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运营知识结构归纳之用户画像(精编文档).doc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用户运营知识结构归纳之用户画像

智能手机新增流量消失、红利过去、超级用户思维、智能手机市场国内饱和……

这是我们从2016年起至今,在各类互联网大咖以及媒介平台看到最多的关键词了。

因此,用户运营开始有了地位,如何盘活现有的用户群体是每一个(移动)互联网公司老板们考虑的问题。

2018年始,在给自己做工作规划的时候,定下了运营知识深度学习的两个方向:用户运营、数据分析。

做运营这些年,也看了不少用户运营的文章和书籍,每个大咖写的都特别好,但是都不够系统,所以想着自己可以梳理下用户相关的知识结构。

终于拖延了四分之一2018年之后的近1个月时间,把沉淀在Evernote的大咖文章做了梳理和归纳,分享给大家,仅供参考。

文章主要从三个方向来梳理用户运营的知识结构:用户画像、用户生命周期、用户成长激励。

内容穿插会给到每个环节需要的准备工作、监测数据等,篇幅较长,分三次发布,看官要有耐心~

误区:Persona(用户角色)VS Profile(用户画像)Persona用户角色

描绘抽象一个自然人的属性

通过调研问卷、电话访谈等手段获得用户的定性特征——用户间有差异,因为存在差异,所以需要描述

是用户属性的集合,不是具体谁,放一张某某的照片也是为了达到共情。它应该能准确描述出产品用户,一般会设置三到四个用户角色,也是通常意义上的目标用户群体

用户角色有缺点,评估用户属性时难以量化,也很难证伪。你不知道它确定的是不是真的目标群体,用户群体也随时间推移变化,所以用户角色需要不断修改。

Profile用户画像

和数据挖掘、大数据息息相关的应用,被更多运营和数据分析师使用,是各类描述用户数据的变量集合

通过数据建立描绘用户的标签

基于用户画像的应用:个性化推荐、广告系统、活动营销、内容推荐、兴趣偏好

当我们想要选择某部分用户群体做精细化运营时,会用用户画像筛选出特定的群体

用户画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随着产品逐渐成熟,会根据不同的业务场景设计不同的标签,用户角色是精炼和概括,而用户画像需要齐全。

用户

用户画像可以参考用户角色设计,用户角色也能使用用户画像的属性,可实际差别很大

什么是用户画像?

用户画像是根据用户社会属性、生活习惯和消费行为等信息而抽象出的一个标签化的用户模型

构建用户画像的核心工作即是给用户贴“标签”,而标签是通过对用户信息分析而来的高度精炼的特征标识

除去“标签化”,用户画像还具有的特点是“低交叉率”,当两组画像除了权重较小的标签外其余标签几乎一致,那就可以将二者合并,弱化低权重标签的差异

用户画像的作用是什么?

1、精准营销:分析产品潜在用户,针对特定群体利用短信邮件等方式进行营销

2、用户统计:比如中国大学购买书籍人数TOP10,全国分城市奶爸指数

3、数据挖掘:构建智能推荐系统(例如:利用关联规则计算,喜欢红酒的人通常喜欢什么运动品牌;利用聚类算法分析,喜欢红酒的人年龄段分布情况)

4、进行效果评估,完善产品运营,提升服务质量:其实这也就相当于市场调研、用户调研,迅速下定位服务群体,提供高水平的服务

5、对服务或产品进行私人订制:即个性化的服务某类群体甚至每一个用户(例如:某公司想推出一款面向5-10岁儿童的玩具,通过用户画像进行分析,发现形象=“喜羊羊”、价格区间=“中等”的偏好比重最大,那么就给新产品提供类非常客观有效的决策依据。)

6、业务经营分析以及竞争分析:影响企业发展战略

用户画像的构建流程

数据收集:

网络行为数据:活跃人数、页面浏览量、访问时长、激活率、外部触点、社交数据等

服务内行为数据:浏览路径、页面停留时间、访问深度、唯一页面浏览次数等

用户内容偏好数据:浏览/收藏内容、评论内容、互动内容、生活形态偏好、品牌偏好等

用户交易数据:贡献率、客单价、连带率、回头率、流失率等

收集到的数据不会是100%准确的,都具有不确定性,这就需要在后面的阶段中建模来再判断,比如某用户在性别一栏填的男,但通过其行为偏好可判断其性别为“女”的概率为80%。

储存用户行为数据时最好同时储存下发生该行为的场景,以便更好地进行数据分析。

行为建模:

该阶段是对上阶段收集到数据的处理,进行行为建模,以抽象出用户的标签,这个阶段注重的应是大概率事件,通过数学算法模型尽可能地排除用户的偶然行为

这时也要用到机器学习,对用户的行为、偏好进行猜测,好比一个y=kx+b 的算法,X 代表已知信息,Y 是用户偏好,通过不断的精确k和b来精确Y。

贴标签:

1、用户汽车模型:根据用户对“汽车”话题的关注或购买相关产品的情况来判断用户是否有车、是否准备买车

2、用户忠诚度模型:通过判断+聚类算法判断用户的忠诚度

3、身高体型模型:根据用户购买服装鞋帽等用品判断

4、文艺青年模型:根据用户发言、评论等行为判断用户是否为文艺青年

5、用户价值模型:判断用户对于网站的价值,对于提高用户留存率非常有用(电商网站一般使用RFM 实现)还有消费能力、违约概率、流失概率等等诸多模型。

关于标签化:

1、多级标签:第一级标签是基本信息(姓名、性别);第二级是消费习惯、用户行为

2、多级分类:人口属性,地理位置(工作地址、家庭地址)

构建画像:

该阶段可以说是二阶段的一个深入,要把用户的基本属性(年龄、性别、地域)、购买能力、行为特征、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社交网络大致地标签化

构建流程

数据可视化分析:

这是把用户画像真正利用起来的一步,在此步骤中一般是针对群体的分析,比如可以根据用户价值来细分出核心用户、评估某一群体的潜在价值空间,以作出针对性的运营

用户建模:

基础属性:性别、职业、年龄段、收入水平、婚育情况、活跃城市、教育程度、……

用户分级:生命周期、价值分级、优惠敏感度、基于马斯洛用户需求

兴趣偏好:团购偏好(品类)、外卖偏好(品类、品牌)、电影偏好(导演、演员、电影类型……)

行为属性:团购(下单次数、消费频度、评价质量、评价倾向)、外卖、酒店、电影

人群属性:旅游达人、有车一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