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风险与收益关系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风险与收益关系的思考
作者:严琰
来源:《企业文化·下旬刊》2014年第08期
摘要:风险与收益是金融投资的两个核心,任何机构和个人进行投资前,都必须计算一定时期内的收益率,并估计其投资的风险。
因此风险与收益是金融投资分析的两个重要指标。
本文在对风险与收益内涵理解的基础上,分析比较了投资中风险与收益的关系,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防范金融风险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风险;收益;关系
收益和风险是所有金融资产的两个基本属性,也是投资者选择金融资产的重要参考指标。
风险与收益成正比,风险越大,收益越大!这句话,是投资界对风险与收益关系最流行的经典总结!然而,有时候,我们会听到另外一些说法,即风险很低的时候,收益很大,或者相反!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两者的关系呢?
一、风险与收益的含义
(一)风险
所谓风险,是指可能发生的危险。
对于投资行为来说,存在的危险就是亏本或是虽然没亏本但收益太低。
而这里所说的收益太低,通常是指某次投资行为的收益率低于社会正常的、平均的收益率。
(二)收益
收益,在通常的定义里,是指资产获得的衍生收入,指的是已经获得的收入。
[1]不过,在风险与收益关系定义中,这个收益,显然是指一项资产获得收入的可能性、潜力。
二、风险与收益的关系
“风险与收益成正比”,往往指的是某种投资品种的风险与收益存在的潜在比例。
例如,股票投资,从总体角度看,其风险收益比例要高于债券投资。
但是,这句话,仅仅指的是投资品种的基本特征,而不是指在某一个具体条件下、具体时间段内。
严格地说,在具体条件、时间内,风险与收益并不是成正比的也就是说,在某些时候,收益机率远远大于风险机率,在某些时候,风险机率远远大于收益机率。
接下来,我们以股票价格运行过程中风险与收益的关系为例,具体分析一下两者的关系。
简单地统计处于牛市上升的股票中,每一次买入的盈亏概率,我们会发现,在牛市上升途中,几乎每一次买入都是正确的,只有最后一次买入是错误的。
这就是说,在牛市中,获得收益的概率超过99%。
抢帽子理论、追涨理论,都是在这种概率支持下产生的。
不过,统计学,仅仅做了涨跌结果的统计,却没有统计产生股价牛市的因素。
实际上,导致牛市的因素有很多,对牛市产生不利冲击的风险因素也很多。
在这个模型中,表面上看,几乎每次买入都是高概率的,但深层次看,每一次买入时候,面临的收益因素"风险因素并不一样,概率自然也不同。
反之,在熊市过程中,几乎每一次卖出都是正确的,只有最后一次是错误的,其本质与牛市完全一样。
但我们统计一下处于持续盘整的股票,我们会发现,在中位区域以下买入,收益概率大,在中位区域以上买入,收益概率小。
如果在中位区域以下分批买入,收益概率就更大。
从表面上看,持续盘整的股票风险与收益关系成正比,但如果仔细一研究,我们会很快发现,这种结论也是错误的。
导致股价持续盘整的因素,实际上也总是在变化的,随着时间、条件的转移,盘整随时可能被破坏。
我们如果打破对牛市、熊市盘整市的时间限制进行统计,概率又会发生很大变化。
事实上,很多投资者无法把握牛市与熊市的分界,持股时间跨越牛市、熊市的可能性很大。
这样,我们就会发现,在牛市中后期买入的投资者,短期是正确的,中长期却是错误的,发生亏损的概率是很大的。
在上述研究分析中,我们看到,无论是风险、还是收益,都是一些客观存在的因素。
因此,在任何一个具体时间里,风险与收益的关系都应该明确的。
只有在投资者对风险因素、收益因素不清楚的条件下,风险与收益的关系才不能计算。
根据这个基本原理,作为投资者,当需要在风险与收益之间关系作出提前判断时候,就应该尽最大努力,在投资之前,对已经客观存在风险因素、收益因素做出清晰的分析。
通过上述关于风险与收益关系的探讨,我们应对风险与收益的关系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风险与收益成正比的时间很少,绝大多数情况都是不成正比的,否则就没有真正意义的投资行为。
大家应该尽量在确定时间段里风险较低的时候进行投资,但一定要记住,投资策略一定要考虑时间、条件因素。
过了这个时间,没有了这个条件,风险与收益关系就会发生惊天巨变。
三、防范金融风险的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财政对金融体系的财务监管
金融财务监管是国家财政的一项重要职能。
目前,我国金融行业分业经营的格局已经基本形成,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有着不同的行业特点,财务行为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为此,应区别行业相应完善财政财务监管。
具体措施如下:借鉴国外经验,完善财政财务监管制度,提高商业银行竞争力;应对金融全球化,完善财政财务监管,促进保险公司的规范发展;完善财政对证券公司的监管,加强证券公司应对国际竞争的挑战。
(二)完善财政注资推进金融改革
稳步推进金融企业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金融机构的改革目标。
这是完善我国金融体制的需要,也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举措。
由于国有金融机构普遍存在资产质量不高,债务负担重等问题,依靠本身力量很难完成,需要国家给予适当资金支持。
但是在国家财力有限、国有金融机构存在诸多缺陷的情况下,注资在一定程度上使金融风险转化为财政风险,加大了财政的负担,这就需要进一步完善财政注资改革,以有效的防范金融风险。
(三)建立现代化支付系统
中国支付系统已形成以现代化支付系统为核心,以商业银行行内系统为基础,同城票据交换所和清算系统以及外币清算系统、银行卡支付系统并存的格局。
现代化支付系统结构包括两级处理中心和支付系统骨干图。
两级处理中心分别是国家处理中心(NPC)以及包括 31 个省会(直辖市)城市和深圳市在内的 32 个城市处理中心(CCPC)。
两个系统在逻辑上相互独立,在物理上充分实现资源共享。
注释:
[1]Douglas Hearth,Janis K.Zaima.荣佳茵,吕彬冰等译.现代投资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291.
参考文献:
[1]邱国庆,门乾荣.风险收益的经济学原理[J].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2年第18卷第1期.
[2]Douglas Hearth,Janis K.Zaima.荣佳茵,吕彬冰等译.现代投资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