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苏格拉底的道德哲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
浅谈苏格拉底的道德哲学
王建志
(山东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道德哲学是苏格拉底哲学的核心,苏格拉底实现哲学转向的原因,与其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是分不开的,苏格拉底道德哲学的内涵是/认识你自己0和/德性即知识0两
个哲学命题,他认为对自己的认识就是对/善0的认识,对德性的认识。我们研究苏格拉底
不应该仅仅从认知的角度去理解,更应该注意到他的研究方法与道德哲学的关系。
关键词:苏格拉底;道德;善;哲学
苏格拉底在西方哲学史上是第一个使哲学的研究内容从自然转向人的内心的哲学家,建立了伦理学,开创了希腊伦理学发展的新阶段,本文试图分析苏格拉底实现哲学转向的原因,并更深入地解读苏格拉底道德哲学思想。
(一)
西塞罗认为苏格拉底最崇高的特色是:/他把哲学从天上带到了地上,带到了家庭中和市场上0[1](P43),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录当中认为这样会让人们觉得哲学就是茶余饭后的的哲学,指出了这个概括的庸俗性,同时又指出苏格拉底达到了实践哲学,认为苏格拉底在反思以前的哲学的基础上,探讨意识和思想的核心。苏格拉底实现哲学研究内容的转变是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当时的哲学理论是分不开的,苏格拉底的一生经历了雅典奴隶主民主制由兴盛繁荣到腐败衰落的全过程,在苏格拉底出世的时候,雅典奴隶主民主制经受住了波希战争的考验,进入了全盛时期,然而雅典民主制很快走向了衰落,历时27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使雅典的民主制受到了致命的摧残,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同时由于自由民人群的扩大,使得民主制与奴隶制之间的矛盾激化,雅典的民主制越来越不适合奴隶制的发展了,人们的精神世界也陷入了混乱当中,当时的社会背景与智者运动的盛行是分不开的,智者门的相对主义和感觉主义倾向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一定的负面的影响,苏格拉底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探寻人的伦理的普遍性原则,指导人们过幸福的生活。
苏格拉底实现哲学研究内容的转变还有其学理原因。苏格拉底以前的哲学家以观察为手段,静观宇宙万物之变,力图寻找最初的始基和本原,这些自然家的观察往往带有幻想的性质并且带有独断性,这也是苏格拉底所遇到的困难,也是他思想转变的主要原因。苏格拉底在5斐多篇6中有详细的自述: /当我年轻的时候,我对所谓自然的知识特别感兴趣。我想,如果我知道了每件事的产生、继续和消亡的原因该多好!,,我原以为,无论在别人或我自己看,都清清楚楚知道了的,现在我却怀疑了起来,我老
收稿日期:2008-09-05
作者简介:王建志,男,山东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哲学。
70
在想,以前远以为认识了的,却原来一无所知道,,我后来有一次听到一个人念阿那克萨哥拉的书,书中肯定-心.为规整万物的原因,我很喜欢这个说话,因为这个说话正确地指出,-心.为万物的原因,,在阿那克萨哥拉的书中,我已经发现了我所满意的因果性知识。0[2](P68)尼采在5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6中指出阿那克西美尼追问/这万古常新的生成之流来自何方?0[3]时认为世界的基质是/不确定者0,而当他继续追问/不确定者0如何堕落成/确定者0时却走进了黑暗,而赫拉克利特提出世界是火的游戏作为对这个问题的答案,而正如苏格拉底所说仍然是一无所知。而阿那克萨哥拉认为-心.是规整万物的原因,苏格拉底说他指出了-心.是万物的原因,苏格拉底的自述说明了他本人思想转变的理论上的原因。
苏格拉底的这段话还具有深层的含义,一方面,他对阿那克萨哥拉的原意有所曲解,原话中说阿那克萨哥拉认为-心.是规整万物的原因,而苏格拉底得出-心.是万物的原因的结论,前者的意思是人们对万物的认识是由人们的-心.来规整的,这是不可否认的,因为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离不开人的主体性,而后者认为是-心.是万物的原因就夸大了-心.的作用,认为心是万物趋向的目的性的原因,在此我们也能理解苏格拉底强调目的性的/善0的原因了,因为在苏格拉底眼中客观事物本身的目的就是/理想0、/理念0。另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出苏格拉底开始把意识本身当作对象本身来认识,反思性意识在苏格拉底开始真正的被认识到,理性的主体性开始确立。正是从这种观点出发,苏格拉底得出了/认识你自己0的理性原则和/德性即知识0的道德原则,黑格尔在5哲学史讲演录6中指出/反思和伦理的结合才是道德0[1](P43),黑格尔也指出了苏格拉底的反思性问题,认为苏格拉底转向了道德哲学。
(二)
对苏格拉底道德哲学的把握应该强调整体性原则,只有把/认识你自己0和/德性即知识0这两个命题结合在一起才能更好地把握苏格拉底的道德哲学。苏格拉底对意识本身的反思性意味着理性主体性原则的建立,苏格拉底开始把意识本身当作认识的对象去理解,而这种理解又集中于理性的方面。/认识你自己0是对自我意识的认识,叶秀山先生在5苏格拉底及其哲学思想6中指出:/在柏拉图的早期对话5克拉底鲁6篇中,苏格拉底从词意来研究-人.,指出它的本意是-再看.、-再思.的意思。0[2](P99)我们可以看出苏格拉底强调了人的反思性的理性。/认识你自己0的认识是用反思性的理性即思辨理性认识人自己得出的认识,而对自己的认识就是对/善0的认识,对德性的认识。在苏格拉底心目中,自然的必然性、规律性、普遍性的最后根源不在自然本身,而在人的理性,在于人的德性,因此认识你自己就是认识你自己的德性。苏格拉底提出了/德性即知识0的道德哲学的基本命题。苏格拉底所指的知识具有特定的含义,这种知识不同于自然哲学家所说的知识,也不是智者认为的从感觉出发得出的相对的知识,而是通过理性对人的/自我0的认识,是一种绝对真理性的认识。苏格拉底在他处的时代就是要人们寻找一种绝对真理性的认识,人们一旦有了这种知识就会/无人自愿为恶0。在古希腊,德性不仅指人,而且有指任何事物的优点、长处和美好本性,从苏格拉底的自述中和他的哲学动机中,我们可以看出德性在苏格拉底眼中具有实践性的意义。很多人认为苏格拉底把认识和德性等同了,把伦理学科学化了,我们可以发现苏格拉底从理性的主体性原则出发,用反思的理性把握绝对的知识用以实践的目的,从这个过程上说伦理学科学化是有其内在必然性的。亚里士多德尖锐的指出,苏格拉底忽视了人的灵魂的非理性部分,而黑格尔在5哲学史讲演录6中指出:/欲望在这里不是情欲,而是心情的倾向,意愿。0[1](P69)他还说: /亚里士多德对苏格拉底的美德的定义感到不足的,乃是主观现实性的方面,,也可以一般的称之为现实化的环节。0[1](P69)亚里士多德和黑格尔对苏格拉底的批评是中肯的,他们是看到了苏格拉底知与行的矛盾。苏格拉底在5克拉底鲁6篇中说:/,,-德.诸如明智、聪明、正义等一切(品质)0[2](P130),那么从这个角度上看德性与知识是统一的,而苏格拉底不仅仅强调的是知,而强调的是用理性指导人们的生活,强调的是实践性,那么亚里士多德和黑格尔确实看到了苏格拉底/知0向/行0现实化的割裂。
苏格拉底以他是高贵、健壮的助产婆芬尼兰托的儿子为自豪,宣称他也习于施行同种技术,苏格拉底把自己的方法比做他母亲从事的/助产术0,两者之间确有相似之处:苏格拉底在和别人对话的时候并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