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作业指导书2014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干压砂砾垫层

1 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各级公路工程建设项目。

2 施工准备

2.1 材料要求

2.1.1 石料质地坚韧、无杂质、颗粒级配符合要求。

2.1.2 配料必须准确,塑性指数必须符合规定.

2.1.3 混合料拌合均匀,无明显粗细颗粒离析现象。

2.1.4 碾压达到要求的密实度。

2.2 主要机具

测量仪器、装载机、自卸汽车、平地机、振动压路机、水车等。

2.3 作业条件

2.2.1 下承层表面应平整、坚实。

2.2.2 做好下承层上进行准确的放样,恢复中线和边线,测量高程,每20米进行断面检查下承层标高。

2.2.3 根据各路段找平层的宽度、厚度及规定的压实干密度并按确定的配合比分别计算各段需要的天然砂砾数量,并计算每车料的堆放距离。

2.2.4 施工机械进入施工现场所经过的道路,应事先经过检查,必要时要做好加固或加宽等准备工作。

2.4 施工测量

2.4.1 每20米进行断面检查下承层标高。

3 操作工艺

3.1 准备下承层:下承层表面应平整、坚实。

3.2 测量放样:每20米进行断面检查下承层标高。

3.3 备料(计算材料用量):根据各路段找平层的宽度、厚度及规定的压实干密度并按确定的配合比分别计算各段需要的天然砂砾数量,并计算每车料的堆放距离。天然砂砾的含水量较最佳含水量宜大于1%左右。

3.4 运输集料:集料装车时,应控制每车料的数量基本相等。在同一料场供料的路段内,由远到近卸置集料。卸料距离应严格掌握,避免料不够或过多。料堆每隔一定距离应留一缺口。集料在下承层上的堆置时间不应过长。

3.5 摊铺集料:

3.5.1 应事先通过试验确定集料的松铺系数并确定松铺厚度。用装载机将集料均匀摊铺在预定的宽度上,表面应力求平整,有规定的路拱,并同时摊铺路肩用料。

检查松铺材料层的厚度是否符合预计要求,必要时进行减料或补料工作。

3.5.2 用平地机将摊铺好的集料按规定的路拱进行整平和整型,并用轻型压路机粗压一遍以暴露潜压的不平整,然后用人工配合平地机精平。

3.6 碾压

3.6.1 整形后,当混合料的含水量等于或略大于最佳含水量时,立即用18-21T三轮车压路机、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直线和不设超高的平曲线段,由两侧路肩开始向路中心碾压;在设超高的平曲线段,由内侧路肩向外侧路肩进行碾压。碾压时,后轮应重叠1/2轮宽;后轮必须超过两段的接缝处。后轮压完路面全宽时,即为一遍。碾压一直进行到要求的密度为止。碾压需6-8遍,使表面无明显轮迹。压路机的碾压速度,头两遍以采用1.5-1.7km/h为以宜,以后用2.0-2.5km/h。

3.6.2 凡含土的找平层,都应进行滚浆碾压,一直压到砂砾层中无多余细土泛到表面为止。滚到表面的浆(或事后变干的薄土层)应清除干净。

3.6.3 横缝的处理:两作业段的衔接处,应搭接拌合。第一段拌合后,留5-8m不进行碾压,第二段施工时,前段留下未压部分与第二段一起拌合整平后进行碾压。

3.7 纵缝的处理:在施工过程中尽量避免纵向接缝。在必须分两幅铺筑时,纵缝应搭接拌合。前一幅全宽碾压密实,在后一幅拌合时,应将相邻的前幅边部约30cm搭接拌合,整平后一起碾压。

4 质量标准

4.1 主控项目

4.1.1 集料质量及级配应符合有关规定;

检查方法:查检验报告。

4.1.2 基层压实度大于等于97%、底基层压实度大于等于95%;

检查方法:灌砂法或灌水法。

4.1.3 弯沉值,不应大于设计规定;

检查方法:弯沉仪检测。

4.2 一般项目

4.2.1 表面应平整、坚实,无松散和粗细集料集中现象。

检验方法:观察。

5 成品保护

5.1 施工时应注意对定位定高的桩、尺、线的保护,不得触动、移位。

5.2 对所覆盖的隐蔽工程要有可靠保护措施,不得因填土夯压造成破坏后降低强度等级。

5.3 砂砾垫层完工后应进行遮盖和拦挡,避免受破坏;如较长时间不进行上部作业,应经常洒水湿润。

6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及防止措施

6.1 压实后表现在始终处于松散状态。

6.1.1 现象:只要行车,平整的表面马上被破坏。

6.1.2 原因分析:

6.1.2.1 为了节省土方,边坡坡率过陡(不符合规范规定)或没有根据槽深和土质特性建成坡率的边坡,致使槽帮失去稳定而造成塌方。

6.1.2.2 在有地下水作用的土层或有地面水冲刷槽帮时,没有预先采用有效的排、降水措施,土层浸湿,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凝聚力和内摩擦角降低,在重力作用下,失去稳定而塌方。

6.1.2.3 槽边堆积物过高,负重过大,或受外力震动影响,使坡体内剪切力增大,土体失去稳定而塌方。

6.1.2.4 土质松软,挖槽方法不当而造成塌方。

6.1.3 危害:由于塌方易使地基受到扰动,使下道工序难以进行。严重的会影响槽边以外建筑物的稳定和安全,易造成人财物的损失。

6.1.4 预防措施:

6.1.4.1 根据土壤类别,土的力学性质确定适当的槽帮坡度。

6.1.4.2 较深的沟槽,宜分层开挖,机械开挖直槽时,需按规定进行支撑以加固槽帮。

6.1.4.3 掌握天然排水系统和现况排水管道情况,做好地面排水和导流措施。当沟槽开挖范围内有地下水时应采取排降水措施。将水位降至槽底以下不小于0.5m,并保持到回填土完毕。

6.1.4.4 挖槽土方应妥善安排堆存位置,一般情况堆在沟槽两侧。堆土下坡脚与槽边的距离应根据槽深、土质、槽边坡来确定,其最小距离为1.0m。若计划在槽边运送材料,有机动车通行时,其最小距离为3.0m,当土质松散时不得小于5.0m。

6.1.4.5 沟槽挖方,在竖直方向,应自上而下分层,从平面上说应从下游开始分段依次进行,随时做成一定坡势,以利排水。沟槽见底后应及时施工下一道工序,以防扰动地基。

6.1.5 处治方法:沟槽已经塌方,要及时将塌方清除,按规定做支撑加固措施。

6.2 压实度难以准确检测

6.2.1 现象:结构层处于松散状态,无法用灌砂法检测。

6.2.2 原因分析:

6.2.2.1 天然降水或其他客水流进沟槽。

6.2.2.2 对地下水或浅层滞水,未采取排降水措施或排降水措施不力。

6.2.2.3 危害:槽基被浸泡后,地基土质变软,会大大降低其承载力,引起管渠基础下沉,造成管渠结构折裂损坏。

6.2.3 预防措施:

6.2.3.1 雨季施工,要将沟槽四周叠筑闭合的土埂,必要时要在埂外开挖排水沟,防止客水流入槽内。

6.2.3.2 下水道接通河道或接入旧雨水管渠的沟段,开槽应在枯水期先行施工,以防下游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