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初步设计总说明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XX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
初步设计
第一册
设计说明书
(修改版)
20XX年XX月
XXXXX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
初步设计
第一册
设计说明书
参加专业及人员名单
XXXXX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
初步设计
总目录
第一册设计说明书
第二册工程概算书
第三册设备表及材料清册
第四册附图
第五册环境保护专篇
第六册消防设计专篇
第七册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专篇
第八册节约与合理用能专篇
第一册设计说明书
目录
第1章总论 (5)
1.1编制原则和设计范围 (5)
1.2概述 (5)
1.3工程规模 (8)
1.4建厂条件 (8)
1.5主要设计原则及内容 (11)
1.6子项表 (20)
第2章垃圾焚烧 (23)
2.1概述 (23)
2.2工程规模的确定 (25)
2.3垃圾的性质 (28)
2.4垃圾受料与垃圾仓 (33)
2.5焚烧系统 (35)
2.6余热锅炉系统 (46)
2.7综合主厂房布置 (49)
2.8除灰渣系统 (50)
2.9机修及仓库 (51)
第3章烟气净化 (53)
3.1概述 (53)
3.2烟气净化工艺流程的确定 (54)
3.3烟气净化系统工程设计 (55)
3.4主要风机选型 (64)
3.5空压机站 (66)
第4章余热发电 (69)
4.1机组选型与发电量 (69)
4.2一期汽轮发电机组参数 (69)
4.3热力系统及辅助设备选型 (70)
4.4汽机间及给水除氧间布置 (75)
4.5化学水处理站 (76)
第5章飞灰稳定化系统 (81)
5.1概述 (81)
5.2飞灰稳定化工艺 (81)
5.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83)
5.4主要设备选型 (83)
第6章热工自动化控制 (86)
6.1概述 (86)
6.2热工自动化的设计原则和设计依据 (86)
6.3热工自动化水平和控制室布置 (87)
6.4热工自动化系统功能 (91)
6.5工业电视监视系统及大屏幕 (95)
6.6电源与气源 (95)
6.7仪表选型 (97)
第7章电气 (99)
7.1概述 (99)
7.2发电厂接入系统 (99)
7.3发电机电压、电气主接线和同期点 (100)
7.4厂用电 (101)
7.5主变压器容量的选择 (102)
7.6短路电流计算和主要电器设备选择 (102)
7.7直流系统 (103)
7.8综合自动化 (104)
7.9电气设备配置 (108)
7.10过电压保护和接地 (108)
7.11照明和检修 (109)
7.12电缆敷设 (109)
7.13电气维修 (110)
7.14电气设施防护措施 (110)
XXXXX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初步设计(设计说明书)
第8章电信 (111)
8.1概述 (111)
8.2生产调度电话系统 (111)
8.3企业局域网(MIS)及综合布线 (112)
8.4交通指挥系统 (113)
8.5可燃气体报警 (113)
8.6机房设置与接地简述 (113)
8.7室外管网 (113)
第9章总图运输工程 (114)
9.1总图运输 (114)
9.2竖向设计 (115)
第10章土建工程 (119)
10.1设计规范与厂区自然条件 (119)
10.2焚烧发电厂房建筑设计 (120)
10.3辅助设施建筑设计 (126)
10.4结构设计 (127)
10.5建筑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30)
第11章给排水与污水处理 (134)
11.1设计依据 (134)
11.2设计范围 (134)
11.3水源及需水量 (134)
11.4给水系统 (137)
11.5排水工程 (140)
11.6渗沥液系统 (141)
第12章通风及空气调节 (148)
12.1设计依据 (148)
12.2气象资料 (148)
12.3通风 (150)
12.4空气调节 (152)
12.5除尘 (153)
XXXXX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初步设计(设计说明书)
12.6空调冷、热负荷表 (154)
12.7用电量表 (155)
第13章环境保护 (156)
13.1设计依据 (156)
13.2建厂地区环境现状 (156)
13.3环境影响分析 (163)
13.4施工期的环境影响 (165)
13.5事故风险应急措施 (165)
13.6环境影响初步分析 (167)
13.7环境管理与监测 (168)
13.8政府监督和公众参与 (169)
13.9环境保护投资 (171)
第14章劳动安全卫生 (173)
14.1设计依据 (173)
14.2职业危害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 (173)
14.3其它劳动卫生措施 (176)
14.4安全防范措施 (178)
14.5安全卫生机构 (179)
14.6应急措施 (179)
14.7预期效果 (180)
第15章节能 (181)
第16章劳动定员 (184)
16.1工作制度和劳动定员 (184)
16.2人员组成和培训 (185)
第17章工程实施与进度安排 (187)
第1章总论
1.1 编制原则和设计范围
1.1.1 编制原则
按照技术先进、环保达标、安全卫生、运行可靠、经济适用的原则确定建设方案,结合本工程的具体情况,编制报告重点遵循以下原则:
按照“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原则,在实现清洁生产的前提下对城市生活垃圾进行焚烧处理。
为降低工程造价,采用国内先进焚烧技术和关键设备,在保证技术先进的前提下尽量做到节省一次性投资。
保护环境,防止污染,污染物排放指标采用较高标准,需一定程度上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
节约用地、用水,避免资源的浪费。
本工程系现代化的大型垃圾焚烧发电厂,尽可能提高装备的自动化水平。
厂区建筑物及总平面布置按现代化工厂模式配置。
1.1.2 设计范围
XXXXX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为新建工程。
一期设计处理规模为700吨/日,可研编制内容为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厂址围墙范围内各生产装置以及办公设施等的设计以及与外部相接的供水、供电以及排水管道等各种管线设计以厂界区外1米为设计分界线。
设计范围为垃圾焚烧发电厂厂界范围内的各项设计,不含厂外供水供电以及给排水管线等设计,但在工程总投资估算中已将厂外供水供电及给排水管线工程纳入政府投入资金部分。
1.2 概述
1.2.1 项目背景
XX是XX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是全国十大重点旅游城市之一,是发展中的国际旅游城市,它地处低纬度高原,三面环山,南临滇池,天气常如二、三月,花开不断四时春,人称"春城"。
XX风景旖旎,空气清新,旅游资源
丰富,在这里你可以观赏波光浩淼的滇池,峰林耸立的石林,以及著名的国家、省市级重点保护的名胜古迹,XX也是一个多民族习俗的城市,在这里你可以领略到独特民族习俗的风彩。
XX还被誉为"动植物王国"。
1999年5月10日,在这里举办了"99世界园艺博览会",XX的美丽展现在世界面前,更加被世界注目,成为世界旅游的新热点。
根据《XX主城总体规划调整(2002-2010)》,城市结构概念按“一芯四瓣”进行发展。
城市功能定位为,围绕主城的环境优化、产业置换和人口疏散形成高质量的金融商贸服务中心。
城市规划人口220万人,用地220平方公里。
XXXX是XX市近期城市开发建设重点。
《XXXX东城总体概念规划(2003-2025)》,城市定位为新兴工业、科研文教区、现代物流商贸中心。
规划人口95 万,用地107平方公里。
利用湖滨优美环境,创造城市特色,吸引外来投资。
按照XXXX的总体规划,整个XXXX将在未来15年内建成,到2020年,新城建成区面积将达107平方公里、城市人口将达到95万,随着新城建设的快速推进和XXXX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XXXX的城市形态和功能将快速地得以完善,人口将迅速增长,市民的生活水平将得到提高,生活结构和消费水平也将明显改善,各类物质的消耗大大增加,生活垃圾及废弃物产生量逐年上升。
伴随着省级多家高校迁建、市级行政中心搬迁及大批投资项目的入驻建设,今后五年,XXXX建设区面积将达40平方公里,城市常住人口将由现在的15万人剧增至40万人左右,由此产生的大量城市废弃物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不仅会对新城建设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产生极大的影响,而且将对滇池污染治理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所以,科学、合理、有效地处理好新城生活垃圾及废弃物已成为新城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内容。
1.2.2 项目建设必要性
1、本项目是完善XXXX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形象的措施之一。
本项目的实施,将极大的改善XXXX的城市基础设施,协调城市生态与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从而提高城市形象,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2、本项目是保护滇池水体环境的需要
滇池是XX的核心,也是XX市经济发展及社会发展的基础所在,具有工农业生产用水、调蓄、防洪、航运、水产养殖、调节气候等多种功能,对XX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XX市城市化的进程逐步加速,城市化率不断提高,城市人口也大幅度增长。
人口增长及社会活动所产生的水污染物,将给已经严重污染的滇池带来更大的压力。
面对滇池的污染,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技术措施对其进行综合整治,才能避免XX市生态环境及由此而带来的经济的重大损失。
因此,XXXX城市垃圾处理工程的实施,对滇池水体保护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3、本工程的建设是环境保护发展的需要
目前,XXXX县城市垃圾处理能力严重滞后和不足,已不能满足当前垃圾处理需要,其现有的垃圾处理场一方面容量较小(日处理能力仅为150吨),处理能力有限,难以满足现有城市垃圾的有效处理;另一方面由于处理工艺较为简单粗放,主要采取简单的填埋处理,不仅占用大量的土地,而且对周边的土壤、水体和大气已造成严重的污染,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所以,及时实施XXXX 垃圾处理工程的建设,健全相关城市基础配套设施,对推进现代新XXXXXX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XXXXX已具备发展垃圾焚烧的条件
近年来随着XXXXX城市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城市生活垃圾热值逐渐升高。
入炉垃圾热值已经达到5000kJ/kg,完全具备焚烧处理的条件。
而国内其他城市的运行经验表明,XXXXX采用焚烧处理生活垃圾是可行的,并且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
5、本工程的建设有着国家和XX省良好的政策支持
“十一五”期间国家也大力扶持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并在发电配套费用、上网电价以及税收方面都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目前是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最好的时机,也是解决当地环境问题的最好时机。
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国际公约京都议定书》相关内容,我国拟建或在建的生活垃圾焚烧厂均有可能申请CDM项目。
项目实施后将获得数以百万元收入,也就是说可以利用国际上的资金来补助焚烧厂的运行。
6、本工程的建设是拉动内需,促进经济腾飞的需要
近期世界经济金融危机日趋严峻,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中央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形势。
出台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措施,“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其中就有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加强重点防护林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支持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建设”。
本工程既是环保工程,也是节能减排的工程,符合国家促进内需的政策方针。
因此,为了促进XXXXX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加快XXXXX实现现代化的步伐、改善XXXXX的环境卫生状况、建设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社会环境,实现XXXXX的可持续发展,建设新的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是摆在XXXXX政府面前刻不容缓的大事。
1.3 工程规模
XXXXX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最终规模确定为:日处理垃圾量700吨,焚烧后产生的余热发电,全厂设2台350t/d垃圾焚烧炉,配12MW凝汽式发电机组。
发电机组为12MW+6MW,本期工程装备一台12MW汽轮发电机组。
烟气净化系统选用“半干式反应塔+活性碳吸附+袋式除尘器”处理工艺,设置烟气在线监测系统。
1.4 建厂条件
1.4.1 厂址概况
XXXX填埋场现状占地400亩,自1996年开始作为XXXX县城的垃圾填埋场使用至今。
填埋方式为简易堆放填埋,具体为先由挖掘机挖一条垃圾坑,然后往里倾倒垃圾,填满后堆土压实,封场区域种植果树。
整个填埋场未对填埋场产生的渗滤液及沼气作收集、处理,填埋场运行过程中对周围水体及大气产生污染,不满足垃圾处理“无害化”的要求。
1.位置与现状交通
XXXX垃圾填埋场位于XXXX县吴家营乡段家营村东侧1.1公里处的XXXX,距XXXX县城直线距离9.7公里,距XXXX规划建设区边缘1.6公里, 距规划区边缘940米。
该场址为XXXX县现状垃圾填埋场,有现状道路到达。
道路为三铝路及乡
镇道路,柏油路面,道路状况较好,进场道路为土路,宽5米左右。
2.地形地貌与植被
XXXX场址为一凹状山谷,东、南、西侧地势较高,中间谷状地势向北延伸,沟长700米左右,沟底宽50~150米,出口宽100米左右。
沟底至山丘顶高
差50~100米,沟底至坡顶坡度较为平缓,平均坡度在0.20左右。
场址东南部地势较高,场地较为平整。
场区植被主要为次生林,其余为果树及农作物,场区西南侧范围植被较少,多有岩石出露。
3.与现有居住区及用地距离
XXXX场址西侧及东北侧有村庄,西侧为段家营,相距1.1公里,东北侧为
马云冲军事用地区,相距1.3公里。
场址东侧距规划南昆铁路线1.0公里,附近有东绕城高速通过,但具体线位
未定。
XXXX场址分布于凹状山谷地带中,四周为山丘阻拦,对周围用地环境影
响较小。
1.4.2 气象资料
场区属亚热带高原型气候,气候具干湿季明显的特点,每年降水多集中在6
—8月,约占全年降水的60 %。
据XXXX县气象站气象站资料,多年平均气温14.8℃,多年平均降水量851.0mm,多年平均蒸发量1985.4mm,各月降水量分
配见表1.4-1。
表1.4-1 XXXX县气象站多年平均降水量月分配表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全年
降水量
9.5 7.7 14.4 29.2 74.7 155.1 154.8 195.0 79.3 73.6 42.9 14.8 851.0 (mm)
1.4.3 地震效应评价
1、建筑抗震地段与抗震设防烈度
场地位于8度抗震设防烈度区,属强震区;场地地形平坦,未发现古河道、暗埋的塘浜等,建筑抗震地段属可进行建设的一般场地。
依《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3.2.4条及附录A规定,XX 市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g,设计地震分组属第二组。
2、建筑的场地类别
本场地主要土体为f ak<200KPa的粘性土,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表4. 1.3应划为中软场地土,场区覆盖层厚度小于50m。
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4. 1.6条规定,划分为Ⅱ类建筑场地。
3、饱和粉土液化判别
场区无粉土分布,可不考虑液化影响。
4、软弱土层震陷判定
场区无软土分布,可不考虑震陷影响。
1.4.4 工程地质
勘察钻孔揭露深度范围内土层,按成因类型、结合岩性与物理力学特征划分为3个单元层,4个亚层,地基土层的工程地质特征、力学性质和空间分布情况,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1、第四系人工堆积层(Q ml)
①素填土:灰褐、褐红色,成分为粉质粘土。
可塑,结构松散,欠固结,部分孔段为杂填土,成分为工业垃圾及碎石等,密实度及状态不均。
全场地均有分布,厚度0.8~8.2m,平均厚4.16m。
2、第四系残、坡积层(Q el+dl)
②1红粘土:棕红、褐红色,可塑—硬塑,中压缩性,干强度及韧性中等。
场区內多有分布,顶板埋深1.2~6.0m,厚度1.2~4.6m,平均厚2.19m。
②2红粘土:黄、褐黄色,可塑—硬塑,中压缩性,干强度及韧性中等。
仅在ZK1、ZK7、ZK15、ZK19、ZK20孔中揭露。
顶板埋深3.4~9.6m,厚度
1.0~15.0m,平均厚5.23m。
3、二迭系栖霞、茅口组(P1q+m)
③灰岩、白云质灰岩:灰黄、灰色,泥晶—细晶结构,厚层—块状构造。
岩石饱和抗压强度Mpa,属硬质岩体。
两组近于垂直裂隙发育,裂面上见有厚约
1mm的钙质薄膜赋集。
间距约0.4—0.6m。
属较破碎岩体。
顶板埋深0.8~23.5m,厚度2.1~5.1m,平均厚3.10m。
地层产状据附近基岩露头,倾向东,倾角5—9度。
③a红粘土:棕红、褐红色,可塑—硬塑,中压缩性,干强度及韧性中等。
为溶洞堆积物。
仅在ZK9孔中揭露。
顶板埋深3.8~5.2m,厚度1.4m。
1.4.5 交通运输
项目生活垃圾收集、运输由XXXX县环卫部门从垃圾中转站及部分收集点用专用密封垃圾车送至本工程厂内,垃圾运输起点为服务范围内的生活垃圾中转站,生活垃圾运输路径为中转站——XXXXX大陆——XXXX大学城——段家营村——项目现场。
1.4.6 水文
项目区属金沙江流域,区內无大的河流,沟谷均为季节性的,地表径流较弱。
1.4.7 电力接入系统
垃圾焚烧处理厂计划装设计划分两期完成,其中本期工程设置2台处理能力均为350吨/日的焚烧炉,配1台额定功率均为12MW的发电机组;二期工程增加1台处理能力为350吨/日的焚烧炉,另外再增加一台额定功率为6MW的发电机组。
系统采用110kV上网。
1.5 主要设计原则及内容
1.5.1 设计原则
按照技术先进、环保达标、安全卫生、运行可靠、经济适用的原则确定建设方案,结合本工程的具体情况,设计重点遵循以下原则:
(1)按照“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原则,在实现清洁生产的前提下对城市生活垃圾进行焚烧处理。
(2)为降低工程造价,采用国内先进焚烧技术和关键设备,在保证技术先进的前提下尽量做到节省一次性投资。
(3)保护环境,防止污染,污染物排放指标采用较高标准,并一定程度上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
(4)节约用地、用水,避免资源的浪费。
(5)本工程系现代化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尽可能提高装备的自动化水平。
(6)厂区建筑物及总平面布置按现代化工厂模式配置。
(7)推行公众和社会监督,在焚烧厂主要入口处设置焚烧厂运行状况显示牌,接受公众监督;烟气在线监测系统数据可以实现与环保监察部门时时通讯。
1.5.2 垃圾热值
垃圾组成及热值与经济状况密切相关,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垃圾中可燃组分增加,热值会相应提高。
根据业主提供的资料,XXXXX生活垃圾主要特性如下:
根据实测数据垃圾含水率为:55%
XXXXX生活垃圾低位热值:4190~8370kJ/kg。
XXXXXX现状生活垃圾的成分如下:
表1.5-1 XXXX居民生活垃圾、农贸市场垃圾成份
设计垃圾热值为焚烧发电厂运行中期后的热值,取为6280kJ/kg。
1.5.3 焚烧
焚烧炉为杭州新世纪能源环保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料层可调型二段式
垃圾焚烧装置和余热锅炉。
垃圾焚烧装置为逆推和顺推式机械炉排炉,本期工程安装2台,单台处理垃圾能力为350t/d。
焚烧炉排尺寸为炉排宽6.32m,炉排长9.8m,炉排总面积61.94m2。
一次风加热混合后温度,在设计工况下230℃,二次风温度30℃。
焚烧炉保证烟气停留时间不少于2秒的温控点处的烟气温度大于850℃。
焚烧残渣热灼减率<3%。
余热锅炉采用单锅筒自然循环、负压燃烧、平衡通风、室内布置,四通道,前三通道和炉膛前拱、炉膛上部两侧为水冷壁结构;过热器采用三级布置、二级喷水减温的结构型式,并布置有七级省煤器。
蒸汽出口参数为4.0MPa(a)、400℃,锅炉给水温度130℃,烟气出口温度为200℃~230℃。
单台余热锅炉蒸发量27.6t/h。
焚烧炉点火及辅助燃烧采用#0轻柴油。
1.5.4 汽轮机选择
对于焚烧炉和汽轮机的选型,由于本工程选用的是国内比较成熟的机械炉排炉,完全依靠垃圾自身的热量焚烧并发电,不依靠辅助燃料。
垃圾焚烧发电厂与传统的火力发电厂不同,以焚烧垃圾,达到环保目的为主,发电仅为副产品,在满足需要的前提下尽量采用标准汽轮机,并考虑今后的发展,因此本工程选择12MW汽轮机,余热锅炉额定工况下产生蒸汽为55.4t/h,汽轮机选择基本符合要求。
《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工程技术规范》和《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均要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汽轮机组的数量不宜大于2套。
国内大多数焚烧厂也都是采用1套或2套汽轮机。
目前国内常见的汽轮发电机组有以下几种形式。
详见下表。
本工程建议建设1台12MW汽轮发电机组和1套高温旁路凝汽器,远期期工程再建设1台6MW机组,这样就能够兼顾近期和远期的需要。
而12MW和6MW为标准产品,性能稳定,维护期短,其故障率远远低于焚烧炉,工作寿命
长。
在本工程中,即使单台汽轮机发生故障,蒸汽也可以通过旁路凝汽器进行回收,保证焚烧炉的稳定运行。
因此经比较确定本工程发电机组为12MW(近期)+6MW(远期)汽轮发电机组。
在运行初期,由于垃圾热值较低,汽轮机不能满负荷运行,但是通常汽轮机适应负荷范围较大,可以在额定负荷的50%~100%范围内工作,不会影响到机组的安全,且效率相对6MW高,因此建议采用12MW汽轮机,随着垃圾热值的升高,汽轮机运行负荷也逐年提高,详见下表。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在运行的初期,汽轮机工作功率为8126kW,是12MW 汽轮机额定功率的67.7%,以后逐年升高,到2019年升值10810kW,为汽轮机额定功率的90.1%,基本可以满足本项目的需要。
1.5.5 烟气净化
烟气净化系统选用“半干式反应塔+活性炭吸附+袋式除尘器”处理工艺。
工艺系统无废水排放。
烟气排放满足《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5-2001),并满足《关于加强生物发电项目环评管理工作的通知》,环发【2008】82号。
考虑到XXXXX现代化发展对环境保护的需要,进一步限定粉尘及二恶英等污染物排放,使之处理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本工程确定的烟气排放指标见表1-3:以干基、O2含量11%计。
表1-3 烟气排放标准表
为了达到上述的排放标准,需要确定相应的烟气净化工艺,在通常情况下,烟气净化工艺主要针对酸性气体(HCl,HF,SOx)、NOx、颗粒物、有机物及重金属等进行控制,其工艺设备主要由几部分组成:即酸性气体脱除、颗粒物捕集、NOx的去除和有机物及重金属的去除工艺设备。
1.5.6 余热发电
为充分利用垃圾焚烧产生的过热蒸汽能量,实现垃圾焚烧资源化,本期工程安装1台额定功率12MW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
设计条件下2台焚烧炉可向汽轮机提供55.2t/h蒸汽供发电,按全年运行8000h计,汽轮机组年最大发电量8648万kWh。
主蒸汽系统为单母管分段制,高压给水为切换母管,低压给水母管为单母管分段制。
锅炉补充水处理系统采用反渗透+混床处理工艺,炉内加药药剂为Na3PO4。
1.5.7 自动控制
本工程生产过程监测控制,采用集中控制的方式,设立一个中央控制室,配置一套先进的计算机集中分散控制系统(DCS),对全厂实现集中统一协调的监控,达到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目的。
根据工艺特点和控制要求,全厂集中控制系统分为三种形式。
DCS直接进行控制的系统包括:垃圾焚烧自动调节(ACC),全厂汽水系统,烟风系统,烟气净化系统等;
DCS经过通讯接口与设备自带系统连接,对其实行监控的系统包括:点火和辅助燃烧器控制系统,炉排控制系统,全厂除灰渣系统,汽轮机本体控制系统等;
DCS经过通讯接口对设备运行状态和主要参数进行监测的系统包括:化学水处理系统,空压机站,汽车衡秤重计量设施,垃圾抓斗控制,渣吊控制,渗滤液处理系统和飞灰稳定化设备控制系统。
DCS主监控系统,由控制站、操作站、工程师站、通讯网络、现场仪表组成。
在中央控制室设置7个操作站、1个工程师站,任一操作站发生故障,经过授权后其工作均能在其它操作站上操作。
在中央控制室的控制台上设有紧急停炉按钮,紧急停机按钮和发电机跳闸按钮,便于处理紧急事故,确保生产安全。
中央控制室内设置工业电视监视系统,设置彩色大屏幕监视系统,以对一些关键部位和特殊场所进行直观监视,改善操作条件和和提高配置水平。
设置烟气在线监测系统,烟气污染物排放指标实时向大众公示。
全厂设置现场I/O、工业控制级和管理层网络通讯网络三层通讯网络,实现了对生产全过程高效运行和科学管理。
1.5.8 水源及需水量
1.5.8.1 水源
本厂区供水水源分为地表水供水水源、自来水供水水源,本焚烧发电厂生产用水全部采用地表水和自来水相结合的方式。
地表水引自松茂水库。
供应厂内生产、消防用水,松茂水库水库座落在吴家营乡刘家营新村东北方向离村300m的捞鱼河上游,距离本项目约2.5km,属金沙江流域滇池水系,总库容1203.2万m3。
水库主体功能为农灌用水,目前由于城镇建设的发展其农田灌溉用水量正大大削弱。
根据水质资料,该水源经过简单处理即能满足生产用水的要求。
循环冷却塔的排污水经处理后作为二次水源,供给一部分工业生产用水,包括捞渣机用水、干灰搅拌机用水、螺旋出灰机用水、主厂房和卸料平台冲洗用水、渗滤液冲洗用水等。
城市自来水水源来自城市市政供水管网,作为厂内生活用水,也可作为化学除盐水的备用水源。
1.5.8.2 用水量设计
1.生活用水
生活用水量按0.25m3/人·班计算,全厂定员68人,其中生产人员为47人,管理人员15人,维修人员6人,连续工作岗位按五班制配备、三班制操作,其余为一班制。
故全厂生活日用水量为17m3。
2.工业生产用水
工业用水包括锅炉补水、烟气净化用水、捞渣机用水、干灰搅拌机用水、螺旋出灰机用水、主厂房和卸料平台冲洗用水、渗滤液冲洗用水。
需水量为216m3/d。
干灰搅拌用水等可用冷却塔排污水。
锅炉正常运行时化学水补水量为4.58t/h(按二期工程统一考虑),考虑到锅炉启动和事故增加后最大补水量为9.96m3/h,同时考虑化学水系统的自用水量,所以化学水系统设计规模为15m3/h。
3.循环冷却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