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滥用代理权与无权代理
代理的特征、代理权滥用、无权代理重点

第05 讲代理的特征、代理权滥用、无权代理第二节代理制度1.代理的特征(1)代理的概念代理是指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名义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被代理人发生效力。
(解释)根本当事人:代理人、被代理人、第三人〔相对人〕(提示)事务性的行为不存在代理。
(2)代理的适用范围依照法律规定、当事人约定或者民事法律行为的性质,应当由本人亲自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不得代理。
本人未亲自实施的,应当认定行为无效。
(提示)法律规定,如遗嘱、婚姻登记、收养子女等不得代理。
当事人约定,如律师出庭不得代理。
民事法律行为的性质决定的,如周杰伦演唱会不得代理。
(例题·单项选择题)依据民事法律制度的规定,以下选项中适用代理制度的是〔〕。
A.缔结买卖合约B.整理学术资料C.结婚D.订立遗嘱(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此题考核代理。
依照法律规定、当事人约定或者民事法律行为的性质,应当由本人亲自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不得代理。
如立遗嘱、结婚等民事法律行为不得代理。
选项 B 是纯粹的事务X行为,不能代理。
(3)代理与相关概念区别①代理与行纪的区别行纪人以自己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而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行纪的法律后果由行纪人自行承当;而代理产生的法律后果直接由被代理人承当。
行纪人通常依据约定赚取交易标的的差价。
(案例)画廊〔行纪人〕帮托付人〔画家〕卖画的合约是一种行纪合约。
②代理与托付的区别代理行为涉及三方当事人,而托付关系只发生于托付人与受托人之间,且可以是单纯的事实行为,如看管行李。
代理授权是单方法律行为,被代理人一方意思表示即可成立;托付是双方意思表示的法律行为。
托付代理是基于被代理人授权而形成的代理;代理包含托付代理、法定代理。
③代理与传达的区别传达忠实传达托付人意思表示,行为人不以具有民事行为能力为条件,而本人需要具备相应行为能力;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可以独立向第三人进行意思表示,代理人必须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而本人无需具备行为能力。
民法案情分析

代理权的方便条件去损害被代理人的 利益。
② 滥用代理权的几种情况:
·为自己代理 ·为双方代理 ·恶意代理 ·违法代理
2、无权代理: ① 定义:指没有代理权或超越代理
权限而进行的代理活动。 ② 无权代理的几种情况: ·没有合法的授权行为 ·代理行为超越了授权范围(见
• 担保时效案
【案情简介】 2001年10月5日,仅有一面之缘的
刘某突然找上门来,向某私营企业的 钱老板借钱,声称八达公司的吴老板 愿意担保。八达公司在全省都有享有 极高的知名度,钱老板正愁怎么和吴 老板拉上关系,于是,钱老板的担心 一扫而光。
当天下午,刘、钱、吴三方就签订 了一份协议,约定钱借给刘十万元,由 吴的八达公司为其提供一般保证,但双 方并未约定保证期限。
同年8月16日,乙公司与甲厂签订外 贸出口代理协议一份,约定出口服装 12000件,暂定价格每件92元,由甲厂 负责。制造、质量,按期交货及国内 外一切运杂费;乙公司负责配额、租 船订舱、办理单证结汇手续。等外商 付清货款扣除运费和配额费后,按 1:8.45的汇率折算人民币给付甲厂,并 约定如外商在货到港后30天不提货, 一切经济责任由甲厂自负。
一审法院审判认为,乙公司在 代理甲厂出口服装中,与外商签定 的售货确认书,对空运货物结算方 式明显失职,致使货物被外商提走 却未能收到货款,应对甲厂造成的 损失承担赔偿责任,乙公司不服该 判决,而上诉至上级法院。
二审法院审理后认为,甲厂与乙 公司签定的货物出口代理协议的主体 合格,内容合法,应依法确认有效, 甲厂明知乙公司与外商签定的售货确 认书的具体内容并予以认可,故有关 付款交单结算风险应由甲方自负,外 商违约造成空运服装货款损失不应由 乙公司承担责任。
中级会计经济法中关于代理知识的考核试题及答案解析

中级会计经济法中关于代理知识的考核试题及答案解析知识点 2.代理(★★)(2018 年单选题;2019 年单选题、多选题;2020 年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案例导入】人参王【思考】赵某委托高某购买人参是否属于代理?『正确答案』若赵某和高某签订了一份授权委托书,委托高某以赵某的名义向第三人购买人参,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赵某承担,那么高某的行为构成代理。
(一)代理的概念和特征1.概念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第三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直接由“被代理人承担”。
2.特征(2021 年调整)特征陷阱代表行为代理人必须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行纪”、寄售等受托处分财产的行为不属于代理拍卖、寄售等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独立”地向“第三人”进行“意思表示”传递信息、“中介”行为不属于代理代为保管物品行为不属于代理代为出席××活动、房地产中介、转交保管物品等代理行为的法律后果直接归属于“被代理人”无效代理、冒名欺诈不属于代理【例题1·单选题】下列民事法律行为中属于代理的是()。
A.拍卖行受托拍卖物品的行为B.房地产中介的中介行为C.赵某受朋友委托出席合同签字仪式D.保险公司兼职业务员的揽保行为『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选项 A,属于行纪行为,由拍卖行以自己的名义实施,不属于代理;选项 BC,委托出席活动行为,中介行为不涉及独立地向第三人进行意思表示,不属于代理;选项 D,代理人(业务员)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保险公司)的名义与第三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直接由被代理人(保险公司)承担,属于代理。
(二)不适用代理的情形依照法律规定或按照双方当事人约定、民事法律行为的性质,应当由本人亲自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不得代理。
如订立遗嘱、婚姻登记、收养子女。
【例题2·单选题】(2020 年卷 2)根据民事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行为中,可以由他人代理实施的是()。
民法学

同一代理人代理双方当事人进行民事活动的 行为——双方代理
责任后果:代理人自己承担责任
例题:张某和李某受甲鞋店委托,去外地买一批 皮鞋。张某与某乡办鞋厂勾结,购进一批劣质皮 鞋,李某并不知情。张某在得到好处后,送了一 条高档香烟给李某,李某因为张某是其师傅,也 未过多问。此案中,应由( B )负连带责任。
——例外:(1)代理人不知道被代理人死亡 的;(2)被代理人的继承人均予以承认的;(3)被代 理人与代理人约定到代理事项完成时代理权终止的; (4)在被代理人死亡前已经进行、而在被代理人死亡 后为了被代理人的继承人的利益继续完成的。
(4)代理人丧失民事行为能力 (5)作为被代理人或代理人的法人终止
法定代理终止的原因
A、乙购买VCD机的行为没有代理权 B、乙购买VCD机的行为构成表见代理,产生有权代理的 法律后果 C、甲公司应接受货物并向丙公司付款 D、 若甲公司受到损失,有权向乙追偿 E、与丙公司签订的购销合同成立并生效
五 代理权滥用
定义:
——指代理人行使代理权时违背代理权的设定宗旨和 代理权的基本准则,有损被代理人利益的行为。
(3)表见代理:
——指无权代理人的代理行为客观上存在使相对人相 信其有代理权的情况,且相对人主观上为善意且无过失, 因而可以向被代理人主张代理的效力。 《合同法》第49条规定:“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 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合同,相对人有理 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该代理行为有效。” ——法律确立表见代理规则的主要意义在于维护人们对 代理制度的信赖,保护善意相对人,保障交易安全。
(1)被代理人已经取得或恢复行为能力,使代理 成为不必要 (2)被代理人死亡或代理人死亡丧失行为能力 (3)由于其他原因引起的代理人与被代理人之间 监护关系终止
2015年《经济法》基础考点:代理权的滥用

2015年《经济法》基础考点:代理权的滥用【内容导航】:
1.代理权的滥用
【所属章节】:
本知识点属于《经济法》科目第二章基本民事法律制度第二单元代理制度的内容。
【知识点】:代理权的滥用
1.自己代理(代理他人与自己进行民事活动)
2.双方代理(代理双方当事人进行同一民事行为)
3.代理人与第三人恶意串通,损害被代理人的利益
【解释1】代理人与第三人恶意串通,损害被代理人的利益的,代理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第三人和代理人负连带责任。
【解释2】(2015年新增)自己代理和双方代理原则上发生无权代理的效果,因为这些行为使得代理人不能最大限度维护被代理人的利益,违背代理制度“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初衷。
无权代理人所为的单方民事行为无效,所为的多方民事行为在经被代理人追认后生效。
当然,善意的相对人也可以在被代理人追认之前主张撤销其对无权代理人已经作出的意思表示,使得该民事行为不发生效力。
【解释2】无权代理的情形:(1)没有代理权的代理行为;(2)超越代理权的代理行为;(3)代理权终止后的代理行为。
考生应准确区分无权代理与代理权滥用(有代理权但滥用代理权)。
2.无权代理
在无权代理的情况下,只有经过被代理人的追认,被代理人才承担民事责任。
但是,以下情形除外:
(1)默认
被代理人知道他人以本人名义实施民事行为而不作否认表示的,视为同意,即应由被代理人承担民事责任。
(2)紧急情况下
委托代理人为了维护被代理人的利益,在紧急情况下实施的超越代理权的民事法律行为,可以认定有效;但其采取的行为不当给被代理人造成损失的,可以酌情由委托代理人承担适当的责任。
比较滥用代理权和无权代理的区别

比较滥用代理权和无权代理的区别日常生活中,代理人在接受代理之后是可以以被代理人的身份,在代理权限范围内进行民事活动的。
很多人听到滥用代理权与无权代理肯定认为滥用代理权是有代理权的,而无代理权是没有代理权,其实不是这样的。
下文我为大家比较滥用代理权和无权代理的区别,以供参考。
一、滥用代理权和无权代理的定义滥用代理权,是指代理人行使代理权违背代理的宗旨而实施损害被代理人的利益的行为。
滥用代理权的构成:1、代理人拥有代理权;2、代理人实施了代理行为;3、代理人损害了被代理人的利益。
无权代理是指在没有代理权的情况下以他人名义实施的民事行为的现象。
可见,无权代理并非代理的种类,而只是徒具代理的表象却因其欠缺代理权而不产生代理效力的行为。
无权代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包括表见代理和表见代理以外的无权代理。
狭义的仅指表见代理以外的无权代理。
在中国,无权代理一般指后者,即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所进行的代理。
二、比较滥用代理权和无权代理的区别滥用代理权和无权代理的最大区别是前者有代理权,后者无代理权。
其次滥用代理权的行为是无效的,而无权代理的行为是效力待定的。
1、无权代理是指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代理权终止后的代理行为。
滥用代理权主要包括自己代理、双方代理、代理人和第三人恶意串通的情形。
2、滥用代理权:(1)自己代理:甲是乙的代理人,乙想要买一辆二手车,甲自己正好有一辆车想要卖掉,于是甲以乙的名义与自己签订了一份买卖合同。
这就是自己代理的例子。
(2)双方代理:甲是乙的代理人,同时也是丙的代理人,乙想要买一辆二手车,丙正好有一辆车想要卖掉,于是甲分别以乙、丙的名义签订了一份买卖合同。
这就是双方代理的例子。
(3)代理人与第三人恶意串通:甲是乙的代理人,乙想要以20万买一辆二手车,丙正好有一辆15万的车想要卖掉,甲丙联合谎称此车20万,甲以乙的名义与丙签订了一份买卖合同。
这就是代理人与第三人恶意串通的例子。
越权代理法律后果(3篇)

第1篇摘要:越权代理是指代理人超越代理权限,实施代理行为的行为。
在我国《民法典》中,对于越权代理的法律后果有明确的规定。
本文将详细探讨越权代理的法律后果,包括无权代理人承担的责任、被代理人的责任以及第三人的责任等。
一、引言代理制度是民商事法律中的重要制度之一,其目的是为了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提高交易效率。
然而,在代理关系中,越权代理现象时有发生,给当事人带来诸多困扰。
因此,了解越权代理的法律后果对于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二、越权代理的定义及法律特征1. 定义越权代理,是指代理人超越被代理人的授权范围,实施代理行为的行为。
在越权代理中,代理人可能实施了无权代理、越权代理或者代理行为超出授权范围等行为。
2. 法律特征(1)代理行为的超越性:越权代理行为超越了被代理人的授权范围。
(2)代理行为的效力待定:越权代理行为的效力取决于被代理人的追认与否。
(3)无权代理:越权代理中的代理人可能没有代理权或者代理权已消灭。
三、越权代理的法律后果1. 无权代理人承担的责任(1)对被代理人的责任:无权代理人对其超越代理权限所实施的行为,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具体责任包括但不限于:返还所收到的利益、赔偿被代理人因此遭受的损失等。
(2)对第三人的责任:无权代理人对其超越代理权限所实施的行为,应当对第三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具体责任包括但不限于:返还所收到的利益、赔偿第三人因此遭受的损失等。
2. 被代理人的责任(1)追认权:被代理人有权对无权代理人超越代理权限所实施的行为进行追认。
一旦被代理人追认,无权代理行为转化为有权代理行为,被代理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不追认的法律后果:被代理人未对无权代理人超越代理权限所实施的行为进行追认,则该行为对被代理人不产生法律效力。
在此情况下,被代理人无需承担法律责任。
3. 第三人的责任(1)善意第三人的责任:善意第三人是指不知情且无过错地与无权代理人进行交易的第三人。
《中级经济法》高频100问与答

中级经济法——高频100问第一章总论Q1:中国的法律体系由什么构成的呢?A1:中国的法律体系大体由在宪法统领下的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七个部分构成,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三个层次。
Q2:无效民事行为、可撤销民事行为与效力待定民事行为的归纳。
A2:Q3:附条件和附期限的区分A3:(1)“条件”发生与否,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
(2)“期限”必然会到来;其发生的时间可能是确定的,也可能是不确定的。
Q4:如何理解“自始无效”“当然无效”和“绝对无效”?A4:(1)自始无效是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从行为开始时就没有法律的约束力。
是一项合同法律关系中广泛运用的制度,它指一旦某个合同或某项合同条款因违反法律或公共秩序,被宣告无效,那么宣告无效的效力将溯及到合同签订的那一刻起,即合同自始都是无效的。
如果合同已部分履行,那么被宣告自始无效的合同的已履行部分将被恢复原状,回到合同履行前的状态。
(2)当然无效是不论当事人是否主张,是否知道,也不论是否经过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中级经济法——高频100问的确认,该民事法律行为当然无效。
即不问当事人的意思如何而当然不生效力,也不需要当事人主张其无效,也不需要经过任何程序。
当然,无效民事行为的当然无效,虽然不需要经过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关的裁判,但当事人对其是否无效有争议时,可以提起确认之诉,请求法院予以认定。
(3)绝对无效是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绝对不发生法律效力,不能通过当事人的行为进行补正。
绝对无效合同是与相对无效合同对应的,一般来说被欺诈或被胁迫所签订的合同,只要不损害国家利益,或者因重大误解和显失公允所签订的合同属相对无效合同,即相对无效合同的效力是不稳定的,绝对无效合同的效力是恒定的。
Q5: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的划分A5:Q6:“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在被撤销前,其法律效果不可以对抗撤销权人,但可以对抗其他的任何人”怎么理解?A6:比如甲要卖一栋价值100万元的房子,乙知道后威胁甲,如果不以50万的价格卖给他,就公布其不雅视频。
第09讲_代理的基础理论、滥用代理权和无权代理

第二部分代理制度考点1 代理的基础理论★【学习提示】本考点考频不高,主要需要考生把握代理的适用情形、代理与相关概念的区分。
一、代理的概念及特征1.代理的概念:指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第三人”实施“法律行为”,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直接由“被代理人承担”的一种法律制度。
2.代理的特征:(1)代理行为是民事法律行为;(2)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为民事法律行为;①代理VS委托:关系代理委托区别行使权利的名义以被代理人名义进行民事活动受托人既可以以委托人名义活动,也可以以自己的名义活动从事的事务代理涉及的行为以意思表示为要素,故代理的一定是民事法律行为委托不要求以意思表示为要素,从事的行为可以是纯粹的事务性行为,如整理资料、打扫卫生等几方关系涉及三方当事人属于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关系联系委托是代理关系产生的原因之一,但代理并不一定由委托产生,委托产生的不一定是代理②代理VS行纪:A.名义不同:以行纪人自己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B.法律效果承担不同:先由行纪人承受,然后通过其他法律关系转给委托人;C.收费不同:行纪必为有偿法律行为,代理既可为有偿,亦可为无偿。
(3)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独立”向“第三人”为意思表示;①代理VS居间:居间的目的为了促成合同的成立,不能独立的为意思表示。
②代理VS传达:传达代理表达谁的意思传达的任务是忠实传递委托人的意思表示,传达人自己不进行意思表示代理人是独立向第三人进行意思表示行为能力的要求不以具有民事行为能力为条件要求代理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对待身份行为可以借助传达人传递意思表示必须由本人亲自实施,不可以代理(4)代理人所为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法律效果归属于被代理人。
【补充】代理VS代表:代理人与被代理人是两个独立的民事主体,有权代理的效力归属于被代理人;代表人与法人同属一个民事主体,代表人代法人实施法律行为相当于法人实施法律行为。
【例题·单选题】(2019年)根据民事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关于传达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无权代理解释

知识来源:《北京大学法学百科全书》编委会 编;魏振瀛,徐学鹿,郭明瑞 主编.北京大学法学百科全书·民法学||商法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第973页.
无权代理具有如下特征:(1)行为人所实施的民事行为,符合代理行为的表面特征,即以本人的名义独立对第三人为意思表示,并将其行为的法律后果直接归属于他人。若不具备代理行为的表面特征,则不属于代理行为,当然也不为无权代理。(2)行为人实施代理行为不具有代理权。没有代理权包括未经授权、超越代理权和代理权终止三种情况。(3)无权代理行为并非绝对不能产生代理的法律效果。由于无权代理的行为未必对本人或相对人不利,同时为了维护交易安全和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利益,狭义的无权代理行为应属效力未定的民事行为。在经本人追认的情况下,无权代理变成有权代理,能产生代理的法律效果。表见代理直接发生代理的法律效果。
字数:674
知识来源:邹瑜,顾明 总主编;高扬瑜,郑杨 副总主编.法学大辞典.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1.第96页.
~~~~~~~~~~~~~~~~~~代理人不具有代理权,但以本人的名义与第三人进行民事活动的代理。无权代理的具体情形各不相同,学理上一般又将无权代理区分为狭义的无权代理和表见代理,民事立法上也分设不同的制度加以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对无权代理只进行了原则性规定,未区分狭义的无权代理和表见代理,但《合同法》区分了狭义的无权代理和表见代理。
无权代理与滥用代理权是两种不同的制度。其主要区别是:(1)性质不同。无权代理是没有代理权而进行的所谓代理;而滥用代理权则属有权代理,只是代理权行使不当。(2)情形不同。无权代理包括未经授权的代理、超越代理权的代理、代理权终止后的代理;而滥用代理权则包括自己代理、双方代理和代理人与第三人恶意串通损害本人利益的行为。(3)法律后果不同。无权代理并非绝对不能产生代理的法律效果;而滥用代理权的后果情况较为复杂。
滥用代理权的三种行为

滥用代理权的三种行为
代理权是一种重要的权,它可以让代理人代替托人作出法律有效的行为处理委托人的事务。
尽管它有很多益处,但也有可能被滥用。
以下是三种滥用代理权的行为。
第一种行为是欺骗性行为。
如果一个代理人误导托人,使其改变其原有的图,那么此类行为是不道的,也是滥用代理权的行为。
欺骗可以是显而易见的,也可以是隐性的,如忽略重信息或者欺骗性地解释这些信息。
第二种行为是自私的行为。
种行为发生在一个代理人自己的利益摆在委托人的面的情况下,尽管其行为也使得委托人受益,但一般说,它依然是滥用代理权例子。
自私行为可以发生代理人作出有利于自己的定时,也可以发生在代理人为自己或他人谋取暴利或利益优先利用于自己或他人的利益时。
第三种行为是枉法行为。
是指在执行代理职责时,代人未能尊重或遵守法律、规和或社会公德,从而在律上受到损害的行为。
枉行为可能是直接枉法,也能是间接枉法。
直接枉法指代理人主动干涉法庭审,妨碍司法公正,最终影判决结果的行为。
间接枉是指代理人未能准确、完地表达委托人的意图,或能及时地提供信息或撤回见或提出更正,或不正当使用其职权,导致法院对委人有损的行为。
滥用代理权是危害财产权和利益的行为,可能导致严重的社会和经济后果。
因,当发现任何滥用代理权为时,应该尽力抑制,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害。
只有坚道德、法律和职业道德,能使得代理人的行
为真正合相关法律法规。
滥用代理权构成及滥用代理权承担的法律后果

滥用代理权构成及滥用代理权承担的法律后果滥用代理权,是代理人为自己计算或为他人计算,损害被代理人利益而行使代理权。
滥用代理权的构成:(1)代理人拥有代理权;(2)代理人实施了代理行为;(3)代理人损害了被代理人的利益。
代理权制度的价值在于“为本人计算”,而非为代理人计算,因此,滥用代理权行为,为法律所禁止。
滥用代理权,与无权代理、越权代理不同:(1) 滥用代理权,是有权代理,代理人的代理行为仍在代理权范围内。
越权行为构成无权代理,不适用滥用代理权。
(2)滥用代理权导致本人的损害,即滥用代理权的结果是本人受害,而代理人或第三人受益。
如果本人受损害非滥用代理权所致,则也不能适用滥用代理权。
无权代理的着重在代理权,而非代理效果,因为无权代理行为的效果,有可能是对本人有利的,也有可能是对本人不利的,但纵使对本人有利,本人也有权拒绝接受该效果。
滥用代理权的类型:1.双方代理。
双方代理指代理人既代理本人又代理第三人为同一民事法律行为的代理。
广义的双方代理包括自己代理,这里采狭义双方代理的概念。
双方代理之代理有双方,可以肯定是双方法律行为,也就是“一仆二主”。
在双方代理的同一民事法律行为中,代理人既要为本人代理,又要为第三人代理,代理要为本人计算,双方代理之代理人为“二主”哪一主计算,就成了两难。
结果很可能会损害其中之一方被代理人的利益,甚至双方都认为被损害了。
我国民法通则和合同法都没有明确规定禁止双方代理,已失效的经济合同法曾规定了双方代理和自己代理的禁止。
所以,现行法没有规定应该是一个疏漏,但通过对已有法律规定的推断,应认为双方代理是被法律禁止的。
民法通则第66条第3款规定:代理人和第三人串通,损害被代理人的利益的,由代理人和第三人负连带责任。
即以是否损害本人利益为要件,禁止双方代理。
如果双方代理之代理人与任何一方都没有串通,即“两家通吃”,则可以适用利己代理之禁止,否定双方代理对本人的效力。
2.自己代理。
司法考试考点讲解之无权代理

⼀、⽆权代理的概念及特征 ⽆权代理是指代理⼈不具有代理权⽽实施代理⾏为。
具有如下特征:(1)具有⼀般代理⾏为的表⾯特征;(2)⾏为⼈实施代理⾏为没有代理权;(3)⽆权代理⾏为并⾮绝对不能产⽣代理的法律效果。
⼆、狭义的⽆权代理 1、是指⾏为⼈既没有代理权,也没有令第三⼈相信其有代理权的事实或理由,⽽以本⼈名义所为的代理。
⼴义的⽆权代理包括表见代理。
2、狭义⽆权代理的构成要件:(1)⾏为⼈⽆代理权,也不能让别⼈相信其有代理权;(2)⾏为⼈以本⼈的名义与第三⼈实施民事⾏为;(3)第三⼈须为善意且⽆过失;(4)⾏为⼈与第三⼈所为的⾏为不是违法⾏为;(5)⾏为⼈与第三⼈都具有相应的民事⾏为能⼒。
3、⽆权代理的法律效⼒。
⽆权代理属于效⼒未定的民事⾏为,基于意思⾃治原则,在⽆权代理不违反强⾏法的前提下,由当事⼈⾃主选择发⽣何种法律的效果。
* 本⼈追认。
⽆权代理经本⼈追认后,其后果同有权代理,本⼈的追认具有如下特征:(1)本⼈的追认是形成权;(2)追认的形式是不要式追认;可明⽰也可默⽰;可向⾏为⼈为之,也可向第三⼈为之,或公告为之。
(3)⽆权代理经追认后⾃始有效;(4)⾏为⼈实施多项⽆权代理⾏为,本⼈可全部追认,也可部分追认;但同⼀⾏为中,不能只追认权利,⽽不承认义务。
(5)追认⾏为要在第三⼈⾏使撤回权之前使。
* 第三⼈的催告和撤销。
第三⼈⾏使催告权应具备的条件:(1)在本⼈⾏使追认权之前;(2)⾏使催告权期限,如本⼈在期限内未做出确认,视为拒绝追认;⾏使催告权的意思应向本⼈或其法定代理⼈、或法定代表⼈表⽰。
第三⼈⾏使撤回权的条件:(1)应在本⼈⾏使追认权之前;(2)三⼈明知⾏为⼈没有代理权⽽仍与之进⾏交易的,丧失撤回权;(3)撤回的意思表⽰⼀般应向⽆权代理⼈为之。
三、表见代理 1、表见代理的概念。
表见代理是指被代理⼈的⾏为⾜以使诚信第三⼈相信⽆权代理⼈具有代理权,基于此项信赖⽽与⽆权代理⼈交易,由此造成的法律效果由法律强制被代理⼈承担的代理。
经济法第二章_代理

2,指定代理的终止
法定代理终止的情形适用于指定代 理.除此之外,人民法院或指定单位取 消指定,也是指定代理终止的一种情形.
三,委托代理(重点) 委托代理(重点)
1,委托代理的概念 委托代理—委托代理是根据被代理人的委托授权而 产生的代理关系. (1)委托代理又称为意定代理或授权代理; (2)代理人的代理行为必须在被代理人的授权范围 内进行; (3)被代理人的授权行为可以是口头方式,也可以 是书面方式; (4)被代理人的授权行为(实践中)可以针对代理 人,也可以针对相对人; (5)代理权可授予一人或数人.
由于原则上委托代理人无复任权,所以复 代理仅限于以下几种情形: A,本人事前授权的 B,事后本人同意的 C,事后本人追认的 D,紧急情况下,为被代理人利益的 其中,前三种情形都取决于本人的意志, 但第四种情形下不取决于本人意志.
例1: 甲委托乙到A市购买茶叶一批,乙到A 市后即将代理权转托给好友丙,丙购 买茶叶后交与乙,乙再交给甲,并说 明了由丙代买的情况,甲没说什么接 受了茶叶.请问,复代理是否成立?
A,假设丙拿到钱后回家路上遭强盗抢劫, 问5000元损失谁来承担? B,假设丙拿到钱后即逃之夭夭,该5000元 损失由谁来承担? C,假设丙之前从来没有见过茶叶为何物, 故在买茶叶时遭人欺诈,买到10斤芝麻叶 而非茶叶,该损失由谁来承担?
例4,甲委托好友乙到A市处理一批时鲜水 果,乙到A市后患急病卧床在医院,无奈之 下转托给自己的亲戚丙来负责水果销售事 宜.当时该种水果的市场价格是2:00元/ 公斤,而1.80元/公斤非常畅销.丙请示乙 如何定价,乙为图省事而想尽快卖掉,即 指令丙以0.8元/公斤迅速出手.结果,10 吨水果在半日内销售一空,使甲严重亏本. 问甲的损失向谁主张赔偿?为什么?
中级会计师考试辅导-中级经济法-基础精讲-第05讲_代理、仲裁

第三单元代理制度【考点1】代理制度概述(★)(2015年单选题)1.代理的特征【解释】代理是指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第三人实施法律行为,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直接由被代理人承担的一种法律制度。
(1)代理人必须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2)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独立”向“第三人”进行意思表示;(3)代理行为的法律效果直接归属于“被代理人”。
【提示1】行纪(寄售)不属于代理,因为行纪合同中的行纪人必须以“自己”的名义与第三人订立合同。
【提示2】由于“传递信息、居间行为”不能独立地进行意思表示,不属于代理。
【提示3】由于“代人保管物品”不涉及第三人,不属于代理。
2.代理的适用范围依照法律规定或按照双方当事人约定,应当由本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不得代理。
如遗嘱、婚姻登记、收养子女等。
本人未亲自实施的,应当认定行为无效。
3.代理的种类(1)委托代理基于被代理人的授权委托(书面或口头)而发生的代理。
委托授权不明的,被代理人应当向第三人承担民事责任,代理人负连带责任。
(2)法定代理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是其法定代理人。
(3)指定代理按照人民法院或有权机关的指定而发生的代理。
【考题·单选题】在当事人没有约定的情况下,下列行为可以由他人代理完成的是()。
(2015年)A.订立遗嘱B.登记结婚C.租赁房屋D.收养子女【答案】C【解析】依照法律规定或按照双方当事人约定,应当由本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不得代理,如遗嘱、婚姻登记、收养子女等。
【考点2】滥用代理权与无权代理(★★)(2009年判断题)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合同,“善意”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该代理行为有效。
【解释1】相对人有理由相信无权代理人具有代理权的情形包括但不限于:(1)合同签订人持有被代理人的介绍信或盖有印章的空白合同书,使得相对人相信其有代理权;(2)无权代理人此前曾被授予代理权,且代理期限尚未结束,但实施代理行为时代理权已经终止。
2016司考民法精讲:代理

2016司考民法精讲:代理2016司考民法精讲:代理。
司法考试复习是一个艰苦的旅程,法律教育网深知考生的艰辛,为考生整理了司法考试基础知识,供大家参考。
★考点总结:(一)代理的概念代理:是指代理人在代理权范围内以被代理人名义与第三人实施的,法律效果直接归属于被代理人的民事法律行为及相应的法律制度。
被代理人——代理人——第三人内部关系(委托)外部关系(二)代理的特征1.代理行为是民事法律行为代理行为以意思表示为核心,能够在被代理人与第三人之间设立、变更和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因此代理行为主要表现为民事法律行为,如订立合同、履行债务等;也包含部分准民事法律行为,如代理诉讼、代理纳税等。
【考点提醒】并非所有的民事法律行为都可以代理,以下行为不可代理:(1)违法行为不得代理;(2)事实行为不得代理;(3)身份行为不得代理,如结婚、离婚等;(4)法律规定或双方约定的需由本人亲自进行的民事法律行为不得代理。
如:预约撰稿、演出、授课、讲演等。
2.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为民事法律行为。
3.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独立向第三人为意思表示。
4.代理人所为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法律效果归属于被代理人。
【例题·多选题】下列哪些情形属于代理?()(2012-3-4)A.甲请乙从国外代购1套名牌饮具,乙自己要买2套,故乙共买3套一并结账B.甲请乙代购茶叶,乙将甲写好茶叶名称的纸条交给销售员,告知其是为自己朋友买茶叶C.甲律师接受法院指定担任被告人乙的辩护人D.甲介绍歌星乙参加某演唱会,并与主办方签订了三方协议【答案】ABC【解析】本题考核代理。
代理有狭义、广义之分。
狭义代理仅指代理人以本人的名义进行的代理,即直接代理,也称显名代理;广义的代理,还包括间接代埋,即代理人以自己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而后将该行为效果间接归于本人的代理,也称隐名代理。
我国民法通则规定的是直接代理,但合同法在“委托合同”一章中,又规定了间接委托,间接承认了隐名代理。
赛优教育—中级会计考试《经济法》知识点:代理详解

赛优教育—中级会计考试《经济法》知识点:代理详解中级会计职称经济法科目——代理(一)代理的概念和特征1. 概念代理是指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第三人”实施法律行为,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直接由“被代理人承担”的一种法律制度。
2. 特征(二)代理的适用范围【注意】应当由本人亲自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不得代理。
(订立遗嘱、婚姻登记、收养子女等)。
(三)代理的种类1. 委托代理委托代理授权采用书面形式的,授权委托书应当载明代理人的姓名或者名称、代理事项、权限和期间,并由“被代理人”签名或者盖章。
数人为同一代理事项的代理人的,应当共同行使代理权,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2. 法定代理法定代理是指法律根据一定的社会关系的存在而设定的代理。
法定代理一般适用于被代理人是无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的情况。
(四)滥用代理权、无权代理与表见代理1. 滥用代理权——本质上有代理权,但是给点阳光就灿烂(1)自己代理:代理他人与自己进行民事活动(2)双方代理:代理双方当事人进行同一项民事活动(3)恶意串通: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被代理人的利益法律后果:(谁的过错谁承担)(1)自己代理、双方代理不得进行,但被代理人同意或追认除外。
(2)代理人和相对人串通,损害被代理人的利益的,由代理人和相对人负连带责任。
【注意】“自己代理”与“双方代理”,民事法律行为效力待定;恶意串通的代理行为无效。
2. 无权代理——本质上没有代理权(1)没有代理权而实施的代理(2)超越代理权实施的代理(3)代理权终止后而实施的代理法律后果:(谁的过错谁承担)(1)经被代理人追认——“被代理人”承担(2)未经追认——一般由“行为人”承担,但有特殊情况①相对人明知——相对人和行为人“按照各自的过错”承担责任②满足表见代理条件3. 表见代理——属于广义的无权代理范围(1)概念“无权代理人”的代理行为,客观上使“善意相对人”“有理由相信”其有代理权的,“被代理人”应当承担代理的法律后果。
员工越权代理的法律后果(3篇)

第1篇一、引言在企业的日常运营中,员工代理行为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然而,当员工在代理过程中越权行事时,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法律问题。
本文将探讨员工越权代理的法律后果,以帮助企业及员工了解相关法律规定,防范法律风险。
二、员工越权代理的定义及表现1. 定义员工越权代理是指员工在未获得授权或超越授权范围的情况下,以企业的名义对外进行交易、签订合同等行为。
2. 表现(1)未取得授权,擅自以企业名义签订合同;(2)超越授权范围,签订合同或进行交易;(3)违反企业规章制度,进行违法交易;(4)虚构交易,损害企业利益。
三、员工越权代理的法律后果1. 对员工的后果(1)民事责任:员工越权代理,给他人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如合同无效,给他人造成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
(2)行政责任:员工越权代理,违反行政法规的,可能受到行政处罚。
(3)刑事责任:员工越权代理,构成犯罪的,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
如伪造、变造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等。
2. 对企业的后果(1)经济损失:员工越权代理,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的,企业有权要求员工赔偿。
(2)信誉损失:员工越权代理,可能导致企业信誉受损,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
(3)法律责任:企业若因员工越权代理而承担责任,可能面临诉讼风险。
四、防范措施1. 企业层面(1)完善规章制度:企业应制定明确的授权制度,明确员工的权限范围,防止员工越权代理。
(2)加强员工培训: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员工的职业素养和法律意识。
(3)加强监督:企业应加强对员工代理行为的监督,防止员工越权代理。
2. 员工层面(1)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员工应自觉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不得越权代理。
(2)提高法律意识:员工应提高法律意识,了解相关法律规定,避免因越权代理而承担法律责任。
五、结语员工越权代理的法律后果不容忽视。
企业及员工都应充分了解相关法律规定,加强防范措施,避免因越权代理而引发法律纠纷。
对于代理人擅自滥用的行为都有哪些

对于代理人擅自滥用的行为都有哪些在代理关系中代理人基于被代理人的授权作出民事行为结果归于被代理人。
那么怎么判断代理人是否存在滥用权利的行为呢?擅自滥用的行为有哪些呢?法律我对相关知识进行了整理希望可以为您解决相关问题。
对于代理人擅自滥用的行为都有哪些代理权的滥用是指代理人行使代理权的过程中,违背代理权宗旨和代理的基本准则,有损被代理人利益的行为。
构成代理权的滥用应具备以下四个要件:⑴代理人有代理权;⑵代理人实施了行使代理权的行为;⑶代理人的行为违背代理权的设立宗旨和代理的基本行为准则;⑷代理人的行为有损于被代理人的利益。
不具备上诉要件则不属于代理权的滥用。
如无权代理与越权代理都不属于代理权的滥用。
⑴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名义同自己签订合同。
在此情形下,代理人同时为代理关系中的代理人和合同的相对人,交易双方的交易行为实际上只有代理人一人全部实施,这既违背代理制度的宗旨,也极易发生代理人损被代理人而利己的行为。
应予禁止。
⑵双方代理行为也属于代理权滥用的行为。
双方代理也称同时代理。
这种行为在有关代理人从事代理事务必须履行的义务中已经提及,双方代理会导致在合同签订过程中难以平衡双方当事人的利益,损害被代理人的利益,因此要禁止这种行为。
⑶代理人与对方通谋签订损害被代理人利益的合同。
此种行为违背了代理的诚信原则,属与违反代理制度宗旨的滥用代理权行为。
我国《民法典》第一百六十四条规定,代理人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职责,造成被代理人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代理人和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被代理人合法权益的,代理人和相对人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即代理人要和相对人一起赔偿被代理人的损失,承担法律责任。
以上知识就是我对相关法律问题进行的解答,代理权的滥用是指代理人行使代理权的过程中,违背代理权宗旨和代理的基本准则,有损被代理人利益的行为。
读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帮助,欢迎去进行法律学习。
如果您有其他问题,欢迎学习专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区分滥用代理权与无权代理
定义上区分滥用代理权与无权代理
滥用代理权
滥用代理权,是指代理人行使代理权违背代理的宗旨而实施损害被代理人的利益的行为。
滥用代理权的构成:1代理人拥有代理权;2代理人实施了代理行为;3代理人损害了被代理人的利益。
无权代理
无权代理是指在没有代理权的情况下以他人名义实施的民事行为的现象。
可见,无权
代理并非代理的种类,而只是徒具代理的表象却因其欠缺代理权而不产生代理效力的行为。
无权代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包括表见代理和表见代理以外的无权代理。
狭义的仅
指表见代理以外的无权代理。
在中国,无权代理一般指后者,即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
或者代理权终止后所进行的代理。
滥用代理权与无权代理的主要差异
1、无权代理是指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代理权终止后的代理行为。
滥用代理权
主要包括自己代理、双方代理、代理人和第三人恶意串通的情形。
2、滥用代理权:
1自己代理:甲是乙的代理人,乙想要买一辆二手车,甲自己正好有一辆车想要卖掉,于是甲以乙的名义与自己签订了一份买卖合同。
这就是自己代理的例子。
2双方代理:甲是乙的代理人,同时也是丙的代理人,乙想要买一辆二手车,丙正好
有一辆车想要卖掉,于是甲分别以乙、丙的名义签订了一份买卖合同。
这就是双方代理的
例子。
3代理人与第三人恶意串通:甲是乙的代理人,乙想要以20万买一辆二手车,丙正好有一辆15万的车想要卖掉,甲丙联合谎称此车20万,甲以乙的名义与丙签订了一份买卖
合同。
这就是代理人与第三人恶意串通的例子。
简单的来说,滥用代理权和无权代理的最大区别是前者有代理权,后者无代理权。
其
次滥用代理权的行为是无效的,而无权代理的行为是效力待定的。
无权代理的法律后果
一相对人催告权和撤销权。
催告是相对人请求本人于确定的期限内作出追认或拒绝的
意思表示;撤销是相对人确认无权代理为无效的意思表示。
催告权和撤销权只需相对人一
方意思表示即生效,故属于形成权。
合同法第47、48条对法定代理和委托代理都做了规
定:合同被追认之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
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对于无权
代理行为,从效力未定至效力确定,本人有权利,相对人也应有权利。
否则,本人未知可否,相对人若信其默认时,本人又拒绝了,对相对人颇为不利。
撤销权旨在保护善意相对
人利益,故须是善意相对人才得享有,若是相对人恶意,就有“串通”之嫌,适用前述滥
用代理权的规定。
二行为人之无权代理行为如确是为“本人之利益计算”,且符合无因管理法律要件时,在本人与行为人之间可构成无因管理之债;反之,如造成本人损害的,在本人与行为人之
间发生损害赔偿之债。
三无权代理本人有追认权和拒绝权。
追认是本人接受无权代理之行为效果的意思表示。
民法通则第66条规定本人的追认权和拒绝权,且拒绝权须以明示方式表示,默示则视为
追认。
无权代理经追认溯及行为开始对本人生效,本人拒绝承认的,无权代理效果由行为
人自己承受。
追认权与拒绝权只需本人一方意思表示即生效,故属于形成权。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