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宝鸡市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分析陈鹏录(2015.5.2)
2015宝鸡市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讲评

• 迁太子左赞善大夫,以官称与父名同,辞,不许。太平 兴国二年,知乾州,会李飞雄诈乘驿称诏使,事败伏法。 太宗以若拙与飞雄父若愚连名,疑其昆弟,命殿直卢令 珣即捕系州狱,乃与若愚同宗,通家非亲,不知其谋, 犹坐削籍流海岛。岁余,起授卫尉寺丞、知陇州。四年, 复旧官。以政闻超授监察御史、通判泰州同帅宋偓年老 政弛又徙若拙通判焉未几御史中丞滕中正荐之召归台顷 之改右补阙。
•
李若拙,字藏用,京兆万年人。父光赞,贝、冀观 察判官。若拙初以荫补太庙斋郎,复举拔萃,授大名府 户曹参军。时符彦卿在镇,光赞居幕下,若拙得以就养。 俄又举进士,王祐典贡举,擢上第,授密州防御推官。 登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太祖嘉其敏赡,改著作佐郎。 故事,制策中选者除拾遗、补阙。若拙以恩例不及,上 书自陈,执政恶之,出监商州坑冶。 【参考译文】李若拙字藏用,京兆万年人。父亲李光赞, 曾任贝、冀观察判官。李若拙起初靠父荫补任太庙斋郎, 又考取拔萃科,被任命为大名府户曹参军。当时符彦卿在 军镇,李光赞在其幕府,李若拙得以侍养父亲。很快他又 考中进士,王祐当时主持科举,他将李若拙列在上等,李 若拙被任命为密州防御推官。又考中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 太祖赞赏他的机敏渊博,改任他为著作佐郎。按惯例,考 中制策者要被委任为拾遗、补阙。李若拙因为没有享受到 这个待遇,上书为自己陈述,宰相厌恶他,让他出任监商 州坑冶。
2015年高考语文质量分析2015年高考语文质量分析

2015年高考语文质量分析纵观2015年的高考课标Ⅱ卷,在命题形式上继续沿承了以往的命题顺序和结构模式,即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词鉴赏,名句默写,小说阅读,传记阅读,语言文字应用,作文等,分值上继续保持了150分的总分值。
在稳定形式的基础上做了适度调整,重在考查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和基本应试能力。
全卷分第Ⅰ、Ⅱ两卷,六道大题,18道小题,总分150分,题型和分值分配和2013年保持一致,呈现出平稳的态势,在此基础上做出适当调整。
具备了“刺猬”的特征试卷试题(每点3分化学教案共6分试卷试题)18试卷试题从19世纪中叶、一、2014年高考语文课标一卷的基本特征。
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的第一题以往是以考查概念为主,2015年变成了“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是在暗含着考查概念,呈现出理论在文内,选项在文外的特征,有效地让试卷向学生的思维和平时知识积累延伸。
B试卷试题得归省视省:问候C试卷试题会合不可以期期:期待D试卷试题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选取(《北史•来护儿传》,文章在字词上基本不存在难度,第四题由以往的实词变成了断句题,学生必须正确理解此句话的意思,还是有点难度;第五题由以往的考查人物性格特征或文言断句变成了文言常识题,这里历年来从没有考过的题型,考到了古代男子有名有字、谥号、嗣位、阙这四个概念。
这属于陌生题型,目的在于告诉广大师生要全面备考。
诗歌鉴赏题。
诗歌鉴赏选取了一首韩偓的“残春旅舍”,在理解诗歌内容上应该不算太难,从题型来看,第八题问道“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
”是典型的炼字型的题,第九题“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是一道考查情感的题,难度不大。
12试卷试题工业上制备纯硅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SiCl4(g)+2H2(g) Si(s)+4H名篇名句默写。
这道题在往年试卷中变化不大,侧重了考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题目给出语境,要求考生结合平日对诗词的理解来填充语句。
试卷分析及反思.doc

2015年高考语文试题分析及备考反思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整体稳健,题目选材与问题设置基本沿用了去年的思路。
整体框架亲和,对考生来说,没有突兀感,这样较有利于考生在考场上的正常发挥,也能体现出高考改苹的连续性,这种稳健的方式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是比较容易适应的。
因此,整体上來讲,去年的亮点在2015年依然保留,但是今年在某些试题上的求新求变仍然值得我们关注。
一、试卷整体保持平稳15年高考语文课标卷的总体特征是:形式稳定,适当微调,回归传统,考查素养。
试卷总体与去年保持一致,保持了其多年来的固有特征。
同时,该试卷也进行了适度的求变。
如,现代文阅读的三道选择题均是考查考住的信息筛选比较能力;文言文阅读新增加了对文化常识的考查:诗歌鉴赏考查了岑参的诗歌,在命题上注重和课本的结合,采用了比较鉴赏的试题类型,着重考查來了写景角度、思想悄感、表达作用等几个知识点,冇综合考查的趋势;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川类文本阅读适度做出了调整;语言文字运用在设题上和2014年保持一致,15年全国新课标I卷作文题目是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这种类型的作文是近几年高考作文的一个热点题型。
二、试卷稳中求变,全国卷今年虽整体看似平稳,但其中变化Z处不容小觑,以下几处尤其值得注意。
(1)社科类文章阅读选取了反映宋代金融领域的一篇文章,着重考查学牛理解文本及筛选信息的能力。
和历年的考题相比较,相对稳定,难度适中,有效考查了考牛•深入理解文本的能力。
如第3小题。
不再局限于对文木内容的梳理,而是进一步向外延展,与口常阅读相关联,去进一步思考阅读屮会遇到的某些问题。
(2)文言阅读遵循从正史中选材的命题思路,2015年的文言文选材于《宋史》中的《孙傅传》,但问题设置略有变化,取消了实词的考查,新增文化常识考查这一题型(考纲中已有提及)。
以往学习屮,教师认为文化常识是学习屮可以一带而过的内容,有些学生也没有认真学习了解,这次考试预示着今后这部分知识教师需要认真讲解,学生也需要仔细了解体会。
2015年高三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II卷)语文试题(Word版)

2015年第三次全国大联考【语文新课标2卷】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汲取“忠孝节义”中的正能量孔学堂郭齐勇忠的本意是敬,即尽心。
《礼记》载,孔子赞扬虞帝治天下,无私,不厚待其子,爱护老百姓如父母爱子一样,对民众有出自天性的爱心,有忠厚而利民的教诲,使民众富庶而有礼。
可见,忠指对待别人尽己之心,特别是居职任事者应尽心竭力为群众谋利益。
孔子讲“君仁臣忠”“君惠臣忠”,表明他主张的忠是与仁和惠等密切联系的双向要求,而不是“君为臣纲”的单向度要求。
我们今天倡导的忠,不是封建社会的愚忠,而是待人忠诚、忠贞不二,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忠于党和国家、人民。
孝的本意是尊重父母。
它是人从身边最近处做起的善行,因此有“百善孝为先”的说法。
最起码的孝是赡养父母长辈,但孝又不仅限于赡养,而是从内心尊敬父母长辈。
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不敬,何以别乎?”也就是说,离开了敬爱之心去赡养老人,那与养狗养马有什么区别呢?因此,我们要用至诚的心和切实的行动去感激父母,常回家看看,多做尽孝之事。
曾子曰:“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这是孝的三原则:大孝是使双亲受人尊敬,其次不使父母的名誉受辱,最下等的是能赡养父母。
如果做子女的违法犯罪、贪污腐败,就是大不孝!孝是最基本的爱心,儒家的仁爱不限于爱亲,而是以这种天伦之乐作为生命之爱的最初体验,以此为养育人性之起点,进而推己及人,爱他人,爱天下人,即孟子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对父母都不爱的人,能去爱别人、爱陌生人?节的本意是止、操、信,指人对欲求有节制、节度,又有行为高尚的意思,如节操、品节等。
古代士人讲气节操守,强调在生死关头要有静气与定力,不随风摇摆。
节这一品德与忠、义等品德有紧密联系。
孔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
201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测试语文试卷详解版.

2015届高三第三次质量监测语文试题详解版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60分。
凡选考历史科目的考生要做加试题40分,延时30分钟。
2.答题前,请务必将县区、学校、姓名、考试号填写在试卷及答题纸上。
3.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按题号在答题纸上指定区域内作答;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纸交回。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网络上大规模▲的“挖掘机哪家强?”造句热,使蓝翔技校▲。
事实上,现在“蓝翔”已经和“土豪”等词语一样,成了某种文化的象征。
“蓝翔”两个字早已不再是蓝翔技校的代名词,而逐步▲成了类似“高深莫测,咋咋呼呼”的含义。
A.爆发名声大噪演绎B.爆发名声大噪演化C.暴发声名鹊起演化D.暴发声名鹊起演绎B.爆发:比喻像弹药爆炸一样突然、迅速地发生,适用范围比较广,如巨大的声音、重大事件等的突然出现。
暴发:侧重来得突然而猛烈,适用范围较窄,多与和水相关的事物相连,如山洪、洪水等。
名声大噪:名声突然大振,知名度迅速提高,侧重于之前有点小名气,突然因为某原因而被世人所知。
声名鹊起:一时名声很大,主要侧重于之前一直默默无闻的,突然因为某原因被世人所知。
演绎:从前提必然地得出结论的推理。
演化:演变,变化发展。
查《现代汉语词典》,“暴发”有两重意思:(一)指“突然发财或得势(多含有贬义)”。
比如:暴发户,指突然发财得势的人或人家。
又例如,“他很善于走上层路线,没几年就暴发起来了。
”(二)指“突然发作”。
多用于山洪、大水或疾病等具体事物。
例如:“河上本来有一座小桥,山洪暴发时,被冲毁了。
”“大水退走后,又暴发了一场传染病。
”再说“爆发”。
查《现代汉语词典》,“爆发”有三个义项:(一)指“火山内部的岩浆突然冲破地壳,向四外迸出”。
多指因爆炸而迅猛发生,多用于具体事物。
例如:“这一带的火山正处于活跃期,随时都有爆发的危险。
2013年宝鸡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三)试卷分析

2013年宝鸡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三)试卷分析宝鸡市教育局教研室高中组2013年4月20日~21日,我们举行了全市2013年第三次高三教学质量检测。
本次检测严格遵循2013年各科考试大纲及说明,突出对基础知识、基本方法考查的同时,侧重新课程高考对能力要求的考查,着力体现新高考的命题趋势,以期通过检测、反馈对教师后期复课工作给以引领与指导。
考试结束后,我们通过多种渠道收集考试信息,对试卷的质量、学生答卷情况等进行了分析,并对全市分高中考试成绩做了统计,确定了本次检测的“临界线”:理科一本:460 分二本:410 分文科一本:500 分二本:450 分请各县区、各学校参照此“临界线”,对本次检测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认真作一统计分析,制定后期复课工作的策略和措施,确保全市高考成绩不断提升。
语文试题一、命题说明:根据我市一检二检的情况和高三语文复课工作的实际,在分析总结前两次检测的基础上,命题组认真学习了今年的《高考大纲》和《说明》,对今年的高考语文的趋势进行了研讨,本着贴近高考、激励为主的原则,多次讨论修改,命制了2013年我市第三次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二、试卷分析:三检语文试题,在考点、内容、结构和题型方面,力争与高考对接,难易度也尽量贴近高考,努力做到全真模拟,使考生在高考前最后一次在全市性的教学质量检测中接受模拟考验,对全市的后期语文高考复课工作能够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促进作用和提升作用,努力提升我市高考质量。
三个区的语文难度系数在0.67-0.72之间,比一检二检的难度系数下降了一些,基本符合高考难度系数要求,能有效检测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选择题答卷分析:第1-3题为论述文阅读试题,其中第3题得分率很低。
第1题:考查对“文化安全”这个概念的理解,得分率一般,部分学生读文不细,误以为C项理解是错误的。
第2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得分率与第1题基本相同。
对错项中较为绝对的表述没有辨析出来。
2015年5月高三三练语文试卷分析

2015年5月高三三练语文试卷分析201年月高三三练语试卷分析一、基本情况本次三练考试建立在二轮复习结束的基础上,学生还有三十多天就要进入高考考场,所以更多地带有热身练的味道,不像往常三练是为了加油鼓劲,本次考试严格按照高考样卷模式,以期至高考前让学生充分以高考状态进入考场,所以,三练题以高考大方向为主,重归经典。
整套试卷共六大题18小题,10分,考试时间为10分钟。
三练的主要目标是细化得分点,检验学生上一阶段复习出现的问题,在下一阶段引导学生贴近高考真题做训练,除此之外,对学生答题时的审题应变能力作出更高的要求。
此次参加人数为4383人。
二、各大题的答卷情况分析第一大题为论述类阅读,重点介绍中国古代书法发展,重点考查学生理解中重要语句、筛选并整合中信息以及根据内容分析推理的能力。
三道题的难度较二练有所上升。
因为1、2两题与高考“不符合原意思的一项”不同,让挑选符合的一项,难度增加,对学生辨别正误有了更高的要求。
学生对这三道题的把握还有问题,要加强下阶段的训练。
第二大题为古诗阅读,言阅读节选自《汉书·孔光传》,近几年言方面,各省都对《明史》有浓厚的兴趣,然而《宋史》因其涉及人物众多,也多引起关注。
本主要考查对言常用字词的识记、及判断其在特定语境中语义的能力,对信息的筛选、分析综合能力,本次加入了对中相关化常识的理解认识,难度有所增加。
本次翻译题的平均分为64分,对重要语句的翻译能力考察则设置了两个语义难点。
难度较大,干扰性较强。
古代诗歌阅读选用的是南宋诗人梁栋的《野水孤舟》,重点考查对诗词意象内涵的把握及诗人情感的把握,符合高考近年偏重于诗词意思考察的目标。
本次诗歌鉴赏题平均分为647,背默分值偏低,为299分。
本版块复习还需加强。
第8题问“题中的野水和孤舟在诗中各有什么意蕴?请简要分析。
”考查学生对诗中主要意象的把握,学生必须熟悉这样题的答题步骤才能更好地得分,先要明确其表层特点,然后在涉及深层意蕴,不遗漏要点才能得到高分。
2015高考语文试题分析及反思

试题展示(2013年四川卷)
从曹雪芹、贝多芬以及文学形象大卫∙科 波菲尔中任选一人,用二、三百字续写下面的 话:“即使在最恶劣的境遇中,人仍然能有一 • 种不可剥夺的精神力量,这就是苦难带给人们 的精神力量,这就是苦难带给人生的意义。”
教学现状
语文课百病缠身,最主要的病是什么?病根在哪里? 在于不读书或少读书。 基本教学套路就是把好文章切割成若干知识点,然 后一点点喂给学生,让学生背熟记牢,考试也用这种切 碎的知识点来考,老师教的就是标准答案,跟着走,踩 到点上,就得高分。 这样的教学只能败坏学生的胃口,不可能培养阅读 兴趣,几年下来,一部分听话的乖学生只是这样学会去 考试了,不乖的学生,连考试都不会,无论乖不乖,都 对语文和读书失去兴趣。
趋势二:课外阅读
新课标:课外阅读纳入教学计划
现今有些地区中考或高考也越来越重视考 查学生的阅读面与知识面,有些题出得较活, 光是读教材教辅,是难于完成的。这时课外阅 读的推动就会起到积极作用。
试题展示(2015北京卷之微写作)
语文老师请同学们推荐名著中的章节或片段 供课上研读。范围《三国演义》《巴黎圣母院》 《四世同堂》和《平凡的世界》。你选择哪部 著作中的哪个章节或片段?请用一句话表述推 荐内容,并简要陈述理由。
结论:把培养读书兴趣,作为语文教学
的头等大事 。
——温儒敏
在语文概念被弄到混乱的当今,重新从 “多读书”的角度去理解语文的本质,提 出改进的方向,是有现实意义的。
固本清源 沉静务实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 魏征 让语文少一点喧嚣,多一点沉静 —— 凌宗伟 《 让语文安静》(严华银) 《今天怎样教语文》(唐建新) 《语文的原点》(黄厚江)
隐性变化
陕西省宝鸡市九校2015届高三3月联合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thancy3]
![陕西省宝鸡市九校2015届高三3月联合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thancy3]](https://img.taocdn.com/s3/m/6fb4350d0740be1e650e9ac1.png)
宝鸡市九校2015届高三3月联合检测语文试题命题人:凤县中学康建平审题人:凤县中学刘建奎石油中学缑宁军石永昌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其中第卷II第11、12题为二选一,其他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 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题号涂黑。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姓氏绝不仅仅是一种名号,它所反映的社会内容相当宏富。
从姓氏入手,能让我们对整个中国历史文化的观察更清晰、更深入。
中国人的姓氏,最早可追溯到母系氏族时代。
当时出于族际间识别的需要,每个民族都会有一个本民族的专用名称,这个名称事实上就是全体氏族成员共同的姓,如姬、姜、姒、妫、姚、好等。
这些姓皆从“女”字旁,从一个方面表明姓最初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
与现今的观念不同,在先秦时期,姓、氏是互有区别的两个概念:姓是氏族组织的名称,氏是氏族内部家族组织的名号。
出现姓、氏上下两级结构,是因为当一个氏族由于世代久远、人口增殖而规模越来越大时,氏族内一些成员间的血缘关系就会越来越淡,有些成员甚至可能已经找不到与另一些成员间的血缘联系了。
这时,民族内一部分血缘关系较近的人便会结成次一级的血缘组织,而次一级的血缘组织也会有相互识别的符号,这就是“氏”。
2015届高三联考(三)试题 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5届高三下学期联考(三)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丽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答案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纸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若做选考题时,考生应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纸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第I卷阅读题(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201 3年8月,国际权威检测机构美国贝塔放射性碳测年实验室(Beta Analytic Inc.)时取自蓟县东营坊遗址发掘区地层内的动物骨骼样本采用加速器质谱碳- 14测年法(AMS)进行了分析检测,明确了东营坊遗址的绝对年代,从而将天津市域内的人文史提早到距今4万多年以前,这是天津市人文史年代上的又一重大突破。
2005年3月,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蓟县北部地区开展了旧石器考古专题调查,发现石器地点27处,分布范围涵盖蓟县6个乡镇,采集到大量石制品。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考古学家对这次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蓟县这次考古调查发现方法科学,最后消灭了以省、直辖市为区域单位的旧石器考古空白区,是天津考古学史上重彩浓墨的一笔,是极为重要的发现,无论对于天津考古还是中国考古学,都具有重要意义。
2007年,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联合组队,对2005年调查时所发现的旧石器地点之一——东营坊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面积200平米,共出土石制品90余件,石器埋藏层位清楚。
陕西省宝鸡市2015年下学期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二)

2015年宝鸡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语文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I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光化学烟雾最早是20世纪40年代在美国洛杉矶被发现的,当地许多人出现眼睛痛、头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规模的扩大,我国的光化学烟雾污染日趋频繁。
光化学烟雾污染其实是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共存的污染天气现象。
一次污染物主要指由汽车、相关工业等排放源直接排放进入大气的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等污染物;二次污染物即一次污染物在紫外线的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转化形成高浓度臭氧、过氧乙酰硝酸酯、硝酸晶粒、有机硝酸盐和细粒子气溶胶等。
除污染基础外,光化学烟雾污染的生成需要充足的光照和适度的水汽条件。
其形成所需的空气湿度为60%到80%,太低或者太高都不能形成这种污染。
北京一般在每年的7月至9月水汽充足的时候容易产生,而广州则是在每年10月至次年1月比较突出。
随着汽车保有量逐渐增多,其排放产生的一次污染物也逐渐增多,具有潜在的光化学烟雾危害。
当阳光、湿度、温度等气象条件有利于一次污染物转化为二次污染物时,光化学烟雾即随之而来。
相比于霾,光化学烟雾出现日数要少得多。
研究表明,典型城市光化学烟雾每年造成的污染日数为10至20天。
宝鸡市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分析陈鹏录(2015.3.29)

2015年宝鸡市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分析凤翔县彪角中学陈鹏录一、试卷特点分析宝鸡市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秉承2014年全国新课标Ⅰ卷,紧扣2015年高考考试大纲,共设18小题,主要考察了考生阅读理解能力、表述交流能力、思维思辨能力及知识迁移运用能力,题型固定但考法灵活,是套质量较高的模拟考练题。
二、学生答卷情况分析总的来看,学生在本次语文质量考试答卷中,存在着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 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
部分学生并没有真正建立起语文知识框架,对部分知识识记不清楚、理解不到位。
例如,第4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所给的四个实词“次”、“僭”、“寇”、“勒”,都是以前训练题中出现的,尤其是“次”和“僭”,“僭”作为“超越本分”的意思被归到了高频文言词语中,而“次”,学生只要联系《次北固山下》一诗,就可以判定其为“在途中作临时停留、驻扎”之意。
但许多同学还是选不出“解释错误的一项”。
再如,第13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给了“秦晋之好”、“扣人心弦”、“买椟还珠”、“枕戈待旦”四个成语,其中“扣人心弦”常用来形容诗文和表演,而B项用来形容“飞机失事一幕”,明显是“用错对象”,但许多学生选成A或C、D。
2.知识迁移运用能力不强。
对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是高考语文重点考查的一个考点。
我们的学生在本次质量检测考试中,明显表现出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欠缺。
例如第7题中的第2句翻译题:“贼以穷蹙降我,威不足制则思不能怀……”此句第一个逗号前的部分,可以对接《荆轲刺秦王》中“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一句,若考生知道本句中的意思,就可以据此判断出“穷蹙”和“穷困”的意思相同,都是“走投无路”的意思。
第一个逗号后的部分“威不足制则恩不能怀”中以“则”中心,前后部分结构相似,据“句子结构相似、相同或相应位置上的词意相通或相反”这一规律,就可以推断出“怀”的含义是“归降”,可绝大数考生根本无法准确翻译出两个词的含义。
还有第9题,主要考察考生对诗歌所用表现手法的辨析,大部分学生不能根据诗歌的内容和主旨准确判定出本词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2015年陕西省第三次高考质量检测语文答案讲评

(大意2分,“既而”、“悦”、“其” 各1分,共5分)
【参考译文】王叔文是越州山阴县人,略知诗书,
喜欢谈论治国方略。唐德宗命他侍奉太子。太子 曾和侍读们议论政事,谈到宫市的弊端,太子说: “我见皇上时,将尽力陈述这看法。”众侍读称 赞太子的仁德,只有王叔文不说话。众人散去, 太子对王叔文说:“刚才谈论宫市,只有您不说 话,为什么呢?”王叔文说:“皇太子侍奉皇上, 除按礼节问候饮食身体外,不应擅自干预宫外事 务。皇上在位年岁已久,如果有小人离间,说太 子收买人心,那么您自己怎样辩解?”太子从此 看重他。唐德宗驾崩,已经宣读了遗诏,当时唐 顺宗病倒很久了,不再干预众多政务,住在宫中 挂着帘幕,宦官李忠言、美人牛昭容在左右侍候, 百官呈上奏议,他从帘幕中决定是否可行.
开始,宦官还没觉察,等到边境诸位将领各自打 报告向神策护军中尉道别,并说将隶属范希朝, 宦官才察觉兵权被王叔文夺去了,神策护军中尉 就命诸将不要把兵马交出。范希朝、韩泰已抵达 奉天,诸将不去参见,他们两人就回京了。王叔 文不想立皇太子。唐顺宗既然久病不愈,百官、 京城和各地请求立太子,不久诏书颁下立广陵王 为太子,全国上下都很高兴;只有王叔文面有忧 色,但也不敢说这事。接着哽咽流泪,人们都私 下嘲笑他。皇太子代理国政,贬他任渝州司户参 军,第二年就杀了他。
(一)文言文(19分)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 正确的一项是(3分)
试卷类型:A(3分)D(监:代理) 试卷类型:B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试卷类型:C(3分) 试卷类型: A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试卷类型A: D 试卷类型B: D
12.(2) (6分) (1)他生活艰苦,白天拉洋车,晚上学画;
宝鸡市市三检语文3答案

语文参考答案及解析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9分)1.(3分)A【解析】是讲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性,与作者建议“建立海南文化博物馆”的依据无关。
2.(3分)D【解析】范围有误。
原文的“民众”不仅指“国内外游客”,还应包括“当地居民”。
3.(3分)B【解析】因果不当。
“沉睡着多条古船”不能反证“大洲岛地理位置特殊”及“自古以来便是海南岛以东海域航行船只的避风港”。
二、(36分)(一)(19分)4.(3分)D【解析】进秩:进升官职;增加俸禄。
5.(3分)B【解析】结合上下文意,使用排除法。
6.(3分)A【解析】“并任命他为密州防御推官”错,“任命”李若拙的只能是朝廷。
7.(10分)(1)(5分)李若拙因为没有享受到这个待遇,上书为自己陈述,参知政事厌恶他,让他出任监商州坑冶。
(2)(5分)李若拙入境后,就派身边人以臣子应有的礼仪劝告,从此黎桓听从,接受诏书的态度极其恭顺。
【评分标准】(1)句意正确2分,“以”及“自陈”“出”的解释各1分,共5分。
(2)句意正确2分,“既”“戒”“以臣礼”(状语后置)的解释各1分,共5分。
【参考译文】李若拙字藏用,京兆万年人。
父亲李光赞,曾任贝、冀观察判官。
李若拙起初靠父荫补任太庙斋郎,又考取拔萃科,被任命为大名府户曹参军。
当时符彦卿在军镇,李光赞在其幕府,李若拙得以侍养父亲。
很快他又考中进士,王祐当时主持科举,他将李若拙列在上等,李若拙被任命为密州防御推官。
又考中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太祖赞赏他的机敏渊博,改任他为著作佐郎。
按惯例,考中制策者要被委任为拾遗、补阙。
李若拙因为没有享受到这个待遇,上书为自己陈述,宰相厌恶他,让他出任监商州坑冶。
后来升为太子左赞善大夫,因官名与父名相同,推辞,没有得到允许。
太平兴国二年,任乾州知州,适逢李飞雄诈乘官府驿站车马,称自己是送诏的使臣,事情败露被依法惩处。
太宗因李若拙与李飞雄父亲李若愚名字相连,怀疑他们是兄弟,就命殿直卢令珣将他抓捕关进州狱,后来知道他与李若愚同宗,但已非亲族,不知其谋,但仍被革去官职流放海岛。
宝鸡市高三语文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宝鸡市高三语文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9高二下·大庆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竞赛项目和表演项目,源自各民族的生产生活日常,有着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
一批批历史悠久、____ 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得到优化固化,运动会产生的辐射不断延伸。
()人们逐渐认识到它是展示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平台。
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中起到了引领和带动作用,推动了项目的广泛普及。
在民族地区的脱贫攻坚战中,民族传统体育发挥了积极作用,____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发展和宣传推广,贵州的一些地方正在积极探索“产业+旅游”的发展路径。
民族体育项目发展得好,可以切实增强各族群众的____,同时也有利于增强各族群众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它)提升全民健康短板,助力国家“健康扶贫”(行动)。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美妙绝伦效应依靠获得感B . 精彩纷呈效果依靠责任感C . 美妙绝伦效果依托责任感D . 精彩纷呈效应依托获得感(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文化的盛筵,也是竞技的舞台,同时也在传递友谊,凝聚共识。
B . 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竞技的舞台,也是文化的盛筵,同时也在凝聚共识,传递友谊。
C . 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竞技的舞台,也是文化的盛筵,同时也在传递友谊,凝聚共识。
D . 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文化的盛筵,也是竞技的舞台,同时也在凝聚共识,传递友谊。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同时也有利于补齐全民健康短板,增强各族群众身体素质,提升生活质量,助力国家“健康扶贫”行动。
B . 同时也有利于提升各族群众生活质量和身体素质,补齐全民健康短板,它可以助力国家“健康扶贫”计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宝鸡市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分析凤翔县彪角中学陈鹏录一、试卷特点分析2015年宝鸡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三)语文试卷(下称“市三检”)秉承2014年新课标全国Ⅰ卷试题模式,紧扣2015年高考考试大纲,共设置了18道题目,考查了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表达交流能力、思维思辨能力、知识迁移与运用能力,题目新颖灵活,紧贴现实生活,难易程度适中,是一套质量较高的高考模拟训练题。
二、学生答卷情况分析从总体得分来看,全年级最高分为121分,最低分为5分。
理科重点班平均得分为100.32分,普通班平均得分为98.74分;文科平均得分为100.76分。
从学生答卷情况来看,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应试能力不强,答题速度不高。
在监考中,我们发现许多考生在开考5—10分钟内,出现了紧张、焦虑、无所适从等不良的心理反应,或心绪不宁,或恍惚有所失。
考生不能运用深呼吸、闭目养神、揉搓脸颊等方式调整自己的情绪,导致久久不能进入答题状态,从而影响了解题速度和答题正确率。
几乎有三分之一的考生由于应试能力不强而导致解题速度低下。
在监考过程中,我们发现开考25分钟左右,部分考生还在做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只有3个选择题,满分9分,理想做题时间是12分钟,最多不可超过15分钟,花费将近30分钟解答此题,有些得不偿失。
还有的考生在解答题目过程中不讲求策略,遇到暂时不能解答的题目不会绕过去,过分纠缠在个别题目之上,导致后面的题目没有时间作答。
在监考中,我们发现,几乎有五分之一的考生在离考试结束不到30分钟的时间,才开始动笔写作文。
从阅读材料、审题立意、构思行文到完成习作,总共花费了不到30分钟时间,这篇800字的作文质量能高吗?考试结束后,大部分同学反映语文时间紧,作文都没写完整,更别提回头检查其他题目了。
2、阅读能力差,理解水平不高。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阅读速度低下。
在监考过程中,我们发现90%的考生用笔或手指着句子,逐字逐词阅读,这样不但阅读速度慢,而且阅读效果不佳。
高考语文试卷中有4道题目集中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这4道题目的阅读篇目和题目加在一起将近3000字,考生运用这种阅读方式,光把这4篇文本逐词阅读一遍也要花费不少时间,更何况还要读题、审题、解题、答题。
另外,这种“只见树叶不见森林”的逐字逐词阅读方式,会导致考生抓不住整句、整段、整片的大意,分不清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更分不清楚一段之中哪句是中心句,一篇之中哪段是中心段,文章的行文思路是怎样的,影响考生对语段的理解。
(2)理解水平不高。
现代文阅读第1小题,要求考生选出“不属于作者建议‘建立南海文化博物馆’的依据的一项”。
此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考生只要认真阅读文本,仔细分析文本行文思路及作者的观点态度,就能很快选出答案。
文本总共6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在强调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性中引出话题,2、3自然段紧承第1自然段,提出“建立南海文化博物馆”的第1个依据——第3段;第4自然段提出“建立南海文化博物馆”的第2个依据——第4段第一句话;第5自然段提出“建立南海文化博物馆”的第3个依据——第5段第最后一句话;第6自然段给出了“建立南海文化博物馆”的具体措施和意义。
浏览所给选项,我们就会发现,B、C、D三个选项依次对应了文本3、4、5段中的三个依据,而A选项对应文本第1自然段讲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性。
可是大部分考生在不能理解全文的情况下,只会锁定与选项相关的文本,然后仔细比对,结果不能准确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答案。
再如文言文阅读中的第6题,选项A对应文本第5、6两句。
文本第6句中出现了“太祖佳其敏赡”,许多考生因不能理解“敏赡”是“机警而渊博”的意思而误认为此选项正确。
3、语言表达能力低下。
这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语言表达基本功不强,出现“辞不达意”的现象。
第7道题是文言语句翻译,通过阅读学生所翻译的句子来看,部分学生理解了所给的文言句子,但不能用准确、简明的语言表达出来,有的还出现了病句。
第8题考查考生对诗歌中诗人形象的理解,我们发现部分学生理解了诗人的形象,但就是不能运用相关专业术语表达出来。
第16题是语境填充,许多考生能根据上下文推测出空白处应填写的意思,可就是不能运用相关的语句准确地表达出来。
(2)语言概括能力不强。
这主要体现在实用类文本阅读中的第2、3、4题。
绝大多数考生只会照抄原文中的语句,不会对同类信息进行合并,归纳,不能从具体的事例中提炼、概括出本质信息。
4、知识迁移运用能力低下。
这主要表现在考生不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相关问题。
第4题,考查考生对文中出现的常见文言实词的理解,绝大多数考生不会综合运用带入验证法和语境推断法来理解加点实词的含义,导致作答错误。
选项D,考生联系前一句可知“进秩”的主语是“宋真宗”,那么“进秩”的意思就不可能是“逐级推荐”,因为“逐级推荐”的主语应该是臣子。
据此,可确定此选项解释错误,“进秩”的意思应该是“增加俸禄,晋升官级”。
第5题,考查考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考生因不能运用抓句子的主干进行断句,而选不出正确答案。
通过洞察选项,我们发现四个选项对此句话的句读主要差异有三点。
依次是“以政闻超授监察御史”,“又徙若拙通判焉”,“御史中丞滕中正荐之召归台”。
先看第二处,若句读成“又徙若拙/通判焉”,那么“又徙若拙”表意就不完整,依此排除C。
再看第三处,我们通过抓句子主干可知,句中“荐”的主语是“御史中丞滕中正”,“召”的主语是“朝廷”,既然主语不一致,那么该句的句读就应为“御史中丞滕中正荐之/召归台”排除A、D选项。
第9题,考查考生对诗歌表达技巧的辨析能力,诸多学生不能根据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思来判定诗歌所用的表达技巧,而是将自己所记住的相关表达技巧一股脑地堆砌,堆砌完了也没有逐一进行分析。
5、思维思辨能力不高。
这主要表现在考生不会结合文本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第7、8及12中的第2、3、4题,许多考生只答观点,而没有结合文本对自己的观点分析论证。
第13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的连贯能力,考生因不能抓住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而选择错误。
浏览所给的六句话,我们发现○6,紧承前面的句子说“群山”,应置于句首。
○1紧承○6而来,这从○1句中的“这”“它们”可以看出。
○2、○4两句句式结构一致,应排在一起,○2在○4的后面。
○3、○5两句解说“群山”过去的形态,与○6、○1两句构成转折,在整个文段中起过渡之作用。
据此,应该选择C。
6、基础知识识记不准确,答题不规范。
第10题考查考生名句默写,部分考生因不能准确识记相关诗文句导致不会填写,或填写出来却出现了错别字而不能得分。
第8、9题,考生不能运用相关术语规范作答。
答案语言口语化色彩极浓,毫无章法可言。
第12题,部分考生不会按分值分点作答,思路极不清晰。
7、作文方面。
作文方面主要存在着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1)审题不清,立意不准。
题目给了一段夹叙夹议的材料,考生只要抓住材料中的议论性语句,联系现实社会就可以准确立意。
分析材料中的议论性语句:“甜头多的地方,鱼儿聚集得也多,但同时,阴谋、陷阱、圈套也多,可悲的是,鱼儿们看到的只是甜头,却看不到阴谋、陷阱和圈套”可知命题人以“甜头”暗喻现实社会中的“利益、财富”,以“鱼儿”象征现实生活中的“人”。
“甜头多的地方,鱼儿聚集得也多,但同时,阴谋、陷阱、圈套也多”,告诫人们不要朝利益扎堆,不要被利益迷昏了头脑。
“可悲的是,鱼儿们看到的只是甜头,却看不到阴谋、陷阱和圈套”告诫人们,再看到利益的同时还要看到利益背后的“阴谋、陷阱和圈套”。
据此可以从两个方面立意:一,怎样对待利益?不能贪图利益;不能不利益冲昏了头脑;利益面前要冷静。
二,怎样看问题?看问题要看到本质。
可部分学生的立意却是:看问题要全面,看问题一分为二,换个角度看问题,立意与材料“貌合神离”。
还有学生的立意离题万里,如:谈自信,说利益,做一只无欲无求的鱼等。
(2)不会谋篇布局。
许多学生在第一段只会照抄材料,没有在分析材料中提出自己的观点。
许多考生运用并列式结构进行分析论证,但不会拟写分论点。
拟写的分论点要么与中心主旨无关,要么之间出现交叉。
(3)不会综合运用相关论证方法分析论证。
诸多学生只会堆砌事例,而不管所举的事例能不能支撑论点。
叙述事例时不会概括提炼,显得繁杂冗长且叙述完之后也不进行分析论证。
这就导致了文章说理性不强,文体特征不明显。
三、今后复习策略鉴于考生在答题中暴露出的以上问题,我们在今后的复习备考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1、加强考练,切实增强学生的应试适应性训练,提升学生的应试技巧。
在今后的复习备考中,要以整套试题为训练模式,督促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关题目。
练考生的做题速度,增强考生的应试心理,让考生在考练中形成适合自己的做题顺序、解题速度、解题方法,全方位的提升学生的应试技巧。
2、以考促学,回归课本,夯实基础。
在离高考30天的时间里,应该大规模考练,但千万不能让考练淹没了学生。
要引导学生通过考练来洞察考点,让考生在考练中知道自己哪个知识点还没有掌握,然后引导学生回归课本,查漏补缺,夯实基础。
准确记忆应该识记的内容,例如:高考64篇中的重点文句;常见易错、易混成语的含义;六大病句类型的名称及特点;常见重复赘余现象;常见谦敬词;常见修辞手法的概念、特点及作用;全国及各省市近三年高考真题中出现的高频文言词语及常见文言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类型;常见文言句式及固定搭配的含义;古典诗歌常见意象的含义;常见古代诗歌表达技巧;常见古典诗歌题材内容及思想情感;概括古典诗歌中人物形象、意境、语言风格的常用术语;诗歌、人物传记阅读各类题型规范答题模式等等,要精细备考,千万不可疏忽大意。
对于那些偏、难、怪的题型和考点,应引导学生大胆放弃。
3、加强考生答题规范化训练。
通过考练,指导学生针对不同题型应该如何作答,哪类题型应该分几点,从哪些角度作答。
加强考生规范答题训练,使得考生在考场上,做题有章法,解题有思路。
4、强化阅读训练,指导学生运用相关阅读技巧阅读文本,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今后的复习备考中,针对不同的阅读篇目,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阅读技巧阅读。
例如,对于现代文阅读,若是论说类文本,应引导学生通过抓读首位段和每段的首尾句来理解作者的观点,分析观点与材料的关系等;若是说明性文本,应引导学生抓住说明对象的概念、特征、作用等来理解文本大意及行文思路。
对于人物传记类的文言文和实用类文本,应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主要围绕谁、写了哪些事、事件的经过、结果或影响是什么,通过叙事表现了传主的什么品行,后人(作者)对其评价怎样等。
总之,要让学生去读文本,千万不可“重做题而轻读文”。
5、强化学生应试作文训练。
在今后的复习备考中要重点从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谋篇布局、素材积累运用、语言锤炼等方面来训练考生应试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