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海洋宽频带地震勘探新技术扫描
海洋地震探测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海洋地震探测技术的原理与应用海洋地震是指发生在海洋底部或海洋底部以下地壳中的地震活动。
由于海洋地震往往发生在水下,传统的陆地地震监测方法难以获取精确的海洋地震数据。
因此,海洋地震探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海洋地震探测技术的原理基于声波在水中传播的特性。
声波是一种机械波,可以通过液体、固体和气体传播。
在海洋中,声波传播速度约为1500米/秒,远远快于空气中的声速。
这使得海洋地震探测技术可以利用声波在水中的传播来监测地震活动。
海洋地震探测技术主要分为两类:主动探测和被动探测。
主动探测是指利用声源产生声波,并通过接收器接收反射或折射回来的声波来获取地震信息。
被动探测则是指利用自然海洋噪声,如风浪、海底动物声音等,来监测海洋地震活动。
主动探测技术中应用最广泛的是声纳系统。
声纳系统主要由声源和接收器组成。
声源通过发射压电式超声发生器产生高频声波,这些声波在水中传播并反射回来后,被接收器接收并转换成电信号。
接收器将电信号传输到地面处理设备,进一步分析得到地震数据。
相对于主动探测,被动探测技术更加灵活和经济。
被动探测技术主要利用海底地震仪阵列来监测海洋地震活动。
海底地震仪阵列是一组分布在海洋底部的地震接收器。
这些接收器可以记录并存储地震信号,并通过海底电缆将数据传输到地面处理设备。
通过对多个接收器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有效确定地震源的位置和能量释放情况。
海洋地震探测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
首先,海洋地震探测技术可以用于监测和研究地震活动。
通过分析海洋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可以揭示地球内部结构和地壳运动规律。
其次,海洋地震探测技术可以用于海洋石油勘探。
声波在地下沉积物中的传播受到地质构造和介质性质的影响,通过分析地震数据,可以判断地质构造和寻找潜在石油藏区。
此外,海洋地震探测技术还可以用于海洋工程建设。
在建设海底管道、海洋桩基等工程前,通过海洋地震勘测可以获取地壳结构和地下条件信息,从而确保工程安全。
然而,海洋地震探测技术也存在一些挑战与限制。
高精度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高精度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是现代石油勘探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通过人工代替人眼观测,利用各种电磁、声波、重力场、磁场等物理场和成像技术来获取地下信息。
随着勘探深度和复杂程度的不断提高,现有的勘探技术逐渐无法满足需求。
因此,高精度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变得愈发重要。
一、海底地震探测技术近年来,随着海洋石油资源勘探逐渐走向深海,海底地震探测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
传统的海底地震勘探技术由于受到水深和气候的影响,数据质量受到了很大限制。
而基于可控源技术的海底地震探测技术采用长时间的低频率震源,能够减小水深和气候的影响,实现了深海高精度地震数据的获取。
此外,还可以将海底地震探测技术与地震学中的共同中心成像技术相结合,提高数据的空间分辨率和精度。
二、天然地震监测技术天然地震监测可以获取到地下的一些物理场数据,使用这些数据可以获得更加准确的地质模型,有助于降低勘探风险。
近年来,用天然地震监测技术进行勘探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
天然地震数据的应用需要独特的处理技术,这些技术包括信号处理、数据拾取和成像技术等。
同时,天然地震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处理也需要使用大规模的计算机集群。
三、地震台站网络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地球物理勘探提供了较好的支持。
目前,世界范围内有大量的地震台站分布在不同的地区,构成了一个全球地震监测网络。
利用地震台站来获取地下物质信息,可以实现地震勘探的高精度成像。
地震台站网络技术还可以利用地震波在地球中传播的速度差异,重建地球内部的三维结构模型。
四、重磁电法勘探技术重磁电法勘探技术是常用的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之一,它通过测量地表磁场、电场和重力场数据,来获取地下物质分布的信息。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重磁电法勘探技术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例如,在重磁电场数据处理过程中,在数据质量控制的基础上利用模型综合,进一步提高数据解释的可靠性。
同时,将重磁电法和高精度测量技术等结合,可以实现更高精度的三维成像。
深海底地质探测技术研究进展
深海底地质探测技术研究进展深海底地质探测技术是一项关键的研究领域,它对于揭示地球内部结构、寻找能源资源、研究地质灾害等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深海底地质探测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本文将对当前深海底地质探测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一、声波探测技术声波探测技术是深海底地质探测中最常用的技术之一。
它利用声波在水中的传播特性来获取海底地质信息。
通过声纳设备发射声波,通过接收到声波的回波来分析海底地貌特征。
声波探测技术具有探测范围广、分辨率高、适应性强等优点,在深海地质探测中应用广泛。
二、地下岩石物理探测技术地下岩石物理探测技术是一种基于地壳中岩石的物理性质来判断地下结构的探测方法。
这种技术能够通过测量地壳中的地震波、电磁波等信号来获得地下岩石的信息,从而揭示地下构造。
地下岩石物理探测技术可以较为准确地分析地壳运动、构造与变化等信息,对于深海地质探测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三、高分辨率测量技术高分辨率测量技术是指利用高精度、高频率的测量设备对深海底地质进行精细测量的技术。
这种技术可以获取海底地表的微小变化,如地形起伏、溢流沉积物等,并能对海底地质结构进行三维重建。
高分辨率测量技术具有高精度、高灵敏度的特点,能够提供详细而准确的海底地质信息。
四、探测设备无人化技术随着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深海底地质探测设备也逐渐实现无人化探测。
无人潜水器、自主浮标和自主水下航行器等自主探测设备的使用,使得深海底地质探测可以在无人操作的情况下进行。
这一技术的发展不仅提高了探测效率,还有效降低了探测成本,并且避免了人员的危险。
五、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指利用卫星、飞机等遥感平台获取地球表面和大气等信息的探测方法。
在深海底地质探测中,遥感技术可以利用卫星影像来获取海底地貌和地形数据,为深海底地质研究提供直观而全面的信息。
遥感技术的远距离和高效率的特点使得它成为深海地质探测中一种重要的手段。
六、海洋观测技术海洋观测技术是指通过在海洋中设置浮标、测量站、定位设备等数据采集设备,实时获取海洋环境信息的技术方法。
海洋海底地震勘探技术
海洋海底地震勘探技术一、引言海洋地震勘探技术是指利用声波、电磁波等物理手段进行海洋海底地质、地形的勘探。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海洋地震勘探技术在海洋国防、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测深、声纳、地震探测、岩心采样、多波束扫描成像等方面介绍海洋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
二、测深技术测深技术是指利用声波测定海洋的水深。
它是海洋地震勘探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测量方法。
测深的主要手段有声学测深和卫星测深。
1. 声学测深声学测深是利用声波测定水深的方法,可以测定海底形态,确定水深,为后续的海洋地震勘探提供基本条件。
2. 卫星测深卫星测深是利用卫星高度测定海平面高度和海底地形的方法。
卫星测深主要利用雷达高度计进行测量,可以得到全球海岸线和河口密度分布。
三、声纳技术声纳是海洋地震勘探中最重要的仪器之一,常用于测定海底地貌、水体速度分布和海洋环境等参数的测量。
目前,声纳技术主要有单波束和多波束两种。
1. 单波束声纳技术单波束声纳技术是指通过一个声学波束对目标进行扫描、接收反射信号并实现成像。
它的主要用途包括测量海底深度、地形、地貌和地下构造等。
2. 多波束声纳技术多波束声纳技术是指同时对多个方向进行声学波束发射和接收,从而实现海底的分区域探测。
它可用于检测复杂的海底地貌和地下结构,具有成像效果更加清晰、更详细的优点。
四、地震探测技术地震勘探技术是指利用地震波来探测地球内部结构和矿产资源等,它是一种高效的海洋地质勘探方法。
在海洋地震勘探中,可以利用声波,甚至地震震源发射的冲击波来进行地震探测。
1. 重力法地震探测技术重力法地震探测技术是一种基于质量引力的探测方法,利用重力变化分析来判断沉积地层厚度、海底地形等地质信息。
重力法对大地形影响较弱,测量精度较高,而且数据可靠。
2. 电磁法地震探测技术电磁法地震探测技术利用地下矿产物的电性差异,运用电磁波在海底进行传递,探测法影响电学参数的变化。
“两宽一高”地震勘探技术在复杂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第39卷 第2期2020年5月 世 界 地 质GLOBALGEOLOGYVol 39 No 2May2020 文章编号:10045589(2020)02042207“两宽一高”地震勘探技术在复杂油气勘探中的应用周佳和,徐聪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长春130026摘要:将“两宽一高”(宽频带、宽方位、高密度)地震勘探技术应用于松辽盆地长岭凹陷黑82区块中,通过拓宽频带、缩小面元、增加覆盖次数和提高炮道密度等方法进行采集,再经过OVT域叠前时间偏移和叠前反演等技术处理,“两宽一高”新资料与常规三维资料相比,频带从10~85Hz拓宽为4~100Hz,信噪比由1 2提高到2,有效提升了地震资料品质,预测河道砂体精度与钻井资料对比吻合度达到90%以上。
关键词:松辽盆地;两宽一高;信噪比中图分类号:P631 4 文献标识码:A doi:10 3969/j issn 1004 5589 2020 02 017收稿日期:2019 12 16;改回日期:2020 04 09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74125,41430322)通讯作者:徐聪(1964—),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工程地球物理研究。
E mail:1071550340@qq comApplicationof“2W1H”seismicexplorationtechnologyincomplexoilandgasexplorationZHOUJia he,XUCongCollegeofGeo explorationScienceandTechnology,JilinUniversity,Changchun130026,ChinaAbstract:Thetechnologyof“2W1H”(wide band,wideazimuthandhigh density)seismicexplorationisappliedtoHei82blockofChanglingdepressioninSongliaoBasin.Thedataareacquiredbywideningtheband,re ducingbin,increasingcoveragetimesandshotdensity,andthenprocessedbyOVTdomainprestacktimemigrationandprestackinversion.Comparedwithconventional3Ddata,thefrequencybandofnew“2W1H”dataincreasedfrom10~85Hzto4~100Hz,thesignal to noiseratioisincreasedfrom1 2to2,whicheffectivelyimprovesthequalityofseismicdata.Thepredictionaccuracyofchannelsandbodyismorethan90%comparingwithdrillingdata.Keywords:SongliaoBasin;wide band,wide azimuthandhigh density(2W1H);signal to noiseratio0 引言松辽盆地南部早期采集的三维地震资料由于受设备和技术等因素的限制,导致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相对较低,严重影响了断层刻画、储层识别精度以及对流体性质的认识,给综合研究工作带来较大难度,制约了油气勘探评价和开发工作。
海洋石油勘探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前景
海洋石油勘探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前景海洋石油勘探技术是指通过科学手段对海底潜在的石油资源进行勘探和开发的技术。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长和陆地石油资源的逐渐枯竭,海洋石油勘探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前景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技术发展、应用前景和挑战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技术发展1. 海底地震勘探技术的突破海底地震勘探技术是海洋石油勘探的重要手段,随着地震勘探设备和技术的不断更新,海底地震勘探分辨率和探测深度得到显著提高,帮助勘探人员更准确地识别潜在的油气藏。
未来,随着声波成像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的不断改进,海底地震勘探技术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2. 无人潜水器在海洋石油勘探中的应用随着无人潜水器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海洋石油公司开始将无人潜水器应用于海底地形勘测、沉积物采集和沉积层分析等领域。
无人潜水器具有灵活、高效、安全的特点,可以在海底复杂环境中完成多项勘探任务,为海洋石油勘探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
二、应用前景1. 越来越多的深海油气资源开发随着陆地石油资源逐渐枯竭,海洋石油资源成为全球能源供应的重要补充。
未来,随着深海油气资源勘探和开发技术的提升,越来越多的深海油气资源将得到有效利用,为全球能源安全作出贡献。
2. 海底石油生产系统的创新应用随着海底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海底石油生产系统将成为未来海洋石油勘探的重要发展方向。
海底生产系统具有减少环境影响、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的优势,将在未来海洋石油勘探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挑战与展望1. 环境保护问题海洋石油勘探对海洋生态环境具有一定影响,如何有效保护海洋环境,减少对海洋生物的影响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未来海洋石油勘探技术的发展应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发展目标。
2. 技术安全挑战海洋石油勘探涉及到复杂的海底地质构造和高风险的工作环境,技术安全是海洋石油勘探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未来,海洋石油公司需要不断提升技术安全水平,加强风险管控,确保勘探作业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海洋石油勘探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前景广阔,但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困难。
地质勘探地震勘探仪器在地震勘探与技术创新的实践探索考核试卷
考生姓名:__________答题日期:_____/__/__得分:_________判卷人: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地质勘探中,地震勘探的主要目的是()
A.岩石的密度
B.岩石的弹性模量
C.岩石的粘滞性
D.地球自转速度
()
8.在地震勘探中,地震波遇到不同介质的界面时,会发生()
A.反射
B.折射
C.绕射
D.以上都会
()
9.下列哪种设备不是地震勘探中常用的震源设备?()
A.炸药
B.气枪
C.振动器
D.雷达
()
10.在地震勘探中,关于地震波的描述错误的是()
A.地形条件
B.气候条件
C.电磁干扰
D.经济因素
()
18.下列哪种方法不常用于地震勘探数据的质量控制?()
A.重复测量
B.一致性分析
C.噪声分析
D.统计分析
()
19.在地震勘探中,以下哪个不是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直接影响因素?()
A.介质的密度
B.介质的弹性模量
C.介质的粘滞性
D.介质的温度
()
20.下列哪种技术不是当前地震勘探仪器技术发展的趋势?()
A.大数据处理技术
B.云计算技术
C.人工智能技术
D.模拟信号处理技术
()
二、多选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地震勘探中,地震波可以分为以下哪些类型?()
海洋地质调查新技术与新方法研究
海洋地质调查新技术与新方法研究
海洋地质调查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遥感探测技术:通过卫星、飞机等平台,利用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等遥感器,对海洋地质进行大面积、高精度的探测。
这种技术可以快速获取大量的海洋地质信息,为后续的地质调查提供基础数据。
2. ROV/HOV技术:利用水下机器人(ROV)或潜水员(HOV)进行海底地质调查。
这种技术可以深入海底,对海底地质进行直接观测和取样,获取更为准确的地质信息。
3. 雷达测量技术:利用雷达对海底地形进行测量。
这种技术可以获取高精度的海底地形数据,为海洋地质调查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
4.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利用地震波、电磁波等物理方法,对海底地质进行探测。
这种技术可以获取海底地质的内部结构和构造信息,为海洋地质调查提供重要的依据。
5. 数值模拟技术:利用计算机模拟海洋地质的变化过程。
这种技术可以预测未来海洋地质的变化趋势,为海洋工程和资源开发提供重要的参考。
这些新技术和新方法在海洋地质调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国内陆上“两宽一高”地震勘探技术及发展
国内陆上“两宽一高”地震勘探技术及发展宁宏晓;唐东磊;皮红梅;唐传章;唐海忠;张艳红【摘要】“两宽一高”是指宽方位、宽频带和高密度地震勘探技术.从地震勘探高密度空间采样理念出发,系统地介绍了无假频检波、基于波动照明分析的观测系统优化、基于原始单炮信噪比的覆盖密度设计、基于叠前偏移子波均匀性的观测系统评价方法等新的地震勘探观测系统设计与评价方法;介绍了基于硬件改进的宽频激发和宽频接收技术,可以实现1.5Hz的低频和超过120Hz的宽频带激发技术;描述了可控震源滑动扫描方法、井炮高效激发技术、自动实时质量控制等高效采集作业技术,为“两宽一高”地震勘探技术的有效实施实现了技术配套.“两宽一高”地震资料与基于炮检距向量片(OVT)的五维处理技术的结合,发挥了“两宽一高”地震资料的优势,提高了地震勘探资料的成像精度.统计分析了近年该项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并给出了该项技术在我国西部复杂山地和东部复杂城区的两个典型三维地震勘探应用实例.最后分析讨论了节点仪器采集、超高效混叠采集技术、智能化信息化控制管理技术和压缩感知技术,认为这些技术会成为今后地震勘探特别是地震勘探采集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期刊名称】《石油物探》【年(卷),期】2019(058)005【总页数】9页(P645-653)【关键词】两宽一高;高效采集;宽频激发;宽频检波器;动态扫描;实时监控;数字化管理;谐波干扰【作者】宁宏晓;唐东磊;皮红梅;唐传章;唐海忠;张艳红【作者单位】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责任有限公司,河北涿州072750;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责任有限公司,河北涿州072750;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责任有限公司,河北涿州072750;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华北油田分公司,河北任丘062552;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玉门油田分公司,甘肃酒泉735019;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责任有限公司,河北涿州0727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21世纪以来,我国陆上油气勘探的重点迅速向复杂构造、地层岩性、碳酸盐岩和非常规储层4个领域转移[1-2]。
海洋地质学的前沿研究及应用前景
海洋地质学的前沿研究及应用前景海洋地质学是研究海底形态、海底沉积物物质组成、过程和演化现象,以及海洋与地球相互作用的学科。
它是地质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分支,对于了解地球演化历史和未来趋势,以及资源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在近几十年的发展中,海洋地质学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和前沿研究。
本文将对海洋地质学的前沿研究和应用前景进行介绍。
第一、高分辨率海底地形测绘技术高精度、高分辨率的海底地形测绘技术是海洋地质学的前沿和研究热点之一。
近年来,各国的科研人员利用多波束测深技术、声学成像测量技术、激光测測技术等手段,实现了对海底地形、地貌、构造、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大范围、精细化、多角度的探测和研究,为后续研究提供了诸多数据支撑。
特别是在中国,自2003年开展“国家深海科学考察”以来,我国的海洋科研人员在潜水器、声学、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方面的技术发展上突破了多项难题,取得了一系列世界领先水平的科研成果。
其中,南海深海地质测绘取得了世界级突破,通过对南海主汛期和间汛期的海平面变化进行研究,对于我国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探测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第二、海底环境演变与气候变化海底环境演变与气候变化是海洋地质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也是近年来获得重要进展的领域。
通过对海底沉积物、化石、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等方面的探测与研究,可以了解海平面变化、洋流变化、热带气旋等自然现象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关系,进而预测和评估未来的气候变化趋势。
近年来,海洋地质学在全球变化领域呈现出超越乃至替代陸地观测数据的重要趋势,例如,自深海沉积物中获取的气象、气候、涉及地壳运动的资料等,在模式重构和古气候重建方面占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
同时,海洋地质学的研究成果对于评估全球氧含量、海洋生态状况、沉积物成因等多种科学问题也发挥出重要作用。
第三、海底资源探测与开发海洋资源是蕴藏量丰富的类地球表面未开发领域之一。
海底矿产资源、天然气水合物、石油等在未来的能源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新一代海洋观测与探测技术研究
新一代海洋观测与探测技术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海洋的探测与观测也越来越精准。
新一代海洋观测与探测技术的研究,旨在打破传统海洋探测的局限性,开拓新的研究领域,为人类探究海洋的奥秘提供更为精准的数据支持。
1. 突破传统海洋探测工具的限制传统的海洋探测工具大多只能获取海洋表层的数据,对于深度较大的海洋盆地等区域则无法进行深入观测。
而新一代海洋观测与探测技术,精准的突破了传统海洋探测工具在操作深度上的限制。
例如水声浮标,可以在深海中进行多种多样的观测,包括水深、温盐度、流速、海洋声音和生物等数据。
同时,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对全球海洋进行实时、连续的观测,获取更多更为精准的海洋数据,如海洋表面温度、海面高度、海洋风等信息,从而为全球海洋环境变化的研究提供更为可靠的数据依据。
2. 利用智能化技术提高数据处理速度和准确度新一代海洋观测与探测技术的研究,也包括利用智能化技术提高数据处理速度和准确度,为研究提供更为可靠的数据支持。
例如,利用机器学习技术,可以在大量海洋数据中自动发掘隐藏的模式和规律,并从中提取有用的信息,提高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和速度。
此外,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也可以使新一代海洋观测与探测技术在各个环节实现高效智能化,建立更加智能化、自动化的海洋观测和探测系统。
3. 探索海底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新一代海洋观测与探测技术的研究,不仅将为海洋环境变化的研究提供更为可靠的数据支持,还将为人类探索海洋资源提供更加可靠的技术支持。
例如,在深海等难以到达的地方,利用遥控器技术,可以通过潜水器和无人机等特种载具,进行深入、高效的海底勘探,从而挖掘海洋资源,探索新的发展领域。
同时,借助新一代海洋观测与探测技术的研究,还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估不同海洋产业的影响和海洋环境压力,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数据支持。
总之,新一代海洋观测与探测技术的研究,将为人类对于海洋的认知提供更加精准的数据支持,并为探索和利用海洋资源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海洋高分辨反射地震勘探震源的技术特征
海洋高分辨反射地震勘探震源的技术特征万芃;吴衡;王劲松;温明明【摘要】本文首先简要地回顾了海洋高分辨地震勘探反射技术的基础理论,介绍了海洋工程勘探中主要使用的四大类高分辨地震震源--受控波束类震源(声纳)、加速水团技术类震源、挤压震源、爆炸式震源,并对各类震源技术的技术特点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了这些技术的发展方向、使用范围和应用前景.【期刊名称】《地质装备》【年(卷),期】2010(011)003【总页数】4页(P21-23,28)【关键词】地震震源;受控波束类震源;加速水团技术;挤压震源;爆炸式震源;海洋【作者】万芃;吴衡;王劲松;温明明【作者单位】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广东广州,510760;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广东广州,510760;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广东广州,510760;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广东广州,510760【正文语种】中文海洋地震勘探始于20世纪30年代末期。
当时,除设备部件的防水、水密措施外,在仪器和方法上大都沿袭陆地人工地震测量技术:以炸药做震源,用密封的检波器接收,将地震波记录到感光纸上再进行解释。
调查主要集中在濒临陆岸的浅水区。
50年代,海洋地震勘探仍旧使用炸药震源,接收装置采用晶体(酒石酸钾钠)检波器,用光点式地震仪在观测船行进中采集数据。
50年代末期,由于多次覆盖技术的出现和数据的重复处理,导致了震源、接收和记录装置的更新,非炸药震源(压缩空气枪、电火花震源等)得到广泛的使用,用漂浮组合电缆在水下接收。
装备的改善提高了勘探的速度和效果。
60年代中期,由于电子计算机和计算技术的发展,促使70年代初数字地震仪逐步代替模拟磁带地震仪,又由于采用多次覆盖技术和覆盖次数的增加,使水下接收装置由24道发展到96道,从而也相应要求提高震源的能量与效率。
80年代以来,海洋反射地震勘探技术向着高分辨率、高的接收道数和震源的大容量发展。
近二三十年中,高分辨海洋反射地震勘探技术在第四系分层、底质调查、工程应用和砂矿等沉积结构以及物源分析研究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浅析应用于海洋地震勘探的震源技术
浅析应用于海洋地震勘探的震源技术作者:翟继锋曾宪军来源:《城市地理》2017年第09期摘要:文章在阐述海洋工程地震勘探系统的基础上,从炸药震源、气枪震源、水枪震源以及电火花震源几个方面分析和介绍应用于海洋地震勘探的震源技术,旨在能够防患于未然,从而更好的进行海洋地震勘察。
关键词:海洋地震勘探;震源技术;勘探震源是海洋地震开展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某种程度上决定海洋地站的地层分辨率和穿透程度。
传统的海洋地震勘探以炸药作为地震震源,但是以炸药作为震源具有不确定性、危险性、污染性的特点,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应用于海洋地战勘探的震源技术形式不断出现。
现阶段,我国海洋地震勘探震源技术大多采用声学探测,声学探测研究的是海洋环境中形成的沉积地层,主要种类包括枪震源、电火花震源、剖面仪震源等。
这些震源技术形式不同最终带来的海洋勘探效果不同,文章对海洋地震勘探不同震源技术进行分析。
一、海洋地震勘探系统概述海洋工程地震勘探工作的时候需要将地震勘探仪器安装在船上,之后应用船上专门的震源和水听器对船航行中出现的连续的地震波进行激发和接收。
现阶段我国海洋地震勘探系统主要包括地震震源系统、地震信号接收系统、地震数据记录系统、全球定位导航系统。
海洋地震勘探流程图具体如图一所示。
地震震源系统包括测量船上的震源能量攻击系统和在水中的震源激发单元,主要有枪震源、电火花震源、剖面仪低等。
地震震源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地震勘探的分辨率和勘探深度,震源具有强大的能量,通过强大力量的爆发会显示出自身强大的穿透能力,进而降低地震信号和地震分辨率。
地震信号接收系统处于水听器托揽控制器和水中水听器托揽上。
其中,水听器拖缆能够接收地震的反射信号信息,之后将声压信号转变为电信号,传送到相应的水听器拖缆控制器。
水听器拖缆控制器能够对拖缆的深度、偏向进行检测,之后将地震信号传送给地震信息数据记录系统,根据实际需要对地震信号系统进行控制、处理。
二、应用于海洋地震勘探的震源技术(一)炸药震源炸药震源是人们勘探地震的早期震源,应用原理是炸药的化学反应信息,能够对形成的高压气团进行测试,之后让高压气团形成水体,产生强烈的冲击波。
两宽一高三维地震资料处理技术在大民屯地区的应用
50大民屯凹陷是辽河油田陆上部分中典型的“小而肥”的富油凹陷,近年来随着多口探井的成功实施,大民图凹陷在沙四段砂砾岩体勘探及元古界潜山勘探方面突显出良好勘探前景。
但由于老资料采集覆盖次数低、信噪比较低;沙四段岩层埋藏深,厚度变化快;西部斜坡带断块破碎;元古界及中生界潜山构造复杂等采集技术限制和地质原因,造成现有地震成果不能满足勘探需求,为此辽河油田在该区采用“两宽一高”勘探技术进行了新一轮目标勘探。
一、资料特征大民屯凹陷“两宽一高”三维地震资料采用低频可控震源激发,扫描频带为1.5-96Hz,达到6倍频程;单只检波器单次接收,横纵比为0.78,目的层横纵比为0.95,面元为10m×20m,覆盖次数828次。
通过新老采集参数对比,可以看出新资料是真正的“两宽一高”地震采集资料,具有以下几方面特征:(1)新资料采集时采用长排列、小道距、小面元、宽排列片,地震信号空间采用提高,能有效减少空间假频产生,对地下地质体的照明度更高,地下波场记录更完整,能更好的对有效信号及噪声进行刻画,有利于规则噪音的衰减与压制。
宽方位采集有利于记录微裂缝或断裂发育区造成的HTI信息,为后期裂缝油藏的预测及分析提供资料基础。
(2)低频可控震源激发,单只检波器接收地震信号,使得原始资料中包含了丰富的低频信号,有利于陡倾角构造及深层构造的精细成像,为后期叠前反演预测获得更精确的低频模型创造条件。
二、“两宽一高”资料处理关键技术根据“两宽一高”三维地震资料采集技术特点,结合大民屯凹陷实际地震资料情况,针对保幅噪音压制、保真宽频处理及宽方位处理等开展处理技术研究,形成了一套适合“两宽一高”地震资料处理的技术流程。
1.低频可控震源噪声压制技术。
“两宽一高”资料采集方式决定其对波场信息的记录更完整,对噪音的刻画也更精细,这是有利于规则噪音衰减压制的;但另一方面由于可控震源激发能量弱,单点接收抗噪能力差,滑动扫描采集时还产生谐波干扰等特殊噪音,所以大民屯凹陷原始地震资料信噪比很低。
海上宽频地震反演方法及其在南海深水区的应用
海上宽频地震反演方法及其在南海深水区的应用叶云飞;刘春成;刘志斌;张益明;王志红【摘要】In the conventional offshore seismic data,the information lower than 6~8 Hz is normally absent,and the number of wells drilled in deep water is very limited and extremely uneven.Therefore,it is difficult to establish accurate low frequency models through conventional methods,which would influence the accuracy and reliability of seismic impedance inversion greatly.Addressing to these problems,an economic and efficient method to achieve offshore broad-band seismic inversion was proposed.Firstly,the seismic frequency division technique based on 5-parameter generalized S-transform is used to compensate the missing low-frequency and broaden the frequency band.Secondly,a more accurate low-frequency model is established through the 3D tomographic velocity inversion,which can clearly present the structural changes of the underground geological body,and solve the problem of constructing the low-frequency model without or with few reference stly,the procedure of obtaining wavelet for broad-band seismic inversion was proposed,where the side lobes were pressured and the spectrum has been widened obviously.This method was applied for the reservoir predication of W structure in the Pearl River Mouth basin,and effectively improved the accuracy of seismic inversion and provided the technical support for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the deep water,enjoying a good application potential.%海上常规地震资料中普遍缺失6~8Hz以下低频信息,加之钻井数量非常少且分布极不均匀,很难通过常规方法建立准确的低频模型,从而影响着地震波阻抗反演的精度和可靠程度.提出了一种经济、高效实现海上宽频地震反演的方法,首先利用基于5参数广义S变换的分频技术高效补偿地震中缺失的低频信息,拓宽了资料频带;其次通过立体层析速度反演构建更为精确的低频模型,更好地反映了地下地质体的结构性差异变化,解决了少井、无井情况下低频模型构建的难题;最后提出了针对宽频地震资料反演的子波求取步骤,提取的子波旁瓣得到了明显压制,频谱宽度有了明显拓宽.在南海珠江口盆地深水区W构造储层预测中的应用表明,本文方法有效提升了地震反演精度,为深水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具有很好的应用推广价值.【期刊名称】《中国海上油气》【年(卷),期】2018(030)002【总页数】6页(P65-70)【关键词】宽频地震;波阻抗反演;低频模型;分频技术;立体层析;子波;南海深水区【作者】叶云飞;刘春成;刘志斌;张益明;王志红【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南方研究院广东珠海 519000;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028;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028;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028;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028;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02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32.1+41 问题的提出地震反演技术是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刻画地下储层特征及分布范围的重要手段之一,其精度受地震资料主频、频带范围、低频模型精度和反演方法等多重因素控制。
海底地震勘探最新方法与技术发展
海底地震勘探最新方法与技术发展摘要:随着深海耐压材料工艺的突破和海上高分辨精细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底地震勘探方法逐渐成为热点。
一方面,海上三维地震勘探方法逐渐向四维发展,在海上布设漂缆数量越来越多的同时,海底电缆或检波器也被应用到海上复杂油气区块的精细调查中去;另一方面,新能源研究与深水油气技术的突破,同样需要高频与低频型海底地震仪器。
本文讲述目前国际上海底地震勘探新方法与仪器设备的发展和我国在海底地震勘探领域的研究状况。
关键词:海底地震仪;横波勘探;四维地震;精确时间计时;精准布设DOI:10.3772/j.issn.1009-5659.2010.06.003上个世纪地震勘探发展过程中,海底地震勘探方法是以横波信息接收分析,作为观测天然地震,研究海底演变以及作为海上拖缆地震的补充而出现和发展的。
由于横波(S波) 不能在液体中传播,因而只接收到了纵波的反射与折射信息。
海底地震仪器的出现,检波器放置于海底,与海底耦合,可以接收到横波或者转换横波信息。
随着电子科学、材料科学的发展进步,海底地震勘探仪器设备的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同时,全世界对能源需求和依赖进一步提高,海上油气资源勘探难度逐步加大,海底新型能源的开发利用步伐加快,海底地震勘探技术方法正逐渐成熟,已成为海底深部构造研究、海上四维油气勘探、天然气水合物勘探研究必不可少的手段。
1 海底地震勘探技术简介海底地震勘探技术是海上地震勘探技术的一种,同样有震源和采集器组成。
海底地震勘探技术大都采用非炸药震源(以空气枪为主),震源漂浮在接近海面,有海上调查船拖曳;采集器陈放到海底来接收震源发出,经过海底底层反射的纵横波信号。
其特点是在水中激发,水中接收,激发、接收条件均一,可进行不停船的连续观测。
检波器最初使用压电检波器,现在发展到压电与振速检波器组合使用。
海底地震勘探技术又可分为海底电缆勘探技术(OCEAN BOTTOM CABLE,以下简称OBC)和海底地震仪勘探技术(OCEAN BOTTOMSEISMOMETER,以下简称OBS)。
世界前沿科技:宽频地震勘探
向时,即使船舶沿着一个半径 比较大 的轨迹转向 ,
在 某 些 时 段 ,转 向的 角 速 度 比较 大 ,也 会 造 成 转 弯过 快 的效果 ,要非 常 注意这 种情 况 。
5 结 论
多 缆 作 业 水下 拖 带 的 电缆设 备 多 ,通 过前 导
解 释一体 化 的宽频 地震勘 探技 术方 案 ,应 用 范 围涉及海 上 、陆上 及海底 。
摘编 自 《 中国石油报 》2 0 1 4 年 8月 5日
宽频地震技术从采集设备、处理、反演各个方面进行研究 ,在各种情况下低频端和高频端的拓宽均 显著地提高 了地震资料品质 ,尤其改进 了对盐下 、玄武岩下深部地质环境 的穿透力和照明,为地震资料 解释提供依据 ,提高了地震资料的解释水平。 目前 , 国外先进的宽频地震技术采用单发激发、 单点接收 、 室内组合处理的方式 , 形成 了采集一处理一
深采集 、上 / 下 缆采集 方法 获得 宽频 信息 。变 缆深 拖缆 采集 技术 的拖 缆深 度是 一个 变量 ,拖 缆 的深度 由浅 到深 ,随着偏 移距 的增大 而增 加 ,通 常缆 深变 化 范 围在 5 m到5 0 m,以优 化 地震 信 号 的带宽 。变缆 深采 集 的地 震数 据频谱 范 围可 以从 2 . 5 H z到 1 5 0 H z ,比常 规数据 频谱 宽很 多 。
率图像 ,并实现深部 目标体 的清晰成像 ,提供更 多的地层结构及细节信息 ,提高地震资料的解释水平 ,
同时提供 更加 稳定 的反演 结果 。西 方地 球物 理公 司 、C GG等 多家 公 司相继 推 出宽频地 震采 集 与处理 技术 ,
并 已在全 球很 多地 区源激发时尽可能产生较宽的频谱 ,还可以在接收和数据处理过程 中尽量保持宽频信息。在陆上地震数据采集 中,对于可控震源进行适 当设计 ,定制扫描 ,激发低频信号 , 利用检波器能够记录低于 2 H z 的低频信息。在海上数据采集 中,可通过对拖缆的不同布设方式 ,如变频
海洋勘探中的地震技术综述
海洋勘探中的地震技术综述近年来,随着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提高,对于深海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然而深海勘探却是一项技术含量极高、成本极大的任务。
而海洋地震技术则是深海勘探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技术。
一、海洋地震成像技术海洋地震成像是地球物理勘探的一个分支,它利用了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规律,通过记录地震波在海洋底部的反射、散射和透射等物理现象,可以对地下结构做出高分辨率、三维立体的成像。
这种技术可以产生与探测系统距离沿深度变化的剖面图,使勘探人员能够了解深海底部地质构造情况,推测深海底部所蕴藏的矿产资源和石油气门的位置和数量。
海洋地震成像技术主要包括地震触发、信号接收、数据采集和处理等部分。
在地震触发部分,勘探人员会通过爆炸、震源车或钻探等方式,将能量释放到地下构造内,然后观测地震波的到达时间、形态和速度。
信号接收部分,勘探人员会在海洋底下铺设一定数量的地震接收器,记录地震波的传播路径。
数据采集部分,勘探人员会将海洋底部接收到的地震数据通过电缆传输到地面设备,然后进行数据处理,重建地下结构。
二、海底地震仪海底地震仪被广泛用于海洋地震资料的采集和处理。
它是一种在海底长时间工作的自动化设备,采用微型化的地震仪来记录和存储地震信号,同时能够处理和传输数据。
海底地震仪可根据不同的采集任务进行调整,通常能够实现连续记录地震信号的几个月甚至几年,采集的数据量在TB量级以上。
海底地震仪的主要组成部分有两个:传感器和数据搜集和存储系统。
传感器被埋入海底,用来接收和记录地震信号,而数据收集和存储系统则是由电子设备和电池等组成,主要负责电力提供、信号接收和存储管理等工作。
海底地震仪通常需要承受深海环境下的高压、低温、强电磁干扰等极其恶劣的条件。
因此,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考虑到了多种环境因素和物理要求。
比如,海底地震仪一般需要兼顾在极深的海底工作,并保证数据采集稳定和抗干扰能力强等特性。
三、海底地震勘探技术的优势海洋地震勘探技术可以在海底高速稳定地采集地震数据,是一种高效、准确的地下成像技术。
宽频地震勘探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宽频地震勘探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李忠,侯树麒
申请号:CN200810114711.6申请日:20080604
公开号:CN101285892A
公开日:
20081015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够提高勘探的分辨能力的宽频地震勘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每个地震记录道布置单只检波器;利用布置在每个地震记录道上的所述单只检波器对人工震源所产生的地震反射波进行宽频采集;对由每个地震记录道的单只检波器宽频采集的多个地震反射波分别进行频谱均衡处理,然后进行水平叠加,以便得到各频率成分能量均衡的宽频带地震反射波;最后,用所述宽频带地震反射波显示的地震剖面与地质层位进行标定。
本发明可以在查明油气田、煤田宏观地质构造的同时,查明薄地层(1-3米厚)的展布和小断层(1-3米落差)的具体状况。
为油气田和煤田的勘探开发,提供了更为详尽的地震地质资料。
申请人:北京华昌新业物探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地址:100022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88号现代城A座0502室
国籍:CN
代理机构: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沿:海洋宽频带地震勘探新技术扫描文|吴志强国土资源部海洋油气资源与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1、概况海洋地震勘探在海洋地质调查、油气藏勘探与开发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随着勘探领域的不断拓展,地震勘探的难度越来越大。
在深部地质调查和复杂构造、火山岩(或碳酸盐岩)屏蔽下的油气藏地震勘探中,为了获取目的层有效反射信号、实现精确成像,对地震数据采集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包括采集到低频、高频成分丰富的宽频带、高信噪比原始地震记录。
地震信号中的低频信息具有穿透能力强、对深部目的层成像清晰的优势,同时也使地震反演处理结果更具稳定性。
宽频带可产生更尖锐子波,为诸如薄层和地层圈闭等重要目标体的高分辨率成像提供全频带基础数据。
理论研究表明:当地震数据的频带宽度不低于两个倍频程时,才能保证获得较高精度的成像效果;频带越宽,地震成像处理的精度越高;增加低频分量的主要作用是减少子波旁瓣,降低地震资料解释的多解性,提高解释成果的精度。
图形象地展示了低频分量的重要性:高频分量丰富、但缺少低频分量的地震子波的主峰尖锐,却会产生子波旁瓣,使地震资料的精确解释变得困难且多解;高分辨率子波是在低频和高频两个方向都得到拓展的宽频带子波,这样子波的主峰尖锐、旁瓣少且能量低,能分辨厚度极小的薄层,地震解释的精度高。
现今地震资料反演处理大多是基于模型的地震反演,成功的关键是能否提取真实子波和建立精确的低频模型。
常规地震数据中缺失低频信息,只能采用从测井数据中提取低频分量再与地震数据反演的相对波阻抗合并处理方式得到绝对波阻抗。
在目标地质体复杂、钻井少的探区,仅靠测井资料提取的低频分量难以反映复杂地质体横向变化,导致不精确或假的反演结果。
为弥补该缺陷,一般采用从地震叠加速度提取低频分量方式,而叠加速度只能提供0~5Hz低频信息,无法弥补常规地震所缺少的0~10Hz低频分量。
可见,地震数据中低频信息对保证地震岩性反演的精度意义重大。
然而,在海洋地震勘探中得到宽频带地震数据是比较困难的。
首先,在常规海洋地震数据采集中,电缆和气枪都要以固定深度沉放于海平面之下,以保证下传的激发能量最大化和降低接收环境噪声。
由于海平面是强反射界面,在激发和接收环节都会产生虚反射效应,从而压制了信号的低频和高频能量,并产生了陷波点,限制了地震勘探的频带宽度。
例如,为了获得深部目的层有效反射信号,必须增加气枪阵列容量、加大沉放深度以得到穿透能力大、主频低的激发子波,并加大电缆沉放深度以减少对来自深部反射界面的低频反射信号的压制效应,由此带来的副作用是高频信号受到较大压制,降低了地震信号的频带宽度和分辨率。
在海洋高分辨率地震勘探中,一般采用较小气枪阵列容量和较浅沉放深度以得到高频成分丰富的激发子波,同时降低电缆沉放深度以降低接收环节对高频信号的压制效应,这样虽然提高了地震信号的频带宽度和视觉分辨率,但它是以牺牲低频信息和勘探深度为代价,处理后的成果数据缺少低频信息,给后续的反演处理带来较大困难。
勘探设备性能也限制海洋地震勘探获得宽频带地震数据的能力,电缆在移动时产生的机械和声波噪声掩盖了微弱的有效地震信号,降低了地震数据的频宽和信噪比,尤其是对高频段信号的影响幅度更大。
到目前为止,常规海洋地震勘探中尚未找到完全有效压制虚反射效应的采集和处理方法。
近年来,针对海洋宽频带地震勘探面临的主要难题,在勘探设备方面进行了研发并取得重要进展。
固体电缆的研制成功和工业化应用,有效地降低了电缆噪声,提高了对微弱高频信号的响应和记录能力;双检波器拖缆采集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压制了虚反射效应,拓宽了地震频带。
众所周知,气枪和电缆以一定深度沉放于海平面之下,海平面反射在上行波和下行波之间产生交互干涉的鬼波效应,对地震反射信号产生了压制和陷波作用,降低了原始地震资料的频带宽度。
气枪和电缆沉放越深,对高频信号压制越大,越有利于低频信号;沉放越浅,对低频信号压制越大,越有利于高频信号。
为了压制虚反射效应,提高地震数据频带宽度,在海洋地震激发时借鉴陆上地震勘探压制虚反射的成功做法,开发了多层震源组合新技术代替传统的平面震源组合方式,激发地震子波的低频和高频分量都得到有效拓展和提升,因此其频带展宽、穿透能力增强。
在海洋地震信号接收环节,为有效削弱由海平面虚反射引起的陷波作用,利用电缆沉放深度的变化对不同频带的压制特性,采用上、下缆接收技术,既有效地兼顾了获得不同频段的信号,也增加了地震数据的叠加次数,提高了地震信号的信噪比。
但上、下缆地震采集要求严格控制电缆处于同一垂直面上,以确保接收点所获信息的均匀性和数据合并时反射点位置一致性,对设备和作业海况的要求较高,常规地震勘探设备难以满足这一要求。
电缆变深度沉放(variable depth streamer)技术,是一种施工相对简单的地震采集技术,只需将单条电缆按一定斜率或分段沉放于不同深度,使虚反射陷波效应分散化,以达到提升地震信号低频、拓宽频带、提高原始信号振幅能量和信噪比的目的。
同样,采用双检电缆进行数据采集,通过数据合并处理,可有效地减弱由电缆沉放带来的虚反射效应对地震信号的高频段和低频段的损害。
本文通过对海洋宽频带地震勘探技术方法的调研和总结,分别在地震波激发、接收和地震数据处理等几个技术环节进行了阐述,展现了目前国际海洋地震宽频带勘探技术的新进展。
2、多层气枪阵震源技术在常规海洋地震数据采集中,气枪是经济、实用和符合环保要求的人工地震震源。
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气枪震源的优势,避免单枪气泡效应对地震记录品质的影响,通常将若干个不同容量的单气枪组成子阵列,再用2~4个子阵列组成一个完整的气枪震源阵列,每个子阵列都以相同深度沉放在海水中,称为平面震源或常规震源。
它具有操作方便、排列简单和能实现子阵列最大能量同时叠加等优点。
但由于海平面虚反射等因素引起的陷波作用,高频和低频信号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压制,震源子波的低频段振幅震荡幅度大,严重影响了原始地震资料的品质,同时也难以兼顾穿透深度与频带宽度。
为了降低气枪震源激发产生的虚反射作用,受陆地垂直震源延迟激发压制虚反射的启发,Moldoveanu提出垂直震源法。
即将两个枪阵按炮间距前后布置并分别沉放于同一垂直平面内的不同深度,采集中两个枪阵交替激发形成同一激发位置上两个不同激发深度的单炮记录;处理中采用波场分离方法,剔除两个连续炮点记录的上行震源波场,减弱了震源产生的虚反射,提高了地震分辨率。
墨西哥湾试验资料的频谱分析结果表明,低频端能量得到提升,频谱相对平滑,提高了资料的分辨率和信噪比。
但该方法在采集阶段对虚反射的陷波作用有限,且数据处理的难度和运算量大。
陆地地震勘探井中炸药激发方式同样也存在虚反射问题,它降低了地震记录的分辨率和信噪比。
为了降低虚反射效应,采用组合延迟激发技术削弱虚反射效应,将炸药分别置于井中不同深度处并从浅到深延迟激发,延迟时间为上一个激发点形成的下行波到达下一个激发点的走时,这样就会在叠合下行波的同时消耗上行波,虚反射(与地表反射相关的上行波)能量被削弱。
该项技术应用的主要困难是,地表速度变化大,很难得到精确、完整的地表速度结构,炸药启爆时间的精度低,无法做到爆炸的延迟精度与地层速度的完全匹配,影响了该技术在陆地地震勘探的应用效果。
借鉴陆地地震勘探中的延迟激发技术的思路,在海洋地震勘探中设计了多层气枪震源,将气枪子阵沉放于不同深度,从最上层子阵开始顺序地延迟激发各层子阵,延迟时间是上层子阵激发的下行波波前到达下一层的走时,这样在保证下行波波前同相叠加能量不变的同时,到海平面的上行波能量不能同时叠加而受到削弱,降低了虚反射效应(图)。
与陆地炸药组合延迟激发相比,海水的声波速度基本恒定,且子阵列沉放深度基本稳定,其变化可忽略不计,毫秒级的气枪触发精度完全可做到与下行波前同相叠加。
该技术的应用相对简单,只需对现行气枪震源激发方式略作改进。
通过对震源远场子波理论数值模拟,Cambois等发现多层(气枪阵列)震源能有效提高子波品质,较好地抑制海面虚反射等因素造成的陷波作用,其子波频谱较平面震源的光滑,同时它还具有较明显的低频能量优势,但在中频段振幅能量受到一定的压制(图)。
多层震源虽然有效地拓宽了震源子波频带,但受新组合方式影响,震源子波的信号特征发生了改变。
多层震源远场子波理论模拟发现:虽然虚反射效应得到较大压制,但虚反射对气泡脉冲的压制和衰减作用也在降低,其峰值、波泡比都比平面震源低;由于不同深度的子阵列的横向位置不在一个垂直面上,多层震源延迟组合激发造成下行波的方向不一致及方位角等向性差的问题更加突出;另外,由于下层枪阵沉放深度较大,在高静水压力下激发,将降低气泡幅度和震荡周期,导致图3所示部分频率和能量的损失;而气泡幅度差异的出现,意味着阵列设计和气泡脉冲衰减性能的下降。
因此,采集前进行多种组合方式的震源远场子波数值模拟,是保障多层震源设计有效性和实用性的关键,加大枪阵总容量是保证震源有效能量的关键。
3、宽频带地震数据接收装备相对于低频地震信号,高频地震信号在传播过程中衰减更快,电缆接收到的高频信号能量较弱,因此宽频带地震数据接收对环境和设备要求更为苛刻;另外,为了兼顾得到更多(低至2Hz)低频分量,对电缆的频率响应特性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宽频带地震技术的核心之一是专用固体电缆,它具有良好的低频响应特性和抗干扰性能,使之能沉放到更大深度;新开发的水听器能接收低达2Hz的地震反射波,使数据向低频端拓展1~2个倍频程,由此带来的挑战是记录的低频信号含有相当大的噪声成分,因此必须降低接收阶段的低频环境噪声,但常规的液体电缆难以做到。
固体电缆的诞生有效地降低了接收阶段的低频海洋环境噪声。
Dowle和Soubaras等介绍了PGS公司开发的这种专利电缆的优势,它由32个抑制噪声的压电元件集成为圆柱形水听器,并镶嵌在泡沫塑料套内,与电缆的拉伸表皮相隔离(图),这样便降低了对电缆震动的敏感性(电缆噪声),充填的固体塑料泡沫对干扰波起抑制作用,如对固有的沿电缆传播的膨胀波噪声的消除效果明显优于液体或凝胶体电缆,噪声水平比凝胶体电缆低20dB以上(图)。
固体电缆内部充填的材料密度均一、浮力稳定,能沉放于更大的深度并保持稳定,数据采集时可较容易地设置不同沉放深度,以便利用不同深度的虚反射陷波差异提升低频信号能量。
为了在接收阶段获得虚反射波场特征,以利于在数据处理中消除,PGS公司还开发出专利双检电缆-Geostreamer,除可配置常规压力检波器(水听器)外,还配置了速度检波器。
双检电缆消除在地震数据接收阶段虚反射的机理如图所示:在由一个压力传感器(水听器)和一个垂直速度传感器同时记录到的地震波场中,由速度检波器接收到的垂直分量信息反映的是铅垂方向上质点振动速度,由压力检波器接收到的压力分量信息反映的是由质点振动引起的水压变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