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理学专业课PPT详细版分解
合集下载
城市地理学PPT 第二章 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
大都市带(megalopolis): 大都市带(megalopolis): (megalopolis)
许多都市区连成一体,经济、社会、 许多都市区连成一体,经济、社会、文化等活动 相互作用密切,是一个巨大的城市地域复合体。 相互作用密切,是一个巨大的城市地域复合体。
第二节 大都市区和大都市带
大都市区的性质
第一节 城市概念及标准
中国颁布的五次城镇建制标准( ) 中国颁布的五次城镇建制标准(3)
1993年 1993年5月17日国务院批转民政部《关于调整设 17日国务院批转民政部《 日国务院批转民政部 市标准的报告》 市标准的报告》。 为较均衡地布局城镇体系,采取了分类指导的 为较均衡地布局城镇体系, 原则和增加了考察的指标。 原则和增加了考察的指标。按人口密度确立了三 个市镇设置标准,对中西部地区适当降低了要求。 个市镇设置标准,对中西部地区适当降低了要求。 按行政建制进行的城市人口统计也采取两个统计 范围的双轨制, 范围的双轨制,一个是反应城市建成区和郊区的 市区人口, 市区人口,另一个是反应整个行政区域内的地区 人口。 人口。
第一节 城市概念及标准
城市概念
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规模, 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 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聚落(Settlement) 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聚落(Settlement) 的一种特殊形态。 的一种特殊形态。 关于市与镇
“有商贾贸易者谓之市,设官防者谓之镇”
(1)相对于乡村而言 (2)国家批准的建制的城镇才称城市 (3)不够设市条件的建制镇才称镇 (4)市+镇=城镇 / 市镇 广义的城市= (5)广义的城市=城镇
第一节 城市概念及标准
定义城镇的标准
居民点系列:小村-村庄- 居民点系列:小村-村庄-镇-城市-大城市 城市- 农业活动
城市地理学第一章 绪论 PPT课件
• 面对经济的全球化和世界城市体系形成,各国传统 的国家、区域和地方城市体系都将直接或间接地受 世界体系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将中国的城市地 理研究置于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来进行。
29
三、城市地理学研究的新视野
• 3. 可持续发展思潮下的城市地理学
– 由于受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人口数量的激增等因 素的影响,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垃圾 污染等城市环境问题出现;
由此可见, 城市不仅具有区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而且是一 个历史范畴。
城市地理学所要研究的对象就是这样一种城市。
10
一、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任务
2、 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 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的科学。
既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又是城市科学群的 重要组成部分。
23
二、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 4. 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
– 主要研究城市环境问题、交通问题、城市社会 问题、城市安全等问题的具体表现形式、形成 原因、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提出可持 续发展的对策。
24
二、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 5. 新领域、新方法和新技术的研究
– 新的研究领域: 城市信息化、经济全球化、国际化和城
(1)城市地理学必须在总结我国的实践经验基础上, 借鉴西方城市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加快城市地理学的 理论建设;
(2) 学习外国城市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时,绝不能 不顾国情,生搬硬套;
(3)要有发展的观点,西方理论本身在西方的国度里 也不是完美无缺的,而是在发展之中;
(4)现代城市地理学的主要理论和模式,其归纳范围 主要是西方城市,特别是欧美的城市,没有经过世界上 各地区,特别是第三世界城市的检验;
29
三、城市地理学研究的新视野
• 3. 可持续发展思潮下的城市地理学
– 由于受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人口数量的激增等因 素的影响,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垃圾 污染等城市环境问题出现;
由此可见, 城市不仅具有区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而且是一 个历史范畴。
城市地理学所要研究的对象就是这样一种城市。
10
一、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任务
2、 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 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的科学。
既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又是城市科学群的 重要组成部分。
23
二、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 4. 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
– 主要研究城市环境问题、交通问题、城市社会 问题、城市安全等问题的具体表现形式、形成 原因、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提出可持 续发展的对策。
24
二、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 5. 新领域、新方法和新技术的研究
– 新的研究领域: 城市信息化、经济全球化、国际化和城
(1)城市地理学必须在总结我国的实践经验基础上, 借鉴西方城市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加快城市地理学的 理论建设;
(2) 学习外国城市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时,绝不能 不顾国情,生搬硬套;
(3)要有发展的观点,西方理论本身在西方的国度里 也不是完美无缺的,而是在发展之中;
(4)现代城市地理学的主要理论和模式,其归纳范围 主要是西方城市,特别是欧美的城市,没有经过世界上 各地区,特别是第三世界城市的检验;
城市地理学 PPT课件
第三节 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区域基础 二、地理区位
城市地理区位类型
大位置、中位置、小位置 中心位置、重心位置和邻接位置、门户位置 水运端点、 梯级中转点 、河流交汇点、铁பைடு நூலகம் 枢纽、公路枢纽、航空枢纽
第三节 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区域基础
三、自然资源
资源型城市 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出路
安徽淮北:淮南淮北都是中国12大煤矿基地之一 安徽铜陵:当然是铜矿。号称“铜都” 甘肃玉门:玉门油田 甘肃白银:白银铜矿 广西合山:“广西煤都”,中国三大钒矿之一 贵州铜仁万山: 汞矿全国第一,还有磷矿 河北承德市鹰手营子矿区:又是煤 河北张家口市下花园区:煤啊煤 河南焦作:焦作煤矿,曾经的优质无烟煤基地 河南灵宝:“黄金之城”、“硫铁王国” 黑龙江大兴安岭区:不用说,1987年那场大火+多年的木材输出 黑龙江七台河:据说是中国三大稀有煤田之一。那里的焦煤、无烟煤很有名。 黑龙江五大连池:天然林开采全面禁止,森林资源 黑龙江伊春:曾经的中国最大的森林工业基地 湖北大冶:大冶铁矿,那可是教科书津津乐道的中国n大铁矿之一;还有钨矿 湖北黄石:大冶+阳新=黄石。 湖北潜江:岩盐,还有石油 湖北钟祥:“中原磷都” 湖南耒阳:又是煤矿 湖南冷水江:“世界锑都”、“江南煤海” 湖南资兴:煤;2007年煤矿实现税收3.5亿元,占全市当年财政总收入的54% 吉林白山:曾经的“长白林海” 吉林敦化:森林 吉林九台:煤、非金属矿 吉林辽源:曾经的“煤城”,吉林煤都
城市起源的其他解释
• 人类最早的礼仪性汇聚地点,即各方人口朝 觐的目标,就是城市发展的胚胎。 • 城市从其起源时代便是一种特殊的构造,它 专门用来贮存并流传人类文明的成果。最初 它便具有某种象征意义,代表着宇宙,是实 现人类天堂的一种途径。 ——芒福德《城市发展史》
《城市地理学》课件PPT-第11章-城市内部地域结构
城市经济地租变化
由于不同的功能所要求的交通条件不同,在完全竞争的条件 下,每一功能即每一土地利用区所产生的经济地租递减曲线 是不同的。
一般来说,零售业的经济地租曲线梯度最大,其在市中心所 能产生的经济地租却为各功能之冠。
服务业、轻工业和批发业的经济地租曲线的梯度较零售业为 小。在住宅用地方面,多层楼房用地利用率高,每单位面积 所能产生的价值较低密度的平房为高,所以其经济地租曲线 的斜度也较平房大,农业的经济地租曲线梯度是各类经济活 动中最小的一种,因其在市中心和较偏远的市郊所产生的价 值的差别极为有限。
部分混合土地利用地区由于商业中心扩展 而改为商业用途。
再后为新发展的高级市郊住宅区和十分贫 穷的木屋居民区。
两者可能距离颇远,但亦可能近在咫尺, 而生活水平悬殊。
再后为城郊农业带。
新建的工业村则多位于旧城以外的空间。
城市的垂直差异
最后,还要指出的是,所有上述模式都是平面的, 忽视了城市的垂直差异。
城市中成片的工厂区、住宅区、商业区、文教区, 都是均质性能造就出来的均质地域。
均质地域以某项特定城市职能为衡量中心,讨论地 域表现出来的相对同一性。
换句话说,均质地域是由以某项职能为主构成的地 域(其他职能或为这一主要职能服务,或被这一主 要职能排斥),研究各类职能地域的共性——职能 均衡现象的生成和布局。
⑤根据单项职能信息图上的字母密集情况,勾 画出均质地域的边界走向。然后结合市区地形 地物、行政区划、历史过程等具体情况加以修 正,画出各种职能的均质地域图。
⑥计算各均质地域的均质度和紧凑度。
分析单项地域职能信息图及其均质度和紧凑度, 可以了解该项职能地域的分布状况、面积大小、 紧凑程度高低、质地纯净的程度;对比分析各 单项地域职能信息图,可以了解不同职能布局 的合理性。因此,划分均质地域对城市合理布 局和旧城区改造都具有指导意义。
城市地理学城市空间分布体系ppt课件
ppt精选版
31
(二)空间扩散的基本类型
ppt精选版
17
20世纪70年代,普雷斯顿(R.E.Preston)提出了城 市中心度(中心性)的计算公式:
C=R+S-αMF
其中:C:城市的中心度 R:城市零售总额 S:经选择的几种服务业的经营总额 α:中等家庭收入中用于零售和几种服务支出的百分比 M:该城市的中等家庭收入 F:该城市的家庭总数
空间交互作用
距离
ppt精选版
9
货物的可运输性是由单位重量商品的价值决定的, 价值高的商品运距长;可运输性也是时间的函数,随 着时间的推移,运输工具革新、运输网络完善,会导 致运费下降,使可运度大。
可运输性也显著影响着人的购物出行行为(人们愿 走较少的路程去购买低价值的商品,愿走较远的路程 去购买价值高的商品)。
ppt精选版
19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理论的方法
用理论模式来划分城市的吸引范围,就是将城 市与外界的空间交互作用抽象化,用简单的数学模 式来进行模拟,这些模式几乎都来源于牛顿的万有 引力定律:
其中:F:物体间的相互引力
G:地心常数
Mi,Mj:物体质量
dij:物体间的距离
ppt精选版
20
⑴零售引力规律
1931年,赖利(W.J.Reilly)将牛顿定律引进到零售商业区的研 究,认为A、B两城市间任何一地C,到两城市的零售额的相对份 额(Ta/Tb)与两城市的规模大小和到两城市的距离远近有关,并提 出了“零售引力规律”,其公式为:
ppt精选版
16
一般来说,城市单指标的吸引范围和两个城市之间的多指标 吸引范围比较容易确定,但要寻找一个中心城市和若干个同级城 市之间的综合性的吸引范围就比较复杂,问题的关键在于:
第一章 城市地理学概述PPT课件
❖ 4、城市地理学正朝 着一门综合的社会科 学的目标发展。
城市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 除了城市地理学,比较成 熟的学科还有城市经济学 、城市社会学、城市生态 学、城市政治学、城市建 筑工程学等等。
❖ 一系列以城市为研究对象 的学科的组合即城市科学 。它们各从一个侧面研究 城市的某种矛盾和运动过 程。
▪ 新领域:城市信息化、经济全球化、国际化和城市的 现代化、管治、体制与政策研究、城市犯罪地理研究 ,以及现代服务地理研究等领域。
▪ 新方法:数量方法、系统动力学、仿真技术、计算机 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城市地理研究的科学 性和实践应用能力。
▪ 新技术:遥感技术、GIS技术的逐步推广和二者应用的 相互结合,为城市地理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2)区域城市体系研究——侧重从区域角度、整体观点分析一 国或一地区城市体系的结构(规模、类型)和空间组织,各城 市间的相互关系,城市在区域中的集聚与扩散,大都市带 或城市连绵区的形成和发展等。
3)城市分类研究——包括规模分类、形态分类和职能分类, 通过对一国或一地区城市的考察,拟定分类的依据、指标 和方法,划分出各种类型的城形成发展条件
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城市化、 区域城市体系、城市分类
城市内部空间组织:城市功能分 区、城市功能区演化、城市土地 利用、社会空间、行为
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处理城市 发展与人口、自然、环境的关系;
城市管治、体制及政策
城市政策研究
新方法、新技术、新领域
城市地理学研究的重心是从区域和城市两种地域系
3)城市是一种区域现象。 4)城市本身是一个“面”,它的内部有各种构成要素的
演变和组合问题。但从区域角度来看,城市也是 一个“点”; 另外, 城市不仅具有区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而且 属于历史范畴。
城市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 除了城市地理学,比较成 熟的学科还有城市经济学 、城市社会学、城市生态 学、城市政治学、城市建 筑工程学等等。
❖ 一系列以城市为研究对象 的学科的组合即城市科学 。它们各从一个侧面研究 城市的某种矛盾和运动过 程。
▪ 新领域:城市信息化、经济全球化、国际化和城市的 现代化、管治、体制与政策研究、城市犯罪地理研究 ,以及现代服务地理研究等领域。
▪ 新方法:数量方法、系统动力学、仿真技术、计算机 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城市地理研究的科学 性和实践应用能力。
▪ 新技术:遥感技术、GIS技术的逐步推广和二者应用的 相互结合,为城市地理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2)区域城市体系研究——侧重从区域角度、整体观点分析一 国或一地区城市体系的结构(规模、类型)和空间组织,各城 市间的相互关系,城市在区域中的集聚与扩散,大都市带 或城市连绵区的形成和发展等。
3)城市分类研究——包括规模分类、形态分类和职能分类, 通过对一国或一地区城市的考察,拟定分类的依据、指标 和方法,划分出各种类型的城形成发展条件
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城市化、 区域城市体系、城市分类
城市内部空间组织:城市功能分 区、城市功能区演化、城市土地 利用、社会空间、行为
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处理城市 发展与人口、自然、环境的关系;
城市管治、体制及政策
城市政策研究
新方法、新技术、新领域
城市地理学研究的重心是从区域和城市两种地域系
3)城市是一种区域现象。 4)城市本身是一个“面”,它的内部有各种构成要素的
演变和组合问题。但从区域角度来看,城市也是 一个“点”; 另外, 城市不仅具有区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而且 属于历史范畴。
《城市与城市地理学》课件
城市地理学的历史发展
总结词:发展脉络
详细描述:城市地理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地理学研究的深入,城市 地理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发展经历了从描述性研究到系统性分析,再到多学科交叉融合的 过程,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
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总结词
研究范畴与手段
发展模式
城市化的发展模式因国家和地区而异 ,包括集中型城市化、分散型城市化 和郊区化等模式,这些模式受到经济 、社会和地理因素的影响。
城市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经济增长
城市化通过促进人口集聚和产业 集中,推动城市经济增长和产业
升级,提高经济效益。
社会变迁
城市化带来人口迁移和社会结构的 变迁,推动城市社会文化的多元化 和包容性。
06
城市化与城市发展
城市化的概念与特征
城市化概念
城市化是指人口从乡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伴随着城市人口 规模和地域范围的扩大。
城市化特征
城市化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的集聚,城市基础设施和服务 水平的提升,以及城市文化和价值观的扩散。
城市化的发展阶段与模式
发展阶段
城市化通常经历起步、加速、稳定和 逆城市化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具有不 同的特征和发展动力。
生态环境
城市化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压力, 需要合理规划和管理城市发展,以 实现城市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
07
城市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
人口膨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人口数 量急剧增加,给城市基础设施、交通 、住房等带来巨大压力。
环境污染
工业生产、汽车尾气、生活垃圾等造 成空气、水源和土壤污染,严重影响 居民健康和生活质量。
《城市地理》PPT课件
(三)封建社会中期(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辽金)时期)
1)城市发展重心南移:南方城市发展水平逐步赶上并超过
北方;
2)城市等级体系层次完善
(首都—道治—郡府—县城-镇及草市)
3)社会经济发展导致不同类型城市兴起
手工业、交通贸易型、贸易港口、陆路交通枢纽
4)城市规模迅速扩大
• 北宋时期——是城市发展第二高峰时期 表现
古代城市发展
近现代城市发展
1、早期城市
起源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都,初形于夏,形成于商代
1)数量少,规模小; 2)职能单一,政治、军事色彩浓厚; 3)分布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地区; 4)城市之间联系少,城址变迁频繁。
(二)封建社会前期(春秋、战国、秦汉时期)
1)三级制城市体系形成;都城—郡城—县城 2)经济功能强化; 3)城市规划有重大突破;城郭制度.布局多样化 4)分布范围有一定扩大。
包括城镇实体地域内的常住非农业人口、农业人 口和居住满6个月或1年以上的人口。
2、城市地域
• 行政地域--指市政府管辖的城市范围。 是各国按城镇界定标准确定的城镇地域。随着城市建制的 设立就明确划定。
• 实体地域--指城市座落在地表的实际范围。 相当于有着密集人口和各种建筑物组成的建成区。是完全 不同于乡村景观的城镇聚落实体。又称景观地域。
(二)自然条件因素(基础)
1、地形条件(海拔、地势) 城市选址:平坦的地形
平原(丘陵) 河谷盆地 两种地形交汇处 高平原(热带地区)
城市形态:随地形展开
2、地质条件
地质承载力 地下水:水位,储量 地震:裂度
从我国城市分布和地形关系图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地形与城市区位: 平原地区地形平 坦,土壤肥沃, 便于农耕,且有 利于交通联系和 节省建设投资、 人口集中
城市地理学PPT 第六章 城市职能分类
萨姆巴特(M.Sombart)
基本职能,也称基本活动,是指为城市以外 地区生产和服务的经济活动。 非基本职能,也称非基本活动,是指为城市 本身提供货物和服务的经济活动。 城市的基本活动是导致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 城市的基本活动是导致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 亚力山大(J.W.Alexander)将两者分别称为 “城市形成生产”和“城市服务生产”。
城市职能三要素及其评价(P119) 城市职能三要素及其评价(P119)
城市间工业职能的差异,由三个要素来反 映 (周一星:1988,1991): ①专业化部门:城市为区外服务的部门, 它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 ②职能强度:城市工业的专门化指数,数 值越大则职能越强。 ③职能规模:城市对外服务绝对规模的大小。
第1节 城市职能的概念和分类
湛江市城市性质
1994年版: 1994年版:我国南方的重要海港和 年版 粤西地区的中心城市, 粤西地区的中心城市,以发展钢铁 和汽车工业为重点, 和汽车工业为重点,轻工业第三产 业发达的现代化海滨城市。 业发达的现代化海滨城市。 2004年版: 2004年版:粤西和环北部湾经济圈 年版 中心城市, 中心城市,具有南国风光的现代化 园林式港口工业城市。 园林式港口工业城市。
第1节 城市职能的概念和分类
城市性质和城市职能的关系(P109) 城市性质和城市职能的关系(P109)
城市性质是城市主要职能的概括;确定 城市性质一定要进行城市职能分析,由 城市职能决定。 城市性质并不等同于城市职能。城市职 能是现状职能,城市性质一般表示目标 或方向;城市职能可能有好几个,而城 市性质关注的是最主要、最本质的职能; 城市职能是客观存在的,城市性质包含 人的主观意念。
城市职能体系的理论框架
城市职能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对单个城市职能 体系的剖析。 两个重要属性 结构属性:城市社会经济活动的主要领域; 空间属性:社会经济活动所影响的空间范围。 三个重要特征 即等级特征、量态特征、同比特征。分别用 职能层次、职能规模和职能强度来表征。
基本职能,也称基本活动,是指为城市以外 地区生产和服务的经济活动。 非基本职能,也称非基本活动,是指为城市 本身提供货物和服务的经济活动。 城市的基本活动是导致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 城市的基本活动是导致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 亚力山大(J.W.Alexander)将两者分别称为 “城市形成生产”和“城市服务生产”。
城市职能三要素及其评价(P119) 城市职能三要素及其评价(P119)
城市间工业职能的差异,由三个要素来反 映 (周一星:1988,1991): ①专业化部门:城市为区外服务的部门, 它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 ②职能强度:城市工业的专门化指数,数 值越大则职能越强。 ③职能规模:城市对外服务绝对规模的大小。
第1节 城市职能的概念和分类
湛江市城市性质
1994年版: 1994年版:我国南方的重要海港和 年版 粤西地区的中心城市, 粤西地区的中心城市,以发展钢铁 和汽车工业为重点, 和汽车工业为重点,轻工业第三产 业发达的现代化海滨城市。 业发达的现代化海滨城市。 2004年版: 2004年版:粤西和环北部湾经济圈 年版 中心城市, 中心城市,具有南国风光的现代化 园林式港口工业城市。 园林式港口工业城市。
第1节 城市职能的概念和分类
城市性质和城市职能的关系(P109) 城市性质和城市职能的关系(P109)
城市性质是城市主要职能的概括;确定 城市性质一定要进行城市职能分析,由 城市职能决定。 城市性质并不等同于城市职能。城市职 能是现状职能,城市性质一般表示目标 或方向;城市职能可能有好几个,而城 市性质关注的是最主要、最本质的职能; 城市职能是客观存在的,城市性质包含 人的主观意念。
城市职能体系的理论框架
城市职能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对单个城市职能 体系的剖析。 两个重要属性 结构属性:城市社会经济活动的主要领域; 空间属性:社会经济活动所影响的空间范围。 三个重要特征 即等级特征、量态特征、同比特征。分别用 职能层次、职能规模和职能强度来表征。
城市地理PPT课件
2023最新整理收集 do something
城市地理学
袁家冬
主要参考书目
于洪俊,宁越敏.城市地理概论[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 出版社,1983.12.
崔功豪,王本炎等.城市地理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 社,1992.5.
许学强,周一星等.城市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1997.7.
49.83
1920
66.00
34.00
1970
45.8154.19Βιβλιοθήκη 193064.46
35.54
1980
40.69
59.31
1940
62.61
37.39
1990
38.67
61.23
引自:周一星。《城市地理学》,商务印书馆,1999,p.101.
大城市区(metropolis)与大城市带(megalopolis)
>25 亿元 >80%
>25 亿元 >35%
> 2 亿元
图 2-2 中国城市地域构成示意图
思考题:
1、现代城市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2、如何从城乡连续论的观点正确理解现代城 乡关系? 3、两种城市地域划分方法的区别何在? 4、我国城市地域构成的特点及其对城市统计 的影响有哪些?
第三章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绝对集中 相对集中
++ ++
-
+
+
+++
郊区化
相对分散 绝对分散
+ -
++ ++
+++ +
逆城市化
绝对分散 相对分散
―― ――
+
-
-
―――
再城市化
相对集中 绝对集中
- +
―― ――
――― -
引自:Berg,l.v.d., et al., Urban Europe :A Study of Growth and Decline ,Oxford,
城市地理学
袁家冬
主要参考书目
于洪俊,宁越敏.城市地理概论[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 出版社,1983.12.
崔功豪,王本炎等.城市地理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 社,1992.5.
许学强,周一星等.城市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1997.7.
49.83
1920
66.00
34.00
1970
45.8154.19Βιβλιοθήκη 193064.46
35.54
1980
40.69
59.31
1940
62.61
37.39
1990
38.67
61.23
引自:周一星。《城市地理学》,商务印书馆,1999,p.101.
大城市区(metropolis)与大城市带(megalopolis)
>25 亿元 >80%
>25 亿元 >35%
> 2 亿元
图 2-2 中国城市地域构成示意图
思考题:
1、现代城市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2、如何从城乡连续论的观点正确理解现代城 乡关系? 3、两种城市地域划分方法的区别何在? 4、我国城市地域构成的特点及其对城市统计 的影响有哪些?
第三章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绝对集中 相对集中
++ ++
-
+
+
+++
郊区化
相对分散 绝对分散
+ -
++ ++
+++ +
逆城市化
绝对分散 相对分散
―― ――
+
-
-
―――
再城市化
相对集中 绝对集中
- +
―― ――
――― -
引自:Berg,l.v.d., et al., Urban Europe :A Study of Growth and Decline ,Oxford,
城市地理学PPT 第七章 城市空间分布体系
空间扩散的障碍
自然障碍:如河流、湖泊、山脉、沙漠等; 自然障碍 文化障碍:如语言、种族、宗教上的差异等; 文化障碍 社会障碍:反映在阶级、年龄、性别、社会 社会障碍 经济地位等; 政治障碍:如民族性、意识形态上的差异; 政治障碍 精神障碍:观念、态度、个性等。 精神障碍
第二节 中心地理论
(一)背景 (二)有关的概念和术语 (三)理论假设 (四)克氏中心地理论的要点 (五)对克氏理论的验证与讨论 (六)廖什的中心地理论 (七)廖、克学说的比较与评价
第三节 核心边缘理论与 城市吸引范围划分
●有关空间发展的几个概念 ●城市吸引范围的确定
第三节 核心边缘理论与城市吸引范围划分
空间发展的几个概念 一、均衡增长与不均衡增长 二、生长极理论 三、核心-边缘模式 核心-
第三节 核心边缘理论与城市吸引范围划分
P179) 均衡增长与不均衡增长(P179) 均衡增长论以纳克斯(R.Nurkse)为代表。 均衡增长论以纳克斯(R.Nurkse)为代表。 维持各部门均衡发展,在空间上建立许多据 点,平衡投资,互为顾客,提高购买力,扩 大生产。 不均衡增长以赫希曼(A.O.Hirschman)为代表。 不均衡增长以赫希曼(A.O.Hirschman)为代表。 在各部门之间保持某种比例的不均衡增长。集 中资金投入重点地区和主导部门,通过横向关 联效应,吸引相同产业的发展和集中;通过前 向关联效应,利用主导部门的产品发展再加工 的企业;通过后向关联效应诱发原材料生产, 扩大经济效果。
第二节 中心地理论
廖、克学说的比较
均质平原的假设:人口的均匀分布是否连续。 均质平原的假设:人口的均匀分布是否连续。 市场区的概念:服务中心与生产中心。 市场区的概念:服务中心与生产中心。 关于六边形结构的最理想形式 :最大服务 范围与最低级职能的门槛需要。 范围与最低级职能的门槛需要。 关于K值的含义:K值的确定;不同的商品的 关于K值的含义: 值的确定; 不同市场区。 不同市场区。 关于城市分布的均匀性。 关于城市分布的均匀性。
城市地理学 第七章 城市地域结构PPT课件
13.11.2020
3
一、均质性和均质地域
第 七 均质性:城市地域在职能分化中表现出来的 章 保持等质、排斥异质的特性,具有动态性
和相对性的特点。
城
市
地
域 结
均质度的计算:
(详见课本273页)
D 1
Wi
n
lg
Wi
Wi
n
Wi
构
i 1
i 1
13.11.2020
4
一、均质性和均质地域
第 七 章
结 • 仅凭单一的房租指标来概括城市地域分异,
构
影响了模式的典型性
13.11.2020
22
三、多核心模式
第 七 章
➢在奎因(Quinn)观点的基础上,哈里斯 和厄尔曼认为,城市核心的分化和地域分 异由四个过程交互作用形成:
城 • 各种行业以自身利益为前提的区位过程
市 地
• 产生集聚利益的过程
域 • 相互间因利益得失而产生的离异过程
城
如下三点优越性使财富在城市体系中向特大城市集中:
市
通常是国家或地区的首府
地 域
以工商服务业作为兴盛的因素
结
现代化的交通运输,往往将特大城市放在 快捷交通系统的交汇点上
构
13.11.2020
35
一、特大城市的形成
第 七
➢特大城市形成的原因
章 • 特大城市就业机会多,对青年人和各方面的专业
城 人才有较强的吸引力
上 海
地外 域滩
结
构
13.11.2020
二、城市中心区
西单
王府井
42
二、城市中心区
第 七 • 关于中心区的形成
城市地理学第一章ppt课件
3、城市地理学成熟时期
时间:1950-1970年,空间学派兴起;1970年以来,人文学派、 行为学派、激进学派出现。 背景:50年代中期以后到60年代初,地理学的“数量革命”达 到高潮;克里斯塔勒中心地学说的影响迅速扩大。
二、城市地理学的主要学派
1、区位学派
(古典区位论、近代和现代区位理论)
2、行为学派 3、空间分析学派 4、人文主义学派
第一节 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内容 二、城市地理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
1、概念:
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
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的科学。
2、研究对象
城市
第一节 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内容
三
城市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城市问题、新方法新技术的应用
其他
城市形成发展条件
条件
城市 区域
机理
城市动力机制
城市生长研究
பைடு நூலகம்过程
格局
城市内部空间组织 城市外部空间组织
四、城市地理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城市经济学
经济活动空间单元 (地理学) 城市生态学
城市社会学
城市空间组织 (管理学)
城市内部联系 (经济学)
其他学科
城市规划学
城市空间结构
一是以单个城市为 研究客体,探讨其 内部的结构、功能 以及发展的一般规 律。
自然地理学
第一节 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内容
地理学的学科体系
主要研究地貌、土壤等地球表层自然现象和 自然灾害,土地利用与覆被以及生态环境与 地理之间的关系 。
自然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
研究地球表面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结 构和变化,以及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的学科 。
时间:1950-1970年,空间学派兴起;1970年以来,人文学派、 行为学派、激进学派出现。 背景:50年代中期以后到60年代初,地理学的“数量革命”达 到高潮;克里斯塔勒中心地学说的影响迅速扩大。
二、城市地理学的主要学派
1、区位学派
(古典区位论、近代和现代区位理论)
2、行为学派 3、空间分析学派 4、人文主义学派
第一节 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内容 二、城市地理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
1、概念:
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
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的科学。
2、研究对象
城市
第一节 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内容
三
城市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城市问题、新方法新技术的应用
其他
城市形成发展条件
条件
城市 区域
机理
城市动力机制
城市生长研究
பைடு நூலகம்过程
格局
城市内部空间组织 城市外部空间组织
四、城市地理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城市经济学
经济活动空间单元 (地理学) 城市生态学
城市社会学
城市空间组织 (管理学)
城市内部联系 (经济学)
其他学科
城市规划学
城市空间结构
一是以单个城市为 研究客体,探讨其 内部的结构、功能 以及发展的一般规 律。
自然地理学
第一节 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内容
地理学的学科体系
主要研究地貌、土壤等地球表层自然现象和 自然灾害,土地利用与覆被以及生态环境与 地理之间的关系 。
自然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
研究地球表面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结 构和变化,以及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的学科 。
《城市地理学》PPT课件
完整版课件ppt
21
七、八十年代以来西方城市地理学的进展
城市空间结构和社会问题一直是西方城市地理学家关注的热点
城镇体系、城市化和城市职能的研究兴趣下降,城市产业的 研究领域在拓展 围绕信息化和全球化拓展城市地理研究的新领域与新方法
完整版课件ppt
22
微观方面的研究:城市土 地利用…
完整版课件ppt
12
4、1970年以来 社会问题的增加
社会学
城市地理学
技术因素
制度因素 社区与人 内城更新
城市发展
城市地理学 人文学派、行为学派、激进学派
完整版课件ppt
13
五、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 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
1、发展简评
研究成果的应用 学科的交融
研究队伍
城市地理学
完整版课件ppt
1
第一章 绪论
完整版课件ppt
2
1984年 于洪俊、宁越敏《城市地理学概论》 1990年 许学强、朱剑如《现代城市地理学》 1997年 周一星《城市地理学》 1999年 顾朝林《中国城市地理学》
城市体系 城市规划 城市统计 城市化
………
许学强、周一星、宁越敏《城市地理学》
工业地理学 交通地理学
城市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
关系?
城市地理学
完整版课件ppt
7
自然 科学
社会 科学
完整版课件ppt
8
完整版课件ppt
9
2、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城市规划学
技术科学,偏重 空间组织和设计, 工程性较强
城市地理学
城市生态学
城市生态系统
城市经济学
城市财政、城市 管理、城市建设 投资
《城市地理学城市化》PPT课件
PTP课件
20
二、城市化水平测度
1、单一指标法
人口指标(城镇人口、市镇人口、大城市人口、非农业人口) D=地区城镇人口/地区总人口 D=地区非农业人口/地区总人口
①人口数据的获得受统计口径一统计范围的影响 ②现实城镇人口与统计人口存在着较大差别 ③只测度了人口向城市集中的数量,不能反映其它性质 ④它只是一个静态的刻划量 ⑤只能反映城市化发展的相对水平,不能反映总体规模 人口数据容易获得;有一定的可比性
使第一前提和第二前提更加充分。
PTP课件
15
(3)人口和工业生产要素向城市集中
工业化确立了比较利益的概念。
(区位、产业、生产模式——专业化与社会化生产与“小而全、大而全” 生产)
工业化确立了聚集经济的概念 工业化确立了规模经济的概念
B
•规模—效益倒“U” 型相关关系
S
PTP课件
16
2、第三产业与城市化
优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PTP课件
33
3)新城运动
定义:包括一切战后经过重建、战争期间被破坏的中小城镇,
以及在位置适宜和交通方便的地点新建的中小城镇。
特点:
- 规划较详细,分近期、远期规划,分期实现
- 重视发展工业,带动整个新城发展
- 创造比大城市更优越的生活环境
- 与中心城市有方便的交通联系
① 组织交通
对外交通干线:大流量、高速度,联系城市与区域,其客 货 流主要原因来自域外。
城市内部的交通干线:并不要求大流量和高速度,主要强调
安全性、时效性、联结性。
②划分景区和街区
PTP课件
24
图例
10 6
广 清
高 速
广 花
城市地理学PPT课件
• 与相关学科关系密切;地位并列;内容 部分交叉。
-
7
实证方法——规范方法
• 实证方法:排斥价值判断,只客观地研 究城市地理现象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 据这些规律分析和预测城市发展趋势。
• 规范方法: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 提出分析处理城市地理学的问题标准, 并以些为依据评价或规范城市发展中某 种行为或趋势。
• 美国城镇人口由居住在“城市化区”的人口 和其以外的2500人以上的居民的全部人口组 成。
-
22
三、城市的功能地域
• 城市建成区或城市化地区反映了城市作为人 口和各种非农业活动高度密集的地域而区别 于乡村,代表城市的实体地域。是城市研究 中最基本的城市地域概念。
-
23
使用频率高的相关概念
• P23-28 • 都市区 • 大都市带 • 都市连绵区 • 城市群 • 都市圈 • 城镇密集区
规定。
-
20
混乱的表现
• 市长介绍城市时,喜欢用包括辖 县的市域总人口,因为比较大;
• 在计算人均GDP时喜欢用户籍的 非农业人口,因为分母比较小;
• 讲人气如何高时,喜欢用包括外 来人口的实际居住人口。
-
21
城市化地区urbanized area
• 美国国情普查局为了划分城乡界线和统计城 乡人口,从1950年国情普查开始使用概念。 相当于中国“城市建成区”。
-
27
• 现行的设镇标准是1984年正式颁布的。 这一年撤销人民公社,恢复乡作为县以下 的乡村基层行政单位。规定20 000人以 下的乡,假如乡政府驻地非农业人口超过 2 000人的,可以撤乡建镇;总人口在20 000以上的乡,乡政府驻地非农业人口占 全乡人口 10%以上的,也可以撤乡建镇。 县政府所在地均应设镇的建制。少数民族 地区、人口稀少的边远地区、山区和小型 工矿区、小港口、风景旅游区、边境口岸 等地,非农业人口虽不足2 000,如确有 必要,也可设镇。
-
7
实证方法——规范方法
• 实证方法:排斥价值判断,只客观地研 究城市地理现象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 据这些规律分析和预测城市发展趋势。
• 规范方法: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 提出分析处理城市地理学的问题标准, 并以些为依据评价或规范城市发展中某 种行为或趋势。
• 美国城镇人口由居住在“城市化区”的人口 和其以外的2500人以上的居民的全部人口组 成。
-
22
三、城市的功能地域
• 城市建成区或城市化地区反映了城市作为人 口和各种非农业活动高度密集的地域而区别 于乡村,代表城市的实体地域。是城市研究 中最基本的城市地域概念。
-
23
使用频率高的相关概念
• P23-28 • 都市区 • 大都市带 • 都市连绵区 • 城市群 • 都市圈 • 城镇密集区
规定。
-
20
混乱的表现
• 市长介绍城市时,喜欢用包括辖 县的市域总人口,因为比较大;
• 在计算人均GDP时喜欢用户籍的 非农业人口,因为分母比较小;
• 讲人气如何高时,喜欢用包括外 来人口的实际居住人口。
-
21
城市化地区urbanized area
• 美国国情普查局为了划分城乡界线和统计城 乡人口,从1950年国情普查开始使用概念。 相当于中国“城市建成区”。
-
27
• 现行的设镇标准是1984年正式颁布的。 这一年撤销人民公社,恢复乡作为县以下 的乡村基层行政单位。规定20 000人以 下的乡,假如乡政府驻地非农业人口超过 2 000人的,可以撤乡建镇;总人口在20 000以上的乡,乡政府驻地非农业人口占 全乡人口 10%以上的,也可以撤乡建镇。 县政府所在地均应设镇的建制。少数民族 地区、人口稀少的边远地区、山区和小型 工矿区、小港口、风景旅游区、边境口岸 等地,非农业人口虽不足2 000,如确有 必要,也可设镇。
《城市地理学》课件PPT 第7章 城市规模分布
二、城市金字塔
城市的数量随着规模等级必发生变动。 城市等级规模越高,城市的数量越少 ,而城 市规模等级越低,城市数量越多。把这种城 市数量随着规模等级而变动的关系用图表示 出来,就形成城市等级规模金字塔。 金字塔的基础是大量的小城市,塔的顶端是 一个(常常就是首位城市)或少数几个大城 市。
结论: (2)高位次城市人口在不断增加,特别是最大 城市在前20 年中年均人口的增长绝对量在上升, 但因增长速度在下降,所以增长的绝对量在 1975年以后估计呈下降趋势。 (3)回归线的斜率q 不断增加,人口分布日益 集中将是总的趋势。转折点在4~5 万人规模的 城市,比这还小的城市人口有下降现象。前20 年斜率变陡的速度在加快,后20 年变陡的速度 在放慢,而且斜率越来越接近于1,说明集中的 力量虽然一直在起主要作用,但力度在趋于削 弱,逐步达到集中与分散的力量趋于平衡的状 态。
教材P168页的图7-3
第二个案例是日本高阪宏行对新泻县的
城市体系做的位序-规模分析。 他用实际资料得出1955年、1965 年和 1975 年的回归方程。然后用马尔柯夫链 模型对各城市作人口预测,对预测得到 的城市人口又作回归分析,结果如下:
结论: (1)各年回归的相关指数都很高,回归 高度显著、规模分布符合位序-规模分布 类型。
虽然捷夫的模式不具有普遍意义,但 作为一种理想状态,已被很多人接受。 这也就是前述四城市指数和十一城市 指数以1 作为理想标准的依据。
现在被广泛使用的实际上是1925年罗 特卡模式的一般化:
P q 1 Pi q 或Pi P 1 Ri Ri
捷夫摸式就是 q=1 时的特例。
对上式作对数变换,则有:
戴维斯认为2n 规律在城市数量足够大的时候, 也可用于测算单个国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万人 >25 万人
≥15 亿元 ≥80%
≥10 亿元 >20%
≥10 元/人 ≥6 千万元
≥65% ≥65% 较好
≥12 亿元 ≥70%
≥ 8 亿元 >20%
≥80 元/人 ≥5 千万元
≥60% ≥55% 较好
≥ 8 亿元 ≥60%
≥ 6 亿元 >20%
≥60 元/人 ≥4 千万元
≥55% ≥50% 较好
农村地域/城市地域 →→→
城乡二元论
农村地域/过渡地带/城市地域 →→→
城乡连续论
图2-1 城乡界线划分
二、两种城市地域划分法
(一)城市功能区
MSA (Metropolis Statistical Area)
DID (Densely Inhabited District) 等
(二)袁家冬
主要参考书目
于洪俊,宁越敏.城市地理概论[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 出版社,1983.12.
崔功豪,王本炎等.城市地理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 社,1992.5.
许学强,周一星等.城市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1997.7.
周一星.城市地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7. 顾朝林.中国城市地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11. 顾朝林等.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城市发展[M]. 北京:商务 印书馆,1999.11.
第三节 我国城市建制标准和统计口径
一、现行市镇建制标准
基本原则:人口下限与职能构成
(表2-1)
市与镇的区别?
二、城市人口统计口径
中国城市地域构造 全市?市区?建成区?
(图2-1)
标准
人口 经济
县城镇人口中 非农产业人口 非农户口人口
县总人口中 非农产业人口
县乡镇以上 工业总产值 占工农业总产值 GDP
第一节 城市产生的政治经济学解释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过程
·人类定居——聚落的出现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农业与畜牧业 ·剩余产品的交换——市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与大农业 ·产业革命——大机械工业的出现 ·现代城市的发展
第二节 区位条件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一、区域自然地理条件 (图3-1)
2、城市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3、宏观城市地理学研究与微观城市地理学研 究的主要区别何在?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地域划分
第一节 城市的概念 一、城市概念的相对性 二、城市的基本特征
(一)人口特征 (二)景观特征 (三)职能特征 (四)文化特征 第二节 城市地域划分 一、城乡界线的划分 城乡二元论与城乡连续论 (图2-1)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城市地理学的形成
一、地理学科体系中的城市地理学(图1-1) 以城市为研究对象的地理学分支学科,是研究 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的形成与发展、空间分布 和内部结构变化规律的理论科学。 二、城市地理学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和社会背景 聚落的发展与演变 人类活动空间的重心转移 农村→城市 城市主导人类生活的时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现代城市的迅速发展
行为地理学 旅游地理学 聚落地理学
城市地理学 村落地理学
历史地理学
图1-1 地理科学的学科体系
第二节 城市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一、考察城市的两种视点 “ 点 ”与“ 面 ” 宏观与微观 区域中的城市 城市中的区域 二、城市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一)城市形成与发展条件研究 (二)区域内部城市空间组织研究 (三)城市内部空间组织研究 (四)城市问题与城市政策研究 (五)城市化问题研究
地理位置、地形、水文、资源条件等 (表3-1)
二、区域经济地理条件
相对位置、交通、人口、经济结构与经济发 展水平等
表 3-1 我国城市的地貌类型分布(1983 年)
地貌类型
滨海平原/丘陵 三角洲平原 平原中腹 山前洪积、冲击扇平原 平原与低山丘陵邻接地带 低山丘陵河谷 高平原 高原山间盆地、谷地 中山谷地 山谷地
全国城市
城市数(个) 比重(%)
21
7.3
17
5.9
29
10.0
63
21.8
20
6.9
76
26.3
6
2.1
41
12.2
15
5.2
1
0.3
289
100.0
许学强等:《城市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年 7 月,P.34
第三节 其他条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历史、文化、社会制度等 不同地区城市景观的差异 (图3-2)
第三节 城市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
城市相关科学:城市地理学、城市经济学、 城市社会学、城市规划学、环境科学等
一、城市地理学与城市规划学 二、城市地理学与城市经济学 三、城市地理学与城市社会学 四、城市地理学与环境科学 五、城市地理学与城市形态学?
第四节 我国城市地理学发展概况
思考题:
1、城市地理学发展的历史和社会背景包括哪 些方面?
>25 亿元 >80%
>25 亿元 >35%
> 2 亿元
图 2-2 中国城市地域构成示意图
思考题:
1、现代城市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2、如何从城乡连续论的观点正确理解现代城 乡关系? 3、两种城市地域划分方法的区别何在? 4、我国城市地域构成的特点及其对城市统计 的影响有哪些?
第三章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区域地理学
世界区域地理学 国家区域地理学
普通自然地理学
地貌学
陆地水文学
自然地理学 气候学
地
海洋地理学 生物地理学 土壤地理学
动物地理学 植物地理学
理 理论地理学 学
人口地理学 工业地理学 经济地理学 农业地理学
文化地理学 交通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 政治地理学 商业地理学
应用地理学
计量地理学 地图学
GIS
第四节 不同类型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一、商品农业与中心地职能主导型城市 二、区际贸易与流通职能主导型城市
三、产业专门化与综合职能主导型城市
图3-2 不同地区城市景观的差异
思考题:
1、怎样理解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 产物的观点?
2、影响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区位条件有 哪些?
3、地理位置对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第三产业比重
地方财政收入
基础 设施
自来水普及率 道路铺装率 排水系统
表 2-1 我国现行的设市标准
县级市
人口密度(人/km2)
>400
100-400
<100
地级市
≥12 万人 ≥ 8 万人
≥15 万人 ≥30%
≥10 万人 ≥ 7 万人
≥12 万人 ≥25%
≥ 8 万人 ≥ 6 万人
≥10 万人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