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三大战役剖析

合集下载

毛概专题讨论三大战役

毛概专题讨论三大战役
专题讨论之解放时期三大战役
组员:王蔚 王蓓蓓 周桢株 卓楚丹 黄小婷 黄耀震 林思椰
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 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革命 军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淮 海、平津三个战略性战役。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历 时142天,共争取起义、投诚、接 受和平改编与歼灭国民党正规军 144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合计 共154万余人。国民党赖以维持其 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 消灭。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 民解放战争在全国举世瞩目的三个大的战略决 战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达到一战定乾坤的奇效。 经过三大战役,中国的政治形势已经十分明朗: 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在全国范围内的胜利已经不需 要太长的时间了。中国革命已处在胜利的前夜, 新中国的曙光已经出现在东方的地平线上。
三大战役的胜利,使人民 解放军胜利地完成了与敌主力 的战略决战,三大战役历时142 天,共歼敌154万人,连同在此 期间其他地区的作战,人民解 放军共计歼敌182万人,这意味 着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已经 被消灭殆尽,加速了解放战争 在全国的胜利。
三大战役之所以取得如此战果,是毛泽东 军事思想的伟大胜利,与毛泽东炉火纯青的 指挥艺术分不开。战役前,在人民解放军数 量还在劣势时,毛主席透过现象看本质,毅 然发起战略决战,使原计划五年从根本上打 倒蒋介石统治的战略目标,在短短的三年就 实现了。
在淮海战役最后阶段,及时休整,以部 署平津战役,这是一个一举多得的英明决 策。在部署平津战役时,又及时命令四野 主力南下,加入平津战役,彻底打乱了蒋 介石傅作义的部署,取得北平的和平解放 。这说明在战争中也可以和平解放,但这 是有条件的:其一,解放军的强大兵力作 为后盾。其二,自己情报的准确无误,也 就是在敌人内部要有自己足够的力量。

三大战役

三大战役

●平津战役
北平和平解放(1949年1月31日)
1949年,由于中国共产党的争取,据守北平的国民党将领傅作义接受 和平解决方式,命令所部出城,接受和平改编。
●平津战役
人民解放军举行北平解放入城仪式
经过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 上被消灭,全国已处于革命胜利的前 夜。
百万雄师过大江
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
●辽沈战役
人民解放军的数百门大炮,准备向锦州国民党军队轰击
●辽沈战役
东北野战军对锦州发起总攻
●辽沈战役
1948年10月15日锦州宣告解放
沈阳人民集会游行,庆 祝全东北解放
在解放军强大攻势面前,敌军官兵毫无 斗志,争相投降.11月2日,人民解放军 攻入沈阳后,一群国民党官兵在街上找到解 放军,连忙说:“我们投降,蒋介石再也管 不着我们了。”国民党重炮团军官,将18 门重炮交给解放军,并说:“美国送给蒋介 石的36门最大的炮,那18门让你们在辽 西缴了,这18门也请你们验收。”经过辽 沈战役,国民党军队人数下降为290万左 右.人民解放军人数增加到300万,在数 量上取得了优势.
●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总前委
自左向右:粟裕、邓小平、刘 伯承、陈毅、谭震林。
淮海战役总前委合影。
●淮海战役
华东野战军部队经鲁西南地区向徐州挺进的情形
●淮海战役
国民党徐州守敌狼狈逃窜的情形
碾庄战场
●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 用小车推出来的。
——陈毅
当时,解放军的装备虽已改善,但运输 条件还极差。供应庞大部队的需要,全靠肩 挑背负,小车推送。在淮海战役中,动员起 来的民工累计即达543万人。543万民 工在“解放军打到哪里,就支援到哪里”的 口号下,跋山涉水,忍饥耐寒,不畏艰险, 将粮弹物资源运到前线。据统计,他们向前 线共累计运送1460多万斤弹药、960 00万斤粮食等军需物资,并将伤病员及时 转送到后方进行治疗。陈毅曾充满感情地说: “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大决战三大战役观后感1000字

大决战三大战役观后感1000字

大决战三大战役观后感1000字(原创实用版4篇)目录(篇1)1.火炬之光战役2.渡江战役3.北伐战役4.三大战役的历史意义5.对现代中国的影响正文(篇1)一、火炬之光战役火炬之光战役发生在 1949 年 5 月 14 日,是中共中央发起的一场重要战役。

其目的是为了加快土地制度的改革和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推进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这场战役使得全国上下的各种改革迅速开展,如农村土地改革、实行公有制、发展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全民教育、实施文化改革等。

火炬之光战役不仅在政治上把中国走向了新的社会,而且在经济上带来了中国迅速发展的开端,使中国脱离了落后思想和生活条件落后的封建时代,进入了当代文明发展的历史阶段。

二、渡江战役渡江战役发生在 1949 年 4 月 21 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两万五千抗日革命军进行的一场大规模远征进击。

经过 21 天的艰苦战斗,他们从湖北武汉中渡江,击败了国民党军,占领了上海、江苏等地,取得了战略性的胜利。

渡江战役的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抵制日本侵略的强烈斗争,也意味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军队即将取得全面政治复员、统一国家地区,最终走向战争最后的胜利。

三、北伐战役北伐战役发生在 1948 年 7 月 2 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率先发动的一场战役。

在重重困难和激烈的斗争中,抗日军队击破了敌人的防线,开创了取得胜利的先河。

1949 年 5 月 15 日,三十八集团军完成了北伐任务,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北伐战役决定了中国和东亚的历史大走向,也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

中国的改革开放,也就从这次伟大的战役中开始,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中国成为当今世界改革开放的先锋。

四、三大战役的历史意义三大战役的胜利,标志着中国历史上一个新的时代的开始。

火炬之光战役为改革开放奠定了基础,渡江战役为新中国的建立扫清了道路,北伐战役则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

这三大战役构成了中国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也是中国走向现代化和繁荣的关键。

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汇总

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汇总

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淮海战役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在华东、中原军区及华北军区所属冀鲁豫军区部队配合下,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江苏省海州(今属连云港)、西迄河南省商丘、北至山东省临城(今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区域内,同国民党军刘峙集团进行的战略决战性战役。

是解放战争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

南部战线形势发生有利于人民解放军的深刻变化1948年秋季,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各个战场上的胜利,特别是在东北战场上举行的第一个战略决战性战役辽沈战役的胜利,使中国的军事形势进入一个新的转折点,战争双方力量对比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

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由战争初期的127万人增至300余万人;国民党军则由430万人下降至290万人。

人民解放军不但在质量上早已占有优势,而且在数量上也已占有优势。

在黄河以南、长江以北的南部战线,人民解放军1947年7月转入战略进攻以后,经过同国民党军1年的激烈较量,至1948年7月,形势发生了有利于人民解放军的深刻变化。

人民解放军力量有很大发展。

由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的中原野战军辖7个步兵纵队15万人;中原军区辖豫西、陕南、豫皖苏、皖西、桐柏、江汉、鄂豫7个军区20余万人;由陈毅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华东野战军辖15个步兵纵队和1个特种兵纵队36万人;华东军区辖胶东、渤海、鲁中南、苏北、江淮5个军区30余万人。

济南战役胜利后,华东野战军主力位于济南、滕县(今滕州)之间,一部位于山东省临沂、夏庄(今临沭)地区和江苏省宿迁地区休整,积极进行新的作战准备。

中原野战军主力于10月下旬解放郑州、开封,另一部活动于河南省南部、湖北省北部地区。

华东、中原两野战军已能在统一指挥下进行战役上的相互配合,协同作战。

中原、华东解放区空前巩固,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秋粮获得丰收,支援战争的物质力量增强。

在国民党军方面,由白崇禧任总司令的华中"剿匪"总司令部辖第3兵团(司令官张淦)、第12兵团(司令官黄维)、第14兵团(司令官宋希濂)和第5(信阳)、第13(南阳)、第16(咸宁)"绥靖"区,共35万余人,主力分布在以汉口为中心的平汉铁路(今北京-汉口)确山至汉口段和长江北岸宜昌至安庆段。

18《战略大决战》课件剖析

18《战略大决战》课件剖析
• • A.上海是最后一座解放的城市 • B.解放军的行动赢得了民心,国民党统治
必然被推翻
• C.上海解放标志着国民党统治被推翻 • D.上海解放标志着解放战争的胜利

国 统 区 的 饥 民
解放战争形势图
1946年夏
1948年秋
延安 南京
西柏坡
北平
沈阳
徐州
西安
南京
武汉
一、三大战役
1.决战的条件
国民党的力量严重削弱, 共产党的力量显著增强, 决战的时机来到。
后方
装备
兵力 士气
共产党 巩固 大大改善 280万 高昂
形势
主动
国民党 危机 略占优势 365万 低落 被动
家宝深情地朗诵这首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的诗作
时,会场上想起了热烈的掌声。诗歌反映的历史事
实是

A、解放战争后台湾与大陆分离

B、鸦片战争后香港被英国占领

C、16世纪中叶澳门被葡萄牙占据

D、20世纪90年代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 7、1949年的美国《生活》杂志刊登了一 幅解放军解放上海后,很多战士睡在马路边上 的照片,照片标题为“国民党统治时代结束 了!”下面叙述中,对这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 是
解 放
战略防御: 1946年6月——1947年夏

(重大事件:转战陕北)
争 战中 时 期
战略反攻 战略决战
1947年夏——1948年9月 (重大事件:挺进大别山) 1948年9月——1949年1月
(重大事件:三大战役)
战果: 1949年4月,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垮台
1.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是 A.南京解放后 B. 渡江战役后 C.三大战役后 D.全国大陆解放后

关于解放战争三大战役分别是什么

关于解放战争三大战役分别是什么

关于解放战争三大战役分别是什么解放战争三大战役都有什么辽沈战役: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在战争爆发前,国共双方的兵力比是3.14:1,而在辽沈战役前已经变成了1.3:1。

因此在1948年9月的时候,中共中央决定对国民党进行战略决战,这是解放战争时期第一次战略大决战,也是一次意义重大的决战。

淮海战役: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淮海战役以徐州为中心,解放军投入了60万军队,而国民党则投入了80万,这场战役可以说我军的兵力装备都处于劣势,因此淮海战役的胜利也被称之为中外战争史上的奇迹,此次战役虽然获得了胜利,但是伤亡同样惨重,同样消灭的敌人也不少,在付出了伤亡13万余人的代价下,消灭了国民党多达55.5万人。

平津战役: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的最后战役,此次战役在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消灭的敌人数排在第二,一共消灭了52.1万余人,但是这次战役中,我军的伤亡人数是最少的,仅仅伤亡了3.9万人。

在这次战役之后,华北地区除太原、大同、新乡等少数据点及绥远西部一隅之地外,全部获得解放。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哪个难打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规模最大的战役,也是最难打的一场战役。

为什么说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最难打的战役呢?第一点是兵力上的劣势。

在“平津战役”中,我军的兵力占据绝对的优势,我军的兵力是100万,而国军则是52万相差近一半左右,所以我军在这场战役中轻松取胜。

而“辽沈战役”,我军也是拥有70万兵力,而国民党军是55万,相差15万人。

虽然这一次国军的武器装备比较精良,但由于兵团是临时组建,所以内部协调上出现很多问题,最后我军获胜也在意料之中。

而在“淮海战役”中,国民党军先后投入7个兵团,34个军86个师,飞机高达2957架,共约80万人出动,而我军的兵力则是60万,所以我们从参战人数上就处于劣势。

而第二点则是对方将领的阵容十分强大,在经历了两场战役的失败之后,蒋介石痛心疾首,他深刻的意识到“淮海战役”是内战成败的关键,所以参与这次战役的将领都是精锐。

三大战役实践心得体会

三大战役实践心得体会

在党的领导下,我国成功地进行了三大战役,分别是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

这三大战役在我国解放战争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为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一名青年,我有幸参与了三大战役的实践活动,深感其意义非凡。

以下是我对三大战役实践的心得体会。

一、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三大战役的胜利,离不开广大指战员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牢记初心使命的坚定信念。

在实践活动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这一点。

首先,坚定理想信念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源泉。

在战役中,面对强大的敌人,我军指战员始终坚定信仰,坚信革命必胜。

这种信念使他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最终取得了胜利。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学习这种坚定的信念,始终保持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其次,牢记初心使命是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在三大战役中,我军指战员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这种初心使命使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时刻牢记初心使命,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二、团结协作,共同战斗三大战役的胜利,离不开广大指战员的团结协作。

在实践活动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首先,团结协作是战胜敌人的关键。

在战役中,我军各部队紧密配合,协同作战,形成了强大的战斗力。

这种团结协作使我们能够迅速突破敌人的防线,取得节节胜利。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学会团结协作,发挥集体智慧,共同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

其次,团结协作是推动事业发展的基石。

在实践活动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团结协作的力量。

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只有团结一心,才能共同克服。

我们要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相互支持,共同进步。

三、勇于拼搏,敢于胜利三大战役的胜利,离不开广大指战员的勇于拼搏和敢于胜利的精神。

在实践活动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这种精神的重要性。

首先,勇于拼搏是战胜困难的关键。

盘点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142天歼灭154万蒋军

盘点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142天歼灭154万蒋军

●核心提示:“142天歼灭国民党军队154万余人。

”1948年9月12日至1949年1月31日,从辽沈大地到华北平原,从黄海之滨到淮河两岸,人民解放军在广袤的土地上同国民党军队展开大决战。

●本文来源:《京华时报》2011年5月25日第12版,作者:新华社,原题:《三大战役定乾坤》“142天歼灭国民党军队154万余人。

”1948年9月12日至1949年1月31日,从辽沈大地到华北平原,从黄海之滨到淮河两岸,人民解放军在广袤的土地上同国民党军队展开大决战。

以三大战役为标志的战略决战的胜利,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史上的光辉里程碑。

国民党悍然发动全面内战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应蒋介石电邀,偕周恩来、王若飞前往重庆同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

经过43天复杂而艰难的谈判,国共双方于10月10日正式签署并公开发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国民党当局表示接受中共提出的“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等,共商和平建国大计。

此后,中国一度露出和平曙光,召开了有各党派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政协协议。

但国民党并没有放弃武力消灭共产党的打算,很快撕毁了政协协议。

战争亲历者、南京军区原司令员向守志说,国民党在完成内战准备后,悍然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扬言要在三五个月内消灭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

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队22万人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战争初期,双方力量对比悬殊。

国民党军兵力达430万人,装备的是飞机、坦克;解放军兵力120万人,装备的多数还是“小米加步枪”。

中共中央审时度势指出:蒋介石的进攻不但必须打败,而且能够打败。

毛泽东在与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中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极大地增强了全党和解放区军民的信心。

全面内战爆发头8个月,人民解放军歼敌71万余人,挫败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蒋介石速战速决的企图成为泡影。

论解放战争

论解放战争

论解放战争----三大战役题目:论解放战争之三大战役姓名:2015年12月09日摘要: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是解放战争中最大的、对战略全局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

它是中央军委、毛泽东组织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展开的战略决战。

三大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开始,历时4个月零19天,歼灭敌正规军以4个师`旅),非正规军29个师,共154万余人。

它使国民党赖以发动反革命内战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从此,国民党政权呈现土崩瓦解之势。

三大战役最成功的指挥经验,就在于它决策的创造性。

三大战役“其规模之博大、气势之雄伟、战绩之辉煌、指挥艺术之高超,在中国乃至世界战争史上都是罕见的。

”它不沦在军事史上还是在革命史上,都有着极其丰富的内容和深邃的意义,需要我们加以认真地研究和总结。

关键词:三大战役战略方针、战术指导、决策高明一、三大战役发起的条件与时机。

1947年6月30日.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7个纵队,在鲁西南强渡黄河.8月,越过陇海路,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我军战略反攻的序幕.接着各路野战军纷纷出击,从此中国人民革命战争结束了长期以来的战略防御,而转入战略进攻.中国的军事、政治形势.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战略进攻开始后,我军经过一年英勇奋战,先后粉碎了敌人的“全面防御”和“分区防御”,共歼敌152万余人.解放人口3700万,攻克城市164座。

建立了具有战略意义的中原解放区,收复和解放了西北、东北、华东、华北的广大地区。

解放区的面积已扩大到全国面积的四分之一人口已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以上。

我军已增加到280万人.不仅改善了装备,增强了攻坚能力.积累了阵地战经验,而且经过新式整军.政治觉悟和军事素质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再者,由于解放区土地改革的胜利进行。

使我军在人力物力上获得了巨大的支援,有了巩固的后方。

与此相反,国民党统治区的范围大大缩小,政治、经济危机日益加剧,反动政权岌岌可危。

敌军兵力大大减少.能用于第一线作战的只有170万人。

解放战争的胜利

解放战争的胜利

解放战争的胜利一、三大战役1.概况:从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先后进行了举世闻名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2.辽沈战役(1)时间:1948年9~11月。

(2)作战部队及指挥员:东北解放军;林彪、罗荣桓。

(3)战略战术:关门打狗。

(4)主要战斗地点:战役开始后,东北解放军迅速攻占锦州,切断了敌人向关内逃跑的通道。

(5)结果及意义:辽沈战役共歼敌47万多人,解放东北全境。

这是人民解放军在军事形势上的一个新的转折点,它改变了长期以来敌强我弱的基本格局。

3.淮海战役(1)时间:开始于1948年11月。

(2)作战部队及指挥员: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

(3)战略战术:中间突破。

(4)主要战斗地点:人民解放军先后在徐州以东的碾庄地区、安徽宿县的双堆集和河南永城的陈官庄与敌人激战。

(5)结果及意义:淮海战役共歼敌55万多人,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了基础。

4.平津战役(1)时间: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

(2)作战部队及指挥员: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林彪、罗荣桓、聂荣臻。

(3)战略战术:瓮中捉鳖。

(4)重大事件:1949年1月31日,国民党军队在傅作义率领下,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和平解放。

(5)结果及意义:平津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52万多人。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二、百万雄师过大江1.渡江战役: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人民解放军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百万雄师在西起江西湖口、东至江苏江阴的千里战线上,分三路渡江作战。

2.南京解放(1)时间:1949年4月23日。

(2)意义:宣告了统治中国长达22年的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问题1】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军和国民党主力展开的大决战。

三大战役的首战,突破点为什么选在东北战场?探究:对于这一问题,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理解:①解放军兵力占优,东北战场是全国五大战场中解放军兵力超过国民党军队的唯一战场。

解放战争之三大战役 ppt课件

解放战争之三大战役 ppt课件
第一阶段
解放战争之三大战役
各个歼灭被围守军。解放军遵照毛泽东关于先 打两头、后取中间的指示,逐次围歼新保安、 张家口、天津的国民党军。 12月22日,华北 第二兵团首先向新保安发起总攻,全歼傅作义 精锐部队第三十五军军部及两个师。23日,张 家口守军七个师向北突围,企图撤回绥远。华 北第三兵团和东北第四纵队全力堵击追歼,23 日晚解放张家口,24日于张家口东北地区全歼 十一兵团五万四千余人。1949年1 月14日,东 北野战军采取东西对进、拦腰斩断、先南后北、 各个歼灭的战法,以二十二个师的兵力向拒绝 放下武器的天津守军发起总攻,经过二十九小 时激战,至15日全歼国民党军十三万余人。活 捉天津警备司令陈长捷,天津解放。塘沽守军 五万余人于1 月17日从海上逃走,塘沽解放。
解放战争之三大战役
平 津 战 役
解放战争之三大战役
• 时间: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 • 地点:平津一线地区 • 参战方: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民国国军 • 参战方兵力:解放军100万
国民党军52.1万 • 伤亡情况:解放军伤亡3.9万、国民党伤亡2.1万人被俘
50万 • 主要指挥官(共):林彪、罗荣桓、聂荣臻
第三阶段
解放战争之三大战役
结果
• 平津战役历时64天,共 计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 华北“剿匪”总司令部 及3个兵团部、1个警备 司令部、13个军部、51 个师(包括战役中新建 和重建的军、师),连 同非正规军总计52.1万 人。人民解放军伤亡3.9 万人。
解放战争之三大战役
意义
• 平津战役的胜利,连同辽 沈战役、淮海战役的胜利, 是毛泽东关于战略决战思 想的伟大实践,使国民党 丧失了3大精锐战略集团, 国民党的统治基础发生了 根本动摇,为解放战争在 全国胜利奠定了巩固的基 础。平津战役,是解放战 争战略决战三大战役中最 后一个战役,这一伟大胜 利,是军事打击和政治争 取相结合的结果。使悠久 的文化古都北平和工商业 大城市天津回到人民手中, 并从此写就新的历史篇章。 [1]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解放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中国人民解放军为主力的一系列战役的总称。

解放战争的胜利,标志着中国争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辉煌胜利。

在解放战争中,有三大战役被公认为特别重要,它们分别是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

本文将对这三大战役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

一、辽沈战役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中第一个重要的战役,也被称为东北战役,它发生在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期间,在辽宁省的沈阳、本溪、锦州等地进行。

这场战役的目的是剿灭国民党军在辽东半岛的主力,为解放东北打下基础。

辽沈战役的战斗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防御阶段,中国人民解放军采取主动布防,以牵制和迫使敌人暴露自己的路线和意图。

第二阶段是反击阶段,解放军发起大规模进攻,迅速击败国民党军,解放了大部分沈阳。

第三阶段是追击阶段,解放军主力向南追击,逐渐控制了辽宁省。

辽沈战役的胜利对于解放战争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改变了战局,打破了国民党军队长期优势的局面,有力地推动了解放战争的发展。

其次,此战役不仅解放了辽宁省,也为之后的解放工作开辟了道路,为接下来的战役奠定了基础。

二、淮海战役淮海战役被公认为解放战争中的一场决定性战役,它于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进行,地点跨越了江苏、安徽和山东三个省份。

这场战役的目标是打破国民党军在东北地区的残余力量,解放长江以北的中心城市。

淮海战役分为攻防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攻击阶段,解放军采取先从北线突破国民党军防线,然后在南线实施包围的战术。

第二阶段是防守阶段,国民党军队从北线撤退,解放军针对南线进行清剿,最终解放了苏北和苏中。

淮海战役的胜利使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了重大的战略突破。

首先,国民党军队的残余力量在这场战役中被彻底摧毁,解放了长江以北的主要城市。

其次,淮海战役的胜利为接下来的解放战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推动了解放战争的进一步发展。

三、平津战役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中最后一个重要的战役,它于1948年11月底至1949年1月31日进行,地点位于华北平原的河北和山东两省。

【初中历史】初中历史知识点: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初中历史】初中历史知识点: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初中历史】初中历史知识点: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三大战役:
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
决战,包括辽沈、淮河、平津三个战略性战役。

辽沈、淮河、平津三大战役,历时142天,共争取起义、投诚、接受和平改变与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合
计共154万余人。

三大战役后,蒋介石国民党集团赖以维护其反动统治的主要精锐部队被
消灭殆尽,中国革命已处于胜利的前夜。

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
利的巩固基础。

三大战役简况:
战役名称
作战部队和指挥员
战役时间
歼灭和改编人数
解放地区
歼灭或俘获敌指挥官
辽沈战役
东北解放军
林彪罗荣桓
1948年9月-11月
四十七万多人
东北全境
范汉杰
廖耀湘
淮河战役
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
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五十五万多人
长江以北中下游地区
杜聿明
黄百韬
黄维等
平津战役
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
林彪罗荣桓聂荣臻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五十二万多人
华北全境
陈长捷等
三大战役的意义:
从战争规模和取得成果来看,三大战役在中国战争史上是空前的。

人民解放军共歼灭
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的主力基本被消灭,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

辽沈战役示意图: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是哪些

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是哪些

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是哪些推荐文章抗日时期著名战役热度:抗日战争时期的著名战役热度:二战时期中国著名战役热度:百战经典张家口战役热度:二战中国出名战役热度:在解放战争时期,有三大战役给我国历史带来深远的影响,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是哪些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三大战役简介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中华民国国军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个战略性战役。

1948年,解放军攻克拥有10万重兵、工事坚固的山东省会城市济南[1] 。

毙伤国民党军22423人,俘王耀武以下61873人[1] 。

济南战役是人民解放军攻克敌人重点设防的大城市的开始[2] 。

这一战役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2] 。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历时142天,共争取起义、投诚、接受和平改编与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合计共154万余人。

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消灭。

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三大战役之辽沈战役历史背景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队向共产党的中原解放区发起进攻,国共大规模内战全面爆发。

[3] 1948年7月初,国共双方兵力的对比,已由战争爆发时的3.14:1,变为1.3:1。

同年9月,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抓住有利时机,与国民党进行战略决战,决战方向首先指向形势于己有利的东北。

1948年8月,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已控制了东北97%的土地和86%的人口。

国民党军队有4个兵团14个军44个师(旅),加上地方保安团队共约55万人,但被分割、压缩在沈阳、长春、锦州三个互不相连的地区内。

由于部分北宁铁路为人民解放军所控制,长春、沈阳通向山海关内的陆上交通被切断,补给全靠空运,物资供应匮乏。

当时东北是全国唯一一个人民解放军军力超过国民党军队的地区。

因此中国共产党中央军委把决战的第一个战场选在东北。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淮海、平津三个战略性战役。

背景人民解放军经过两年的英勇作战,到1948年秋,敌我力量对比进一步出现了有利于革命而不利于反革命的变化。

首先,敌我双方军事力量的对比发生了变化。

这时,人民解放军已经增加到了280万人,第一线总兵力则超过了敌人。

经过新式整兵运动,全军指战员的政治素质和战斗力也是大大加强了。

此时,国民党军队的全面防御和分区防御都已经破产,为了避免各个被歼,蒋介石决定实行重点防御,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完整的战线,缺少进行战略机动的兵力。

因此,从军事上来说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其次,国民党在政治上已经空前孤立,不但国民党统治区的人民群众日益看清蒋介石反革命集团内战、独裁卖国的反革命本质,而且国民党内部也是矛盾重重,陷于分崩离析的困境之中,经济上,国民党统治区也是一片混乱,通货膨胀、物价飞涨,整个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

而这时解放区的政治经济形势却是蒸蒸日上。

当时各主要解放区已经连成一片,面积达到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人口有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

而且经过土地改革,解放区农民的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解放军的后方进一步巩固。

这些情况表明,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中共中央军委制定了关于第三年的军事计划,决定在东北、华北、西北、华东等地发起攻势,进行几次大的战役,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

战略作战,需要贯彻分批歼敌的方针。

中共中央决定把第一个歼击目标选择在东北战场。

辽沈战役战役时间: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

兵力对比:70万:50万。

东北野战军全部主力2个兵团部、步兵12个纵队和1个特种兵纵队、1个铁道纵队,东北军区地方部队等;国民党军东北“剿总”司令部及第1兵团2个军、第6兵团4个军、第8兵团2个军、第9兵团6个军和援敌第17兵团3个军等。

歼敌数量:歼灭敌东北“剿总”总部、锦州指挥所、4个兵团部、11个军部、33个师及非正规军等共计万余人。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顺序三大战役是什么三大战役有什么意义→MAIGOO生活榜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顺序三大战役是什么三大战役有什么意义→MAIGOO生活榜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顺序三大战役是什么三大战役有什么意义
→MAIGOO生活榜
1、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是中国近代史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之一,1948年9月12日开始,同年11月2日结束,共历时52天。

中国共产党称之为辽沈战役,中国国民党称之为辽西会战,又作”辽沈会战“。

此次战役的具体领导人是林彪、罗荣桓、刘亚楼等三人,此次战役一共消灭了47.2万余人,一举摧毁了国民党在关外的全部主力部队,解放了东北全境,同时使得东北野战军成为了一支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军队,为之后的解放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详细>>】
2、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是中国近代史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之一,1948年11月6日开始,1949年1月10日结束。

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的第二个战役,也是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

此次战役的具体领导人是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此次战役虽然战况激烈,伤亡惨重,但是就胜利意义来说还是非常大的,实现了将国民党主力部队尽可能消灭在长江以北的战略部署,这次胜利之后,已经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而中原地区基本上获得解放。

【详细>>】
3、平津战役
平津战役是中国近代史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之一,1948年11月29日开始,1949年1月31日结束,共64天。

平津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的最后一个战役。

此次战役的具体领导人是林彪、罗荣桓、聂荣臻,这次战役一举将华北大部分地区解放,同时和平解放北平,对于国民党的士气打击也是非常大的,这也为之后的解放战争进程加速起到了重要作用。

【详细>>】。

三大战役战略战术分析

三大战役战略战术分析

三大战役战略战术分析一,主要战略思想放眼全局,注重战役间的协调配合毛泽东作为一个伟大的战略家,从全国战局着眼,对三大战役之间的协调配合做出了规划。

为了防止东北之敌撤入关内与华北之敌汇合后增大华北解放军的作战压力,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决定阻止敌人南下,采取了就地歼灭敌人的方针。

其实,早在1948年初毛泽东就极富前瞻性地做出了《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的指示。

9月5日,毛泽东又强调在北宁线的作战“主力不要轻易离开北宁线”,使两翼敌(卫立煌、傅作义)互相孤立”,从而形成“关门打狗”之势就地歼灭敌人。

7日,毛泽东再次指示“现在就应该准备使用主力于锦州至唐山一线,而置长春、沈阳两地敌于不顾”。

在淮海、平津两战役中,毛泽东关于战役之间相互协调、配合的战略思想更加明显。

人民解放军发起淮海战役,全歼黄百韬兵团,又将黄维兵团围困于双堆集。

徐州杜聿明集团也被人民解放军包围在陈官庄;至此,淮海战场上的敌人已被分割包围完毕,人民解放军已充分具备了对各孤立之敌展开全面进攻及全歼的条件。

但是在此关头,毛泽东出于配合平津战场部署并拖住华北之敌“不使蒋介石迅速决策海运平津诸敌南下”的考虑,毅然决定“留下杜聿明指挥之邱清泉、李弥、孙元良诸兵团之余部,两星期内不作最后歼灭之部署”。

毛泽东指示东北野战军在25日前完成对天津,塘沽,芦台和唐山等地的包围,切断敌人从海上南逃的路线。

针对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战略方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也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精髓。

毛泽东针对三大战役各战场的不同情况制定了不同的战略方针。

在东北战场上,针对敌人兵力部署在锦州、沈阳、长春三点一线的态势和撤退东北的企图,毛泽东制定了“关门打狗”的战略方针,要求人民解放军“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并把首先夺取锦州切断北宁线作为“关门”的关键。

在淮海战场上,针对敌人在以徐州为中心点的“一点两线(陇海线、津浦线)”,企图以此来阻止人民解放军南下,而且万不得巳时撒到淮南与南线敌人汇合以确保南京、上海的兵力部署,毛泽东提出了“截断宿蚌路,歼敌于淮河长江以北”的战略方针,对敌人进行“中间突破”加以各个就地歼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 1921 到 1927 , 1927 到 1949 , 1949 到 2013 。 人民解放军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单一兵种 到诸兵种协同作战,走过了 86 载的风雨历程, 人民军队在党的绝对领导之下坚持全心全意为 人民服务,坚决捍卫国家主权权益,积极维护 世界和平谱写着一曲曲动人的壮丽凯歌,建立 了彪炳史册的丰功伟绩。历史的车轮不会忘记 人民军队把蒋家王朝彻底打败的三大战役。
平津战役
平津战役是最后一个战役。平津战役在 11 月29日发起。从12月22日起,人民解放军 按照中共中央军委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 原则,首先攻克西线的新保安、张家口, 在东线, 1949 年 1 月 15 日,全歼天津国民 党守军 13 万余人,解放天津。经过解放军 和中共北平地下党的耐心工作,1月31日, 傅作义率部接受改编,北平和平解放,平 津战役胜利结束。平津战役历时 64天,人 民解放军伤亡3.9万人,国民党军队52万余 人歼灭和改编,使华北地区除太原、大同、
战役领导人:林彪、罗荣桓、聂荣臻、 刘亚楼 平津战役的意义:。平津战役的胜利, 使华北地区除归绥、太原、新乡等少数 几个孤立据点外基本获得解放。尤其是 和平解放北平,进一步打击了国民党的 士气,对加速解放战争的进程具有重要 意义。
读书感言
一、勿忘历史,传承发扬我军优良传统。
二、人民战争的威力。 三、指挥员的指挥能力。 四、渗透与反渗透。
辽沈战役的具体领导人:林彪、罗荣 桓、聂荣臻、刘亚楼等 战役战略意义:是第一个战役,也是 三大战役中最为关键的战役。制止了 东北之敌撤入关内与华北之敌汇合后 增大华北解放军的作战压力,东北全 境宣告解放。
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徐蚌会战)从 1948 年 11 月 6 日 到 1949 年 1 月 10 日,是在以徐州为中心, 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薛 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进行的历时 66 天,共歼灭国民党军 55.5 万多人。国队在 南线的精锐主力(黄维兵团、杜聿明等)已被 消灭。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已得到 解放。国民党政府的统治中心南京、上海 和长江中游的中心城市武汉已处在人民解 放军的直接威胁下。整个南线战局已经根 本改观。
三大战役
辽沈战役 : (1948.09.12—1948.11.02) 淮海战役 : (1948.11.06—1948.12.15) 平津战役 : (1948.11.29—1949.01.31)
辽沈战役
根据东北局势,毛泽东确定由林彪(司令 员)、罗荣桓(政委)指挥东北野战军 (四野)实施辽沈战役,首先攻取锦州, 占领北宁路锦州、山海关段,关闭东北大 门,形成关门打狗之势的战略方针。9月12 日,辽沈战役首先在北宁路山海关、唐山 段打响, 18 日东北野战军占领锦州,关上 东北大门。 10 月 21 日长春解放。 11 月 2 日, 东北最大的城市沈阳宣告解放。随之营口 也被人民解放军攻克,辽沈战役至此宣告 结束,共歼敌47.2万人。
战役领导人:伯承、陈毅、邓小平、 粟裕、谭震林 淮海战役的意义:使长江以北的华东 、 中原地区基本上获得解放。沉重打击 了国民党的士气,严重动摇了国民党 上下的独裁梦想。同时,我军的力量 大增,士气高涨,大大增强了解放全 中国的信心。此次战役的胜利结束, 标识着国民党在长江以北统治的瓦解。 为渡江战役 的胜利展开打好了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