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猴王出世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第7课《猴王出世》优质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第7课《猴王出世》优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2c8e157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31.png)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第7课《猴王出世》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的意义。
2.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语法知识。
3.能够准确朗读课文,并理解文章的结构和内涵。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2.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表达出文章的含义。
四、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板书。
2.生字词卡片。
3.习题册和笔。
五、教学过程导入•通过提问或展示图片引入主题,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
学习活动1.词语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生字词的意思。
2.默读课文–让学生静默读课文,尝试理解故事情节。
3.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课文中的问题和难点,激发思维。
4.语法学习–辅导学生掌握课文中的语法知识,如句型结构、词语搭配等。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行阅读后感并写下自己的见解,可以通过朗读或讨论展示给其他同学。
六、课堂小结在课文教学中,我们通过深入阐述课文的内容,学习课文中的语法知识,以及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语文表达能力。
七、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习题册作业,要求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一篇课文感悟。
八、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课文理解上的能力有所提高,但在语言表达上还存在一些困难。
下次我将更加注重辅导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表达水平。
以上就是本节课《猴王出世》的优质教案,希望能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7课《猴王出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7课《猴王出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f873b57d5bbfd0a795673d3.png)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7课《猴王出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导语】《猴王出世》是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组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节选自我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吴承恩的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
课文主要写了花果山上的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
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特点。
以下是WTT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
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
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
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
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suì)有灵通之意。
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
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
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zhāng)鹿为友,猕(mí)猿(yuán)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一朝天气炎热,与群猴避暑,都在松阴之下顽(wán)耍。
一群猴子耍了一会儿,却去那山涧中洗澡。
见那股涧水奔流,真个似滚瓜涌溅。
古云:“禽有禽言,兽有兽语。
”众猴都道:“这股水不知是哪里的水。
我们今日赶闲无事,顺涧边往上溜头寻看源流,耍子去耶(yé)!”喊一声,都拖男挈(qiè)女,唤弟呼兄,一齐跑来,顺涧爬山,直至源流之处,乃是一股瀑布飞泉。
众猴拍手称扬道:“好水!好水!原来此处远通山脚之下,直接大海之波。
”又道:“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
”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他瞑(míng)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
他住了身,定了神,仔细再看,原来是座铁板桥。
桥下之水,冲贯于石窍(qiào)之间,倒挂流出去,遮闭了桥门。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 猴王出世》教学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 猴王出世》教学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ecd0c9b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c9.png)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猴王出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了解《猴王出世》的故事内容和中心思想;
2.掌握并能正确朗读课文内容;
3.了解小说中的故事线索及主要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与热爱;
2.让学生了解“知耻而后勇”的教育意义;
3.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
2.熟练朗读课文;
3.掌握《猴王出世》的主要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1.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
2.理解中心思想和人物性格转变。
三、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10分钟)
通过图片或简要介绍悟空和猴八戒等主要人物,激发学生的兴趣。
2.阅读与理解(25分钟)
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2.学生课文默读,理解故事情节;
3.分组讨论故事发展和人物性格;
3.分析与讨论(15分钟)
1.谈论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2.探讨故事中的中心思想和教育意义。
4.书写与表达(20分钟)
1.学生简述猴王出世的故事;
2.以“知耻而后勇”为主题,写一篇对《猴王出世》的感悟。
5. 活动与评价(10分钟)
1.学生展示自己的感悟文章;
2.教师评价学生的表达,并给予肯定或建议。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猴王出世》故事,真正领会其中的中心思想,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写作与表达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互动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他们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热爱和研究欲望。
部编版五年级下语文7《猴王出世》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语文7《猴王出世》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865b738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35.png)
部编版五年级下语文7《猴王出世》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猴王出世》中的主要故事情节;–掌握关键词汇和短语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分组合作等方式,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注重学生的阅读技巧和逻辑思维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猴王出世》的故事情节;–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短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教学难点:–理解文字背后的象征意义;–理解《猴王出世》中的隐含信息。
三、教学过程1. 热身老师与学生互动,引入话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导入用课文片段或图片引入《猴王出世》的故事背景,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3. 阅读教学1.听读课文,学生跟读;2.梳理课文,解析生词和短语;3.分段讲解,深入分析文章内容和情节;4.学生小组合作讨论,理解文章主旨;5.学生个人朗读,检验理解情况。
4. 拓展延伸针对《猴王出世》的主题和情节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人物命运和成长。
5. 总结提升学生交流总结自己的体会和收获,老师点评学生表现,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四、课堂作业1.课后阅读并理解文章内容;2.完成相关课文习题;3.写一篇感想或评论。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文字背后的含义理解不够深入,下节课我会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引导他们更深入地思考并表达自己的看法。
以上为部编版五年级下语文7《猴王出世》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希朋友们能够从中获得启发,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猴王出世》PPT课文课件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猴王出世》PPT课文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7bbb25a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bd.png)
整体感知
1. 自由阅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生词。 2. 说说课文围绕猴王讲了一件什么事?
字词学习
z
bèng
jiàn
z
芝兰 遂心 迸裂 山涧 香獐
mí
yuán
yé
qiè
猕猴 猿猴 是耶非耶 扶老挈幼
míng
qiào
jié
kǎi
juān
瞑目 七窍 碑碣 楷书 镌刻
náo
liě
a
阻挠 顽劣 多好的天呵!
——《登高》杜甫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李白
课文主旨
课文主要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 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 猴拜为猴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特点。
文章板书
出世
天真地秀 内育仙胞
日精月华 化作石猴
猴 王 出
探洞
避暑洗澡 进出无伤
寻看源流 拜他为王
世
瞑目蹲身
真个好所在
称王
喜不自胜 猴性顽劣 何不拜我
作者简介
吴承恩(约 1500—1583)字汝忠,号射阳山人 ,明代小说家,淮安府山阳县(现江苏省淮安市 淮安区)人。他自幼敏慧,博览群书,尤喜爱神 话故事。著有《西游记》。
作品介绍
《西游记》我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 小说。这部小说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 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全书 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 戒、沙僧和白龙马,西行取经,一路降妖伏魔,经历了九 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 的故事。
体会“笑”字的精妙之处。
部编版小学语文《猴王出世》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猴王出世》课文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41011273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9f.png)
部编版小学语文《猴王出世》课文原文及赏析
《猴王出世》课文原文:
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
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
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
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
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
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
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
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
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赏析:
《猴王出世》是《西游记》的开篇,描绘了孙悟空的诞生过程和早期生活。
这篇课文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生命的奇妙。
首先,课文通过描述花果山的地理位置和环境,营造出一种神秘而神圣的氛围。
仙石受天地精华的滋养,孕育出石猴,这体现了中国古代的自然崇拜和生命观。
其次,课文对石猴的生活习性进行了详细的描绘,展现出石猴的活泼、机敏和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
石猴与各种动物为伴,生活在大自然之中,这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最后,石猴的诞生和成长过程,也寓含了人生的哲理。
石猴从无到有,从无知到有知,从单纯到复杂,这象征着人类的成长和进化过程,暗示了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潜力和可能。
总的来说,《猴王出世》不仅是一部精彩的神话故事,也是一部富含哲理和人生智慧的作品。
它以生动的形象和深刻的主题,引导孩子们认识自然、理解生命,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7课《猴王出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7课《猴王出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688b805a0116c175f0e48df.png)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7课《猴王出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7课《猴王出世》课文原文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
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
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
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
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suì)有灵通之意。
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
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
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zhāng)鹿为友,猕(mí)猿(yuán)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一朝天气炎热,与群猴避暑,都在松阴之下顽(wán)耍。
一群猴子耍了一会儿,却去那山涧中洗澡。
见那股涧水奔流,真个似滚瓜涌溅。
古云:“禽有禽言,兽有兽语。
”众猴都道:“这股水不知是哪里的水。
我们今日赶闲无事,顺涧边往上溜头寻看源流,耍子去耶(yé)!”喊一声,都拖男挈(qiè)女,唤弟呼兄,一齐跑来,顺涧爬山,直至源流之处,乃是一股瀑布飞泉。
众猴拍手称扬道:“好水!好水!原来此处远通山脚之下,直接大海之波。
”又道:“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
”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他瞑(míng)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
他住了身,定了神,仔细再看,原来是座铁板桥。
桥下之水,冲贯于石窍(qiào)之间,倒挂流出去,遮闭了桥门。
却又欠身上桥头,再走再看,却似有人家住处一般,真个好所在。
石猴看罢多时,跳过桥中间,左右观看,只见正当中有一石碣(jié)。
碣上有一行楷书大字,镌(juān)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石猴喜不自胜,急抽身往外便走,复瞑目蹲身,跳出水外,打了两个呵呵道:“大造化!大造化!”众猴把他围住,问道:“里面怎么样?水有多深?”石猴道:“没水!没水!原来是一座铁板桥。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7课《猴王出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7课《猴王出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f5e37946bd97f192279e9e2.png)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7课《猴王出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原文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
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
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
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
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suì)有灵通之意。
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
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
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zhāng)鹿为友,猕(mí)猿(yuán)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一朝天气炎热,与群猴避暑,都在松阴之下顽(wán)耍。
一群猴子耍了一会儿,却去那山涧中洗澡。
见那股涧水奔流,真个似滚瓜涌溅。
古云:“禽有禽言,兽有兽语。
”众猴都道:“这股水不知是哪里的水。
我们今日赶闲无事,顺涧边往上溜头寻看源流,耍子去耶(yé)!”喊一声,都拖男挈(qiè)女,唤弟呼兄,一齐跑来,顺涧爬山,直至源流之处,乃是一股瀑布飞泉。
众猴拍手称扬道:“好水!好水!原来此处远通山脚之下,直接大海之波。
”又道:“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
”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他瞑(míng)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
他住了身,定了神,仔细再看,原来是座铁板桥。
桥下之水,冲贯于石窍(qiào)之间,倒挂流出去,遮闭了桥门。
却又欠身上桥头,再走再看,却似有人家住处一般,真个好所在。
石猴看罢多时,跳过桥中间,左右观看,只见正当中有一石碣(jié)。
碣上有一行楷书大字,镌(juān)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石猴喜不自胜,急抽身往外便走,复瞑目蹲身,跳出水外,打了两个呵呵道:“大造化!大造化!”众猴把他围住,问道:“里面怎么样?水有多深?”石猴道:“没水!没水!原来是一座铁板桥。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猴王出世》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猴王出世》教案(集体备课)](https://img.taocdn.com/s3/m/a7b8796c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d4.png)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猴王出世》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课文中生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2.理解课文大意,能够用自己的话表达故事内容。
3.能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提高朗读表达能力。
4.增加对动物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爱护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生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2.课文的整体理解。
3.朗读表达能力的提高。
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的细节。
2.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进行朗读。
三、教学准备1.预先准备好课文教材。
2.准备图片或实物道具辅助教学。
3.制作教学PPT。
4.确保教室氛围良好。
四、教学过程1. 热身•老师简要介绍本课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道具引出话题,让学生猜测故事内容。
3. 学习课文•第一遍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
•分段解释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
•学习生字词的拼音和意义。
4. 教学互动•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深度。
5. 学习任务•分组讨论,学生自由发表对课文的看法。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读训练,互相点评,提高表达能力。
6. 拓展延伸•通过相关图片或故事,拓展学生对猴类动物的认识。
7. 课堂小结•老师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
五、课后作业1.默写生字词。
2.课文朗读录音。
3.自主阅读相关故事。
六、教学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情况,记录学生表现亮点和不足之处,为下节课教学提供参考。
以上是本课的集体备课教案,在教学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愿学生在本节课中收获知识,提高语文能力。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7课《猴王出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7课《猴王出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36dde9d9ec3d5bbfd0a74c6.png)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7课《猴王出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导语】《猴王出世》是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组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节选自我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吴承恩的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
课文主要写了花果山上的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
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特点。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7课《猴王出世》课文原文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
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
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
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
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suì)有灵通之意。
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
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
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zhāng)鹿为友,猕(mí)猿(yuán)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一朝天气炎热,与群猴避暑,都在松阴之下顽(wán)耍。
一群猴子耍了一会儿,却去那山涧中洗澡。
见那股涧水奔流,真个似滚瓜涌溅。
古云:“禽有禽言,兽有兽语。
”众猴都道:“这股水不知是哪里的水。
我们今日赶闲无事,顺涧边往上溜头寻看源流,耍子去耶(yé)!”喊一声,都拖男挈(qiè)女,唤弟呼兄,一齐跑来,顺涧爬山,直至源流之处,乃是一股瀑布飞泉。
众猴拍手称扬道:“好水!好水!原来此处远通山脚之下,直接大海之波。
”又道:“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
”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他瞑(míng)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
他住了身,定了神,仔细再看,原来是座铁板桥。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 猴王出世》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 猴王出世》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9ca5cc70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5e.png)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猴王出世》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教案设计
1. 教学目标
•了解故事情节,理解主题
•掌握生字词“猴王”、“争王位”、“推翻”
•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
2. 教学重点
•理解故事情节及主题
•掌握生字词
3. 教学难点
•熟练运用生字词
4. 教学准备
•教材: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多媒体设备
•生字词卡片
5. 教学过程
1.导入:
–利用图片或故事片段引入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学习:
–学生跟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教师解释生字词的意义,让学生掌握。
3.活动:
–学生分组讨论猴王的故事,展示自己的理解。
4.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写一篇关于猴王的小短文。
二、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中,我发现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能力较强,但对于生字词的掌握有所欠缺,需要加强巩固。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注重生字词的教学,结合游戏或互动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词汇积累。
此外,我还会引导学生多思考,培养其理解和表达能力,让课堂更具有趣味性和深度。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猴王出世》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猴王出世》教案(集体备课)](https://img.taocdn.com/s3/m/5ac9d984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76.png)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猴王出世》教案(集体备课)一. 教材分析《猴王出世》是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的开篇之作,描绘了石猴出世及成为猴王的经过。
本文语言简洁明快,情节引人入胜,充满了浓厚的神话色彩。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可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感受神话故事的魅力,同时培养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认知、情感等方面已具有一定的基础,对于神话故事有一定的了解和兴趣。
但本文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和历史性,需要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入理解和感悟。
同时,学生对于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尚处于初级阶段,需要在教师的帮助下,逐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故事情节;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培养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神话故事的魅力,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激发想象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故事情节;学会生字词。
2.教学难点:感受神话故事的魅力,理解课文中的寓意;欣赏古典文学作品,培养文学素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角色扮演等方式,营造生动的神话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发现问题,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3.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沟通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想象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音频:用于引导学生跟读、欣赏课文。
2.课文图片:用于展示故事情节,帮助学生理解。
3.生字词卡片:用于巩固生字词学习。
4.分组讨论表格:用于学生合作探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文图片,引导学生简要回顾《西游记》的作者和故事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播放课文音频,让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猴王出世》图文讲解+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猴王出世》图文讲解+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a7ecd979770bf78a6429544f.png)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7课《猴王出世》图文讲解+知识点梳理知识点教材分析:《猴王出世》是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组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节选自我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吴承恩的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
课文主要写了花果山上的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
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特点。
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讲石猴出世及他的生活情况。
第二部分讲石猴和群猴一起寻找山涧源头,来到瀑布旁,石猴第一个跳进瀑布,竟发现了水帘洞。
第三部分写群猴进入水帘洞,拜石猴为王。
作者介绍:吴承恩(约1500-1583)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明代小说家,淮安府山阳县(现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
他自幼敏慧,博览群书,尤喜爱神话故事。
撰写了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
主要人物介绍:唐僧:诚实善良,一心向佛,慈悲为怀,胆小怕事,迂腐软弱,不辨是非。
孙悟空:桀骜不驯,勇敢机智,神通广大,百折不挠,敢作敢当,疾恶如仇。
猪八戒:忠勇善良,战斗勇猛,知错就改,淳朴憨厚,好吃懒做,见识短浅,爱搬弄是非。
沙僧:肯吃苦,憨厚老实,忠心耿耿,任劳任怨,没有主见。
作品介绍:(点下方链接)☛《西游记》知识清单、阅读测试!多音字:辟:pì开辟bì复辟遂:suì遂愿suí半身不遂宿:sù ..夜宿xiǔ一宿xiù星宿近义词:开辟——开拓炎热——炙热称扬——称赞宽阔——广阔欢喜——喜悦顾劣——顽皮力倦神疲——筋疲力尽喜不自胜——大喜过望反义词:炎热——严寒宽阔——狭窄欢喜——悲痛顽劣——乖巧理解词语:【名曰】名字叫做。
【围圆】文中指仙石的周长,即围一圈的长度。
【芝兰】芝和兰是两种香草,古时比喻高尚的德行或美好的友情、环境等。
【盖】句首语气词。
【天真地秀】天地间的灵气。
【既久】已久。
【灵通】文中指仙石有了灵气,通了人性。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猴王出世》教学说课电子课件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猴王出世》教学说课电子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0757d46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8b.png)
《西游记》是一部古典神魔小说, 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达到了古 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巅峰。书中 讲述孙悟空等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历 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表现了惩恶 扬善的古老主题。
我会认
z
bèng jiàn z
mí yuán yé
芝遂迸涧獐猕猿耶
qiè míng qiào kǎi
挈瞑窍楷
juān náo
抬、看”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出了石猴的机智、灵巧、
敏捷、勇敢的特点。
那些猴有胆大的,都跳进去了;胆小的,一个个伸头缩
颈,抓耳挠腮,大声叫喊,缠一会,也都进去了。跳过桥
头,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去,正是
内
容 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
详
解
这几句话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把群猴天性活泼、顽
前的约定,让大家拜自己为王。
这石猴是集神、猴、人三者为一体的神话人物。
课
(1)来历非凡,出世充满了神奇色彩;
堂
小
结
(2)野性顽皮,活动体现了动物本性;
(3)聪明机智,成王彰显了人格特征。
孙悟空出世——石破天惊
孙猴子跳出水帘洞——好戏在后头
课
孙猴子封了个弼马温——不知官大官小
后 拓
跟孙猴子比翻跟头——差着十万八千里
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通灵之意。内育仙胞,
内 容
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
详
这一段以极其精练的语言写出了石猴的出生环境及经过。好
解
一个神奇的仙境宝地! 石猴不比其他众猴,是一块饱受日月精华
的顽石瞬间迸裂而生的。为后文写孙悟空的神通广大、降妖伏魔
埋下了伏笔。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7课《猴王出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7课《猴王出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22897ef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49.png)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7课《猴王出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导语】《猴王出世》是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组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节选自我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吴承恩的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
课文主要写了花果山上的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
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特点。
以下是作者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浏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7课《猴王出世》课文原文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
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
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
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
盖自首创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suì)有灵通之意。
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
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
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zhāng)鹿为友,猕(mí)猿(yuán)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当中。
一朝天气炎热,与群猴避暑,都在松阴之下顽(wán)耍。
一群猴子耍了一会儿,却去那山涧中洗澡。
见那股涧水奔流,真个似滚瓜涌溅。
古云:“禽有禽言,兽有兽语。
”众猴都道:“这股水不知是哪里的水。
我们本日赶闲无事,顺涧边往上溜头寻看源流,耍子去耶(yé)!”喊一声,都拖男挈(qiè)女,唤弟呼兄,一齐跑来,顺涧爬山,直至源流之处,乃是一股瀑布飞泉。
众猴拍手称扬道:“好水!好水!本来此处远通山脚之下,直接大海之波。
”又道:“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
”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他瞑(míng)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7猴王出世(教学课件)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7猴王出世(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63f735a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20.png)
三打白骨精
唐僧师徒四人为取真经,行至白虎 岭前。在白虎岭内,住着一个尸魔白骨 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后变幻为村姑、 妇人,全被孙悟空识破。但唐僧却不辨 人、妖,反而责怪孙悟空恣意行凶,连 伤母女两命,违反戒律。第三次白骨精 又变成白发老公公又被孙悟空识破。唐 僧写下贬书,将孙悟空赶回了花果山。
真假美猴王
五年级语文·下
*
你们看过《西游记》吗? 在这部小说中,你最喜欢谁?
你知道孙悟空从哪来, 又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吗?
整体认读音节
三拼音节
zhī suì bènɡ jiàn zhānɡ mí yuán yé
芝遂迸涧獐猕猿耶
灵芝 遂意 迸发 山涧 獐鹿 猕猴 猿猴 好耶
qiè mínɡ qiào kǎi jiē juān náo liè
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 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 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 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四 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 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 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 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 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
沙和尚 沙悟净又叫沙和尚,俗称沙僧。原为天宫 玉皇大帝的卷帘大将,因为失手不小心打破了 琉璃盏,触犯天条,被贬出天界,在人间流沙 河兴风作浪,危害一方,专吃过路人。后经观 音点化,赐法号悟净,一心归佛,同八戒、悟 空一同保大唐高僧玄奘西天拜佛求取真经 。 沙 僧个性憨厚,忠心耿耿 , 任劳任怨,谨守佛门 戒律,踏踏实实,最终功德圆满。在保护唐僧 西天取经的路上也立下了汗马功劳。
对于仙石的具 体描写,为后文石 猴的出生做了铺垫。
石猴出世的与 众不同、神奇。
快速浏览“石猴成王”这部分的内容,思 考石猴能成为王,凭借的是什么?
【预习】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7课《猴王出世》图文讲解
![【预习】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7课《猴王出世》图文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9f24318f76c66137ef061952.png)
教材分析:《猴王出世》是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组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节选自我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吴承恩的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
课文主要写了花果山上的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
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特点。
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讲石猴出世及他的生活情况。
第二部分讲石猴和群猴一起寻找山涧源头,来到瀑布旁,石猴第一个跳进瀑布,竟发现了水帘洞。
第三部分写群猴进入水帘洞,拜石猴为王。
作者介绍:吴承恩(约1500-1583)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明代小说家,淮安府山阳县(现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
他自幼敏慧,博览群书,尤喜爱神话故事。
撰写了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
主要人物介绍:唐僧:诚实善良,一心向佛,慈悲为怀,胆小怕事,迂腐软弱,不辨是非。
孙悟空:桀骜不驯,勇敢机智,神通广大,百折不挠,敢作敢当,疾恶如仇。
猪八戒:忠勇善良,战斗勇猛,知错就改,淳朴憨厚,好吃懒做,见识短浅,爱搬弄是非。
沙僧:肯吃苦,憨厚老实,忠心耿耿,任劳任怨,没有主见。
作品介绍:(点下方链接)☛《西游记》知识清单、阅读测试!多音字:辟:pì 开辟 bì 复辟遂:suì 遂愿 suí 半身不遂宿:sù ..夜宿 xiǔ 一宿 xiù 星宿近义词:开辟——开拓炎热——炙热称扬——称赞宽阔——广阔欢喜——喜悦顾劣——顽皮力倦神疲——筋疲力尽喜不自胜——大喜过望反义词:炎热——严寒宽阔——狭窄欢喜——悲痛顽劣——乖巧理解词语:【名曰】名字叫做。
【围圆】文中指仙石的周长,即围一圈的长度。
【芝兰】芝和兰是两种香草,古时比喻高尚的德行或美好的友情、环境等。
【盖】句首语气词。
【天真地秀】天地间的灵气。
【既久】已久。
【灵通】文中指仙石有了灵气,通了人性。
【迸裂】破裂;裂开而往外飞溅。
部编版语文五下第二单元《7猴王出世》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下第二单元《7猴王出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698f64c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0e.png)
部编版语文五下第二单元《7猴王出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并熟练掌握《7猴王出世》的基本情节。
2.启发学生对于虚构故事的思考和想象能力。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
1.主要情节的理解。
2.重点段落的朗读和体会。
3.人物形象的描绘和分析。
三、教学难点
1.故事背景和人物之间的关系分析。
2.激发学生对中心思想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
1.课本《7猴王出世》。
2.教学PPT。
3.角色扮演道具。
4.课堂活动设计。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故事导入
1.师生互动,讨论学生对于猴王的印象。
2.以图片或视频讲解猴王的传说。
第二课时:故事解读
1.讲解故事背景和主要情节。
2.学生分组朗读和讨论重点段落。
第三课时:人物分析
1.分析主要人物形象,学生角色扮演活动。
2.通过讨论深入理解人物性格和动机。
第四课时:主题探究
1.思考故事中的主题和寓意。
2.小组讨论和展示各自的理解。
六、教学反思
教学后对教师进行总结,学生评价教学过程和收获,总结提出下节课改进措施。
七、扩展延伸
1.演绎故事结局。
2.创作《7猴王出世》的续篇或改编版本。
3.小组赛编写故事情节并进行分享。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激
发他们对文学欣赏的兴趣和热情。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7课《猴王出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7课《猴王出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a205470d5bbfd0a7856739f.png)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7课《猴王出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导语】《猴王出世》是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组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节选自我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吴承恩的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
课文主要写了花果山上的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
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特点。
以下是WTT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
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
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
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
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su i)有灵通之意。
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
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
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zh d ng)鹿为友,猕(mi)猿(yu a n)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一朝天气炎热,与群猴避暑,都在松阴之下顽(w a n)耍。
一群猴子耍了一会儿,却去那山涧中洗澡。
见那股涧水奔流,真个似滚瓜涌溅。
古云:“禽有禽言,兽有兽语。
”众猴都道:“这股水不知是哪里的水。
我们今日赶闲无事,顺涧边往上溜头寻看源流,耍子去耶(y©)! ”喊一声,都拖男挈(qi P)女,唤弟呼兄,一齐跑来,顺涧爬山,直至源流之处,乃是一股瀑布飞泉。
众猴拍手称扬道:“好水!好水!原来此处远通山脚之下,直接大海之波。
”又道:“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
”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他瞑(mi ng)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
他住了身,定了神,仔细再看,原来是座铁板桥。
桥下之水,冲贯于石窍(qi a o)之间,倒挂流出去,遮闭了桥门。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二单元《7猴王出世》部编版(共52张PPT)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二单元《7猴王出世》部编版(共5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cdc7b172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68.png)
了解《西游记》
《西游记》中国古典神话小说,是一部规 模宏伟、结构完整、用幻想形式来反映社会矛 盾的巨著,作者是明代的吴承恩。全书共一百 回,《猴王出世》选自第一回。这部带有童话 色彩的神话小说,重点塑造了孙悟空这个大胆 的、富有反抗性的神话英雄形象,他敢于反抗 天宫、地府的统治者,能上天入地、呼风唤雨。 他的言行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寄托了古代人 民征服自然的理想。
公主害怕忙回了洞府,闭门不出。悟空变作 一只小虫,飞入洞中,钻在茶沫之下,随茶水被 公主喝入肚腹之中,拳打脚踢,来回翻腾,公主 腹中疼难忍,答应借扇,但给的是一把假扇。
第三次,悟空变成牛魔王模样,骗得真扇, 却被牛魔王所变的猪八戒夺回。悟空与牛魔王大 战,八戒、沙僧、哪吒及天神上前助战,最后把 牛魔王打得现出原形。悟空用芭蕉扇扇灭山火, 师徒四人继续西行取经。
你还知道关于猴王的哪些 故事,能体现出他的这些特点?
根据下面的图片和简单的文字,说 讲一讲 说与它相关的故事。
官封弼马温 悟空弃官回山
大战红孩儿
真假美猴王
三打白骨精
孙悟空的各 种特点在《三打 白骨精》中体现 得淋漓尽致,喜 欢的同学可以自 主阅读。
结构梳理
猴王出世
仙石出世 成为猴王
聪勇大 明敢公 伶机无 俐智私
辨字组词。 涧(山涧 ) 镌(镌刻) 挠(挠痒) 间(房间 ) 携(携手) 浇(浇花)
导入新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了解了花果 山上的一块仙石孕育出一只石猴,这石猴后 来被群猴拜为猴王这件事。
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互动课堂
课文先写了石猴出世,再写了石猴怎么 成为猴王的,你能找出课文中相应的内容吗?
(第1自然段)石猴出世 (第2—4自然段)石猴称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填上合适的字。
wánliè
) 顽劣
日精月华 天造地设
日( )月新( ) 异 天( ) 地翻( ) 覆
3.补充句子并仿写。
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 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 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用了___排__比修辞。
排比:太阳无语,却放射出光辉,高山无语,却体现 出巍峨;蓝天无语,却显露出高远;大地无语,却展 示出广博;鲜花无语,却散发出芬芳。
欢喜--- 难过 宽阔--- 狭窄
近义词辨析
相同点
不同点
开辟
开辟——侧重于开创新的,表示从无
都指进行开创性 到有。
的劳动,打开新
开拓
的境界。
开拓——侧重于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以
扩展,创新。
1.他们在丛林中( 开辟)出一条小路。
2.哥哥自己去( 开拓)事业,不想依靠家里。
词语积累
描写猴子的词语: 抓耳挠腮 上窜下跳 呲牙裂嘴 顽皮可爱 调皮淘气 活泼灵巧 腾跃矫健 聪明机敏
会认字
zhī
芝兰
yé
去耶
suì bènɡ jiàn zhānɡ míyuán
遂 迸裂 涧泉 獐鹿 猕猿
qiè
mínɡ
qiào jié
拖男挈女 瞑目 石窍 石碣
kǎi juān
náo
liè ɑ
楷书 镌刻 抓耳挠腮 顽劣 呵
我会读
芝 遂 迸 涧 獐 猕 猿 耶挈 暝窍碣楷镌挠劣呵
zhī suì bènɡ jiàn zhānɡ mí yuán yé qiè mínɡ qiào jié kǎi juān náo liè ɑ
课后作业
1. 把描写水帘洞的句子抄下来。 2. 课下阅读《西游记》,看一看你喜欢哪一个人
物,请你以小短文的形式展示一下,写出这个 人物的特点。
意思是: 当成家。
众猴道:“怎见得是个家当?”石猴笑道:“这 股水乃是桥下冲贯石窍,倒挂下来遮闭门户的。 桥边有花有树,乃是一座石房。房内有石锅、 石灶、石碗、石盆、石床、石凳。中间块石碣 上,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真个 是我们安身之处。里面且是宽阔,容得千百口 老小。我们都进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气。
语言描写: 体现猴子们的特点,多动, 喜欢冒险,为后文做铺垫。
意思是: 领着,带着。
喊一声,都拖男挈女,唤弟呼兄,一齐 跑来,顺涧爬山,直至源流之处,乃是一股 瀑布飞泉。众猴拍手称扬道:“好水!好水!原 来此处远通山脚之下,直接大海之波。”又 道:“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 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
场景描写: 体现出水帘洞的由来。
近义词: 喜出望外
石猴喜不自胜,忽抽身往外便走,复瞑
目蹲身,跳出水外,打了两个呵呵道:“大造
化!大造化!”众猴把他围住,问道:“里面怎
么样?水有多深?”石猴道:“没水!没水!原来
是一座铁板桥。桥那边是一座天造地设的家
当。”
语言描写:
体现出石猴以及其他
猴子们的惊喜之意。
敢 作 敢 为
成王 进洞成王 美猴王
写作手法
学习运用伏笔照应的修辞手法
【伏笔照应】本文开头写石猴出世后自由自在的生活, 为后文石猴敢于进洞埋下伏笔,而后文的石猴敢于进洞又与 前文自由自在的生活相互照应。这样有力地突出了石猴活泼 可爱、敢作敢为的性格特点。
【举例】《社戏》里,月下航行时,鲁迅写到了碧绿
语言描写: 体现猴子的性情活泼,也为后文做铺垫。
意思是: 眯着眼睛。
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 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他瞑目蹲身,将 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 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
语言和动作描写: 突出石猴爽快,利落 而又勇敢的性格。
意思是: 石洞。
语言描写: 体现出石猴的特点,勇敢,有担当。
意思是: 表示毫无抵抗,全部顺从。
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 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自此, 石猴高登王位,将“石”字隐了,遂称美猴 王。
称号由来: 描写了众猴对石猴心悦诚服。
板书设计
出世 猴 王 出 探洞 世
仙石 涧水
仙胞 源头
石猴 水帘洞
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 海中有一座名山, 唤为花果山。那座山正当 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 有二丈四尺围圆。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 倒有芝兰相衬。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 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
列数字: 更详细的介绍仙石的情况。
近义词: 裂开 迸开
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石卵,似圆球样大。 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那猴在山中,却会 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 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 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的豆麦田,这就是伏笔,为后文看戏归来偷豆吃埋下伏笔。
拓展延伸
孙悟空的名号 美猴王---孙悟空成为众猴之王,改名美猴王。 孙悟空---菩提祖师所取的名字。 弼马温---第一次到天界时所封官职。 齐天大圣---孙悟空在花果山中,自封齐天大圣。
课堂练习
1.看拼音,写词语。
shānjiàn
míyuán
( 山涧) ( )猕猿(
排比手法: 介绍石猴的生活习性, 表现它的活泼机灵。
意思是: 山中的空隙。
一朝天气炎热,与群猴避暑,都在松阴之 下顽耍。一群猴子耍了一会儿,却去那山涧中 洗澡。见那股涧水奔流,真个似滚瓜涌溅。古 云:“禽有禽言,兽有兽语。”众猴都道:“这 股水不知是哪里的水。我们今日赶闲无事,顺 涧边往上溜头寻看源流,耍子去耶!”
语言描写: 表达出水帘洞的摆设,以及特点。
众猴听得,个个欢喜。都道“你还先走,带我 们进去,进去!”石猴却又瞑目蹲身,往里一跳, 叫道:“都随我进来!进来!”那些猴有胆大的, 都跳进去了;胆小的,一个个伸头缩颈,抓耳挠 腮,大声叫喊,缠一会儿,也都进去了。
语言描写: 体现了石猴以及众猴的欢喜之情。
段落划分
第一部分(1):石猴不同寻常的出世以及生活。 第二部分(2):石猴勇入瀑布,发现水帘洞。 第三部分(3—4):众猴听完石猴的介绍,随他 入洞,怎样描述石猴成为猴王的?
通过发现水帘洞,并勇敢 地进洞,才被称王。
环境描写: 介绍花果山的景色, 为孕育仙石做准备。
他住了身,定了神,仔细再看,原来是座铁 板桥。桥下之水,冲贯于石窍之间,倒挂流 出去,遮闭了桥门。却又欠身上桥头,再走 再看,却似有人家住处一般,真个好所在。
比喻手法: 表现了水帘洞里面布局巧妙。
意思是: 石碑。
石猴看罢多时,跳过桥中间,左右观看,只见 正当中有一石碣。碣上有一行楷书大字,镌着 “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多音字
呵
hē(呵斥)(呵护) ɑ 同“啊”
妈妈无微不至的呵护着她的宝宝。( hē )
词语解释
连一连。
灵通 镌
造化 石碣 喜不自胜
福气,运气。 石碑。 山石有了灵气。 形容非常高兴。 刻。
近义词
开辟--- 开拓 炎热--- 酷热
反义词
炎热--- 寒冷 顽劣--- 乖巧
迸裂--- 裂开 安身--- 安家
7 猴王出世
5年级下册
作者简介
吴承恩, (约1500年-1583年),字汝忠,号射阳。 汉族,淮安府山阳县 人。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 是 《西游记》的作者。自幼敏慧,博览群书,尤 喜爱神话故事。
助读资料
同学们,你们知 道关于《西游记》的 知识吗?
《西游记》,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优秀的古 典神话小说。此书记述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 尚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 回正经的传奇历险故事。
动作描写: 写出了众猴的特点,活泼好动。
跳过桥头,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 过来,移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 时,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
近义词: 筋疲力尽
意思是: 做人要言而有信。
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 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 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 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 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
初读感知
1.课文中提到猴王如何出世的? 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
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 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 化作一个石猴。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描述了猴王出世以及成为猴王的故事,
作者在一开始介绍了__猴__王__出__世_,作者后来重点 描述猴__王__如__何__发__现__、__进__入__水__帘__洞__,__成__为__猴__王__的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