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区域经济发展条件分析

合集下载

第二章 区域发展条件分析共51页

第二章 区域发展条件分析共51页

工时区业间域资、性源地:、点任旅何条游一件资种下源资,等源能在够地产球生上经的济分价布值都,是以不提均高
3.特征:
根人衡据的类自无当然论前资在和源数未的量来利上福用或利方质的式量自划上然分都环:有境显因直著素接的和生地条活域件资差。源异、。 劳整动体资性料:资每源一个区域的各种自然资源要素彼此有
根生据态自上然的资联源系能,否形再成生一划个分整:体可,再即生自自然然资资源源生、态
第二、自然资源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自然资源的数量多寡影响区域生产发展的规模大小。 其次,自然资源的质量及开发利用条件影响区域生产活动的经 济效益。 再次,自然资源的地域组合影响区域产业结构。
20.11.2019
4
大庆
德兴
攀枝花
20.11.2019
阜新
5
二、区域自然资源的评价
(一)区域自然资源评价的原则
1.从区域经济发展方向和生产布局的要求出发,避免盲 目性;
2.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重点分析相结合; 3.必须在现代技术可能性的基础上论证经济的合理性; 4.从保护自然资源、保持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 评价自然资源。
20.11.2019
6
(二)区域自然资源评价的方法
1.自然资源量的评价
首先,要搞清区域各类自然资源的绝对数量,研究其可能的
9
4.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方式或方向的评价
不同的自然资源种类或组合有不同的利用方式与 方向,且同一类的自然资源或组合也有不同的利 用方式与方向,因此,在前面分析评价的基础上, 这里应该就区域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式与方向 提出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并对各种方案从技术 可能性和经济合理性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证,筛 选出几个可行方案。

区域经济条件

区域经济条件
13
3、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是指某种范围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又称 人力资源:是指某种范围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又称 。( 劳动力资源或劳动资源” “劳动力资源或劳动资源”)。 人力资源的开发对区域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人力资本投资是明智之举) 人力资源的开发对区域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人力资本投资是明智之举)
8
二、区域社会经济条件
(一) 人口与区域经济发展 (二) 技术与区域经济发展 (三) 区域经济的制度环境 (四) 区域地理位置
9
(一)人口与区域经济发展
人口条件直接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区域产业结构类型和区 域开发进程。 1、人口数量、增长速度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人口数量、 (1) 人口数量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1、自然条件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 ◆自然条件对工业、农业和交通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 2、自然条件对经济部门的影响 、 ◆不同的自然条件往往形成不同的产业部门; 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矿业具有强烈的地域性。 ◆每一个自然因子对各个经济部门的影响程度不同。 如:气候 3、自然条件对于产品质量和形成的影响 、 ◆自然条件是影响产品质量的自然基础。如,新疆哈密瓜。 ◆自然条件对产品形成的影响。如,建筑物形式、服装形式。
19
2、地理位置与区域经济发展
(1)地理位置影响区域经济发展进程。 地理位置影响区域经济发展进程。 地理位置影响区域经济发展进程 (2)地理位置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类型。 地理位置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类型。 地理位置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类型 沿海与内地、南方与北方; (3)地理位置影响区域资源开发。 地理位置影响区域资源开发。 地理位置影响区域资源开发 影响资源的经济价值——影响资源开发的规模和时序。

第二讲 区域经济发展条件分析

第二讲 区域经济发展条件分析

2.2 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是地域经济成长的物质基 础。 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影响劳动地域分工的基本 格局。 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是制约区域产业结构的重 要因素。 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直接影响区域空间结构。 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直接影响经济区域的类型。
6.社会政治条件与区域经济发展 6.1 社会发育程度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表现出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多 层次的社会形态构成跨时代的不平衡性,这在少数民族 地区尤为明显。 解放后,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少数民族先后依靠政 权力量形成大一统的单一化社会形态,但历史上多层次 的社会经济结构使得各民族的历史新起点表现出跨度很 长的不平衡状态,对后来的经济成长影响深远。 云南西北部的独龙族重回深山的例子最为典型。
4.科学技术与区域经济发展 4.1 科学技术与知识经济的内涵
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的原动力,科技进步是富国之源。 技术进步包括:生产要素质量的变化;劳动者知识、经 验的进展和技能的提高;资源的重新配置与合理利用; 提高规模经济效益;政策影响;管理水平的提高;资金 利用效率的提高等内涵。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以智力资源的占有、 配置,以科技为主的知识的生产、分配和消费为重要因 素的经济,以无形资产投入为主、以知识决策为导向的 经济。知识经济具有综合性、集约性、高增值性、高技 术性、可
人口结构是指在一定地域、一定时间内根据不同的质的 规定性来划分与组合人口总体内部的比例关系,又称人 口构成。 人口结构分为:人口的自然结构(性别、年龄);人口 的地域结构(自然地理、行政区域、城乡);人口的社 会经济结构(产业、职业、教育程度、民族、宗教)。 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变动,不断改变着 人口年龄结构,人口老龄化问题愈加突出。 性别失调短期内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长期内将影响区 域产业布局以及社会经济结构是否合理。 人口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可以反映区域经济发展程度。

区域发展的条件分析

区域发展的条件分析
第二章第二章区域发展的条件分析区域发展的条件分析4从保护自然资源保持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评价自然资源第二章第二章区域发展的条件分析区域发展的条件分析4自然资源可能的开发利用方式或方向以及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技术经济前提的评价第二章第二章区域发展的条件分析区域发展的条件分析目的
第二章 区域发展的条件分析
第二章 区域发展的条件分析
第一节
自然资源
• 二、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 2、自然资源的数量多寡影响区域生产发展的规模大小 • 自然资源是区域生产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某种自 然资源的数量越多,利用该自然资源发展生产的规模 就有可能越大。
– 当粮食单产一定时,耕地面积越大,粮食生产的规模就可能 越大。黑龙江之所以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是因为其 具有广柔的耕地资源;山西之所以成为我国最大的煤炭能源 基地,是因为其具有储量居全国首位的煤炭资源。相反,某 些自然资源的数量越少,对区域生产发展规模的限制也就越 大,如在我国北方广大地区,水资源缺乏对区域经济发展规 模以及城市发展规模就构成了限制。
第二章 区域发展的条件分析
第一节
自然资源
• 二、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 3、自然资源的质量及开发利用条件影响区域生 产活动的经济效益
• 同一种资源,其质量及开发利用条件不同,则开发利用的方式不同,开发利 用过程中的成本投入及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市场售价等也就不同,经济 效益存在差异。
– 例如,由于煤质及煤炭开采条件的差异,我国山西吨煤生产的成本仅为湖南的 1/2,苏南和浙江的1/3。中东海湾地区石油资源丰富,油质好,开采条件优越, 其每桶原油的平均生产成本仅及美国油田原油生产成本的1/20。我国铁矿以贫矿 为主,品位仅30%左右,来出后要经过选矿才能人炉,选出的人造富矿之成本要 比天然富矿高四五倍。平原地区每亩耕地投入产出效率比山区耕地高出二三倍。 南方山区营造人工用材林,一般只需20~25年即可达到来伐的要求,而东北地 区达到相同采伐标准则需要五六十年时间。棉花生产对温度和光照有一定要求, 我国新疆地区光照充足,温度适宜,棉质最好,华北平原次之,成都平原和辽河 平原最差。前者为光照不足所致,后者则是因为热量不足所致。可见,自然资源 不但直接影响生产的经济效益,而且通过产品质量间接地影响经济效益。

《区域经济发展与管理》第二讲 区域经济的形成与发展 第六节 区域经济发展与增长理论

《区域经济发展与管理》第二讲 区域经济的形成与发展 第六节 区域经济发展与增长理论
20 12
(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及其发展
美国海洋生物学家卡尔逊:《寂静的春天》,使人类开始认识到环境污染造 成的危害是长期的、严重的 罗马俱乐部:《增长的极限》。该书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五大趋势:一 是加速发展的工业化;二是人口剧增;三是粮食短缺和普遍营养不良;四是 不可再生资源枯竭;五是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人类社会应该走最可取的道 路——人类自我限制增长 英国经济学家沃德和美国微生物学家杜博斯:《只有一个地球》(副标题: 对一个小行星的关怀和维护) ,呼吁各国人民重视维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 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人类环境会议宣言》,呼吁各国政府和人民,为维 护和改善人类环境、造福人民和子孙后代而共同努力 世界自然保护同盟等组织:《世界自然保护大纲》,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可持 续发展的思想 美国农业学家莱斯特·布朗:《构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20 4
三、自产自消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胡佛提出 基本观点
内部贸易和需求能够引起区域经济增长,一个区 域可以通过自产自消而变富 区域足够大,包含有各个子区域
20
5
四、经济发展阶段理论
(一)胡佛 费歇尔发展阶段理论 胡佛—费歇尔发展阶段理论 胡佛 (二)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理论 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理论
环境问题多样化和全球化
多样化 空气污染、水污染、工业废物和生活垃圾急剧增加、噪声污染、辐射污染 全球化 生物多样性锐减 全球性气候变化 10 臭氧层耗竭与破坏
20
五、可持续发展理论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产生的背景
20
11
(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及其发展
西方八大公害事件
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 英国伦敦烟雾事件 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日本九州熊本县甲基汞引起水污染事件 日本嵩山县镉污染事件 日本四日市重金属粉尘和二氧化硫事件 日本九州爱知县等23个县食用米糠油进入氯联苯事件

区域发展的条件分析

区域发展的条件分析

死亡率
6.64 6.49 6.57 6.56 6.51 6.50 6.46
自然增长率
11.45 11.21 10.55 10.42 10.06 9.14 8.18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14.03 13.38 12.86 12.41 12.29 12.40
6.45 6.43 6.41 6.40 6.42 6.51
第二章 区域发展的条件分析
第一节
自然资源
一、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及其特征 自然资源的概念:指存在于自然界,能被人类利用并产生经济或社会价值
的自然条件(或自然环境要素)。 (UNEP):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
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 自然资源的分类:可再生、不可再生、可更新 自然资源的特性:整体性、有限性、地域性、变动性与稳定性
1.3 人口的迁移与分布影响生产的布局 作为生产主体,人口分布是影响生产布局的重要因素 作为消费者,消费对所在区域产生的影响:
1.3.1 人口的数量及其增长影响区域市场的规模劳动力资源的供给及大 再生产的投资的供给
1.3.2 人口的素质影响区域消费结构,进而影响区域生产结构 1.3.3 人口的迁移及分布影响消费市场的分布
2、区域人口与劳动力分析
2.1 区域人口数量分析 2.2 区域人口结构分析 2.3 区域人口增长分析 2.4 区域人口质量分析 2.5 区域劳动力分析 2.6 区域人口分布分析
2.1 区域人口数量分析 区域人口数量=固定人口总数+流动人口 人口数量的动态参数:出生率、死亡率、迁入(迁出)率。
2.2 区域人口结构分析 年龄结构 国际:0-14 少年儿童组;15-64 青年或成年组;65 岁以上老龄组。 国内:0-6;7-12;13-15;16-18;男 16-59,女 16-54;60 以上 性别结构 年龄结构 老年系数(65 岁以上)、少年儿童系数(0-14)、老少比。

第2章:区域经济发展条件

第2章:区域经济发展条件

人口移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 1、 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 2、 人口的迁移促进区域的交流与合作 ❖ 3、 人口移动影响产业布局
人口结构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 1、年龄结构 ❖ 2、性别结构 ❖ 3、职业结构
人口分布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合理的人口分布,可以使人口与自然、经 济的关系实现在“位置”上的优化配置,创 造巨大的宏观集聚效益和规模效益。
❖ 3、经济增长活力与竞争力
活力与竞争力是区域创造财富的能力的变
化。活力最直接的表现是经济增长速度,深 层次的因素还包括投资能力、经济效益、管 理水平和体制因素等。
区域经济竞争力的评价指标
GDP增长速度 投资率 投资效果 外资占投资比重 非国有经济比重等

2008年中国最具经济活力的城市名单
就可以看出各区域的资源优势,以及与其他地区的 比较情况。
❖云南省自然条件资源 的优势(劣势)体现 在哪里?
三、人口与区域经济发展
❖ 人口是区域经济活动的主体,一定数量和密 度的人口是区域经济成长的必要条件。但人 口密度过高,素质过低,增长过快,也会影 响区域经济的积累和消费,不利于区域经济 的发展。
现阶段我国人口安全问题的表现形式 及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 首要,人口安全问题是人口承载力 ❖ 其次,人口素质问题。 ❖ 再次,人口年龄结构的问题。 ❖ 第四,人口健康的问题。 ❖ 此外,影响我国国家安全的人口问题还包括人口社会保障水
平比较低、人口流动与社会公平、城乡贫困人口依然存在等 方面问题。
第二章
区域经济发展条件分析
❖ 条件是经济区域及其系统形成发展必不可 少的因素,是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包括区 位条件、 自然条件、人口与科技条件,经济 条件和社会条件,各种条件通过相互联系和 制约,共同作用于经济区域。

区域发展条件分析

区域发展条件分析
2. 可更新资源:动植物资源,有生命周期和 一定的更新速度,应有计划、有限制地开 发利用。
3. 不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等, 形成周期以百万年计,随着人们消费而减 少,应节约使用。
• 自然资源的特性 1. 有限性 2. 区域性 3. 整体性
• 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 自然资源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7. 军队服役人口
劳 动
8. 其他人口
力 资

• 劳动力的质量
1. 比数量更重要
2. 对劳动力来说“30个臭皮匠也顶不上1个 诸葛亮”
• 六、人口的分布分析 • 影响人口分布的原因 1. 自然因素 2. 经济发展 3. 战争、政治运动等 4. 民族、宗教
• 人口分布影响区域发展,区域发展反过来 影响人口分布
• 人口迁移与分布影响区域生产的布局
• 二、作为消费者人口对区域发展的作用 • 人口数量及其增长影响区域市场规模
• 人口质量影响区域消费结构,进而影响区 域生产结构
• 人口的迁移影响消费市场的变动与分布
• 三、区域人口与劳动力分析 • 区域人口数量与结构的分析 1. 人口数量+性别结构+年龄结构+职业构
• 衡量适用技术的标准 1. 环境友好标准 2. 社会和谐标准 3. 经济发展标准
2. 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重点分析相结合
3. 在现代技术可能性的基础上论证经济的合 理性
4. 从保护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角度出发进行评价
• 评价方法
1. 关于自然资源量的评价——对区域经济发 展的保证程度,常用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
2. 关于自然资源质的评价——对一定生产部 门的适合程度
3. 关于自然资源地域组合特征的评价——影 响特定资源的开发利用先后次序、开发利 用的成本和效率和地域产业结构

《区域发展条件分析》课件

《区域发展条件分析》课件

区域发展的影响因素
土地利用和 规划
土地的规划和利用 会直接影响到经济、 环境和市场的发展, 需要加强对土地利 用的管理。
工业结构和 就业
经济的发展和就业 机会直接关系到区 域发展的繁荣,需 要优化产业结构和 加大就业力度。
政府投入和 政策
政府投入和政策的 引导能够有效促进 区域发展,需要加 大政府资金和政策 支持。
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是区域发展的核心任务和重要保障。
区域发和不足,为未来的发展决策提供基础和支持。
2
评估方法
采用多种评估方法和指标体系,结合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
3
跟踪研究
及时了解区域发展动态,对比历史数据和趋势,推动区域发展的优化和升级。
政府间合作与跨国投资
1 政府合作
2 跨国投资
政府间合作是促进区域发展和经济合作的 重要手段之一,增加政策沟通和交流。
与国际接轨并吸引外资,可提升区域的经 济实力和竞争力,加快区域发展进程。
区域发展条件分析
本课件将重点讲解区域发展的各种影响因素和策略,为您深入了解如何制定 区域发展计划提供帮助。
什么是区域发展
1 定义
区域发展是指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内,通过规划、建设等手段推动经济、社会、环境的可 持续发展。
2 目的
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公平公正,加强区域竞争力,提高整体经济发展水平。
人口因素
人口流动和分布会 直接影响到区域发 展的社会和经济环 境,需要研究和管 理人口规模和流动。
城市化和城市发展
城市化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 是区域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 引擎和节点。
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和城市化的结合,能 够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市场化 和精准化,促进农村地区的发 展。

2018第二章 区域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条件分析2

2018第二章 区域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条件分析2
整体性 有限性 区域性 用途的可变性
3、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有利方面
1)自然资源是区域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 2)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影响劳动生产率; 3)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影响区域产业结构; 4)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在区域工业化起飞阶段,往往成 为资本积累的初始源泉; 5)二者还直接影响到区域空间结构。
第三,人口增长与产业部门结构。
产业结构作为区域经济结构的组成部分之一,包括生产资 料与生活资料两大部门构成,工业、农业构成,工农业各部门 内部的构成等。一定数量、密度的劳动力人口是区域经济结构 形成的前提和条件,人口的现状对区域经济结构的形成和发展 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同理,区域经济结构对劳动力人口与生产 资料的组合产生制约作用。
第二,人口增长与人均国民收入。
人均国民收入是由国民收入总量和人口总量所决定。人均国 民收入增长速度是衡量区域经济增长速度和区域经济实力的重 要指标,最能反映人口对区域经济增长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人均国民收入同国民收入总量、劳动生产率 成正比,同人口数量、人口增长率成反比,人口数量和人口增 长率对人均国民收入产生重要影响,降低人口增长率是提高人 均国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之一。 研究表明,人口数量增长对人均GDP增长率产生负影响,两 者呈相关关系,人口增长率每降低一个百分点,人均GDP年增长 率可提高3.6-5.9个百分点。
二、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
1、含义
自然资源:指自然条件中可以利用的部分,它 是一切能够被人类利用的自然物质要素的集合,是 在当前生产力水平和科技水平条件下,可以被人类 利用的自然物质和自然能量。 自然条件:广义上是指自然资源和目前尚不能 为人类利用但能够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自然因素。
2、自然资源的特点

区域发展条件分析

区域发展条件分析

(二)区域经济发展各条件之间的关系
1.诸条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是综合地共同发挥作用
2.诸多条件对区域转换。
第二节 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分析
一、自然资源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及其特性 1.概念
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 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 境因素和条件。
按照系统工程思想,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值是由 每一个评价指标的单一指数值不断转换为高一级生 态环境特征指数或生态环境总体指数的过程。 在此,我们称为单一指数、分类和综合指数。 首先:单一指数。单一指数是把反映生态环境 指标状态特征或数值转换为该指标评价指数值的过 程。
2.自然资源量的评价
为确定自然资源开发规模和对生产部门和布局的 保证程度。 总量评价:
资源密集度、人均资源拥有量
资源综合优势度:
Pi=(mn-∑dij)/(mn-m)
Pi为i地区的资源综合优势度;m为被研究的资源种类 数;n为对比的地区个数; ∑dij为i地区被统计的资源种
类数占上级区域的位次之和。
3.地理分布、地域组合特征评价
地理分布影响到其被开发利用的先后顺序和开发 利用的成本及利用的效率。 地域组合评价有利于揭示自然资源相互联系、相 互制约的关系,明确在一定地域上其对区域生产力 发展的影响,并抓住主要资源进行分析。
4.可能开发利用的方式评价
5.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效应评价
三、区域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一)区域自然资源承载力分析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承载力是指在可 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 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其社会文化准则 的物质生活水平下所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1.自然资源承载力的内涵

区域经济发展与管理第二讲区域经济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区位论

区域经济发展与管理第二讲区域经济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区位论

已知:E=40kg/ha,P=2元/kg ,f=2分/英里.kg ,a=1元
/kg,求:A点(k=0)和B点(k=25英里)的区位地租环
二、农业区位论
49-
8
二、农业区位论
逆杜能环
在孤立国中,杜能只考虑了农业的土地利用,在现代城市周围,不仅仅有农 业土地利用,同时也有商业、住宅、工厂等其他土地利用。辛克莱尔通过研 究美国中西部的许多大城市周围的土地利用,提出了同杜能环完全相反的城 市周围土地利用模式,即逆杜能环
劳动力分布不均匀,工资固定,各地区工资水平不同,劳 动力供应是无限的
消费地点已经预先确定,消费地的规模是已知的,一个工 厂只有一个市场
运费是重量与距离的函数
49-
13
(二)布局指向性
韦伯认为具备某个有利区位因素的地点,对产业布局的区位有一种吸 引力,其引力的大小与该点区位因素的强度有关,而产业的最优区位 应在各点区位因素引力的合力方向上(或引力最大的方向上),这称 为产业布局指向。如O点。韦伯根据布局指向性将产业分为运输指向 型、劳动力指向型、资本指向型、技术指向型、电力指向型、水源指 向型等类型。
确定比较成本项目,主要有6项:劳动费、电费、燃料费、原料费、 成品运费、税收
确定选定点:在全国选了26个地区,有的已建,有的可能建。A~Z
进行成本比较:方法很多,成本比较表法、替代模式法、动态分析法 等。用成本比较表法
评价:建尼龙厂不可行;从表中可看出电费较低,可建耗电量较大的 企业,当地有铝矿,因此考虑建铝厂
49-
17
(五)集聚因素与产业区位选择
原料指数:原料指数(Mi)计算公式
Mi>1 原料地指向型,如甜菜糖厂, Mi =8 Mi <1 市场指向型,如可口可乐, Mi =0.02 Mi =1 既可在原料地,也可在市场区,如纺织业

区域发展条件分析

区域发展条件分析

自然资源利用正负效应评价
• 正负效应具体表现:经济、社会、环境生态
• 案例: • 陕北长城沿线风沙滩地围绕灌溉农业发展而进行的 热条件好,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且水质 好,埋藏浅,若开发地下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发展灌溉农 业,可在近期内取得优质高产的效果,并有助于增加陕 北粮食供应,从而有利于神府煤田的大规模开发; • ②该地区降水量少(不足400mm),蒸发量大,为降水 量的3~4倍,风沙滩地地下水为长期降水下渗积累所形 成,并在有些地方以泉水出露补给地表河流。如果开发 地下水灌溉,有可能使地下水损失过大,地下水量减少, 水位降低,首先使靠汲取地下水以生存的沙生植被旱死, 导致沙生植被面积缩小,固沙作用减少,引起沙漠化。 其次使靠地下水补给的河流水量减少,从而使沿河以河 水为水源的灌溉农田和城乡居民点用水受到影响。另外, 所开发之水浇地也会产生盐渍化。 • 因此,该地灌溉农业的开发决策,必须在综合权衡经济、 社会及环境生态三方面的收益与损失的基础上作出。
第二节 经济社会背景与区域发展
• 一、区域经济与文化背景分析 • 二、区域人口与劳动力分析 • 三、政策与制度
一 区域经济与文化背景分析
• • • • • • • • • • (一)、区域经济背景 1、经济特色和经济地位 2、收入水平与消费习惯 3、市场化水平 4、社会基础设施配置水平 (二)区域文化背景 1、区域文化的内涵 2、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3、我国的区域文化背景与区域经济 (三)区域历史基础分析
–人口自然增长 –人口机械增长(人口迁移—经济、文化、工程、战 争和灾难)
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变化
不同国家的人口政策
资料1 现金津贴 意大利新措施鼓励生育 意大利的出生率连年下降,国内人口出现负增长,为了鼓励人民 多生育,意大利政府用心良苦地宣布一项新措施,就是给予生育一胎 以上的家庭经济津贴。从生育二胎开始可以一次性领取由政府支出的 1000欧元的津贴。 资料2俄罗斯鼓励妇女多生孩子的政策 目前共有4100万个家庭,其中34%的家庭只有1个孩子,有2个孩 子的家庭约占15%,只有3%的家庭有3个或3个以上孩子,而没有孩子 的家庭,竟达到了近50%。而俄罗斯的死亡率同样令人担忧。仅今年 上半年,人口就减少了34.87万,而且人口老龄化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俄罗斯政府想出了一项用资金鼓励妇女多生孩子的政策。从2007年1 月1日起,孕妇只要生下第二胎便可获得5000英镑的奖励。

区域发展的条件分析

区域发展的条件分析

2020/3/1
17
➢ 我国是化肥使用大国,使用量达到5000万吨(折纯)左右,约占世 界化肥消费总量的1/3 ➢ 化肥是粮食的“粮食”,化肥对发展我国种植业生产、确保国家粮 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发挥了重要作用
60000
6000
化肥用量
粮食产量
50000
5000
粮食产量(万吨) 化肥用
20000
2000
10000
1000
0
0
1949
1956
1963
1970
1977
1984
1991
1998
2005
2020/3/1
18
规模空前的资源转化
我国
2003年
2005年 2006年
钢铁产量
2.2亿吨
消费量约占世界总量的 %
27
3.3亿吨
4.2亿吨
水泥产量
7~8亿吨
2.95亿吨
3.065亿 1吨9
水泥
2008年水泥产量达到13.88亿吨,而2008年全世界的水 泥产量总和才为26亿吨左右,这就是众所周知的我国经济总量只 占世界经济总量的6%却消耗了世界50%多的水泥。30年间我 国水泥产量增长了20倍,年均增长率在10%以上。
2020/3/1
20
2020/3/1
2020/3/1
36
2.年龄构成
概念与 人口的年龄构成是指各年龄组人口数量
表示 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关系。通常用各年龄
逐组龄人分组口:占0岁总组人(不口足的1岁百)分,1数岁来组,表2岁示组。……;
5岁一档分组:0~4岁,5~9岁,10~14岁,……;
年龄组的划
10岁一档分组:如0~9岁,10~19岁,20~29岁,……; 国际划分法:划分为三组,即0~14岁为少年儿童组,15~

第二章 区域发展的条件分析

第二章 区域发展的条件分析
2
标准差值大,说明地区各类自然资源占全省比例畸大或 畸小,组合状况较差,配套能力弱;相反,标准差小,说 明组合状况好,有利于地区综合发展。
(5)资源评价的步骤:
1
确定评价的范围
2
确定评价类型
3
确定评价体系与指标系统
4
评价结果分析
资源承载力:在一定的社会技术经济条件下,以 维护生态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一个国 家或地区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使对该空间内人口 的基本生存和发展的支撑能力。
②效益评价
一般情况下,资源开发效益是以资源开发利用所 带来的使用价值、价值(货币量)的高低与开发利 用过程中所付出劳动量(包括物化劳动和活劳动) 和劳动价值大小的比值为衡量尺度的。
③综合评价
A、总体评价:必须进 一步分析研究资源的总 体特征,通过资源的综 合的 、整体的评价来 揭示各种资源和全部资 源的潜在价值、地区分 布和区域组合特征
自然资源的综合优势度评价方法
假定自然资源分解为矿产资源、能源资源、水资源、 光热资源、耕地资源五大类, 可用公式:
i地区资源综合优势度 (mn dij ) /(mn n)
m=5,n为对比的地区数, d ij 表示i地区j种资源的 排名; d 表示i地区被统计的 m种资源的储量占全
Hale Waihona Puke ij(4)自然资源评价的主要类型及其内容
① 单项资源评价,主要从资源自然属性(数量、
质量、分布)和开发、利用、治理与保护的社会经济 条件进行评价。 包括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资源开发技术条件,各 种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承载力和保证程 度,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等。 所以单项资源评价也应当从综合的角度,从整体 的角度进行评价,实质上也是综合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 人口数量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人口增长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主要取决于人口增长的数 量和速度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是否适应。
人口数量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人口增长与资金积累——人口增长速度确定积累基 金和消费基金的比例; 2)人口增长与人均国民收入; 3)人口增长与产业部门结构; 4)人口增长与就业; 5)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
人口移动是人力资源再配置的一种方式,能有效地再分 配劳动力资源,促进整体经济的发展。
人口从经济相对不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域迁移,以及 在国家内部对不发达地区开发过程中的人口迁移,可以 促进地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3.6 人口分布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人口分布,又称人口的区域(地理)分布,是指在一定 时点上人口在地理空间中的分布状况。衡量指标主要有 人口密度、人口经济密度、人口耕地密度、人口生态密 度等。
3.3 人口质量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人口质量,是人本身具有的认识、改造世界的条件和能 力,是反映人口总体内在的质的规定性的范畴。
区域人口——劳动力的质量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取决于: 1)劳动者的身体素质——人口预期寿命域经济增长有 正相关关系; 2)劳动者的文化、科学、技术素质——是区域经济发 展的重要动力; 3)劳动者的思想素质——包括思想品质、人生观、世 界观、道德观、价值观,以及法制观念、政治观念、集 体观念、家庭观念、纪律、习惯和工作态度等。
自然资源则是指在自然界中能够为人类所利用的的自然 物质要素。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定义为:在一定时间、 地点条件下能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 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
随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的深化和科技水平的提高,自然 条件和自然资源的内涵将不断扩大。
资源的空间分布
资源的空间分布可分为资源的自然分布和经济 分布。自然分布是指资源的天然存在地质和地 理分布;经济分布则是指具有效用并能予以经 济利用的资源分布状况。
区域人口分布过密或过稀都不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区 域经济发展水平也决定了区域人口容量和人口密度,区 域经济布局的延伸和扩张方向也决定了区域人口分布的 延伸和扩张方向。
人口的合理分布,能促进生产力的合理分布,有利于提 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也可以有效的保护自然资 源,减少生态环境破坏。
4.科学技术与区域经济发展 4.1 科学技术与知识经济的内涵
性别失调短期内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长期内将影响区 域产业布局以及社会经济结构是否合理。
人口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可以反映区域经济发展程度。
3.5 人口移动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人口移动是指人口在空间地域的流动现象。移动类型包 括临时性、季节性、周期性和永久性的迁移,及国际迁 移和国内迁移。区域经济差异是人口移动的主要原因。
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是制约区域产业结构的重 要因素。
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直接影响区域空间结构。 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直接影响经济区域的类型。
3.人口与区域经济发展 3.1 人口的含义和“两种生产”
人口是指生活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在一定时间与一 定地域内实现其生命活动并构成社会生活主体的,具有 一定数量、质量的人所组成的社会群体。
可低估。 区位条件的整体性和固定性特征,对区域经济成长的制
约有不易改变的强制性。
2.自然条件与区域经济发展 2.1 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的基本内涵
自然条件,亦称自然环境,指自然界中对人类经济活 动——产业发展与布局有影响的各个自然要素及其组成 的自然综合体。包括地质、地貌、水文、气候、土壤等 各种要素。
第二讲 区域经济发展条件分析
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 人口 科学技术 经济条件 社会政治条件
1.区位条件与区域经济发展 1.1 区位条件的含义
区位条件:一个地区与周围诸社会经济事物关 系的总和,包括位置关系、地域分工关系、地 缘政治关系以及交通、信息关系等。
区域条件的优劣与否,主要取决于地理位置、 交通、信息条件的优劣,三者间密切相关。地 理位置优越的地域,往往交通发达、信息丰富 且传递迅速。
人口具有历史性、地域性、社会群体性、以及数量、质 量和构成的规定性。
人口作为区域经济的系统的主体,是生物属性和社会属 性的统一体,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两种生产”,即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 “两种生产”是区域经济活动的基础,其矛盾运动和协 调程度,实质上是区域经济与人口之间的矛盾运动和协 调程度的根源。
实现资源从自然分布到经济分布的途径是:加 大资源供给地带的资源开发力度,使之向资源 贫区流动;强化资源需求地带对替代资源的开 发与利用。
资源的贫区同样具有发展经济的条件。
2.2 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是地域经济成长的物质基 础。
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影响劳动地域分工的基本 格局。
3.4 人口结构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人口结构是指在一定地域、一定时间内根据不同的质的 规定性来划分与组合人口总体内部的比例关系,又称人 口构成。
人口结构分为:人口的自然结构(性别、年龄);人口 的地域结构(自然地理、行政区域、城乡);人口的社 会经济结构(产业、职业、教育程度、民族、宗教)。
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变动,不断改变着 人口年龄结构,人口老龄化问题愈加突出。
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的原动力,科技进质量的变化;劳动者知识、经 验的进展和技能的提高;资源的重新配置与合理利用; 提高规模经济效益;政策影响;管理水平的提高;资金 利用效率的提高等内涵。
区位作为经济地域的成长条件,是一种重要的 经济资源。
1.2 区位条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区位条件通过影响生产要素的流动而作用于区域经济发 展。
优越的区位条件能提高整个区域经济的规模经济效益。 区位条件的改善与利用能推动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变
革。 在影响区域经济成长的区位条件中,地缘因素的作用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