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的分类与命名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第二节 细菌的命名
一、俗名法
约定俗成的名字
二、学名法
细菌的命名依据“国际细菌命名法规”的 规定,学名用拉丁文,遵循“双名法”。所谓 “双名法”就是每一种细菌的拉丁文名称由属名 和种名两部分构成,属名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 其余均应小写,即使科名是以人名或地名命名 的,种名头一个字母也用小写。整个属名及种名
3、 细菌的分类依据
过去的细菌分类鉴定依据:形态、染色、培 养、细胞壁结构、生理生化特点、抗原特性。
现在研究细菌种系发生关系主要采用三种方法:
测定DNA碱基(G+C) mol% 核酸分子杂交(DNA-DNA hybridization) 16S rRNA 寡核苷酸编目
4、 细菌分类的方法
数值分类法(Numerical taxonomy):根据数值分析, 借助电子计算机,将拟分类的细菌按其性状相似程度归类定 位。
5、 细菌的分类体系
1. “伯吉氏系统细菌学手册” ( Bergey’s Manual of Systematic Bacteriology):自1923年出 版第一版以来,不断充实修改再版,1994年面世第 九版。
2. Balows等编著的“原核生物” ( The Prokaryyotes ) : 第二版,1992,可弥补伯吉氏手册 的不足。
第七章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第一节 细菌分类地位
二、分类单元
属
种
菌株
具有共性的若干种的组合,应 与其他属有明显的差异。不同属之 间的16SrRnA序列有较大的差异,但 尚未提是出微差生异物的学量分化类标的准最。基本单元, 种可认为是一群性质相似的菌株,它 与其他菌株群体有明显差异。凡是 16SrRNA序列同源性大于97%的两株细 菌即可是确不定同为来同源一的种某。一种细菌的 纯培养物。同一种细菌可以有许 多菌株,其主要性状应完全相 同,其次要性状可稍有差异。
一般只有纯培养的细菌才能进行鉴定。
第七章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第六节 细菌的鉴定
二、鉴定方法
除按表型特征、DNA同源性或rRNA序列比较等方 法鉴定细菌外,还有用其他方法,如测定细菌的脂 肪酸组成,用气相-液相-质谱分析细菌的脂肪酸 谱,每一种细菌的脂肪酸谱是恒定的,可重复性好, 因此此法可用于细菌的鉴定或分类,往往结合常规 方法参照应用。在有条件 的单位可用PCR技术检测 鉴定细菌。
第七章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v
第七章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前
言
动植物林奈分类体系 细菌细胞不同于动植物细胞
第七章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第一节 细菌分类地位
一、分类地位
细菌过去归属植物界,自1974年以来,划为原核生物。细菌作为 另一个系统进行类别的原核生物,包括对动物和人具有致病作用的 衣原体、立克次体、霉形体、螺旋体、放线菌等,此外还涉及蓝细 菌、紫色光合细菌等。
他属有明显的差异。
种(Species):微生物分类的基本单元,是一群性质相
似的菌株,与其他菌株群体有明显差异。
菌株(Strain):是不同来源的某一种细菌的纯培养物。
同一种细菌有许多菌株,其主要性状应完全相同。
2、 细菌的命名
国际细菌命名法规(The International Code of Nomenclature of Bacteria)
第七章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第六节 三、鉴定程序
细菌的鉴定
革兰氏阳性 细菌
革兰氏阴性 细菌
球 菌
杆 菌
产生芽孢 革兰 氏阳 性大杆菌
丝状及树 枝状
无芽 孢
抗酸染色 阳性
抗酸染色 阴性
球菌/球
杆
杆菌
菌
MZN染色 MZN染色
阳性
阴性
弧状杆
丝状
菌
菌
中等大小 杆菌
螺旋状 菌
第六章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1、 细菌的分类地位
过去分类:植物界 1974年后:原核生物
原核生物:
古细菌(Archaea):是一个独特的系统进化类别, 产甲烷、极端耐盐、高度嗜热、细胞壁组成 与细菌不同。
细菌(Bacteria):衣原体、立克次氏体、霉形体、螺 旋体、放线菌、蓝细菌、光合细菌等
分类系统:纲、目、科、属、种
属(Genus, genera):具有若干共性的种的组合,与其
原则:各种性状等重要,用多菌株比较。 优点:科学、规范 缺点:需要电子计算机
双歧检索条目分类法:选择一项或多项 被认为是最主要的性状作为分类指征, 在最高一级的分类等阶上将细菌分成若 干类;然后选择数项次要性状为指征, 将细菌作次一等阶分类,依此类推,一 直划分到种。
优点:简明、实用
缺点:带有人为因素
双名法:
每一种细菌的拉丁名称由属名和种名二 部分组成,属名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其余 均小写。如大肠杆菌的学名:Escherichia coli, E coli。
在现代细菌分类中,在属名和种名之后
,还加上首次定名人(加括号)、现定
名人和现名定名年份,用正体字。如大 肠杆菌的学名:Escherichia coli ( Migula)Castellani et Chalmers 1919, 指 Migula 于1895年命名此菌为Bacillus coli, Castellani 及 Chalmers 于1919年改为现 名。
第七章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第三节 细菌分类鉴定的标准
一、表型特征鉴定
长期以来,细菌分类鉴定的主要依据是其表型特征,即形 态、染色、培养、细胞壁结构、生理生化及抗原性的特征。
二、种系发生关系鉴定
测定DNA中G+Cmol% 核酸杂交法 16sRNA寡聚核苷酸序列
第七章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第四节 细菌分类的方法
第四节 细菌分类的方法
二、数值分类法
原理是根据数值分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助电子计算 机,将拟分类的细菌按其性状相似程度归类定 位。
第七章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第五节 细菌的分类体系
一、伯吉氏系统学手册 二、原核生物 三、国际系统与进化微生物学杂志 四、国际著名的菌种保藏机构
第七章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第六节 细菌的鉴定 一、分类培养
一、条目分类法
长期以来,细菌分类采用传统的双歧检索条目分类法。 此法首选要在细菌的各种性状中,选择一项或数项被认 为是最主要的基本性质,作为分类指征,在最高一级的 分类等阶上将细菌分成若干类别;然后在这些类别中选 择数项次要性状为指征,将细菌作次一等阶分类,依此 类推,一直划分到种。
第七章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