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预应力及预应力损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预应力筋有效应力计算
设计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时,需要事先根据承受 外荷载的情况,估算其预应力的大小。 预应力损失:预应力钢筋的预应力随着张拉、锚固 过程和时间推移而降低的现象。 设计所需的预应力筋中的预拉应力,应是扣除 预应力损失后的有效预应力。因此,一方面要确定 预应力筋张拉时的初始应力(张拉控制应力),另 一方面要正确估算预应力损失值,然后根据两者之 差确定有效预应力值。
σ pe = σ con − σ l
一、预应力筋张拉控制应力(σcon)
1、含义:通常指预应力筋锚固前,张拉千斤顶所显示的 总拉力(扣除锚圈口摩擦损失)除以预应力钢筋截面积 所求的钢筋应力值。 《公路桥规》特别指出, σcon应为张拉钢筋的锚下控制 应力
Apσcon Apσcon
Apσcon
Apσcon
2、 σcon对结构的影响
σcon越大,混凝土中的预压应力越大,抗裂性越强,
越节省钢筋,但过大会产生如下问题 (1)预应力筋过早进入流幅,降低其塑 性,甚至出现断丝现象 (2)增加钢筋的松弛损失 (3)构件出现纵向裂缝 (4)使构件出现脆性破坏
3、 σcon的取值一般应在比例极限值或条件屈服点之下 以下,不同性质的预应力筋应分别确定σcon值
《公路桥规》和《铁路桥规》规定,预应力钢筋在构件端 部(锚下): 钢丝、钢绞线: σ con ≤ 0.75 f pk 精轧螺纹钢筋: σ con ≤ 0.90 f pk 注意: 在实际设计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时,可根据具体情况 和施工经验对张拉控制应力值进行适当地调整。但不得 超过以下限界。 钢丝、钢绞线 精轧螺纹钢筋
预应力钢筋抗压强度标准值的0.4~0.8倍 预应力钢筋抗压强度标准值的 0.5~0.95倍
二、预应力筋的有效预应力( σpe )
准确计算预应力损失,从而确定预应力筋有效应力是预应 力混凝土结构分析的基础,是设计合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的前提。
σ pe = σ con − σ l
σ pe ( x, t ) = σ con − ∑ σ li ( x, t )
第二节 预应力损失计算
预应力损失的种类
Apσcon Apσcon Apσcon Apσcon
前期损失或第 一批损失
发生在预应力传到 混凝土之前
如管道摩擦(σl1)、锚具变形、 预应力回缩及接缝压密(σl2) 、 台座与钢筋的温差(σl3) 等
后期损失或第 二批损失
发生在预应力传到混 凝土之后
如混凝土弹性压缩损失(σl4) 、 力筋松弛损失(σl5) 、混凝土收 缩徐变(σl6) 等
《混凝土规范》:环形结构中螺旋式预应力筋对混凝土的局部挤压损失σl7
此外,还应考虑预应力筋与锚圈口之间的摩擦、台 座的弹性变形等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预应力损失值不宜笼统地估 算,应予分项计算,然后相 加确定总的损失值
但各项预应力损失值又不是 截然无关的。试图求得各项 预应力损失的“净值”是很困 难的。
预应力损失与施工工艺、材料性能及环境影响等有关,影 响因素复杂,一般应根据试验数据确定,如无可靠的试验 资料,则可按《规范》的规定估算。
一、预应力筋与孔道壁之间摩擦引起的应 力损失σl1——后张法
后张法中,张拉钢筋时,钢 筋在孔道中滑动,就会产生 摩擦力
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1)曲线型孔道而引起的 (称弯道影响摩擦损 失),较大,随弯曲角度 增大
(2)刮碰引起或称孔道偏 差等因素引起的(或称长 度影响损失),较小,受 长度、摩阻系数、孔道质 量影响
1.弯道影响引起的摩擦力
微段预应力筋对孔道内壁的径向压力dP1为:
弯道影响引起的摩擦力:
由力平衡
2.管道偏差影响引起的摩擦力
微段预应力筋对孔道内壁的径向压力dP2为:
预应力筋与微段孔壁间的法向压力产生的摩擦力(dF2)为:
令 k = µ/R 2 为管道的偏差系数
3.孔道摩擦损失值σl1
对两边同时积分,引入张拉端边界条件
N = N con
为方便,l近似用其在构件轴 线上的投影长度x代替
∆N = N con − N x = N con 1 − e −(µµ + kx)
[
]
除以预应 力筋面积
考虑孔道每米长度局部偏差的 偏差系数,表3-2
σ l1 = σ con (1 − e − ( µθ + kx ) )
预应力钢筋与孔道壁间的摩擦系 数,表3-2 张拉控制应力限值,表3-1
θ = θ 2 H + θ 2v
说明: 1. 电热后张法可不计摩擦引起的损失。2、对于锚固口
有局部摩擦损失的锚具,σcon应为已扣除此项损失后的锚下控 制应力。
4.减少σl1的措施
(1) 采用两端张拉,以减小θ值及管道长度x。 (2)避免过长的预应力筋,或采用分段张拉。 (3) 采用超张拉 后张法预应力钢筋,张拉工艺程序: 对于非自锚式锚具: 钢绞线:0→初应力(0.10~0.15σcon左右)→1.05 σcon (持荷 2min)→σcon锚固 钢丝束:0→初应力(0.10~0.15σcon左右)→1.05 σcon (持荷 2min)→0→σcon锚固 对于采用自锚式锚具(如夹片锚),不能采用超张拉方 法:0→初应力0.10σcon→σcon(持荷2min)→ σcon锚固 思考:为什么超张拉可减少摩擦损失?(P52)
二、锚具变形、钢筋回缩和分块拼装构件接 缝压密引起的应力损失σl2
1、先张法中直线预应力筋的σl2
由于锚具、垫块本身的变形, 其间裂缝的压紧及钢筋在锚具 中的滑移引起的损失
Apσcon Apσcon Apσcon Apσcon
σl 2
∆l ∑ =E ε= E
p
张拉端锚具的变形、钢筋的回 缩和接缝压密值之和,据试验 确定,或由表查得
p
l
(a )
预应力钢筋的弹 性模量
张拉端至锚固端之 间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