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第四章 大气和废气监测
《环境监测》课程习题-复习
![《环境监测》课程习题-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0316cbeb6294dd88d0d26bc0.png)
环境监测课程习题.思考题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环境监测2、环境优先污染物3、环境标准4、环境优先监测二、填空(每个0.5分)1、按监测目的可将监测分为监视性监测、特定目的监测、研究性监测。
2、环境监测的特点有综合性、连续性、追踪性。
3、环境标准按管理的层次可分国际级、国家级、地方级三个层次,并遵循地方标准优先的原则。
4、监测分析方法有三个层次,它们是国家标准分析方法、统一分析方法和等效方法。
三、思考题1、环境监测的主要任务是什么?2、环境监测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环境监测按监测目的可分为哪几类?3、根据环境污染的特点说明对近代环境监测提出哪些要求?4、环境监测和环境分析有何区别?5、我国目前环境监测分析方法分哪几类?6、为什么分光光度法在目前环境监测中还是较常用的方法?它有何特点?发展方向是什么?7、试分析我国环保标准体系的特点。
8、为什么要分别制定环境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9、既然有了国家排放标准,为什么还允许制订和执行地方排放标准?10、制订环保标准的原则是什么?是否标准越严越好?11、环境污染和环境监测的特点各是什么?12、环境监测的目的是什么?13、简述环境监测发展趋势。
14、简述优先污染物筛选的原则。
第二章水和废水监测一、名词解释1、水质污染2、水体自净3、水质监测4、瞬时水样5、混合水样6、流速仪法7、湿式消解法8、干灰化法9、富集或浓缩10、混合水样11、综合水样12、凯式氮13、化学需氧量14、高锰酸盐指数15、生化需氧量16、总需氧量17、平均比例混合水样18、酸度19、PH值20、酚酞酸度21、碱度22、臭阈值23、总残渣24、总可滤残渣25、悬浮物(SS)26、地下水27、离子交换法28、共沉淀29、细菌总数30、污泥体积指数31、溶解氧32、真色33、表色二、思考题1、简要说明监测各类水体水质的主要目的和确定监测项目的原则。
2、如何制订水污染监测方案?以河宽< 50m 的河流为例,说明如何布设监测断面和采样点?3、对于工业废水排放源,怎样布设采样点和采集有代表性的水样?4、解释下列术语,说明各适用于什么情况?瞬时水样;混合水样;综合水样;平均混合水样;平均比例混合水样。
环境监测培训教材(50张)PPT
![环境监测培训教材(5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0fbd57c482fb4daa48d4b05.png)
懂得监测过程质量保证的内容和方法; 了解新方法、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对本课程中的概念、名词等的英文要熟悉
目录
第一章 绪 论 第二章 水和废水监测 第三章 空气和废气监测 第四章 固体废物监测 第五章 土壤质量监测
二、环境污染和环境监测的特点
环境污染物 指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 成和性质发生变化、直接或间接有害于人 类生存或造成自然生态环境衰退的物质。
环境污染物是环境监测和研究的对象。
二、环境污染和环境监测的特点
原生环境 问题
天然源
火山爆发 森林火灾 洪涝干旱 地震
污染源
次生环 境问题
农业污染源
流行病 其他
环境监测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通过测定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
环境质量
确定 污染程度 变化趋势
自然因素
对象:反映环境质量变化的 人为因素
污染成分
环境监测的一般工作程序
环境监测
布点 采 环境信息 技术 样
样品前处 理和准备
定性检测 定量检测
数据 综合分 环境质 处理 析评价 量信息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分类 第二节 环境监测特点和监测技术概述 第三节 环境标准
第一节 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分类
生物因素
化学因素
人
物理因素
社会因素
一、环境监测的任务
确定污染物的浓度、分布、变化规律; 确定污染源造成的污染影响; 新污染源的预测预报; 判断环境质量是否合乎环境质量标准; 收集环境本底数据,积累监测资料; 为制定和修订环境法规、标准等提供依据。
大气和废气监测颗粒物大气污染指数
![大气和废气监测颗粒物大气污染指数](https://img.taocdn.com/s3/m/9f6af7ba312b3169a551a4a7.png)
(3)对气象和环境的影响 :
随着气溶胶增加,致使大气能 见度降低;
使空气质量恶化,造成大气污 染,对局部环境的影响很大。
产生酸沉降,对生态环境危害 很大。
气溶胶对大气能见度、大气光化学烟雾 、酸沉降有极大的影响。
250 天数
200
150
203 180
150
100 60 50
0 5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1994年
风险就开始上升。浓度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总的死
亡风险就上升4%,得心肺疾病的死亡风险上升6%,得
肺癌的死亡风险上升8%。
12
从全社会的角度出发,降低PM2.5这些看似不大的风险, 收益却是很大的。美国环保局在2003年做了一个估算: “如果PM2.5达标,全美国每年可以避免数万人早死、数 万人上医院就诊、上百万次的误工、上百万儿童得呼吸 系统疾病”。相比当前的中国,美国当时的空气质量已 经相当不错,只有很少的地区略微超标。如果中国的 PM2.5能够达标,社会收益无疑将会是巨大的。 上述关于PM2.5死亡风险的数据源自2002年发表于《美 国医学会杂志》的一篇论文。
➢ 与自然界硫、氮、碳循环有关的转化产物,如由H2S、SO2氧化生 成的硫酸盐,由NH3、NO和NO2氧化生成的硝酸等。
2、人为来源
燃料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颗粒物,如煤烟、飞灰等。 各种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固体微粒,汽车尾气排出
的卤化铅凝聚而形成的颗粒物。 人为排放SO2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硫酸盐粒子等的二次
空气污染指数为185, 空气质量等级为轻度污染, 首要污染物为二氧化氮。
【例题】某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经监测后综合整理,该城市当日
主要污染物数据如下:
CCSN0022==00..220100((mmgg//mm33)),,试C确TS定P =该0城.4市53的(m环g境/空m3气),污染指数、 首要污染物和环境空气质量级别。
环境监测第四章大气和废气监测
![环境监测第四章大气和废气监测](https://img.taocdn.com/s3/m/814f695984868762cbaed50d.png)
(三)采样站(点)数目的确定
在一个监测区域内,采样站(点)设置数目应根据监测 范围大小、污染物的空间分布特征、人口分布密度、气象 、地形、经济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我国对大气环境 污染例行监测采样站设置数目主要依据城市人口多少。
市区人口/万人
<50 50-100 100-200 200-400 >400
环境监测第四章大气和废气监测
第一节 大气污染概 述
一、大气污染 二、大气污染物及其存在状态 三、大气中污染物浓度表示方法
2021/1/16
一、大气污染(atmosphere pollution):
大气中有害物质浓度超过环境所能允许的极限并持 续一定时间后,会改变大气特别是空气的正常组成,破 坏自然的物理、化学和生态平衡体系,从而危害人们的 生活、工作和健康,损害自然资源及财产、器物等,这 种情况称为大气污染。
区、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和居住混合区、交通稠密区 、清洁区等,再根据具体污染情况和人力、物力条件, 在各功能区分别设置相应数量的采样点。
2、网格布点法: 适用于多个污染源,且污染
源分布均匀。 注:若有主导风向,下风向
的采样点应占总采样点的60%。
2021/1/16
3、放射式(同心圆)布点法: 适用于孤立的高架点源,同心圆与放射线的划分要
常见有:硫酸盐、硝 酸盐、臭氧、醛类、 过氧乙酰硝酸酯 (PAN)等。
2021/1/16
大气中的污染物质的存在状态是由其自身的理化性质 及形成过程决定的,气象条件也起一定的作用。 一般将它们分为分子状态污染物、粒子状态污染物两类: 1、分子状态污染物:指常温常压下以气体或蒸汽形式(苯 、苯酚)分散在大气中的污染物质。根据化学形态,可将 其分为五类:
环境监测第4章大气监测-2
![环境监测第4章大气监测-2](https://img.taocdn.com/s3/m/798a4a132cc58bd63086bdbf.png)
4、颗粒物的采样 将采样管由采样孔插入烟道,是采样嘴正对气流,
按颗粒物等速采样法采样。根据采样管滤筒上所 补集到的颗粒物量和同时抽取的气体量,计算出 排气颗粒物浓度。
二、污染源样品的采集
(二)流动污染源样品的采集
汽车是一种重要而又典型的流动污染源。其尾部排 出的废气中含有CO、NOx、HC(碳氢化合物)等 污染物,对城市空气质量产生很大的不良影响。由 于汽车数量极大,现在还不可能对每一辆行驶中的 汽车作全面的排气监测,有关工作仅集中在制订排 气法规时所作的台架试验。故此,汽车排气的取样 中不存在采样点布设及采样时间、频度等问题。
5、含湿量的测定 (1)冷凝法
从烟道采样点抽取一定量的烟气,使之通过冷 凝器,冷凝水量再加上从冷凝器中排出的饱和气体 含有的水蒸气量,即可计算出排气中的水分。
P184上 公式
5、含湿量的测定 (2)重量法 从烟道采样点抽取一定体积的烟气,使之通过装有 吸湿剂的吸湿管,则烟气中的水蒸气被吸湿剂吸收, 吸湿管的增重即为所采烟气中的水蒸气重量,然后 代入公式计算含湿量。 P184下 公式 常 用 吸 湿 剂 有 : CaCl2 、 CaO、Al2O3 、 P2O5 、 硅 胶、过氯酸镁等
采样类型:移动采样、定点采样和间断采样。
不同采样速度时颗粒物运动状况示意图
采样类型:
移动采样:为测定烟道不同断面上烟气中烟尘的平 均浓度,用同一个尘粒捕集器在已确定的各采样点上 移动采样,在各点的采样时间相同,这是目前普遍采 用的方法。
定点采样:为了解烟道内烟尘的分布状况和确定烟 尘的平均浓度,在同一断面上每个采样点分别采样, 即每个采样点采集一个样品。
(三)烟尘(或气态污染物)排放速率的计算
环境监测培训讲义(PPT 51页)
![环境监测培训讲义(PPT 51页)](https://img.taocdn.com/s3/m/be5cc49d551810a6f52486cf.png)
2、水环境污染
中国七大水系的污染程度依次是:辽河、 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珠江、长江, 其中42%的水质超过3类标准(不能做饮用 水源),全国有36%的城市河段为劣5类水 质,丧失使用功能。大型淡水湖泊(水库) 和城市湖泊水质普遍较差,75%以上的湖泊 富营养化加剧,主要由氮、磷污染引起。
防治措施:1、禁止向水体排放油类、酸 液、碱液或者剧毒废液。 2、禁止在水体清 洗装贮过油类或者有毒污染物的车辆和容器 3、禁止在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内新建、扩 建对水体污染严重的建设项目;改建建设项 目,不得增加排污量。
3、垃圾处理问题
中国全国工业固体废物年产生量达8.2亿 吨,综合利用率约46%。全国城市生活垃 圾年产生量为1.4亿吨,达到无害化处理要 求的不到10%。塑料包装物和农膜导致的白 色污染已蔓延全国各地
环境监测的实质-环境介质的表征
是什么? 指标的定义
环境质量 指标
如何测? 测定原理方法
有何用? 代表的环境意义
第一章 绪 论
环境监测是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环境监测就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
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环境监测的过程一般为:现场调查→监测计划设计→
防治措施:尊重自然规律,充分发挥生 态自我修复功能,坚持退耕还林还草、小流 域综合治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动摇,把 水保生态建设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 ,努力实现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同步 提高。加强宣传,依法推动封禁管护的顺利 实施。
6、旱灾和水灾问题
(完整版)环境监测课程教学大纲..
![(完整版)环境监测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13b83d94cc175527072208dd.png)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环境监测课程性质:XXX总学时:64 学分:4适用专业:环境工程开课单位:XXX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环境微生物学一、课程性质、目的环境监测是环境科学、环境工程、资源与环境、给水与排水工程等相关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中具有综合性、实践性、时代性和创新性的一门重要的理论与方法课程。
本课程是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和环境管理各领域的基础,是环境保护和环境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对环境保护的各个方面具有重大影响。
按监测对象学习,本课程主要讲述水和废水监测、大气和废气监测、固体废物监测、土壤污染监测、生物污染监测、噪声监测、环境放射性监测等内容。
按测定项目学习,包括汞、镉、铬、铅、砷等重金属,氰化物、氟化物、硫化物、含氮化合物,水中溶解氧、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酚类、油类,大气中SO2、NO X、TSP、PM10、CO、O3、烃类等气态污染物,光化学烟雾等二次污染物,颗粒物,多环芳烃类、二噁英类等重要有机污染物,以及酸雨项目监测等。
按监测程序学习,本课程主要讲述各类环境监测的方案设计,优化布点、样品的采集、运输及保存,样品的预处理及测定,数据的处理及信息化,监测过程的质量保证等的内容。
按监测方法学习,主要讲述化学分析、仪器分析以及生物方法;主要为标准方法和正在推广的新的常规监测技术,还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简易监测技术,及迅速发展的连续自动监测技术等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对上述内容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相关法规,监测方法的科学原理和技术关键、各类监测方法的特点及适用范围等一系列理论与技术问题;掌握监测方案设计,优化布点、样品的采集、运输及保存,样品的预处理和分析测定、监测过程的质量保证、数据处理与分析评价的基本技能;了解环境监测新方法、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培养学生今后在监测数据收集、整理和评价等方面达到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综合应用多种方法处理环境监测实践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与时俱进、发展新方法和新技术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企业环境监测法律规定(3篇)
![企业环境监测法律规定(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15b0935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c6.png)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企业环境监测管理,保护生态环境,防治污染,保障公众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在我国境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包括但不限于工业企业、农业企业、服务业企业等。
第三条企业环境监测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依法监测,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实、准确、完整;(二)科学监测,采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和方法;(三)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强化环境监测在环境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四)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
第四条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全国企业环境监测的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企业环境监测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监测范围与内容第五条企业环境监测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一)废水排放监测;(二)废气排放监测;(三)固体废物排放监测;(四)噪声排放监测;(五)土壤、地下水污染监测;(六)其他污染物排放监测。
第六条企业环境监测内容应当包括:(一)污染物排放种类、数量、浓度;(二)污染源排放时间、排放强度;(三)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四)污染事故处理情况;(五)其他需要监测的内容。
第三章监测方法与标准第七条企业环境监测应当采用国家环境保护标准或者地方环境保护标准。
第八条企业环境监测方法应当符合以下要求:(一)采用标准方法或者经过验证的等效方法;(二)确保监测设备、试剂、校准器等符合要求;(三)操作规范,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九条企业环境监测标准包括以下内容:(一)污染物排放标准;(二)监测方法标准;(三)监测数据统计和分析标准。
第四章监测机构与人员第十条企业环境监测机构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取得相应的环境监测资质;(二)具有专业技术人员;(三)具备相应的监测设备和技术能力;(四)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
第十一条企业环境监测人员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取得相应的环境监测资格证书;(二)熟悉环境监测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三)具备一定的环境监测业务能力。
环境监测第四章 大气和废气监测
![环境监测第四章 大气和废气监测](https://img.taocdn.com/s3/m/c3a81d4759eef8c75ebfb323.png)
转子流量计
1.锥形玻璃管;2.转子
几种常用的流量计示意图
(2)气态污染物采样器
流量计 采样泵
收集器
定时器
携带式大采气样采器样工器作实原物理照示片意图
(3)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
大流量采样器结构示意图
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
大流量TSP/PM10采样器
中流量TSP/PM10采样器
(4)可吸入颗粒物采样器
2.监测项目
空气污染常规监测项目
类 别
必测项目
空
气 污 染
TSP、SO2、 NOx、硫酸盐
物 化速率、灰尘
监 自然沉降量
测
空
气
降 水
pH、电导率
监
测
按地方情况增加的必 测项目
选测项目
CO、总氧化剂、总 烃、PM10、F2、HF 、B(a)P、Pb、H2S、 光化学氧化剂
CS2、Cl2、氯化氢、硫酸雾 、HCN、NH3、Hg、Be、铬 酸雾、非甲烷烃、芳香烃、 苯乙烯、酚、甲醛、甲基对 硫磷、异氰酸甲酯等
尽可能选择国家标准方法——《空气和废气监 测分析方法》(第四版)
1.采样方法
(1)直接采样法 a.注射器采样 b.塑料袋采样 c.采气管采样 d.真空瓶采样
真空采气瓶示意图
采气管示意图 真空采气瓶抽真空装置示意图
2.富集(浓缩)采样 法
a.溶液吸收法
气体吸收管(瓶)示意图
b.固体阻留法
吸附型填充柱,分配型填充柱,反应型填充柱。
2.采样点布设数目
我国空气环境污染例行监测采样点设置数目
市区人口/万人 SO2、NOx、TSP 灰尘自然沉降量 硫酸盐化速率
<50
3
≥3
环境监测试题库
![环境监测试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50882b48dd36a32d737581a4.png)
环境监测试题库第一章国家标准及监测技术规范一、判断题1.为了推动我国火电行业对SO2的治理工作,实行SO2排放总量与排放浓度双重控制。
(√)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分为三级。
(√)3、《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规定,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方法为红外分光光度法。
(√)4、监测工业废水中的一类污染物应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布点采样。
(√)5、建设(包括改、扩建)单位的建设时间,以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的批准日期为准。
(√)6、新污染源的排气筒高度一般不应低于15米。
若某新污染源的排气筒必须低于15米时,其排放速率标准值按外推计算结果再严格50%执行。
()7、《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挥发酚指能与水蒸气一并挥发的酚类化合物。
(√)8、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中的最高允许排放速率,是一定高度的排气筒任何1h 排放污染物的质量不得超过的限值。
()9、《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以标准分布时所规定的实施日期为界,划分为两个时段。
即1997年12月31日前建设的单位,执行第一时间段规定标准值;1998年1月1日起建设的单位执行第二时间段规定标准值。
()10、危险废物腐蚀性鉴别,当pH大于或等于12.5,或者小于或等于2.0时,则该废物是具有腐蚀性的危险废物。
(√)11、我国的环境标准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
(√)12、烟尘的排放量主要受到燃烧方式、锅炉运行情况和煤的性质,还有锅炉负荷的影响。
(√)13、排污系数的物理意义是:每耗用1t煤产生和排放污染物的量。
()14、浸出液中任何一种危害成分的浓度超过其标准中所列的浓度值,则该废物是具有浸出毒性的危险废物。
()15、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分为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
()16、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分综合性排放标准和行业性排放标准两大类。
()17、低矮排气筒的排放属有组织排放,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造成与无组织排放相同的后果。
环境监测第四章大气和废气监测
![环境监测第四章大气和废气监测](https://img.taocdn.com/s3/m/8d24742b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2e.png)
环境监测第四章:大气和废气监测前言随着工业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气污染和废气排放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保护环境和人民健康,需要进行大气和废气监测。
本文将介绍大气和废气监测的相关知识。
大气监测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臭氧、苯等有机物质。
大气监测的方法监测站点选取大气监测站点选取应考虑以下因素:1.考虑大气污染源的分布情况,选取有代表性的站点。
2.确保监测站点的环境背景基本一致,排除由于环境差异所引起的误差。
3.不同监测点之间距离应足够远,避免相互影响。
监测方法大气监测的方法包括点源监测和面源监测两种:1.点源监测:在污染源周围设置监测站点,以分析该污染源周围环境中大气污染物的浓度。
2.面源监测:对全市区域中的空气质量进行监测。
大气监测指标大气污染监测的指标主要包括: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臭氧、铅、苯等有组织化合物。
废气监测废气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废气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氯气等无机物质以及苯、甲苯、二甲苯、苯酚、氯苯等有机物质。
废气排放标准废气排放标准的设置涉及到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政策,其目的是为了确保废气排放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在容许范围内。
废气监测方法废气监测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常规监测方法:如测量流量、温度、湿度、压力等物理参数,同时测定废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浓度。
2.现场连续监测方法:采用现场连续监测仪器进行监测,能够实现对污染物浓度、流量、温度、相对湿度等参数进行自动监测。
3.抽取样品监测方法:如取样后采用物理化学方法分析测定污染物浓度。
本文介绍了大气和废气监测的相关知识,包括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大气监测的方法和指标,以及废气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监测方法。
希望能够引起人们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共同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环境空气和废气采样ppt课件
![环境空气和废气采样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d8e4da7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ea.png)
不通过排气筒无规则排放的污染源。
1、点位布设:应在车间或厂房外的上风 向设对照点,在下风向,按扇形面布设采 样点。
相应标准及规范:GB16297-1996《大 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HJ/T55-2000 《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
2、采样装置的连接
采样点: 由于气态污染物在烟道内混合是 均匀的,可取靠近烟道中心位置作为采样 点。
3、采样装置的连接
参考GB16157-1996《固定污染 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 样方法》中9.2图28,按采样管、样 品吸收装置、流量计装置和抽气泵顺 序连接,连接管路尽量短,按要求检 查采样系统的气密性和可靠性。
(三)流动源 机动车尾气监测。(略)
(四)恶臭 恶臭气体八种物质:氨气、三甲胺、CS2、硫
化氢、硫醇、硫醚、二硫二甲、苯乙烯。 恶臭气体既有固定源排放,又有无组织排放。 监测方法:三点比较式臭袋法、化学分析法。
再见
有组织排放样品采集
1.点位布设总原则 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建设项目应对废气有
组织排放排气筒设置永性监测平台,布设 采样点时应按照国家有关采样方法的有关 规定设置,同时考虑:
(1)点位的代表性:选拔有代表性的采样点。
(2)点位的可接近性:选择易于达到的采样位 置。
(3)点位的可操作性:选择能实施采样的地点 (避开涡流、档板、支撑架等)。
(4)采样时间:视待测污染物浓度而定。
(5)采样结束:切断采样管至吸收瓶之间的 气路,以防烟道负压将吸收液及空气抽入 采样管。
(6)样品贮存:采集的样品应放在不与被 测污染物产生化学反应的玻璃或其他容器 内,容器要密封并注明样品编号。采集好 的样品应尽快分析。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efd03ca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1b.png)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常见方法:
1. 环境质量监测仪器:如空气质量监测仪、气体分析仪等,通过检测环境中的气体成分和浓度来评估空气质量和废气排放情况。
2. 采样分析方法:根据空气和废气样品的特点,可以采用不同的采样方法,如吸附法、动态采样法等,将样品收集后送到实验室进行分析。
3.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法(GC-MS):该方法是一种常用的气体成分分析技术,通过气相色谱将气体成分分离,然后利用质谱将每个组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4. 光谱分析法:包括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等,利用不同波长的光与气体或废气发生相互作用,通过测量这些相互作用后产生的光的特征来确定气体成分。
5. 生物监测/生物指示法:使用某些生物生理学反应来评估空气和废气中的污染物水平,如苔藓植物在不同污染程度下的生长状况等。
以上是常用的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可以根据具体需求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大气和废气监测
中国矿业大学环测学院
本章内容
1
大气污染概述
2 空气污染监测方案的制定 3 大气环境监测的布点和采样 4 空气污染的采集方法和采样仪器
5 气态和蒸气态污染物质的测定
6
颗粒物的测定
7
降水监测
8
污染源监测
LOGO
第一节 大气污染概述
LOGO
LOGO
LOGO
第一节 大气污染概述
LOGO
第三节 大气环境监测的布点和采样
相对比较法
❖
配制一定浓度范围的待测气体,串联2-3个
采样管采集所配制的样品,采样效率K为:
K
C 1
10% 0
C 1C2 C 3
❖
K应大于90%,若K小于90%,应串三个管使
用
LOGO
第三节 大气环境监测的布点和采样 采集颗粒物效率评价方法
❖ 采集颗粒数效率表示 (所采集颗粒物粒数占总颗 粒物粒数的百分数)。
LOGO
第三节 大气环境监测的布点和采样
❖ 采样点数目
LOGO
第三节 大气环境监测的布点和采样
❖ 布点方法 1、功能区布点法 2、网格布点法 3、同心圆布点法 4、扇形布点法
LOGO
第三节 大气环境监测的布点和采样
上海世博会大气环境监测
LOGO
第三节 大气环境监测的布点和采样 ❖采样方法
LOGO
LOGO
第三节 大气环境监测的布点和采样
❖ 空气以很高的速度冲击到装有吸收收液的瓶底。 ❖ 对气溶胶吸收完全。 ❖ 对气态或蒸汽态物质,则因抽气速度过快,分子惯性小,
吸收不够完全。
LOGO
第三节 大气环境监测的布点和采样
❖ 气泡被分散成小气泡, 增大气-液接触面和 停留时间,降低气泡 运动速度
❖ 采样效率高
第三节 大气环境监测的布点和采样
直接采样法
LOGO
第三节 大气环境监测的布点和采样
❖富集(浓缩)采样法
(1)溶液吸收法
(5)静电沉降法
(2)填充柱阻留法
(6)扩散(或渗透)法
(3)滤料阻留法
(7)自然积集法
(4)低温冷凝法
(8)综合采样法
LOGO
第三节 大气环境监测的布点和采样
❖溶液吸收法
原理:当大气通过吸收液时,在气泡和溶液的界面 上,有害物质分子由于溶解或化学反应,很快进 入吸收液中,同时气泡中间的气体分子因本身的 快速运动而扩散到气-液界面上,迅速完成了有 害物质的吸收过程。
LOGO
第二节 大气环境监测方案的制订
1. 判断大气质量是否符合国家制定的大气质量标准 2. 判断污染源造成的污染影响,为确定控制和防治对策提供依据
3. 评价治理设施的效果
4. 为大气质量标准的制定或修改提供资料
5.
为研究大气扩散模式和污染浓度的预测预报提供数据
为保护全球的大气环境和地球气候及生态系统不被破坏及
LOGO
第二节 大气环境监测方案的制订 ❖一、监测目的 ❖二、调研及资料收集 ❖三、监测项目 ❖四、监测站(点)的布设 ❖五、采样频率和时间
LOGO
第二节 大气环境监测方案的制订
❖ 根据监测目的进行调查研究,收集必要的基础资 料,然后经过综合分析,确定监测项目,设计布 点网络,选定采样频率、采样方法和监测技术, 建立质量保证程序和措施,提出监测结果报告要 求及进度计划等。
LOGO
第三节 大气环境监测的布点和采样
皂膜流量计
孔口流量计
1.隔板;2.液柱;3.支架
转子流量计
1.锥形玻璃管;2.转子
几种常用的流量计示意图
LOGO
第三节 大气环境监测的布点和采样
流量计 采样泵
收集器
定时器 携带式采样器工作原理示意图
LOGO
第三节 大气环境监测的布点和采样
2. 颗粒物采样器
LOGO
第三节 大气环境监测的布点和采样
❖自然积聚法
利用物质的自然重力、空气动力和浓差扩散作用 采集大气中的被测物质
自然降尘量、硫酸盐化速率、氟化物
标准集尘 器
干法采样 集尘缸
LOGO
第三节 大气环境监测的布点和采样 ❖采样仪器
❖ 一般组成: ➢收集器:捕集大气中欲测物质的装置,如气体 吸收管、填充柱、滤料采样夹、低温冷凝采样 管。 ➢流量计:测量气体流量,如孔口流量计、转子 流量计 ➢采样动力:常用电动抽气泵
(1)应在采样点受污染最严重时期采样测定; (2)最高日平均浓度全年至少监测20d;最大一次浓度样 品不得少于25个; (3)每日监测次数不少于3次。
LOGO
第三节 大气环境监测的布点和采样
❖ 布设采样点的原则和要求
(1)采样点应设在整个监测区域的高、中、低三种不同污染物浓度 的地方。 (2)在污染源比较集中,主导风向比较明显的情况下,应将污染源 的下向作为主要监测范围,布设较多的采样点;上风向布设少量点 作为对照。 (3)工业较密集的城区和工矿区,人口密度及污染物超标地区,要 适当增设采样点;城市郊区和农村,人口密度小及污染物浓度低的 地区,可酌情少设采样点。 (4)采样点的周围应开阔,采样口水平线与周围建筑物高度的夹角 应不大于30°。测点周围无局地污染源,并应避开树木及吸附能力 较强的建筑物。交通密集区的采样点应设在距人行道边缘至少1.5m 远处。 (5)各采样点的设置条件要尽可能一致或标准化,使获得的监测数 据具有可比性。 (6)采样高度根据监测目的而定。
LOGO
室内空气测定
人的一生有80%的时间在室内环境下渡过。
睡觉 办公
开车上下班 LOGO
(1)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
大流量采样器结构示意图
TSP采样器实物照片
LOGO
第三节 大气环境监测的布点和采样
连续自动监测中,采用静电捕集法、β射线吸收法或光散射法
旋风分尘器原理示意图
LOGO
第三节 大气环境监测的布点和采样
三级向心式分尘器原理示意图
LOGO
第三节 大气环境监测的布点和采样
撞击式分尘器示意图
分子立即与溶液反应,转变为反应产物扩散到
溶液中,因此吸收速度可以不考虑气体在液相
中的扩散,而只受膜内气相扩散所支配,吸收
速率为:
wAKgPg
LOGO
第三节 大气环境监测的布点和采样
❖选择吸收液的原则:
❖ 与被测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快而且彻底,或者溶解 度大以保证良好的采样效率;
❖ 被测物质被溶液吸收后稳定性要高,时间要长, 能满足测定的时间需要;
❖ 污染物质被吸收后,应有利于下一步分析测定, 最好能直接用于测定;
❖ 吸收液毒性要小,吸收剂要价格便宜,易得或者 易回收。
LOGO
第三节 大气环境监测的布点和采样
适用于采集气体和蒸气态物质,对气溶胶吸收不完全 原因:气溶胶微粒表面附有一层蒸汽,气泡通过溶液时,微粒 不易倍完全吸收,扩散道气-液界面上的速度慢。
应用:吸收气态和蒸气状物质 影响:物理因素(溶解性)、化学因素(反应) 吸收液:水、水溶液、有机溶剂等。
LOGO
第三节 大气环境监测的布点和采样
吸收速度:
吸收速度是决定采样效率的关键。在气泡和吸 收液的界面上由于溶解及化学反应而进入吸收液
w AC K L C L
当伴有化学反应时,扩散到气液界面上的气体
LOGO
第三节 大气环境监测的布点和采样
❖低温冷凝法
①应用范围:常温下难于被固体吸附剂完全阻留的一 些低沸点气态化合物,所以用制冷剂将其冷凝下来。 eg:苯乙烯,三氯乙醛等
②冷冻剂 冰-盐水(-10℃) 干冰-乙醇(-72℃) 液氨(-183℃) 液态空气(-190℃) 半导体制冷器
③仪器 冷阱,选择性过滤器,浓缩管
LOGO
第三节 大气环境监测的布点和采样
采样效率 ❖ 指在规定的采样条件下所采集到的污染物量占其
总量的百分数。 ❖ ❖ (一)采集气态和蒸汽态污染物效率评价方法 ❖ 1.绝对比较法 ❖ 2.相对比较法
LOGO
第三节 大气环境监测的布点和采样 ❖绝对比较法
用标准气测定采样效率,采样效率K为: K = C1/C0 * 100% C1—实测浓度 C0—配制浓度
❖ 质量采集效率 (所采集颗粒物质量占颗粒物总质 量的百分数)。
LOGO
环境评价中的大气环境质量监测
❖ 要进行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首先必须确定监 测因子。监测因子筛选应与评价因子相同,选择 等标排放量大的、属于行业有毒有害特征污染物 的、区域污染物浓度已达或接近环境空气质量标 准限值的污染物。
❖ 在评价区内按以环境功能区为主兼顾均匀分布性 的原则布点。一级评价项目,监测点不应少于10 个;二级评价项目监测点数不应少于6个;三级评 价项目,如果评价区内已有例行监测点可不再按 排,否则,可布置1~3个点进行监测。
LOGO
第三节 大气环境监测的布点和采样
滤料阻留法
将过滤材料放在采样夹上,用抽 气装置抽气,则空气上的颗粒物被阻留在过滤 材料上,秤量过滤材料上富集的颗粒物重量, 根据采样体积可计算出空气中颗粒物的浓度。 滤料常用 纤维状滤料:滤纸、玻璃纤维滤膜,过氯乙烯滤膜等。 筛孔状滤料:微孔滤膜、核孔滤膜、银薄膜
❖ 适合任何气样
孔筛板吸收瓶(管)
LOGO
第三节 大气环境监测的布点和采样 ❖ 当大气样品以一定流速通过内装有固体
填充剂的采样管(长6-10cm,内径5- 10mm玻璃管或塑料管)时,其中有害物质 因吸附、溶解、化学反应和物理阻留等作 用被阻留在填充剂上,达到浓缩的目的。 ❖ 1.吸附型填充柱 ❖ 2.分配型填充柱 ❖ 3.反应型填充柱
❖ 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
检测项目 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 总悬浮颗粒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