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同步培优课件2.8时间的脚印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8课《时间的脚印》课件(共34张PPT)
3. 时间都去哪儿了?它镌刻在每一个生命里!无痕 的时间“足迹”引发了你哪些人生的思考?
时间是公平的,每一个物种在时间的长河中,都会经 历产生、生长、壮大、蓬勃、衰颓、灭亡。每一个物种不 论强大还是微小,它们在时间的长河里以自己的独特展现 曾经来过,在时间的长河面前,一切都显得渺小和卑微。
任务二:品读语言,体会表达效果
谁曾于听了纺织娘歌声之后再听见蝉的夏曲呢? —《蝉与纺织娘
》
赏析:运用比喻的手法,把它们的叫声比作乐曲,生动 地体现了叫声的悦耳动听,易于引发人们的联想。
直至立秋,谷子成熟,向着大地弯下腰身,等待一场 盛大的收割。”
— 《和草木在一起》 赏析:运用拟人的修辞,把谷子熟了,形象地说成是向大 地弯腰,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
课后作业
你还知道哪些大自然记录时间的方式?可查找相关 资料,并记录下来。
第2课时
任务一:寻找生灵记录时间的方式
1.阅读《蝉与纺织娘》《和草木在一起》 两篇文章, 圈画出它们记录时间的方式。
2.把你查找到的生灵记录时间的方式与两文内容整合, 仿照示例,制作“时间之痕”记录卡。
自然之物 蝉与纺织娘
脚本设计要素表
标题
脚 画面 本 要 文案 素 音乐
时长
任务一:列一张图表,理清文章层次
说明文中,独立成段的句子往往起着提示或总结作 用。阅读《时间的脚印》一文,找出文中独句成段的句子 ,并联系上下文,思考其作用。
自然段
句子
1
时间一年一年地过去
5
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
7
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
·
腐蚀( shí)
·
烘(hōng)烤
·
预习过关
2.根据拼音默写汉字。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时间的脚印》(共53张PPT)
我们为什么 会变老?
时间是物质存在的客观形式,无处不在,与每 个人的生活生命密切相关,但它却并不像空间那 样具体得可以看到可以触及;
铜壶滴漏
还有什么记录了时间的更替?
你读了本文,了解了哪些科学知识?
(1)躺在山野里的岩石,是大自然保存时间记录的一种方式。 (2)每一厘米的岩层便代表着几十年到上百年的时间。 (3)北京故宫里的计时装置一一铜壶滴漏,是用水滴记录时间 的方式。 (4)大自然中他各种物质都时时刻刻运动着。 (5)“海枯石烂”会有时。 (6)“石烂”的原因: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 击”:炎热的太阳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 ,雨打着它……空气和水中的酸类腐蚀着岩石中的一部分物质 。地面上和地下的生物也没有放弃对它的破坏。 (7)岩石的毁灭与生成过程。 (8)一米厚的岩石形成需要的时间:
【教学重点】
1 真正理解用岩石的破坏和新生来记录时间的含义。 2 学习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掌握说明顺序。
【教学难点】
1 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说明的层次。 2 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特功能和重要意义。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腐蚀 浑浊 shí zhuó
山麓 lù
海枯石烂 kū
粗糙 cāo
刨刮 bào
天公和玉女玩投壶的游戏,每中一次即大笑,也笑了千亿次 了。我想驾日车揽六龙,转车东回,挂车于扶桑之上。用北斗酌 酒浆,每条龙都各劝其一觞酒,让它们都沉睡不醒,不能再驾日 出发。富贵荣华非我所愿,只愿为人们留住光阴,永驻青春。
劝君莫惜金缕衣, 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 莫待无花空折枝。——出自唐代:佚名《金缕衣》
五、人类了解岩石的变化有什么好处 提示:读第31—32自然段。
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8《时间的脚印》课件(31张PPT)
现在我们保持十秒安静,大家分 别用什么来计时?
2020年的春节,我们应该更深切地感受到 了时间的脚步。在这些漫长不知道什么时 候才能结束的“蜗居”生活中,你的时间 是用什么丈量的呢?
快速浏览文章前四段,看看作者还提到了那些
2020年的春节,我们应该更深切地感受到了时间的脚步。
再读课文:借助独立成段的单句,划分文章结构层次
第5段:“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这是一个总起句,与下段一问一答说明了岩石在被破坏与重生的过程中记录时间。
岩石在最初生成的时候,像书页一样 第11段:“水和空气还能够进入岩石内部的孔隙中造成破坏。
2020年的春节,我们应该更深切地感受到了时间的脚步。
平卧着,一层层地叠在一起,最早形成的 启下文,进一步说明化石是怎样帮助我们认识地球的发展过程的。
“大约”表示推测
严谨的科学态度
如果这里的石头有光滑的擦痕,那很可能从 前这里有冰河经过。
“很可能”表示猜测,并不肯定
说话留有余地
说明文语言: 生动性、形象性
第1段:“时间一年一年地过去。
抓住有表现力的词语来赏析句子
环节三 讲述时间的脚印
可克达拉大桥是新疆首座混凝土斜拉索大桥、兵团“十三五”重点项目, 大桥建设难度大、技术要求高。
布置作业
1.请大家收集整理有关时间的名言、诗句、谚语等。
2.绘制全文的思维导图,根据思维导图把全文缩写成 200字以内的短文。
材料二 可克达拉大桥是新疆首座混凝土斜拉索大桥、
兵团“十三五”重点项目, 大桥建设难度大、技术 要求高。自2016年5月开建以来,针对北疆气候严寒、 伊犁河沙砾土复杂土质等不利因素,采用地表铺钢 板分散着力点、大放坡开挖配合井点防水、挂篮悬 臂方式浇筑节段等先进技术,突破重重技术难关, 相关技术走在国内前列,成为兵团桥梁建设史上又 一座里程碑。
2020年的春节,我们应该更深切地感受到 了时间的脚步。在这些漫长不知道什么时 候才能结束的“蜗居”生活中,你的时间 是用什么丈量的呢?
快速浏览文章前四段,看看作者还提到了那些
2020年的春节,我们应该更深切地感受到了时间的脚步。
再读课文:借助独立成段的单句,划分文章结构层次
第5段:“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这是一个总起句,与下段一问一答说明了岩石在被破坏与重生的过程中记录时间。
岩石在最初生成的时候,像书页一样 第11段:“水和空气还能够进入岩石内部的孔隙中造成破坏。
2020年的春节,我们应该更深切地感受到了时间的脚步。
平卧着,一层层地叠在一起,最早形成的 启下文,进一步说明化石是怎样帮助我们认识地球的发展过程的。
“大约”表示推测
严谨的科学态度
如果这里的石头有光滑的擦痕,那很可能从 前这里有冰河经过。
“很可能”表示猜测,并不肯定
说话留有余地
说明文语言: 生动性、形象性
第1段:“时间一年一年地过去。
抓住有表现力的词语来赏析句子
环节三 讲述时间的脚印
可克达拉大桥是新疆首座混凝土斜拉索大桥、兵团“十三五”重点项目, 大桥建设难度大、技术要求高。
布置作业
1.请大家收集整理有关时间的名言、诗句、谚语等。
2.绘制全文的思维导图,根据思维导图把全文缩写成 200字以内的短文。
材料二 可克达拉大桥是新疆首座混凝土斜拉索大桥、
兵团“十三五”重点项目, 大桥建设难度大、技术 要求高。自2016年5月开建以来,针对北疆气候严寒、 伊犁河沙砾土复杂土质等不利因素,采用地表铺钢 板分散着力点、大放坡开挖配合井点防水、挂篮悬 臂方式浇筑节段等先进技术,突破重重技术难关, 相关技术走在国内前列,成为兵团桥梁建设史上又 一座里程碑。
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时间的脚印》优秀PPT课件(共42页)
• 3、概括段落层次,用思维导图理清文章结 构。
〔名师整理课本专题〕八年级语文部 编版下 册《时 间的脚 印》优 秀PPT课 件(共 42页) -ppt优 质说课 稿
〔名师整理课本专题〕八年级语文部 编版下 册《时 间的脚 印》优 秀PPT课 件(共 42页) -ppt优 质说课 稿
单独成段的单句有:
第16段:
举蒙古高原发生了风暴之后,北京的居民便忙着掸 去身上的尘土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说明了“越是笨 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遥 远的地方”。
第26段: 举长毛象、琥珀等化石的事例,说明“古代生物
〔名师整理课本专题〕八年级语文部 编版下 册《时 间的脚 印》优 秀PPT课 件(共 42页) -ppt优 质说课 稿
〔名师整理课本专题〕八年级语文部 编版下 册《时 间的脚 印》优 秀PPT课 件(共 42页) -ppt优 质说课 稿
陶世龙,1929年生,四川安岳 人,地质学家、科普作家。他写了 许多普及地质矿物等知识的文章。 其科普作品部分结集 为《揭开大地的秘密》 《地球的画像》《时 间的脚印》出版,参 与编写《科普创作》 《科普创作概论》等。
〔名师整理课本专题〕八年级语文部 编版下 册《时 间的脚 印》优 秀PPT课 件(共 42页) -ppt优 质说课 稿
合作探究 自由读最后一段,思考: 4、 读懂岩石记录有什么重大意义?
不仅可以增加知 识,而且可以探寻地 下“宝藏”,更有无 穷的大自然奥妙存在 。
〔名师整理课本专题〕八年级语文部 编版下 册《时 间的脚 印》优 秀PPT课 件(共 42页) -ppt优 质说课 稿
〔名师整理课本专题〕八年级语文部 编版下 册《时 间的脚 印》优 秀PPT课 件(共 42页) -ppt优 质说课 稿 〔名师整理课本专题〕八年级语文部 编版下 册《时 间的脚 印》优 秀PPT课 件(共 42页) -ppt优 质说课 稿
〔名师整理课本专题〕八年级语文部 编版下 册《时 间的脚 印》优 秀PPT课 件(共 42页) -ppt优 质说课 稿
〔名师整理课本专题〕八年级语文部 编版下 册《时 间的脚 印》优 秀PPT课 件(共 42页) -ppt优 质说课 稿
单独成段的单句有:
第16段:
举蒙古高原发生了风暴之后,北京的居民便忙着掸 去身上的尘土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说明了“越是笨 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遥 远的地方”。
第26段: 举长毛象、琥珀等化石的事例,说明“古代生物
〔名师整理课本专题〕八年级语文部 编版下 册《时 间的脚 印》优 秀PPT课 件(共 42页) -ppt优 质说课 稿
〔名师整理课本专题〕八年级语文部 编版下 册《时 间的脚 印》优 秀PPT课 件(共 42页) -ppt优 质说课 稿
陶世龙,1929年生,四川安岳 人,地质学家、科普作家。他写了 许多普及地质矿物等知识的文章。 其科普作品部分结集 为《揭开大地的秘密》 《地球的画像》《时 间的脚印》出版,参 与编写《科普创作》 《科普创作概论》等。
〔名师整理课本专题〕八年级语文部 编版下 册《时 间的脚 印》优 秀PPT课 件(共 42页) -ppt优 质说课 稿
合作探究 自由读最后一段,思考: 4、 读懂岩石记录有什么重大意义?
不仅可以增加知 识,而且可以探寻地 下“宝藏”,更有无 穷的大自然奥妙存在 。
〔名师整理课本专题〕八年级语文部 编版下 册《时 间的脚 印》优 秀PPT课 件(共 42页) -ppt优 质说课 稿
〔名师整理课本专题〕八年级语文部 编版下 册《时 间的脚 印》优 秀PPT课 件(共 42页) -ppt优 质说课 稿 〔名师整理课本专题〕八年级语文部 编版下 册《时 间的脚 印》优 秀PPT课 件(共 42页) -ppt优 质说课 稿
统编(部编)版初2语文8年级下册 第2单元《时间的脚印》课件(共29张PPT)
经过长期的重压和胶结,那些碎石和泥沙重新形成了岩石。 这个独句段总括了上文,总结了岩石“毁灭”之后再度“新生” 的历程。
7.谈谈“寻找时间的脚印”有何意义。
如果我们熟悉了这些石头的历史,便有可能踏着历史的脚印, 一步一步地走向地下的宝库。 或:不仅使我们增加了知识,而且还非常有助于我们去找寻地 下的宝藏。 8.课文在说明岩石可以记录时间后,接着有一段介绍北京故宫“铜壶滴漏”的 内容,这样写是否偏离了主旨? 没有偏离主旨,因为这篇文章的主旨是说明时间是如何被记录下来的。山野里每 一厘米厚的岩层便代表着几十年到上百年的时间,但它只是大自然中保存着的许 多种记录时间的“重要的一种”,而“铜壶滴漏”则是这其中的另外一种,二者 相互补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岩石的运动规律是什么? 2.你能根据书上的有关内容概述“石烂到新生” 的过程吗? 3.分组阅读并讨论第22~29自然段,然后回答问题:岩石保存了哪些历史的痕迹? 4.这些“痕迹”是由哪些因素导致的? 5.本文抓住事物的特征,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阐释事理。请任选一例简要分 析。 6.课文中有些段落只有一句话,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请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说 说它们各自承启了哪些内容。
时间的脚印
陶世龙
在山东临朐县山旺由硅藻土沉 积而成的其薄如纸的岩层(上图) 中,保存着大量古动物和古植物 化石,左图为玄武蛙的化石,右为 拟银鹊树的叶子的化石。
海枯石烂
时间除了把它的脚印留在明显的地方之外,还把脚印留在 了许许多多我们不曾看到、不曾了解的地方。在那里,隐藏着 的不仅仅是时间的脚印,而且还有无数的宝藏。例如,那千万 年来躺在山野里的岩石,便是一部历史的教科书……今天我们 就来学习我国著名科普作家陶世龙的《时间的脚印》,和陶老 先生一起走进大自然 。
7.谈谈“寻找时间的脚印”有何意义。
如果我们熟悉了这些石头的历史,便有可能踏着历史的脚印, 一步一步地走向地下的宝库。 或:不仅使我们增加了知识,而且还非常有助于我们去找寻地 下的宝藏。 8.课文在说明岩石可以记录时间后,接着有一段介绍北京故宫“铜壶滴漏”的 内容,这样写是否偏离了主旨? 没有偏离主旨,因为这篇文章的主旨是说明时间是如何被记录下来的。山野里每 一厘米厚的岩层便代表着几十年到上百年的时间,但它只是大自然中保存着的许 多种记录时间的“重要的一种”,而“铜壶滴漏”则是这其中的另外一种,二者 相互补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岩石的运动规律是什么? 2.你能根据书上的有关内容概述“石烂到新生” 的过程吗? 3.分组阅读并讨论第22~29自然段,然后回答问题:岩石保存了哪些历史的痕迹? 4.这些“痕迹”是由哪些因素导致的? 5.本文抓住事物的特征,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阐释事理。请任选一例简要分 析。 6.课文中有些段落只有一句话,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请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说 说它们各自承启了哪些内容。
时间的脚印
陶世龙
在山东临朐县山旺由硅藻土沉 积而成的其薄如纸的岩层(上图) 中,保存着大量古动物和古植物 化石,左图为玄武蛙的化石,右为 拟银鹊树的叶子的化石。
海枯石烂
时间除了把它的脚印留在明显的地方之外,还把脚印留在 了许许多多我们不曾看到、不曾了解的地方。在那里,隐藏着 的不仅仅是时间的脚印,而且还有无数的宝藏。例如,那千万 年来躺在山野里的岩石,便是一部历史的教科书……今天我们 就来学习我国著名科普作家陶世龙的《时间的脚印》,和陶老 先生一起走进大自然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时间的脚印》优秀课件
“时间漫谈”
“石头的毁灭与新生”
“石头上的故事”
“读懂记录,造福人类”
(6~21)
(22~29)
(30~31)
认真读课文, 概括各部分大意。
第一部分
由人类记录时间踪迹的方式联想到大自然记录时间的方式, 进而提出“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疑问, 引人思索和探寻。
(1~5)
第二部分
从“大自然中的各种物质都时时刻刻在运动着”这一规律入手, 详尽说明岩石“烂”与“生成”的变迁, 旨在说明岩石层与层之间的顺序记录了时间的踪迹。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引用高士其的话把时间拟人化, 一方面与主题照应, 另一方面, 通过引用, 由生活时间引入地质时间, 更切合读者实际生活, 吸引读者。文题“时间的脚印”实际上是“从岩石上, 可以看到时间的长短”的意思。
自由读1-5自然段,说一说: 1.现在的人们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钟表和日历
2.中国古代用什么来记录时间?
铜壶滴漏
3.本文中提到的岩石有什么作用?
它是大自然用来记录时间的。
铜壶滴漏
水从一个铜壶缓缓地滴进另一个铜壶, 时间过去了, 这个壶里的水空了, 那个壶里的水却又多了起来。时间是看不见的, 但是我们用水滴记下了逝去的时间。
“石头的毁灭与新生”
“石头上的故事”
“读懂记录,造福人类”
(6~21)
(22~29)
(30~31)
认真读课文, 概括各部分大意。
第一部分
由人类记录时间踪迹的方式联想到大自然记录时间的方式, 进而提出“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疑问, 引人思索和探寻。
(1~5)
第二部分
从“大自然中的各种物质都时时刻刻在运动着”这一规律入手, 详尽说明岩石“烂”与“生成”的变迁, 旨在说明岩石层与层之间的顺序记录了时间的踪迹。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引用高士其的话把时间拟人化, 一方面与主题照应, 另一方面, 通过引用, 由生活时间引入地质时间, 更切合读者实际生活, 吸引读者。文题“时间的脚印”实际上是“从岩石上, 可以看到时间的长短”的意思。
自由读1-5自然段,说一说: 1.现在的人们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钟表和日历
2.中国古代用什么来记录时间?
铜壶滴漏
3.本文中提到的岩石有什么作用?
它是大自然用来记录时间的。
铜壶滴漏
水从一个铜壶缓缓地滴进另一个铜壶, 时间过去了, 这个壶里的水空了, 那个壶里的水却又多了起来。时间是看不见的, 但是我们用水滴记下了逝去的时间。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时间的脚印》 PPT课件
设计说明
《时间的脚印》运用准确、严密的说明语言,生动形 象地说明了岩石可以记录时间及怎样记录时间,引起人们 探索自然奥秘的会三个层次的顺序来读懂内容。
学习目标
1.明确说明对象,厘清文章思路。 2.掌握说明顺序中的逻辑顺序。 3.品味和赏析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4.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功能,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 和科学精神。
预习检查
shí 腐蚀
jūn 龟裂
hè 沟壑 fù 覆盖
zhuó 浑浊
bào 刨刮
lì 沙砾
pò 琥珀
lù 山麓
xiē 楔形
xì 孔隙
xī 犀牛
cāo 粗糙
shì 消逝
qīng 倾斜
wéi 帷幕
预习检查
【龟裂】 【帷幕】 挂在较大的屋子里或舞台上的遮挡用的幕。 【山麓】 山脚。 【海枯石烂】 直到海水干涸,石头粉碎。形容经历久远
启下,引出下文解读岩石上的“历史痕迹”。
学习任务一
2.《时间伯伯》这首小诗既是文章的引子,又 紧扣题目。通读全文,梳理文章的说明层次。
学习任务一
全文共31个自然段,可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4)引出话题:概括说明岩石可以记录时间。 第二部分(5—29) 具体说明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第一层(5—21)岩石的厚度和顺序可以记录时间。 第二层(22—29)岩石保存了历史的痕迹。 第三部分(30—31)读懂岩石记录的意义。
学习任务二
2.岩石的运动规律是什么? 被破坏
总起
被搬运、被堆积
重新生成岩石
学习任务二
3.岩石这样顽强的东西竟然也被破坏,请同学们说说,导致岩 石被破坏的因素有哪些?岩石从被破坏到生成新的岩石,经历了怎 样的变化?
破坏因素:阳光烘烤,霜雪冷冻,空气与水中的酸类腐蚀,风的吹 拂,水流的冲刷,冰河的移动,生物破坏,人为破坏。
《时间的脚印》运用准确、严密的说明语言,生动形 象地说明了岩石可以记录时间及怎样记录时间,引起人们 探索自然奥秘的会三个层次的顺序来读懂内容。
学习目标
1.明确说明对象,厘清文章思路。 2.掌握说明顺序中的逻辑顺序。 3.品味和赏析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4.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功能,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 和科学精神。
预习检查
shí 腐蚀
jūn 龟裂
hè 沟壑 fù 覆盖
zhuó 浑浊
bào 刨刮
lì 沙砾
pò 琥珀
lù 山麓
xiē 楔形
xì 孔隙
xī 犀牛
cāo 粗糙
shì 消逝
qīng 倾斜
wéi 帷幕
预习检查
【龟裂】 【帷幕】 挂在较大的屋子里或舞台上的遮挡用的幕。 【山麓】 山脚。 【海枯石烂】 直到海水干涸,石头粉碎。形容经历久远
启下,引出下文解读岩石上的“历史痕迹”。
学习任务一
2.《时间伯伯》这首小诗既是文章的引子,又 紧扣题目。通读全文,梳理文章的说明层次。
学习任务一
全文共31个自然段,可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4)引出话题:概括说明岩石可以记录时间。 第二部分(5—29) 具体说明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第一层(5—21)岩石的厚度和顺序可以记录时间。 第二层(22—29)岩石保存了历史的痕迹。 第三部分(30—31)读懂岩石记录的意义。
学习任务二
2.岩石的运动规律是什么? 被破坏
总起
被搬运、被堆积
重新生成岩石
学习任务二
3.岩石这样顽强的东西竟然也被破坏,请同学们说说,导致岩 石被破坏的因素有哪些?岩石从被破坏到生成新的岩石,经历了怎 样的变化?
破坏因素:阳光烘烤,霜雪冷冻,空气与水中的酸类腐蚀,风的吹 拂,水流的冲刷,冰河的移动,生物破坏,人为破坏。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时间的脚印 》课件(32张PPT)
在大自然中,也保存着许多种时间的记录,躺在山野 里的岩石,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种。
1.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训练默读文章和概括 课文要点的能力。(重点)
2. 了解本文借用诗歌增强说明效果的特点,掌握运用拟 人、打比方等形象说明事物的方法。(重点)
3. 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启迪学生的探究意识 和科学精神。
问题2:
本文的语言不只有说明文语言的
,还有生动形
象、幽默含蓄的特点。这些生动形象、幽默含蓄的语句,
生动科学地
,使文章读起来
。请
同学们在文中圈画三处,进行批注。
特别是刮风沙的时候,就像砂轮在有力地转动,岩石 被磨损得光溜溜的,造成了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
批注: 这里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把刮风沙对岩石的破坏, 比喻成像砂轮在有力地转动,岩石被磨损得光溜溜,科学准确地 说明了刮风沙对岩石的破坏之大,语言生动形象,拉近和读者之 间的距离。
根据不同类型的化石去思考。 三叶虫化石——“寒武纪”——海洋宽广 大树木化石——“石炭纪”——温暖潮湿 长毛兽化石——“第四纪”——气候寒冷
问题2: 阅读第30—31段,思考:
• 当然,读懂这些记录要比认识甲骨文、钟鼎文或者 楔形文字更困难些。但是,不管有多么困难,我们总有 办法来读懂它。而在读懂以后, 使我们增加了知识,
zōng
zhì zhuó lù jūn
踪迹 装置 浑浊 山麓 龟裂
xiē
lì wéi
kū
楔形文字 沙砾 帷幕 海枯石烂
腐shí( 蚀 ) 粗cāo( 糙 )
1.踪迹:行动所留的痕迹。 2.海枯石烂:直到海水枯干,石头粉粹,形容经历极长
的时间。 3.腐蚀:①通过化学作用,使物体逐渐消损破坏;②使
1.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训练默读文章和概括 课文要点的能力。(重点)
2. 了解本文借用诗歌增强说明效果的特点,掌握运用拟 人、打比方等形象说明事物的方法。(重点)
3. 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启迪学生的探究意识 和科学精神。
问题2:
本文的语言不只有说明文语言的
,还有生动形
象、幽默含蓄的特点。这些生动形象、幽默含蓄的语句,
生动科学地
,使文章读起来
。请
同学们在文中圈画三处,进行批注。
特别是刮风沙的时候,就像砂轮在有力地转动,岩石 被磨损得光溜溜的,造成了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
批注: 这里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把刮风沙对岩石的破坏, 比喻成像砂轮在有力地转动,岩石被磨损得光溜溜,科学准确地 说明了刮风沙对岩石的破坏之大,语言生动形象,拉近和读者之 间的距离。
根据不同类型的化石去思考。 三叶虫化石——“寒武纪”——海洋宽广 大树木化石——“石炭纪”——温暖潮湿 长毛兽化石——“第四纪”——气候寒冷
问题2: 阅读第30—31段,思考:
• 当然,读懂这些记录要比认识甲骨文、钟鼎文或者 楔形文字更困难些。但是,不管有多么困难,我们总有 办法来读懂它。而在读懂以后, 使我们增加了知识,
zōng
zhì zhuó lù jūn
踪迹 装置 浑浊 山麓 龟裂
xiē
lì wéi
kū
楔形文字 沙砾 帷幕 海枯石烂
腐shí( 蚀 ) 粗cāo( 糙 )
1.踪迹:行动所留的痕迹。 2.海枯石烂:直到海水枯干,石头粉粹,形容经历极长
的时间。 3.腐蚀:①通过化学作用,使物体逐渐消损破坏;②使
8 时间的脚印 课件(共23张PPT)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事实和科学原理,对岩石为什么能记录时间,岩 石 怎样记录时间,岩石记录时间的意义等问题 做了深入浅出的说明,把深奥的科学道理说的清 楚明白,有声有色。
探究一:理清文章思路,把握说明顺序
1.课文中有些段落只有一句话,起过渡的作用。请同学们跳读课文, 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说说它们各自承、启了哪些内容? 2.小组合作议一议:本文按说明内容可分为哪四部分?每部分的主 要内容是什么? 3.说明文的逻辑顺序有哪些呢?深入探究选择说明顺序的原则。
说明顺序的选择,与说明对象的特点和说明目的有关。比 如 《恐龙无处不有》,作者说明的重点是“板块构造”理论,这部分 内容比较抽象,因此放在后面,先以南极的恐龙化石引出话题,这 是从现象到本质的顺序。这样的安排,由浅到深,比较吸引读者。
探究二: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功能,培养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1.读完课文后,你认为标题“时间的脚印”是什么意思? 2.谈谈“寻找时间的脚印”有何意义? 3.小组交流在大自然中还有哪些东西可以记录时间呢?
2.小组合作议一议:本文按说明内容可分为哪四部分?每部分的 主要内容是什么?
第一部分(第1-5自然段):由人类记录时间踪迹的方式联想 到大自然记录时间的方式,进而提出“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 的疑问,引人思索和探寻。
第二部分(第6-21自然段):从“大自然中的各种物质都时时刻 刻在运动着”这一规律入手,详细说明岩石“烂”与“生成”的 变迁,旨在说明岩石层与层之间的顺序记录了时间的踪迹。
普作2.掌握下列字音字形。
山麓 ( lù ) 掸掉( dǎn )
腐蚀 ( shí ) wéi幕 ( 帷)
砂砾 ( lì ) 海枯石烂
装置 ( zhì) 烘烤 ( hōng) 沟壑 ( hè ) 龟裂 ( jūn )
探究一:理清文章思路,把握说明顺序
1.课文中有些段落只有一句话,起过渡的作用。请同学们跳读课文, 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说说它们各自承、启了哪些内容? 2.小组合作议一议:本文按说明内容可分为哪四部分?每部分的主 要内容是什么? 3.说明文的逻辑顺序有哪些呢?深入探究选择说明顺序的原则。
说明顺序的选择,与说明对象的特点和说明目的有关。比 如 《恐龙无处不有》,作者说明的重点是“板块构造”理论,这部分 内容比较抽象,因此放在后面,先以南极的恐龙化石引出话题,这 是从现象到本质的顺序。这样的安排,由浅到深,比较吸引读者。
探究二: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功能,培养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1.读完课文后,你认为标题“时间的脚印”是什么意思? 2.谈谈“寻找时间的脚印”有何意义? 3.小组交流在大自然中还有哪些东西可以记录时间呢?
2.小组合作议一议:本文按说明内容可分为哪四部分?每部分的 主要内容是什么?
第一部分(第1-5自然段):由人类记录时间踪迹的方式联想 到大自然记录时间的方式,进而提出“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 的疑问,引人思索和探寻。
第二部分(第6-21自然段):从“大自然中的各种物质都时时刻 刻在运动着”这一规律入手,详细说明岩石“烂”与“生成”的 变迁,旨在说明岩石层与层之间的顺序记录了时间的踪迹。
普作2.掌握下列字音字形。
山麓 ( lù ) 掸掉( dǎn )
腐蚀 ( shí ) wéi幕 ( 帷)
砂砾 ( lì ) 海枯石烂
装置 ( zhì) 烘烤 ( hōng) 沟壑 ( hè ) 龟裂 ( jūn )
第8课《时间的脚印》课件(共24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依据事物内在联系,逐层进行说明顺序
属于由概括到具体采用了逻辑顺序
自主学习任务二
跳读课文,深入探知 1.跳读第7—18自然段,你能根据书上的有关内容概述“石烂” 到“新生”的过程吗? 2.跳读第19—21自然段,人类是怎样根据岩石来判断时间的? 3.跳读第22—26自然段,岩石是怎样保存历史痕迹的? 4.跳读第27—29自然段,人类是怎样根据岩石来认识地球的发 展历史的?
3.岩石是怎样保存历史痕迹的? 提示:读第22—26自然段。 岩石结构——反映地壳的活动 石头颜色——反映远古的气候 生物化石——反映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深入探知
提示一:读第27—29自然段。
4.人类是怎样根据岩石来认识地球的发展历史的?
三叶虫化石——“寒武纪”——海洋宽广 大树木化石——“石炭纪”——温暖潮湿 长毛兽化石——“第四纪”——气候寒冷
如:第5段:“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 作用:承上启下,由人类记录时间的方式,引出岩石记录时间方式的探寻。
3.根据承上启下的段落,分析课文结构,梳理作者思路。
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1—4):引出话题: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 的重要方式之一。
第二部分(5—29):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第三部分(30—31):总结全文,说明读懂岩石记录的 意义。
自主学习任务三
细读课文,品析语言 2. 为了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 文的语言也力求生动、形象。本文就多处运用了拟人、比喻等 修辞手法。 请同学们找出几个例子加以说明。
1.大块的石头破碎成小块的石子,小块的石子再分裂成细微的沙砾、泥土。 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碎石、沙砾、泥土被它们带着, 开始了旅行。
深入探知
人类读懂岩石记录有什么重大意义? 提示:读30-31自然段
属于由概括到具体采用了逻辑顺序
自主学习任务二
跳读课文,深入探知 1.跳读第7—18自然段,你能根据书上的有关内容概述“石烂” 到“新生”的过程吗? 2.跳读第19—21自然段,人类是怎样根据岩石来判断时间的? 3.跳读第22—26自然段,岩石是怎样保存历史痕迹的? 4.跳读第27—29自然段,人类是怎样根据岩石来认识地球的发 展历史的?
3.岩石是怎样保存历史痕迹的? 提示:读第22—26自然段。 岩石结构——反映地壳的活动 石头颜色——反映远古的气候 生物化石——反映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深入探知
提示一:读第27—29自然段。
4.人类是怎样根据岩石来认识地球的发展历史的?
三叶虫化石——“寒武纪”——海洋宽广 大树木化石——“石炭纪”——温暖潮湿 长毛兽化石——“第四纪”——气候寒冷
如:第5段:“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 作用:承上启下,由人类记录时间的方式,引出岩石记录时间方式的探寻。
3.根据承上启下的段落,分析课文结构,梳理作者思路。
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1—4):引出话题: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 的重要方式之一。
第二部分(5—29):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第三部分(30—31):总结全文,说明读懂岩石记录的 意义。
自主学习任务三
细读课文,品析语言 2. 为了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 文的语言也力求生动、形象。本文就多处运用了拟人、比喻等 修辞手法。 请同学们找出几个例子加以说明。
1.大块的石头破碎成小块的石子,小块的石子再分裂成细微的沙砾、泥土。 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碎石、沙砾、泥土被它们带着, 开始了旅行。
深入探知
人类读懂岩石记录有什么重大意义? 提示:读30-31自然段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8 《时间的脚印》 课件(共23张PPT)
列数字。用概数准确地说明了形成一米厚的岩石 需要的时间,使读者对岩石的形成速度有个大致的 概念。
“攻击”是进攻的意思,它使阳光、霜雪、风雨 等有了行为意识,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岩石时刻受到破 坏,语言极富表现力。
说明方法巩固
1.如果大量的水结成了冰,形成冰河,它慢地移
动着,破坏作用就更大了,就好像一柄铁扫帚从地 上扫过,刨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
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冰河 对岩石具有极大的破坏作用。
4.人类是怎样根据岩石来认识地球的发展历史 的 ?提示一:读第27—29自然段。
提示二:根据不同类型的化石去思考。 三叶虫化石——“寒武纪”——海洋宽广 高大树木化石——“石炭纪”——温暖潮湿 长毛兽化石——“第四纪”——气候寒冷
5.人类了解岩石的变化有什么好处?
提示:读第30—31自然段。
增加知识 找寻宝藏
文章共31个自然段 独句段:1、5、7、11、13、18、22、24、27
过渡段及其作用
1.第5段 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
把时间的概念从人们的日常生活引到自然界,引出 文章要说明的对象: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
2.第7段 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
引起下文,说明岩石“毁灭”的历程。
3.第18段 经过长期的重压和胶结,那些碎石和 泥沙重新形成了岩石。
大自然是如何记录时间的? 人类是如何记录时间的?
学习目标
1. 积累生字词语及与作者相关的文学常识。 2. 明确说明对象,理清文章思路。 3. 掌握说明顺序中的逻辑顺序,体会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4. 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功能,培养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作者简介
陶世龙(1929— ),生于四 川省安岳县。1949年开始创作科 普文章,主要从事自然科学与中 国文化融合的研究。部分作品结 集为《揭开大地的秘密》《地球 的画像》和《时间的脚印》出版。 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评为“有突 出成就的科普作家”。
“攻击”是进攻的意思,它使阳光、霜雪、风雨 等有了行为意识,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岩石时刻受到破 坏,语言极富表现力。
说明方法巩固
1.如果大量的水结成了冰,形成冰河,它慢地移
动着,破坏作用就更大了,就好像一柄铁扫帚从地 上扫过,刨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
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冰河 对岩石具有极大的破坏作用。
4.人类是怎样根据岩石来认识地球的发展历史 的 ?提示一:读第27—29自然段。
提示二:根据不同类型的化石去思考。 三叶虫化石——“寒武纪”——海洋宽广 高大树木化石——“石炭纪”——温暖潮湿 长毛兽化石——“第四纪”——气候寒冷
5.人类了解岩石的变化有什么好处?
提示:读第30—31自然段。
增加知识 找寻宝藏
文章共31个自然段 独句段:1、5、7、11、13、18、22、24、27
过渡段及其作用
1.第5段 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
把时间的概念从人们的日常生活引到自然界,引出 文章要说明的对象: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
2.第7段 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
引起下文,说明岩石“毁灭”的历程。
3.第18段 经过长期的重压和胶结,那些碎石和 泥沙重新形成了岩石。
大自然是如何记录时间的? 人类是如何记录时间的?
学习目标
1. 积累生字词语及与作者相关的文学常识。 2. 明确说明对象,理清文章思路。 3. 掌握说明顺序中的逻辑顺序,体会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4. 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功能,培养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作者简介
陶世龙(1929— ),生于四 川省安岳县。1949年开始创作科 普文章,主要从事自然科学与中 国文化融合的研究。部分作品结 集为《揭开大地的秘密》《地球 的画像》和《时间的脚印》出版。 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评为“有突 出成就的科普作家”。
第8课《时间的脚印》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举例子、作比较。以建筑兰新铁路时,人们炸掉山 头为例,具体地说明了人对岩石的破坏作用。将人对岩 石的破坏速度与地质作用的速度进行比较,突出了人对 岩石的破坏作用不容忽视。
(3)根据计算,大约3 000到10 000年的时间,可 以形成一米厚的岩石。
列数字。用概数准确地说明了形成一米厚的岩石需要 的时间,使读者对岩石的形成速度有个大致的概念。
6. 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及其说明效果。 _____F___列__数__字__、__打__比__方__,__具__体__真__实__、__生__动__形__象_______ _地__说__明__震__旦__角__石__的__外__表__特__征__,__突__出__它__的__美__丽__,__为______ _下__文__写__人__们__赋__予__它__美__好__的__寓__意__做__铺__垫__。______________
品味语言
1.文中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简要赏析。
(1)如果大量的水结成了冰,形成冰河,它缓慢地 移动着,破坏作用就更大了,就好像一柄铁扫帚 从地上扫过,刨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
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冰河对岩 石具有极大的破坏作用。
(2)当然我们也不能忘掉人的作用。例如,在建 筑兰新铁路的时候,一个山头在几分钟内就被炸 掉了,这相对地质作用的速度可要快多了。
3.语言既准确、严密,又生动有趣。
本文作为说明文,其语言具有准确、严密的特点,如 “根据计算”“大约”“很可能”等修饰性、限制性词语的 运用,使文章语言准确、严密。而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 运用,则使文章的语言生动有趣。例如,写岩石“无时无刻 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 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这些生动 有趣的语言,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拉近了文章与读者的距 离,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3)根据计算,大约3 000到10 000年的时间,可 以形成一米厚的岩石。
列数字。用概数准确地说明了形成一米厚的岩石需要 的时间,使读者对岩石的形成速度有个大致的概念。
6. 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及其说明效果。 _____F___列__数__字__、__打__比__方__,__具__体__真__实__、__生__动__形__象_______ _地__说__明__震__旦__角__石__的__外__表__特__征__,__突__出__它__的__美__丽__,__为______ _下__文__写__人__们__赋__予__它__美__好__的__寓__意__做__铺__垫__。______________
品味语言
1.文中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简要赏析。
(1)如果大量的水结成了冰,形成冰河,它缓慢地 移动着,破坏作用就更大了,就好像一柄铁扫帚 从地上扫过,刨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
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冰河对岩 石具有极大的破坏作用。
(2)当然我们也不能忘掉人的作用。例如,在建 筑兰新铁路的时候,一个山头在几分钟内就被炸 掉了,这相对地质作用的速度可要快多了。
3.语言既准确、严密,又生动有趣。
本文作为说明文,其语言具有准确、严密的特点,如 “根据计算”“大约”“很可能”等修饰性、限制性词语的 运用,使文章语言准确、严密。而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 运用,则使文章的语言生动有趣。例如,写岩石“无时无刻 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 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这些生动 有趣的语言,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拉近了文章与读者的距 离,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人教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8 时间的脚印ppt
8 时间的脚印
2021年春季部编版
1
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1A
新知积累·基础练 2A
3A
4 (1)举例子 作比较 (2)列数字 打比方
5A
2021年春季部编版
2
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语言建构·能力练
6
7
8
2021年春季部编版
3
1.下列加点字注音、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 )
A.犹豫• (yù) B.山麓(lù)
•
C.沟壑• (hè) D.龟裂(guī)
•
jūn
踪• 迹(zōng) 地壳(ké) qiào
•
粗糙• (zāo) cāo 消逝(shì)
•
铜壶滴漏 海枯石烂 悬涯绝壁 楔形文字
悬崖绝壁
2021年春季部编版
4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1)地球上某些地方的岩石在被破坏,同时它们又被陆续搬运到低洼的
2021年春季部编版
6
C.我们还可以看到一种古老的计时装置:铜壶滴漏——水 从一个铜壶缓缓地滴进另一个铜壶,时间过去了,这个 壶里的水空了,那个壶里的水却又多了起来。
D.“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做好一件事往往需要一个 长期的积累过程,写作更是“路曼曼其修远兮”。
【答案】A
2021年春季部编版
7
4.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 举例子 (1)当然我们也不能忘掉人的作用。例如,在建筑兰新铁路的
时候,一个山头在几分钟内就被炸掉了,这相对地质作用
的速度可要快多了。
作比较
( 举例子 )( 作比较 )
2021年春季部编版
8
列数字
打比方
(2)根据计算,大约3 000到10 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1米厚
2021年春季部编版
1
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1A
新知积累·基础练 2A
3A
4 (1)举例子 作比较 (2)列数字 打比方
5A
2021年春季部编版
2
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语言建构·能力练
6
7
8
2021年春季部编版
3
1.下列加点字注音、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 )
A.犹豫• (yù) B.山麓(lù)
•
C.沟壑• (hè) D.龟裂(guī)
•
jūn
踪• 迹(zōng) 地壳(ké) qiào
•
粗糙• (zāo) cāo 消逝(shì)
•
铜壶滴漏 海枯石烂 悬涯绝壁 楔形文字
悬崖绝壁
2021年春季部编版
4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1)地球上某些地方的岩石在被破坏,同时它们又被陆续搬运到低洼的
2021年春季部编版
6
C.我们还可以看到一种古老的计时装置:铜壶滴漏——水 从一个铜壶缓缓地滴进另一个铜壶,时间过去了,这个 壶里的水空了,那个壶里的水却又多了起来。
D.“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做好一件事往往需要一个 长期的积累过程,写作更是“路曼曼其修远兮”。
【答案】A
2021年春季部编版
7
4.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 举例子 (1)当然我们也不能忘掉人的作用。例如,在建筑兰新铁路的
时候,一个山头在几分钟内就被炸掉了,这相对地质作用
的速度可要快多了。
作比较
( 举例子 )( 作比较 )
2021年春季部编版
8
列数字
打比方
(2)根据计算,大约3 000到10 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1米厚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优秀PPT-8时间的脚印(共33页PPT)
〔名师整理课本专题〕部编版八年级 下册语 文优秀P PT-8时 间的脚 印(共3 3页PPT )-ppt 优质说 课稿
〔名师整理课本专题〕部编版八年级 下册语 文优秀P PT-8时 间的脚 印(共3 3页PPT )-ppt 优质说 课稿
6.请以沉积岩为例,说说为 什么根据岩石的形成过程, 我们能知晓过去的年月。
“岩石在最初生成的时候,像 书页一样平卧着,一层层地叠 在一起,最早形成的"躺'在最下 面。”根据层与层的顺序,我 们就可以知道过去的年月。
〔名师整理课本专题〕部编版八年级 下册语 文优秀P PT-8时 间的脚 印(共3 3页PPT )-ppt 优质说 课稿
〔名师整理课本专题〕部编版八年级 下册语 文优秀P PT-8时 间的脚 印(共3 3页PPT )-ppt 优质说 课稿
〔名师整理课本专题〕部编版八年级 下册语 文优秀P PT-8时 间的脚 印(共3 3页PPT )-ppt 优质说 课稿
了解作者:
陶世龙,1929年4月生于四川安岳, 笔名石工、柳风、今明等。1949年 开始写作普及地质矿物知识的文章, 之后陆续发表小品及其他科普作品 数百篇,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评为有 突出成就的科普作家。代表作有 《揭开大地的秘密》《地球的画像》 《时间的脚印》。
4、根据课文内容,说说寒武纪、石炭纪、第四 纪的气候各有什么特点。
“三叶虫的化石”说明寒武纪时,地球上海洋宽 广;“高大树木的化石”说明石炭纪时,地球上温暖而 潮湿;一些“象”和“犀牛”都长上了长长的毛,说明 第四纪时,天气寒冷,冰河时期来临。
〔名师整理课本专题〕部编版八年级 下册语 文优秀P PT-8时 间的脚 印(共3 3页PPT )-ppt 优质说 课稿
3.结合课文谈谈“寻找时间 的脚印"有何意义。
〔名师整理课本专题〕部编版八年级 下册语 文优秀P PT-8时 间的脚 印(共3 3页PPT )-ppt 优质说 课稿
6.请以沉积岩为例,说说为 什么根据岩石的形成过程, 我们能知晓过去的年月。
“岩石在最初生成的时候,像 书页一样平卧着,一层层地叠 在一起,最早形成的"躺'在最下 面。”根据层与层的顺序,我 们就可以知道过去的年月。
〔名师整理课本专题〕部编版八年级 下册语 文优秀P PT-8时 间的脚 印(共3 3页PPT )-ppt 优质说 课稿
〔名师整理课本专题〕部编版八年级 下册语 文优秀P PT-8时 间的脚 印(共3 3页PPT )-ppt 优质说 课稿
〔名师整理课本专题〕部编版八年级 下册语 文优秀P PT-8时 间的脚 印(共3 3页PPT )-ppt 优质说 课稿
了解作者:
陶世龙,1929年4月生于四川安岳, 笔名石工、柳风、今明等。1949年 开始写作普及地质矿物知识的文章, 之后陆续发表小品及其他科普作品 数百篇,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评为有 突出成就的科普作家。代表作有 《揭开大地的秘密》《地球的画像》 《时间的脚印》。
4、根据课文内容,说说寒武纪、石炭纪、第四 纪的气候各有什么特点。
“三叶虫的化石”说明寒武纪时,地球上海洋宽 广;“高大树木的化石”说明石炭纪时,地球上温暖而 潮湿;一些“象”和“犀牛”都长上了长长的毛,说明 第四纪时,天气寒冷,冰河时期来临。
〔名师整理课本专题〕部编版八年级 下册语 文优秀P PT-8时 间的脚 印(共3 3页PPT )-ppt 优质说 课稿
3.结合课文谈谈“寻找时间 的脚印"有何意义。
《时间的脚印》优秀课件
练习冥想和放松
冥想和放松可以帮助我们降低焦虑和压力,提高专注力, 从而更好地感知时间的流逝。例如,通过深呼吸、瑜伽、 冥想等方式来放松身心。
时间管理技巧的应用
优先级排序
通过将任务按照重要性和紧急性进行 排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时间 。例如,使用四象限矩阵等方法。
避免拖延症
拖延症是指将任务推迟到最后一刻的 行为。通过制定计划、设定目标、分 解任务等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克服拖 延症,提高工作效率。
时间对生物周期的影响
总结词
决定性影响
详细描述
生物的生命活动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如动物的迁徙、植物的生长等。这些生物周期都受到时间的影响 ,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状态。理解时间对生物周期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生物多 样性,维护生态平衡。
06
时间感知与时间意识的培养
时间感知的生理基础
01
时间在文化中的体现
1 2
时间观念
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时间的看法和理解存在 差异,如西方文化中的“时间就是金钱”观念。
计时工具
各种计时工具在不同文化中的发展和应用,如沙 漏、钟表等,反映了人们对时间的重视和利用。
3
时间与节日
各种节日和庆典往往与特定的时间节点相关联, 如春节、圣诞节等,是文化传承和时间记忆的体 现。
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间管理的实际应用技能。
未来时间研究展望
时间研究的重要性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对宇宙认识的深入,时间研究在科 学、哲学和文化等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时间研究的方法
未来时间研究将更加注重跨学科合作,利用物理学、数学 、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知识,深入研究时间的本质和规律 。
《时间的脚印》优秀
课件
冥想和放松可以帮助我们降低焦虑和压力,提高专注力, 从而更好地感知时间的流逝。例如,通过深呼吸、瑜伽、 冥想等方式来放松身心。
时间管理技巧的应用
优先级排序
通过将任务按照重要性和紧急性进行 排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时间 。例如,使用四象限矩阵等方法。
避免拖延症
拖延症是指将任务推迟到最后一刻的 行为。通过制定计划、设定目标、分 解任务等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克服拖 延症,提高工作效率。
时间对生物周期的影响
总结词
决定性影响
详细描述
生物的生命活动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如动物的迁徙、植物的生长等。这些生物周期都受到时间的影响 ,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状态。理解时间对生物周期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生物多 样性,维护生态平衡。
06
时间感知与时间意识的培养
时间感知的生理基础
01
时间在文化中的体现
1 2
时间观念
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时间的看法和理解存在 差异,如西方文化中的“时间就是金钱”观念。
计时工具
各种计时工具在不同文化中的发展和应用,如沙 漏、钟表等,反映了人们对时间的重视和利用。
3
时间与节日
各种节日和庆典往往与特定的时间节点相关联, 如春节、圣诞节等,是文化传承和时间记忆的体 现。
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间管理的实际应用技能。
未来时间研究展望
时间研究的重要性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对宇宙认识的深入,时间研究在科 学、哲学和文化等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时间研究的方法
未来时间研究将更加注重跨学科合作,利用物理学、数学 、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知识,深入研究时间的本质和规律 。
《时间的脚印》优秀
课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在“文化名人展厅”,展示屏上有一道古代文化名人“名”与“字”的搭配 题,请你将正确选项填入表格。(3分)
文化名人 名人的“字”
诸葛亮 ___C____
杜甫 ___B____
名人的“字”:A.幼安 B.子美 C.孔明
辛弃疾 ___A____
③在“戏曲文化展厅”,大屏幕正在播放鲁迅小说《社戏》中演戏场景的视 频,视频里有一个涂成黑脸挂着长胡子的男子,还有一个咿咿呀呀唱戏的年轻 女子。这两个角色分别是“小旦”“老生”中的哪一个?请你回答。(2分) 涂成黑脸挂着长胡子的男子是___老__生____;咿咿呀呀唱戏的年轻女子是 ___小__旦____。
巩固拓展·重落实
(共10分,10分钟) 6.(2020·安徽中考)综合性学习。(10分) 九年级(1)班开展“走进博物馆”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请按提示修改“实践活动注意事项”。(3分)
实践活动注意事项 敬爱的同学们:
为保证本次活动的顺利开展,请注意以下事项。 1.严格尊重活动安全的各项规定,确保人身、财物安全。 2.按照规定的时间,准时到达指定地点。 3.举止文明,保持安静,听从指挥,有序参观。 4.仔细观察,认真听讲,勤于记录,积极参与互动。
基础整合·试身手
(共15分,5分钟)
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3分) ( B )
A.﹒旅行(lǚ) ﹒岩石(yán) B.﹒逝去(shì)
﹒堆积(duī) C.﹒龟裂(ɡuī) ﹒崩落(bēnɡ) D.﹒腐蚀(fǔ)
粗﹒糙(zào)
﹒踪迹(zōnɡ) 沙﹒砾(lè) 低﹒洼(wā) ﹒帷幕(wéi) 悬﹒崖(yá) ﹒裂缝(liè)
4.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 B )
(1)这里在死亡,那里在生长;这里在建设,那里在破坏。
(2)碎石是从哪里来的呢?还不是从那些山崖上崩落下来的!
(3)岩石在最初生成的时候,像书页一样平卧着,一层层地叠在一起。
A.反复 反问 拟人
B.反复 设问 比喻
C.排比 反问 拟人
D.排比 设问 比喻
5.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 B ) A.本文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如在讲到人对岩石的破坏时,举了建筑兰新铁 路时,一个山头几分钟就被炸掉的例子。 B.课文在说明“岩石保存了远比上面所说的多得多的历史痕迹”时,主要采用 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C.作者在叙述中,始终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将静态观察与动态分析、历史思考 与现实认识融为一体,赋予大自然中“时间的脚印”更为深广的意义。 D.本文大量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如“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霜 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碎石、沙砾、泥土被它们带着,开始 了旅行”。
5.记常识。 《时间的脚印》是一篇___科__普__说__明__文____,作者是___陶__世__龙____,题目运用 ___拟__人____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了那些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岩石中 都潜藏着时间的踪影,以引起人们的探究欲望和阅读兴趣。
审美鉴赏·培素养
【思维——提炼内容】 1.岩石是如何从毁灭走向新生的?请根据提示完成填空。
凹凸不平的岩石。 B.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海外持续扩散蔓延,包括留学生在内的海外同胞的安全
与健康﹒无﹒时﹒无﹒刻不牵动着祖国的心。 C.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故乡的模样就全变了,真是﹒海﹒枯﹒石﹒烂,怎能不让我感慨万
千呢!
D.“当代愚公”黄大发,带领村民历时36年,在﹒悬﹒崖﹒绝﹒壁上开凿出一条“生命”
渠,改变了当地贫穷落后的面貌。
山﹒麓(lù) 装﹒置(zh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 A )
A.楔形
宝藏
包裹
犹豫
B.钟鼎
冲涮
吹拂
笨重
C.孔隙
遗体
缓慢
摩损
D.浑浊
沟壑
沉淀
虎珀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 C )
A.以怀托摩萤火虫洞博物馆附近为起点,漫步穿过农田,你会看到﹒奇﹒形﹒怪﹒状、
(2)下面是活动中的三道题,请你回答。(7分) ①在“建筑文化展厅”,导游介绍古代建筑亭、台、楼、阁时,给同学们出了一 道题,请你填写相应建筑的名称。(2分) 欧阳修宴饮___醉__翁__亭____,笑谈“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陈子昂驻足 _幽__州__台____,慨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崔颢置身___黄__鹤__楼____,吟咏“日暮 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王勃凭栏滕王阁,激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 共长天一色”。
岩石→( 小石子 )→沙砾、泥土→沉积→( 重压 )→胶结→(
新岩石 )
【审美——鉴赏】 2.根据要求品析下面的语句。
(1)“根据计算,﹒大﹒约3 000到10 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1米厚的岩石。”这一
句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加点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答: 说明方法:列数字。加点词语不能去掉,如果去掉“大约”,就表示形成1 米厚的岩石就需要3 000到10 000年的时间。事实上,人类读懂岩石的年龄,不 论方法有多精确,也不论有多科学,都是推测出来的。所以,“大约”一词,恰恰 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第8课* 时间的脚印
新知预习·巧积累 审美鉴赏·培素养 考点在线·提能力 基础整合·试身手 巩固拓展·重落实
新知预习·巧积累
1.注字音。
腐﹒蚀( shí ) 湖﹒泊( pō )
山﹒麓( lù ) 龟﹒裂( jūn )
﹒掸去( dǎn ) ﹒楔形文字( Nhomakorabeaxiē )
2.写字形。
3.明词义。 (1)悬崖绝壁:___形__容__山__势__险__峻____。 (2)___沟__壑____:山沟。 (3)___海__枯__石__烂____:直到海水枯干,石头粉碎,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 4.填词语。 (1)夏天的太阳炽热得像火一样___烘__烤____着大地。 (2)夜空似藏青色的___帷__幕____,点缀着闪闪繁星,让人不由深深地沉醉。 (3)历史往往在经过时间___沉__淀____后,可以看得更加清晰。
2019年10月15日 九年级(1)班班委会
①注意事项中用语不得体的一处是“___敬__爱__的__同__学__们____”,应改为 “___同__学__们__(_亲__爱__的__同__学__们__)___”。 ②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你修改: ___将__“__尊__重__”__改__成__“__遵__守__”__(_或__直__接__写__出__正__确__的__句__子__)___。 ③注意事项格式有一处不规范,请提出修改意见: ___将__日__期__和__署__名__调__换__位__置____。
【破解有法】 ①找准语言标志:时间顺序常用:古—今、春—冬、早—晚;空间顺序常用:远— 近、内—外、左—右、南—北、高—低;逻辑顺序常用:首先、其次、为什么、 原来、因此等。
②结合说明对象:介绍事物发展演变过程,多以时间为序;对建筑物、名胜等事 物的介绍,多以空间为顺序;说明事物内在规律和道理,常用逻辑顺序。 答题模板: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 于读者理解。 答: 文章从岩石可以记录时间写到岩石怎样记录时间,最后写了读懂岩石记录 的重大意义。这种依据事物内在联系、逐层进行说明的顺序,就是逻辑顺 序。
(2)“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这一句运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答: 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笨重的石块想跑也跑不动,只能留在附近;而小沙砾却能随 心所欲地走向很远的地方,生动、形象的语言,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可读 性。
考点在线·提能力
【重现经典】 作者在文中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直击考点】 判断说明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