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烯罐区操纵制度
丙烯球罐的高压注水操作规程

丙烯球罐的高压注水操作规程I.操作规程在进行高压注水前,应对球罐外表面进行检查,确保其表面无损伤、漏气孔等情况,并确认放空口已打开。
在进入作业区域前,操作人员应穿戴适当的防护设备,如安全帽、眼镜、手套和安全鞋等。
在注水之前,应先将球罐内部前向通气管道和后向通气管道处堵住,以防水在进出通气口时导致内部反应而产生危险。
打开高压水排水阀门,进入水枪准备模式。
此时应关紧球罐出气阀,同时先缓慢启动注水泵。
在注水过程中,需根据球罐的设计要求来控制注水量及注水速度,通常采用不同压力下的逐级注水方式。
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注水。
注水完毕后,缓慢打开球罐出气阀,将球罐内的水逐渐排出,并开启前向通气管道和后向通气管道。
在打开这些通气管道之前,须保持注水结束至少24 小时。
II.安全要求在操作球罐之前,操作人员应进行严格的安全培训,并具备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施工现场应有第三方勘测单位,对于球罐加固、支座等重点部位进行检查和评估。
操作时除了利用压力表、流量计来监控球罐内部压力和水量外,还需配备其他提醒系统如声音报警器来提示异常情况或作为紧急情况下的应急联系方式。
操作人员在注水过程中不得大声喧哗,禁止私自进入转运监房以及在球罐周围吸烟、使用明火。
高压注水操作过程中,必须与其它设备隔离。
如果遇到强电场附近,则需要对丙烯球罐是一种高压容器,需要在进行高压注水操作前,必须全面了解其相关的操作规程和安全要求。
以下是丙烯球罐高压注水相关的文字资料:操作规程(1)操作人员应接受严格的专业培训,获得符合国家标准的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并定期进行考核。
(2)在进行高压注水操作时,应先将丙烯球罐内的残余气体排放干净,并进行相关检查和试验,确保所有相关设备都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3)打开注水阀门前,必须通风并确定安全地带,防止泄漏或喷洒发生。
(4)在进水前,应根据容器介质、压力等条件合理选用进水方式,不能过大或者过小。
(5)利用手柄将进水管拉伸到位,并按下进水阀门,缓慢进水。
丙烯罐区操作规程(3篇)

第1篇一、概述丙烯罐区是储存丙烯等化工产品的专用区域,为确保安全生产,防止事故发生,特制定本操作规程。
二、操作流程1. 入库操作(1)原料入库前,由仓库负责人填写原料入库申请单,罐区管理员确认罐号、原料名称及目标储罐位置。
(2)外来槽车进入罐区前,需提交送货单,并填写槽车原料入罐申请单。
罐区管理员确认原料名称、罐号及入罐高度,防止溢出现象。
(3)卸车前,槽车需接好静电接地装置,静电报警仪处于正常状态。
保安员对槽车车身及地面进行洒水,消除静电。
(4)原料打入储罐过程中,随时观察储罐液位状态,液位高度最高不得超过储罐高度的80%。
(5)卸车完毕后,将连接管内部余料收集包装,注明原料名称,交仓库处理,并更新计录储罐液位高度。
2. 分装操作(1)罐区内一般状况下不得进行分装工作,特别情况下需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处理。
(2)原料仓负责人填写原料分装申请表,交罐区管理员审批。
(3)分装过程中,记录操作过程,确保原料质量。
3. 出库操作(1)出库前,仓库负责人填写原料出库申请单,罐区管理员确认罐号、原料名称及出库数量。
(2)槽车进入罐区后,按照入库操作程序进行卸车。
(3)出库完毕后,将连接管内部余料收集包装,注明原料名称,交仓库处理。
三、注意事项1.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安全生产。
2. 操作人员需穿戴适当的防护设备,如安全帽、眼镜、手套和安全鞋等。
3. 定期检查罐区设施,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处理。
4. 操作过程中,密切关注储罐液位、压力等参数,确保安全运行。
5. 发生事故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6. 加强消防安全管理,严格执行消防安全制度。
四、安全要求1. 操作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具备相关理论知识及实践经验。
2. 施工现场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设施,如灭火器、消防水带等。
3.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确保设备设施安全可靠。
4. 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各项安全操作规程,防止事故发生。
5. 加强环保意识,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
罐区操作规程范文

罐区操作规程范文一、罐区操作概述1.1罐区操作是指对储存罐进行装卸、运输、清洗、维修等工作的操作。
1.2罐区操作必须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公司的相关规定,确保操作安全。
1.3罐区操作必须由经过培训并持证上岗的操作人员进行,严禁未经培训的人员擅自进入罐区进行操作。
二、罐区操作原则2.1安全第一原则:在进行罐区操作时,安全必须放在首位,严格遵守作业安全规定,确保操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2.2严格操作规程原则:在进行罐区操作时,必须按照相关操作规程进行,确保操作的正确、规范和高效。
2.3防止事故发生原则:在进行罐区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设备操作规定,防止操作中出现差错和事故。
三、罐区操作流程3.1罐区进场检查:操作人员必须在进入罐区前,进行安全检查,确认设备完好,无泄漏等情况,确保操作环境安全。
3.2罐内原材料检查:对储存在罐内的原材料进行检查,包括检查罐内液位、温度、浓度等指标,确保原材料质量合格。
3.3罐区装卸操作:根据装卸计划进行装卸作业,操作人员必须佩戴个人防护装备,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定,确保装卸作业安全。
3.4罐区运输操作:对于需要运输的原材料,必须在运输前进行装载检查,确保装载安全,操作人员必须佩戴个人防护装备,严格遵守交通规定。
3.5罐区清洗操作:在进行罐区清洗时,必须使用适当的清洗剂和工具,确保清洗干净,操作人员必须佩戴个人防护装备,注意清洗时的操作安全。
3.6罐区维修操作:对于需要维修的储存罐,必须按照维修计划进行维修作业,操作人员必须佩戴个人防护装备,严格遵守维修作业规定,确保维修质量和安全。
四、罐区操作安全措施4.1个人防护装备:操作人员在进行罐区操作时,必须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安全帽、防护眼镜、手套、防护服等。
4.2环境检查:操作人员在进行罐区操作前,必须对操作环境进行检查,包括通风是否良好、无火源存在等。
4.3应急预案:操作人员在进行罐区操作时,必须熟悉应急预案并严格执行,一旦发生紧急情况,能够及时做好应对。
罐区操作规程

罐区操作规程一、引言罐区操作规程是为了确保罐区内的操作安全、高效进行而制定的。
本文档旨在规范罐区操作流程,保障人员安全,防止事故发生,确保罐区运营的顺利进行。
二、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所有涉及罐区操作的人员,包括但不限于操作员、监督员、维护人员等。
三、操作人员要求1.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的培训和考核,具备相关操作证书方可上岗。
2. 操作人员必须熟悉罐区的布局、设备、工艺流程以及相关安全规定。
3. 操作人员必须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安全帽、防护服、防滑鞋等,并确保其完好无损。
四、罐区操作流程1. 入场前准备a. 操作人员在进入罐区前,必须进行身体检查,确保身体健康。
b. 操作人员必须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并进行相关装备的检查。
c. 操作人员应熟悉罐区的布局和紧急逃生通道位置。
d. 操作人员应了解罐区内各种设备的操作原理和常见故障处理方法。
2. 罐区操作a. 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必须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不得擅自改变工艺流程。
b. 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中的安全操作要求,确保操作过程安全可控。
c. 操作人员应定期检查罐区内设备的运行状态,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上报并采取相应措施。
d. 操作人员应定期进行巡检,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如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
3. 紧急情况处理a. 在发生火灾、泄漏、爆炸等紧急情况时,操作人员应立即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处置。
b. 操作人员应熟悉罐区内的紧急逃生通道,并及时向其他人员发出警报。
c. 在紧急情况下,操作人员应迅速撤离罐区,并按照应急预案进行救援和报警。
五、安全措施1. 罐区内必须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包括但不限于禁止吸烟、禁止明火等。
2. 罐区内必须配备足够数量的消防器材,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3. 罐区内必须设置监控摄像头,以便及时监测和记录操作过程。
4. 罐区内必须定期进行安全演练,提高操作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六、操作记录和报告1. 操作人员应按照要求填写操作记录,包括操作时间、操作内容、设备状态等。
罐区操作规程

罐区操作规程【罐区操作规程】一、概述罐区操作规程是为了确保罐区内的操作安全、生产顺利进行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要求。
本规程适合于我公司的罐区操作人员,旨在规范操作行为,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保障人身安全和设备设施完好。
二、责任与权限1. 罐区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关的操作技能和知识,严格遵守本规程的要求,并对自己的操作行为负责。
2. 罐区操作人员应按照岗位职责,严格遵守操作权限的范围,不得超越权限进行操作。
3. 罐区操作人员应及时向上级汇报操作情况和异常情况,并积极参预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三、安全措施1. 罐区操作人员应在操作前进行安全检查,确保设备设施完好,无泄漏、阻塞等安全隐患。
2. 罐区操作人员应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服等,确保自身安全。
3. 罐区操作人员应熟悉各种应急救援设备的使用方法,并保持其良好状态。
四、操作程序1. 罐区操作人员应按照操作指导书的要求进行操作,不得擅自修改或者忽略操作步骤。
2. 罐区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得进行违章操作,如禁止吸烟、禁止使用明火等。
3. 罐区操作人员应定期进行操作培训和考核,保证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
五、应急处置1. 罐区操作人员应熟悉各类事故的应急处置流程,并能够迅速、正确地采取应急措施。
2. 罐区操作人员在事故发生时应即将向上级报告,并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处置,保障人员安全和设备设施的完整性。
六、安全巡查1. 罐区操作人员应定期进行安全巡查,发现安全隐患应及时上报,并配合相关部门进行整改。
2. 罐区操作人员应保持工作区域的整洁,确保通道畅通,防止杂物堆放导致的安全隐患。
七、操作记录1. 罐区操作人员应按照规定填写操作记录,记录操作时间、操作内容、异常情况等,以备后续参考。
2. 罐区操作人员应妥善保管操作记录,确保其真实性和完整性。
八、违规处理1. 对于违反本规程的操作行为,将按照公司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包括但不限于口头警告、书面警告、停职、解除劳动合同等。
罐区操作规程

罐区操作规程一、引言罐区操作规程是为了确保罐区内作业人员的安全,保障罐区设备和贮存物品的安全性,规范罐区操作流程和操作方式而制定的。
本操作规程适合于所有进入罐区进行操作的人员。
二、罐区操作人员的要求1. 所有罐区操作人员必须接受相关培训,了解并熟悉本操作规程的内容。
2. 操作人员必须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防护鞋等。
3. 操作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技能和经验,能够熟练操作罐区设备。
4. 操作人员必须遵守罐区内的安全规定和操作流程,严禁擅自修改或者忽略规定。
三、罐区操作流程1. 进入罐区前,操作人员必须进行身体检查,确保身体状况良好。
2. 进入罐区后,操作人员必须按照指定的通道和路线挪移,严禁随意闯入禁区。
3. 在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按照操作指南进行操作。
4. 操作人员必须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作,与其他操作人员保持联系,确保操作的顺利进行。
5. 操作人员必须定期检查罐区设备的状况,如发现异常情况,必须及时上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四、罐区安全措施1. 罐区内禁止吸烟、使用明火或者进行其他可能引起火灾的行为。
2. 操作人员必须定期检查罐区设备的防护装置和安全设施,确保其正常运行。
3. 罐区内必须配备足够数量的灭火器和其他应急设备,以应对突发情况。
4. 罐区内必须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提醒操作人员注意安全。
5. 罐区内必须进行定期的安全演习和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五、事故处理和报告1. 如发生事故或者意外情况,操作人员必须即将住手操作,并采取紧急措施进行处理。
2. 操作人员必须及时向上级报告事故情况,并配合进行事故调查和处理。
3. 对于事故原因的调查和处理,必须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六、违规处罚1. 对于违反本操作规程的操作人员,将按照公司相关规定进行相应的处罚,包括警告、罚款、停工等。
2. 对于故意或者重大违规行为的操作人员,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罐区操作规程包括(3篇)

第1篇一、目的为确保罐区安全、高效、有序地运行,保障公司财产和员工生命安全,特制定本规程。
二、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公司所有罐区操作人员及管理人员。
三、操作程序1. 作业前准备(1)操作人员需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熟悉罐区设备、设施和操作规程。
(2)检查罐区设备、设施是否完好,如发现问题,立即上报相关部门。
(3)确认罐区消防设施、报警系统、通风系统等正常运行。
2. 罐区进出(1)外来车辆进入罐区,需出示相关证件,并接受安全检查。
(2)罐区操作人员引导车辆进入指定位置,并协助司机连接静电接地装置。
(3)罐区操作人员检查车辆状况,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卸货或装货。
3. 卸货操作(1)卸货前,操作人员需确认卸货罐区是否为指定罐区,并检查罐区液位。
(2)操作人员按照罐区物料标号,连接卸货管道,并开启阀门。
(3)卸货过程中,操作人员需密切观察罐区液位,确保不超过最高液位。
(4)如发现泄漏,立即关闭阀门,采取应急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4. 装货操作(1)装货前,操作人员需确认装货罐区为指定罐区,并检查罐区液位。
(2)操作人员按照罐区物料标号,连接装货管道,并开启阀门。
(3)装货过程中,操作人员需密切观察罐区液位,确保不超过最高液位。
(4)如发现泄漏,立即关闭阀门,采取应急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5. 作业结束后(1)操作人员关闭阀门,拆除管道,清理现场。
(2)确认罐区设备、设施无异常,消防设施、报警系统、通风系统等正常运行。
(3)做好罐区记录,包括卸货、装货时间、物料名称、液位等信息。
四、注意事项1. 操作人员必须遵守罐区操作规程,严禁违章操作。
2. 操作人员需定期接受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3. 严禁在罐区吸烟、使用明火等。
4. 如遇紧急情况,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报告相关部门。
5. 加强罐区安全管理,定期进行安全检查,确保罐区安全运行。
五、附则1. 本规程由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2. 本规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丙烯储存安全操作规程(3篇)

第1篇一、目的为确保丙烯储存过程中的安全,防止火灾、爆炸等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操作规程。
二、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公司丙烯储存、运输、使用等各个环节。
三、职责1. 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制定、修订和监督执行本规程。
2. 丙烯储存岗位人员:负责丙烯的储存、搬运、检查等工作,并严格遵守本规程。
3. 检查人员:负责定期对丙烯储存设施进行检查,确保设施安全可靠。
四、操作规程1. 储存设施要求(1)丙烯储存设施应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材料,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腐蚀性能。
(2)储存设施应具备良好的密封性能,防止丙烯泄漏。
(3)储存设施应设置通风、冷却等设施,确保丙烯储存环境温度、湿度适宜。
2. 储存前的准备(1)储存前,应对储存设施进行检查,确保设施完好、安全。
(2)检查丙烯储存区域,确保无易燃、易爆物品,通风良好。
(3)储存人员应穿戴防护服、防护手套、防护眼镜等个人防护用品。
3. 储存过程(1)将丙烯按照规格、批号等要求分类储存,确保储存有序。
(2)根据丙烯储存特性,合理设置储存高度和间距,避免挤压、碰撞。
(3)储存过程中,注意观察丙烯储存设施,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机检查。
(4)储存区域应禁止烟火,防止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
4. 储存后的检查(1)储存后,应对丙烯储存设施进行检查,确保无泄漏、破损等情况。
(2)检查丙烯储存环境,确保温度、湿度等符合要求。
(3)定期对丙烯储存设施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施安全可靠。
五、应急处置1. 发现丙烯泄漏时,应立即关闭泄漏点,切断泄漏源。
2. 如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进行灭火、救援。
3. 患者受伤时,应立即进行现场急救,并及时送往医院治疗。
六、附则1. 本规程由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2. 本规程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3. 本规程如有未尽事宜,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第2篇一、总则为确保丙烯储存过程中的安全,防止火灾、爆炸等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所有储存丙烯的场所,包括但不限于生产、经营、科研、教学等。
丙烯操作安全规章制度细则

丙烯操作安全规章制度细则丙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塑料、纺织、橡胶等行业。
然而,由于其易燃、易爆的特性,丙烯的操作安全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本文将就丙烯操作的安全规章制度细则展开论述,以期提醒相关操作人员注意安全,避免事故的发生。
首先,对于丙烯操作人员而言,正确的穿戴防护装备是至关重要的。
在进行丙烯操作前,操作人员必须穿戴专业防护服、安全鞋,戴上耐酸碱、防静电的手套和帽子,以防止因接触丙烯而导致皮肤损伤或感染。
同时,操作人员应戴上护目镜或面屏,避免眼睛直接接触丙烯,以免造成眼部伤害。
其次,储存和搬运丙烯的安全要求也是不可忽视的。
丙烯应储存在贮罐、储槽等密闭设备中,远离热源、明火和氧化剂等易燃物品。
在搬运丙烯时,要使用专门的搬运设备,并确保搬运过程中不得发生倾斜和碰撞等意外情况,以免造成泄漏或爆炸。
同时,应定期检查贮罐、储槽的完整性,确保其安全可靠。
第三,操作人员必须熟悉丙烯的性质和特点,了解其安全操作的措施和方法。
在操作丙烯时,应遵循密闭操作原则,确保操作环境中没有明火、热源和静电等危险因素,以免引发火灾或爆炸。
此外,操作人员应正确使用防火设备和消防器材,保持丙烯操作区域的清洁和通风,防止积累的丙烯达到燃烧浓度引发火灾。
第四,丙烯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操作温度和压力。
丙烯的温度和压力过高会增加爆炸的风险,操作人员必须确保操作设备的温度和压力在安全范围内。
当操作设备发生异常情况时,操作人员应立即停止操作,并采取相应的紧急措施,如关闭进气阀门、排空管道等,以确保人身安全和设备的稳定。
最后,事故的应急处置也是丙烯操作安全的重要环节。
在事故发生时,操作人员必须冷静、迅速地采取应急措施,如向上级报告、启动应急预案、疏散人员等,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的伤害和损失。
同时,应及时启动事故调查,查明事故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以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综上所述,丙烯操作安全是化工行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正确穿戴防护装备、严格遵守操作规范、控制温度和压力、熟悉丙烯性质和应急处置措施等,可以有效预防丙烯操作事故的发生。
罐区 安全操作规程

罐区安全操作规程
《罐区安全操作规程》
一、入场规定
1.1、人员进入罐区前必须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了解罐区内的危险物质和潜在风险。
1.2、进入罐区的人员必须穿戴符合标准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安全帽、安全鞋、防护眼镜等。
1.3、进入罐区的人员必须遵守罐区内的交通指挥和规定,不得随意乱走、违规停车或跨越栏杆。
二、作业规定
2.1、在罐区内作业必须严格遵守作业许可制度,未经许可不得进行危险作业。
2.2、作业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严禁违章操作或违规使用设备。
2.3、禁止在罐区内抽烟、使用明火或进行其他可能引起火灾爆炸的行为。
三、紧急处置
3.1、罐区内发生火灾、泄漏等紧急情况时,应立即向值班人
员报告并启动应急预案。
3.2、罐区内应设置足够数量的消防器材和急救设施,并保持良好状态。
3.3、在紧急情况下,所有人员必须迅速撤离罐区,并按照预定的逃生路线有序撤离。
四、其他规定
4.1、禁止在罐区内饮食、吸烟或携带易燃易爆物品进入。
4.2、禁止未经授权擅自操作罐区内的设备或设施。
4.3、对于发现的任何安全隐患或问题,应及时向责任人员报告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予以解决。
通过以上规定,能够有效提高罐区内的安全管理水平,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保证罐区作业的正常进行。
液化气、丙烯装车安全操作规程

液化气、丙烯装车安全操作规程灌装作业前,罐车驾驶员和灌装操作员佩戴安全帽和防护服后,依下述操作程序操作:1、将槽车驶至标示位置后,熄火并拉手剎车,拉上防止驶离装置,取下钥匙并将其放入固定的不锈钢盒中(操作员督导司机执行)。
2、后轮放置木垫轮档,接妥接地线,在灌装站入口处放置「灌装中」警告牌(驾驶员协助操作员进行联合实施)。
3、在加注液化气体罐车之前,检查卡上的项目(汽阀、液阀、压力计、车身外表、安全护栏是否正常及掛钥匙、拉手剎车、轮档置放、夹接地线等是否照规定执行)逐一检查、并签名。
4、装载液化气体的车辆应通知控制室联系实验室进行采样、化验,等调度室通知是否允许装车。
5、调度室通知允许装车,将液化气装载臂与罐车入口法兰连接,锁紧螺栓(驾驶员协助操作员进行联合实施)。
6、将液化气软管连接至阀门,以液化气试漏,确定无泄漏后,排放余气,关阀。
如泄漏,更换垫片、螺栓等再试漏。
7、按公路液化气充填作业检点表内项目(槽车钥匙掛固定处妥、手剎车及轮挡置放妥、检查加注管臂与罐车法兰连接是否正确、排放及回流阀关闭妥接地线)逐一检点并签名。
8、打开罐车进口阀和紧急跳闸阀。
9、打开液化气装车臂出口阀。
10、依槽车规定总重加一成(10﹪)减空车重量后为预定灌装重量,查对照表得知灌装容量并设定之,但是,填充体积不得超过填充体的最大允许填充容量。
11、设定妥后按〝START〞;XV阀开后慢慢打开阀,调整灌装流速,初始流速应不大于1m/s,最大流速不应超过3m/s。
相当于每小时12吨以内。
充注压力低于安全阀的跳闸压力。
并检查阀件、法兰有无泄漏(操作员执行),如泄漏即停止灌装、作止漏处理,并退车。
12、灌装完毕后,将管臂内残液化气排放,待残液化气排放完成,关闭罐车进口阀和紧急跳闸阀。
13、拆离装液化气臂,摆置固定位置,并对罐车进口法兰进行盲密封,盖妥槽车接管箱盒盖。
14、移开〝装液化气中〞警告牌、接地线及木垫轮档(驾驶员协助操作员进行联合实施)。
丙烯罐操作规程

丙烯罐操作规程丙烯罐是一种常见的储存液体或气体的容器,使用丙烯罐需要遵循一定的操作规程,以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以下是关于丙烯罐操作规程的详细说明:1. 环境准备:a. 操作前应检查丙烯罐周围环境是否干燥通风,并且没有明火或易燃物品。
b. 操作人员应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如安全眼镜、安全手套、防护服等。
2. 罐体检查:a. 操作前应检查罐体是否完好无损,无泄漏现象。
b. 罐体上的压力表和温度计应清晰可读,并保持正常工作状态。
c. 如发现罐体有任何异常,应立即上报,并停止操作。
3. 液体处理:a. 操作前应查阅液体的物性参数和安全技术规范,以确保了解液体的特性和危险程度。
b. 在液体操作过程中,应小心谨慎,并避免产生碰撞或摩擦,以防止液体泄漏或喷溅。
c. 液体操作结束后,应及时将罐体盖好,并确保密封良好,防止外界污染和泄漏。
4. 气体处理:a. 操作前应查阅气体的特性和安全技术规范,了解其易燃、有毒等危险性质。
b. 操作人员应穿戴合适的防护装备,避免吸入有毒气体或接触有害物质。
c. 在操作过程中,应确保操作区域通风良好,并定期检查气体浓度,确保其在安全范围内。
5. 罐体压力控制:a. 罐体的压力应在正常范围内工作,如有异常压力变化,应及时进行处理。
b. 操作人员应定期检查罐体的压力表,确保压力计准确可靠。
c. 如发现罐体压力异常升高或下降,应立即上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压力调整。
6. 火灾和事故应急处理:a. 操作前应熟悉丙烯罐的灭火器材和应急处理程序。
b. 如发生火灾或事故,应立即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如使用灭火器材进行扑救或撤离现场。
c. 在事故处理过程中,应保持冷静,并按照应急预案执行,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
7. 定期检查与维护:a. 操作前应定期检查丙烯罐的各个部位,如阀门、管道等,并进行维护和修理。
b. 对丙烯罐进行定期清洗和消毒,确保罐体的卫生和使用安全。
c. 如发现丙烯罐有任何故障或损坏,应立即进行维修或更换。
丙烯罐区操作规程

丙烯罐区操作规程丙烯罐区操作规程第⼀节液化⽓基本知识⼀、液化⽓的来源液化⽯油⽓是⽯油化⼯⽣产的基本原料,也是⼀种新型的⽓体燃料。
⼀般来说,能够在加压常温条件下液化成液体的⽯油烃通常都称为液化⽯油⽓(简称液化⽓)。
液化⽓的提取常有三种途径:⼀是把来⾃天然⽓或油⽥伴⽣⽓中的丙烷、丁烷等组分经分离、吸收、液化⽽成液化⽓;⼆是从炼油⼚催化裂化、加氢裂化等⼆次⽯油加⼯装置所得的副产品;三是从⼀些⽯油化⼯⼚回收剩余的副产品如丙烷、丁烷等⽯油⽓体制取液化⽓。
⼆、液化⽯油⽓的组成液化⽓是由多种烃类组成的混合物,成分⽐较复杂。
包括⼄烷、⼄烯、丙烷、丙烯、丁烷、丁烯及少量重质碳氢化合物和微量的⾮烃类化合物。
其中硫化氢和⽔是有害杂质,易腐蚀设备、管道、⽓瓶和炉具。
重烃类组分戊烷、⼰烷等,它们的沸点是27~36℃,在常温、常压下不易汽化成⽓体,因⽽也是⽓瓶残液的主要成份。
三、液化⽯油⽓的⼀般性质液化⽓是⼀种⽆⾊透明,有特殊刺激性⽓味。
由于其主要成分是丙烷、丙烯,所以沸点很低。
因此,在常温、常压下能迅速⽓化呈⽓体状态,⽓体⽐空⽓重1.5~2.0倍(液化⽓相对密度为0.5~0.6),容易在地⾯及低洼处积存。
液化⽓的饱和蒸汽压随温度的升⾼⽽急剧增加,其膨胀系数也较⼤,⽓化后的体积膨胀250~300倍左右,即⼀升液相液化⽓能变成250~300升液化⽓⽓相。
液化⽓的闪点、沸点很低,均在0℃以下。
它们的爆炸范围⽐较宽,⼀般在1.5~11.7%(体)。
四、液化⽯油⽓的危险性液化⽓极易着⽕爆炸,受热膨胀,易使⼈中毒或冻伤,还易产⽣静电,使⽤危险性⼤。
1、⽕灾爆炸的危险性:由于液化⽓闪点低,爆炸范围宽且爆炸下限低,所以液化⽓遇⽕源极易着⽕爆炸,其爆炸速度为2000~3000m/s,⽕焰温度可⾼达2100℃。
1⽴⽅⽶液化⽓完全燃烧后可产⽣24MJ热量,1升液化⽓能形成12.5m3的爆炸混合物。
2、热膨胀危险性:液化⽓受热后体积膨胀极⼤,⽽且容器内压⼒随温度升⾼成⽐例迅速上升。
罐区操作规程

罐区操作规程一、引言罐区是指用于储存和运输液体或气体的设施,它的安全操作对于保障生产安全和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为了规范罐区的操作流程,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制定本罐区操作规程。
二、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所有罐区的操作,包括液体和气体罐区。
三、操作人员1. 操作人员应经过相关培训,并持有相应的操作证书。
2. 操作人员应熟悉罐区的布局、设备和操作流程,并遵守相关安全规定。
3. 操作人员应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服等。
四、罐区操作流程1. 操作前准备a. 检查罐区设备是否完好,如有异常应及时报修。
b. 检查罐区周边环境是否安全,如有危险情况应采取相应措施。
c. 获取操作许可证,并核实许可证的有效性。
2. 罐区进入与离开a. 进入罐区前应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并按规定的入口进入。
b. 离开罐区时应关闭设备、清理工作现场,并按规定的出口离开。
3. 罐区操作a. 操作前应熟悉操作流程和操作规范。
b. 操作时应按照操作流程进行,不得随意更改或省略步骤。
c. 操作过程中如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并上报相关人员。
4. 罐区设备维护a. 定期对罐区设备进行检修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b. 对设备故障应及时报修,并在维修期间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五、应急措施1. 罐区发生火灾、泄漏等紧急情况时,操作人员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向相关人员报告。
2. 罐区应配备相应的应急设备和消防器材,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3. 操作人员应熟悉应急预案,并参加相关的演练和培训。
六、安全注意事项1. 操作人员应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定,不得擅自操作或违反规定。
2. 操作人员应保持警觉,注意周围环境的变化,如发现异常应及时上报。
3. 操作人员应定期参加安全培训和考核,提高安全意识和操作能力。
七、违规处罚对于违反本规程的操作人员,将依据公司相关规定进行相应的处罚,包括警告、记过、罚款等。
八、附则本规程的解释权归公司所有,如有需要,公司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和补充。
罐区运行工安全操作规程

罐区运行工安全操作规程1. 前言罐区是液体贮存设备,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因此,为了保障罐区的运作安全,特制定本规程,以规范罐区运作过程中的安全操作,确保罐区设备、环境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2. 告知义务(1)罐区工作人员在就职之前,罐区负责人需要向他们讲解罐区的危险性、应急处理、安全操作规程等相关内容。
(2)在罐区工作过程中,罐区工作人员必须了解罐区工艺流程,应注意事项、预防措施等,并遵照安全操作规程执行。
(3)全体罐区工作人员应将安全作业规程牢记于心,保证在工作中不疏忽大意,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3. 罐区进入管理(1)罐区进入设有门禁,只有持有相应证件和培训证明的人员才能进入罐区。
与此同时,还需进行体温检测,并填写相应的健康状况表。
(2)未参与罐区工作的人员不得进入罐区。
(3)进入罐区时,应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避免任何安全事故的发生。
人员要注意记住自己的位置,避免无意中跑到罐区危险区域造成危险。
4. 罐区运行安全操作(1)工作人员必须佩戴统一要求的工作服,并严格按照作业规程、有关法律法规及安全规定进行操作。
(2)在工作过程中,要时刻关注设备操作状态和压力变化,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
(3)在罐区内使用电器设备时,必须符合电器安全规定,防止电器引发火灾等安全事故。
(4)罐区内禁止吸烟,禁止携带火种进入。
(5)罐区内不得进行酗酒等不正当行为,保证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6)使用设备前,将设备上旋开关归零,设备上未用到的液体尽量排完,避免引发意外。
(7)在罐区进行工作时,应根据规定使用相应的工具和设备,以免发生意外伤害。
5. 应急处理(1)罐区发生危险事故时,必须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应急措施,及时报告相关人员。
(2)在应急处理采取措施时,必须遵循规定流程,确保安全优先,并通过方法预估事故的伤害范围和对人的危害。
(3)在应急处理中,应互相配合,遵循现场要求指令,做好现场清理和防范工作。
6. 作业场地管理(1)罐区现场作业场地应干燥、清洁、整齐,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
罐区操作规程

罐区操作规程一、引言罐区操作规程旨在确保罐区内的操作安全、高效,并减少事故和人员伤亡的风险。
本规程适合于所有罐区操作人员,包括但不限于罐区管理人员、操作员和维护人员。
所有操作人员必须熟悉并遵守本规程的要求。
二、安全要求1. 所有操作人员必须穿戴符合安全要求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安全帽、防护眼镜、耳塞、防护手套和防滑鞋等。
2. 在罐区内禁止吸烟、使用明火和进行其他可能引起火灾的活动。
3. 操作人员应定期接受安全培训,熟悉应急预案,并能够正确使用灭火器和其他安全设备。
4. 所有设备和工具必须符合安全标准,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
5. 罐区内必须保持清洁,并定期清理积水、杂物和其他可能导致事故的障碍物。
三、操作流程1. 罐区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操作,不得随意更改或者省略任何步骤。
2. 在进行罐区操作之前,操作人员必须子细检查设备和工具的状态,确保其正常运行。
3. 在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必须密切关注设备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并报告任何异常。
4. 涉及危(wei)险化学品的操作必须按照像关法规和标准进行,包括正确的储存、搬运和处理方法。
5. 操作人员必须按照规定的操作程序进行设备的开启、关闭、调整和维护,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四、事故应急处理1. 在发生事故或者紧急情况时,操作人员必须即将采取紧急住手操作的措施,并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处理。
2. 操作人员必须熟悉应急设备的位置和使用方法,包括灭火器、安全喷淋系统和紧急通风设备等。
3. 在事故发生后,操作人员必须及时报告上级领导和安全主管,并配合进行事故调查和处理。
五、记录和报告1. 罐区操作人员必须按照规定填写操作记录,包括操作时间、操作内容、设备状态和操作人员签名等。
2. 操作记录必须保存至少一年,并定期进行审核和归档。
3. 操作人员必须及时报告任何设备故障、事故和安全隐患,并配合进行调查和报告。
六、违规处理1. 对于违反本规程的操作人员,将按照公司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包括但不限于警告、停职和解雇等。
罐区操作规程

罐区操作规程一、引言罐区操作规程是为了确保罐区操作的安全、高效和规范化而制定的。
本规程适用于所有进入罐区从事操作工作的人员,包括罐区操作人员、监督人员和管理人员。
二、责任和义务1. 罐区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关的操作技能和证书,并遵守本规程的要求。
2. 监督人员应对罐区操作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操作符合规程。
3. 管理人员应负责制定、修订和执行本规程,并提供培训和必要的设备和工具。
三、罐区操作流程1. 准备工作a. 罐区操作人员应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安全帽、防护眼镜、耳塞、防护手套等。
b. 罐区操作人员应检查罐区设备和工具的完好性,并报告任何异常。
c. 罐区操作人员应核对操作计划和工作指令,确保操作步骤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罐区操作a. 罐区操作人员应按照操作计划和工作指令进行操作,严禁擅自修改或忽略任何步骤。
b. 罐区操作人员应确保操作区域的清洁和整洁,避免杂物堆放和滑倒等危险情况。
c. 罐区操作人员应使用正确的工具和设备进行操作,并保持其良好状态。
d. 罐区操作人员应定期检查操作设备和工具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及时报告任何故障或损坏。
3. 罐区安全a. 罐区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罐区安全规定,包括禁止吸烟、禁止使用明火和禁止携带易燃物品等。
b. 罐区操作人员应熟悉应急处理程序,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突发情况。
c. 罐区操作人员应定期参加安全培训和演习,提高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四、记录和报告1. 罐区操作人员应按照规定填写操作记录,包括操作时间、操作内容、操作人员和操作结果等。
2. 罐区操作人员应及时向上级报告操作情况和发现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五、违规处理1. 对于违反本规程的行为,将按照公司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包括警告、罚款、停职和解雇等。
2. 对于违规行为造成的事故或损失,将依法追究责任,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六、附则1. 本规程的解释权归公司所有,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和补充。
2. 本规程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并适用于所有罐区操作工作。
丙烯罐区操作规程

丙烯罐区操作规程1.丙烯罐区的位置和布局1.1丙烯罐区应位于远离火源、高温设备和低洼地带,并且应有良好的通风条件。
1.2丙烯罐区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消防安全距离,相邻罐区的距离应符合规定要求,并设有防火墙。
1.3丙烯罐区内的丙烯储罐应按相关规定进行布局,留有足够的间距以便安全操作和消防救援。
2.罐区内的安全设施2.1丙烯罐区应配备应急广播设备和警示标志,以便在发生事故时及时通知工作人员。
2.2丙烯罐区应设置专门的消防器材,包括灭火器、消防栓、消防箱等,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2.3丙烯罐区应配置必要的消防设备,如喷淋系统、泡沫灭火系统等,以便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控制火势。
2.4丙烯罐区应配备足够数量的逃生通道,并设置明显的标志,以便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快速撤离。
3.罐区内的操作规程3.1进入丙烯罐区的人员必须穿戴符合相关规定的防护装备,并接受必要的安全培训。
3.2进入丙烯罐区前,应进行必要的安全检查,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如泄漏报警器、防火墙等。
3.3进行液体丙烯的装卸操作时,必须使用专业设备,并保证操作人员具备相应的技能和培训。
3.4进行丙烯储存罐的清洗和维护时,必须按照规定使用专用的工具和装备,并遵守相关操作规程。
3.5禁止在丙烯罐区内吸烟、使用明火或进行其他可能引发火灾的活动。
3.6禁止在丙烯罐区内进行容器破损、泄漏或漏气的操作,如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4.灾害事故应急预案和演练4.1丙烯罐区应编制详细的灾害事故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以验证预案的可行性和完整性。
4.2丙烯罐区应设置应急疏散通道和指示标志,并进行必要的培训,以提高员工的应急意识和安全意识。
4.3发生灾害事故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做好人员疏散、火灾扑救、泄漏控制等工作,确保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以上是丙烯罐区操作规程的一些基本内容,具体的规定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细化和补充。
在操作过程中,必须始终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并加强培训和意识教育,以确保丙烯罐区操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丙烯罐区操作规程第一节液化气基本知识一、液化气的来源液化石油气是石油化工生产的基本原料,也是一种新型的气体燃料。
一般来说,能够在加压常温条件下液化成液体的石油烃通常都称为液化石油气(简称液化气)。
液化气的提取常有三种途径:一是把来自天然气或油田伴生气中的丙烷、丁烷等组分经分离、吸收、液化而成液化气;二是从炼油厂催化裂化、加氢裂化等二次石油加工装置所得的副产品;三是从一些石油化工厂回收剩余的副产品如丙烷、丁烷等石油气体制取液化气。
二、液化石油气的组成液化气是由多种烃类组成的混合物,成分比较复杂。
包括乙烷、乙烯、丙烷、丙烯、丁烷、丁烯及少量重质碳氢化合物和微量的非烃类化合物。
其中硫化氢和水是有害杂质,易腐蚀设备、管道、气瓶和炉具。
重烃类组分戊烷、己烷等,它们的沸点是27~36℃,在常温、常压下不易汽化成气体,因而也是气瓶残液的主要成份。
三、液化石油气的一般性质液化气是一种无色透明,有特殊刺激性气味。
由于其主要成分是丙烷、丙烯,所以沸点很低。
因此,在常温、常压下能迅速气化呈气体状态,气体比空气重1.5~2.0倍(液化气相对密度为0.5~0.6),容易在地面及低洼处积存。
液化气的饱和蒸汽压随温度的升高而急剧增加,其膨胀系数也较大,气化后的体积膨胀250~300倍左右,即一升液相液化气能变成250~300升液化气气相。
液化气的闪点、沸点很低,均在0℃以下。
它们的爆炸范围比较宽,一般在1.5~11.7%(体)。
四、液化石油气的危险性液化气极易着火爆炸,受热膨胀,易使人中毒或冻伤,还易产生静电,使用危险性大。
1、火灾爆炸的危险性:由于液化气闪点低,爆炸范围宽且爆炸下限低,所以液化气遇火源极易着火爆炸,其爆炸速度为2000~3000m/s,火焰温度可高达2100℃。
1立方米液化气完全燃烧后可产生24MJ热量,1升液化气能形成12.5m3的爆炸混合物。
2、热膨胀危险性:液化气受热后体积膨胀极大,而且容器内压力随温度升高成比例迅速上升。
钢瓶过量充装,温度升高1℃,压力可增加1.01~2.03Mpa,因此要尽量避免充装过满或擅自给容器加热。
3、冻伤危险性:液化气沸点范围低,且蒸发潜热较高,气化时需吸收大量热量。
如发生泄漏,液体喷出,则会使物体因吸收热量而造成表层凝霜。
喷到人体,则会因急剧的吸热而导致人体的冻伤。
4、中毒危险性:液化气有毒,空气中液化气浓度达10%左右时,即使停留时间很短,也会使人恶心、呕吐甚至昏迷。
5、静电危险性:液化气在输送、运输、罐装过程中会产生静电,尤其是发生泄漏喷射出来,产生高静电位,极易闪火引起着火爆炸。
五、液化石油气的用途当前,液化石油气作为一种新型的燃料和工业原料已经进入人民生活和工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其开发利用的经济价值及其优越性,愈来愈为人们广泛重视。
作为燃料,和其它燃料相比,它有许多优点。
1、与管道煤气相比,基建耗用钢材较低,投资少。
因液化气由气体转变成液体,体积要缩小250~300倍,因此能在单位容积中储存较多的液化气,这样就减少了运输和储存设备容积。
因而,建设液化气设施用钢材仅为煤气管道供应设施的40%。
2、沸点低、热值高、使用方便。
液化气的发热量,低值为45.2~46.0MJ/Nm3,高值达87.9~121.4 MJ/Nm3,是城市焦炉煤气热值15.07~18.42 MJ/Nm3的6倍,是天然气热值35.59~46.05 MJ/Nm3的3倍,是烟煤的2倍。
而且它的压力稳定,点火即燃,为家庭使用提供了方便。
3、无烟尘、无灰渣,有利于保护环境。
液化气能够充分燃烧,而且不会产生烟尘与灰渣,十分干净。
用它代替千家万户烧煤,免除了大气污染,保护了环境,减轻了家务劳动量。
另外,液化气燃烧时,所需空气比城市煤气大的多,用其作为燃料时,空气供应必须充分并通风良好保证燃烧完全。
六、结冰现象液化石油气中,可能溶有微量的水,无论是在液化石油气的液相还是气相中,水的溶解度都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在低温时,溶于液化石油气中的水就会析出,这种现象就叫做“结冰现象”。
水析出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由于液相温度下降,水的溶解度降低,水从中离析出来,随着温度的下降而结冰。
另一种是液相通过减压阀膨胀时,气体中的水会离析出来并结冰,及生成烃类水化物(白色结晶)。
如果温度和压力条件适当,而且有充分的水量,固态水化物就会不断地生成,直至将阀门、管道的调压器全部堵塞。
为防止在生产装置中形成烃类水化物,应对液化石油气进行干燥或在液体中加入0.1%(体)的甲醇,降低其水化物生成的温度。
第二节丙烯基本知识结构简式:CH3—CH=CH2分子式:C3H6一、性质丙烯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可燃性气体,微具烃类特有的臭味。
气体的比重:1.46(空气=1),熔点:-185.2℃,沸点:-47.7℃,临界温度:91.9℃,临界压力:4.6MPa,爆炸极限:2.0%~11.0%(体积)。
二、用途:丙烯是石油化工的基本原料之一,是生产合成树脂聚丙烯的单体,也是生产丙烯腈、环氧丙烷、丙三醇、丙酮、苯酚、异丙醇等有机化工产品的原料。
三、安全、贮存、运输须知及应急处理毒性介绍:属低毒类. 高浓度时因缺氧而窒息,接触液体可以引起冻伤。
急性健康影响:中毒症状主要为头昏、乏力、直至意识丧失;皮肤、眼接触液体可以引起冻伤。
丙烯对人体侵入途径:以呼吸道吸入为主预防方法:工作场所要求空气流通,便于丙烯气体扩散稀释。
液态丙烯钢瓶应定期检查,以防发生事故。
车辆运输途中发生泄漏时:要停在安全区域,并立即向“119”报警,划定警戒区,控制火种和无关人员进入,参加抢救人员要穿防静电服和鞋,(无防静电服时用水将化纤衣服淋湿),用消防水将漏出的气体驱散,防止聚集。
火灾处理:火灾时用雾状水隔离冷却,用二氧化碳、泡沫、干粉灭火机灭火。
人要站在上风向。
消防车要从上风向进入,并要在安全区域停车。
严禁进入泄漏区域,防止消防车发动机热源引燃、爆炸。
发生小火时可将火源扑灭;发生大火时,防止烧坏设备,引起更大火灾,用冷却水喷射着火源周围,不宜将火扑灭,让容器内的物料烧完为止,防止将火扑灭后,丙烯气体扩散遇明火引起爆炸。
中毒急救:迅速将病人转离中毒现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畅通,一般可较快清醒。
如呼吸、心脏停止跳动,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摩,直至送达医院抢救治疗。
第三节MTBE基本知识甲基叔丁基醚,英文缩写为MTBE(methyl tert-butyl ether),分子式为:CH 3 OC(CH 3 ) 3一、性质丁烯-1为无色、无臭气体,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并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密度为565.27Kg/m3(46℃0.44Mpa),沸点为-6.3℃,爆炸极限为1.6-10%(体),闪点为-80℃,自燃点为455℃。
MTBE的纯度约为97%~99.5%二、用途:MTBE可以增加汽油的辛烷值,而且化学性质稳定。
添加MTBE的汽油还能改善汽车的行车性能,降低尾气中一氧化碳的含量。
而且燃烧效率高,可以抑制臭氧的生成。
它可以替代四乙基铅作为抗暴剂,生产无铅汽油。
现在约有95%的MTBE 用作辛烷值提高剂和汽油中含氧剂三、安全、贮存、运输须知及应急处理毒性介绍:属低毒类本品有轻度麻醉和剌激作用,并可引起窒息。
急性健康影响:可出现粘膜刺激症状、嗜睡、血压稍高、心率增快。
高浓度吸入可引起昏迷、窒息。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以丁烯-1为主的混合性气体,有头痛、头晕、嗜睡或失眠,有易兴奋、易疲倦、全身乏力、记忆力减退,有时有粘膜慢性刺激症状。
本品对人体侵入途径:以呼吸系统吸入为主。
对皮肤有刺激作用,液体可引起冻伤。
预防方法: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要密闭,室内要通风。
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穿防护服(防静电服)、鞋,在现场佩带防化安全眼镜、戴手套。
在接触高浓度的操作时,要戴防毒面具,须有专人监护。
工作后洗澡、更衣。
第四节甲醇基本知识甲醇品名:甲醇; 木醇; 木酒精; 甲基氢氧化物理化性质:无色、透明、高度挥发、易燃液体。
略有酒精气味。
分子式C-H4-O。
分子量32.04。
相对密度0.792(20/4℃)。
熔点-97.8℃。
沸点64.5℃。
闪点12.22℃。
自燃点463.89℃。
蒸气密度1.11。
蒸气压13.33KPa(100mmHg 21.2℃)。
蒸气与空气混合物爆炸下限6~36.5 % 。
能与水、乙醇、乙醚、苯、酮、卤代烃和许多其他有机溶剂相混溶。
遇热、明火或氧化剂易着火。
遇明火会爆炸。
二、侵入途径:主要经呼吸道和胃肠道吸收,皮肤也可部分吸收。
三、临床特点:刺激症状:吸入甲醇蒸气可引起眼和呼吸道粘膜刺激症状。
中枢神经症状:患者常有头晕、头痛、眩晕、乏力、步态蹒跚、失眠,表情淡漠,意识混浊等。
重者出现意识朦胧、昏迷及癫痫样抽搐等。
严重口服中毒者可有锥体外系损害的症状或帕金森氏综合征。
眼部症状:最初表现眼前黑影、闪光感、视物模糊、眼球疼痛、畏光、复视等。
严重者视力急剧下降,可造成持久性双目失明。
检查可见瞳孔扩大或缩小,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视乳头水肿,周围视网膜充血、出血、水肿,晚期有视神经萎缩等。
酸中毒:二氧化碳结合力降低,严重者出现紫绀、呼吸深而快呈Kussmaul 呼吸。
消化系统及其他症状:患者有恶心、呕吐、上腹痛等,可并发肝脏损害。
口服中毒者可并发急性胰腺炎。
少数病例伴有心动过速,急性肾功能衰竭等。
严重急性甲醇中毒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视力急剧下降,甚至双目失明,意识朦胧、谵妄、抽搐和昏迷。
患者应立即移离现场,脱去污染的衣服。
口服者用1%碳酸氢钠洗胃,硫酸镁导泻。
清除体内已吸收的甲醇。
透析疗法:中毒严重者应及早进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以减轻中毒症状,挽救病人生命,减少后遗症。
第二章丙烯罐区开停工规程第一节丙烯罐区开工规程一、开工要求及注意事项在开工过程中要求各岗位之间相互配合,每个操作员工服从领导,听从指挥,严格执行规程和责任制,在开工过程中要求做到“十不”即:(l)不跑油、串油、烃、碱、剂等(2)不超温(3)不超压(4)不爆炸(5)不着火(6)不误操作(7)不留一切安全隐患(8)不损坏设备(9)不送不合格油(10)不污染环境做到:吹扫试压一次成功,机泵试运一次成功,调整操作一次成功,产品质量一次合格。
二、开工前的准备1、工艺管线大检查(l)工艺流程是否符合生产要求。
(2)检修施工是否完毕并符合要求。
(3)工艺阀门、控制阀检修安装是否齐备,并符合要求,阀门盘根、压盖、阀盖是否把紧,垫片、螺杆材质是否符合标准,阀门开关是否灵活好用。
(4)管线伴热结构、防冻排凝阀是否符合要求。
(5)管线是否紧固。
(6)各管线所用压力表、温度计、仪表部件采样器是否齐备并安装正确。
(7)管线的防腐保温刷漆是否符合标准。
2、机动设备大检查(l)机泵检修施工完毕,是否符合规范要求,铭牌是否满足生产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