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河南省西华县第一高级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西华县第一高级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455a99d71fe910ef12df859.png)
2017-2018学年高一上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
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 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 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 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 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
A、C、D三项的表述均与西周分封制下地方独立性较强,诸侯官位和领土可以世袭的史实不符,故排除;西周通过宗法制和分封制形成了“家国一体”的理念,有利于秦汉时期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故本题应选B项。
2. 观察下图图片主要说明A. 建立了系统的中央集权制度B. 分割宰相权利并趋于完善C. 创新制度以便加强君主权力D. 三省六部制度已基本形成【答案】C【解析】据材料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西汉中外朝制度,体现了削弱相权,加强君主权力的特点,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君主专制制度,未涉及中央集权制度,故A 项错误;唐朝三省制度分割宰相权利并趋于完善,故B项错误;中外朝制度不是三省六部制度,故D项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图片内容“尚书令、侍中、常侍”,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即可认识到这属于西汉中外朝制度,据此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3. 在宋朝,中央政府设转运使主管路级行政区的财赋,除神宗元丰改制时以外,宋朝始终没有放弃对转运使财赋转运的审计权,而且南宋还采用逐级申报财政的办法来对转运使进行监督。
这表明在宋朝A. 财权是中央控制地方的重要手段B. 政府注重对地方的财政支持C. 中央以转运使监督地方行政长官D. 政府重视完善地方监察体系【答案】A【解析】材料“转运使主管路线行政区的财赋……始终没有放弃对转运使财赋转运的审计权……监督”,说明北宋设立转运使的作用是控制地方财政,故排除BC,选A;政府设立转运使并非是监督地方官规范行政,排除D。
河南省西华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10月)月考试题
![河南省西华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10月)月考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b10416eabb68a98270fefadc.png)
河南省西华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
(10月)月考试题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10:B C D C A C A A C C 11——20:C C B C C D A A C A
21——30:B B C C C B A D C D
31〔1〕秦制:民主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或中央集权制度〕;〔2分〕
评价:①有利于维护国度一致;②被历代王朝所沿用;③易构成暴政。
〔4分〕
〔2〕制度:三省六部制。
〔2分〕
特点:分工明白、相互牵制。
〔2分〕
目的:削弱相权以增强皇权。
〔2分〕
32.〔1〕特征:古希腊:直接民主;轮蕃而治;公民政治;法治。
〔4分〕
中国:君主民主;皇位世袭;精英政治;人治。
〔4分〕
〔2〕缘由:古希腊:城邦体制;奴隶制工商业兴旺;开放、公允、自在的价值取向。
〔4分〕
中国:封建社会临时一致;农耕经济兴旺;封锁、保守、重宗法、等级的社会观念。
〔4分〕
33.(1)资料一以议会的法院已失掉国王的圣裁为由,同国王抗辩;资料二那么以明白的条文否认国王的威望,限制国王的权利。
〔4分〕
(2)主要肉体是限制王权,目的是为限制国王权限提供法律保证。
〔4分〕
(3)提高性:①法律位置确实立保证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效果。
②法治取代了人治。
〔4分〕。
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第一高级中学2019年高一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第一高级中学2019年高一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dea43fccc1755270622080b.png)
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第一高级中学2019年高一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中央电视台曾有一则广告语:“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四川旅游依然美丽。
”广告中提到的都江堰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它开凿于()A.春秋 B.秦朝 C.西汉 D.战国参考答案:D2. 中国的某一项科技成果问世后,国际媒体评论说:“今天的实验说对赫鲁晓夫的继承人的一次及时提醒,即提醒他们中国已经决心通过她自己的力量在一切领域获得发展。
”对此,陈毅元帅说:“我这个外交部长腰杆硬了,气顺了。
”这一科技成果应该是()A.中国生产出第一辆汽车 B.牛胰岛素的研制成功C.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成功 D.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升天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运用已学知识解答历史问题的能力。
由题干中“对赫鲁晓夫的继承人的一次及时的提醒”说明赫鲁晓夫已经不在职了,即可能发生在1964年或者以后,由“我这个外交部长腰杆硬了,气顺了。
”说明与军事方面有关,综合分析备选项可知C符合题意,而ABD均不合题意。
故选C。
3.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经曲折(如图2),导致图中两次发展低谷出现的共同原因是A.中国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革B.帝国主义经济势力的入侵C.政府经济政策的重大调整D.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参考答案:答案:B试题分析:据材料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图可知,两次发展低谷分别是1927年和1949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列强在一战后卷土重来,1949年,美国经济势力大量入侵,都导致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低谷,故B正确。
中国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革,只符合1949年后,故A排除。
政府经济政策的重大调整,在解放战争时期有所体现,故C排除。
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也只符合解放战争时期,故D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原因4. 如图是作于1930年的漫画《这把破扇子,哪能抵挡得住外来的狂风骤雨!》。
2020-2021学年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2020-2021学年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9be6289d336c1eb91b375d70.png)
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时间90分钟分数100分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 1 C 12 N 14 O16 Na 23 Mg 24 S32 Cl 35.5 K 39 F e56 Ba 137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每题只有一项答案正确)1.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A.碱沾到皮肤上时,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B.称量易潮解的药品时药品应放在小烧杯等容器中称量C.酒精灯不慎碰倒起火时,可用湿抹布或沙子盖灭水扑灭,不能用水泼灭D.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条件下慢慢加入浓硫酸2.如果你家里的食用花生油不小心混入了部分水,利用你所学的知识,采用最简便的分离方法是()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1mol任何物质都含有约6.02×1023个原子B.0.012kg12C含有约6.02×1023个碳原子C.在使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的单位时,应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D.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4.用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24L CO2所含氧原子数为0.2N AB.0.1mol•L-1 Na2SO4溶液中含有0.1N A个SO42-C.标准状况下,22.4LCH3CH2OH中含有N A个CH3CH2OH分子D.常温常压下,28gCO和N2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2N A5.常温常压下,用等质量的CH4、CO2、O2、SO2四种气体分别吹出四个气球,其中气体为CH4的是()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molN 2的体积是22.4LB .H 2SO 4的质量是98gC .H 2O 的摩尔质量是18 g /molD .1mol HCl 气体溶于1L 水后的物质的量浓度是1mol /L7.设阿伏伽德罗常数的符号为N A ,标准状况下某种O 2和N 2的混合气体mg 含有b 个分子,则ng 该混合气体在相同状况下所占的体积(L )是( )A .A 22.4nbN B .A 22.4mb n N C .A 22.4n mb N D .A 22.4nbm N8. 1 mol NO 和1 mol NO 2具有相同的( )①分子数 ②原子数 ③N 原子数 ④O 原子数A .②④B .①③C .①④D .①②9.在“用化学沉淀法去除粗盐中的Ca 2+、Mg 2+、SO 2-4的实验”中,有关向粗盐水中加入沉淀剂顺序错误的是( )A .BaCl 2、NaOH 、Na 2CO 3B .NaOH 、BaCl 2、Na 2CO 3C .BaCl 2、Na 2CO 3、NaOHD .Na 2CO 3、BaCl 2、NaOH 10.关于O 2与O 3气体,下列比值一定为2:3的是( )A .若两种气体所占体积相同,两种气体的质量之比B .若温度及压强相同,两种气体的密度之比C .若两种气体原子数相同,两种气体的质子数之比D .若两种气体的质量相同,两种气体的分子数之比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同温同压下甲烷和氧气的密度之比为2∶1B .1 g 甲烷和1 g 氧气的原子数之比为5∶1C .等物质的量的甲烷和氧气的质量之比为2∶1D .在标准状况下等质量的甲烷和氧气的体积之比为1∶212.把V L 含有MgSO 4和K 2SO 4的混合溶液分成两等份,一份加入含a mol NaOH 的溶液,恰好使镁离子完全沉淀为氢氧化镁;另一份加入含b mol BaCl 2的溶液,恰好使硫酸根离子完全沉淀为硫酸钡。
西华县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物理试题(含答案)
![西华县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物理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64569b86c85ec3a86c2c52f.png)
西华县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一、单选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60分.1-8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9-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选对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有体积很小的物体才可以看做质点,体积较大的物体不能看做质点B.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是存在的C.只能选择静止的物体作为参考系D.描述直线运动,一般建立直线坐标系2.由于疫情原因,2020年东京奥运会将延期举行举行,关于奥运会比赛的论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运动员铅球成绩为12.50m,指的是铅球被抛出后运动的位移B.某场球比赛打了加时赛,共需10min,指的是时刻C.运动员跑完800m比赛,800m指的是路程D.百米比赛中,一名运动员发现自己在“后退”,他是以大地为参考系3.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研究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想法、类比法、科学假设法、建立理想模型法、微元法等等,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根据速度定义式xvt∆=∆,当△t非常非常小时,xt∆∆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B.用vt∆∆来描述速度变化快慢,采用了比值定义法C.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该实验应用了控制变量法D.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运用了假设法4.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行驶,开始以54km/h的速度行驶了全程的14,接着以速度v行驶其余的34的路程,已知全程的平均速度为72km/h,则v等于()A.22.5km/h B.81km/h C.80km/h D.90km/h5.如图所示为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若将该物体的运动过程用x-t图象表示出来(其中x为物体相对出发点的位移),则图中的四幅图描述正确的是()A.B.C.D.6.随着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国家开始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在2020年济南挂牌的新能源车就有10000多辆,是2019年的2.5倍。
河南省周口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河南省周口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6f73c538856a561253d36f20.png)
河南省周口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表反映的是西周重要的政治制度,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以礼乐形式规范贵族内部的等级关系B.反映了分封制度与宗法体制互为表里C.说明周王重视宫廷乐舞的差别化管理D.通过礼乐等级形成了权力的高度集中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
中国人重视姓氏的现象主要反映出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B.专制王权强大C.家族宗法观念浓厚D.集体观念浓厚3.先秦盛行“天子建国,请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
这反映了古代中国A.政权借助族权B.等级森严C.中央集权确立D.社会分工明确4.《周礼》记载:两人见面,如果推手位置偏下,表示没有亲属关系;推手位置偏高,一定是同族本家人;推手位置适中,是有婚姻关系的异姓人。
这种见面的礼节反映了A.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B.礼乐制与宗法制相辅相成C.礼乐制度的复杂繁琐D.见面的礼节决定血缘亲疏5.春秋战国时代,尊神敬天的传统观念发生动摇,愈来愈多的人对天产生了怀疑。
如郑国子产就说“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
”与此相关的背景是A.周天子权威逐渐下降B.传统农业经营方式形成C.中央集权雏形开始出现D.儒学信徒的不断增多6.秦汉时丞相由一人担当,到隋唐时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皇帝可指派其他官员参决大政,到了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更多了。
这一现象实质上反映了A.三省六部制遭破坏B.专制君权不断加强C.丞相权力不断分散D.科举制下选才之盛7.下列属于用分割相权的手段加强皇权的措施是①唐朝推行三省六部制②宋朝设置三司③明朝设置殿阁大学士④清朝设置军机处。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8.颁布“推恩令”是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措施。
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a7bfd2b8f78a6529647d53fd.png)
西华一高2020-2021学年度高一上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古人出行带什么样的包在中国古代,衣服大多没有口袋,古人出行时“包”是不可或缺的。
“包”最早并不叫“包”,而是叫“佩囊”。
佩囊是古代使用最早、流行时间最久的包,像钥匙、印章、凭证、手巾一类必须随身带的东西,大都放在这种囊内。
因为外出时多将其佩戴于腰间,故谓之“佩囊”。
从文献记载来看,先秦时人们已有带包的习惯,即所谓“佩囊之俗”。
古人的“佩囊之俗”推测起源于士兵配备的箭囊。
佩囊实用方便,从先秦用到了明清,虽然名称和款式多有变化,但人们都少不了佩囊。
古代的包也有大小之别,汉代学者毛亨称“小曰橐,大曰囊”;制作材料也不一样,有皮包和布包之分。
汉朝时,佩囊被称为“滕囊”。
滕囊是一种小包。
汉代也出现了一种叫“绶囊”的方形包,皇帝常常用之赏赐臣僚,有绶囊的人自然是有官爵之人,所以,“包”成了身份象征。
绶囊主要用于盛放印信一类的东西。
因为“包”已与身份联系了起来,所以在图案、色彩上都有规定和讲究。
绶囊最常用的图案是兽头,故称“兽头辇囊”。
兽头中又以虎头使用为多,因此又有“虎头鞶囊”之称。
与绶囊同样能显示身份的包还有“笏囊”,也称“笏袋”。
“笏”即笏板,是官场用的简易手写板。
盛放笏板的包便是笏囊。
与绶囊多用青色不同,高级笏囊多用紫色,古人称之为“紫荷”。
紫荷是唐朝官场上的高级包。
唐代时,最能显示身份的包是“鱼袋”。
绶囊是装印信的,而鱼袋则是盛放符契这类“身份证”的。
唐朝时,官员的身份证明制成鲤鱼形,故名“鱼符”。
凡五品以上官吏穿章服时必须佩戴鱼符;中央和地方互动,也以鱼符为凭信。
凡有鱼符者俱给鱼袋,使用时系佩于腰间,内盛鱼符。
鱼符有金、银、铜等质地,以区别地位;鱼袋也通过金、银装饰来分辨高低。
宋朝使用的“鱼袋”也有金鱼袋、银鱼袋之分,但仅是一个空包,鱼符被废用了,仅在这种包上绣上鱼纹,凡有资格穿紫红、绯红官服的高官均可用这种包。
2021-2022学年河南省周口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上)月考历史试卷(10月份)(附答案详解)
![2021-2022学年河南省周口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上)月考历史试卷(10月份)(附答案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b38932ee52d380eb63946dda.png)
2021-2022学年河南省周口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上)月考历史试卷(10月份)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0分)1.商代国家事无大小,都要通过占卜,祝、宗、卜等神职人员对军国大事起着重要作用;西周时期,司巫在国家机构中的地位较低,明保、明公等宗教官职在政权机构中已不复见。
神职人员地位的降低()A. 适应了周代统治者的需要B. 说明周代摆脱了神学的束缚C. 有效防止殷商贵族的叛乱D. 反映了商与周矛盾不可调和2.论及汉武帝崇儒的目的,吕思勉先生说:“世谓武帝之崇儒,乃所以便专制,非也……后世儒家之尊君抑臣,岂汉武所能逆睹哉?……崇儒乃当时自然之趋势。
”吕思勉意在说明()A. 儒学吸收了道家顺其自然的思想B. 儒学适应了当时历史发展的需要C. 汉武帝具有超越时代的政治眼光D. 汉武帝加强君主专制的政治需要3.《罗密欧与朱丽叶》中主人公追求世俗生活、信奉爱情至上,有着极强的独立人格意识。
这与《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主人公人含蓄、尚人伦,有着依附人格意识差异极大。
这种差异主要是源于()A. 家族宗法意识B. 男女社会地位C. 时代文化心理D. 国家政治制度4.如表为明清间美洲白银每年经菲律宾输入中国数额变化概况。
下述现象()A. 使得明清政府财政收入持续增长B. 体现了江南手工业强大的市场潜力C. 促进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迅速发展D. 迫使明清政府不得不放弃闭关政策5.马克思在1862年指出:“显然,太平军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inpersona(化身).但是,只有在中国才能有这类魔鬼。
这类魔鬼是停滞的社会生活的产物。
”著名的历史学家苏双碧指出:“洪秀全则在建都南京之后,仍然依赖拜上帝教,教权就成了争权夺利的工具。
金田起义前,出于革命斗争形势的需要,杨秀清代天父下凡,援救了革命,洪秀全只好加以承认。
由于王权和神权并行,神权实际上又高于王权,而神权又落在大臣杨秀清手中,这就必然造成洪秀全和杨秀清的矛盾,而这两人的矛盾又必然要延伸到其他大臣之中。
河南省西华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第一次(10月)月考试题(扫描版)
![河南省西华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第一次(10月)月考试题(扫描版)](https://img.taocdn.com/s3/m/cde28e2aa8114431b80dd81a.png)
河南省西华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第一次
(10月)月考试题(扫描版)
西华一高高一年级2018—2019学年上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60分)
1—5 C C D B B 6—10 C A D C D 11—15 A D A C D 16—20C A
B C A 21—25C B A D B 26—30 D A B B B
二、非选择题(40分)
31.(1)①价值决定价格。
生产成本下降使得农产品自身价值减少是农产品价格下降的决定因素。
②供求影响价格。
库存量大、产能过剩导致供大于求引起农产品价格下降。
(每点2分,满分10分)
32.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要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确保居民特别是农民的收入稳定增长。
②居民消费水平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
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减少百姓的后顾之忧。
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受收入差距大小的影响。
要增加低收入阶层的收入,统筹城乡发展,缩小收入差距。
④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影响消费需求。
要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坚持适度消费,理性消费。
(每点4分,满分16分)
33.(1)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2分)消费是生产的目的;(2分)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2分)消费是生产的动力,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2分)
(2)①生产符合大众口味的文化产品,创造新的消费热点;②降低文化产品的价格,刺激文化需求;③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科学理性地消费。
(每点2分,共6分)。
【新】河南省西华县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参考下载
![【新】河南省西华县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参考下载](https://img.taocdn.com/s3/m/66c3a0e9aa00b52acfc7ca3f.png)
2017-2018学年高一上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
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 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 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 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 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
A、C、D三项的表述均与西周分封制下地方独立性较强,诸侯官位和领土可以世袭的史实不符,故排除;西周通过宗法制和分封制形成了“家国一体”的理念,有利于秦汉时期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故本题应选B项。
2. 观察下图图片主要说明A. 建立了系统的中央集权制度B. 分割宰相权利并趋于完善C. 创新制度以便加强君主权力D. 三省六部制度已基本形成【答案】C【解析】据材料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西汉中外朝制度,体现了削弱相权,加强君主权力的特点,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君主专制制度,未涉及中央集权制度,故A 项错误;唐朝三省制度分割宰相权利并趋于完善,故B项错误;中外朝制度不是三省六部制度,故D项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图片内容“尚书令、侍中、常侍”,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即可认识到这属于西汉中外朝制度,据此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3. 在宋朝,中央政府设转运使主管路级行政区的财赋,除神宗元丰改制时以外,宋朝始终没有放弃对转运使财赋转运的审计权,而且南宋还采用逐级申报财政的办法来对转运使进行监督。
这表明在宋朝A. 财权是中央控制地方的重要手段B. 政府注重对地方的财政支持C. 中央以转运使监督地方行政长官D. 政府重视完善地方监察体系【答案】A【解析】材料“转运使主管路线行政区的财赋……始终没有放弃对转运使财赋转运的审计权……监督”,说明北宋设立转运使的作用是控制地方财政,故排除BC,选A;政府设立转运使并非是监督地方官规范行政,排除D。
西华县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地理试题(含答案)
![西华县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地理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65f2f710066f5335a8121e3.png)
西华县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30题,每题2分,共60分)欧洲天文学家宣布,他们在太阳系外发现了50多颗行星,其中有一颗与地球形态相似,它距离地球约35光年。
研究表明,它的运行轨道与它的母星橙矮星距离适宜,且像地球一样主要由岩石构成,而液态水可能存在于这颗行星的表面,它的大气中存在氧气、二氧化碳和氮的成分,极有可能存在生命。
据此回答下小题。
1.下列与材料中所说的“橙矮星”属于同一类天体的是( )A.太阳B.火星C.月球D.哈雷彗星2.天文学家研究判断新发现的这颗行星极有可能存在生命的主要依据是( )A.这颗行星像地球一样主要由岩石组成B.这颗行星距离地球很近,只有约35光年C.这颗行星与地球形态相似D.这颗行星可能存在液态水及含有氧气的大气3.地球在太阳系各行星中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 )A.自转运动B.公转运动C.高级智慧生命D.距日远近4.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①与地球擦肩而过的哈雷彗星②中秋节时的月亮③在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州坠落的陨石④天空中飞行的飞机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5.太阳黑子活动周期约为( )A.11年B.22年C.33年D.44年6.下列现象可能与太阳黑子活动有关的是( )A.地表平均气温下降B.全球各地出现极光C.地壳运动更加频繁D.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美国家科学院预言,在2020年的某一天,美国一城市,在五彩斑斓的极光光系过后,电网会突然变得闪烁不定,灯光在瞬时明亮后将会停电,一分半钟之后,这个大停电现象将会遍及美国整个东部地区,甚至整个欧洲以及中国、日本等区域也会同样经历这样的灾难,而这灾难仅仅源于太阳打了一个强烈的“喷嚏”。
据此回答问题。
7.材料中所述的太阳打了个强的“喷嚏”,极有可能是( )A.太阳爆炸B.太阳辐射增强C.太阳耀斑爆发D.核裂变反应8.该“喷嚏”的影响不包括( )A.信鸽丢失B.长波通讯中断C.指南针失灵D.极地出线极光内蒙古西部草原居民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采用太阳能和风能相结合的形式提供家庭能源。
河南省周口市周口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河南省周口市周口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1a9202280242a8956aece494.png)
河南省周口市周口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左传》载,郑庄公寤生因出生时难产,母亲姜夫人很不喜欢他,而弟弟段却很受母亲宠爱。
寤生因是长子,所以被立为太子。
姜夫人数次向丈夫郑武公提起改立段为太子,但郑武公以长幼有序为理由没有答应。
这反映了西周的A.宗法制B.皇帝制度C.郡县制D.分封制2.礼、乐源自氏族社会的风俗习惯,被加进等级制度的内容而制度化。
《礼记》中说:“乐者为同,礼者为异。
同则相亲,异则相敬。
”这说明礼乐制度A.有稳定社会秩序的功效B.突出强调社会等级分化C.与宗法分封制互为表里D.促使社会风俗的同一化3.据史料记载:“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四十人。
”说明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对象是A.先代贵族B.少数名族首领C.王族D.功臣4.美籍华人、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一书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
”这次“转型”的主要表现之一是A.世袭制替代禅让制B.郡县制代替分封制C.皇帝制代替郡县制D.内阁制代替三省六部制5.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说:“嬴政大帝摆脱了周王朝最洋洋得意的制度,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
”其中“划时代的突破”是指A.军功爵制B.郡县制C.三公九卿制D.皇帝制6.“中书令、侍中‘佐天子而统大政”佐天子而执大政’,‘中书令之职,掌军国之政令”凡军国之务,(侍中)与中书令参而总焉,坐而论之,举而行之’”。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唐代三省长官决策采取集体形式议事B.门下侍中与中书令共同参与决策C.唐代的集体决策完全排斥了君主意见D.尚书省的长官从未参加决策过程7.元朝行省制度的问世,使“军事、财赋、监察三位一体的行省高层督政区成为比较稳定、成熟的建制”,出现了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的特征。
河南省周口中英文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河南省周口中英文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a240e2b931b765ce04081414.png)
河南省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座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每小题2分,共60分)1.《礼记.礼运篇》记载:“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该文中的“制度”是指A. 礼仪制B. 宗法制C. 分封制D. 井田制2. 《礼记.礼运篇》记载:“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
这一记载反映了A. 分封制开始出现B. 阶级矛盾尖锐C. 社会贫富分化严重D.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3. “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
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
”上述材料实际上反映了A. 王室的衰微B. 诸侯争霸局面的形成C. 分封制的崩溃D. 阶级矛盾的尖锐4. 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A. 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B. 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C. 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D. 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5. 《左传•僖公十八年》载:“十有八年春王正月,宋公、曹伯、卫人、邾人伐齐。
夏,师救齐。
五月戊寅,宋师及齐师战于甗。
齐师败绩。
狄救齐。
秋八月丁亥,葬齐桓公。
冬,邢人,狄人伐卫。
”材料反映出的实质是A. 周天子地位衰微B. 分封制遭到破坏C. 礼乐制不复存在D. 血缘纽带趋向瓦解6. “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
”(《汉书》)这句话表明班固认为秦统一的意义是A. 使人民脱离了诸侯的统治B. 为我国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C. 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D. 使人民有了从事生产的安定环境7. 秦王嬴政灭六国后,把“三皇五帝”的称号合为一,以“皇帝”作为自己的尊号。
嬴政这一做法A.意在限制相权B. 具有宣扬功业色彩C. 意在寻求统治依据D. 企图保证皇位世袭8. 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室的生活事务,宗正管皇室亲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华一高2020-2021学年度高一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
”材料所述的政治制度是A.宗法制B.禅让制C.分封制D.礼乐制2.“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一些地方为弘扬传统文化推动经济发展,根据本地历史文化举办寻根祭祖活动。
这种习俗源自A. 禅让制B. 宗法制C. 分封制D. 郡县制3.在夏商周时期,国家政治制度中“立爱惟亲,立敬惟长,始于家邦,终于四海”的原则得到充分体现。
下列制度能直接反映这一原则的是A.礼乐制B.分封制C.宗法制D.禅让制4.《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
”材料反映了A.财产继承的原则B.宗法制的基本法则C.任人唯才的要求D.兄终弟及的传统5.周天子既是政治上的共主(国王),又是天下同姓(姬姓)的大宗。
政治上的共主与血缘上的大宗紧密结合。
这反映了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家国一体B.血缘纽带C.等级严格D.地方分权6.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
这反映了A.宗法制度的瓦解B.分封制度的崩溃C.等级制度的颠覆D.礼乐制度的破坏7.古书记载:“殷(商)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这反映出商朝王权A.与神权密切结合B.完全听命于天C.有广泛的社会基础D.被神权所左右8.王国维说:“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
”材料反映的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特点是A.封建等级秩序森严B.尚未实现集权统治C.神权与王权相结合D.政治与血缘相结合9.《秦始皇本纪》记载:“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这从本质上反映了秦始皇A.日理万机,勤于政事B.高度专权,独揽朝政C.完成统一,巩固政权D.实行分权,集思广益10.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
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归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此大臣实际上A. 主张中央集权制B. 主张郡县制C. 反对分封制D. 反对郡县制11.秦朝时期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
这一做法使A.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B.民主观念开始渗入到政治体制C.君权在事实上遭到了弱化D.君主决策的重大失误有所减少12.有学者认为,西汉建国时,对在灭秦斗争和楚汉相争中崛起的军事首领及六国后裔,不封王难以安抚,因而实行郡国叠加的地方行政制度。
该学者意在强调西汉建国时A.分封是维护统治的最佳选择 B.郡国并行制符合历史潮流C.郡国并行制有利于政权稳定 D.郡县制不符合当时的国情13.据史料记载,仅从元朔二年至元朔六年(前127~前123年),封侯的数目多达121个,元鼎元年至后元二年(前116~前87年)又有44人封侯,甚至一日之内竟有24人同时封侯(注:元朔、元鼎、后元均为汉武帝年号)。
武帝此举根本目的是A.加强中央集权B.剥夺王国的封地C.分割王国的封地D.收回王国官吏的任免权14.朝廷凡有军国大事,则中书省出令,门下省封驳,尚书省受而行之,该“朝廷”应该是A.秦朝B.唐朝C.明朝D.元朝15.唐代确立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均号称宰相,共同承担政务,其主要目的是A.提高行政效率B.分割相权,加强皇权C.实现三权分立D.利于集思广益16.唐朝后期,节度使“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
这种状况A.加强了君主专制B.加强了中央集权C.削弱了中央集权D.完善了选官用人制度17.北宋设立中书门下主管行政,枢密院主管军政,三司主管财政,三者互不统属,其目的是A.削弱王国势力B.强化中央集权C.加强君主专制D.废除丞相制度18.964年,宋太祖下令各州赋税收入除地方度支外,凡属金币之类,“悉辇送京师”,不得占留。
宋太祖此举意在A.削弱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B.限制地方长官的征税权力C.促进地方财政收入的增加D.缓解中央政府的财政困难19.某位学者描述中国史上的一种制度是“虽无相名,实有相职。
既有相职,却无相权。
既无相权,却有相责”。
他指的制度应该是A.汉代的内外朝官制B.唐代的三省制C.明代的内阁制D.清代的军机处20. 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
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21.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调动行省所属军队须皇帝批准。
这表明元朝A.地方拥有适度权力B.地方缺乏实际权力C.行省权力集中专断D.君主专制得以加强22.“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从宋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君臣座位的变化B.儒家思想控制加强C.君臣关系的变化D.君主专制逐渐加强23. 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上发现这样的文字:“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职(拟皇帝旨意)——过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
这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A.辅佐皇帝,参与决策B.纵论军机,谋划战事C.参与机要,实行票拟D.跪受笔录,上传下达24.雅典城邦的克利斯提尼执政期间,极力发展梭伦构想的政策,为了促进雅典政治制度进一步民主化,以民主的方法反对民主的敌人,特意制定了A.五百人议事会B.陪审法庭C.十将军委员会D.陶片放逐法25.法国思想家贡斯当说:“雅典公民并不是自己财产的主人,当他拈阄时被指定要造一艘船,他必须毫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的财富……他不是自己言语和情感的主人,因为任何人都可以随时审判他是不是合格的公民……”这说明雅典A.公意至上忽视个人权利B.直接民主导致滥用权力C.所有公民都有高尚觉悟D.随波逐流缺乏理性精神26.《十二铜表法》中规定:“橡树的果实落入邻地时,得入邻地取拾”“凡在自己的土地和邻地之间筑篱笆的不得越过自己土地的界限”。
这体现出罗马法A.维护平民利益B.限制贵族特权C.保护私有财产D.消除阶级对立27.古罗马《民法大全》规定:“父亲的罪名或所受的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因为每一方的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为。
”该条文体现的主要原则是A.重罪轻罚B.公正合理C.注重证据D.不告不理28.罗马法规定: “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 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
”这反映罗马法A.主张无证据不定罪B.主张重罪轻罚C.保留一些野蛮的习惯法D.维护贵族利益29. 《全球通史》写道:“他们(罗马人)制定了一部新的法律……即国际法。
他们认为这部法律对罗马人与非罗马人皆可适用。
”“这部法律”是指古代罗马的A. 习惯法B. 公民法C. 自然法D. 万民法30. 罗马共和国时期,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法律。
例如:公元前445年,坎努利斯法案废除了平民不得与贵族通婚的限制;公元前367年。
李锡尼一塞克斯图法案授予平民与贵族分享公有土地的平等权利。
罗马共和国制定上述法律的目的是A. 稳定社会秩序B. 保护平民的利益C. 完善法律体系D. 维护帝国统治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40分)31.(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中期后,“强臣悍将兵布天下,而天子亦自置兵于京师,曰禁军。
其后天子弱,方镇强,而唐遂以亡灭者,措置之势使然也”。
藩镇“要险,专方面,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
——《新唐书•兵志》(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中期后出现的社会问题,并说明宋代是如何解决的。
(8 分)材料二大部分行省的辖区包括今天的二到三个省,远远超过以前王朝的一级地方行政区。
这种情况适应了元朝疆域辽阔的特点,避免了中央与地方空挡过大状况的出现,做到上下结合、浑然一体。
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
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渊源于元朝特殊的民族征服背景。
中央只有加重行省权力,才能够及时并有效地镇压反抗行动,同时也能对分封在边疆地区的诸王贵族进行节制。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行省制度形成的积极影响。
(6分)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分)材料一汉代实行以察举、征辟为主体的人才选拔制度。
东汉中后期强调“文治”,高级官员往往也是儒学名家,拥有成百上千的“门生”。
某人一旦成为某位官员的下属,便终生为其“故吏”。
一些家族有人长期担任朝廷重要官职,如弘农杨氏、汝南袁氏,“门生故吏遍于天下”,成为影响人才选拔的重要因素。
官员们互相请托,推荐亲属故旧,所推荐的人才“不复依其质干,准其才行,但虚造声誉”。
外戚、宦官轮流把持朝政,任人唯亲,以便控制朝廷与地方政治。
世家大族干预人才选拔,一些地方的人才选拔甚至是被数个家族长期把持。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东汉中后期人才选拔弊端的影响。
(4分)材料二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神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常不减八九百人。
其推重谓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白衫”;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其有老死于文场者,亦所无恨。
故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唐]王定保《唐摭言》卷一《散序进士》材料三科举弊政乎,科举法之最善者也。
古者世卿,《春秋》讥之。
讥世卿,所以立科举也。
世卿之弊,世家之子,不必读书,不必知学,虽呆愚淫佚,亦循例入政。
则求读书求学者必少,如是故上无才。
齐民之裔,虽复读书,虽复知学,而格于品第,未从得官,则求读书求知学者亦少,如故下无才。
上下无才,国之大患也。
科举立,斯二弊革矣。
──梁启超《变法通议·论科举》(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隋唐科举制的积极作用有哪些?(10分)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2分)材料一在伯利克里执政时代,雅典国家由公民大会管理,公民大会在法律上拥有全部的最高政权。
……雅典公民大约每隔10天集会一次,决定国家大事。
重要的国家大事有:选举将军和其他高级公职人员;宣战和靖和;决定一切外交问题,其中包括缔结同盟条约;听取高级公职人员的报告;公布各种决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