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种猪育种过程中应注意的细节
猪育种过程应注意四大的问题

猪育种过程应注意四大的问题一、建立一个高产、高性能的核心群核心群的建立,首先要近年来分析近几年来的测定数据,包括个体本身、同胞、后裔及系谱的信息,对这些信息数据生殖进行遗传评估,根据母系品种与父系品种性能要求的着重点不同,将变异评估分析值进行选优排序,父系品种要优先考虑生长经济性性能:日增重、达100kg体重日龄、饲料报酬等性状,而繁殖性状的总仔数、泌乳力量就要处于次要地位;母系投资品种的选择则反之。
反复挑选,把场内的生产性能优秀的动物性出类拔萃集中,来组建高产核心群。
二、血缘精确测量量要均衡各猪场都在进行性能采取测定教育工作,测定量也很大,但测的随机性比较强,很难按照测定规程一头要求在结测时保证每窝一头公猪和的猪入测,这样就容易造成某个血统的后裔测定量有大,而某个血统后裔的测定量少,各推算血缘测定不均衡的现象发生,从而对以后的遗传评估造成偏差。
解决办法就是在始测30kg时对每个血统的后代进行选择,保证每窝都有一头公猪入测,每个血缘都有一头或一头以上的母猪入测(但不一定每窝一头),从而保证各血缘比率测定量的均衡性。
三、实际性能测定性能测定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是操作不规范数据测定造成不准确。
1、测定部位要正确,猪保持自然站立状态后,将鳌合剂涂擦于外侧背部,B超仪控制室放在腰荐结合结合距背中线5cm处,水平向前滑动,观察图像,寻找倒数第十根肋骨,当第二根肋骨的图像清晰可见图表时,索性向前轻轻滑动探头,使图像固定在倒数与第四根肋骨间,然后轻轻仅约摆动,直到消失两条平直(或稍向下倾斜)筋膜亮线与胸膜亮线,固定图像读取数据,背膘厚度指皮肤到筋膜亮线彼此间的距离;眼肌厚度指从筋膜亮线到胸膜亮线之间的距离。
2、在测定过程中要给猪缔造一个良好舒适的环境,赶猪动作要轻柔,态度要温和,更不要打骂猪只造成应激,从而防止在称重过程中由于应激造成载荷皮质醇损失,容许日增重的准确性。
3、测定工作完成后要及时的保护B超探头,对其进行清洁,防止碰撞探头,要把B超仪放在通风,干燥的环境中,防止过热过潮湿。
种猪育种操作规程

种猪育种操作规程种猪是养殖业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其选择和育种工作直接关系到养殖业的效益和发展。
为了提高猪的育种效果,养殖者应该遵循一定的操作规程。
本文将介绍种猪育种的操作规程,以帮助养殖者提高养殖效益。
一、种猪选择与配对1. 了解品种特点:选择合适的种猪前,养殖者应该了解不同品种的特点,包括生长速度、肉质、抗病能力等。
这有助于根据养殖目标选择最适合的种猪品种。
2. 体型评估:选择种猪时,要注意其体型是否符合标准。
体型过小或过大的种猪都不适合繁殖。
种猪体型应该均衡、结构合理,并且有较好的生长潜力。
3. 疾病筛查:只选择健康的种猪进行育种。
在选种过程中,可以进行疾病筛查,排除带有传染性疾病或潜在疾病的种猪。
4. 配对原则:种猪的配对应遵循优良血统与优良性状的原则。
养殖者可以根据需求和目标选择不同的配对方式,如同系交配、亲本交配等。
二、猪舍管理1. 温度和湿度:种猪对环境的温度和湿度要求较高。
养殖者应保持猪舍内适宜的温湿度,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
2. 猪舍通风:猪舍内通风良好对于猪的生长和健康非常重要。
养殖者需要确保猪舍通风良好,及时清洁猪舍内的污物,减少病菌滋生。
3. 饲料管理:种猪对饲料需求较高,养殖者应根据猪的生长阶段提供适宜的饲料。
并定期清理饲料槽,保持饲料的新鲜和卫生。
4. 疫病防控:疫病防控是种猪养殖的重要环节。
养殖者应定期做好猪的疫苗接种和常规体检,加强疫情监测和防治,以防止疫病传播。
三、繁殖管理1. 发情监测:种猪发情监测是繁殖管理的重要一环。
养殖者应定期观察猪只的发情情况,确保在最佳交配时期进行配种。
2. 自然交配或人工授精: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选择自然交配或人工授精进行繁殖。
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养殖者都应注意确保配种的时间和条件。
3. 妊娠管理:种猪怀孕后需要特别关注,保持合理的饲养和生活环境,提供充足的营养。
同时还要及时进行妊娠检查,确保猪只健康妊娠。
4. 分娩和产仔管理:分娩前应准备好分娩场所,并确保有专人陪伴。
种猪保育繁殖技术要点及具体措施

种猪保育繁殖技术要点及具体措施随着人们对高品质肉类需求的不断增加,种猪保育繁殖技术也成为了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而要保障种猪的生长健康,提高种猪的繁殖效益,需要科学合理的养殖管理和技术手段。
本文将从保育繁殖技术的要点和具体措施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种猪保育繁殖技术要点1. 选用优良品种选择优良品种是种猪养殖成功的第一步。
优质的种猪可以带来更好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
在选用种猪时,应根据养殖场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家养殖需要的猪种。
一般来说,选用母猪时要注意母猪的产仔数、哺乳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性;选用公猪时要注重其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和遗传背景等方面的品质。
2. 精心管理精心的管理是保障种猪健康成长的关键。
对于种猪的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环境卫生等方面都需要保持高标准。
特别是在种猪配种、怀孕期、产仔期和断奶等特殊时期,需要更加细致的管理和照顾。
在种猪饲养过程中要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能够提高养殖成活率和健康繁殖率。
3. 营养饲料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方对于种猪的生长效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不同生长阶段,种猪对营养的需求有所不同。
猪的生长阶段可以分为断奶仔猪、保育仔猪、育肥仔猪和产育母猪等多个阶段,每个阶段的饲料需求也不同。
通过合理的饲料配方和科学的饲养管理,可以提高猪的饲料转化率,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4. 环境舒适良好的环境条件是种猪生长繁殖的重要保障。
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对于种猪的生长影响甚大。
合理的养殖建筑设计以及科学的通风、排泄制度,能够为种猪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减少猪只因环境因素引起的压力,提高繁殖效果。
5. 疫病防治疫病防治是保障种猪生长健康的重要环节。
猪只的疫病防治主要包括预防接种、规范化管理、疾病监测等方面。
对于一些常见的传染病,可以通过定期的疫苗接种和消毒操作来有效预防。
定期的检疫和排查也是可以及时发现疾病并进行处置,防止疾病传播。
1. 猪只管理猪只管理是养殖的重中之重。
纯种猪育种过程中应注意的细节1

纯种猪育种过程中应注意的细节猪育种工作在我国取得的重大成就有目共睹,在所有育种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基本上解决了吃肉难,猪生长性能低下和养殖水平不高等问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进步和市场竞争的压力增强,中国养猪行业又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新问题,如消费者对肉质要求提高,大型养猪企业面临,引种一退化,再引种一再退化的问题。
养猪企业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利用科学的育种理论作指导,结合实际养殖情况来满足消费者需求,节约成本和提高市场竞争力。
本文旨在利用多年的育种经验,结合现状,有针对性地指出如何把握细节,才能将养殖场的纯种猪育种工作顺利推进。
1引种前后所需注意的细节1.1引进种猪引进种猪无论是对新建猪场,还是已经具有多年养殖历史的种猪场而言,都是无可避免的经济行为。
新建猪场引进优良种猪对于建立具有优良基因库的核心群有着深远的影响,时间较长的猪场引种后可以是猪场内部群体的部分性状等位基因数目增多,导致遗传变异的范围变得更为广泛,因而对于性状的遗传改良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为了使引种更具目的性和经济性,引种人员必须制定合理的《引种计划》,一般应重点考虑以下3个方面:1)要根据自身所面临的市场、猪场本身的硬件设施与容纳能力制定,同时要兼顾所引猪品种的适应性与抗病能力。
2)引种的来源种猪场必须具有《动物防疫合格证》、《种猪生产经营许可证》等法定资质证件,这样才能保证引进种猪的质量。
3)对于从国外引种的猪场,一般来说引进大白猪,长白猪或者杜洛克猪为宜,除非用于专门化品系培养或者饲养条件特别优越,应该避免引进适应性低或应激大的猪品种,如皮特兰;在选好种猪后,应该要求引种猪场提供种猪登记卡或者详细的系谱以及性能资料,这样可以避免引入的血缘过于单一,对于以后的育种工作也可以当作其评估资料。
1.2硬件设施的准备猪群的生产性能资料是猪育种的物质基础,而资料的获得与使用都有赖于各种设备。
因此,必要的育种设施是育种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1)秤,猪场内的秤分为很多种,是根据不同时段的称猪需要而配备的,一般为称出生重的秤、测定21日龄猪活体重秤、测定达100kg体重日龄的校正前体重笼秤;2)耳缺钳,这是给猪打耳缺的必要工具;3)活体背膘厚测定仪,包括A超测定仪和B超测定仪--A超相比B超而言重复性不够,容易造成较大的误差,但是B超价格昂贵,所以在选择的时候应该酌情购买;4)育种软件:常见的猪场管理软件有Herdsman、PigCHAMP、PigWIN、GPS猪场生产管理信息系统、GBS种猪育种数据管理与分析系统、GBS种猪场管理与育种分析系统,但是国家生猪改良和联合育种所使用育种软件最常见的为GPS和GBS。
种猪保育繁殖技术要点及具体措施

种猪保育繁殖技术要点及具体措施种猪是猪场生产的核心,保护好种猪的生命和健康,对于保证猪场高质量发展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种猪的保育和繁殖技术入手,介绍保护种猪生命和健康的具体措施。
1. 环境条件种猪繁殖的环境条件直接关系到猪的生长发育、繁殖能力以及繁殖成效。
在猪舍污染、气温、湿度、通风、日照、噪声等因素下,要保持适宜的环境状态,确保猪只能正常生长发育和繁殖。
2. 饲料管理种猪饲料的质量不仅影响猪的健康状况,还会影响繁殖能力和繁殖成效。
合理的饲料配方和饲料管理可提高种猪生理能力,增强其繁殖性能。
同时,饲料的摄入量和营养成分的摄入量还可以直接影响种猪的繁殖期和种母猪的产仔能力。
3. 猪只检疫在种猪保育过程中,做好猪只检疫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确保猪只健康,才能保证种猪繁殖的正常进行。
在做好猪只检疫的同时,还要加强疫病防控工作,特别是冬春季节严格防控猪瘟、蓝耳病等病害。
4. 做好疾病防治和卫生管理猪场环境卫生和病害防治是种猪保育的重要方面。
繁殖作业中应注意对舍房进行清洁消毒以及及时清理粪便等垃圾,防止疫情发生。
在防疫过程中还应采取各种安全措施,如隔离、消毒、断绝交通等,以保证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1. 种猪的选择在种猪的选择时,应综合考虑种猪数量、品种、品质、性能、遗传基础、饲料供应等多种因素,选择科学、实用的种猪。
其中,优质种猪的选择是猪场在繁殖工作中最基础和最重要的环节。
只有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进行选择,才能提高种猪的繁殖能力,保证猪场良性发展。
2. 繁殖制度选择不同种猪有不同的繁殖制度,种猪繁殖的主要有人工授精、自然交配等方式。
选择合适的繁殖制度可以提高繁殖效率和仔猪的质量,避免经济性损失。
3. 测定耳标号在种猪繁殖中,还需要测定猪只的耳标号,并进行正确记录,以便统计猪只的生长发育、繁殖状态和疾病防治等信息,科学管理猪只。
4. 种猪妊娠和分娩的繁殖管理在种猪的妊娠和分娩管理工作中,应在精益求精的原则下,做到严格的分娩登记、监督分娩以及分娩过程中的卫生保护。
猪的饲养与管理中的育种技巧

猪的饲养与管理中的育种技巧猪的饲养与管理是农业生产中一项重要的工作,而育种技巧则是确保猪群健康发展和提高养殖效益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猪的饲养与管理中的育种技巧,包括选择种猪、优质种源管理、合理配种和繁殖环境的创造。
一、选择种猪选择优质的种猪是确保猪群后代质量的基础。
在选择种猪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健康状况:种猪应身体健康,无明显疾病。
可以进行血液检测和疫苗接种记录审查,确保其疾病防控工作做得到位。
2. 经济性状:种猪应具备良好的生长性能和繁殖性能。
可以通过查看其生长速度、体型、肉质和品种等指标来评估。
3. 稳定性:种猪应具备稳定的遗传特性,保持良好的繁殖后代的能力。
可以查看其家系记录和亲缘关系,选择有稳定传承性能的品种。
二、优质种源管理种猪作为猪群的重要基因库,其管理工作至关重要。
下面介绍几点优质种源管理的技巧。
1. 饲养环境:种猪应有相对独立、干净、通风良好的舒适环境。
控制温度、湿度和通风有助于提高种猪的生产力。
2. 饲养管理:给予种猪优质的饲料,保证其正常的生长和繁殖需求。
监测其体重和生长状况,及时调整饲养方案。
3. 疾病管理:加强疾病预防工作,定期进行体检和疫苗接种。
及时发现和处理种猪的疾病,避免疾病对繁殖能力的影响。
三、合理配种合理的配种可以提高猪群的遗传质量和生产性能。
以下是一些配种技巧。
1. 选配原则:根据不同品种猪的血统和性状进行选配,确保后代具备优良的遗传特性。
可以参考遗传学原理和品种改良的经验。
2. 配种计划:根据生产需求和后代预期目标,制定合理的配种计划。
包括选定配种时间、仔猪数量、同胎异父等方面的安排。
3. 配种方法:常用的配种方法有自然配种和人工授精。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配种方法,确保繁殖效益最大化。
四、繁殖环境创造良好的繁殖环境有助于提高猪的繁殖效果和仔猪存活率。
以下是一些建议。
1、理想的饲养环境。
提供温度适宜、通风良好的饲养环境,确保母猪的舒适度和习惯。
2、饲养管理的重视。
种猪育种方案

种猪育种方案猪,作为我国重要的家畜之一,其育种工作关系到整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今天,我就来和大家聊聊种猪育种方案,这是一场关乎未来养殖业的探索之旅。
一、育种目标我们要明确育种目标。
种猪育种的核心目标是提高生产性能,降低料肉比,增强抗病力,改善肉质,提高繁殖能力。
具体来说,就是要培育出长得快、吃得少、抗病力强、肉质好、繁殖能力强的种猪。
二、育种材料1.种猪选择选择优质的种猪是育种工作的基础。
我们要从国内外引进优秀种猪,对其进行性能测定,筛选出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个体。
同时,要对种猪进行严格的管理,确保其健康状况。
2.繁殖材料繁殖材料的选择同样重要。
我们要选用优秀的公猪和母猪进行交配,以提高后代的生产性能。
还要关注繁殖技术的研究,如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以提高繁殖效率。
三、育种方法1.选择育种选择育种是最基本的育种方法。
我们要根据种猪的性能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
具体来说,就是选择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的个体作为种猪。
2.杂交育种杂交育种是利用不同品种之间的遗传差异,培育出具有优良性能的新品种。
我们要根据生产需求,选择合适的杂交组合,进行杂交育种。
3.育种技术育种技术是提高育种效果的关键。
我们要关注育种技术的研究,如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等,以便更准确地预测种猪的性能。
四、育种流程1.种猪引进引进优质种猪,进行性能测定,筛选出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个体。
2.繁殖管理对种猪进行严格的管理,确保其健康状况。
同时,开展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繁殖技术研究。
3.选择育种根据种猪性能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
4.杂交育种根据生产需求,选择合适的杂交组合,进行杂交育种。
5.育种技术关注育种技术的研究,提高育种效果。
6.后代测定对后代进行性能测定,筛选出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个体。
7.品种推广将培育出的新品种推广到生产实践中,提高整个养殖业的水平。
五、育种成果1.培育出具有优良生产性能的种猪新品系。
2.降低料肉比,提高饲料利用率。
农村种公猪养殖过程应注意的问题

农村种公猪养殖过程应注意的问题一、要选好种公猪种公猪的选择,一般要求眼大有神,皮薄毛稀有光泽,体质结实,身长背宽;前躯开阔,后腿丰满,四肢粗壮有力,蹄质坚实;睾丸大小一致,排列对称,雄性特征明显。
目前常用品种有长白、大约克和杜洛克三种。
购买种公猪应在没有疫病的专业种猪场购买,并须获取《种猪合格证》、《检疫证明》、《种猪出场证明》及购猪发票等证件。
二、要养好种公猪种公猪的体况,总的要求是“不肥不瘦”。
饲养种公猪,必须注意其营养状况,使之常年保持健康结实,性欲旺盛。
公猪过肥,性欲减弱甚至无性欲,造成配种能力下降,这种情况多数由于饲料单一,能量饲料过多,而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饲料不足引起。
应及时减少能量饲料,增加蛋白质饲料和青绿多汁饲料并加强运动。
公猪过瘦,射精量减少,精液品质差,造成母猪受胎率低。
这种情况多因营养不良或配种过度所致。
应调整饲料,加强营养,减少交配次数,使之恢复种用体况。
种公猪日粮须以精料为主,限量饲喂,适量搭配青饲料,少喂高能量的饲料,防止种猪过肥。
但也不可饲喂太多粗饲料,以免把肚皮撑大,妨碍交配。
日粮组成应保持3种以上,蛋白质含量不得低于16%。
动物性饲料如蚕蛹、鱼粉等宜适当多喂,豆类、饼类及大小麦等都是喂养种公猪的优良饲料,高能量饲料如玉米、米糠等不宜大量饲喂。
配种旺季还应适当加喂小鱼或鸡蛋等,以提高精液品质。
适宜的运动可提高种公猪的新陈代谢,促进食欲,增强体质,提高精液品质。
梳刮皮肤,保持皮肤清洁,对皮肤病有一定预防效果。
三、要用好种公猪配种可分为自然交配和人工授精两种方式。
人工授精是目前广泛推广的一项先进配种技术,它可以克服本交不能克服的公母猪因大小悬殊不能直接交配的矛盾,使相距很远的公母猪能及时配种,可防止疾病特别是生殖道疾病的传播,还可以延长种公猪的使用年限。
配种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开始配种的适宜年龄和体重,一般要求公猪年龄达10~12月龄,体重达80~100kg 时才能使用。
种猪育种操作规程

种猪育种操作规程一、前期准备工作1.饲养场环境准备:确保饲养场的空气流通良好,温度适宜,湿度适中,饲养场清洁整齐,灯光明暗适宜。
2.选购种猪:选购前要对种猪进行体型检查、运动能力检查、泌尿生殖系统检查、呼吸系统检查及皮毛检查,确保健康无疾病。
同时要选择优质、高产的种猪,提高后代的遗传质量。
3.配种计划制定:根据饲养场的需求及市场需求制定合理的配种计划,包括配种数量、配种时间、种猪选择等。
二、配种操作1.配种前准备:事先给种猪进行消毒,保持整洁干净。
同时要对母猪进行发情检查,确保其处于受孕期。
2.确定配种时间:根据母猪的发情期确定配种时间,一般在母猪发情后的12-24小时进行配种。
3.配种操作:在饲养场的配种间内,将母猪与种猪进行配对。
在母猪的后肢上绑上配种带,使种猪能够顺利进行配种。
4.完成后操作:配种结束后,要及时将母猪与种猪进行分开,防止母猪出现相互咬伤等情况的发生。
三、妊娠期管理1.饲养管理:妊娠期间对母猪进行合理的饲养管理,包括饲料的供给、定时定量喂养、饮水管理等,保证母猪的营养需求。
2.定期检查:定期对母猪进行体检,了解母猪的健康状况及胎儿的发育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3.疾病防控:加强妊娠期母猪的疾病防控工作,进行疫苗预防接种,定期除虫,防止传染病的发生。
四、产仔操作1.隔离分娩区:在妊娠末期,为母猪准备一个分娩区,确保环境整洁、温暖、安静,为母猪提供一个良好的分娩环境。
2.照顾分娩母猪:分娩期间要密切观察母猪的情况,确保母猪顺利分娩,随时准备进行干预帮助母猪产仔。
3.母仔相互分离:产仔后要及时把仔猪与母猪分开,保证母猪不伤害仔猪,为仔猪提供一个独立的生活空间。
五、仔猪后期管理1.饲喂管理:根据仔猪的生长情况,给予适宜的饲料,注意饲料的品质和消毒效果,保证仔猪的营养供给。
2.疫病防控:加强仔猪的疫病防控工作,定期进行疫苗接种,防止传染病的发生。
3.保温管理:在仔猪出生后的初期,要做好保温工作,确保仔猪温暖、安全,促进其生长发育。
种猪饲养管理注意事项

畜牧兽医XUMUSHOUYI种猪饲养管理注意事项郭春红种公猪是养殖场的重要生产线源头,其养殖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整个养殖场的生产能力,对提高养殖场经济效益,繁殖率有着很大帮助。
因此在种公猪养殖过程中需要我们探索合理的饲养管理技术,确保种公猪养殖质量,提高种公猪繁殖效率,缩短繁殖周期,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种公猪饲养管理注意事项进行了论述,现将具体内容介绍如下:1 选择合适的饲养技术种公猪饲养管理过程中,首先应该选择血统纯正的种公猪作为种用猪,确保种公猪身体健康,身体健壮。
同时,还要配备科学的饲养管理制度。
种公猪作为一个养殖场的重要繁殖工具,其对营养物质的要求较高。
一般情况下,成年种公猪,每天需要的消化能高达14MJ,而蛋白质需求量应该达到总进食量的16%,这其中包含动物蛋白8%。
同时,还要确保种公猪日粮中矿物质元素含量充足,各种营养物质配比恰当,否则很容易导致种公猪精液质量下降,精子死亡率升高。
种公猪进入配种期后,由于配种对身体消耗较大,因此在配种期间,除了饲喂优质的饲料之外,还可以在日粮中添加生鸡蛋,每天两个,饲料饲喂量每天控制在3kg左右。
除此之外,种公猪的饲料投喂量还要结合季节、个体差异、温度变化情况作出适当调整。
种公猪饲料应该确保多样化,保证营养互补。
种公猪配种期和非配种期的饲料配比可以按照如下配方进行:配种期:鱼粉、豆粕、玉米、麸皮、草粉、骨粉、食盐、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分别为2%、17%、55%、15%、8%、1.5%、0.5%、0.5%、0.5%。
非配种期:豆粕、玉米、麸皮、草粉、骨粉、食盐、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分别为16%、51.5%、20%、10%、1%、0.5%、0.5%、0.5%。
2 种公猪精细化管理技术种公猪饲养过程中,要确保为其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一般情况下,猪舍湿度控制在65%~75%之间,温度控制应该结合种猪所在的环境、生育时期、季节、外界温度等情况综合控制。
猪配种的注意事项

猪配种的注意事项猪的配种是繁殖过程中关键的一环,合理的配种管理可以提高繁殖效果和猪群质量。
下面是猪配种的一些注意事项:1.选择合适的种猪:种猪应具备良好的体态和外观,对外形、体重、品种特征等要有较好的了解;种猪要具有较高的繁殖性能,如繁殖力强、稳定,易发情,生产活力好等。
2.合理的繁殖系统设计:设备的合理设计对于配种效果至关重要,需要注意的方面包括:舒适的环境温度和湿度,确保良好的通风条件,合理的照明和触荐控制,适宜的环境空气质量等。
3.确保母猪的生理状态:母猪的身体状态对配种的成败至关重要,应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确保母猪具有良好的生理状态。
合理的饲料搭配和定期检查是确保母猪身体健康的关键。
4.确定最佳配种时间:母猪的配种时间是繁殖成功的关键。
一般母猪在发情期的最后24小时配种最理想。
可以通过观察母猪的行为、外貌和声音等综合判断母猪是否发情。
5.特殊情况下的配种: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猪只出现多次冷排卵现象、猪只发情不明显、多次配种失败等,可以采用一些技术手段,如人工授精或超声波检测等。
6.充分的休息和康复:在母猪受孕后需要给予足够的休息和康复时间,通常需要1-2天的休息期间,以利于胚胎着床和胚胎的发育。
7.注重配种记录:对每次配种的时间、母猪的发情情况、配种的次数等进行详细记录,以便于进行配种效果的评估和调整。
8.合理的配种方式:目前常用的配种方式有天然交配、人工授精和人工授精+人工输精管等。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配种方式,确保配种成功率。
9.保证合理数量的种猪:合理数量的种猪可以确保足够的猪只供给,同时也可以减少相关的交配压力。
种猪数量的选择需根据养殖规模和需求量进行合理配置。
10.定期检查和健康管理:繁殖过程中,需要定期对母猪进行检查和健康管理,预防和及时处理各种疾病。
总之,猪配种是养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合理的配种管理可以提高繁殖效果和猪群质量。
养殖户在进行猪配种时应注意以上内容,定期总结和改进配种管理经验,以提高猪群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
猪场养殖中繁殖管理的要点与注意事项

猪场养殖中繁殖管理的要点与注意事项猪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动物之一,猪场养殖的繁殖管理对于猪场的经济效益至关重要。
繁殖管理包括选种、配种、妊娠管理等诸多环节,只有做到科学合理的管理,才能确保养殖业的持续发展。
本文将重点介绍猪场养殖中繁殖管理的要点与注意事项。
首先,选种是繁殖管理的基础。
合理的选种可提高繁殖效益,降低繁殖风险。
选种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 优良的品种选择:选择肉猪、种猪的品种应符合市场需求和养殖要求,具有较高的肉质和繁殖性能,如生长快、肉质好等。
同时,应关注疾病抗性和适应性等因素,确保猪繁殖过程中的稳定性。
2. 科学评价猪只的遗传背景:通过检测猪只的血统、遗传背景和繁殖记录等信息,了解其遗传优势和不足,制定配种方案和管理措施。
3. 精选种猪:选取年龄合适、健康状况良好的种猪进行繁殖,确保其具有较高的生育能力和种猪品质。
其次,配种是繁殖管理的关键环节。
合理的配种可提高猪场的产仔率和生产性能。
在进行配种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合理制定配种方案:根据猪只的遗传背景、生产性能和市场需求制定配种方案。
可以采用同系或异系交配,根据猪只的家族关系和繁殖目标进行选择。
2. 定期检查猪只的发情情况:发情是猪进行配种的重要指标,对于未发情的猪只,应采取引发发情的相应措施,如合理调整饲养环境、增加饲养量等。
3. 确保种猪健康:配种前应对种猪进行全面的健康检查,确保其身体状况良好,减少疾病传播和繁殖风险。
最后,妊娠管理是保障繁育效益的重要环节。
妊娠管理主要包括孕期饲养、疫苗接种和分娩及哺乳管理。
在进行妊娠管理时需注意以下几点:1. 合理饲养:孕母猪的饲养应根据孕期的需求进行合理配方和合理喂养,增加饲养量和饲养频次,保证孕母猪的营养需求。
2. 确保接种疫苗:在孕期接种疫苗,可增加孕母猪免疫力,减少疾病发生率,保护胎儿的健康。
3. 分娩和哺乳管理:合理安排产房和分娩环境,监测分娩过程,及时协助难产,并做好新生仔猪的清洁和哺乳等工作,促进仔猪的健康成长。
种猪母猪饲养繁育几个关键点

种猪、母猪饲养繁育的几个关键点规模养殖场饲养种母猪过程中有许多技术,但非常关键技术主要集中在几个3天内,在此期间加强饲养管理会使生产效益有一个大的提高。
一、配种后3天配种后三天是卵子受精和受精卵分裂的关键期,若此时母猪代谢过剩,会使部分受精卵死亡,从而降低产仔数,所以母猪配种后三天内切忌喂料过多,日喂料量以1.5~1.8kg为宜,最多不可超过2kg。
二、分娩后3天对于初生仔猪来说,分娩后3天的饲养管理至关重要,因为养猪过程中的很多伤亡事故都发生在这个阶段,如冻死、冻伤、压死、病死等。
为了降低仔猪在这三天内的死伤率,并为其将来的生长发育打下良好的基础,一是妥善接产及保暖防潮;二是让初生仔猪及时吃上初乳,以增强抗病能力;三是固定乳头,这是减少初生仔猪死亡和提高仔猪群均匀度的重要措施;四是及时补铁,补硒,防止缺硒和贫血;五是恢复母猪体况,防止产后感染。
在喂料、护理、保健等方面加强管理。
三、断奶后3天这是断奶仔猪应激最严重的时期,进食的食物由液态的奶变成故态的饲料,离开母猪的呵护,同时因母猪被赶走舍温大大降低,母源抗体停止供应。
以上每一种应激都会对仔猪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并成为其发病的原因。
减少应激是帮助仔猪顺利断奶的关键,药物预防是防止仔猪继发感染的有效辅助措施,舒适的环境条件和优质的可口饲料则是仔猪断奶成功的保证。
四、转群后3天新的饲养环境会引起仔猪生理和心里上的不适应,抗病力也会有所降低。
不同窝的仔猪合群后将通过较量重新确立各自在这个群体中的地位,同时仔猪的吃、拉、睡三点定位也是在这3天完成的,为保证仔猪顺利转群,一是尽可能是转群前的环境温度和新环境的温度接近,尤其是在冬季,以减小应激;二是先用原来的饲料饲喂一段时间,待猪群的一切状况都稳定下来以后再逐渐换成育肥期饲料;三是加强药物预防,防止病原菌乘机侵入仔猪机体;四是注意观察,及时处理突发事件。
仔猪混群后常出现打斗现象,所以对一些应激反应较大的品种,转群时必须时刻注意防范。
最新怎样繁育纯种种猪-种猪的选配【动植物养殖】

怎样繁育纯种种猪-种猪的选配通过选出的优良公、母纯种进行人为控制配对,使优良基因更好地重新组合,促进猪群的改良与提高,通过选配可以把握必要的变异方向,促进某种变异,克服缺点,并能稳定遗传性,把理想性状固定下来,巩固优点。
选择亲和力好的种公、母猪交配,获得更理想的后代。
种猪的选配方法主要有品质选配(包括同质选配、异质选配)和亲缘选配两种,现分述如下。
1、品质选配品质一般是指体质、体型、生物学特性、生产性性能和产品质量等方面,也可指遗传品质。
品质选配是考虑交配双方品质对比的选配,根据相配猪的品质对比,可分为同质选配和异质选配。
(1)同质选配:即选用性能和外形相似的优秀公、母猪来配种,使亲本的优良性状稳定地遗传给后代,使优良性状得到保持和巩固,以期获得与亲本(公、母猪)优良性状相似的优良后代个体。
(2)异质选配:异质选配可以选择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公、母猪配种,以获得兼有双亲不同优点的后代;也可以选同一性状但优劣程度不同的公、母猪配种,使纯种后代有较大的改进和提高,生产高质量的纯种,才能更好地产生高产的杂种。
2、亲缘选配亲缘选配是根据种公母猪亲缘关系远近进行选配的一种方法。
当猪群中出现优秀个体时,为了尽可能保持优秀个体的特性,揭露隐性有害基因,提高猪群的同质性,可采用亲缘亲配。
为了防止近亲交配(双方共同祖先的总代数不超过6代)而造成的繁殖性能,生活力和生产力下降等遗传缺陷衰退现象,应严格控制近亲交配系数的增大。
一般繁殖场和商品猪场应避免近亲交配。
但近亲交配运用得当,可以加速优良性状的巩固和扩散,揭露隐性有害基因,提高猪群的同质性,是育种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手段。
为了避免交过程中出现衰退现象而造成损失,在使用近亲选配时,一般只限于培育品系(包括近亲系)以及为了固定理想性状才可用各种不同程度的近亲交配。
种猪繁育过程

种猪繁育过程种猪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一环,对于猪肉产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种猪繁育过程中包含了选种、饲养、繁殖等环节,本文将详细介绍种猪繁育过程。
一、选种选种是种猪繁育过程的第一步,选择优良的种猪对于提高后代猪只的生长速度和肉质品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选种时需要从外貌、生长发育、遗传基因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外貌方面,种猪的体型要符合品种的特征,例如肩背宽厚、腿短粗等;生长发育方面,要选取生长快、饲料转化效率高的个体;遗传基因方面,通过基因检测和家系分析,选取遗传优良的种猪。
选种是种猪繁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后续的繁殖和育种具有很大的影响。
二、饲养种猪饲养是种猪繁育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良好的饲养管理能够保证种猪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能力。
饲养环境应该保持清洁、舒适,合理的饲料配方和供给能满足种猪的营养需求。
同时,科学的饲喂管理也是关键,要合理控制饲料量和饲料中的营养成分,避免过度肥胖或者营养不良。
此外,定期的体重监测和疾病防控也是种猪饲养管理的重要内容。
三、繁殖种猪繁殖是种猪繁育过程中的核心环节,通过繁殖可以获得下一代的优良基因。
常见的繁殖方法有自然交配和人工授精两种。
自然交配是将公猪和母猪放在一起进行交配,根据母猪发情期来确定最佳交配时间。
人工授精是将冷冻的公猪精液通过人工手段注入母猪,可以更好地控制种猪的遗传基因。
无论是哪种繁殖方法,都需要注意母猪的发情期和配种时间,以保证繁殖的效果。
成功的繁殖能够为猪肉产业提供源源不断的优质种猪。
综上所述,种猪繁育过程中的选种、饲养和繁殖环节密不可分,彼此之间相互影响。
通过科学合理的选种、饲养和繁殖管理,可以提高种猪的遗传优势和生产性能,为猪肉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种猪繁育过程需要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积累经验,不断总结和改进,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猪肉市场需求。
只有做好种猪繁殖工作,才能保证猪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种猪繁殖过程中需要注意问题

种猪繁殖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纵观种猪繁殖的方方面面,影响种猪繁殖成绩的因素很多,笔者认为理顺以下几方面与种猪繁殖成绩的关系非常重要:精液品质、发情鉴定与适时配种、配种操作、环境控制、饲养管理、种猪淘汰、疾病控制等。
以下是本人对这些关系的一些理解,不当之处希望同行多多指教。
一、精液品质对种猪繁殖成绩的影响精液品质可以说是种猪繁殖中最重要的一环。
至今还在使用自然交配的大型猪场,笔者建议应尽快推广应用人工授精技术,因为自然交配无法保证每次配种的精液质量都是合格的,如果说配种用的精液质量都得不到保证,要想有一个稳定的高水平的繁殖成绩是不可能的,而人工授精则可以做到这一点,它要求每份精液必须经实验室检查合格方可使用。
当然使用人工授精技术还有很多其他好处,比如说,大大降低了种公猪的饲养成本,因为采精一次可以同时配种10~20头母猪,这样就可以充分利用种公猪的优良基因;正确输精可以减少生殖道传播的疾病等等。
对于技术过关的大型猪场可以考虑自建场内公猪站,成本低、效果好,小规模猪场或散养户可以向专业化精液站购买。
通过在南方多年的工作经验发现,在没搞人工授精以前,每年6、7、8、9月份配种时,母猪的繁殖成绩会大幅度地下跌,配种分娩率大多在80%以下,后来因为人工授精技术的推广使得每次配种所用的精液质量得到了保证,配种分娩率一直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可以达到85%的最低标准)。
二、发情鉴定与适时配种正确地判断母猪的发情状况,是做到适时配种的前提。
母猪的发情鉴定,地方猪种最容易,培育种猪或外引种猪则后备母猪比经产母猪难于鉴定,长白母猪比大约克、杜洛克母猪等难于鉴定。
母猪发情时外阴部的变化明显,故发情鉴定主要采用外阴观察法。
再就是,母猪处于发情期对公猪的接触、气味和声音都异常敏感,所以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充分发挥试情公猪的作用,尽可能地做到最适时配种。
日常工作中,大家用得最多的方法主要是依据母猪的静立反射来判定,即在有公猪在场的情况下,对母猪施以压背或骑背,根据母猪的呆立程度来判断其发情期的早晚,若母猪呆立,一动也不动则表明其发情已至高潮。
浅谈种猪繁殖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则 。治疗 :主要 以清热解 毒 为主 ,西药 主要 为对 症
治疗 。清开灵 注射 液 为 该 病 的 特 效 药 物 ,价 格 便
宜 ,效果 明显 。如经过 治疗 无效 ,应及 早 淘汰 。预 防主要 采用 防蚊灭 蚊 、免疫 接种 和抗 体检测 三者 结 合 的方 式进 行 。 3 ) 猪 衣 原 体 感 染 :猪 的 衣 原 体 病 是 一 种 慢 性
中图分 类号 :¥ 8 2 8 . 3
文献 标识 码 :B
文 章编 号 :1 0 0 5—2 7 3 9 ( 2 0 1 5 ) 0 3— 0 0 2 4— 0 2
种 猪繁殖 效率 的 高低直 接关 系到 养殖场 的经 济 效 益 。如何 才能提 高种 猪繁 殖效 率 ,根据 多年 的工 作 经验 ,笔 者认 为应从 以下 几个 方面 做起 :
授精可以降低饲养种公猪的成本 ,减少母猪生殖道
疾病 的传 播 。 .
2 严 格按 照要 求进 行输精 操 作
输精 操作 是人 工授 精最 后一 个环 节 ,也是 极其
收 稿 日期 :2 0 1 5— 0 2— 0 6
重 要 的一 个 环节 。操作 人员 的熟 练程 度直 接影 响到
液 的质量 。对不 合格 的精 液要 废弃 ,以保证 精液 的
品质 。 4 做 好种 猪 淘汰 来自作 要 严格 按 照相关 标 准做好 种猪 淘 汰工作 。很 多 养 殖户 在实 际 的饲养 过 程 中 ,只 考虑 眼前 效益 而忽 略长远 利益 ,不能 严 格 按 照 要 求对 种 猪 进 行 淘 汰 。 例 如 ,很 多养 殖场 存在 对 已经两 次返 情 的母猪 继续
黑龙江动物繁殖
第2 3卷
第 3期 2 0 1 5年
浅谈种猪繁殖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妊娠期大约4个月,期间要注意母猪的营养和健康 管理,保证胎儿的正常发育。
发情期
种猪一般在8-12月龄开始发情,如果发情期没有 配种,隔一段时间又可发情。发情期种猪主要任 务是挑选优秀公猪进行配种,挑选公猪时主要看 公猪的系谱成绩和后裔成绩。
哺乳期
哺乳期大约2个月,期间母猪需要分泌乳汁,保证 新生仔猪的生长发育。
饲料卫生
饲料质量
确保饲料新鲜、无霉变、营养均衡,以满足种猪的生长发育和繁殖需求。
饲料储存
饲料应存放在干燥、阴凉的地方,避免受潮、发霉和虫蛀。同时要定期检查饲 料质量,确保饲料安全无虞。
04
种猪的疫病防控
疫苗接种
疫苗种类选择
根据种猪的品种、年龄、 健康状况和当地疫病流行 情况,选择合适的疫苗种 类。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选择育种是根据种猪的生产性能、生 长速度、繁殖能力等性状,通过个体 选择、家系选择和混合选择等方法, 选育出优良的种猪。
选择育种是种猪遗传改良的重要手段 ,可以提高种猪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 益。
基因编辑和克隆技术
01
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等 ,可以精确地修改猪的基因,以 改善其生长速度、抗病性、肉质 等性状。
浅谈种猪繁殖过程中应注意 的几个问题
汇报人: 2024-01-08
目录
• 种猪繁殖的生理特点 • 种猪的营养需求 • 种猪的饲养管理 • 种猪的疫病防控 • 种猪的遗传改良
01
种猪繁殖的生理特点
繁殖周期
繁殖周期
种猪的繁殖周期包括发情期、妊娠期和哺乳期三 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生理特点和需求。
矿物质和维生素需求
总结词
矿物质和维生素对种猪的繁殖过程具有重要作用,缺乏或不足会导致繁殖障碍和幼猪健 康问题。
怎样繁育纯种种猪-纯种猪的选择

02
纯种猪选育原则与方法
选育目标明确,符合市场需求
市场需求为导向
根据市场对猪肉品质和产量的需求,制定选育目标,确保选育出的纯种猪具有 市场竞争力。
品质与产量并重
选育过程中,既要关注猪肉品质,如口感、营养成分等,又要关注产量性状, 如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等。
饲喂策略
采用定时定量饲喂策略,根据猪只采食量和生长情况调整饲喂量,避免浪费和营养不足。
饮水管理
保持水源清洁,提供充足的饮水量,定期清洗饮水设施,防止饮水污染。
常见疾病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疫苗接种
根据当地疫情和猪只生长阶段, 制定合理的疫苗接种计划,提高 猪只免疫力,预防传染病发生。
药物预防
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适量的药物 ,预防常见疾病的发生,如抗生 素、驱虫药等。但需注意药物残
高效繁殖技术
应用生殖生物技术,如人 工授精、胚胎移植等,提 高纯种猪的繁殖效率和优 良基因传递速度。
疫病防控技术
加强疫病监测和防控体系 建设,降低纯种猪养殖过 程中的疫病风险,保障生 产安全。
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纯种猪产业发展
1 2
产学研合作
加强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共同推动纯种猪产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智能化选育技术
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 术,对纯种猪进行精准选 育,提高选育效率和准确 性。
遗传改良计划
制定长期、科学的遗传改 良计划,明确选育目标和 方向,确保纯种猪品质的 持续提升。
推广先进技术,提升生产效率
智能化养殖技术
引入物联网、传感器等技 术,实现纯种猪养殖环境 的智能化监控和调节,提 高生产效率和养殖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纯种猪育种过程中应注意的细节
猪育种工作在我国取得的重大成就有目共睹,在所有育种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基本上解决了吃肉难,猪生长性能低下和养殖水平不高等问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进步和市场竞争的压力增强,中国养猪行业又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新问题,如消费者对肉质要求提高,大型养猪企业面临,引种一退化,再引种一再退化的问题。
养猪企业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利用科学的育种理论作指导,结合实际养殖情况来满足消费者需求,节约成本和提高市场竞争力。
本文旨在利用多年的育种经验,结合现状,有针对性地指出如何把握细节,才能将养殖场的纯种猪育种工作顺利推进。
1引种前后所需注意的细节
1.1引进种猪
引进种猪无论是对新建猪场,还是已经具有多年养殖历史的种猪场而言,都是无可避免的经济行为。
新建猪场引进优良种猪对于建立具有优良基因库的核心群有着深远的影响,时间较长的猪场引种后可以是猪场内部群体的部分性状等位基因数目增多,导致遗传变异的范围变得更为广泛,因而对于性状的遗传改良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为了使引种更具目的性和经济性,引种人员必须制定合理的《引种计划》,一般应重点考虑以下3个方面:
1)要根据自身所面临的市场、猪场本身的硬件设施与容纳能力制定,同时要兼顾所引猪品种的适应性与抗病能力。
2)引种的来源种猪场必须具有《动物防疫合格证》、《种猪生产经营许可证》等法定资质证件,这样才能保证引进种猪的质量。
3)对于从国外引种的猪场,一般来说引进大白猪,长白猪或者杜洛克猪为宜,除非用于专门化品系培养或者饲养条件特别优越,应该避免引进适应性低或应激大的猪品种,如皮特兰;在选好种猪后,应该要求引种猪场提供种猪登记卡或者详细的系谱以及性能资料,这样可以避免引入的血缘过于单一,对于以后的育种工作也可以当作其评估资料。
1.2硬件设施的准备
猪群的生产性能资料是猪育种的物质基础,而资料的获得与使用都有赖于各种设备。
因此,必要的育种设施是育种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
1)秤,猪场内的秤分为很多种,是根据不同时段的称猪需要而配备的,一般为称出生重的秤、测定21日龄猪活体重秤、测定达100kg体重日龄的校正前体重笼秤;
2)耳缺钳,这是给猪打耳缺的必要工具;
3)活体背膘厚测定仪,包括A超测定仪和B超测定仪--A超相比B超而言重复性不够,容易造成较大的误差,但是B超价格昂贵,所以在选择的时候应该酌情购买;
4)育种软件:常见的猪场管理软件有Herdsman、PigCHAMP、PigWIN、GPS猪场生产管理信息系统、GBS种猪育种数据管理与分析系统、GBS种猪场管理与育种分析系统,但是国家生猪改良和联合育种所使用育种软件最常见的为GPS和GBS。
1.3人员配备与培训
影响育种工作效率高低的主观因素在于工作人员操作的准确性和工作态度。
育种的基础工作为性能测定,数据记录,遗传评估,选种选配等,应该避免所有工作都是由一个或者很少的人员完成,比如为了保证活体背膘厚测定的准确性,应该由2个或者以上的育种员对后备猪背膘进行测定。
一般来说,育种的相关部门应该设置统计员,测定员和育种师等基本岗位,统计员负责资料的记录、整理和输入;测定员可以参加由农业部组织的培训,这样可以保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专业性和准确性;育种师必须掌握丰富的育种理论,同时保证要适
时掌握市场的消费需求,以把握育种的大方向。
育种目标不仅仅是靠猪场某一个部门的努力就可以顺利完成,而是需要所有员工齐心协力和鼎力支持。
在养殖场的员工,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育种的目的和意义,得不到所有员工的理解和支持必将会使工作陷入变动,因此要适时对养殖场内员工进行培训,贯彻育种理念,使其深刻认识到工作的重要性,即便是打耳缺等看起来很平凡的小任务,如果做得过于随意也会成为日后选种工作的障碍,例如许多性能优良的后备猪因为耳缺号不清晰或者模棱两可而导致系谱无法辨别,致使不得不将其淘汰。
2育种过程中应该注意的细节
2.1改善选育流程
选育流程的合理性是育种工艺优良的体现。
不可否认,育种流程从宏观上来说基本上是大同小异,因为有着共同的育种原理作为指导,即使有差异也不会偏离太远,从而关注的焦点应该是选育流程是否执行到位以及选育流程是否应该做作出调整。
种猪选育的一般流程始于仔猪出生,从对初生仔猪的活力观察以及每窝选留比例的控制,以及保育阶段的初选,再到30~70kg生长速度的观察,到达100kg体重日龄的测定,通过系统的遗传评估进行后备猪选留;猪群的选配也是根据现有的资料,通过育种软件进行分析,再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配种计划。
选育流程需要较多的时间观察猪群和制定计划,需要工作人员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个环节,环环相扣,在工作中如果发现需要改进的地方需要及时反映并进行校正。
2.2规范选育方法
许多原种猪场的育种工作的开展还停留在起步阶段,即使有着合理的育种软件和先进的测定设备,却不知道如何将工作展开。
许多原种猪场的后备猪选留依旧采用的表型选择,而合理的选留方法应该是在测定达100kg体重日龄和活体背膘厚以后,对每头猪进行遗传评估,计算出每头猪的父系指数和母系指数。
其中,长白猪与大白猪以母系指数选择为主,父系指数高低作潜在参考标准;杜洛克则以父系指数选择为主,母系指数的高低作潜在参考标准。
种猪的淘汰相对而言没有选留复杂,但是必须有合理的科学依据。
譬如,猪存在毛皮系统、骨骼系统、肌肉系统等遗传疾病[12]要及时将该猪的系谱整理出来,根据现有资料分析出可能具有遗传病基因后备猪以及母猪或者公猪,并及时淘汰;部分在产种猪因在生产过程中患肢蹄病或者母猪繁殖性能低下等原因,也需要及时淘汰并做好淘汰记录,填写原因以备日后参考。
2.3明确育种目标
猪育种的基本目标是为了使养殖场盈利,养殖场想要盈利就必须有足够广阔的市场,总而言之猪育种目标始终围绕着市场需求的这一核心来进行选择。
通过几千年的养殖历史不难发现,育种目标并非一成不变一从古代追求高产仔数,直到上个世纪中期的追求生长速度,到现如今我国的消费者开始追求猪肉品质。
市场的需求才是育种目标的真正导向,这就要求育种师必须积极了解市场的发展动向,积极调整猪场内部的育种方向,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养殖场的产品在市场上有强大竞争力。
根据现代育种原理,通过利用选择指数法来进行多性状育种较为合理有效,根据不同的经济性状给予不同的加权值,然后计算出其选择指数。
3着眼未来
3.1长远利益与短期利益共同发展
所有育种工作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使养殖场盈利,在长时间内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与市场竞争力,但事实上育种的目标与公司短期内盈利的目的经常会发生冲突。
R=Sh2=iδh2,i为单位选择强度且与留种率呈负相关关系,是选择反应中可以迅速改变的变量。
从企业经济角度出发,管理者需要通过短期盈利来维持整个养殖场内部的正常运营,如果整个养殖场长期处于不盈利状态可能会导致各项工作不能正常开展,因此养殖场需要在养殖期间贩卖保育阶段或者育肥阶段的生长猪,这就引起了育种遗传进展需要与养殖场短期盈利的矛盾的产生。
横坐标是养殖场年获得最大利润,而纵坐标是完全不考虑盈利而能达到的性状最大年改进量。
养殖场的发展离不开短期盈利和对于长期发展的育种规划,根据微观经济学原理,要让养殖场既能达到短期盈利又可以保证理想的年改进量,必须让二者状态位于曲线上,即PPF上。
但是具体在PPF上的哪个位置需要根据养殖场内部的实际情况而定。
比如,后备猪选择时,被测定的猪只数目越多以及留种率越低,遗传改良的效果越好;但是无可避免的养殖场的管理人员会在猪的各个生长阶段出售一部分生长猪,如果数目太大会影响育种的效果,出售的猪只数目太少则有可能导致猪囤积导致养殖场亏损;所以需要育种师与养殖场的管理人员相互协调找到一个合理的平衡点。
3.2加强交流
任何养殖场都不可能孤立在市场一隅而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必要的交流是促使养殖场内部育种水平提高的一个有效途径。
交流不仅仅包括了技术和经验上的交流,也包括基因交流。
在国家启动生猪遗传改良和联合育种的良好背景下,全国育种工作的重要性在搜猪网心中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育种人员可以通过学习国家核心育种场的丰富育种经验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改善本场育种工作的各项缺陷,如果条件允许应该向国家核心育种场的队伍慢慢靠拢;同时,基因交流也是育种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主要方法是引进公猪或者优良种公猪精液。
猪的某一经济性状如果存在较多的等位基因,则其选择的范围就会
变得更大,从而选择反应的效果就越好。
4总结
细节决定成败。
育种工作者务必注重各个环节的合理性,避免因各种小错误导致育种工作不能正常开展,规避效果不显著的原因:如理论未能充分运用至实际,操作者专业性不强等原因;同时还要注重结合实际情况,不能生搬硬套别人的经验,否则很可能事倍功半。
育种人员必须立足长远,协调各方面的需求,把握市场未来,准确引导育种方向,这样才能使养殖场在竞争激烈的种猪市场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