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配系数理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g 2+被Li+置换,O 2- 被F- 置换
2、Ringwood的补充法则和负电性
具有较低负电性的离子优先进入固相
负电性 Electronegativity: The power of an atom in a molecule to attract electrons to itself.
两种具有相同负电性的原子形成非极性共价键: ΔEN < 0.5 (Pauling scale);
捕获(capturing):较低离子势(Z / r)的主元素被较高离 子势的离子置换(优先 — 早期置换)
独居石: Th 4+ →Ce 3+;钛的矿物:Nb 5+ →Ti 4+; 镁硅酸盐:Sc 3+ →Mg 2+;长石:Sr 2+或Ba 2+ →K+
允许(admission):较高离子势的主元素被较低离子势的离 子置换(“勉强”— 晚期置换)
Pauling scale
3、晶体场理论简介
Hans Bethe 1906-2005
对元素在成岩成矿过程中分布 规律的认识和推断必须建立在热力 学基础之上。Orgel(1952)应用晶 体场理论 ( Bethe,1929 ) 解释了第 一过渡系列金属离子的水合热变化 趋势。之后,该理论被广泛应用于 过渡金属化学和地球化学之中。
(约1%)
3 1
2 (%)
镓在华南某黑云母花岗岩造岩矿物中的分配
矿物
钾长石 斜长石 石英 黑云母
岩石的矿物含量 %
32.0 28.0 34.0 4.0
矿物的镓含量 %
0.0015 0.0023 0.0003 0.0072
1克岩石中某矿物含镓(克) 0.00048 0.00064 0.00010 0.00029
高等地球化学
高等地球化学
第二章 分配系数理论和地球化学定量模型
马东升
2011年 秋季版
参考教材:《地球化学》,科学出版社,2004,第11章,第三节
南京大学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究生课程
主要内容
一、元素的分布和分配 二、分配系数理论 三、岩浆作用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模型 四、主要造岩矿物和副矿物对岩浆微量元
分配系数理论本身源于化学热力学。它将 描述稀溶液的亨利定律应用于自然界中微量组 份在岩浆、溶液和类质同像固溶体中的分配, 从而达到热力学计算的简化。因此,特别适用 于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研究,使许多重要地球 化学元素对比值和同位素比值建立在坚实的热 力学基础之上。在此基础上已经发展起来了许 多我们目前赖以进行地球化学研究的理论和方 法,如地质温度计、压力计、氧逸度计,同位 素分配理论以及将要介绍的岩浆作用微量元素 地球化学模型。
的溶液往往在整个浓度范围内都符合这一规律。
这类溶液称为理想溶液。不符合拉乌尔定律的溶 液则称为非理想溶液。
理想溶液 在理想溶液中,具有相同粒子体积和晶
格键力的组份混合不造成体系分子能态和体 积的任何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体系在混合 过程既不吸热也不放热,因此,在理想状态 下混合组份的活度(ai)等于它们的浓度:
亨利定律的地球化学表述
——(简单)分配系数
Walther Hermann Nernst, 1864–1941
在一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当两个共存
相A、B相平衡时,以相同形式均匀赋存于其 中的微量组分i在这两相中的浓度比值为一常 数:
ki A / B= CiA / CiB
(1)
Ci A和Ci B分别为元素i在A、B相中的浓度, ki A / B为分配系数(Distribution Coefficient or
亨利定律
中用虚线表示,即有: ai = hi Xi
0
Xi
1
式中hi是比例常数,又 称亨利常数。
亨利定律-Henry’s law
在组份i的稀溶液中(即摩尔分数Xi → 0), 物质i的蒸汽压Pi与稀溶液的Xi呈线性关系:
Ki = Pi / Xi 式中Ki为比例常数。该定律又称为“稀溶液 定律”。
拉乌尔定律和亨利定律可用来解释许多地球物质的溶液 行为。固溶体的许多常量组份混合行为符合拉乌尔定律,如 橄榄石中的镁橄榄石和铁橄榄石组份;而亨利定律则常用来 描述微量元素,如橄榄石中的镍。亨利定律常用于描述微量 元素分配系数——它是一种与亨利常数有关的可测定的量。
元素在太阳 绝大部分由H和He组成; 系中的分布 丰度随原子量增大而大幅度降低;
重元素(Z>40)丰度比较恒定; Li、Be、B低异常,Fe、Ni高异常; Oddo-Harkins rule:偶 数原 子序数 的
元素丰度大于相邻的奇数元素。
化学元素的太阳系丰度
Z=40
Data from Cameron, 1959
Hf: 5.3 ppm (UC), 0.79Å (+4, VI).
(2) 若两种离子有相似的半径和相同的电价, 则半径较小者优先从液相进入固相。
铁橄榄石
完全类质同相的 镁-铁橄榄石
Fe2+: 0.86 Å (×10-10 m)
镁橄榄石
Mg2+: 0.80 Å (×10-10 m)
Isobaric T-X phase diagram at atmospheric pressure. After Bowen and Shairer (1932), Amer. J. Sci. 5th Ser., 24, 177-213. From Winter (2001) An Introduction to Igneous and Metamorphic Petrology. Prentice Hall.
两种负电性相差较小的原子形成极性共价键: 0.5 < ΔEN < 2;
两种负电性相差很大的原子形成离子键: ΔEN > 2。
元素负电性的周期变化
1. 金 属 元 素 的 负 电 性 低 , 非 金 属元素负电性高;
2. 在 周 期 表 中 负 电 性 从 左 到 右 增高;
3. 在 周 期 表 中 同 一 族 元 素 的 负 电性从上到下降低。
各矿物含镓的比例 % 岩石的镓含量 %
25.3 33.6 5.2 15.2
58.9 0.0019
(1)测定岩体中各矿物百分含量(A) (2) 测定各矿物中某元素的百分含量(B) (3)求出岩体中某元素在某矿物中的量(A×B)
(4)求出岩体某元素的平均含量(C) (5)某矿物中某元素的量占岩体该元素总量的百分数(X)
t2g能量降低
晶体场稳定能-CFSE(Crystal Field Stabilization Energy): CFSE = -(2/5)Δo×N(t2g) + (3/5) Δo×N(eg) N(t2g)和N(eg)分别为相应轨道中的电子数。
四面体和立方体配位 t2g轨道能量增高
eg 轨 道 能 量降低
八面体位置优先能-OSPE Octahedral Site Perference Energy
Δc 立方体晶体 场分裂参数 四面体晶体 Δt 场分裂参数 Δo 八面体晶体 场分裂参数
Δo: Δc: Δt = 1:(8/9):(4/9) OSPE: 八 面 体
场中的离子比
它处于四面体
场中时的能量
CFSEt = (2/5)Δt×N(t2g)-(3/5) Δt×N(eg)
I II III
d区元素:次外层 1 ~10个电子.
电 子 云 的 分 布
d电子层
2种类型 5个轨道
八面体晶体场
分裂参数—Δo
t2g轨道中的每一个电子使离子稳定了2/5 Δ0 eg中每一个电子使离子稳定性降低了3/5 Δ0
eg t2g
X或y轴 电子云 Z轴
分裂
简併
eg能量增高
晶 体 场 分 裂
X (%) = (A×B) / C
有关元素分配的几个 基本规律和概念
1、戈尔德施密特三法则 Goldschmidt’s three rules
(岩浆、热液过程)
(1) 若两种离子具有相同的半径和电价,则 它们进入特定晶格位置的能力也相等。
Nb: 12 ppm (UC), 0.72Å (+5,VI) Ta: 0.9 ppm (UC), 0.72Å (+5,VI)
Partition Coefficient),也称简单分配系数(
Simple partition coefficient)、常规分配系数
(Conventional distribution coefficient)或Nernst分
配系数。
分配系数的热力学意义
当A、B两相平衡时,元素i在其间的化学势相等。即有:
iA=iB。
∵理想气体的化学势 i= i* (T)+RTlnai,
∴有
i*A+RTlnaiA=i*B+RTlnaiB
(2)
lnaiA-lnaiB= (i*A-i*B)/RT
去对数后,得: aiA/aiB= exp[( i*B - i*A)/RT] = KiA/B (3)
如果i浓度很低, 则公式(1) ki A / B= Ci A / Ci B 与 (3)式相等,浓
— 《Mineralogical Applications of Crystal Field Theory》Roger
G. Burn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0. 《晶体场理论的矿物学应用》,R. G. 伯恩斯,科学出版社,
1977.
过渡元素:具有部分充填的d 或 f 壳层的元素.
Zr: 193 ppm (UC) 0.80Å (+4, VI)
Hf: 5.3 ppm (UC) 0.79Å (+4, VI)
Nb: 12 ppm (UC), 0.72Å (+5,VI);
Ta: 0.9 ppm (UC), 0.72Å (+5,VI).
Zr: 193 ppm (UC), 0.80Å (+4, VI);
降低,即稳定 程度的增加。
八面体位置优先能-OSPE
岩浆: 四面体+八面体
优 先 能 造岩矿物:八面体
元素进入早期结晶 矿物的顺序
二价离子: Ni>(Cr)>(Cu)>Co>Fe >Mn≥Ga, Zn; 三价离子: Cr>(Mn)>Co>V>Ti >Fe>Sc,Ga
(…): 畸变效应影响
二、分配系数理论
在性质相似的高丰 度元素的矿物中。
铌铁矿:
Ta 5+ →Nb 5+。
(3) 若两种离子的半径相似,但电荷不同,则具较高
电荷者优先从液相进入固相。
相对于较小半径而言,离子半径差不超过15% 电荷平衡:K+ + Si4+ Sr2+ (Ba2+) + Al3+(钾长石)
2LiF → MgO (云母)
素含量的影响 五、分配系数的选择
一、元素的分布和分配
分布:元素在某一种地质单元 或天体中(1)整体统 计含量(对大单元特 称丰度-abundance) 或(2)及其变化
分配:元素在不同地质体、天 体或物质相中的 含量配置
二次电子像
背散射电子像
阴极发光像 K 面分布
Si 面分布 Ca 面分布
矿物电子探针分析
度等于活度 。
低浓度→理想气体
复合分配系数Compound partition coefficient
简单分配系数易随体系的基本成份而变化。为了 减小这一影响,应用复合分配系数 (Compound partition coefficient)或标准化分配系数(Normalized distribution coefficient)可部分达到这一目的。为了 与分配系数相区别,以下用D表示复合分配系数, 其定义为:
具有相同电价和相似半径的离子相互置换
隐蔽(Camouflage):
钾长石:
Rb+ →K+;
碳酸盐:
Sr 2+→Ca 2+; 微量元素不单独形
橄榄石:
Ni 2+→Mg 2+; 成矿物,而“隐蔽”
铝硅酸盐: Ga 3+→Al 3+;
锆石:
Hf 4+→Zr 4+;
硅酸盐和石英:Ge 4+→Si 4+;
ai = Xi
亨利定律 Henry’s law(1803)
1 William Henry 1775-1836
当非理想组份越来越被
稀释时,组份在溶剂中
拉乌尔定律
越来越分散,以至于最
终其周围的氛围变成相同状态。因 此,在高度稀释时,组
份的活度与其浓度之间
呈正比例变化,在右图
Pi
1、亨利定律和分配系数
拉乌尔定律和理想溶液
1887年法国化学家拉乌尔在研究溶液的蒸汽 压与溶液组成关系时发现,某些溶液在恒温下的
Francois Marie Raoult 1830一1901
蒸汽压和它的组成之间呈线性关系,即如果以摩 尔分数Xi表示溶液的组成,符合以下线性关系:
Pi= Pi0 Xi 式中Pi为组份i在Xi浓度时的蒸汽分压,Pi0为纯 组份i在相同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该实验规律 称为拉乌尔定律。性质十分相近的组份混合组成
2、Ringwood的补充法则和负电性
具有较低负电性的离子优先进入固相
负电性 Electronegativity: The power of an atom in a molecule to attract electrons to itself.
两种具有相同负电性的原子形成非极性共价键: ΔEN < 0.5 (Pauling scale);
捕获(capturing):较低离子势(Z / r)的主元素被较高离 子势的离子置换(优先 — 早期置换)
独居石: Th 4+ →Ce 3+;钛的矿物:Nb 5+ →Ti 4+; 镁硅酸盐:Sc 3+ →Mg 2+;长石:Sr 2+或Ba 2+ →K+
允许(admission):较高离子势的主元素被较低离子势的离 子置换(“勉强”— 晚期置换)
Pauling scale
3、晶体场理论简介
Hans Bethe 1906-2005
对元素在成岩成矿过程中分布 规律的认识和推断必须建立在热力 学基础之上。Orgel(1952)应用晶 体场理论 ( Bethe,1929 ) 解释了第 一过渡系列金属离子的水合热变化 趋势。之后,该理论被广泛应用于 过渡金属化学和地球化学之中。
(约1%)
3 1
2 (%)
镓在华南某黑云母花岗岩造岩矿物中的分配
矿物
钾长石 斜长石 石英 黑云母
岩石的矿物含量 %
32.0 28.0 34.0 4.0
矿物的镓含量 %
0.0015 0.0023 0.0003 0.0072
1克岩石中某矿物含镓(克) 0.00048 0.00064 0.00010 0.00029
高等地球化学
高等地球化学
第二章 分配系数理论和地球化学定量模型
马东升
2011年 秋季版
参考教材:《地球化学》,科学出版社,2004,第11章,第三节
南京大学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究生课程
主要内容
一、元素的分布和分配 二、分配系数理论 三、岩浆作用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模型 四、主要造岩矿物和副矿物对岩浆微量元
分配系数理论本身源于化学热力学。它将 描述稀溶液的亨利定律应用于自然界中微量组 份在岩浆、溶液和类质同像固溶体中的分配, 从而达到热力学计算的简化。因此,特别适用 于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研究,使许多重要地球 化学元素对比值和同位素比值建立在坚实的热 力学基础之上。在此基础上已经发展起来了许 多我们目前赖以进行地球化学研究的理论和方 法,如地质温度计、压力计、氧逸度计,同位 素分配理论以及将要介绍的岩浆作用微量元素 地球化学模型。
的溶液往往在整个浓度范围内都符合这一规律。
这类溶液称为理想溶液。不符合拉乌尔定律的溶 液则称为非理想溶液。
理想溶液 在理想溶液中,具有相同粒子体积和晶
格键力的组份混合不造成体系分子能态和体 积的任何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体系在混合 过程既不吸热也不放热,因此,在理想状态 下混合组份的活度(ai)等于它们的浓度:
亨利定律的地球化学表述
——(简单)分配系数
Walther Hermann Nernst, 1864–1941
在一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当两个共存
相A、B相平衡时,以相同形式均匀赋存于其 中的微量组分i在这两相中的浓度比值为一常 数:
ki A / B= CiA / CiB
(1)
Ci A和Ci B分别为元素i在A、B相中的浓度, ki A / B为分配系数(Distribution Coefficient or
亨利定律
中用虚线表示,即有: ai = hi Xi
0
Xi
1
式中hi是比例常数,又 称亨利常数。
亨利定律-Henry’s law
在组份i的稀溶液中(即摩尔分数Xi → 0), 物质i的蒸汽压Pi与稀溶液的Xi呈线性关系:
Ki = Pi / Xi 式中Ki为比例常数。该定律又称为“稀溶液 定律”。
拉乌尔定律和亨利定律可用来解释许多地球物质的溶液 行为。固溶体的许多常量组份混合行为符合拉乌尔定律,如 橄榄石中的镁橄榄石和铁橄榄石组份;而亨利定律则常用来 描述微量元素,如橄榄石中的镍。亨利定律常用于描述微量 元素分配系数——它是一种与亨利常数有关的可测定的量。
元素在太阳 绝大部分由H和He组成; 系中的分布 丰度随原子量增大而大幅度降低;
重元素(Z>40)丰度比较恒定; Li、Be、B低异常,Fe、Ni高异常; Oddo-Harkins rule:偶 数原 子序数 的
元素丰度大于相邻的奇数元素。
化学元素的太阳系丰度
Z=40
Data from Cameron, 1959
Hf: 5.3 ppm (UC), 0.79Å (+4, VI).
(2) 若两种离子有相似的半径和相同的电价, 则半径较小者优先从液相进入固相。
铁橄榄石
完全类质同相的 镁-铁橄榄石
Fe2+: 0.86 Å (×10-10 m)
镁橄榄石
Mg2+: 0.80 Å (×10-10 m)
Isobaric T-X phase diagram at atmospheric pressure. After Bowen and Shairer (1932), Amer. J. Sci. 5th Ser., 24, 177-213. From Winter (2001) An Introduction to Igneous and Metamorphic Petrology. Prentice Hall.
两种负电性相差较小的原子形成极性共价键: 0.5 < ΔEN < 2;
两种负电性相差很大的原子形成离子键: ΔEN > 2。
元素负电性的周期变化
1. 金 属 元 素 的 负 电 性 低 , 非 金 属元素负电性高;
2. 在 周 期 表 中 负 电 性 从 左 到 右 增高;
3. 在 周 期 表 中 同 一 族 元 素 的 负 电性从上到下降低。
各矿物含镓的比例 % 岩石的镓含量 %
25.3 33.6 5.2 15.2
58.9 0.0019
(1)测定岩体中各矿物百分含量(A) (2) 测定各矿物中某元素的百分含量(B) (3)求出岩体中某元素在某矿物中的量(A×B)
(4)求出岩体某元素的平均含量(C) (5)某矿物中某元素的量占岩体该元素总量的百分数(X)
t2g能量降低
晶体场稳定能-CFSE(Crystal Field Stabilization Energy): CFSE = -(2/5)Δo×N(t2g) + (3/5) Δo×N(eg) N(t2g)和N(eg)分别为相应轨道中的电子数。
四面体和立方体配位 t2g轨道能量增高
eg 轨 道 能 量降低
八面体位置优先能-OSPE Octahedral Site Perference Energy
Δc 立方体晶体 场分裂参数 四面体晶体 Δt 场分裂参数 Δo 八面体晶体 场分裂参数
Δo: Δc: Δt = 1:(8/9):(4/9) OSPE: 八 面 体
场中的离子比
它处于四面体
场中时的能量
CFSEt = (2/5)Δt×N(t2g)-(3/5) Δt×N(eg)
I II III
d区元素:次外层 1 ~10个电子.
电 子 云 的 分 布
d电子层
2种类型 5个轨道
八面体晶体场
分裂参数—Δo
t2g轨道中的每一个电子使离子稳定了2/5 Δ0 eg中每一个电子使离子稳定性降低了3/5 Δ0
eg t2g
X或y轴 电子云 Z轴
分裂
简併
eg能量增高
晶 体 场 分 裂
X (%) = (A×B) / C
有关元素分配的几个 基本规律和概念
1、戈尔德施密特三法则 Goldschmidt’s three rules
(岩浆、热液过程)
(1) 若两种离子具有相同的半径和电价,则 它们进入特定晶格位置的能力也相等。
Nb: 12 ppm (UC), 0.72Å (+5,VI) Ta: 0.9 ppm (UC), 0.72Å (+5,VI)
Partition Coefficient),也称简单分配系数(
Simple partition coefficient)、常规分配系数
(Conventional distribution coefficient)或Nernst分
配系数。
分配系数的热力学意义
当A、B两相平衡时,元素i在其间的化学势相等。即有:
iA=iB。
∵理想气体的化学势 i= i* (T)+RTlnai,
∴有
i*A+RTlnaiA=i*B+RTlnaiB
(2)
lnaiA-lnaiB= (i*A-i*B)/RT
去对数后,得: aiA/aiB= exp[( i*B - i*A)/RT] = KiA/B (3)
如果i浓度很低, 则公式(1) ki A / B= Ci A / Ci B 与 (3)式相等,浓
— 《Mineralogical Applications of Crystal Field Theory》Roger
G. Burn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0. 《晶体场理论的矿物学应用》,R. G. 伯恩斯,科学出版社,
1977.
过渡元素:具有部分充填的d 或 f 壳层的元素.
Zr: 193 ppm (UC) 0.80Å (+4, VI)
Hf: 5.3 ppm (UC) 0.79Å (+4, VI)
Nb: 12 ppm (UC), 0.72Å (+5,VI);
Ta: 0.9 ppm (UC), 0.72Å (+5,VI).
Zr: 193 ppm (UC), 0.80Å (+4, VI);
降低,即稳定 程度的增加。
八面体位置优先能-OSPE
岩浆: 四面体+八面体
优 先 能 造岩矿物:八面体
元素进入早期结晶 矿物的顺序
二价离子: Ni>(Cr)>(Cu)>Co>Fe >Mn≥Ga, Zn; 三价离子: Cr>(Mn)>Co>V>Ti >Fe>Sc,Ga
(…): 畸变效应影响
二、分配系数理论
在性质相似的高丰 度元素的矿物中。
铌铁矿:
Ta 5+ →Nb 5+。
(3) 若两种离子的半径相似,但电荷不同,则具较高
电荷者优先从液相进入固相。
相对于较小半径而言,离子半径差不超过15% 电荷平衡:K+ + Si4+ Sr2+ (Ba2+) + Al3+(钾长石)
2LiF → MgO (云母)
素含量的影响 五、分配系数的选择
一、元素的分布和分配
分布:元素在某一种地质单元 或天体中(1)整体统 计含量(对大单元特 称丰度-abundance) 或(2)及其变化
分配:元素在不同地质体、天 体或物质相中的 含量配置
二次电子像
背散射电子像
阴极发光像 K 面分布
Si 面分布 Ca 面分布
矿物电子探针分析
度等于活度 。
低浓度→理想气体
复合分配系数Compound partition coefficient
简单分配系数易随体系的基本成份而变化。为了 减小这一影响,应用复合分配系数 (Compound partition coefficient)或标准化分配系数(Normalized distribution coefficient)可部分达到这一目的。为了 与分配系数相区别,以下用D表示复合分配系数, 其定义为:
具有相同电价和相似半径的离子相互置换
隐蔽(Camouflage):
钾长石:
Rb+ →K+;
碳酸盐:
Sr 2+→Ca 2+; 微量元素不单独形
橄榄石:
Ni 2+→Mg 2+; 成矿物,而“隐蔽”
铝硅酸盐: Ga 3+→Al 3+;
锆石:
Hf 4+→Zr 4+;
硅酸盐和石英:Ge 4+→Si 4+;
ai = Xi
亨利定律 Henry’s law(1803)
1 William Henry 1775-1836
当非理想组份越来越被
稀释时,组份在溶剂中
拉乌尔定律
越来越分散,以至于最
终其周围的氛围变成相同状态。因 此,在高度稀释时,组
份的活度与其浓度之间
呈正比例变化,在右图
Pi
1、亨利定律和分配系数
拉乌尔定律和理想溶液
1887年法国化学家拉乌尔在研究溶液的蒸汽 压与溶液组成关系时发现,某些溶液在恒温下的
Francois Marie Raoult 1830一1901
蒸汽压和它的组成之间呈线性关系,即如果以摩 尔分数Xi表示溶液的组成,符合以下线性关系:
Pi= Pi0 Xi 式中Pi为组份i在Xi浓度时的蒸汽分压,Pi0为纯 组份i在相同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该实验规律 称为拉乌尔定律。性质十分相近的组份混合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