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教学大纲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教学大纲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1.1 课程名称: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教学1.2 课程代码:CEMT0011.3 学时安排:理论学时(2学时),实验学时(4学时)1.4 先修课程:土木工程材料学二、课程目标2.1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方法和技术的能力2.2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2.4 培养学生对土木工程材料实验的兴趣和探索精神三、教学内容3.1 混凝土实验3.1.1 混凝土材料试验方法3.1.3 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 3.1.4 混凝土抗折强度试验 3.1.5 混凝土渗透性试验3.2 砂浆实验3.2.1 砂浆材料试验方法 3.2.2 砂浆配合比试验3.2.3 砂浆抗压强度试验 3.2.4 砂浆流动性试验3.3 泥土实验3.3.1 泥土材料试验方法 3.3.2 泥土颗粒分析试验 3.3.3 泥土含水量测定试验 3.3.4 泥土压缩性试验3.4 其他土木工程材料实验3.4.1 钢材料实验3.4.2 砖石材料实验3.4.3 聚合材料实验四、教学方法4.1 研究式教学通过案例分析、问题解决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4.2 实验教学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实验相结合,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参与,提升实践能力4.3 讨论与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交流,促进团队协作和思想碰撞五、考核方式5.1 平时成绩(40%)包括实验报告、学习笔记等平时表现5.2 期中考试(30%)考核理论知识和实验方法的掌握程度5.3 期末实验(30%)综合应用理论知识进行实验设计与实验操作,完成实验报告六、教材与参考资料6.1 主教材《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教程》6.2 参考资料1. 材料力学与结构实验指导与评定2. 土木工程材料分析与试验指南3. 工程材料学实验教程七、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7.1 穿戴实验服,佩戴个人防护设备7.2 注意实验室卫生和设备的正常使用7.3 操作前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操作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7.4 严禁擅自更改实验装置和实验参数八、备课提醒8.1 根据实验内容提前准备好所需实验器材和试剂8.2 预先了解实验操作流程与注意事项,确保教学顺利进行8.3 关注学生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规范和安全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本大纲供教师备课和教学设计参考,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和学生学情,可适当调整与完善。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建筑工程技术适用层次:高起专适用教育形式: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考核形式:考试所属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先修课程:无一、课程简介《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工程管理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工程造价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知识,掌握土木工程材料的技术性能、应用方法,获得土木工程材料的一些实验检验技能,能正确选用与合理使用土木工程材料,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土木工程材料的基础知识。

二、课程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知识,掌握土木工程材料的技术性能、应用方法,获得土木工程材料的一些实验检验技能,能正确选择与合理使用土木工程材料。

三、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土木工程施工技术、高层建筑施工、工程计量与计价等课程的先修课程。

四、课程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本课程主要介绍了土木工程材料的主要种类、性质及应用。

对所介绍的材料,从其基本组成、品质特征、质量要求、检测方法及选用原则等方面逐一、顺序介绍,并分以下章节进行讲解。

第一章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知识点』土木工程材料定义、土木工程材料分类、材料的热工性质、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质;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抗渗性、抗冻性、耐久性、耐水性、材料的基本状态参数。

『重点』材料的基本状态参数;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

『难点』材料的基本状态参数。

『关键知识点』材料的基本状态参数。

『基本要求』1、识记:土木工程材料定义、土木工程材料分类、材料的热工性质。

2、领会: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质;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抗渗性、抗冻性、耐久性。

3、简单应用:耐水性。

4、综合运用:材料的基本状态参数。

第二章气硬性胶凝材料『知识点』胶凝材料的基本概念、胶凝材料的分类、石灰的分类、石灰的熟化硬化特点、石灰的特点、陈伏的作用、石灰的技术标准、石灰的应用、石膏的特点、石膏的应用、水玻璃的特点。

『重点』石灰的熟化硬化特点、胶凝材料的基本概念。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30433015 学分:2.5 总学时:46说明【课程性质】《土木工程材料》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

【教学目的】1.学习土木工程材料的基础知识,掌握土木工程材料的技术性能、应用方法以及检测和质量控制方法,并了解土木工程材料的储运和保护;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今后的工作实践中正确选择与合理使用土木工程材料打下基础;3.为进一步学习其它相关专业课打下基础。

【教学任务】通过课堂教学进行系统讲述,并通过实验课验证课堂讲授的基本理论。

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材料的技术性能、应用方法及其试验检测技能,学会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方法。

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内容】主要讲述各类土木工程材料的品种、基本组成、配制、性能和用途。

包括:材料的基本性质,建筑钢材,无机胶凝材料,混凝土及砂浆,砌筑材料,沥青及沥青混合料,建筑塑料及有机粘合剂,木材,建筑功能材料,装饰材料等。

【教学原则和方法】教学原则:结合现行的土木工程材料技术标准,以土木工程材料的性能及合理使用为中心,进行系统讲述,同时安排必要的实验课,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加实验课辅助教学。

【先修课程要求】无【学时分配】【教材与主要参考书】教材:湖南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合编《土木工程材料》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2002。

参考书:苏达根《土木工程材料》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王秀花《建筑材料》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陈志源李启令《土木工程材料》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

大纲内容绪论【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目的:介绍我国土木工程材料及建材工业的发展,土木工程材料在土木工程中的地位。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我国土木工程材料及建材工业的发展、本课程的内容和任务。

【内容提要】一、土木工程材料的定义和分类;二、土木工程材料在土木工程中的地位;三、我国土木工程材料及建材工业的发展;四、本课程的内容和任务。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土木工程材料2.课程代码:0401ZB033.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4.课程学时:48学时5.课程学分:3学分6.开课学期:第2学期7.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土木工程导论》8.后续课程:《房屋建筑学》《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等9.适用专业:土木工程10.课程简介:本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气硬性胶凝材料、水泥、混凝土、砂浆、建筑钢材和其他建筑材料等。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能够使学生掌握石灰、石膏、水泥、砂石骨料、混凝土、砂浆、钢材等常用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识别与选用的系统知识和方法,使学生具备常用土木工程材料识别、选用与检测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11.选用教材:《土木工程材料》(第2版)杜红秀、周梅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20年8月12.参考资料:《土木工程材料》(第三版)彭小芹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2020年8月;《土木工程材料》(第三版)施惠生、郭晓潞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2020年8月;《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1-2019)。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理论方面教学目标1:了解常用土木工程材料的组成、分类;了解部分新建筑材料的技术性能及发展趋向;教学目标2:理解常用土木工程材料各自的特点及工程应用;教学目标3:掌握常用土木工程材料的技术性质、选用方法、检测标准及具体操作要求。

(二)技术技能方面教学目标1:会对常用的土木工程材料进行识别与选用;教学目标2:会对常用的土木工程材料进行技术性能检测;教学目标3:会对工程中出现的材料质量问题进行分析与处理。

三、课程学时分配四、课程教学内容、要求、重难点及设计第一章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8学时)【教学内容】1.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与质量有关的性质(密度、孔隙率),与水有关的性质(亲憎水性、吸水性、耐水性、抗渗性、抗冻性),与热有关的性质(热容量、导热性)。

《土木工程材料》教学大纲

《土木工程材料》教学大纲

《土木工程材料》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及英文名称:土木工程材料Civil engineering materials课程编码 B5214003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课程性质:必修课(√)选修课()适用专业: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学时数: 80 学时开设学期:第一学期执笔者:闫志红编制日期: 2012 年 8 月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的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同时具有专业课的性质。

2、课程任务:本课程具有试验内容多,实践动手能力要求较强的特点,本课程主要讲授天然砂、石料、水泥、水泥混凝土、沥青和沥青混凝土的基本性能及适用范围,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集料级配的基本原理和木材、钢材等建筑材料的性能及应用。

对学生进行天然砂、石料、水泥、水泥混凝土及沥青、沥青混合料的常规试验技能训练。

在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能够:描述有关材料的定义和要求;叙述道路建筑材料的有关性能;描述砂、石材料的级配理论、技术性质及检验方法;解析混合材料的组成结构与强度理论;完成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石灰土的组成设计及其计算;操作使用一般试验仪器与设备;根据试验规范要求,完成道路建筑材料常规试验并分析整理试验资料。

并能进行混凝土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二、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本课程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学习《地铁盾构施工》、《城市桥梁工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隧道工程》及《路基路面工程》等课程之前必须具备本课程关于建筑材料的基础知识和检测方法。

三、课程的主要目标、内容和学时分配1.课程主要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课程的学习,应掌握各种材料的组成结构及其物理、化学、力学、工艺性能的基本理论;熟悉材料有关技术标准的基本知识;掌握复合材料的组成设计及强度理论;掌握试验员等级考试的基本知识;了解新型材料的发展方向、技术要求及其应用。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doc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doc

土木工稈材料课稈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土木T程材料课程是十•木建筑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程。

本课程的基木教学内容是讲述涵盖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工程、桥梁工程、地下工稈和矿井工程等专业的土木建筑匸程材料的品种、规格、技术性质及质量标准、检验方法、特性、应用和保管等方面的基木知识,为今后学习相关课稈、从事与建筑相关的工作打下必备基础。

通过对木课稈的学习,使学生能应用所学知识,正确、合理地选择和使用实用创新的土木建筑工程材料;并能够掌握其检验方法,同时对新材料要具备认识和鉴别能力。

二、课程教育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土木建筑工稈材料的品种、规格、技术性质及质量标准、检验方法、特性、应用和保管等方血知识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

2.能应用所学知识,正确合理地选择和使川土木建筑工程材料,并能较熟练地掌握其检验方法。

(二)能力目标1•能正确、合理的选择和使用土木建筑工稈材料。

2.具有依据相应技术质量标准,对土木建筑工程材料进行检测、验收的能力。

3.具有对新材料进行再学习的能力。

(三)徳育目标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科学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并具有环保意识和创新精神。

3.培养学生作为工程技术及管理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徳、敬业精神。

三、课程内容(一)绪论1.主要内容*土木工稈材料的定义和分类;土木丁程材料在建筑工稈屮的地位;土木工稈材料的技术质量标准;土木工程材料的发展历史与发展方向。

2.教学要求掌握土木工程材料的定义和分类,了解十•木工程材料在建筑工程屮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十•木工程材料的发展历史和发展方向。

(二)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1.主要内容(1)材料的物理性质:*土木T程材料的实际密度、表观密度、*体积密度、*堆积密度、* 孔隙率、*空隙率。

(2)材料与水有关性质:十•木工程材料的亲水性与憎水性、*吸水性、*吸湿性、*耐水性、抗渗性、*抗冻性。

《土木工程材料》A课程大纲

《土木工程材料》A课程大纲

《土木工程材料》A课程大纲课程代码0801011课程名称中文名:土木工程材料A英文名:Civi1EngineeringMateria1s课程类别专业课修读类别必修学分 3.0学时48(理论38+实验10)开课学期第4学期开课单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系适用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先修课程大学化学、普通物理、材料力学后续有关专业课程和教学环节土木工程材料检测技术、胶凝材料学,混凝土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A,专业技能训练主讲教师/职称籍凤秋/教授、要秉文/教授、张光磊/教授、高振国/教授、李剑芝/教授、任书霞/副教授、高礼雄/副教授、孔丽娟/副教授、罗永会/副教授、张志伟/副教授、韩玉芳/副教授、梅世刚/讲师、吕臣敬/讲师考核方式及各环节所占比例平时成绩+实验成绩+期末考试(20%)+(20%)+(60%)教材及主要参考书《土木工程材料》,苏卿主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6.8《土木工程材料》,赵志曼,张建平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9《土木工程材料》,葛勇主编,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7.1《土木工程材料》,宋少民、要秉文等编著.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一、课程性质和目标本课程是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和土木工程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主要土木工程材料的基础知识、技术性能、品种规格、适用范围、检验方法和储运等知识;能根据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能和应用之间关系合理选材,能根据土木工程材料的规范标准对材料质量进行检验,并为后续专业课程提供必备的土木工程材料的基础知识。

知识目标:课程目标1:认识土木工程材料的分类、地位、作用、现状和发展趋势,理解土木工程对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力学性质及耐久性能要求。

课程目标2:理解石灰、建筑石膏和硅酸盐水泥等胶凝材料的技术性质及应用,理解混凝土和砂浆的组成材料、技术性质及其测试方法,能够根据实际工程正确选择水泥品种,并能根据工程要求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性质与定位本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在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地位,学生在学习了《化学》、《材料力学》、《工程地质》等课程之后,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获得有关土木工程材料的性质与应用的基本知识和必要的基本理论,能正确认识、合理选择和使用土木工程材料,能获得主要土木工程材料实验的基本技能训练,掌握土木工程材料的检验、运输与保管等相关知识,并为后续《桥梁工程》、《路基路面工程》、《道路工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等课程的学习和今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打下基础。

三、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主要土木工程材料的性质、用途、制备和使用方法,熟悉土木工程材料的有关国家标准。

2.能力目标:针对不同工程,能合理选用材料;掌握土木工程材料实验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具备对常用土木工程材料质量进行检测的能力,并能够判断质量是否合格;具备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编写实验报告的能力3.素质目标:具备未来工程师的严谨求实、扎实勤恳的学习风气,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四、主要内容和要求第一章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目的要求】1、掌握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2、熟悉土木工程材料耐久性的基本概念3、了解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组成、结构和构造及其与材料基本性质的关系【教学设计建议】通过引入生动的工程实例引起学生对本门课的兴趣,在讲授中借助工程视频、实验动画等丰富课堂教学。

【讲授内容】1、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包括基本物理性质、热工性质、力学性质、化学性质2、材料的耐久性以及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构造第二章无机胶凝材料【目的要求】1、掌握硅酸盐水泥的矿物组成,了解其硬化机理,熟练掌握硅酸盐水泥等几种通用水泥的性能特点2、熟悉石灰等气硬性胶凝材料的硬化机理性质及使用要点,熟悉其主要用途3、了解特性水泥和专用水泥的主要性能及使用特点【教学设计建议】通过本章的学习,熟悉常用无机胶凝材料的性质,以期在工程中能合理选用。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土木工程材料》教学大纲二、课程目的和任务《土木工程材料》是土木工程专业和交通工程专业的必修技术基础课。

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有关土木工程材料的性质和应用的基本知识及必要的基础理论,了解工程材料性质和材料结构的关系,以及改善性能的途径,并获得主要土木工程材料的试验方法的基本技能训练。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将来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时,能够针对不同工程,合理地选择和使用材料打下理论基础,并能与后续课程密切配合,了解材料与设计参数及施工措施的相互关系。

三、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是在大学物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后续课程如房屋建筑学、土木工程施工、混凝土结构设计、砌体结构等专业课,以及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提供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知识及基础理论。

四、教学内容、重点、教学进度、学时分配(-)绪言(4学时)1、主要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材料的基本状态参数第三节材料的力学性质第四节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第五节材料的热性质第六节材料的耐久性2、重点材料的基本状态参数及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

3、教学要求熟悉本课程经常涉及到的与材料性质有关的基本概念,要求掌握材料的基本状态参数,与水有关的性质和热工性质的概念及表示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运用;了解材料力学性质及耐久性的基本概念。

(二)气硬性胶凝材料(2学时)1、主要内容第一节石灰第二节石膏2、重点石灰和石膏的性质及应用。

3、教学要求了解石灰和石膏的原料、生产、凝结硬化及质量要求;掌握其性质及应用。

(H)水泥(5学时)1、主要内容第一节常用水泥第二节其他水泥2、重点硅酸盐水泥熟料矿物的组成及特性;硅酸盐水泥的性质与应用。

3、教学要求要求掌握硅酸盐水泥熟料矿物的组成及特性、硅酸盐水泥水化物及特性,以及硅酸盐水泥的性质与应用;了解硅酸盐水泥凝结硬化过程及技术要求,在此基础上掌握掺混合材料的硅酸盐水泥的特点,对其他水泥一般了解。

(四)混凝土(8学时)1、主要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普通混凝土的组成材料第三节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第四节硬化混凝土的强度第五节硬化混凝土的耐久性第六节硬化混凝土的变形性第七节混凝土质量控制与强度评定第八节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2、重点混凝土的主要性质及混凝土配合比计算。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土木工程材料 Civil Engineering Materials二、课程编码:三、学时与学分:32/2四、先修课程:材料力学五、课程教学目标1.以课堂面授为主、重视实验环节、辅以习题练习等教学手段进行教与学。

本课程是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主要讲授建筑材料中常用材料的技术性质、品种规格、适用范围、检验方法及储运知识等。

2.在能力方面,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在设计中合理的选择材料、在施工中正确的使用材料,并为后续专业课提供材料的基础知识。

3.重视实验环节,尽可能多的给学生提供操作的机会,培养工程素质。

六、适用学科专业教育培养计划土木工程专业七、基本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绪论和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4学时)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构造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质材料的耐久性●建筑钢材(4学时)钢的分类、钢的冶炼、加工对钢材性质的影响建筑钢材的力学性能建筑钢材的晶体组织和化学成分钢材的冷加工及时效强化、热处理建筑钢材的标准和选用●气硬性无机胶凝材料(2学时)石膏石灰水玻璃●水泥(6学时)硅酸盐水泥掺混合材料的硅酸盐水泥高铝水泥其它品种水泥●混凝土(10学时)普通混凝土的组成材料混凝土外加剂普通混凝土的主要技术性质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建筑砂浆(1学时)砌筑砂浆抹面砂浆●墙体材料(1学时)砖砌块●实验内容(4学时)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易性测定及强度成型混凝土抗压强度八、教学方法(1) 研究性和创造性培养每章均设研究性和创造性培养栏。

结合该章内容讨论挑战性问题,体现研究性学习,如基于项目、问题、任务等的学习方法,讨论课,课内课外相结合等;漫谈土木工程材料的发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该方法还有创造性思维点拨,引导学生从创新的角度思考问题。

(2) 参与式试验和材料综合选用每章均设有参与式试验需要学生直接参与,如选定某些试验参数。

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有机统一。

土木工程材料教学大纲

土木工程材料教学大纲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学习目的1、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土木工程材料》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技术基础课, 是直接为土木工程实际问题服务的一门重要的学科。

《土木工程材料》是研究土木工程用材料结构、性能、标准及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并且研究如何选用和组配复合材料。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各种材料内部组成、结构、技术性能、技术标准及其相互关系。

培养学生合理选用和组配新型复合材料的能力。

2、课程的基本要求:(1)掌握砂石材料、水泥、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合料的组成结构、技术性质及其关系;掌握矿质混合料、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2)熟悉石灰、沥青及钢材的组成结构、技术性质及技术要求;(3)了解各种外加剂的性能;了解部分新建筑材料的技术性能及发展趋向;(4)了解石灰、水泥凝结硬化原理;沥青混凝土强度理论;集料的级配理论;沥青乳化机理。

(5)了解土木工程中合成高分子材料的主要制品及应用、了解建筑功能材料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3、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在学习本课程之前, 应学完《数学》、《物理》、《化学》、《材料力学》、《工程地质》等课程,以便同学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充分运用过去学过的知识。

它是后续专业课的基础。

二、本课程学习和考核的内容绪论(2学时)教学内容:土木工程材料发展概况,土木工程材料在土木工程建筑结构物中的作用,以及在经济发展中的意义;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要求和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了解土木工程材料在土木工程建筑结构物中的作用,以及在经济发展中的意义;明确本课程在本专业中的地位,了解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要求和学习方法。

重点:土木工程材料在土木工程建筑结构物中的作用,土木工程材料的发展概况。

难点:土木工程材料在土木工程建筑结构物中的作用(一)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2学时)教学内容:材料学的基本理论,材料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材料的耐久性。

教学目标:了解材料学的基本理论,掌握材料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掌握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质相互间的关系及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掌握材料耐久性的基本概念。

《土木工程材料》教学大纲及自学指导书

《土木工程材料》教学大纲及自学指导书

《土木工程材料》教学大纲及自学指导书覃荷瑛编桂林工学院成教院二零零六年八月《土木工程材料》教学大纲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它与公共基础课及专业紧密衔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主要土木工程材料的性质、用途、制备和使用方法以及检测和质量控制方法,并了解工程材料性质与材料结构的关系,以及性能改善的途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能针对不同工程合理选用材料,并能与后续课程密切配合,了解材料与设计参数及施工措施选择的相互关系。

本课程的自学课时为70学时,面授课时为20学时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1.1 概述1 土木工程材料分类2土木工程材料的标准化1.2 材料的基本状态参数1 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和堆积密度2 材料的孔隙和空隙1.3 材料的力学性质1强度和比强度2 材料的弹性与塑性3 脆性和韧性4硬度和耐磨性1.4 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1 材料的亲水性与憎水性2 材料的含水状态3 材料的吸湿性和吸水性4 耐水性5 抗渗性6 抗冻性1.5 材料的热性质1 热容性2 导热性3 热变形性1.6 材料的耐久性本章提示:重点掌握建筑材料的基本力学、物理性质以及耐久性的基本概念。

第二章气硬性胶凝材料2.1 石灰1 石灰的生产简介2 石灰的技术要求3 石灰的特性4 石灰的应用2.2 石膏1 建筑石膏的生产简介2 石膏的技术要求3 建筑石膏的特性4 建筑石膏的应用2.3 水玻璃1水玻璃的特性2水玻璃的应用本章提示:重点掌握石灰、石膏的特性、技术性质和应用。

第三章水泥3.1 常用水泥1 常用水泥的生产2 常用水泥的特性3 影响常用水泥性能的因素4常用水泥的选用5 常用水泥的技术要求3.2其它水泥品种1高铝水泥2 膨胀水泥3 白色和彩色硅酸盐水泥本章提示:重点掌握常用水泥的基本技术性质和质量要求,并能根据工程要求合理地选用。

第四章混凝土4.1 混凝土概述4.2 普通混凝土和组成材料1水泥2 骨料3 混凝土用水4 外加剂5 掺合料4.3 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1 和易性的概念2 和易性的测定方法3 影响和易性的主要因素4.4 硬化混凝土的强度1 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与强度等级2 影响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4.5 硬化混凝土的耐久性1 混凝土的抗渗性2 混凝土的抗冻性3 混凝土的抗侵蚀性4 混凝土的碳化5 混凝土的碱-骨料反应4.6硬化混凝土的变形性1 化学减缩2 温度变形3 混凝土的干缩湿胀4 荷载作用下的变形4.7 混凝土质量控制与强度评定1 混凝土的质量控制2 混凝土强度质量的评定4.8 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1 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基本要点2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方法和步骤3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实例4.9 其它种类混凝土1 轻混凝土2 纤维混凝土3 聚合物混凝土4 高强混凝土本章提示:本章是本课程的重点,要求掌握普通混凝土的组成材料、性能和影响性能的因素,重点掌握配合比的基本设计方法,了解其它种类的混凝土。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学分:2总学时:44开课专业:项目管理、工程造价选用教材:《土木工程材料》,湖南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合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本课程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基础课,将通过课堂教学,结合现行的技术标准,以土木工程材料的性能及合理使用为中心,进行系统讲述。

同时,还将安排必要的实验课。

二、课程基本要求在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了解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

对于同一类属的不同品种材料,不但要学习它们的共性,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它们各自的特性和具备这些特性的原因。

为了保证工程的耐久性和控制材料在使用前的变质问题,我们必须了解引起变化的外界条件和材料本身的内在原因,从而了解变化的规律。

三、课程主要内容第一章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1.1 材料科学的基本理论1.2 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1.3 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质1.4 材料的耐久性第二章建筑钢材2.1 金属的微观结构及钢材的化学组成2.2 建筑钢材的主要力学性能2.3 钢材的冷加工强化及时效强化、热处理和焊接2.4 钢材的防火和防腐蚀2.5 建筑钢材的品种与选用第三章无机胶凝材料3.1 气硬性胶凝材料3.2 硅酸盐水泥3.3 掺混合材料的硅酸盐水泥3.4 其他水泥第四章水泥混凝土及砂浆4.1 普通混凝土的组成材料4.2 普通混凝土的主要技术性质4.3 普通混凝土的质量控制4.4 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4.5 水泥混凝土技术进展4.6 砂浆第五章砌筑材料5.1 砌墙砖5.2 砌块5.3 砌筑用石材第六章沥青及沥青混合料6.1 沥青材料6.2 沥青混合料的组成与性质6.3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第七章建筑塑料与有机粘合剂7.1 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知识7.2 合成高分子材料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第八章木材8.1 木材的分类与构造8.2 木材的主要性能8.3 木材的干燥、防腐和防火第九章建筑功能材料9.1 防水材料9.2 灌浆材料9.3 绝热材料9.4 吸声隔音材料第十章装饰材料10.1 概述10.2 装饰石材10.3 建筑陶艺装饰制品10.4 建筑装饰玻璃10.5 金属装饰材料10.6 建筑塑料装饰制品10.7 建筑装饰木材10.8 建筑装饰涂料四、课时分配序号内容学时安排小计理论学时实验学时1 绪论 22 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 23 石料和集料 44 无机结合料 25 有机结合料 2 46 普通水泥混凝土 47 沥青混合料 4 48 无机稳定材料 49 钢材 410 建筑功能材料 211 材料试验简介 4小计36 8 44五、课程的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平时成绩、期末考试各占总成绩的30%、7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土木工程材料
英文名称:Civil Engineering Materials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程
总学时:40 (其中理论学时:32 ,实验学时:8 ,其他学时:0 )
授课对象:土建类专业本科
先修课程:画法几何与建筑制图
推荐教材:《土木工程材料》,倪修全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年。

参考书:《建筑材料》,刘祥顺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

《建筑材料》,谭平编著,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年。

一、课程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土建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它与公共基础课及专业课紧密衔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主要土木工程材料的性质、用途、制备和使用方法以及检测和质量控制方法,并了解工程材料性质与材料结构的关系,以及性能改善的途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能针对不同工程合理选用材料,并能与后续课程密切配合,了解材料与设计参数及施工选择的相互关系。

二、教学内容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
1.在材料性质方面:掌握材料的组成、技术性质及特性;了解材料组成及结构对材料性质的影响;了解外界因素对材料性质的影响;了解各主要性质间的相互关关系;初步学会主要建筑材料的实验方法。

2.在材料应用方面:根据工程要求能够合理地选用材料;熟悉有关的国家标准及技术规范;了解材料使用方法的要点;学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了解建筑材料的范畴与分类。

2.熟悉建筑材料标准与发展方向。

3.了解建筑工程与材料的关系、建筑材料的学习方法与要求。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建筑材料的分类和发展方向;
2.教学难点:建筑材料的标准。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讲授式、案例式
【教学时数】 1 学时
【思考与练习】
总结生活中所见到的建筑材料的种类。

第二章材料的基本性质
【目的要求】
1.掌握掌握材料的主要物理性质的含义、影响因素;材料主要力学性质的表示方法和反映意义;提高耐久性的措施。

2.熟悉材料有关主要力学性质的表示方法和反映意义;周围环境因素的作用形式。

3.了解材料的有关热工性质。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与水有关的物理性质的意义;
2.教学难点:基本物理参数的表达式;主要力学性质的表示方法和反映意义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讲授式、讨论式、案例式
【教学时数】3学时
【思考与练习】
总结材料的基本物理参数的表达式以及材料主要力学性质的表示方法。

第三章建筑钢材
【目的要求】
1.掌握建筑钢材的主要力学性质。

2.熟悉建筑钢材的主要技术标准掌握建筑钢材的主要工艺性能和钢材的选用原则。

3.了解建筑钢材的冶炼及分类。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建筑钢材的主要力学性质(抗拉性能、冲击韧性、耐疲劳性);
2.教学难点:建筑钢材的主要技术标准掌握建筑钢材的主要工艺性能和钢材的选用原则。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讲授式、讨论式、案例式
【教学时数】 2 学时
【思考与练习】
总结建筑钢材的主要力学性质(抗拉性能、冲击韧性、耐疲劳性)。

第四章无机气硬性胶凝材料
【目的要求】
1.掌握石灰、石膏、水玻璃的特性和应用。

2.熟悉石灰的原料、生产、水化和硬化过程。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石膏的硬化特点及应用;
2.教学难点:石灰的特性和应用(过火石灰的弊端及处理方法)。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讲授式、讨论式、案例式
【教学时数】3学时
【思考与练习】
总结石灰的水化和硬化过程、特性和应用。

第五章水泥
【目的要求】
1.掌握水泥的原料和生产过程、水化和硬化的过程掌握硅酸盐水泥凝结硬化的主要因素及主要技术性质;水泥的水泥的腐蚀内因、形式、防腐蚀措施;不同品种硅酸盐水泥的特点及应用。

2.熟悉硅酸盐水泥的主要特点及应用。

3.了解掺混合材料的目的和作用机理。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硅酸盐水泥凝结硬化的主要因素及主要技术性质
2.教学难点:不同品种水泥的特点及应用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讲授式、讨论式、案例式
【教学时数】7 学时
【思考与练习】
总结不同品种硅酸盐水泥的特点及应用(适宜范围、不适宜范围)。

第六章混凝土
【目的要求】
1.掌握凝土流动性指标的选择原则及参考因素;和易性的改善措施;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的影响因素和提高方法;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资料准备和设计方法掌握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三大参数的确定原则
2.熟悉细骨料的颗粒级配评定;粗骨料的最大粒径的确定及坚固性;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方法;常用外加剂的作用效果及作用机理
3.了解混凝土的组成及基本要求;骨料的种类及其特征;混凝土的特点及类型、应用环境掌握不同品种混凝土的特点及应用环境。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细骨料的颗粒级配评定,粗骨料的最大粒径的确定及坚固性;
2.教学难点: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讲授式、讨论式、案例式
【教学时数】12学时
【思考与练习】
1.混凝土流动性指标的选择原则及参考因素;和易性的改善措施。

2.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的影响因素和提高方法。

3.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三大参数的确定原则。

第七章建筑砂浆
【目的要求】
1.掌握砌筑砂浆的性质及其影响因素。

2.熟悉砌筑砂浆的主要组成材料和其他砂浆的制作与功用。

3.了解砌筑砂浆的配合比设计。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砌筑砂浆的性质及其影响因素;
2.教学难点:砌筑砂浆的性质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讲授式、讨论式、案例式
【教学时数】 2 学时
【思考与练习】
砌筑砂浆的主要组成材料和其他砂浆的制作与功用。

第八章沥青材料【目的要求】
1.掌握石油沥青的主要技术性质、标准和选用。

2.熟悉石油沥青材料的的组分与胶体结构。

3.了解沥青混凝土掺配比例的计算。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石油沥青的主要技术性质、标准和选用;
2.教学难点:石油沥青材料的的组分与胶体结构。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讲授式、讨论式、案例式
【教学时数】 2 学时
【思考与练习】
总结石油沥青的主要技术性质。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四、说明
土木工程材料是土建类相关专业较早接触的专业基础课,其本身也可以看作是一门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专业课,对后续课程的影响重大而深远。

本课程作为精品课程和双语示范课程,教学过程中的现场教学、实验实践环节组织运行比较成熟,以后还需要进一步改进教学、实验、考核的方式方法,实现实验室开放、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内容,有针对性的进行课程讨论等改革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