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数据资源体系的建设与实践_张勇生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

3.1、总体目标
➢ 建立区域内统一的标准〔空间参考、数据处理、 软件接口等
➢ 以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为载体,整合各类资源 ➢ 建设统一、权威、标准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 实现纵横向的互联互通,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节
约资金,消除信息孤岛
18
3.2、基本原则
➢ 统筹规划,加强协调 ➢ 立足需求,深化应用 ➢ 统一标准,共建共享 ➢ 注重服务,保障安全
XX省人民政府令第271号 《XX省地理空间 数据交换和共享管理办法》 交换和共享的范围 领导、协调机构 工作职责
12
2、有关政策
浙政办 [2012] 105号《关于加快数字城市地 理空间框架建设 促进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 台应用的通知》 进一步强调了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 项目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明确了数字城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 统一性、权威性和标准性
19
3.3、总体架构
20
3.3、总体架构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
基础地理信息 数据体系
政策法规 与标准体系
目录与 交换体系
组织 运行体系
公共 服务体系
测绘 基准
基础 地理 信息 数据
管理 系统
支撑 环境
面向 服务 的产 品数
据
目录 与元 数据
专题 数据
交换 管理 系统
支撑 环境
地图 与数 据提
供
在线 服务 系统
测〔2011〕42号 • 《关于加快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 促进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应用的通知》〔浙政办
[2012]105号 • ………………………………………
8
2、有关政策
20XX《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 国测国字[2006]12号《测绘事业发展第十一个五
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汇聚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第42卷第9期2019年9月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GEOMATICS&SPATIALINFORMATIONTECHNOLOGYVol.42ꎬNo.9Sept.ꎬ2019收稿日期:2018-07-09基金项目:智慧广州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项目(广州市工信委项目GZIP2016-A5-147)资助作者简介:杨㊀梅(1987-)ꎬ女ꎬ贵州贵阳人ꎬ高级工程师ꎬ硕士ꎬ201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计算机专业ꎬ主要从事GIS应用系统开发及应用工作ꎮ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汇聚系统关键技术研究杨㊀梅ꎬ周㊀勍ꎬ杨卫军ꎬ何华贵ꎬ张鹏程(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ꎬ广东广州510060)摘要:智慧城市建设依赖于物联网㊁云计算㊁大数据㊁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ꎬ时空大数据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ꎬ实现海量㊁多源㊁异构的时空大数据的接入和融合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首要任务ꎮ本文在地理时空大数据概念的基础上ꎬ首先分析了时空大数据的内容㊁汇聚方式和数据仓库建设ꎻ其次重点研究了时空大数据汇聚系统框架及关键技术ꎬ使用基于FME的时空数据汇聚ꎬ基于Kafka的数据收集及转发ꎬ基于Flume的数据采集和基于流式技术的数据采集与处理来设计ꎮ该技术在智慧广州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项目中得到了实现和应用ꎮ关键词:时空大数据ꎻ智慧城市ꎻ汇聚ꎻ多源异构中图分类号:P208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672-5867(2019)09-0078-03DesignandImplementationofTimeandSpaceBigDataConvergenceSysteminSmartCityYANGMeiꎬZHOUQingꎬYANGWeijunꎬHEHuaguiꎬZHANGPengcheng(GuangzhouUrbanPlanning&DesignSurveyResearchInstituteꎬGuangzhou510060ꎬChina)Abstract:TheconstructionofintelligentcitydependsonthenewgenerationofinformationtechnologyꎬsuchastheInternetofthingsꎬcloudcomputingꎬlargedataꎬartificialintelligenceandsoon.Largeandspace-timelargedataisthefoundationoftheconstructionofintelligentcity.Itistheprimarytaskoftheconstructionofintelligentcitytorealizetheaccessandintegrationoflargeꎬmulti-sourceandheterogeneousspace-timelargedata.Onthebasisoftheconceptofgeospace-timelargedataꎬthispaperfirstanalyzesthecon ̄tentofspace-timelargedataꎬthewayofaggregationandtheconstructionofdatawarehouse.Thenitfocusesontheframeworkandkeytechnologiesofspace-timelargedataaggregationsystemꎬusingFMEbasedspatio-temporaldataaggregationꎬdatacollectionandfor ̄wardingbasedonKafkaꎬbasedonFlumeDataacquisitionanddataacquisitionandprocessingbasedonstreamingtechnologyarede ̄signed.IthasbeenrealizedandappliedintheconstructionprojectofsmartGuangzhouspatiotemporalinformationcloudplatform.Keywords:space-timebigdataꎻsmartcityꎻconvergenceꎻmulti-sourceheterogeneity0㊀引㊀言智慧城市是运用物联网㊁云计算㊁大数据㊁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ꎬ促进城市规划㊁建设㊁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ꎮ时空大数据是同时具有时间和空间维度的数据ꎬ现实世界中的数据超过80%与地理位置有关ꎻ时空大数据包括时间㊁空间㊁专题属性三维信息ꎬ具有多源㊁海量㊁更新快速的综合特点[1]ꎮ智慧城市与大数据密切相关ꎬ在智慧城市建设中ꎬ实现多源数据的汇聚ꎬ并对汇聚的数据统一格式㊁统一时空基准ꎬ添加三域标识(空间㊁时间㊁属性)ꎬ实现多源数据的融合和关联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工程[2-3]ꎮ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汇聚系统实现两点内容:①时空信息汇聚ꎮ实现海量㊁多源㊁异构的时空信息大数据的接入和数据输出ꎻ②时空信息融合ꎮ对数据进行清洗ꎬ将汇聚过来的原始数据进行清洗㊁关联和重新组织ꎬ将数据拼装成有规则信息ꎬ为业务系统提供数据服务ꎮ1㊀概㊀述1.1㊀时空大数据汇聚内容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主要包括时序化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㊁公共专题数据㊁智能感知实时数据和空间规划数据ꎬ构成智慧城市建设所需的地上下㊁室内外㊁虚实一体化的时空数据资源ꎬ如图1所示中的资源汇聚内容ꎮ其中ꎬ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包括传统数据ꎬ以及实景影像㊁倾斜影像和激光点云等新型测绘产品数据ꎻ公共专题数据包括人口㊁法人㊁宏观经济㊁POI兴趣点等数据ꎻ智能感知实时数据包括各种公共设施及各类专业传感器感知的具有时间标识的即时数据ꎻ空间规划数据包括城市发改㊁国土㊁规划㊁环保等不同行业部门制定的发展蓝图ꎮ集成基础地理信息数据ꎬ建立地上下㊁室内外㊁虚实一体化的全空间ꎻ汇聚公共专题数据㊁智能感知的实时数据和空间规划数据ꎬ并进行时空化ꎬ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强大数据支撑ꎮ图1㊀时空大数据处理架构Fig.1㊀Spatiotemporaldataprocessingarchitecture1.2㊀时空大数据汇聚方式时空大数据汇聚ꎬ或者称作ETLꎬ将不同的业务系统的数据加载到数据仓库中ꎮ数据汇聚有多种方式ꎬ按照数据汇聚的传输方式ꎬ可以分为文件传输㊁数据抽取㊁内容爬去和消息推送等方式ꎮ1)文件传输ꎮ时空大数据包括结构化㊁半结构化㊁非结构化数据ꎬ不同的数据类型均可用文件形式传输ꎮ文件传输又分为离线和在线方式传输ꎬ离线方式即为存储介质拷贝ꎬ此方式较为安全ꎬ在线方式在网络允许并保证安全情况下开展ꎮ2)数据抽取ꎮ针对关系型数据库数据的汇聚ꎬ需要适配多种数据库类型ꎬ解决增量数据抽取㊁数据传输中断和系统数据库变更等情况:①多数据源适配ꎮ业务系统的数据库是不确定的ꎬ可能是MySql㊁MSSQL㊁DB2㊁Oracle等各种各样的数据源ꎬ需要适配各种数据源ꎬ并将数据抽取到数据库中ꎮ②增量数据抽取ꎮ业务系统是24h不停歇运转ꎬ对数据量较大的表ꎬ无法全量抽取ꎬ只能增量抽取ꎬ如何判断哪些数据是增量成为一个难点问题ꎮ主流的方法包括时间戳㊁ORACLE的CDCꎬ以及数据备份日志ꎮ③数据传输过程中断ꎮ由于业务系统㊁网络等原因ꎬ会出现数据同步过程中同步任务中断ꎮ如何确保任务重启后不出现数据重复㊁断点续传的问题ꎮ④上游系统数据结构变更未通知ꎮ经常会出现上游业务系统升级改造ꎬ数据库表结构发生变更ꎬ而未及时通知下游的数据中心ꎬ导致抽取的数据不对㊁缺失ꎮ3)内容爬取ꎮ针对互联网上的公开数据ꎬ根据爬取数据的类型ꎬ确定爬虫程序进行数据收集ꎬ如非结构化的图片文件类采用文件传输方式ꎬ结构化数据采用数据抽取或直接入库方式ꎮ4)消息推送ꎮ针对平台中需要的疫情信息ꎬ制定规则进行实时收集㊁分析ꎬ分析结论可通过定时消息推送方式进行数据汇聚㊁知识提取ꎮ2㊀时空大数据汇聚系统设计2.1㊀系统架构基于FME和Hadoop的RESTAPI实现多源数据进行汇聚㊁更新㊁交换ꎮ系统存储采用HDFSꎮ在登录方面ꎬ调用平台统一身份验证系统实现用户登录和单点跳转ꎬ界面遵循扁平化的设计风格ꎬ系统框架采用ASP.NETMVCꎬ前端使用JQuery㊁Bootstrap技术ꎮ总体的时空大数据汇交系统框架结构如图2所示ꎮ图2㊀时空大数据汇交系统框架结构图Fig.2㊀Frameworkofspatio-temporallargedata㊀㊀㊀㊀interchangesystem2.2㊀功能设计时空大数据汇聚系统通过接入统一资源目录ꎬ对全市可以共享的数据进行汇聚和交换ꎬ实现数据的提取㊁传输ꎬ满足政府不同职能部门专题数据共享的要求ꎮ主要包括用户管理㊁资源管理㊁工作空间管理㊁任务计划管理㊁日志监控等功能ꎮ时空大数据汇聚系统功能结构如图3所示ꎮ图3㊀时空大数据汇聚系统功能结构图Fig.3㊀Functionalstructureofspatiotemporallarge㊀㊀㊀㊀dataaggregationsystem97第9期杨㊀梅等: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汇聚系统关键技术研究3㊀关键技术3.1㊀基于FME的时空数据汇聚FME(FeatureManipulateEngineꎬ简称FME)是一套第三方空间数据转换处理系统ꎬ它是完整的空间ETL解决方案ꎮ实现了超过250种不同空间数据格式(模型)之间的转换[4]ꎬ为进行快速㊁高质量㊁多需求的数据转换应用提供了高效㊁可靠的手段ꎮ借助于FME强大的空间数据处理转换的能力ꎬ汇聚系统集成了FME的数据处理接口[5]ꎬ形成了一套流程化时空数据汇聚系统ꎮ数据汇聚流程如图4所示ꎮ图4㊀数据汇聚流程图Fig.4㊀Dataaggregationflowchart3.2㊀基于Kafka的数据收集与分发面对平台所需要的海量数据传输及数据类型众多的特点ꎬ采用Kafka集群作为消息中间件[7]ꎬ来应对物联网海量实时数据的接收ꎮKafka集群架构如图5所示ꎮ利用它具有高吞吐的特性ꎬ将实时数据快速导入分布式系统的内存当中ꎬ当消息队列中消息过多时还可以写入磁盘ꎮ这个特性保证了大数据实时导入数据不会因写入过慢而丢失ꎮ在Kafka中还可以将不同的物联网数据写入不同的主题ꎬ例如温度㊁PM2.5等ꎬ以便消费者依据不同的主题进行消费ꎬ这样也方便不同主题分类以便于之后的数据挖掘ꎮ3.3㊀基于Flume的数据采集面对大数据收集㊁多数据源以及高并发的特点ꎬ我们采用Flume作为数据收集工具ꎮFlume可以实时监控数据源ꎬFlume具有memery和disk两种传输途径ꎮ采用Flume集群实现负载均衡来应对高并发压力ꎬ采用memerycannel才作为数据传输通道使传输速度更快ꎬ来保证数据的实时性ꎮ采用Kafka作为消息队列ꎬ将数据导入Kafka集群ꎬFlume集群架构如图6所示ꎮ3.4㊀基于流式技术的数据采集与处理日志数据是时空云平台重要的大数据之一ꎬ通过对图5㊀Kafka集群架构Fig.5㊀Kafkaclusterarchitecture图6㊀Flume集群架构图Fig.6㊀Flumeclusterarchitecturediagram日志数据的分析挖掘ꎬ可以多方位分析平台的各种指标ꎬ支撑平台运维ꎬ辅助决策ꎮ日志数据的特点是数据增长快ꎬ总量大ꎬ要想实时对存量日志数据进行分析几乎不可能ꎮ利用流式技术可以解决日志实时分析的问题ꎮ流式数据采集流程如图7所示ꎮ图7㊀流式数据采集流程Fig.7㊀FlowdataacquisitionprocessFlume是一个高可用的㊁高可靠的ꎬ分布式的海量日志采集㊁聚合和传输的系统[8]ꎬFlume支持在日志系统中定制各类数据发送方ꎬ用于收集数据ꎮKafka是一个分布式㊁高可用的消息系统ꎬ最大的特性就是可以实时地处理大量数据以满足各种需求场景:比如基于hadoop的批处理系统㊁低延迟的实时系统㊁storm/Spark流式处理引擎[6]ꎬWeb/nginx日志㊁访问日志ꎬ消息服务等ꎮ汇聚系统利用Flume进行增量日志的采集ꎬ源源不断地传输到Kafkaꎬ由Kafka针对不同类型的数据按不同的㊀㊀(下转第84页)2015至2020年光伏发电量将增加2.5倍(一)[EB/OL].http://www.solarpwr.cn/m.php?id=31271ꎬ2017.6.13/2018.3.6.[2]㊀徐福圆.基于遥感图像的屋顶面积识别及屋顶光伏容量估计[D].杭州:杭州电子科技大学ꎬ2016. [3]㊀郭晓林.基于屋顶面积的徐州市屋顶太阳能光伏潜力评估[D].徐州:中国矿业大学ꎬ2015.[4]㊀刘光旭.屋顶可用太阳能资源评估研究 以2000年江苏省数据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ꎬ2010ꎬ19(11):1244-1248.[5]㊀梅晓丹ꎬ毛学刚ꎬ范文义ꎬ等.[J].测绘工程ꎬ2015ꎬ24(5):24-27.[6]㊀T.A.HuldꎬM.úriꎬE.D.Dunlop.GIS-basedestimationofsolarradiationandpvgenerationincentralandeasterneuropeontheweb[C]//Proc.Of9thECGI&GISWork ̄shopꎬESDIServingtheUserꎬACoruñaꎬSpainꎬ2003. [7]㊀吕扬ꎬ张显峰ꎬ刘羽.建筑物尺度的太阳能资源潜力估算模型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ꎬ2013ꎬ49(4):650-656.[8]㊀刘羽ꎬ张显峰ꎬ吕扬.基于风云卫星数据的新疆太阳能资源潜力评价方法研究[J].太阳能学报ꎬ2014ꎬ35(7):1295-1302.[9]㊀姜红艳ꎬ梁立恒ꎬ王明常.基于LiDar点云数据的地物几何特征提取与制图[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ꎬ2018ꎬ41(4):47-50.[10]㊀曹林ꎬ代劲松ꎬ庞勇ꎬ等.集成LiDAR和辐射模型的植被遮挡下城市屋顶太阳能估算[J].林业科学ꎬ2014ꎬ50(2):99-110.[11]㊀张显峰ꎬ吕扬ꎬ刘羽.顾及树木的城市三维建模及其在太阳能潜力评价中的应用[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ꎬ2014ꎬ22(3):415-425.[12]㊀P.RedweikꎬC.CatitaꎬM.Brito.Solarenergypotentialonroofsandfacadesinanurbanlandscape[J].SolarEnergyꎬ2013ꎬ97:332-341.[13]㊀王志敏ꎬ任艳男ꎬ齐井超ꎬ等.竖直面上太阳辐射的模拟计算研究[J].可再生能源ꎬ2017ꎬ32(2):207-212. [14]㊀杨卫国ꎬ夏红卫ꎬ魏生贤ꎬ等.竖直墙面不同方位上太阳辐射量的计算分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ꎬ2008ꎬ33(2):22-25.[15]㊀T.T.ChowꎬA.L.S.ChanꎬK.F.FongꎬZ.Lin.HongKongsolarradiationonbuildingfacadesevaluatedbynumericalmodels[J].AppliedThermalEngineeringꎬ2005(25):1908-1921.[16]㊀周芳ꎬ胡明辅ꎬ周国平ꎬ等.铅垂面上太阳辐射计算方法探讨[J].建筑节能ꎬ2007ꎬ35(195):55-59.[编辑:任亚茹](上接第80页)模式进行分发ꎬ最后由SparkStreaming进行流式计算ꎬ从而达到日志实时分析的目的ꎮ4㊀时空大数据汇聚系统实现通过时空大数据汇交系统对广州市可以共享的数据进行汇聚融合[9]ꎬ实现数据的提取㊁传输ꎬ满足政府不同职能部门专题数据共享的要求ꎮ主要包括用户登录㊁系统首页㊁仓库管理㊁任务管理㊁日志监控㊁资源管理㊁分布式文件(HDFS)管理等功能ꎮ通过任务管理ꎬ可查看任务信息和任务运行情况ꎬ任务管理可通过任务的状态查看任务列表(已完成㊁正在排队㊁正在运行)㊁根据关键词搜索任务㊁删除已完成的任务记录㊁取消正在运行和正在排队的任务ꎮ日志主要记录用户对工作空间的操作(上传㊁删除㊁运行等)㊁工作空间的名称㊁访问路径㊁用户的IP地址㊁用户名称㊁操作类型㊁开始时间㊁操作结果ꎮ通过日志监控ꎬ可按时间㊁查询类型㊁结果等查询相关日志ꎮ分布式文件(HDFS)管理ꎬ用户可以将大数据文件上传至时空大数据汇聚系统的HDFS集群ꎬ也可以下载HDFS集群上的文件ꎮ5㊀结束语本文研究了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汇聚系统建设的关键技术ꎬ以广州市为例开展了实验ꎬ实现了智慧广州时空大数据汇聚系统ꎬ取得了合理的结果ꎮ该项研究成果作为智慧广州时空信息云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ꎬ已汇聚融合了国土㊁城管㊁园林㊁教育㊁公安等多个局委办的时空数据ꎬ并在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中得到应用ꎮ后续工作主要是继续汇聚多个部门专题数据和实时感知数据ꎬ更好地为其他行业或部门的应用及决策提供数据支撑ꎮ参考文献:[1]㊀王家耀ꎬ武芳ꎬ郭建忠ꎬ等.时空大数据面临的挑战与机遇[J].测绘科学ꎬ2017ꎬ42(7):1-7.[2]㊀向红梅ꎬ郭明武.城市地理时空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平台建设技术和方法研究[J].测绘通报ꎬ2017(11):91-95. [3]㊀顾荣.大数据处理技术与系统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ꎬ2016.[4]㊀李刚ꎬ朱庆杰ꎬ张秀彦ꎬ等.基于FME的城市GIS基础空间数据格式转换[J].测绘通报ꎬ2006(4):17-20. [5]㊀熊登亮ꎬ贵仁义ꎬ赵俊三ꎬ等.基于FME的空间数据处理实现[J].四川测绘ꎬ2007(3):119-121.[6]㊀李祥池.基于ELK和SparkStreaming的日志分析系统设计与实现[J].电子科学技术ꎬ2015(6):674-678. [7]㊀牛牧.基于Kafka的大规模流数据分布式缓存与分析平台[D].长春:吉林大学ꎬ2016.[8]㊀陈飞ꎬ艾中良.基于Flume的分布式日志采集分析系统设计与实现[J].软件ꎬ2016(12):82-88. [9]㊀吴张峰ꎬ夏兰芳.多源异构POI融合方法及应用[J].测绘通报ꎬ2018(3):143-146.[编辑:任亚茹]。
数字潮州地理空间框架的建设与应用

浅议数字潮州地理空间框架的建设与应用摘要:数字潮州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将推进政府部门间空间数据的“共建共享”机制建设,为政府辅助决策提供技术和信息支持,为社会民众提供便捷的公共信息服务。
本文以潮州地理空间框架为研究重点,介绍数字城市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的背景、建设目标,并分析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的具体实现方法和技术路线。
关键词: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地理信息系统(gis)、地理信息公共平台中图分类号:c931.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概述“数字化城市”广义上讲,是指城市的信息化,是用数字化的手段来处理、分析和管理整个城市,促进城市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交通流的通畅、协调。
“数字城市”为调控城市、预测城市、监管城市提供了革命性的手段,是对城市发展方向本质性的一种描述。
我们所要建设的数字化城市是狭义的概念,就是要依托信息和网络技术,通过政府的组织行为,对城市各类信息资源进行有序、有效地整合,建设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城市信息体系;建设具有统一信息平台和完善的各类信息数据库;开发地理信息、专业应用、社区服务等一系列应用工程,为调控城市、预测城市、监管城市提供革命性的手段,使城市建设和发展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数字城市”是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遥测、网络、多媒体及虚拟仿真等技术,对城市的基础设施功能机制进行自动采集、动态监测管理和辅助决策服务的系统。
也就是说将城市的各种数字信息资源加以整合并充分利用,使城市规划者和管理者在有准确坐标、时间和对象属性的五维虚拟城市环境中进行规划、决策和管理。
“数字城市”从信息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是一种新的社会系统。
通过它人们能够实现自由创造、共享信息和知识。
相对于目前的大规模生产和消费系统而言,“数字城市”实际上是一种数字革命。
它包括城市资源、社会资源、基础设施、人文、经济等城市的各个方面,以数字的形式进行获取、存储、管理和再现,并为提高城市管理效率、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基于ArcSDE广州市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建库

基于ArcSDE的广州市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建库【摘要】:城市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是支撑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和战略性资源。
目前,城市基础测绘部门在建库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很多技术难题。
为此,本文基于arcsde地理信息工作站平台,以广州市城市基础空间数据库建设为例,主要介绍其建库技术方法。
空间数据库是目前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其中空间数据库引擎(sde)作为中间件连接gis应用程序和关系数据库系统,较好地解决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统一存储和管理的问题。
【关键词】:arcsde技术空间基础地理数据库数据建库动态更新引言城市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作为支撑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和战略性资源,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数字城市建设和公众生活的各个方面。
快速增长的需求使得城市基础测绘和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建设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加快城市测绘的信息化建设、构建信息化测绘服务体系,实现由测绘产品生产到面向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的战略转变,从而更好地实践“服务政府、服务社会”的理念,已经成为新时期城市测绘工作的战略方向和制高点。
随着城市建设和社会的发展,城市在不断地改变着面貌,我们必须准确、及时地跟踪这种变化,并及时地反映到空间基础数据库中。
目前,广州市已建立起基础地形图“1235”的动态更新机制,城市系列比例尺的基础地图数据按照固定的时间进行修测更新,从数据源头上保证了空间基础数据库的现势性。
一、空间数据库技术1、数据存储的三个阶段空间数据库中数据存储经历的三个阶段是:拓扑关系数据存储模式,oracle spatial模式和arcsde模式。
拓扑关系数据存储模式将空间数据存在文件中,而将属性数据存在数据库系统中,二者以一个关键字相连。
这样分离存储的方式存在数据的管理和维护困难、数据访问速度慢、多用户数据并发共享冲突等问题。
广州市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的前身广州市城市勘测信息系统就采用以上的数据管理方式。
“天地图·广东”数据建设及关键技术研究

文章编号:1672-1586(2013)04-0060-05
中图分类号:P208
文献标识码:B
“天地图 广东”数据建设及关键技术研究
●
陈鑫祥,吴永静,万宝林
(广东省国土资源技术中心,广东 广州 510075)
作者简介: 陈鑫祥(1983-),男,广东 潮州人,工程师,硕士, 主要从事测绘与地理信 息、GIS设计与开发工作。 E-mail: sysucxx@ 收稿日期:2013-01-07
ൠ⨶ᇎփᮠᦞ
ൠൠ൰ᮠᦞ
⭥ᆀൠമᮠᦞ
й㔤Ჟ㿲
分为政府机构及社会团体、文教科 研、公共服务、金融保险、医疗保 健、餐饮住宿、商业百货、运动休 闲、旅游观光、楼盘物业、工厂企 业、农林牧副渔、交通运输、其他 地名共14个大类,102个中类,762
ᇩᨀਆǃ࠶ቲ㓶 ॆǃ⁑රሩ䊑ॆ䟽 ᶴǃ㔏䇑䟿⍻
ᨀਆǃ㔃 ᶴॆ༴⨶
1.2 总体架构设计
“天地图•广东”的总体结构由 运行支撑层、数据层、服务层、应 用层四个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
ᓄ ⭘ ቲ
䰘ᡧ㖁ㄉ ˄ཙൠമ·ᒯь˅ 〫ࣘᴽ࣑㓸ㄟ
2 数据建设情况
“天地图”省级节点数据的 建设内容是:对本地区基础地理信 息数据、相关专题数据进行整合、 处理,形成地理实体数据、地名地 址数据、线划电子地图数据、影像 电子地图数据。按照要求,“天地 图•广东”省级节点上发布矢量数 据(交通、水系、行政区划、地名 地址等)的详细程度和现势性须优 于“天地图”主节点发布的同层级 矢量地图及地名地址数据,影像数 据的分辨率与现势性要优于“天地 图”主节点同层级影像地图。
[3]
务数据集、在线服务软件系统、运 行支持环境建设,以及相关的技术 规范、管理办法、运行服务机制等 方面都满足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的 要求。 在数据生产方面,数据制作需 遵循《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电子 地图数据规范》和《地理信息公共 服务平台地名地址与地理实体数据 规范》;在服务标准方面,二维地 图浏览必须支持OGC WMTS,OGC WMS 规范,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或制定 基于SOAP和REST的接口;地名地址 服务须遵循OGC WFS-G规范;在整体 性能方面,须满足提供7×24小时不 间断服务、满足高服务质量(QoS)
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基础地理信息库建设专业技术设计书_百度.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基础地理信息库建设专业技术设计书二O一一年五月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基础地理信息库建设专业技术设计书审批单位:编写单位:审批意见:编写者:编写日期:年月日审批者:审核者:审批日期:年月日审核日期:年月日目录概况 (1)1 项目来源 (1)2 项目工作内容 . ............................................................................................... 1 第一部分航空摄影测量 .. (3)3 航测概述 (3)3.1 项目主要内容 . (3)4 测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的资料情况 . (3)4.1 测区自然地理概况 . (3)4.2 已有资料情况 . (3)5 引用文件 (4)6 产品规格和主要技术指标 (5)6.1 产品规格 . (5)6.2 分幅及编号 . (5)6.3 图名选取及图幅整饰 . (5)6.4 数据格式及命名 . (6)6.5 航测主要技术指标 . (6)7 航测技术路线、作业方法和流程 (7)7.1 成图基本方法 . (7)7.2 作业流程图 . (7)8 航测控制测量 . (8)8.1 基础控制测量 . (8)8.2 像片控制测量 . (8)9 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电算加密) (12)9.2 资料准备 . (12)9.3 数字影像数据的处理 . (12)9.4 航线拼接 . (12)9.5 相对定向 . (13)9.6 选择加密点 . (14)9.7 区域网平差与绝对定向 . (15)10 外业调绘 (16)10.1 一般规定 (16)10.2 调绘内容 (17)11 航测数据采集与编辑 (21)11.1 基本原则 (21)11.2 采集内容 (21)11.3 图幅接边 (25)12 数字高程模型(DEM采集 (26)12.1 基本要求 (26)12.2 DEM 的制作流程 . (26)12.3 DEM 的检查 . (28)12.4 提交成果 (29)13 数字正射影像图(DOM制作 . (29)13.1 基本要求 (29)13.2 DOM 制作流程 . (29)14 DLG 数据入库 (32)14.1 数据格式及命名 (32)14.2 空间数据库产品的数据处理原则 (32)14.3 数据分层及属性结构 (32)16 上交资料 (34)16.1 上交资料清单 (34)16.2 上交资料文件放置目录 (35)第二部分公共地理框架数据 . ...................................................................................3717 平台数据集主要内容及任务 (37)17.1 数字线划图(DLG ) (37)17.2 数字正射影像图(DOM (37)17.3 数字高程模型(DEM (37)17.4 元数据 (37)18 已有资料情况 . (37)19 引用文件 (38)20 产品规格和主要技术指标 (38)20.1 产品规格 (38)20.2 数据格式及命名 (38)21 技术路线、作业方法和流程 (39)21.1 作业流程图 (39)21.2 数据提取 (39)21.3 地名地址数据扩充 (43)21.4 数据重组 (44)22 质量保证体系 . (51)23 上交资料 (51)23.1 上交资料清单 ............................................................................................. 51 第三部分专题数据库 ..........................................................................................................5324 专题数据建设概况 (53)24.1 项目范围 (53)25 已有资料情况 . (53)26 作业依据 (53)27 技术流程 (53)28 三维建模技术要求 (55)28.1 坐标系统 (55)28.2 建模类型 (55)28.3 建筑物建模技术要求 (55)28.4 地形模型技术要求 (57)28.5 后期处理 (58)28.6 数据分块 (58)28.7 数据命名规则 (58)29 街景数据 (58)29.1 数据采集范围 (58)29.2 基本要求 (59)30 三维模型质量控制 (59)30.1 底图数据的比对及处理 (59)30.2 内业模型制作及贴图质量控制 (59)30.3 地形数据质量控制 (60)31 成果检查验收 . (60)32 成果资料上交 . ............................................................................................. 60 附件........................................................................................................................................61附件1 数字****1:2000 DOM 、DEM 、DLG 范围图 (61)附件3 地址分类代码表 ....................................................................................... 67 附件4 城市三维建模范围 .. (78)概况1 项目来源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来源于国家测绘局开展的数字城市建设推广工作。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信息化办公室关于推进广州市地理空间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信息化办公室关于推进广州市地理空间信息资源整合利用实施意见的通知【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发文字号】穗府办[2008]25号【发布部门】广州市政府【发布日期】2008.05.15【实施日期】2008.05.15【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信息化办公室关于推进广州市地理空间信息资源整合利用实施意见的通知(穗府办〔2008〕25号)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市信息化办公室《关于推进广州市地理空间信息资源整合利用的实施意见》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信息化办公室反映。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二○○八年五月十五日关于推进广州市地理空间信息资源整合利用的实施意见(市信息化办公室)为贯彻《转发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等部门关于加强空间地理信息资源整合利用推进数字广东工程建设意见的通知》(粤府办〔2007〕12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重要性和迫切性地理空间信息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关键性资源,是21世纪信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加强地理空间信息资源整合利用,对于推动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辅助政府决策、提升城市建设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进入科学发展的新阶段,地理空间信息资源整合利用面临新的需求。
一方面,“南拓、北优、东进、西联、中调”的城市发展战略对地理空间信息资源的利用提出了新要求;举办2010年亚运会要有完善的地理空间数据体系作支撑;公共安全、应急联动、智能交通、城市管理、环境整治、防震减灾等对地理空间信息的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另一方面,地理空间信息产业正成为迅速崛起的新兴服务业,预计到2010年我国地理空间信息产业的年总产值将超过8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产值5000亿元以上。
我国典型城市三维地籍实践

2097-3012(2023)04-0660-07 Journal of Spatio-temporal Information 时空信息学报收稿日期: 2023-10-09;修订日期: 2023-12-23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71366)作者简介: 应申,研究方向为地图学、3DGIS 与三维地籍、高精地图等。
E-mail:***********.cn我国典型城市三维地籍实践应申1,王猛1,詹勇3,张郁4,王野5,李程鹏1,郭仁忠1,21. 武汉大学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武汉430072;2. 深圳大学 智慧城市研究院,深圳 518060;3. 重庆市勘测院,重庆 401121;4.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州 510060;5. 沈阳市勘察测绘研究院有限公司,沈阳 110004摘 要:近几十年来,城市人口数量急速扩张造成土地资源紧张,城市土地立体化利用明显。
土地立体化利用造成了空间权属在垂直方向上的多元化,各类三维空间投影到二维平面时产生重叠,传统二维地籍管理模式无法清晰反映土地立体化利用中的权利分布状况,建立以三维地籍为核心的土地管理模式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2020年国务院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以三维地籍为核心的土地立体化管理模式”,本文通过重庆、沈阳、广州三个典型城市不同需求的实际案例,论证了三维地籍在解决山地城市房地复杂关系、二维宗地遗留的房地不一问题、面向未来城市规划建设“规建管”全流程等方面的重要支撑和具体实践。
三维地籍为三维空间的精准管理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论文通过不同区域典型城市案例论证三维地籍对于支撑国土空间立体化管控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三维地籍;立体化发展;案例研究;三维产权体;全流程引用格式:应申, 王猛, 詹勇, 张郁, 王野, 李程鹏, 郭仁忠. 2023. 我国典型城市三维地籍实践. 时空信息学报, 30(4): 660-666Ying S, Wang M, Zhan Y , Zhang Y , Wang Y , Li C P, Guo R Z. 2023. 3D cadastral practices in different typical Chinese cities. Journal of Spatio-temporal Information, 30(4): 660-666, doi: 10.20117/j.jsti.2023040221 引 言随着城市化进程推进,城市人口数量急速扩张,造成土地资源紧张(罗静和曾菊新,2004)。
广东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分区与用地用海类型对照参考、中心城区划定技术流程、细化内容指引(一)

广东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分区与用地用海类型对照参考、中心城区划定技术流程、细
化内容指引(一)
广东省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分区与用地用海类型对照参考、中心城
区划定技术流程、细化内容指引是近年来该省加强城市规划、推动经
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就其具体内容和应用进行分析和解读。
1. 分区与用地用海类型对照参考
省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是城市规划的核心,其中分区与用地用海类
型对照参考是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其中,分区是为了满足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的需要,按照城市空间结构、功能分区、城市承载力
等要素,对城市空间进行科学合理划分。
而用地用海类型对照是为了
保障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确定各种用地用海类型在
城市空间中的分异、布局和协调关系。
2. 中心城区划定技术流程
中心城区是城市经济和居民生活的核心区域,也是城市规划的重点区域。
可以促进城市经济繁荣发展、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形象。
中心城区划定的技术流程包括:确定划定标准和指标、中心城区选择、辅助设施安排、划定范围及规模、调整城市空间格局等环节。
3. 细化内容指引
细化内容指引是在总体规划框架下对各个子系统进行详细的规划和设计,包括土地利用、生态保护、交通、水资源管理等领域。
这些细节
可以具体指导城市建设的实践,保障城市规划的实施效果和质量。
总之,广东省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分区与用地用海类型对照参考、
中心城区划定技术流程、细化内容指引是为了构建合理、可持续、具
有竞争力的城市空间结构,推动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更好地相互促进,满足社会各个层面对城市生活的需求和期许。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莞市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使用与管理办法》的通知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莞市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使用与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东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12.28•【字号】东府办[2011]157号•【施行日期】2011.12.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莞市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使用与管理办法》的通知(东府办〔2011〕157号)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府直属各单位:《东莞市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使用与管理办法》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二○一一年十二月二十八日东莞市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使用与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政府各部门及应用服务主体之间的地理信息资源共享与利用,提高地理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和网络化服务水平,避免重复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基础测绘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成果管理条例》、《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若干规定》和其它相关法律法规,结合东莞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东莞市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是地理信息数据及其采集、加工、交换、服务所涉及的政策、法规、标准、技术、设施、机制等的总称,由地理信息数据集、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和组织运行体系等构成。
第三条东莞市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由市政府统一组织建设,全市各级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和企业公众根据权限共享使用。
第四条全市地理空间框架的建设、管理、维护与应用服务,适用本办法。
第二章职责与分工第五条成立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分管副秘书长任副组长,成员单位包括市电子政务办公室、城乡规划局、环保局、城市综合管理局等政府部门(下称“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国土资源局)。
第六条市领导小组负责东莞市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应用的总体协调工作。
中国城市数实融合的区域差异、来源分解及形成机理

中国城市数实融合的区域差异、来源分解及形成机理目录一、内容概述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1.2 文献综述 (3)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5)二、中国城市数实融合的发展现状 (6)2.1 数字城市建设进展 (7)2.2 实体经济发展状况 (8)2.3 数实融合水平测度 (9)三、中国城市数实融合的区域差异 (10)3.1 区域划分与特点概述 (11)3.2 差异测度方法与数据来源 (13)3.3 差异分析 (14)3.3.1 经济发展差异 (15)3.3.2 数字化程度差异 (16)3.3.3 政策支持差异 (17)四、数实融合来源的分解 (19)4.1 数据来源与处理 (20)4.2 来源分解方法 (21)4.3 归因分析 (22)4.3.1 政策导向 (23)4.3.2 市场竞争 (25)4.3.3 技术进步 (26)五、数实融合形成的机理 (27)5.1 城市发展战略与规划 (29)5.2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互动 (30)5.3 数字技术在城市治理中的应用 (32)5.4 公共服务与民生改善 (33)六、结论与建议 (35)6.1 研究结论 (36)6.2 政策建议 (37)6.3 研究展望 (38)一、内容概述本文档旨在探讨“中国城市数实融合的区域差异、来源分解及形成机理”。
随着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城市数实融合已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
在中国各个城市中,数实融合的发展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其形成机理和来源分解复杂多样。
本文将首先概述中国城市数实融合的现状,以及区域差异性的主要表现。
将从多个角度深入分析数实融合区域差异的来源,包括经济政策、地理环境、科技水平、产业结构、人口结构等因素的分解。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探讨数实融合区域差异的形成机理,即这些因素是如何相互作用,共同影响数实融合的发展的。
本文还将讨论数实融合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包括提高城市竞争力、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产业升级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数据标准

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数据标准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数据(Urban Spatial Framework Data)是指描述城市地理空间属性和结构的数据标准。
它是城市规划和管理的重要基础,对于城市的发展、土地利用、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等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数据标准的定义、特点、应用,并分析其未来发展趋势。
一、定义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数据标准是指描述城市地理空间属性和结构的一套统一的数据规范和要求,包括城市边界、道路系统、建筑物分布、地形和地貌、水系等要素。
这些数据标准通常使用统一的编码体系和格式进行描述和存储,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互操作性。
二、特点1.统一性: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数据标准要求各类要素的描述和编码方式统一,避免了不同部门和单位之间的数据差异,提高了数据的可比较性和可操作性。
2.完整性: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数据标准要求完整记录和描述城市地理要素,包括边界、道路、建筑物、地形等各个方面,使得数据能够全面反映城市的形态和结构。
3.可扩展性: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数据标准应具有一定的可扩展性,能够随着城市的发展和需求动态调整和更新,保持数据的时效性和适用性。
4.可视化: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数据标准的数据应具备可视化的特点,能够通过地图、影像等方式呈现,帮助城市规划和管理者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城市的空间属性。
三、应用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数据标准在城市规划和管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1.基础设施规划:基于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数据标准,可以进行城市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布局,如道路、供水、供电等,优化城市的交通和生活环境。
2.土地利用管理: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数据标准可以帮助进行土地利用管理和空间规划,包括土地用途划分、建筑物分布等,提高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3.环境保护:通过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数据标准,可以进行城市环境问题的分析和监测,包括空气质量、噪音污染、水体被污染等,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4.城市治理: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数据标准是城市治理的重要工具,可以帮助政府部门对城市的执法、管理和服务进行科学规划和决策。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基础框架整体建设模式探讨

【 图分 类 号 ] P O 中 28
[ 献标 识 码 ]A 文
方 面:
[ 编 号 】 10 — 0 0 2 1 )4 4 文章 0 7 3 0 (0 0 o —
“ 字 城市 ” 的建设 是 当前 城 市建 设 与发 展 的重 数 要 研 究方 向 , 市 地理 空 间基 础框 架 作 为数字 城 市 的 城
8
・ 京测绘 ・ 北
2 1 年第 4期 00( 州 市 国土 资 源局 , 建 惠 州 5 0 1 ) 惠 福 3 0 1 【 摘 要] 地理 空 间基 础 框 架是 构 筑数 字城 市 的基 础 性 地 理 信 息 系统 , 各 区市 县 、 有 关 部 门职 能 起 到 支 对 各
强 的 开放 式城 市 地理 空 问信 息公 共 平 台 , 实现 地 理空 间信 息 的统一 存 储与 资 源共 享 , 进城 市 地理 信 息资 促 源 的整 合 利 用 , 为 政 府 部 门 、 并 企业 、 众 提 供 个 性 公
设 中, 大力应用地理空间信息 。
( 建 设 城市 基 础数 据 中心 , 全 市 基础 地 理 空 5) 对
伊春 、 百色 、 宜宾等 5个城市列入 国家测绘局 20 年 09
数 字城 市 地理 空 间框 架 建设 第一 批 推广 计 划 。 在全 但 国数字 城 市地 理 空 间框 架建 设过 程 巾 , 存在 部分 地 仍 区认 识 不 足 、 用水 平 较低 、 应 统筹 协 调力 度不 够 、 管理 维 护机 制 不完 善 等 问题 。因 此 , 次强 调数 字 城 市地 再
源服 务 。
信 息 已经 成 为与 物 质 、 源 同等重 要 的 大 战 略 能 资源 之一 。 信息 资 源 的开 发和 利用 是 数字 城 市地 理 空 间框 架建 设 的核 心思 想 。 其主 要任 务 体现 在 以下 几个
《广东省地理空间数据管理办法实施方案》

《广东省地理空间数据管理办法实施方案》一、背景和目标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地理空间数据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为了更好地统筹、管理、利用广东省的地理空间数据资源,方案明确了以下目标:1.建立健全地理空间数据管理制度,实现资源集中、共享、开放、安全的管理;2.提高地理空间数据的质量和精度,满足广东省各行业部门对地理信息的需求;3.推动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4.加强地理空间数据的保护,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
二、基本原则和工作重点方案明确了基本原则和工作重点,以确保规范、高效地实施地理空间数据管理: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专门机构负责地理空间数据管理工作,制定相关规章制度;2.建立地理空间数据集中管理平台,实现数据的集成、共享和开放;3.加强地理空间数据的质量监控和评估,完善数据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4.健全地理空间数据的安全保护机制,加强数据安全管理和应急响应;5.加强地理信息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6.加强地理空间数据的服务支持,优化数据服务平台和服务体系。
三、工作措施和具体要求方案明确了一系列工作措施和具体要求,以实现上述目标和原则:1.制定地理空间数据管理规范,对数据采集、整理、存储、共享、利用等环节进行规范;2.建立地理空间数据资源管理平台,实现数据的共享和开放;3.完善地理空间数据质量管理体系,加强数据质量监测和评估;4.加强地理空间数据的安全管理,建立数据安全保护体系;5.支持地理信息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广,加快地理信息产业发展;6.拓展地理空间数据服务范围,提供更加便捷和优质的数据服务;7.开展地理空间数据培训和人才培养,提高地理信息专业人才素质。
四、保障措施方案提出了一系列保障措施,确保实施方案顺利进行:1.支持机构建设,加强人员培养和队伍建设;2.加强合作与交流,与相关单位和机构加强合作、共享资源;3.加强宣传和推广,提高地理信息意识和应用水平;4.加强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5.完善政策和法规,提供制度保障。
《广东省地理空间数据管理办法(试行)实施方案》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广东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关于印发《广东省地理空间数据管理办法(试行)实施方案》的通知省有关单位,各地级以上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为贯彻落实《广东省地理空间数据管理办法(试行)》(粤自然资发〔2021〕10号),进一步规范地理空间数据管理,切实满足我省自然资源管理和政务应用服务对地理空间数据的需求,避免重复建设,我们编制了《广东省地理空间数据管理办法(试行)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向我们反映。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广东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2022年1月29日《广东省地理空间数据管理办法(试行)》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广东省地理空间数据管理办法(试行)》(粤自然资发〔2021〕10号,以下简称《办法》),进一步规范地理空间数据的管理,更好地发挥测绘地理信息“两支撑、一提升”作用,提升“数字政府”改革中地理信息应用服务水平,结合我省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进一步加强对全省地理空间数据的管理,明确地理空间数据获取、生产、更新、处理和归集的工作思路及各行政机关事业单位承担的具体任务,建立健全我省地理空间数据服务标准体系,统筹全省遥感影像采购、生产和分发,推动地理空间数据的归集和共享利用,切实满足我省自然资源管理和政务应用服务对地理空间数据的需求,避免重复建设,提升地理信息管理与应用服务水平。
二、工作要求(一)统一基准,完善标准地理空间数据的生产、归集、共享及应用采用统一的时空基准及行政区域界线与代码,其中大地基准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高程基准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在广东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数据标准规范基础上,结合现有的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进行补充和扩展,建立适合我省实际情况的地理空间数据共享规范体系。
(二)统筹管理,各级联动各级行政机关、事业单位按照地理空间数据共享目录和遥感影像统筹目录,开展全省地理空间数据的生产、更新和处理;加强省、市、县(区)横向本级各部门之间和纵向三级的联动,实现地理空间数据的有效融合,提升数据服务能力。
实景三维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建设难点分析

智慧地球NO.10 202337智能城市 INTELLIGENT CITY 实景三维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建设难点分析刘沐洋 谭金石 祖为国(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校,广东 广州 510510)摘要:测绘地理信息数据对于推动经济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
面向数字经济发展新需求,实景三维中国建设是我国目前亟须完成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任务。
现阶段,实景三维中国建设仍处于探索阶段,其中实景三维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仍有许多难点亟须突破,主要包括冲突检测、数据更新与海量数据存储与管理。
文章对实景三维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建设需求、难点分析、应对措施进行了阐述,为实景三维中国建设的下一步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实景三维;数据库管理系统;地理实体中图分类号:P2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6-1936(2023)10-0037-03DOI:10.19301/ki.zncs.2023.10.011实景三维是能够真实、立体、时序化地反映人类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的时空基底,是面向元宇宙、数字孪生城市建设的基本要求[1],对于智慧城市建设[2]、自然资源科学管理[3]均具有重要价值。
根据相关的实景三维中国建设技术指导文件,实景三维中国的建设任务十分艰巨,要求实现基础测绘产品体系、技术体系、生产组织体系、管理体系的全面转型升级,技术难点突破涉及范围广,主要包括实景三维数据高效智能采集与生产、海量实景三维数据存储与更新、实景三维数据与物联感知数据的融合语义化等,目前实景三维中国建设仍在探索中。
2019年至今,武汉试点已经成功构建了以地理实体为核心的新型基础测绘产品体系[4],有关高效率的自动单体化实景三维模型构建技术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突破[5-6],但实景三维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的瓶颈仍待突破。
1 实景三维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需求关于全面实景三维中国建设的通知明确要求,2025年初步建成国家—省—市(县)多级关联互通的实景三维在线与离线相结合的服务系统,2035年实现国家—省—市(县)多级实景三维在线系统的泛在服务。
广东21地市全面完成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

广东21地市全面完成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
中国青年网
【期刊名称】《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年(卷),期】2013(000)006
【摘要】2008年以来,经中国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批准,广东省21个地级市先后列为国家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试点或推广应用城市,是中国第一个全部立项并开展建设工作的省份。
近日从广东省国土厅获悉,数字湛江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近期已通过验收,标志着广东省21个地级以上市的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全面完成,该省数字城市建设工作也开始全面转入推广应用和数字县区建设阶段。
在数字城市建设过程中,广东省建设应用示范系统180多个,涵盖50多个不同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服务,应用系统不断扩大政府应用服务工作,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成果的服务保障作用得到进一步显现。
【总页数】1页(P3-3)
【作者】中国青年网
【作者单位】中国青年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成果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研究——以黑龙江省数字城市建设为例 [J], 刘恒飞;张庆全;周源;关显明
2.广东省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数据资源体系的建设与实践 [J], 张勇生;雷丽珍
3.结合数字锡林浩特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谈数字城市建设的服务本质 [J], 宝力杰;姚
姝娟;沈文慧
4.江西省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运维探讨 [J], 梁志华;康勇卫;陈祥宵
5.试析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应用 [J], 赵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 据 资 源 体 系 是 数 字 城 市 地 理 空 间 框 架 的 核 心,其 架构与品质直 接 影 响 到 数 字 城 市 的 建 设 效 果,各 类 系 统 与应用都是依赖于对数据的分析与利用,因此,数据资源 体系的构建至关重要,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3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数据资源体系建 设实施
1) 已有数据分析 目前,广东省 已 建 成 了 覆 盖 全 省 的 省 级 基 础 地 理 信 息数据库,比例尺为 1∶ 5 000 或 1∶ 10 000,包含覆盖全省 的多源、多时相基础地理信息 4D 数据,各地市也根据城 市建设需要,已 形 成 其 大 比 例 尺 地 形 图 及 部 分 数 字 地 名 模型及影像数据。 2) 数据更新 “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广东省建立了一套基础地 理信息数据更新机制,综合利用各种来源的现势资料,包 括最新的航空影像、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最新的行政 勘界资料、最新的地面实测数据等,对基础库的数据进行 了有计划、持续不断的更新,确保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 现势性。尤其是 2012 年和 2013 年,针对数字城市的需 求,利用最新的 卫 星 影 像,在 短 时 间 内,完 成 了 全 省 范 围 内的核心要素数据更新。 3) 对基础数据及专题数据进行加工 在尽可能完备的基础数据库基础上采用动态制图等 技术,生产常用的 数 据 成 品; 与 此 同 时 提 供 数 据 加 工 平 台,借以根据 应 用 需 求 实 时 地 生 产 适 用 的 数 据[3]。 针 对 基础地理信息 数 据 及 专 题 数 据,按 照 相 关 的 规 范 标 准 整 合,分为涉密版、政务版、公众版,分别在 3 种不同的网络 上运行,并实现可 视 化,进 行 电 子 地 图 配 图 瓦 片 数 据 表 达,便于数据传输及浏览。
4 架构方案
基于以上构 建 原 则,结 合 广 东 省 各 地 市 建 设 实 施 情 况,目前数字 城 市 地 理 空 间 框 架 数 据 资 源 体 系 的 架 构 已 基本完成。地理空间框架数据体系由基础版地理信息数 据库、政务版 地 理 信 息 数 据 集 和 公 众 版 地 理 信 息 数 据 集 三部分组成,在 这 一 体 系 中 基 础 地 理 信 息 数 据 库 衍 生 了 其他两类数 据 集,是 地 理 空 间 框 架 的 核 心 内 容,如 图 1 所示。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Guangdong Digital CityGeospatial Framework Data Resource System
ZHANG Yong - sheng,LEI Li - zhen ( Land andResources Technology Center of Guangdong Province,Guangzhou 510075,China)
随着经济的 飞 速 发 展,城 市 公 共 管 理、应 急 处 理、公 共服务及领导决策等各方面对地理空间数据需求的不断 增加,基础地 理 信 息 服 务 的 作 用 和 地 位 也 越 发 明 显。 目 前,我国空间数据生产已经取得了巨大成绩,随着信息化 进程的加快和数字城市建设的推进,从体制上、机制上和 技术上的角度来建设一个权威的、统一的、综合的地理空 间框架数 据 资 源 体 系 对 促 进 测 绘 事 业 的 发 展 具 有 重 大 意义。
4) 专题数据集 该数据集包含“二 调 ”形 成 的 土 地 利 用 现 状 调 查、权 属和基本农田调查数据信息,以及土地利用规划数据、矿 产类数据和地质 环 境 类 数 据,源 于“金 土 工 程 ”及 各 类 相 关数据库,在其基础上进行数据整理、保密处理并数据配 图切片,实现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基础上重要的业务补充, 通过统一数据 格 式 及 标 准,可 广 泛 应 用 于 各 政 务 平 台 建 设,目前已运行于土地与矿业权交易监测监管系统、厅电 子政务系统及珠三角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第5 期
张勇生等: 广东省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数据资源体系的建设与实践
163
数据、政务版矢量电子地图数据、政务版影像电子地图数 据、行政区划与地名地址数据( 包含 POI 兴趣点数据) 、路 网数据、公交数 据、三 维 大 场 景 地 图 数 据、三 维 晕 渲 地 势 电子地图数据等。
3) 公众版地理信息数据集 公众服务数据集在政务版地理信息数据集基础上进 一步提取,将不适 于 面 向 公 众 发 布 的 内 容 进 行 删 除、屏 蔽、简化、模糊和综合,增加公众感兴趣的信息,经过测绘 行政主管部门的地图审核,取得审图号,通过互联网为社 会公众提供服务。公众版数据集包括地理实体数据集、 地名地址数据集、电子地图数据集、影像数据集和三维数 据集。目前,“天地图!广东”于 2012 年 6 月投入使用,由 卫星图和地理 图 构 成,通 过 网 络 公 众 可 方 便 地 免 费 查 询 医院、学校、酒店、路况等信息( 如图 2 所示) 。
该体系包括: 1)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图 1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数据资源体系 Fig. 1 The frame system ofdigital city geospatial data resources
基础地理 信 息 数 据 由 多 比 例 尺、多 分 辨 率、多 数 据 源、多时相、标 准 化 和 基 础 性 的 数 据 集 及 管 理 系 统 组 成, 是运行在公 共 平 台 各 种 衍 生 数 据 的 源 数 据[4],是 基 础 地 理信息数据库的核心,包括数字线划图数据、数字高程模 型数据和数字正射影像数据 3 个分库,包含各级比例尺基 础地理信息数据,大地基准、数字线划图( DLG) ,数字正 射影像图( DOM) ,数字高程模型 ( DEM) 、地名地址数据 以及基于基础数据生产的应用数据。
收稿日期: 2013 - 11 - 21 作者简介: 张勇生( 1955 - ) ,男,广东揭西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测绘生产计划与管理工作。
162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4 年
并且应符合国家政策标准,于使用。
2) 充分利用已有基础数据资源 在测绘领域,经过多年的基础测绘工作,各地区都已 生产并积累了 一 批 高 质 量 的 基 础 地 理 信 息 数 据,地 理 空 间框架数据资 源 体 系 建 设 应 充 分 利 用 这 一 成 果,可 节 省 人力物力资源,并可以形成横向纵向分布的数据资源网。 3) 有针对性地快速更新 目前,多数地区都存在着数据现势性较差的问题,影 响了测绘成果 在 数 字 城 市 的 应 用,在 满 足 数 字 城 市 标 准 的前提下,可以利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有计划、有针对性 地对重点区域、重 点 要 素 进 行 快 速 更 新,弥 补 这 一 缺 陷, 提高基础数据的利用空间。
0引言
数字城市是物质城市在数字网络空间的再现和反 映,是以信息( 特别是空间信息) 为核心、以网络为支撑的 城市信息管理与服务体系[1]。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是 市域范围内自 然、社 会、经 济、人 文 与 环 境 等 各 种 信 息 的 定位基础、集成工具和交换平台,是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 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支撑平台。
1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的建设目标
数字城市充分运用 RS,GPS,GIS 和计算机网络等技 术,制定相应的 政 策 法 规 和 标 准 体 系,立 足 地 方 实 际,建
设多尺度、多 分 辨 率、多 种 类 的 城 市 空 间 数 据 体 系[2],建 成统一的,权威 的,扩 展 性 好、集 成 性 强 的 开 放 式 城 市 地 理信息公共平台,实现地理信息资源的统一存储与共享, 促进全市地理信 息 资 源 的 整 合 利 用,并 为 政 府 部 门、企 业、公众提供个 性 化、多 样 化 的 空 间 信 息 服 务,推 动 城 市 信息化建设,为 社 会 经 济 发 展 提 供 强 有 力 的 地 理 空 间 信 息资源保障。
1) 立 足 于 数 字 城 市 的 需 求,满 足 地 理 空 间 框 架 的 标准
地理信息数 据 不 但 要 满 足 专 业 部 门 的 要 求,还 要 符 合政府各个部门和社会公众需要。建立统一的基础地理 信息数据体系,形 成 分 版 运 行 模 式,使 政 府 部 门、社 会 公 众可以充分共享 和 利 用 地 理 信 息 成 果,避 免 重 复 投 资。
①丰富的数据内容 建成覆盖全 省 的 多 源、多 尺 度、多 类 型、多 时 相 的 基 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②统一的数学基础 将全市多源、多 尺 度、多 类 型、多 时 相 的 基 础 地 理 信 息数据转换到 统 一 的 数 学 基 础 当 中,为 数 据 共 享 应 用 提 供基础条件。 ③统一的要素分类代码与属性结构 对多尺度基础地理信息进行系统全面的归类整理, 形成各比例尺 协 调 一 致,类 别、等 级、关 系 明 确 的 要 素 分 类代码与属性结构,满足全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采集、建 库及数据交换等应用需求。 ④统一的数据模型与格式 整合转换多 种 数 据 格 式,完 成 城 市 大 比 例 尺 地 形 地 籍数据到建库 数 据 的 转 换,在 统 一 的 数 据 模 型 与 格 式 基 础上建立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⑤面向应用,扩展数据的新特性 数据满足建 库 要 求,同 时 面 向 平 台 应 用,针 对 道 路、 水系等要素扩展数据的实体化特性,丰富要素采集内容, 兼顾入库与出图一体化需求。 2) 政务版地理信息数据集 在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基础上,通过数据提取、整 合、扩充和保密处理等一系列技术手段,建立起面向公共 管理和公众服务的产品数据集。具体形成如下数据: 地 理实体数据、影 像 数 据、地 图 数 据、地 名 地 址 数 据 和 三 维 景观数据等面向服务的产品数据,相对基础数据集,它表 现得更为简洁、直 观、易 懂,部 署 在 政 务 外 网 面 向 政 府 部 门使用。其主要数据内容包括各地市各比例尺地理实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