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地区自然地理环境调查报告
荆州地区自然地理环境调查报告
![荆州地区自然地理环境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72b490b79563c1ec5da7197.png)
荆州地区自然地理环境调查报告一、地理位置荆州市位于东经111°150—114°050,北纬29°260—31°370。
地处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腹地,长江自西向东横贯全市,全长483公里。
荆州东连武汉、西接宜昌、南望湖南常德,北毗荆门、襄樊。
平原湖区占78.7%,丘陵低山区占21.1%。
荆州位于杨子准地台中部,属新华夏系第沉降带晚近期构造带,处于中国地势第三级阶梯的西部边缘,是江汉平原的主体。
全市地势略呈西高东低,由低山丘陵向岗地、平原逐渐过渡。
全市海拔250米以上的低山493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3.54%;海拔40~250米的丘陵岗地2147.66平方公里,占15.27%;海拔25~40米的平原面积11421.34平方公里,占81.19%。
山丘分布于西部松滋市的庆贺寺、刘家场及西北部荆州区八岭山,地势最高点为松滋市的大岭山,海拔815.1米。
岗地分布于荆州区的川店、马山、纪南和公安县的孟溪、郑公以及石首市的团山、高基庙一带。
东部地势低洼,最低点在洪湖市新滩乡沙套湖,海拔仅18米。
二、社会经济状况荆州市,地处中西部大开发的前沿阵地,区位优势独特。
为全国“四大增长极”十字轴线的交叉区域,距北京、香港、上海、重庆均为1000公里左右。
荆州市是国家重要的农业综合商品生产基地和轻纺、化工基地。
目前,荆州工业特色鲜明,形成了机械、轻工、燃化、纺织、电子等五大门类,涌现出沙隆达、天发、车桥、凯乐、洪城、神电等一批重点骨干企业,井有7家公司实现上市融资。
全市农业产值约占湖北省的13%,粮食、棉花、油料、水产品总产量均居湖北省第一位,建成了天荣、银欣、吉象等6家国家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荆州开放开发势头良好,全市现有三资企业474家,先后成功引进了荷兰飞利浦、美国德尔福、法国法雷发、德国美洁时等一批大型跨国公司落户荆州;荆州商贸流通繁荣,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居湖北省第二位。
荆州市地理环境
![荆州市地理环境](https://img.taocdn.com/s3/m/edf88924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46.png)
荆州市地理环境
荆州市位于湖北省中部,地处长江中游,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城市。
荆
州市地理环境优越,四面环水,自古就是重要的交通要道。
长江是荆州市的母亲河,
滋养了这片土地的繁荣。
下面将从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水系河流、自然资源等方面
介绍荆州市的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
荆州市地势起伏较大,南部多山地,北部平原较多,整体呈现出丘陵起伏、山地
密布的特点。
最高点为神农山,海拔约1700米,而长江流经荆州市,形成了长江平原,水土肥沃,适宜农业发展。
气候特点
荆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降水充沛,气候湿润,适宜农作物生长。
春夏之交,荆州市阳光明媚,是旅游的好时节。
水系河流
荆州市水系发达,长江、汉江、沙嘴河等主要河流贯穿全境。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是荆州市的母亲河,为市民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自然资源
荆州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盛产水稻、茶叶、柑橘等农作物。
此外,荆州市还
有矿产资源,如石灰石、石英石等,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荆州公安县
![荆州公安县](https://img.taocdn.com/s3/m/7c87417b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ed.png)
荆州公安县荆州公安县是湖北省荆州市下属的一个县级行政区。
坐落于长江之畔,始建于秦朝,历史悠久。
荆州公安县地处江汉平原,地理位置优越,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人文景观,是一座以农业为主导的美丽县城。
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荆州公安县的地理、人文、经济以及旅游资源等方面的情况。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荆州公安县的地理特点。
该县地处北纬31°13′~31°39′,东经111°58′~112°43′,境内地势平坦,属江汉平原,河网纵横,气候四季分明。
境内最大的河流是长江,全县有江南、江北两个长江港口。
附近的山脉有伏牛山和大别山,山水相间,风景秀丽。
荆州公安县还有丰富的水资源,有大大小小的湖泊和河流,为当地的农业、畜牧业提供了良好的水源。
其次,荆州公安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人文资源。
早在秦朝时期,荆州公安县就是武昌郡的一部分。
在历史长河的洗礼下,该县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
这里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代表性的有公安战役遗址,这是抵抗日本侵略军的重要战场。
此外,还有杨铭宇护苗纪念馆、曾侯乙编堂、杨铭宇纪念园等众多历史纪念馆和陵墓遗址。
荆州公安县也是中国著名的桃乡,每年的清明桃花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赏。
荆州公安县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导,农产品丰富多样。
该县土地肥沃,适宜种植水稻、小麦、棉花、油菜等农作物。
其中,优质的公安米闻名遐迩,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此外,该县还以养殖业为主导,特色养殖项目有光鸡、瘦肉猪等。
近年来,荆州公安县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同时,县域经济也在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以农业为基础,工业和服务业相辅相成的产业结构。
最后,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荆州公安县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
该县拥有独特而美丽的自然景色,如九华山森林公园、草铺风景区、狮子岩景区等。
这些景点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而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此外,荆州公安县还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和传统手工艺品,如竹编、草编等。
荆州市沙北区水环境及公园绿地规划说
![荆州市沙北区水环境及公园绿地规划说](https://img.taocdn.com/s3/m/b85f524e1eb91a37f1115c3a.png)
荆州市沙北区水环境及公园绿地规划说明一、概况沙北新区位于荆州市中心城区北部,距荆州古城空间距离约6.0公里,距城市商业中心空间距离约2.5。
西干渠以北,翠环路(荆岳铁路)以南,荆襄高速公路以东,红星路以西。
西面有植物园,西南面有荆襄河生态公园,南面有西干渠,总规划用地面积111.5公顷。
二、现状分析植被:现状场地植被较少,基本保持自然生长的状态,场地中集中若干乔木,野生植物呈现无序的自然生长状态,场地中存在大量的农田。
地形:基地内地势平坦,场地高程基本在27.83-30.65之间水体:现状水体以水塘为主。
西临西干渠,水源来自荆襄河,水质较差。
建筑:场地内现状建筑为农村居民私房及工业厂房,分布散乱。
生活垃圾遍布。
交通:规划区的对外交通主要包括西北角的318国道和北面的荆岳铁路,内部交通系统主要由荆沙大道、红门路、红星路等组成。
目前在规划区西北部规划一处铁路客运辅站。
三、规划依据1. 荆州市总体规划2、《荆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1-2020)3、荆州市沙北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4、《荆州市城市蓝线规划》5、1:1000现状地形图6、《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7、《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2007)四、规划目标根据城市未来的发展要求,由于沙北新区定位以行政办公为主、金融商贸、文化娱乐、主题居住、配套服务为一体,人文和谐发展,空间景观丰富多彩的新的城市中心。
因此设计突出生态、景观、娱乐、休闲功能,注重水景观与城市的互动,以清新自然的河道景观带动周边城市建设,创造出最为理想的人居环境,营造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时代气息的城市重要休闲场所和生态景观走廊。
1、生活——增添城市街道生活与滨水生活的联系,为市民提供活动的场所。
2、天际线——通过连续的滨水水岸设计,完善城市建设的天际线。
3、识别性——构成具识别性和个性特征的多元化滨水区域。
4、步道系统——在滨水区域创造强有力的连续步行体验并提供配套的设施。
我的家乡荆州PPT
![我的家乡荆州PPT](https://img.taocdn.com/s3/m/78502b29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06.png)
推动文化交流
荆州文化艺术中心积极与国内外的艺术团体和机 构合作,引进优秀的艺术作品和演出,促进不同 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
荆州古街区
历史风貌保存完好
荆州古街区保存了大量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和传统民居,街道两旁古 色古香的店铺和青石板路,让人仿佛穿越回了古代。
城市交通与基础设施
交通枢纽建设
荆州致力于构建水陆空综合交通枢纽,包括高速公路、铁路、水路 和航空等交通方式,提升城市对外交通的便捷性。
城市道路与桥梁
改善城市道路网络,推进主次干道和支路建设,优化交通布局,同 时加强桥梁建设与改造,确保交通畅通。
公共设施完善
加大投入力度,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包括供水、供电、供气、 排水等公共设施,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配料丰富
除了牛肉和面条,还加入了多种配料,如黄豆芽、豆腐皮、香菜 等,增添了口感和层次感。
糯米鸡
糯米香糯
糯米鸡以糯米为基础,糯米经过精心挑选和处理,散发出浓郁的 香味,口感糯软。
鸡肉鲜嫩
鸡肉经过腌制和烹饪,肉质鲜嫩多汁,与糯米完美融合,增添了口 感和滋味。
独特包裹方式
糯米鸡采用荷叶或竹叶包裹,使得糯米鸡在烹饪过程中保持湿润和 香气。
新兴产业与科技创新的推动
培育新兴产业
荆州将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现代 服务业等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 化升级。
科技创新政策支持
政府将出台一系列科技创新政策,鼓 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强科技创新,提 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产学研合作
加强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 促进产学研一体化,推动科技成果转 化为现实生产力。
荆州地区自然地理环境调查报告模板
![荆州地区自然地理环境调查报告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f9d128b7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1b.png)
荆州地区自然地理环境调查汇报一、地理位置荆州市位于东经111°150—114°050,北纬29°260—31°370。
地处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腹地,长江自西向东横贯全市,全长483公里。
荆州东连武汉、西接宜昌、南望湖南常德,北毗荆门、襄樊。
平原湖区占78.7%,丘陵低山区占21.1%。
荆州位于杨子准地台中部,属新华夏系第沉降带晚近期构造带,处在中国地势第三级阶梯旳西部边缘,是江汉平原旳主体。
全市地势略呈西高东低,由低山丘陵向岗地、平原逐渐过渡。
全市海拔250米以上旳低山493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旳3.54%;海拔40~250米旳丘陵岗地2147.66平方公里,占15.27%;海拔25~40米旳平原面积11421.34平方公里,占81.19%。
山丘分布于西部松滋市旳庆祝寺、刘家场及西北部荆州区八岭山,地势最高点为松滋市旳大岭山,海拔815.1米。
岗地分布于荆州区旳川店、马山、纪南和公安县旳孟溪、郑公以及石首市旳团山、高基庙一带。
东部地势低洼,最低点在洪湖市新滩乡沙套湖,海拔仅18米。
二、社会经济状况荆州市,地处中西部大开发旳前沿阵地,区位优势独特。
为全国“四大增长极”十字轴线旳交叉区域,距北京、香港、上海、重庆均为1000公里左右。
荆州市是国家重要旳农业综合商品生产基地和轻纺、化工基地。
目前,荆州工业特色鲜明,形成了机械、轻工、燃化、纺织、电子等五大门类,涌现出沙隆达、天发、车桥、凯乐、洪城、神电等一批重点骨干企业,井有7家企业实现上市融资。
全市农业产值约占湖北省旳13%,粮食、棉花、油料、水产品总产量均居湖北省第一位,建成了天荣、银欣、吉象等6家国家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荆州开放开发势头良好,全市既有三资企业474家,先后成功引进了荷兰飞利浦、美国德尔福、法国法雷发、德国美洁时等一批大型跨国企业落户荆州;荆州商贸流通繁华,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居湖北省第二位。
荆州地区天然地理环境调查报告
![荆州地区天然地理环境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0180c4ea1c7aa00b52acbec.png)
荆州地区自然地理环境调查报告一、地理位置荆州市位于东经111°150—114°050,北纬29°260—31°370。
地处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腹地,长江自西向东横贯全市,全长483公里。
荆州东连武汉、西接宜昌、南望湖南常德,北毗荆门、襄樊。
平原湖区占78.7%,丘陵低山区占21.1%。
荆州位于杨子准地台中部,属新华夏系第沉降带晚近期构造带,处于中国地势第三级阶梯的西部边缘,是江汉平原的主体。
全市地势略呈西高东低,由低山丘陵向岗地、平原逐渐过渡。
全市海拔250米以上的低山493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3.54%;海拔40~250米的丘陵岗地2147.66平方公里,占15.27%;海拔25~40米的平原面积11421.34平方公里,占81.19%。
山丘分布于西部松滋市的庆贺寺、刘家场及西北部荆州区八岭山,地势最高点为松滋市的大岭山,海拔815.1米。
岗地分布于荆州区的川店、马山、纪南和公安县的孟溪、郑公以及石首市的团山、高基庙一带。
东部地势低洼,最低点在洪湖市新滩乡沙套湖,海拔仅18米。
二、社会经济状况荆州市,地处中西部大开发的前沿阵地,区位优势独特。
为全国“四大增长极”十字轴线的交叉区域,距北京、香港、上海、重庆均为1000公里左右。
荆州市是国家重要的农业综合商品生产基地和轻纺、化工基地。
目前,荆州工业特色鲜明,形成了机械、轻工、燃化、纺织、电子等五大门类,涌现出沙隆达、天发、车桥、凯乐、洪城、神电等一批重点骨干企业,井有7家公司实现上市融资。
全市农业产值约占湖北省的13%,粮食、棉花、油料、水产品总产量均居湖北省第一位,建成了天荣、银欣、吉象等6家国家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荆州开放开发势头良好,全市现有三资企业474家,先后成功引进了荷兰飞利浦、美国德尔福、法国法雷发、德国美洁时等一批大型跨国公司落户荆州;荆州商贸流通繁荣,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居湖北省第二位。
荆州简介
![荆州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666e2853360cba1aa811daa3.png)
荆州市简介荆州是楚国故都,是楚文化的中心和三国文化的重地,文化璀璨,名人辈出,文化资源富集程度全国罕见,发展文化旅游的条件得天独厚.荆州市地处湖北省中南部,位于江汉平原腹地,东连武汉,西接三峡,南跨长江,北临汉水,是连东西、跨南北的交通要道和物资集散地,是川湘鄂经济纽带,长江中游重要港口城市,国家轻纺工业基地、粮棉油生产基地和淡水渔业基地,素有文化之邦、鱼米之乡和旅游胜地的称誉。
其地理位置为东经111°15'~114°05',北纬29°26'~31°37'。
境区东西最大横距约公里,南北最大纵距约公里,呈带状分布。
荆州市位于杨子准地台中部 ,属新华夏系第沉降带晚近期构造带,处于中国地势第三级阶梯的西部边缘,是江汉平原的主体。
全市地势略呈西高东低,由低山丘陵向岗地、平原逐渐过渡。
全市海拔250米以上的低山493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海拔40~250米的丘陵岗地平方公里,占%;海拔25~40米的平原面积平方公里,占%。
山丘分布于西部松滋市的庆贺寺、刘家场及西北部荆州区八岭山,地势最高点为松滋市的大岭山,海拔米。
岗地分布于荆州区的川店、马山、纪南和公安县的孟溪、郑公以及石首市的团山、高基庙一带。
东部地势低洼,最低点在洪湖市新滩乡沙套湖,海拔仅18米。
荆州市自古以来是连东西贯南北的交通要塞和物资集散地。
水、陆、空交通极为便利。
最早对外开放的四大内河港口之一沙市港是国家二类通商口岸,可停靠5000吨的船舶,年吞吐能力800多万吨;沙市飞机场可起降波音737飞机,辟有北京、上海、广州、长沙、深圳等15条航线;荆沙铁路货运通达全国;207国道纵贯南北,318国道、宜黄高速公路横跨东西;供水、供电充足;邮电通讯便捷;海关、商检、口岸管理机构健全,为开展直接进出口贸易,发展外向型经济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经济发展与消费:全年全市财政收入完成亿元,比上年增长%,其中,市直亿元,增长%。
荆州市水资源水环境概况
![荆州市水资源水环境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78dbee7f27284b73f24250f1.png)
荆州市水资源水环境概况1.自然地理概况1.1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荆州市位于湖北省中南部,地处富饶辽阔的江汉平原腹地。
北依荆门市,东与潜江市、仙桃市接壤,西与宜昌市以沮漳河隔河相望,南与湖南省交界。
处于东径111°15ˊ00″~114°05ˊ12″、北纬29°26ˊ15″~30°39ˊ44″之间。
全市现辖荆州、沙市二区和江陵、公安、监利三县,代管松滋、石首、洪湖三市,国土总面积14059km2。
1. 2地形地貌荆州市境内地形总体上为西高东低,西接鄂西山地,东跨江汉平原,中间是低丘相连的过渡带。
西部高山,一般海拔(黄海基面,下同)在600~800m之间,往东地势逐渐降低,一直过渡到海拔50m以下的冲积平原。
海拔最高点815m,位于松滋市西部卸甲坪乡的大岭,另外还有局部孤峰如石首桃花山高340m,公安黄山高264m,以及荆州区北部八岭山,高程为103m 。
除松滋西部和荆州区北部范围内有部分山丘区外,其余均为广阔平坦的低平原,海拔均在50m 以下,相对高度不超过20m。
全市一般平原区面积12219km2 , 占版土面积的86.9%,岩溶山区面积为1840km2, 占版土面积的13.1%.1.3水文气象、河流水系荆州市属东亚副热带季风气候,光能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
其降水的水汽来源主要为印度洋孟加拉湾西南季风和太平洋东南季风,此种降水多为涡切变类型。
偏东水汽来自东海,降水多为东风带系统(台风)类型,上述类型天气系统规律是每年四月进入我市,运行方向是由东南逐渐向西北推进,6月中旬~7月上旬形成我市的“梅雨期”。
冬季受西伯利亚干冷气团控制,盛行西北风,寒冷干燥,降水量少。
全市太阳年辐射总量为104~110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总时数为1800~2000小时,年平均气温为15.9~16.6℃,≥10℃年积温500~5350℃,年无霜期为242~263天。
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68.2mm,呈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弱的趋势,洪湖市多年平均降水量最大,为1248.2mm,其次是监利县,为1207.5mm,多年平均降雨量最小的是沙市区,仅1031.8mm,其它县市多年平均降水量见表。
荆州市水资源保护规划
![荆州市水资源保护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675db17c59eef8c75fbfb39a.png)
荆州市水资源水环境概况1.自然地理概况1.1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荆州市位于湖北省中南部,地处富饶辽阔的江汉平原腹地。
北依荆门市,东与潜江市、仙桃市接壤,西与宜昌市以沮漳河隔河相望,南与湖南省交界。
处于东径111°15ˊ00″~114°05ˊ12″、北纬29°26ˊ15″~30°39ˊ44″之间。
全市现辖荆州、沙市二区和江陵、公安、监利三县,代管松滋、石首、洪湖三市,国土总面积14059km2。
1. 2地形地貌荆州市境内地形总体上为西高东低,西接鄂西山地,东跨江汉平原,中间是低丘相连的过渡带。
西部高山,一般海拔(黄海基面,下同)在600~800m之间,往东地势逐渐降低,一直过渡到海拔50m以下的冲积平原。
海拔最高点815m,位于松滋市西部卸甲坪乡的大岭,另外还有局部孤峰如石首桃花山高340m,公安黄山高264m,以及荆州区北部八岭山,高程为103m 。
除松滋西部和荆州区北部范围内有部分山丘区外,其余均为广阔平坦的低平原,海拔均在50m 以下,相对高度不超过20m。
全市一般平原区面积12219km2 , 占版土面积的86.9%,岩溶山区面积为1840km2, 占版土面积的13.1%.1.3水文气象、河流水系荆州市属东亚副热带季风气候,光能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
其降水的水汽来源主要为印度洋孟加拉湾西南季风和太平洋东南季风,此种降水多为涡切变类型。
偏东水汽来自东海,降水多为东风带系统(台风)类型,上述类型天气系统规律是每年四月进入我市,运行方向是由东南逐渐向西北推进,6月中旬~7月上旬形成我市的“梅雨期”。
冬季受西伯利亚干冷气团控制,盛行西北风,寒冷干燥,降水量少。
全市太阳年辐射总量为104~110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总时数为1800~2000小时,年平均气温为15.9~16.6℃,≥10℃年积温500~5350℃,年无霜期为242~263天。
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68.2mm,呈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弱的趋势,洪湖市多年平均降水量最大,为1248.2mm,其次是监利县,为1207.5mm,多年平均降雨量最小的是沙市区,仅1031.8mm,其它县市多年平均降水量见表。
荆州市介绍(中国湖北省的一个地级市)
![荆州市介绍(中国湖北省的一个地级市)](https://img.taocdn.com/s3/m/28e63875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9c.png)
荆州市介绍(中国湖北省的一个地级市)
荆州市是中国的重要交通枢纽,拥有发达的交通网络。这里有长江大桥、京九铁路等重要 的交通设施,连接着中国的东部和西部地区。荆州市也是湖北省的经济中心之一,其主要产 业包括汽车制造、机械制造、化工、纺织等。荆州市还是中国的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主要 种植水稻、小麦、棉花等作物。
荆州市介绍(中国湖北省的一个地级市)
荆州市位于中国湖北省中部,是湖北省的一个地级市。荆州市总面积为1.4万平方公里, 下辖6个区县,人口约为600万。
荆州市位于长江中游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之一。荆州市拥有丰 富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这里有长江、汉江等重要河流流经,还有大量的湖泊和水库 。荆州市的主要景点包括荆州古城、荆山、荆州博物馆、石首古城等。荆州古城是中国历史 文化名城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底蕴。
荆州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民俗风情。这里有许多古代的建筑和文物,如荆州城墙 、荆州古戏台、荆州古街等。荆州市还有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和传统手工艺,如荆州剪纸、 荆州扇等。
总的来说,荆州市是一个拥有丰富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的城市。它吸引着众多的游客前来 观光旅游,也为
荆州地区自然地理环境调查报告范文
![荆州地区自然地理环境调查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431d1963551810a6f5248699.png)
荆州地区自然地理环境调查报告范文荆州地区自然地理环境调查报告一、地理位置荆州市位于东经111°150—114°050,北纬29°260—31°370。
地处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腹地,长江自西向东横贯全市,全长483公里。
荆州东连武汉、西接宜昌、南望湖南常德,北毗荆门、襄樊。
平原湖区占78.7%,丘陵低山区占21.1%。
荆州位于杨子准地台中部,属新华夏系第沉降带晚近期构造带,处于中国地势第三级阶梯的西部边缘,是江汉平原的主体。
全市地势略呈西高东低,由低山丘陵向岗地、平原逐渐过渡。
全市海拔250米以上的低山493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3.54%;海拔40~250米的丘陵岗地2147.66平方公里,占15.27%;海拔25~40米的平原面积11421.34平方公里,占81.19%。
山丘分布于西部松滋市的庆贺寺、刘家场及西北部荆州区八岭山,地势最高点为松滋市的大岭山,海拔815.1米。
岗地分布于荆州区的川店、马山、纪南和公安县的孟溪、郑公以及石首市的团山、高基庙一带。
东部地势低洼,最低点在洪湖市新滩乡沙套湖,海拔仅18米。
二、社会经济状况荆州市,地处中西部大开发的前沿阵地,区位优势独特。
为全国“四大增长极”十字轴线的交叉区域,距北京、香港、上海、重庆均为1000公里左右。
荆州市是国家重要的农业综合商品生产基地和轻纺、化工基地。
当前,荆州工业特色鲜明,形成了机械、轻工、燃化、纺织、电子等五大门类,涌现出沙隆达、天发、车桥、凯乐、洪城、神电等一批重点骨干企业,井有7家公司实现上市融资。
全市农业产值约占湖北省的13%,粮食、棉花、油料、水产品总产量均居湖北省第一位,建成了天荣、银欣、吉象等6家国家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荆州开放开发势头良好,全市现有三资企业474家,先后成功引进了荷兰飞利浦、美国德尔福、法国法雷发、德国美洁时等一批大型跨国公司落户荆州;荆州商贸流通繁荣,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居湖北省第二位。
荆州市水资源水环境概况
![荆州市水资源水环境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78dbee7f27284b73f24250f1.png)
荆州市水资源水环境概况1.自然地理概况1.1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荆州市位于湖北省中南部,地处富饶辽阔的江汉平原腹地。
北依荆门市,东与潜江市、仙桃市接壤,西与宜昌市以沮漳河隔河相望,南与湖南省交界。
处于东径111°15ˊ00″~114°05ˊ12″、北纬29°26ˊ15″~30°39ˊ44″之间。
全市现辖荆州、沙市二区和江陵、公安、监利三县,代管松滋、石首、洪湖三市,国土总面积14059km2。
1. 2地形地貌荆州市境内地形总体上为西高东低,西接鄂西山地,东跨江汉平原,中间是低丘相连的过渡带。
西部高山,一般海拔(黄海基面,下同)在600~800m之间,往东地势逐渐降低,一直过渡到海拔50m以下的冲积平原。
海拔最高点815m,位于松滋市西部卸甲坪乡的大岭,另外还有局部孤峰如石首桃花山高340m,公安黄山高264m,以及荆州区北部八岭山,高程为103m 。
除松滋西部和荆州区北部范围内有部分山丘区外,其余均为广阔平坦的低平原,海拔均在50m 以下,相对高度不超过20m。
全市一般平原区面积12219km2 , 占版土面积的86.9%,岩溶山区面积为1840km2, 占版土面积的13.1%.1.3水文气象、河流水系荆州市属东亚副热带季风气候,光能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
其降水的水汽来源主要为印度洋孟加拉湾西南季风和太平洋东南季风,此种降水多为涡切变类型。
偏东水汽来自东海,降水多为东风带系统(台风)类型,上述类型天气系统规律是每年四月进入我市,运行方向是由东南逐渐向西北推进,6月中旬~7月上旬形成我市的“梅雨期”。
冬季受西伯利亚干冷气团控制,盛行西北风,寒冷干燥,降水量少。
全市太阳年辐射总量为104~110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总时数为1800~2000小时,年平均气温为15.9~16.6℃,≥10℃年积温500~5350℃,年无霜期为242~263天。
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68.2mm,呈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弱的趋势,洪湖市多年平均降水量最大,为1248.2mm,其次是监利县,为1207.5mm,多年平均降雨量最小的是沙市区,仅1031.8mm,其它县市多年平均降水量见表。
荆州城市调研报告
![荆州城市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7334e2d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e3.png)
荆州城市调研报告荆州市是湖北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位于长江之畔,地理位置优越。
在此次调研中,我们主要考察了荆州市的经济发展状况、城市规划和建设、人口结构和社会保障等方面。
荆州市经济发展状况良好。
根据调研资料显示,荆州市GDP连续多年稳定增长,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各类产业蓬勃发展。
特别是旅游业和制造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荆州市拥有众多的旅游景点,如荆州古城、荆州博物馆、荆山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制造业方面,荆州市有着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优惠的政策,吸引了大量企业的投资和发展。
这些都为荆州市的经济繁荣做出了贡献。
荆州市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也颇具特色。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荆州市的城市规划十分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并与现代化建设相结合。
荆州古城是城市中最具代表性的历史遗迹之一,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修缮,成为了荆州市的一张名片。
同时,在城市建设方面,荆州市注重绿化工作,建设了许多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为市民提供了良好的休闲环境。
在人口结构方面,荆州市的人口分布相对均衡。
调研中我们了解到,荆州市的人口主要集中在城区和经济开发区,这些地区的人口密度较高。
同时,荆州市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促进人口流动,吸引外来人口落户。
这不仅为荆州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劳动力,也促进了城市的多元化发展。
在社会保障方面,荆州市注重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和改善。
市内配备了一批现代化的医院、学校和社区服务中心,为市民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务。
此外,荆州市也加大了对弱势群体的扶助力度,通过政府的福利政策和慈善机构的帮助,解决了一部分贫困人口的生活问题。
总结来说,荆州市在经济发展、城市规划和建设、人口结构和社会保障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然而,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这些都是荆州市需要进一步解决的挑战。
希望荆州市政府能够加大改革力度,继续引进优质资源,加强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提高市民的幸福指数,实现更加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湖北荆州天气
![湖北荆州天气](https://img.taocdn.com/s3/m/85ea5dc0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7d.png)
湖北荆州天气湖北荆州位于中国中部,是湖北省的一个重要城市。
该地处于江汉平原北部,地势平坦,气候温和。
荆州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优势,是一个非常舒适宜居的城市,而城市的天气条件是影响居民生活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湖北荆州的天气情况,包括其季节变化、气温范围和气候特点。
荆州的季节变化明显,分为四个明显的季节: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
春季从三月初开始,温度逐渐回升,气温在15-25摄氏度之间。
这是一个适合户外活动的季节,阳光明媚,气候宜人。
夏季从六月开始,气温上升,最高温度往往超过30摄氏度。
湖北荆州的夏季非常炎热潮湿,居民们通常需要采取防暑措施,如穿着轻便衣物和及时补充水分。
秋季从九月开始,天气逐渐转凉,气温在20摄氏度左右,是一个宜人的季节。
冬季从十二月开始,湖北荆州的冬天寒冷而干燥,气温往往在0摄氏度左右,有时候甚至会降到零下。
湖北荆州的气候特点主要有两个:一是四季分明,二是降水充沛。
四季分明意味着每个季节的天气特点都非常明显,人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季节来选择合适的服装和活动。
降水充沛意味着湖北荆州的降水量较多,主要集中在春季和夏季。
这是由于该地区靠近长江,受到季风的影响,所以雨水较多。
尤其是夏季,经常会有暴雨和雷雨天气。
在荆州市,人们根据天气情况来安排各种活动。
在春季,可以举办户外运动和郊游活动。
在夏季,人们会喜欢在湖泊和游泳池附近消遣。
秋季是一个适合登山和户外野餐的季节。
而冬季,人们主要停留在室内,享受温暖舒适的家庭时光。
当然,荆州的天气并不是总是那么平静和温和。
有时候,突发的天气状况可能会给居民带来一些不便。
特别是在夏季的暴雨天和冬季的寒冷天气,交通可能会受到影响,需注意安全。
总的来说,湖北荆州的天气是多变的,但是整体而言非常适合居住。
四季分明的气候条件,给居民提供了丰富的选择。
而降水充沛的特点则保证了该地区的土地肥沃和植被繁茂。
无论你是喜欢阳光明媚的春天,还是喜欢清凉宜人的秋天,湖北荆州的气候条件都能够满足你的需求。
我的家乡湖北荆州
![我的家乡湖北荆州](https://img.taocdn.com/s3/m/15d28c8a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7b.png)
LOGO
PART 9
社会与生活
社会与生活
当地政府注重民 生工程建设,加 强公共设施建设 和公共服务供给
荆州市的社会治安良 好,人民安居乐业
同时,荆州市还 积极开展环境保 护和生态建设工 作,提高市民的
生活品质
市民可以享受到 便捷的医疗、教 育、文化等服务
-
社会是不断变化的,事情也不会在一成不变的,想要完成自己的事业必须能够洞察经济状况和社会需求
的景色
荆州博物馆
这里收藏了许多宝贵的 文物,如青铜器、陶器、 玉器和漆器等,是了解 楚文化和三国文化的重
要场所
荆州长江大桥
这是一座壮观的跨江大 桥,站在桥上可以看到
长江的美丽景色
洪湖
这是荆州的一片美丽湖 泊,湖水清澈,环境优 美,是休闲和度假的好
去处
LOGO
PART 4
美食特产
美食特产
荆州的莲藕以品质优良、口 感鲜美而著称,是荆州的特
科技
教育和科技
荆州市近年来积极推 动科技创新,加强与 高校的合作,促进科 技成果转化。当地政 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 政策,鼓励企业和科 研机构加大研发投入 ,推动产业升级和转 型发展
LOGO
PART 8
经济与产业
经济与产业
农业
经济与产业
荆州市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以水稻、棉花、油菜等农 作物种植为主。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当 地政府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提高农 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
色农产品之一
洪湖莲子是荆州著名的特 产,以其饱满、色白、粒 大、清香可口而受到赞誉
荆州的莲藕以品质优良、口感 鲜美而著称,是荆州的特色农 产品之一
这里的黄鳝肉质细嫩,味道鲜 美,是荆州人餐桌上的常见美 食
荆州市中心城区给排水及水环境调查报告14.18(水环境质量现状)
![荆州市中心城区给排水及水环境调查报告14.18(水环境质量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ed04a9d9e45c3b3567ec8bfb.png)
荆州市中心城区给排水及水环境调查报告1.前言2.区域概况2.1自然环境概况2.1.1地理位置荆州市位于湖北省中南部,地处江汉平原腹地,长江自西向东横贯全市,全长483km。
东与武汉市相连、西与宜昌市交界、南与湖南省接壤、北与荆门市毗邻。
总面积1.41万km2,其中平原湖区占78.8%,丘陵低山区占21.2%。
根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1994年10月31日,撤消荆州地区和沙市市,设立荆沙市,后更名为荆州市。
全市现辖荆州、沙市2区和江陵、公安、监利3县,代管松滋、石首、洪湖3市,市域总面积为14067km2,市区面积1576 km2,城市建成区面积58.3 km2。
2.1.2气候气象荆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光能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
年平均气温15.9~16.6℃,≥10℃年积温5000~5350℃,年无霜期242~263天。
降水量:荆州地区降水充沛,多数年份降水量在1100~1300mm 之间。
因受季风影响,降水季节性较强,年变化显著。
冬季季雨量68~140mm,占全年降水7%~10%,全年降水最少的月份为元月。
春季季雨量为268~483mm,占全年降水量的30%~37%。
夏季季雨量为390~495mm,秋季季雨量为213~264mm,占全年降水量的17%~22%。
4—10月降水量占全年80%,太阳辐射量占全年75%,≥10℃的积温为全年的80%。
蒸发量:年平均蒸发量为1847.7mm,平均年中5—7月蒸发量最大,尤以高温强光最大的7月,为216mm;其次为5月,211mm;最小以低温阴雨的2月,为96mm。
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干燥度为1.08,属半温润型气候区。
风向、风速:境内地势平坦开阔,为冷空气南下通道,处于省内风速高值区。
年平均风速2.0~3.4m/s,春季风速较大,多为3 m/s。
全年5级以上大风的日数为23~68天,8级以上的大风日数4~14天。
全年盛行的风向,平原地区多为北风、北北东风。
荆州市软土研究
![荆州市软土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938f52ded630b1c59eeb5d1.png)
荆州市软土研究荆州市地处长江荆江段北岸,属江汉平原西部。
第四纪以来以接受江、湖堆积为主,受新构造运动的影响,在北部、西部曾遭受剥蚀。
经过约三百万年的塑造而形成现在的地貌景观。
地势西北部和沿江一带稍高(30-40米黄海高程,下同),属波、岗地;中部、东部低洼(27-28米),属低平原。
按地貌成因分为剥蚀堆积平原、堆积平原和人工地形三个地貌区。
荆州市分布三种特殊土:1、弱偏中性膨胀土,主要分布在北部。
由于其膨胀力多小于50千帕,加之这层土厚度较大,强度高,只要在工程设计施工中采取加荷、深挖、保湿等措施即可扬长避短,把膨胀土地基当作良好地基使用。
2、淤泥质土,主要是淤泥质亚粘土,少数淤泥质亚砂土。
分布面较广,厚度大,埋藏浅,是本地区主要软基层。
其特点是湿度大,呈软塑至流塑状态,高压缩,强度低。
含水量约为34~50%,孔隙比约为1.07-1.33,有机质含量小于10%,承载力多在64-88千帕,一般不能直接作地基,作下卧层时要进行变形验算。
3、人工填土,随其成分和堆填时间长短的不同,强度变化很大。
新近吹淤的砂层和近些年在塘、渊中堆积的杂填土,不能作建筑物地基;堆填时间较长的杂填土应根据勘察成果作出利用评价。
第二类土为荆州市桥梁设计施工时常常遇见的不良地基。
在具体的工程实践中,软土地基不能简单地只按具体指标确定,应针对不同的工程而异,若地基指标虽属软土,但在荷载作用下,其稳定性和沉降能满足要求,可不处理,减少不必要的工程费用。
反之,若地基指标虽不属软土,但稳定性和沉降不能满足工程需要,则必须进行地基处理,所以有必要在充分研究桥梁的种类、形式、规模、地基特性的基础上,合理判断是否应按软土地基处理。
目前国内、外地基处理的方法很多,很多方法尚在不断发展之中,我国目前软土地基处理常用的方法主要有换填垫层法、预压法、排水固结法、砂桩、碎石桩法、强夯法、加铺~32织物、灌浆法、高压喷射注浆法、深层搅拌法等。
每一种地基处理方法都有它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因而针对每种特殊的地质情况,处理方法也各异。
荆州现实地理位置图片高清
![荆州现实地理位置图片高清](https://img.taocdn.com/s3/m/6948e402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fa.png)
荆州现实地理位置图片高清
荆州位于中国湖北省中部,地理位置优越,毗邻长江,拥有美丽壮
观的自然风光和丰富多样的人文历史。
本文将通过文字来描述荆州的
现实地理位置,并配以高清图片,让读者对荆州有更直观的了解。
荆州位于湖北省南部,地处长江中游。
图片1:(此处插入荆州地理位置图片1)
荆州的地理坐标为北纬29°24′~30°56′,东经111°23′~114°52′,总面
积为1.35万平方公里。
图片2:(此处插入荆州地理位置图片2)
荆州地势起伏,山川纵横,是典型的地貌组合区域。
境内山峦起伏,如西北的曾山、东北的神山、南部的清江白鹤山等。
图片3:(此处插入荆州地理位置图片3)
荆州的水资源丰富,长江沿岸分布有诸多港口和码头,交通便利,
是湖北省内最重要的水上交通枢纽之一。
此外,荆州还拥有白马湖、
竹溪湖、青山湖等大小湖泊,给荆州增添了独特的自然风光。
图片4:(此处插入荆州地理位置图片4)
荆州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秋温暖宜人,夏季多雨
多湿,冬季寒冷干燥。
总结一下,荆州位于湖北省中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水资源丰富,地貌多样,气候宜人。
这里既有壮丽的自然景观,也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非常值得一游。
图片5:(此处插入荆州地理位置图片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荆州地区自然地理环境调查报告荆州地区自然地理环境调查报告一、地理位置荆州市位于东经111°150—114°050,北纬29°260—31°370。
地处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腹地,长江自西向东横贯全市,全长483公里。
荆州东连武汉、西接宜昌、南望湖南常德,北毗荆门、襄樊。
平原湖区占78.7%,丘陵低山区占21.1%。
荆州位于杨子准地台中部,属新华夏系第沉降带晚近期构造带,处于中国地势第三级阶梯的西部边缘,是江汉平原的主体。
全市地势略呈西高东低,由低山丘陵向岗地、平原逐渐过渡。
全市海拔250米以上的低山493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3.54%;海拔40~250米的丘陵岗地2147.66平方公里,占15.27%;海拔25~40米的平原面积11421.34平方公里,占81.19%。
山丘分布于西部松滋市的庆贺寺、刘家场及西北部荆州区八岭山,地势最高点为松滋市的大岭山,海拔815.1米。
岗地分布于荆州区的川店、马山、纪南和公安县的孟溪、郑公以及石首市的团山、高基庙一带。
东部地势低洼,最低点在洪湖市新滩乡沙套湖,海拔仅18米。
二、社会经济状况荆州市,地处中西部大开发的前沿阵地,区位优势独特。
为全国“四大增长极”十字轴线的交叉区域,距北京、香港、上海、重庆均为1000公里左右。
荆州市是国家重要的农业综合商品生产基地和轻纺、化工基地。
目前,荆州工业特色鲜明,形成了机械、轻工、燃化、纺织、电子等五大门类,涌现出沙隆达、天发、车桥、凯乐、洪城、神电等一批重点骨干企业,井有7家公司实现上市融资。
全市农业产值约占湖北省的13%,粮食、棉花、油料、水产品总产量均居湖北省第一位,建成了天荣、银欣、吉象等6家国家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荆州开放开发势头良好,全市现有三资企业474家,先后成功引进了荷兰飞利浦、美国德尔福、法国法雷发、德国美洁时等一批大型跨国公司落户荆州;荆州商贸流通繁荣,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居湖北省第二位。
国家级商品市场蓝星商贸城是湖北省最大的建筑装饰材料批发市场,洪城商港是湖北省重要的工业品市场,连锁经营、物流配送、量贩店、电子商务等新型生态不断涌现,荆州已成为湖北江汉平原、湖南洞庭湖平原的重要商品流通中心。
同时,荆州科技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全市高新技术涉及精细化工、电子、新材料等领域,拥有除武汉市以外全省最丰富的教育资源,建有高校9所,在校硕士研究生、本专科生达10万余人,为荆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62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6%,增幅创建市以来最好水平。
三、气候特征荆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光能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
全市太阳年辐射总量为 104—110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时数 1800一2000小时,年平均气温15.9—16.6℃,≥10℃年积温 5000-5350℃,年无霜期242—263天,多数年份降雨量在1100—1300毫米之间。
有足够的气候资源供农作物生长。
4-10月份降水量占全年80%,太阳辐射量占全年75%,≥10℃的积温为全年8 0%,水热同步与农业生产季一致的气候条件,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发育。
四、地形地貌特征荆州市以平原地区为主体,海拔20—50米,相对高度在20米以下。
丘陵主要分布于松滋市的老城、王家桥、斯家场和荆州区的川店、八岭、石首市桃花山等地,海拔100—500米,相对50— 100米,低山主要分布于松滋市西南部,海拔500米左右。
河流交错、湖泊密布。
全市有大小河流近百条,均属长江水系,主要有长江干流及其支流松滋河、虎渡河、藕池河、调弦河等。
荆州湖泊众多,全市有千亩以上湖泊30多个.总面积8万公顷,其中洪湖为湖北省第一大湖,总面积3.5万公顷,长湖次之,总面积1.2万公顷。
五、水资源情况荆州是全国内陆水域最广、水网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全市有大小河流近百条,均属长江水系,主要有长江干流及其支流松滋河、虎渡河、藕池河、调弦河等;有千亩以上湖泊30余个,总面积8万公顷。
其中洪湖为湖北省第一大湖,总面积3万多公顷;长湖次之,总面积1.2万公顷。
荆州水资源极其丰富,开发利用程度高,并且水质较好。
全市可养水面达到125.22千公顷,占水域面积的35.42%。
江河过境客水4680亿,境内地表径流,丰水年91.6亿,枯水年48.5亿。
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丘陵区平均为12.84%,平原区平均为13.22%;水质达到一级饮用水标准的占80%以上,符合地面水质二级标准的达9 0%以上,符合农业灌溉三级标准的占98%以上。
六、生物资源荆州市生物资源十分丰富,具有种类多、分布广、南北兼备等特点。
全市栽培作物品种千余种,还有不少地方良种,浮游生物、维管束植物和鱼类资源是全市的一大优势。
中国4大家渔种质资源库设在监利县老江河。
据统计,全市生物资源3300多种,其中农作物品种1169个,畜禽品种33个,水生生物385种(鱼类82种),森林植物620余种,药用生物956种,害虫天敌233种。
丰富的生物种类和品种资源为农业结构调整和生态系统的优化配置提供了重要的物资基础。
市有林地面积206.67千公顷;各类草场面积277.58千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9.7%;森林覆盖率达14.7%,活立木蓄积630万立方米。
七、土壤分布情况荆州市土地总面积折合140.93万公顷,属人多地少的地区。
据第一次在农业普查资料显示,全市已利用的农业用地为72.77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51.6%,在已利用的农业用地中,耕地占 82.3%,人均占有1.41亩.养殖水面8.0%,林地占8.1%,园地占1.6%。
全市土场由近代河流冲积物和新生代第四纪粘土沉积物形成,以水稻土、潮土、黄棕壤为主体,土层深厚肥沃,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发育。
近年来,全市依法加强了土地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制止乱占滥用耕地,确定了基本农田保护区,实现了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
全市土壤类型多样,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共有7个土类,14个亚类,43个土属,200个土种。
土类总面积563.58千公顷(量算面积,下同),其中水稻土281.43千公顷;潮土186.82千公顷;石炭岩土26.41千公顷;红壤25.5千公顷;黄棕壤3 2.27千公顷;草甸土10.72千公顷;沼泽土433.33公顷。
耕地评级结果为一级173.49千公顷(其中水田89.6千公顷),占36.38%;二级245.83公顷(其中水田148.95千公顷),占51.54%;三级57.62千公顷(其中水田42.81千公顷),占12.08%。
土壤有机质含量:大于3.0%的耕地面积140.34千公顷、占29.99%;1.0%~3.0%的耕地面积315.68千公顷,占67.45%;小于1.0%的耕地面积11.9 4千公顷,占2.55%。
耕地土壤具有种植作物的多宜性。
八、矿物资源全市已发现矿产35种,其中探明有一定工业储量的13种,已开采利用的20种。
主要能源矿产有石油、煤炭;化学矿产有岩盐、囱水、芒硝、硫铁矿、重晶石;建材矿种有大理石、花岗石、石灰石、粘土、河道砂、卵石;冶金辅助材料有白云岩、优质硅石、耐火粘土;新型矿种有膨润土。
此外还有砂金、脉金等。
荆州地质构造单一,矿床赋有条件好,围岩性质稳定,除石油、煤炭外,非金属矿产绝大部分裸露地表,便于露天开采。
矿产分布集中,全市大多矿产资源分布在低山丘陵地区,散布在城镇周边,交通便利,矿产开发外部条件优越。
九、自然灾害及防治荆州市气象灾害具有种类多、频率高、范围广、强度大、危害重等特点,主要灾种有暴雨洪涝、干旱,还有高温、大雾、雷电、冰雹、龙卷风、大风、寒潮、低温冻害和连阴雨等。
近10年来暴雨洪涝是荆州市最主要的气象灾害,其影响严重程度居气象灾害之首,其次是局地强对流天气。
荆州市气象灾害具有鲜明的特点和规律。
一是季节性,如暴雨一般发生在夏季,强对流(如冰雹)多出现在春末夏初;二是局部性,如冰雹、雷雨大风,一般具有发生范围小、突发性强,影响部分县市的特点;三是多灾并发性,往往灾害发生形成连锁反应,如暴雨—洪涝—农作物病虫害等。
近10年来,荆州气象灾害发生呈现出新态势和新问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和其它反自然现象所形成的污染,破坏了自然气候的分布和平衡,加之人为破坏,造成环境质量恶化;水土流失,河流、湖泊缩小,土地污染,导致农业生态日益失衡;地球变暖,雨、雪、雹的不正常降落,致使天气气候极端事件的发生频率趋多、趋强。
主要呈现以下特征:一是灾害次数增加,灾害发生的间隔期越来越短;二是成灾面积扩大,成灾率上升;三是经济损失越来越大;四是灾种较多,灾情复杂,如洪涝和干旱同时发生,一边防洪排涝,一边引水抗旱。
现将两类重点自然灾害介绍如下:1、洪涝灾害历史上,长江流域洪水灾害的重灾区有洞庭湖区、鄱阳湖区、荆江、汉江中下游和皖北沿江一带。
据史料记载,唐代至清代的1300年间,长江流域共发生洪灾223次。
其中,唐代发生水灾16次,平均每18年发生一次;宋、元代79次,平均每5.2年一次;明清128 次,平均每4.2年1次。
我们注意到,近代洪灾变得更加频繁。
1848-1850年,也就是清道光最后三年,江、淮流域八省连续三年大水灾。
1848年黄河、长江都发大水,加上沿海地区台风暴潮的影响,长江中、下游湘、鄂、苏、浙形成大范围水灾。
湖南全省被淹人、畜、房屋不计其数。
滨湖地区尤为严重,围垸多溃,湘阴一带 "水深齐屋脊,次年犹未退"。
湖北也有30余州县被淹,武昌城外"江潮几与城平"。
此外、江西20余州县被淹、江苏65厅州县、9个卫大水成灾。
浙江因台风暴潮成灾,31州县缓征田粮。
河南则因黄河水泛滥,50多个州县变成泽国。
1849年长江中下游再次发生大水灾,灾情比上年还要严重。
夏季江苏、浙江、安徽、湖广等地大雨连绵,洪水百年不遇。
苏南34个厅州县无处不灾。
苏州大水入城,江宁省城也为大水浸泡,就连两江总督署衙门也积水一二尺。
湘、鄂两省灾情也十分严重,江汉平原汪洋一片,河湖不分。
1850年水灾虽不象前两年那么严重,但江、浙、皖、湘、鄂仍然有大片地区被淹。
江苏受灾地区达65厅州县,浙江受台风暴潮袭击、加上海塘决口,共有50州县受灾。
安徽霍山、望江等地山洪爆发,房屋地亩尽数被冲。
湖北江汉河湖并涨,低洼地区变成泽国。
湖南洞庭湖附近十余县也遭水淹。
连续三年的洪灾导致中国经济最富庶的东南八省元气大伤,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