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石渠记翻译赏析
永州八记原文-翻译及赏析
永州八记原文|翻译及赏析《钴鉧潭记》注释及作者:佚名译文钴鉧潭,在西的西面。
钴鉧潭水由冉水自南向北奔流如注,碰到山石阻隔,曲折向东流去;冉水的上游和下游水势峻急,撞击更加激荡,侵蚀钴鉧潭的潭岸边,潭边广阔而中间水深,水流冲荡到山石才停止。
水流形成车轮般的漩涡,然后才缓缓而流。
潭水清澈而平缓,而且十亩有余,钴鉧潭四周有树木环绕,有瀑布垂悬而下。
山上有居住者,因我多次来游玩,一天早晨敲门就来告诉我:(我因为)无法负担越欠越多的官租私债,(没办法),想在山上锄草开荒,并愿意卖掉我潭上的田,暂时缓解一下债。
我很高兴答应了他的话。
我就加高台面,延伸栏杆,疏导高处的泉水使泉水坠落入潭中,发出了悦耳的声音。
特别是到了中秋时节赏月更为合适,可以看到天空更高,视野更加辽远。
是什么使我乐于住在这夷人地区而忘掉故土?难道不是因为这钴鉧潭?注释(1)钴鉧(gǔmǔ):熨斗。
钴鉧潭:形状像熨斗的水潭。
也有学者认为钴鉧是釜锅。
(2)冉水:即冉溪,又称染溪。
(3)屈:通曲,弯曲。
(4)其颠委势峻:其,指冉水的源头。
颠委,首尾,这里指上游和下游。
势峻,水势峻急。
(5)荡击:猛烈冲击。
益暴:更加暴怒。
(6)啮(ni )其涯:啮,咬、啃。
涯:边沿。
这里指侵蚀着岸边。
(7)轮:车轮般的漩涡。
(8 )然后徐行,徐:慢慢地。
(9)有树环焉,有泉悬焉:环:环绕。
焉:在那里。
兼指代词。
悬:自高处而下。
有树环绕在潭上,有泉水从高处流入潭里。
(10)以余之亟(q )游:以:因为。
余:我。
亟:经常,多次。
因为我经常去游玩。
(11)款门:敲门。
(12)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不胜:承担不了。
券:债务的借据。
委积:累积的压力。
承受不了官家租税和私人债务的重压。
(13)芟(shān):割草。
芟山:割草开山。
更居:搬迁居住的地方。
(14)贸财以缓祸:贸财,以物变卖换钱。
缓祸,缓解目前灾难。
这里指解救税债之灾难。
(15)崇其台:崇,加高。
其,指示代词,这里指潭。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柳宗元《永州八记》(原文、译文及评注)
柳宗元《永州八记》(原文、译文及评注)柳宗元《永州八记》(原文、译文及评注)一、《永州八记》及地位《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文中所记之山、水、草、木、鱼、石,无不精彩,无不引人入胜,无不浸透着作者的感情。
如《小石潭记》中写鱼:“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倏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文笔清新秀丽,描绘细致逼真,充满了诗情画意,使人如临其境,乐不自禁。
从创作上来说,《永州八记》继承了郦道元《水经注》的传统而又有很大发展,是中国游记文学的奠基作品,对后世散文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永州八记》是柳宗元谪居永州时借写山水游记,书写胸中愤郁的散文。
实际上柳宗元写的山水记中还有一记,即《游黄溪记》。
由于前八记遗址在永州城郊,历代文人寻胜较多,故称《永州八记》。
二、原文、译文及评注始得西山宴游记自余为僇人,居是州。
恒惴慄。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廻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
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译文】自从我成了被贬受辱的人,居住在这个州里,经常惊恐不安。
石渠记 原文 翻译 赏析
石渠记本文翻译赏析之阳早格格创做[本文] 自渴西北止不克不迭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者咫尺,或者倍尺,其少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1),昌蒲被之,青陈环周.又合西止,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减百尺,浑深多倏鱼.又北直止纡余,睨若无贫,然卒进于渴.其侧皆诡石、怪木、偶卉、好箭,可列坐而庥(2)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初近.予从州牧得之.揽去翳朽,决疏土石,既崇而燃,既酾(3)而盈.惜其已初有传焉者,故乏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籍之其阳,俾后佳事者供之得以易.元战七年正月八日,鷁(juān)渠至大石.十月十九日,逾石得石泓小潭,渠之好于是初贫也.注音::(1)泓(hóng)(2)庥(xiū)(3)酾(shī)译文从渴潭往西北走不到百步,便瞅睹一个石渠,正在渠上有一座便桥.有一眼泉火幽静的流淌,它流淌时的声音时大时小.泉渠的宽度偶尔缺乏一尺,偶尔则有两尺宽,它的少度约有十步安排.它的火流逢到一齐大的石头,便漫过石头.跳过大石头再往前走,便创造一个石泓,菖蒲覆盖着它,碧绿的苔藓环绕着石泓.渠火又转直往西流,正在岩石边流进石隙里,末尾像瀑布一般的流进北边的小潭中.小潭周遭还缺乏一百尺,潭火浑澈、且较深,有许多赶快游动的鱼.渠火又往北迂回绕止一些,瞅上去佳像不贫尽,便那样最后流进渴潭.潭的一边尽是偶同的石头、怪同的树木、偶同的花草、优好的小竹,人不妨并列坐正在何处戚息.风吹动着山顶,像优好动听的音乐,正在山崖战山谷间回荡.瞅它虽很宁静,然而听起去却很辽近.尔跟随柳州太守创造它的,扒启阳郁的稀林战腐败的朽木,启挖战疏通淤土战治石,把朽木治草聚集起去烧掉,石渠里的渠火便很谦.可惜从去皆不写它的人,所以尔把它齐皆记写下去,留给匠人,刻写正在潭北里的石头上,助闲以去喜佳游历的人能较简单天瞅到它.元战七年正月初八,从鷁渠到达大石.十月十九日,越过石头创造了石泓小潭,石渠的好果此便齐皆展示给游人了.赏析石渠、石泓战小潭,那三个圆里的风景虽然共正在一个画里里,然而是它们的特性却又各不相共.做家还写了泉上的石头树木花草战竹子,特天是偏偏沉于风声的描画上.风摇动着竹树的梢头,爆收震摇崖谷经暂不息的反响,进而使读者由视觉转进听觉,给那些画图似的风景,再加上一种诗韵般的音乐好.以动衬静,更表示出了静穆幽深之境.。
柳宗元《石渠记》和《小石潭记》文言文比较阅读及译文
柳宗元《石渠记》和《小石潭记》文言文比较阅读及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甲】自渴①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
民桥其上。
有采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
渠之广,或咫尺,或掊足,其长可十许步。
其流抵走石,伏出其下。
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藓环周。
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
潭幅员战百尺,清深多俢鱼。
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干渴,其侧皆诡石怪杰奇卉美箭②,可列坐而庥③焉。
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节选自柳宗元《石渠记》)【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堇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光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辍,参差披拂。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注释】①渴(hè)地名,指袁家渴。
②箭:小竹。
③麻(xiū),树荫。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民桥其上( )①逾石而往有石泓( )①北堕小谭( )①卷石底以出( )2.用“/”画出下面句子的正确停顿(限2处)。
其侧皆诡石怪杰奇卉美箭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其长可十许步。
①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4.甲乙两段文字所描写的水,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搭桥,架桥;①越过,经过;①落入;①弯曲,翻卷。
2.其侧/ 皆诡石怪杰/ 奇卉美箭3.①它的长度大约十来步。
①山风吹动树梢,悦耳的声音响动山谷。
4.甲文:清澈幽深,鸣声多变。
乙文:谭水清冽,水声悦耳。
【解析】1.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
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
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桥”:搭桥,架桥。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而“卷”在现代汉语中也有“弯曲,翻卷”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诗歌鉴赏】柳宗元《石涧记》原文及翻译赏析
【诗歌鉴赏】柳宗元《石涧记》原文及翻译赏析柳宗元《石涧记》原文这条石渠很差。
这座桥从西北方向一直延伸到土山的阴凉处,人就是这座桥。
水是石渠的三分之一大。
石头是底部,到达两端。
如果床像大厅,如果有宴会,如果速度有限。
在水平布上,流动就像编织文字,声音就像弹钢琴。
揭西安,折竹箭,扫老叶,划烂木,住莲花床。
交流和触摸的声音都在床下;绿色羽毛的树木和龙鳞的石头遮住了它。
古人有多幸福?谁能跟进并实践它?在骄傲的日子里,我们和石渠一样。
由渴而来者,先石渠,后石涧;由百家濑上而来者,先石涧,后石渠。
涧之可穷者,皆出石城村东南,其间可乐者数焉。
其上深山幽林逾峭险,道狭不可穷也。
柳宗元《史鉴记》札记、穷:毕,完成。
2.土山阴:土山北坡。
这山的南边是阴阳的南边,这山的南边是阴阳的南边。
3、桥:架桥。
4.Gèn石:连续石。
对面,对面。
5、两涯:两岸,涯,水边。
6.门槛在这里用作动词,用来分隔主房间和内房间。
7、阃(kǔn)奥:也写作“壶奥”,指内室深处。
阃,内室,闺门。
8.文字:与“图案”相同,图案颜色和图案。
9、揭(qì):把衣服拎起来。
缩写(XI)ǎn):赤脚。
、胡床:也称“交床”、“交椅”,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
2.交叉:交织,描述水波交织的纹理。
3、触激:撞击,激悦。
4.全部在床下:全部在椅子下。
5、翠羽之木:像翠鸟羽毛一样的树木。
翠羽,翡翠鸟的羽毛。
6.龙鳞石:类似龙鳞的石头。
7、得意之日,舆石渠同:这一天的得意快乐,和得到石渠的那一天是相同的。
8.数量:很多。
柳宗元《石涧记》翻译石渠的发现已经结束。
从石渠桥往西北走。
你一到土山北坡,人们就架起了另一座桥。
水量是石渠的三倍。
连续的石头作为水底,到达水的两侧。
有的石头像床,有的像门厅的基石,有的像门槛隔开的内外房屋,水流像织物的图案,春天的声音像弹钢琴的声音。
他们赤脚提着衣服,折着竹箭,扫着老叶,排着腐烂的木头,清理出一个可以排十八到九把椅子的空地。
柳宗元《永州八记》全译及赏析
柳宗元《永州⼋记》全译及赏析⼀、《始得西⼭宴游记》【原⽂】⾃余为僇⼈,居是州,恒惴栗。
其隙也,则施施⽽⾏,漫漫⽽游,⽇与其徙上⾼⼭,⼊深林,穷回溪,幽泉怪⽯,⽆远不到。
到则披草⽽坐,倾壶⽽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起,起⽽归;以为凡是州之⼭⽔有异态者,皆我有也,⽽未始知西⼭之怪特。
今年九⽉⼆⼗⼋⽇,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始指异之。
遂命仆⼈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之⾼⽽⽌。
攀援⽽登,箕踞⽽遨,则凡数州之⼟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尺⼨千⾥,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外与天际,四望如⼀。
然后知是⼭之特⽴,不与培塿为类。
悠悠乎与颢⽓俱,⽽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之⼊。
苍然暮⾊,⾃远⽽⾄,⾄⽆所见,⽽犹不欲归。
⼼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故为之⽂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译⽂】⾃从我遭到贬谪,居住在永州,⼼中⼀直忧惧不安。
公务之余,缓缓散步,漫⽆⽬的,到处转悠。
每天与同伴爬⾼⼭、钻深林,迂回曲折的⼭间⼩溪,深幽的泉⽔,怪异⼭⽯。
⽆论多远,我们都去。
⼀⾛到那些地⽅,我们便拨开野草,席地⽽卧,倒酒痛饮,不醉不罢。
喝醉后便相互枕靠着睡在地上,很快就进⼊梦乡。
凡是⼼中能想到的,睡梦中都能出现。
醒来之后就回家。
我原以为永州⼭⽔中稍有特异地⽅,都已被我游览了。
殊不知还有个奇异独特的西⼭。
今年九⽉⼆⼗⼋⽇,由于坐在法华寺西亭,遥望西⼭,才使我发现西⼭胜景,⼤为称异,我于是带着仆⼈越过湘江,沿染溪⽽⾏,砍去丛⽣的灌⽊,烧掉杂乱的茅草,不达到西⼭之巅决不罢休。
攀援着树枝爬上⼭顶,两腿叉开,席地⽽坐,⼏乎⼏个州的⼟地都聚集在我的座下。
⾼低不平,空阔低洼,连绵起伏,不可胜状;有的像是蚂蚁窝,有的像是蚂蚁洞。
看似尺⼨之间,实则千⾥之外,全都聚集眼前,没有逃脱隐藏的。
青⼭绿⽔,相互萦绕,与遥远的天际相接,环看周围,都是这样。
【诗歌鉴赏】柳宗元《石涧记》原文及翻译赏析
【诗歌鉴赏】柳宗元《石涧记》原文及翻译赏析柳宗元《石涧记》原文石渠之事既穷,上由桥西北下土山之阴,民又桥焉。
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
亘石为底,达于两涯。
若床若堂,若陈筵席,若限阃奥。
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响若操琴。
揭跣而往,折竹箭,扫陈叶,排腐木,可罗胡床十八九居之。
交络之流,触激之音,皆在床下;翠羽之木,龙鳞之石,均荫其上。
古之人其有乐乎此耶?后之来者有能追予之践履耶?得意之日,与石渠同。
由解渴而来者,先石渠,后石涧;由百家濑上而来者,先石涧,后石渠。
涧之可以穷者,皆出来石城村东南,其间牛奶者数矣。
其上时深山幽林逾峭险,道穴不容愁也。
柳宗元《石涧记》注释、愁:许,顺利完成。
2、土山之阴:土山的北坡。
古称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3、桥:架桥。
4、亘(gèn)石:接连不断的石头。
亘,横贯。
5、两涯:两岸,涯,水边。
6、限:门槛,这里作动词用,用门槛把正屋与内室隔开。
7、阃(kǔn)奥:也文学创作“壶奥”,指内室深处。
阃,内室,闺门。
8、文:同“纹”,纹彩、花纹。
9、揭(qì):把衣服提着出来。
0、跣(xiǎn):光着脚。
、胡床:也表示“交床”、“交椅”,一种可以卷曲的小巧盘膝。
2、交络:交织,形容水波像交织的纹理。
3、触激:喷发,激悦。
4、皆在床下:都发生在坐椅下面。
5、翠羽之木:像是翠鸟羽毛一样的树木。
翠羽,翡翠鸟的羽毛。
6、龙鳞之石:像龙鳞一样的石头。
7、懊恼之日,舆石渠同:这一天的懊恼欢乐,和获得石渠的那一天就是相同的。
8、数:很多。
柳宗元《石涧记》译者发现石渠的事情已经结束,从石渠的桥上向西北走,一去到土山的北坡,百姓又架了一座桥。
比石渠的水量大三倍。
接连不断的石头作为水的底部,宽达到水的两岸。
石头有的像床,有的像门堂的基石像筵席上摆满菜肴,有的像用门槛隔开的内外屋,水流像纺织物的花纹,水泉咚响声像是弹琴声,拎着衣服赤脚而往,折竹箭,扫陈叶,排腐木,清出一块可排十八九张交椅的空地。
柳宗元《石涧记》原文和译文
柳宗元《石涧记》原文和译文柳宗元《石涧记》原文和译文《石涧记》为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篇散文,为《永州八记》的第七篇。
文章着重写石态水容,写涧中石和树的特色,描绘了石涧溪石的千姿百态,清流激湍,翠羽成荫,景色美丽宜人,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钟情山水的情怀,同时又书写了胸中愤郁,对自己的遭遇表示叹息和苦闷。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柳宗元《石涧记》原文和译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石渠之事既穷⑴,上由桥西北下土山之阴⑵,民又桥⑶焉。
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
亘石⑷为底,达于两涯⑸。
若床若堂,若陈筵席,若限⑹阃奥⑺。
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⑻,响若操琴。
揭⑼跣⑽而往,折竹箭,扫陈叶,排腐木,可罗胡床⑾十八九居之。
交络⑿之流,触激⒀之音,皆在床下⒁;翠羽之木⒂,龙鳞之石⒃,均荫其上。
古之人其有乐乎此耶?后之来者有能追予之践履耶?得意之日⒄,与石渠同。
由渴而来者,先石渠,后石涧;由百家濑上而来者,先石涧,后石渠。
涧之可穷者,皆出石城村东南,其间可乐者数⒅焉。
其上深山幽林逾峭险,道狭不可穷也。
词句注释⑴穷:毕,完成。
⑵土山之阴:土山的北坡。
古称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⑶桥:架桥。
⑷亘(gèn)石:接连不断的石头。
亘,横贯。
⑸两涯:两岸,涯,水边。
⑹限:门槛,这里作动词用,用门槛把正屋与内室隔开。
⑺阃(kǔn)奥:也写作“壶奥”,指内室深处。
阃,内室,闺门。
⑻文:同“纹”,纹彩、花纹。
⑼揭(qì):把衣服拎起来。
⑽跣(xiǎn):光着脚。
⑾胡床:也称“交床”、“交椅”,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
⑿交络:交织,形容水波像交织的纹理。
⒀触激:撞击,激悦。
⒁皆在床下:都发生在坐椅下面。
⒂翠羽之木:像翠鸟羽毛一样的树木。
翠羽,翡翠鸟的羽毛。
⒃龙鳞之石:像龙鳞一样的石头。
⒄得意之日,舆石渠同:这一天的得意快乐,和得到石渠的那一天是相同的。
⒅数:很多。
白话译文发现石渠的事情已经结束,从石渠的桥上向西北走,一去到土山的北坡,百姓又架了一座桥。
古诗石涧记翻译赏析
古诗石涧记翻译赏析《石涧记》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
其古诗全文如下:【前言】《石涧记》为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篇散文,为《永州八记》的第七篇。
文章着重写石态水容,写涧中石和树的特色,描绘了石涧溪石的千姿百态,清流激湍,翠羽成荫,景色美丽宜人,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钟情山水的情怀,同时又书写了胸中愤郁,对自己的遭遇表示叹息和苦闷。
【原文】石渠之事既穷,上由桥西北下土山之阴,民又桥焉。
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
亘石为底,达于两涯。
若床若堂,若陈筵席,若限阃奥⑺。
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响若操琴。
揭跣而往,折竹箭,扫陈叶,排腐木,可罗胡床十八九居之。
交络之流,触激⒀之音,皆在床下;翠羽之木,龙鳞之石,均荫其上。
古之人其有乐乎此耶?后之来者有能追予之践履耶?得意之日,与石渠同。
由渴而来者,先石渠,后石涧;由百家濑上而来者,先石涧,后石渠。
涧之可穷者,皆出石城村东南,其间可乐者数焉。
其上深山幽林逾峭险,道狭不可穷也。
【注释】⑴穷:毕,完成。
⑵土山之阴:土山的北坡。
古称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⑶桥:架桥。
⑷亘(èn)石:接连不断的石头。
亘,横贯。
⑸两涯:两岸,涯,水边。
⑹限:门槛,这里作动词用,用门槛把正屋与内室隔开。
⑺阃(ǔn)奥:也写作“壶奥”,指内室深处。
阃,内室,闺门。
⑻文:同“纹”,纹彩、花纹。
⑼揭(qì):把衣服拎起来。
⑽跣(xiǎn):光着脚。
⑾胡床:也称“交床”、“交椅”,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
⑿交络:交织,形容水波像交织的纹理。
⒀触激:撞击,激悦。
⒁皆在床下:都发生在坐椅下面。
⒂翠羽之木:像翠鸟羽毛一样的树木。
翠羽,翡翠鸟的羽毛。
⒃龙鳞之石:像龙鳞一样的石头。
⒄得意之日,舆石渠同:这一天的得意快乐,和得到石渠的那一天是相同的。
⒅数:很多。
【翻译】发现石渠的事情已经结束,从石渠的桥上向西北走,一去到土山的北坡,百姓又架了一座桥。
比石渠的水量大三倍。
接连不断的石头作为水的底部,宽达到水的两岸。
柳宗元《石渠记》原文及鉴赏
柳宗元《石渠记》原文及鉴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柳宗元《石渠记》原文及鉴赏【导语】:〔唐〕柳宗元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
柳宗元《石渠记》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柳宗元《石渠记》原文,注释,译文,赏析柳宗元:石渠记柳宗元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
民桥其上。
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
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
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
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藓环周。
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
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儵鱼。
又北曲行纡余。
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
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休焉。
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予从州牧得之,揽去翳朽,决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酾而盈。
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之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元和七年正月八日,蠲渠至大石。
十月十九日,逾石得石泓小潭。
渠之美于是始穷也。
石渠和石涧都是袁家渴水网地带的小风景区。
石渠宽不过一二尺,长不过五六十尺。
本无名,因其溪流皆石,故名为石渠。
作者为什么对这条无名的石渠感到极大兴趣,为它作记呢?渠虽小,但它奇特清幽的自然美吸引着作者。
文章直接描绘了石渠的流向,先向西南,遇巨石伏流而出,形成一个石泓;再向西折,北堕小潭,又向北曲行纡回,最后流入“渴”。
短短的一条石渠竟然穿石陷岩、纡回曲屈、百折不挠地前进,这本身就是值得一写的奇景。
何况石渠两岸的景色清幽秀丽,石泓有昌蒲伏盖,小潭有鯈鱼游动,岸边有诡石怪树、奇草美竹。
尤其是“风摇其巅,韵动崖谷”的时候,天籁之音在山谷间回荡,传向远方,更显得一片清远深出。
在作者笔下,石渠虽小,而其气韵则充满宇宙之间,他只是娓娓写来,没有比喻和感叹。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作者性格的表现。
作者的人格象石渠那样清丽,神韵像石渠那样非凡,生活也像石渠那样在极其困难的处境中抗争。
石渠的自然美和作者的人格美达到了和谐的统一。
石渠沉睡在僻远的山野间,常年累月遭到落叶的覆盖,土石的壅塞,掩盖了石渠的本来面目。
作者像对钴鉧潭西小丘那样,“揽去翳朽,决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酾而盈”,使石渠显露出清幽奇丽的风姿。
寥寥数语,寄托着作者涤荡丑类的品格和激愤情绪。
柳宗元《石涧记》文言文译文及鉴赏
柳宗元《石涧记》文言文译文及鉴赏《石涧记》是由柳宗元所创作的,第二段具体描述了几处游览胜地的地理位置之间的关系和沿途的风景。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石涧记》的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石涧记》唐朝:柳宗元石渠之事既穷,上由桥西北下土山之阴,民又桥焉。
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为底,达于两涯。
若床若堂,若陈筳席,若限阃奥。
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响若操琴。
揭跣而往,折竹扫陈叶,排腐木,可罗胡床十八九居之。
交络之流,触激之音,皆在床下;翠羽之水,龙鳞之石,均荫其上。
古之人其有乐乎此耶?后之来者有能追予之践履耶?得之日,与石渠同。
由渴而来者,先石渠,后石涧;由百家濑上而来者,先石涧,后石渠。
涧之可穷者,皆出石城村东南,其间可乐者数焉。
其上深山幽林逾峭险,道狭不可穷也。
《石涧记》古诗简介《石涧记》为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篇散文,为《永州八记》的第七篇。
文章着重写石态水容,写涧中石和树的特色,描绘了石涧溪石的千姿百态,清流激湍,翠羽成荫,景色美丽宜人,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钟情山水的情怀,同时又书写了胸中愤郁,对自己的遭遇表示叹息和苦闷。
《石涧记》翻译/译文发现石渠的事情已经结束,从石渠的桥上向西北走,一去到土山的北坡,百姓又架了一座桥。
比石渠的水量大三倍。
接连不断的石头作为水的底部,宽达到水的两岸。
石头有的像床,有的像门堂的基石像筵席上摆满菜肴,有的像用门槛隔开的内外屋,水流像纺织物的花纹,水泉咚响声像是弹琴声,拎着衣服赤脚而往,折竹箭,扫陈叶,排腐木,清出一块可排十八九张交椅的空地。
交织的流水,激撞的水声,皆在椅下;像翠鸟羽毛般的树木,像鱼龙麟甲般的石块,都遮蔽在交椅之上。
古时候的人有谁曾在这里找到这种快乐的吗?以后的人,有谁能追随我的足迹来此吗?到石涧的日子,与石渠相同。
从袁家渴来的人,先到石渠后到石涧;从百家濑上山到这里的人,先到石涧后到石渠。
石涧的源头,在石城村的东南,路中间可以游览的地方还有好几个。
文言文《石渠记》译文赏析及注释鉴赏
文言文《石渠记》译文赏析及注释鉴赏《石渠记》是由柳宗元所创作的,这篇文章上承《袁家渴记》,下启《石涧记》,是《永州八记》的第六篇,借写景抒发作者仕途不得志的忧郁之情。
小编精选了一些《石渠记》的鉴赏,一起来看看吧。
《石渠记》唐朝:柳宗元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
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
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
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
踰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鲜环周。
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
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
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
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焉。
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予从州牧得之。
揽去翳朽,决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釃釃而盈。
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元和七年正月八日,鷁渠至大石。
十月十九日,踰石得石泓小潭,渠之美于是始穷也。
《石渠记》古诗简介《石渠记》是唐代散文家柳宗元创作的一篇散文,《永州八记》的第六篇。
文章记述了作者沿渠探幽,追求美景的事,表达了作者探奇制胜,拓宽胸怀,追求胜景借以抒发胸中积郁之气的感情。
《石渠记》翻译/译文从袁家渴潭往西南走不到百步,就看见一个石渠,百姓在石渠上建了一座便桥。
有一眼泉水幽静地流淌,它流淌时的声音时大时小。
泉渠的宽度有时一尺,有时就有二尺宽,它的长度有十步左右。
它的水流遇到一块大的石头,就漫过石头。
跳过大石头再往前走,就发现一个石潭,菖蒲覆盖着它,碧绿的苔藓环绕着石泓。
渠水又转弯往西流,在岩石边流入石隙里,最后像瀑布一样的流入北边的小潭中。
小潭方圆还不足一百尺,潭水清澈、且较深,有许多快速游动的鱼。
渠水又往北迂回绕行一些,斜着看好像没有尽头,就这样最终流入渴潭。
潭的一边全是奇异的石头、怪异的树木、奇异的花草、美丽的小竹,人可以并列坐在那里休息。
风吹动着树梢,悦耳的声音在山崖和山谷间回荡。
看它已经很宁静,它们被风吹动所发出的声音才在远处传播。
石渠记 原文 翻译 赏析之欧阳音创编
石渠记原文翻译赏析[原文] 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
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
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
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
逾石而往,有石泓(1),昌蒲被之,青鲜环周。
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
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
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
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2)焉。
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予从州牧得之。
揽去翳朽,决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酾(3)而盈。
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元和七年正月八日,鷁(juān)渠至大石。
十月十九日,逾石得石泓小潭,渠之美于是始穷也。
注音::(1)泓(hóng)(2)庥(xiū)(3)酾(shī)译文从渴潭往西南走不到百步,就看见一个石渠,在渠上有一座便桥。
有一眼泉水幽静的流淌,它流淌时的声音时大时小。
泉渠的宽度有时不足一尺,有时则有二尺宽,它的长度约有十步左右。
它的水流遇到一块大的石头,就漫过石头。
跳过大石头再往前走,就发现一个石泓,菖蒲覆盖着它,碧绿的苔藓环绕着石泓。
渠水又转弯往西流,在岩石边流入石隙里,最后像瀑布一样的流入北边的小潭中。
小潭方圆还不足一百尺,潭水清澈、且较深,有许多快速游动的鱼。
渠水又往北迂回绕行一些,看上去好像没有穷尽,就这样最终流入渴潭。
潭的一边全是奇异的石头、怪异的树木、奇异的花草、美丽的小竹,人可以并列坐在那里休息。
风吹动着山顶,像美丽动听的音乐,在山崖和山谷间回荡。
看它虽很宁静,但听起来却很辽远。
我跟随柳州太守发现它的,拨开阴郁的密林和腐烂的朽木,开掘和疏通淤土和乱石,把朽木乱草堆积起来烧掉,石渠里的渠水便很满。
可惜从来都没有写它的人,所以我把它全都记写下来,留给匠人,刻写在潭北面的石头上,帮助以后喜好游历的人能较容易地看到它。
元和七年正月初八,从鷁渠到达大石。
十月十九日,越过石头发现了石泓小潭,石渠的美因此就全都展示给游人了。
石渠记文言文字词翻译
石渠记文言文字词翻译石渠记是一篇文言文,这是我为大家带来的石渠记文言文字词翻译,希望大家喜欢。
石渠记文言文字词翻译原文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
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
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
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
逾石而往,有石泓(1),昌蒲被之,青鲜环周。
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
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
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
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2)焉。
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予从州牧得之。
揽去翳朽,决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酾(3)而盈。
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元和七年正月八日,鷁(juān)渠至大石。
十月十九日,逾石得石泓小潭,渠之美于是始穷也。
注音(1)泓(hóng)(2)庥(xiū)(3)酾(shī)译文从渴潭往西南走不到百步,就看见一个石渠,在渠上有一座便桥。
有一眼泉水幽静的流淌,它流淌时的声音时大时小。
泉渠的宽度有时不足一尺,有时则有二尺宽,它的长度约有十步左右。
它的水流遇到一块大的石头,就漫过石头。
跳过大石头再往前走,就发现一个石泓,菖蒲覆盖着它,碧绿的苔藓环绕着石泓。
渠水又转弯往西流,在岩石边流入石隙里,最后像瀑布一样的流入北边的小潭中。
小潭方圆还不足一百尺,潭水清澈、且较深,有许多快速游动的鱼。
渠水又往北迂回绕行一些,看上去好像没有穷尽,就这样最终流入渴潭。
潭的一边全是奇异的石头、怪异的树木、奇异的花草、美丽的小竹,人可以并列坐在那里休息。
风吹动着山顶,像美丽动听的音乐,在山崖和山谷间回荡。
看它虽很宁静,但听起来却很辽远。
我跟随柳州太守发现它的,拨开阴郁的密林和腐烂的朽木,开掘和疏通淤土和乱石,把朽木乱草堆积起来烧掉,石渠里的渠水便很满。
可惜从来都没有写它的人,所以我把它全都记写下来,留给匠人,刻写在潭北面的石头上,帮助以后喜好游历的人能较容易地看到它。
序饮柳宗元翻译及原文
序饮柳宗元翻译及原文唐代· 柳宗元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
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
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
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
踰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鲜环周。
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
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
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
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焉。
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予从州牧得之。
揽去翳朽,决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釃釃而盈。
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元和七年正月八日,鷁渠至大石。
十月十九日,踰石得石泓小潭,渠之美于是始穷也。
创作背景《石渠记》是唐代散文家柳宗元创作的一篇散文,《永州八记》的第六篇。
文章记述了沿渠探幽,追求美景的事,表达了探奇制胜,拓宽胸怀,追求胜景借以抒发胸中积郁之气的感情。
原文翻译从袁家渴潭往西南走不到百步,就看见一个石渠,百姓在石渠上建了一座便桥。
有一眼泉水幽静地流淌,它流淌时的声音时大时小。
泉渠的宽度有时一尺,有时就有二尺宽,它的长度有十步左右。
它的水流遇到一块大的石头,就漫过石头。
跳过大石头再往前走,就发现一个石潭,菖蒲覆盖着它,碧绿的苔藓环绕着石泓。
渠水又转弯往西流,在岩石边流入石隙里,最后像瀑布一样的流入北边的小潭中。
小潭方圆还不足一百尺,潭水清澈、且较深,有许多快速游动的鱼。
渠水又往北迂回绕行一些,斜着看好像没有尽头,就这样最终流入渴潭。
潭的一边全是奇异的石头、怪异的树木、奇异的花草、美丽的小竹,人可以并列坐在那里休息。
风吹动着树梢,悦耳的声音在山崖和山谷间回荡。
看它已经很宁静,它们被风吹动所发出的声音才在远处传播。
我跟随柳州太守发现它的,拨开阴郁的密林和腐烂的朽木,开掘和疏通淤土和乱石,把朽木乱草堆积起来烧掉,石渠里的渠水便很满。
可惜从来都没有写它的人,所以我把它全都记写下来,留给匠人,刻写在潭南面的石头上,帮助以后喜好游历的人能较容易地看到它。
《石涧记》原文及翻译解析
《石涧记》原文及翻译解析原文:石涧记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石渠之事既穷,上由桥西北下土山之阴,民又桥焉。
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为底,达于两涯。
若床若堂,若陈筳席,若限阃奥。
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响若操琴。
揭跣而往,折竹扫陈叶,排腐木,可罗胡床十八九居之。
交络之流,触激之音,皆在床下;翠羽之水,龙鳞之石,均荫其上。
古之人其有乐乎此耶?后之来者有能追予之践履耶?得之日,与石渠同。
由渴而来者,先石渠,后石涧;由百家濑上而来者,先石涧,后石渠。
涧之可穷者,皆出石城村东南,其间可乐者数焉。
其上深山幽林逾峭险,道狭不可穷也。
全文翻译:游览、整修石渠的事情已经结束,从石渠的桥上向西北走,一去到土山的北坡,百姓又架了一座桥。
比石渠的水量大三分之一。
接连不断的石头作为水的底部,宽达到水的两岸。
石头有的像床,有的像门堂的基石像筵席上摆满菜肴,有的像用门槛隔开的内外屋,水流像纺织物的花纹,水泉咚响声像是弹琴声,拎着衣服赤脚而往,折竹箭,扫陈叶,排腐木,清出一块可排十八九张交椅的空地。
交织的流水,激撞的水声,皆在椅下;像翠鸟羽毛般的树木,像鱼龙麟甲般的石块,都遮蔽在交椅之上。
古时候的人有谁曾在这里找到这种快乐的吗?以后的人,有谁能追随我的足迹来到这里吗?到石涧的日子,与石渠相同。
从袁家渴来的人,先到石渠后到石家濑上山到这里的人,先到石涧后到石渠。
石涧的源头,在石城村的东南,路中间可以游览的地方还有好几个。
那上面的深山老林更加险峻,道路狭窄不能走到尽头。
《石涧记》注释穷:毕,完成。
土山之阴:土山的北坡。
古称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桥:架桥。
倍:多,增加。
三之一:即三分之一。
亘(gèn)石:接连不断的石头。
亘,横贯。
两涯:两岸,涯,水边。
限:门槛,这里作动词用,用门槛把正屋与内室隔开。
阃(kǔn)奥:也写作“壶奥”,指内室深处。
阃,内室,闺门。
文:同“纹”,纹彩、花纹。
揭(qì):把衣服拎起来。
柳宗元《石涧记》原文译文赏析
柳宗元《石涧记》原文|译文|赏析《石涧记》一文中着重写石态水容,写涧中石和树的特色,描绘了石涧溪石的千姿百态,清流激湍,翠羽成荫,景色美丽宜人,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钟情山水的情怀,同时又书写了胸中愤郁,对自己的遭遇表示叹息和苦闷。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石涧记》原文唐代:柳宗元石渠之事既穷,上由桥西北下土山之阴,民又桥焉。
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为底,达于两涯。
若床若堂,若陈筳席,若限阃奥。
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响若操琴。
揭跣而往,折竹扫陈叶,排腐木,可罗胡床十八九居之。
交络之流,触激之音,皆在床下;翠羽之水,龙鳞之石,均荫其上。
古之人其有乐乎此耶?后之来者有能追予之践履耶?得之日,与石渠同。
由渴而来者,先石渠,后石涧;由百家濑上而来者,先石涧,后石渠。
涧之可穷者,皆出石城村东南,其间可乐者数焉。
其上深山幽林逾峭险,道狭不可穷也。
译文及注释译文从石渠的桥上向西北走,一去到土山的北坡,百姓又架了一座桥。
比石渠的水量大三倍。
巨大的石头作为水的底部,宽达到水的两岸。
石头有的像床,有的像桌子,有的像门堂的基石像筵席上摆满菜肴,有的像用门槛隔开的内外屋,水流像纺织物的花纹,水泉咚响声像是弹琴声,赤脚而往,折竹箭,扫陈叶,排腐木,清出一块可排十八九张交椅的空地。
交织的流水,指激撞的水声,皆在床下;像翠鸟羽毛般的树木,像鱼龙麟甲般的石块,都遮蔽在交椅之上。
古时候的人有谁曾在这里找到这种快乐的吗?以后的人,有谁能追随我的足迹来此吗?到石涧的日子,与石渠相同。
从袁家渴来的人,先到石渠后到石涧;从百家濑上山到这里的人,先到石涧后到石渠。
石涧的源头,在石城村的东南,路中间可以游览的地方还有好几个。
那上面的深山老林更加险峻,道路狭窄不能走到尽头。
注释穷:毕,完成。
土山之阴:土山的北坡。
古称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桥:架桥。
倍:多,增加。
三之一:即三分之一。
亘(gèn)石:接连不断的头。
亘,横贯。
两涯:两岸,涯,水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石渠记翻译赏析
文言文《石渠记》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前言】
《石渠记》是唐代散文家柳宗元创作的一篇散文,《永州八记》的第六篇。
文章记述了作者沿渠探幽,追求美景的事,表达了作者探奇制胜,拓宽胸怀,追求胜景借以抒发胸中积郁之气的感情。
【原文】
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
民桥其上。
有泉幽幽然,其鸣乍细。
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
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
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藓环周。
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
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鯈鱼。
又北曲行纡馀,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
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焉。
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予从州牧得之,揽去翳朽,决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酾盈,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元和七年正月八日蠲渠至大石,十月十九日逾石得石泓、小潭。
渠之美于是始穷也。
【注释】
⑴渴:指袁家渴(一条溪水的名字)。
⑵桥:架桥。
⑶幽幽然:流水幽静的样子。
⑷乍:连词,或者。
⑸或:有时。
⑹咫(zhǐ)尺:比喻很近的距离,古代称八寸为咫。
⑺倍尺:二尺。
⑻逾:越过。
⑼泓(hóng):深潭。
水深而广。
⑽被:通“披”,覆盖。
⑾藓:苔藓。
⑿堕:落,流。
⒀纡(yū)馀:曲折伸延。
纡,弯曲。
馀,通“徐”。
⒁卒:最终
⒂箭:小竹。
⒃庥(xiū):同“休”,休息。
⒄酾(hī):分流,疏导。
⒅遗:留给
⒆蠲(uān):古同“涓”,清洁。
【翻译】
从袁家渴潭往西南走不到百步,就看见一个石渠,百姓在石渠上建了一座便桥。
有一眼泉水幽静地流淌,它流淌时的声音时大时小。
泉渠的宽度有时一尺,有时就有二尺宽,它的长度有十步左右。
它的水流遇到一块大的石头,就漫过石头。
跳过大石头再往前走,就发现
一个石潭,菖蒲覆盖着它,碧绿的苔藓环绕着石泓。
渠水又转弯往西流,在岩石边流入石隙里,最后像瀑布一样的流入北边的小潭中。
小潭方圆还不足一百尺/b/19172,潭水清澈、且较深,有许多快速游动的鱼。
渠水又往北迂回绕行一些,斜着看好像没有尽头,就这样最终流入渴潭。
潭的一边全是奇异的石头、怪异的树木、奇异的花草、美丽的小竹,人可以并列坐在那里休息。
风吹动着树梢,悦耳的声音在山崖和山谷间回荡。
看它已经很宁静,它们被风吹动所发出的声音才在远处传播。
我跟随柳州太守发现它的,拨开阴郁的密林和腐烂的朽木,开掘和疏通淤土和乱石,把朽木乱草堆积起来烧掉,石渠里的渠水便很满。
可惜从来都没有写它的人,所以我把它全都记写下来,留给匠人,刻写在潭南面的石头上,帮助以后喜好游历的人能较容易地看到它。
元和七年正月初八,从蠲渠疏通到大石。
十月十九日,越过石头发现了石泓小潭,石渠的美因此就全都展示给游人了。
【赏析】
这篇文章上承《袁家渴记》,下启《石涧记》,是《永州八记》的第六篇,借写景抒发作者仕途不得志的忧郁之情。
作者所写的石渠在袁家渴西南不到一百步的地方,当地的老百姓在它上面架了一座桥。
“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句,从视觉上
描绘了泉水细徽轻缓流动的样子,从听觉上描摹了它忽大忽小的鸣声,突出了石渠泉水的特点,石渠有的地方宽不到一尺,有的地方两尺来宽,长度大约十来步(古时一步五尺)。
它的水流碰到大石,就从石
下潜流出来。
一个“伏”字,进一步突出了渠水“幽幽然”的特点。
接着写渠水的流向及渠上的景色:过了大石,前边有石泓。
石泓是比石渠水深的石洼。
它的上面覆盖着菖蒲,四周环绕着苔藓,泉水折向西流去,旁边的水落入岩石下。
北面堕入小潭中。
潭的面积小不足百尺,潭水清而深、有许多白条鱼在水中游动。
后又向北弯弯曲曲地流去,看起来好像没有尽头,然而终干流入渴中。
它的旁边都是形态怪异的石头,诡怪的树木,奇异的草儿,美好的嫩竹,这里,人们可以并排坐下来休息,这一段描写,语言简洁,把“睨若无穷”的曲折的泉水写得一目了然,渠上的风光只用几个字就写出了特色,作者着重描写了石渠的风:它摇动着那些树木,花草、竹子的梢头,发出的声音在山谷里响动。
眼看着它们已经静静地不动了,可它们被风吹动发出的声音却方才在远处回响。
视觉上是“静”,听觉上却是“远”,构成了十分奇妙的意境。
拿这篇的风同《袁家揭记》中的风比较,它们的“个性”特点是十分鲜明的:一个是“静远”,一个是“骇动”,这反映了作者善于细致观察自然、善于抓住其特点,并且用贴切的语言来再现它们。
柳宗元的游记的确匠心独具,有其特殊的风格。
第二段写作者从州牧那里得到石渠加以整治的情况:把枯草朽木归敛成堆然后清除,疏通渠道,清除堵塞的土石,把已经堆积起来的枯草朽木烧掉,渠道既已疏通就注满了清泉。
可惜还没有人传扬它,所以作者才完备地记下它周围所有的景物,留给那些喜爱山水的人,并把这些刻写在石渠的北面,使以后热心此事的人便于得到。
这段记事简明扼要。
文中一个“惜”字,反映了作者的心情。
可以这样理解:
既是“惜”石渠之未始传,也是惜自己的怀才不遇。
最后一段记下整修的时间:元和七年正月八日整修到大石边。
十月十九日,走过大石发现了石泓小潭,至此石渠的美景才算到了尽头。
这篇文章文字简洁,用词精炼确切,独具特色。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