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的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军长征的故事》
从湘江战役的慷慨悲壮,到遵义会议的伟大抉择;从四渡赤水的出其不意,到飞夺泸定桥的英勇无畏;从云石山出发时的前路未卜,到胜利会师时的军民同庆……中国工农红军一路走来,留下了无数让人热血沸腾的瞬间。高超的指挥艺术,顽强的战斗精神,坚定的革命信念……八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再次讲述长征路上的点滴故事,只为重温那段峥嵘岁月,感受血与火对心灵的荡涤。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红都:瑞金
1931年11月7日-20日,一苏大会在瑞金叶坪召开。会上选举毛泽东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从此,瑞金以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首都”的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
为保障一苏大会顺利召开,在做好会址隐蔽工作的同时,福建长汀还设置了一个“假会场”。果然,前来空袭瑞金的敌机在一无所获后掉头飞往长汀,又是投弹又是扫射,把“假会场”炸了个稀巴烂才扬长而去。
中华苏维埃政府最后停留的地方:云石山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国民党军进逼中央苏区中心区,红都瑞金已危在旦夕。中华苏维埃政府无奈之下迁移到云石山。在王明“左”倾路线领导和国产国际军事代表李德的错误指挥下,尽管红军浴血抗击,但终无回天之力,不得不放弃中央苏区。
1934年10月,中央领导人作出了战略大转移的决定。万里长征路从云石山迈出了第一步。
湘江战役:中央红军长征的悲壮史诗
1934年11月,国民党军利用宽阔的湘江构成第四道封锁线,企图将向西战略转移的中央红军消灭于湘江以东。
前有湘江拦阻,左有广西军、右有河南军、后有中央军和广东军阀穷追不舍,处境万分险恶。面对这生死存亡的一战,红军将士浴血奋战七天七夜,终于撕开了敌重兵设防的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的企图。在这场“最惨烈、最悲壮、最辉煌”的战役中,中央红军从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湘江洒满了烈士鲜血。
遵义会议: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上,周恩来、王稼祥、张闻天积极发言,支持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从而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会议批判了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以来秦邦宪(博古)、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制订了红军今后作战的基本方针。
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我党历
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信念坚定何惧路漫长:红军主力会师
1935年9月,中国工农红军到达甘南腊子口。是时,红军左侧有卓尼杨土司的上万骑兵,右侧有胡宗南主力,后侧有刘文辉的川边军侧翼,如不能很快突破腊子口,就会面临被敌人四面合围的危险。
毛主席毅然决定立即夺取腊子口!红军将士通过正面强攻与攀登悬崖峭壁迂回包剿的战术,经过两天的激烈的浴血战斗,全面攻克腊子口天险,使国民党企图阻挡红军北上抗日的阴谋彻底破产!
四渡赤水:史上最牛的军事胜利
遵义会议后,毛泽东等决定率领中央红军北渡长江,开创川西或川北根据地。为实现这一目标,一渡赤水引敌成合围之势;二渡赤水攻下桐梓、娄山关、遵义;三渡赤水又引敌向西追击;四渡赤水南下乌江剑指贵阳,最终西进云南巧渡金沙江。几十万敌军在被红军牵着鼻子疲于奔命,红军则机动灵活,寻机歼敌。
四渡赤水,是长征中最经典的运动战战例。红军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巧渡金沙江:长征路上的决定性胜利
红军主力四渡赤水后,兵锋直指贵阳。正在贵阳督战的蒋介石十分惊恐,急令滇军增援。中央红军乘虚进军云南,抢攻下金沙江上的皎平渡。靠着七条小船,红军主力从容渡过金沙江。两天后,敌军的追兵赶到金沙江南岸时,红军早已不见踪影。
巧渡金沙江,彻底粉碎了蒋介石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是红军长征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
绝地逢生:从强渡大渡河到飞夺泸定桥
会理会议后,中央红军决定继续北上与红四方面军会合。1935年5月24日晚,红军先头部队攻下大渡河畔安顺场。在炮火的支援下,渡河突击队靠着仅有的两条小船冲向对岸,打退了守敌控制了渡口,在天险大渡河上打开了一个缺口。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安顺场河宽水急无法架桥,部队通过缓慢,敌军又步步紧逼。危急时刻,红四团冒雨强行军160公里赶到泸定桥,二十二名勇士冒着敌人的炮火攀着铁链击退守军,中央红军主力随后从泸定桥上越过天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在大渡河以南歼灭红军的企图。
中共政治路线转变:瓦窑堡会议召开
瓦窑堡会议是长征途中召开的又一次重要会议。在毛泽东的主持下,会议科学地总结了两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基本经验,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和政策,为党领导全国人民迎接伟大的抗日战争奠定了政治基础。
瓦窑堡会议后,红军决定东渡黄河,把红军行动与革命根据地发
展的主要方向放在山西、绥远等省,积极打通抗日路线,准备对日作战。
胜利会师:英雄血肉谱写的伟大奇迹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从而结束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长征。从1934年8月到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突破数十万国民党军的层层封锁和围追堵截,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纵横十一个省,攻占七百多座县城,进行了三百多次战斗,突破敌人的重重包围,形成25000里,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
这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创举,也是中国革命由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从此,开始了由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转变,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长征,它将成为人类历史上坚定无畏的丰碑,它是铭记着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精神的地球上的红飘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