通过分析法国大革命中的拿破仑战争、二战中的日本对美国的轻敌以及越南战争中的美军战略错误等历史事件,展示了世界历史上轻敌导致失败的案例。

急于求成而失败的名人事例

急于求成而失败的名人事例

急于求成而失败的名人事例【最新版】目录1.急于求成导致的失败名人事例2.项羽急于求成,败给刘邦3.托马斯·爱迪生急于求成,留声机实验失败4.艾森豪威尔急于求成,诺曼底登陆战受挫5.吸取教训,稳步前行正文一、急于求成导致的失败名人事例在历史的长河中,不少名人都曾因为急于求成而遭遇失败。

这其中包括了政治家、军事家和科学家等各个领域的杰出人物。

这些人物往往因为过于急功近利,忽略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结果反而导致了失败。

本文将通过以下三个名人事例来阐述这一观点。

二、项羽急于求成,败给刘邦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楚汉之争。

西楚霸王项羽,勇猛无敌,英武盖世,却因为急于求成,在鸿门宴上放走刘邦,错失了统一天下的良机。

后来,项羽在楚汉之争中节节败退,最终兵败乌江,悲壮自刎。

可以说,项羽的失败很大程度上源于他急于求成的心态。

三、托马斯·爱迪生急于求成,留声机实验失败其次,让我们看看科学领域。

托马斯·爱迪生,被誉为“发明大王”,他的许多发明都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然而,在留声机实验过程中,爱迪生过于急功近利,忽略了实验的科学性和严谨性,结果导致了实验的失败。

后来,在总结经验教训后,爱迪生才成功地发明了留声机。

四、艾森豪威尔急于求成,诺曼底登陆战受挫再者,军事领域也有类似的例子。

二战期间,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在诺曼底登陆战中,过于急于求成,未能充分考虑德军的实力和抵抗程度,以及天气等客观因素。

结果,登陆战遭遇严重受挫,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五、吸取教训,稳步前行通过以上三个名人事例,我们可以看到急于求成所带来的弊端。

在面对各种挑战时,我们应该吸取这些教训,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稳步前行,以避免重蹈覆辙。

影响世界历史的十大战争改变历史的经典战役影响人类十大战役盘点→MAIGOO生活榜

影响世界历史的十大战争改变历史的经典战役影响人类十大战役盘点→MAIGOO生活榜

影响世界历史的十大战争改变历史的经典战役影响人类十大战役盘点→MAIGOO生活榜1、马拉松之战马拉松战役是公元前490年强大的波斯帝国对雅典发动的战争。

波斯军队共阵亡6400人,雅典方面仅仅阵亡192人。

在此役中,雅典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促使了希腊各城市国家之间的团结,结成了三十个国家的同盟,加强了反对波斯帝国的力量;希腊各城邦的实力也进一步增强。

对于希腊文明在之后三个世纪中所达到的光辉无比的成就而言,马拉松战役无疑是这一成就的最初的台阶。

而关乎于马拉松之战还有一个十分有趣的故事,当希腊获胜时,擅于长跑的雅典人费里皮德斯奉命返回雅典报捷,他一口气跑了42千米抵城后,便力竭而死。

后人为纪念,便设立了马拉松长跑这一运动项目。

【详细>>】2、阿克提乌姆海战公元前31年9月2日的阿克提姆海战,是古代世界发生在地中海重要的海战,是古罗马皇帝屋大维与安东尼及埃及女王的决战,在此役中,曾经无比发达的埃及大败,几乎全军覆没,埃及不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这种局面一直延续到近代。

屋大维的胜利,则使他顺利的成为了罗马的救星,之后更建立了古代史上一个最庞大的帝国--罗马大帝国。

阿克提姆海战的意义是深远的,因为这是东西方文明的一次强烈碰撞,此战的胜败决定了双方谁将成为谁的行省,对历史走向有长远影响。

【详细>>】3、怛罗斯之战公元751年的怛罗斯之战,是唐朝安西都护府军队与阿拉伯帝国穆斯林、中亚诸国联军在怛罗斯的一场遭遇战。

这是阿拉伯与唐朝多次边境冲突以来,唯一的一次取胜。

但战后唐朝仍然控制西域并继续扩张。

怛罗斯之战对唐朝与整个东亚地区而言,是一个关键性的转折点。

原本志在经验西域的大唐,至此进入衰退通道,逐步的无力联通内亚。

崛起的吐蕃、复兴的突厥,以及内陆的藩镇叛乱,都在一步步蚕食大唐的资源与根基。

【详细>>】4、君士坦丁堡战役公元前1453年的君士坦丁堡战役,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欲消灭拜占庭帝国的攻城战,此役在整个战争史上来看,都是一次非常典型的要塞攻防战。

世界近代史上十个战争常败国排名

世界近代史上十个战争常败国排名

世界近代史上十个战争常败国排名世界近代史上的战争常败国排名,可以从各种角度进行分析。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按照战争的历史时期进行分类,列出世界近代史上的十个战争常败国排名,并分析导致这些国家战败的原因。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常败国排名1. 俄罗斯帝国俄罗斯帝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遭受了巨大的失败,主要是由于内部动荡和政治腐败导致了军队的溃败。

在战争期间,俄罗斯的经济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国内饥荒和社会动荡成为了战争的主要直接原因之一。

2. 德意志帝国德意志帝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也遭受了失败。

德国在战争期间的军事行动和军队的装备都表现出了一些明显的弱点,导致了德国军队的溃败。

德国在战争期间的经济问题也愈发凸显,社会动荡和民众的不满情绪也严重影响了德国的战争努力。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常败国排名1. 意大利王国意大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也是一个常败国。

意大利的战争行动并不得当,军事装备和军队的素质都明显不足,战争爆发后,意大利很快就陷入了战败的境地。

2.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法兰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样遭受了失败。

在战争期间,法国的军队和政府都表现出了明显的无能和迟疑,德国的军事进攻很快就在法国领土上取得了胜利。

三、其他战争常败国排名1. 萨福克郡公国在两次鸦片战争中,萨福克郡公国与英国进行了激烈的对抗,但最终萨福克郡公国在两次战争中均遭受了失败。

战败的主要原因是萨福克郡公国的军队和装备都明显不足,加上外部的干扰和内乱,导致了萨福克郡公国的最终失败。

2. 西班牙王国在西班牙王国的殖民地战争中,西班牙王国也是一个经常遭受失败的国家。

在这些战争中,西班牙王国的军队表现出了明显的能力不足和对抗能力较弱,这些因素都导致了西班牙王国的战败。

在这些常败国中,导致战败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军队的素质和装备不足、国内政治和经济动荡、对外政策的不利等等。

这些常败国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一个国家要想在战争中取得胜利,不仅需要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和装备,还需要有健全的国内政治和经济基础,以及明智的对外政策和外交手段。

因为战场上没有见好就收而失败的事例

因为战场上没有见好就收而失败的事例

因为战场上没有见好就收而失败的事例拿破仑兵败滑铁卢。

1815年4月6日,欧洲各国的君主齐聚维也纳举行会议,他们正享受着拿破仑第一次退位后短暂的宁静,会议上充满了红酒的香味和色欲的暗示,宛若天堂的样子来到了人间。

突然,一个晴天霹雳般的消息传来,拿破仑逃出了厄尔巴岛,回到了法国,他率军赶走了国王,回到了巴黎。

欧洲大陆的上空再次阴云密布。

会议顿时失去了轻松快乐的氛围,各国的君主们立即商量出了应对之策,他们匆匆忙忙地调集了一只英军,一只普鲁士军,一只俄军和一直奥地利军队,再次联合起来合击拿破仑。

作为主力的英军由威灵顿公爵率领,他们准备从北面进攻法国,布吕歇尔率领的普鲁士军是他的增援部队来部署,施瓦尔岑贝格的奥地利军从莱茵河岸集结出发,俄军作为后备军,带领着辎重部队借道德国,慢慢开赴战场。

英俄普奥四国联军共70万人,而刚刚回归法国的拿破仑接管的全国军队一共20万人,其中的8万还在国内平定地方叛乱,能抽调上战场的部队实际只有12万人,敌众我寡,实力悬殊。

他清楚的知道,如此巨大的兵力差距如果在战场上出现拉锯战,法军几乎是必败的。

为了获得胜利,唯一的战略选择是速战速决,在四国联军发挥出整体纵深优势前解决战斗。

于是,拿破仑选择了主动出击的战略,先对付正面的英军和普军,然后腾出手来对付奥军和俄军。

具体作战计划是:6月初将法军部署在比利时边境的墨兹河和桑布尔河之间的地区,6月15日,渡过桑布尔河后向右出击,将布吕歇尔军团赶回莱茵河;次日,回师左侧,攻击威灵顿军团,将其赶出布鲁塞尔,并在6月17日占领布鲁塞尔,巩固阵地,将英普联军拦腰截断,无法联系。

法军的进攻如期进行,但是并没有拿破仑想象的那么顺利,和普鲁士的正面交锋直到6月16日才发生,交战地点在里尼村,法军虽然胜利,但是同样损失惨重,以1.1万的伤亡代价换取了敌方1.6万的伤亡。

布吕歇尔战败的消息在17日早上七点半传到了威灵顿公爵处,英军这才直到自己的左翼已经完全暴露在法军的面前,随时有被法军合围的危险,情况危急。

盘点史上兵力最悬殊的十场大战:最夸张的一场到了1:200!

盘点史上兵力最悬殊的十场大战:最夸张的一场到了1:200!

盘点史上兵力最悬殊的十场大战:最夸张的一场到了1:200!据统计,中国历史上有史记载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达到了三百多场,那么双方兵力悬殊到了什么程度?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史上兵力最悬殊的十场大战。

十、巨鹿之战公元前207年,秦军上将军章邯打败楚地反秦义军首领项梁后,认为楚地已不足忧,遂率20万秦军北上攻赵,并调上郡的王离部20万秦军南下,围困赵王歇于巨鹿,无奈之下赵王派使者向楚怀王以及各国诸侯求援。

当时秦军十分强大,救赵诸军驻扎在巨鹿城北,没人敢前去迎战。

项羽为报秦军杀叔父之仇主动请缨,于是楚怀王便以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率军六万北上以解巨鹿之围。

援赵大军进至安阳后,宋义被秦军的气焰所吓倒,逗留46天不敢前进。

项羽痛斥宋义的怯懦行为并杀死了他。

楚怀王遂封项羽为上将军,并令黥布和蒲将军两支楚军也归其指挥。

项羽先派英布、蒲将军率领两万人为先锋,渡过黄河,切断秦军运粮通道。

然后,亲率主力渡河,并下令全军破釜沉舟,每人只带三天干粮。

项羽对将士们说:“我们这次出兵巨鹿,有进无退,三天之内,一定要打败秦军。

”项羽破釜沉舟的决心和勇气,极大地鼓舞了将士们的士气。

楚军个个士气振奋,以一当十,奋勇死战,九战九捷,大败秦军,王离被俘,章邯投降。

巨鹿之围得解。

巨鹿之战虽然诸侯联军人数不少,但齐、燕、魏等各路援赵军队只作壁上观,实际参战的仅有项羽的6万楚军,所以此战秦楚之间的兵力对比是1:7。

九、赤壁之战公元208年,曹操率军二十万顺江东下进攻东吴,孙权命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率精兵三万溯长江西进,与曹军相遇在赤壁。

当时曹军因水土不服,将士多染疾病,初一交战,曹军败退,驻军于乌林。

周瑜利用曹操轻敌,纳部将黄盖之议采用火攻,设计诈降,然后命其率战船十艘,装上柴草,灌以膏油,至曹营二里处放火,火船借助风势,直冲曹军,曹军大败,舟船被烧,延及岸上曹营,曹军伤亡惨重,于是曹操下令撤退,又因士卒饥疫而死者大半。

此战,周瑜以三万破二十万,兵力对比达到1:7。

一辈子都打败仗的十大“常败将军”

一辈子都打败仗的十大“常败将军”

一辈子都打败仗的十大“常败将军”1,李广利(西汉)俗话说,一个将军打败仗不难,难的是一辈子打败仗,李广利身为汉武帝统治后半段的最高军事统帅,居然能够完成这个高难度的技术动作,实在让人"佩服万分"。

李广利,汉武帝宠妃李夫人之兄,是昌邑哀王(刘髆)的舅舅。

虽然同为外戚,可李广利比起之前的卫青霍去病却差了十万八千里。

卫青和霍去病两位外戚统帅横扫漠北,打得草原悍狼匈奴嗷嗷狂逃,大概是受了卫霍二将军横扫千里的鼓舞,汉武帝在其晚年似乎患上了"外戚依赖症。

"似乎认为只有外戚才是最好的统兵大员,同为汉武帝大舅子的李广利就这样平步青云,在卫青去世后接替了大将军的职务,而他面临的是比卫青好的多的形势:强大的匈奴早已经威风不再,西域的小国更实力有限,以汉朝强大的军力和国力,放在他手上不是指哪打哪吗?可问题是:李广利实在不是这块料。

在这个历史时刻,李广利这位庸才粉墨登场,差点把汉匈战争的大好格局都赔进去。

二征大宛,李广利率六万大军出塞,屡战屡败,虽最后勉强迫使大宛投降,可汉军的损失居然高达六分之五,这样的"胜仗"居然还未让汉武帝清醒。

之后三征匈奴之战,汉武帝壮志满怀,一心要把匈奴赶尽杀绝,可李广利实在让他失望了。

第一次征匈奴,李广利率三万大军在天山大战右贤王,先胜后败,被匈奴人重重围困,险些脑袋搬家。

比起霍去病一万铁骑横扫河西的壮举,李广利真该惭愧到家。

不过这次毕竟面对匈奴优势兵力,还算情有可原,第二次征匈奴,汉武帝动了血本,把二十一万大军交给李广利,与匈奴单于10万大军在蒙古土拉河血战,久战不下后匆忙撤军,靠着汉朝断后部队的殊死奋战总算全身而退,可这次毕竟还算把部队完整的带回来,不算太丢人。

第三次征匈奴却真让汉朝血本无归,李广利率七万精锐,在内蒙古杭爱山与匈奴决战,先是打了个开门红,迫使匈奴撤军,可之后又被匈奴来了个反包围,七万大军全军覆没,连李广利本人也投降匈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共两党从抗战结束就开始进行摩擦,关内小打、关外大打。

当时国民党军力量很强大,中共军队力量相对较弱,部队刚从游击战向运动战转变多数指战员都还很不适应。

所以在1947年10月以前打了很多败仗,尤其是1946年10月以前更是败多胜少。

中共的领袖和将领正是从失败中汲取教训,在战争中学习战争,不断提高战役战术水平,并最终打败了国民党军队。

下面就把1947年10月以前中共军队的10大败仗列举如下:
1、归绥包头战役:1945年10月聂荣臻、贺龙指挥晋察冀、晋绥军区野战军主力将傅作义部包围在归绥(呼和浩特),并发动进攻,傅作义部凭借坚固城垣和堡垒防守,双方形成对峙局面。

遂决定放弃进攻归绥,集中两个野战军主力先攻包头。

11月围攻包头,久攻不下,傅作义援兵已近,决定先打援敌。

结果援敌没有打退、包头又攻不下来,被迫于12月初结束战役。

此战中共军队伤亡1.2万人。

2、四平保卫战:1946年4月杜聿明指挥新1军、新6军、52军、71军进攻四平和本溪,林彪指挥主力部队20万人死守,伤亡惨重,28日本溪失守,廖耀湘率新6军迅速向四平推进。

5月3日四平的制高点塔子山失守,林彪下令全线撤退,国民党军猛烈追击,建制全被打乱,无法进行反击。

23日国民党军占领长春,林彪退到松花江以北。

此战中共军队伤亡3万人。

3、大同集宁战役和张家口保卫战:1946年7月聂荣臻、贺龙指挥指挥部队围攻大同,久攻不下。

9月傅作义率军奇袭集宁,聂荣臻、贺龙主力回援集宁,双方在集宁城下激烈战斗,形成对峙局面,未能歼灭傅作义援军。

13日集宁失守,攻占大同已无可能,16日被迫撤围。

10月7日傅作义由集宁出动,经张北偷袭张家口,8日攻占张北,晋察冀军区边区政府被迫撤出张家口。

4、泗县战役:1946年8月粟裕指挥山东野战军第8师(何以祥)、2纵(韦国清),华野9纵(张震)进攻泗县县城。

桂系第7军172师是一支善于防守的部队,粟裕指挥部队强攻2天,遭到很大杀伤,损失惨重。

第7军171师又赶来增援,被迫撤围。

此战仅8师就伤亡5千人左右,加上2纵9纵的伤亡,总计在7千人左右。

5、淮阴保卫战:1946年9月,张灵甫率整编74师主攻苏皖解放区首府淮阴,一路突破华野在运河与洪泽湖之间设置的三道防线,到达城下,谭震林下令扒开运河大堤放水也无法迟滞74师的迅猛攻击。

18日张灵甫亲临一线督战,发起夜战,从华野各纵队的结合部成功突破,用假口令诈开南门,对华野进行内外夹击,解放军反击未能奏效,全线崩溃,被迫于19日撤出淮阴。

74师继续追击,又于22日攻占淮安,至此,国民党军控制两淮,张灵甫获三等云麾勋章。

解放
军在华东只剩下了山东解放区,华中主要工商区两淮的丢失对于华野兵力补充、后勤补给和部队回旋都造成了致命的打击。

6、涟水保卫战:1946年10月整编74师开始进攻涟水,双方争夺十分激烈,25日华野6师(谭震林)、10纵(谢祥军)紧急回援,2 7日全线反击,张灵甫退守马场。

此战双方伤亡都在7千人左右,10纵司令员谢祥军阵亡;12月,张灵甫统一指挥国民党军整编74师等部共5个旅二攻涟水,张灵甫吸取以往教训,声东击西,以一部从西面突击涟水,守军措手不及,华野三大主力之一的6纵(王必成)奉命回师增援,在涟水城外被74师重创,6纵伤亡达6千人人以上,完全丧失了战斗力,王必成被撤职查办。

由于涟水接连失利,苏皖解放区绝大部分地区被国民党军占领,华中野战军主力被迫北撤山东。

7、巨野战役:1946年10月刘伯承指挥3纵(陈锡联)6纵(王近山)7纵(杨勇)将整编11师(胡琏)包围在巨野以南张凤集地区,向11师发动猛烈进攻。

11师凭险固守,刘伯承部队伤亡惨重,共伤亡被俘4400人。

8、四平攻坚战:1947年5月林彪率1纵(李天佑)、6纵(洪学智)、7纵(邓华)10万人,由李天佑统一指挥进攻四平。

陈明仁率71军3万多人奉命死守,顽强抵抗,战况十分惨烈。

经17天激战,
仍无法攻下四平。

国民党军援军逼近,只好撤离四平,此战林彪部队伤亡1.3万人。

9、南麻、临朐战役:华野歼灭整编74师后粟裕开始轻敌,认为胡琏的整编11师是个软核桃,1947年7月由许世友指挥2纵(韦国清)、6纵(王必成)和9纵(许世友)开始攻击南麻,不想胡琏花了20
余日在南麻村庄周围构筑了无数集团梅花形子母堡工事。

每打下一地堡,仅仅消灭对手两三人,而自己却付出去了至少一个排的有生力量。

这样进攻了3天,南麻纹丝不动,而黄百韬集团军的援兵已经到了。

粟裕两面受敌,伤亡惨重,难以支撑,不得已下令退兵。

国民党军损失在8千人,华野损失约1.4万人。

南麻战役失利后粟裕为了鼓励低落的士气,匆忙决定攻打
临朐的整编第8师(李弥),不想在发起进攻的时候,突然大雨倾盆,山洪爆发,河水猛涨,弹药受潮,攻城受挫,许多士兵被洪水冲走,淹死不计其数,惨不忍睹。

此时蒋军各路援兵已纷纷赶到,华野不得已只得全军撤退。

临朐战役中华野总共损失1.1万人,被俘约500人,国民党军损失5千余人。

10、土山集战役(曹县战役):1947年9月整编11师(胡琏)孤
军深入到土山集、大义集一带,华野急于报南麻一箭之仇,调
动5个主力纵队(华野1、3、4、8、10纵,中野11纵)设下口袋阵,欲包歼整编11师。

国民党11师师长胡琏嗅觉敏锐,马上停止前进,进驻两个村庄挖掘工事固守。

解放军还是老战术,集中绝对优势兵力打歼灭战,以3、8两纵猛攻土山集守军18旅,4纵阻击大义集增援。

胡琏的18旅顽强守住土山集,经过3天激战,重创3、8两纵,同时大义集的11旅及时出击,打垮4纵阻击,猛烈攻击3纵后方,华野见势不好,迅速撤退。

解放军伤亡4413人,11师伤亡3千多人。

在20世纪的历史长河中,作为中国最出色的政党。

中国共产党谱写了一部雄壮的历史画卷。

在人们的印象中,无论是哪个时期的中共军队,从红军到八路军,再到解放军,都好像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从来没有打过败仗。

实际上,中共军队的败仗数不胜数,下面说的10大败仗,有的是因为中共军队的实力太弱,有的是因为战略判断
失误,有的是因为过于轻敌。

1.金门之战
1949年10月下旬,中共第3野战军下属的第10兵团28军对金门发起登陆作战。

由于过于轻敌,加上没有仔细勘察金门的地形和国民党军队的守备力量,在3天的时间内,登上金门的约1万名中共军队全军覆灭。

5千多人战死,其余全部被俘,此役是国共内战中,中共军队遭受的最惨重的失败。

2.西路军之战
1936年10月,以红四方面军为主力的2万多人,为了打通国际路线,西渡黄河,被称为西路军。

在150多天的时间里,这支军队在河西走廊的血战中,遭到占据优势兵力的马家军的围攻,几乎全军覆灭,1万多人战死,6000余人被俘,余下的兵力被冲散,最后只剩下400多人到达新疆。

红四方面军从此烟消云散。

3.皖南事变
1941年1月,新四军军部及下属的2个纵队在皖南地区遭到8万多名国民党军的围攻,经过10天的战斗,全军9000余人大部分阵亡或被俘,只有2000多人突围出去,军长叶挺被俘,副军长兼政委项英牺牲。

4.怀玉山之战
1934年末,方志敏率领红十军团准备北上抗日,在江西怀玉山地区遭到国民党军约3万人的围攻,最后弹尽粮绝,全军溃败。

红十军团有1万多人战死,5000人被俘,仅1000多人突围出去。

方志敏
被俘牺牲。

5.朝鲜战争中的第五次战役
1951年4月下旬,中朝联军发起第5次战役,在开始取得一些胜利后,中国军队各兵团开始向北转移。

由于过于轻敌,掩护计划不周密,遭到美军的快速反击,一时陷入被美军分割包围中。

虽然主力部队通过浴血奋战冲出重围,但第3兵团60军180师损失过半,几乎全军覆灭。

整个战役中国军队牺牲被俘达7万5千人。

6.湘江血战
1934年11月,第5次反围剿失败,中共红军开始长征转移,但在渡过湘江时,遭到国民党重兵集团的围攻,经过6天的血战,红军终于冲过湘江,8万多人最后只剩下不足3万人,而国民党军仅损失了7000人。

7.第一次四平战役
1946年4月,东北民主联军与国民党军在四平发生激战,期间林彪多次恳求撤退,但毛泽东希望与国民党军进行决战,不同意撤退。

中共军队坚守了一个月,实力不济,被迫撤退,国民党军乘胜追击,一直追到了松花江边。

此战中共军队共损失8000余人。

8.西府战役
1948年4月,彭德怀指挥西北野战军向宝鸡发动进攻,接连攻克数个据点,但胡宗南很快就组织反击,中共军队反而陷入重围中,转战了1000多里,才勉强狼狈地突出重围,非但没有达到战略效果,反而伤亡了1万5千多人。

9.广昌战役
1934年4月,在第5次反围剿战斗中,红一方面军所属的4个军团在江西广昌地区阻击国民党军的进攻,经过10多天的苦战,被迫放弃广昌,自身伤亡5000余人,歼敌仅2000余人,此战是红军历次反围剿战斗中的最大损失。

10.南麻、临朐之战
1947年10月,陈毅、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向南麻、临朐地区发动猛攻,国民党军依靠有利地形顽强防守,中共军队进攻了十天,伤亡达5万多人,还是未能占领这两个地点,只好撤退。

这是粟裕军事生涯中的一大败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