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的分类与命名PPT课件

合集下载

细菌的分类及命名 ppt课件

细菌的分类及命名 ppt课件

2020/12/12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科及科以上的划分在细菌不太完善,且随
着研究的深入科属的划分会发生变动
2020/12/12
10
1、属(genus)性状相近、关系密切的 若干菌种组成一个菌属,与其他属有明 显差异。
2、种(species)是细菌学分类的最基本 单元,生物学性状基本相同的细菌群体 归成一个菌种。
3、菌株(strain)是不同来源的某一种 细菌的纯培养物。
2020/12/12
6
二、细菌的分类地位
1、过去属于植物界, 现在划为:原核生物
古菌 细菌
在兽医微生物中,古细菌不占重要 地位
2020/12/12
7
2、细菌还包括
衣原体、立克次氏体、霉形体、 螺旋体、放线菌等→对动物和人 具有致病作用
蓝细菌、紫色光合细菌等
2020/12/12
8
2020/12/12
细菌分类学包括分类,命名和鉴定
1、细菌分类:根据细菌各自的特征,并 按照亲缘关系分类,以不同等级编排系 统。分类有两种:
①细菌的生理生化分类法,包括有传 统分类法和数值分类法。
②细菌核酸、蛋白质结构的同源程度 进行分类法,称种系分类或自然分类。
2020/12/12
5
2、细菌命名:在分类基础上,给每种 细菌一个科学名称,便于交流并保证所 有的科研工作者给予同样名称。 3、细菌鉴定:将未知细菌按分类原则, 确定细菌的分类地位。

细菌感染的病原学诊断、细菌分类与命名ppt课件

细菌感染的病原学诊断、细菌分类与命名ppt课件

主要用于肠杆菌科细菌中属及种的鉴别
2019
-
67
明胶液化试验
明胶
胞外酶 分解
氨基酸
失去凝固力
液态明胶
主要用于肠杆菌科细菌的鉴别 2019 也用于鉴别- 炭疽杆菌(+)和类炭疽杆菌 68
苯丙氨酸
苯丙氨酸脱氨酶 脱氨基
苯丙酮酸 +
氯化铁
绿色
主要用于肠杆菌科细菌的鉴别
2019
-
69
氨基酸脱羧酶试验
2019
-
6
一、检查方法
(一)不染色标本检查法
主要用于观察生活状态下微生物某些形态 特点及运动性
‫٭‬常用的方法有压滴法和悬滴法
如:用压滴法观察霍乱弧菌的“鱼群样运动”
悬滴法观察霍乱弧菌的“穿梭样运动”
如在同一方法制作的另一标本中加入效价≥1:64
霍乱多价血清则穿梭样运动停止并发生凝集,则为制
2动019 试验(+)
2019
-
二氧化碳培养箱
46
2、烛缸法:
3、化学法: 按每升容积重碳酸钠
0.4g与1mol/L盐酸 0.35ml比例放入标本 缸,密封后倾斜容器使 两者接触产生CO2
2019
-
烛缸二氧化碳培养法
47
★厌氧培养法:厌氧罐培育法和厌氧袋法 1、厌氧罐培育法:用理化方法除去密
闭容器中的氧,造成无氧环境,以利于专 性厌氧菌生长。
2019
-
28
(7)鸡蛋和动物血清:虽然不是构成培养基 的基本成分,但却是某些细菌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物 质,所以仅用于制备一些特殊的培养基。
(8)生长因子:是细菌生长所必需的,但需 要量很小。在制备培养基时,常加入维生素、氨 基酸、嘌呤、嘧啶等生长因子。

细菌的分类及命名PPT

细菌的分类及命名PPT

细菌分类学包括分类,命名和鉴定
1、细菌分类:根据细菌各自的特征,并 按照亲缘关系分类,以不同等级编排系 统。分类有两种:
①细菌的生理生化分类法,包括有传 统分类法和数值分类法。
②细菌核酸、蛋白质结构的同源程度 进行分类法,称种系分类或种 细菌一个科学名称,便于交流并保证所 有的科研工作者给予同样名称。 3、细菌鉴定:将未知细菌按分类原则, 确定细菌的分类地位。
❖ 学名用拉丁文,遵循“双名法”。 ❖ 每一种细菌的拉丁文名称由属名和种名两部分
组成如: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 ▪ 属名在前,字首字母要大写,其余小写
▪ 整个属名及种名在出版物中应排成斜体
▪ 中文译名,种名在前,属名在后
2、分类学文献中的细菌拉丁文学名,属 名和种名之后,往往还要加上首次定 名人(加括号)、现名定名人和现名 定名年份,这些均用正体排字。 ▪ 一般兽医学及医学微生物学文献中, 属名和种名之后的部分均予省略。 ▪ 如:Escherichia coli
四、细菌分类鉴定的标准
1、长期以来,细菌分类鉴定的主要依据是 其表型(phenotype)特征
形态 染色 培养 细胞壁结构 生理生化 抗原特性
这些表型特征对细菌的鉴定和分类具有很重要的 作用,尤其是在临床微生物学的实中,至今仍有 应用价值。
2、目前微生物学界普遍考虑的分类依据 是 细 菌 的 种 系 发 生 关 系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即分析其基因特征从而 确定分类地位。
3)rRNA寡核苷酸编目分析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学名为 命名年份
Staphylococcus aureus Rosenbach
1884 属名葡萄球菌 种名金黄色 命名人的姓

细菌的分类及命名ppt课件

细菌的分类及命名ppt课件
25
五、细菌的鉴定 ➢ 纯培养细菌才能进行鉴定。DNA分子水
平的鉴定主要限于专业实验室; ➢ 常规细菌鉴定沿用表型特征检测方法;
有成套检测指标的快速诊断试剂盒 商品化的细菌鉴定试剂盒有Enteotube
系统、API系统、Vitek系统等。 ➢ 有条件的单位可用PCR技术检测鉴定
26
1、分类方法 数值分类法:根据细菌的各种性状的数值
11
例如 大肠埃希菌的学名全名是: Escherichia coli(Migula) Castellani et Chalmers l919 指的是Migula于1895年命名此菌为 Bacillu coli,Castellani及Chalmers 于1919年改为现名。
12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学名为:
18
四、细菌分类鉴定的标准
1、长期以来,细菌分类鉴定的主要依据是 其表型(phenotype)特征
形态 染色 培养 细胞壁结构 生理生化 抗原特性
这些表型特征对细菌的鉴定和分类具有很重要的 作用,尤其是在临床微生物学的实中,至今仍有 应用价值。
19
2、目前微生物学界普遍考虑的分类依据 是 细 菌 的 种 系 发 生 关 系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即分析其基因特征从而 确定分类地位。
巴氏杆菌
拟杆菌
螺旋状菌
钩端螺旋体 蛇形螺旋体 密螺旋体 疏螺旋体
丝状菌
坏死杆菌
MZN染色阴性
布氏杆菌属 鹦鹉热衣原体
31
14
3、拉丁文学名应按拉丁文字母的发音规 则读念
4、属名重复出现时,拉丁文可缩写,用 第一个字母,为避免混肴,也可用2个 字母。大肠杆菌(E.coli)
15

《常见细菌分类》课件

《常见细菌分类》课件

PART FOUR
形态:球形或椭圆形 结构:单细胞,无鞭毛,无芽孢 细胞壁:主要由肽聚糖和蛋白质组成 细胞膜:含有脂质和蛋白质,具有选择透过性
形态:杆状,和肽糖 复合物
细胞质:含有核糖 体、质粒等细胞器
繁殖方式:二分裂 繁殖,无性繁殖为 主
子等
细菌的死亡方 式包括自然死 亡、被其他生 物捕食和被药
物杀死等
生物转化是指细 菌通过代谢活动 将环境中的有机 物转化为自身所
需的营养物质
生物转化过程 包括分解代谢
和合成代谢
分解代谢是指细 菌将复杂的有机 物分解为简单的 小分子物质,如
糖、氨基酸等
合成代谢是指细 菌利用分解代谢 产生的小分子物 质合成自身所需 的大分子物质, 如蛋白质、核酸
DNA测序:通过DNA测序技术确 定细菌的种类和特性
基因芯片技术:通过基因芯片技术 检测细菌的基因表达情况,进行鉴 定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PCR技术:通过PCR技术扩增细菌 的特定基因片段,进行鉴定
生物信息学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 方法分析细菌的基因组数据,进行 鉴定
PART SEVEN
细菌的生存环境广泛,可以在土壤、水、空气、动植物体内等多种环境 中生存
细菌的种类繁多,目前已知的细菌种类超过10000种,其中大部分对 人体无害,但也有一些细菌可以引起疾病。
细菌分类:根据 形态、生理、生 化特征进行分类
命名规则:采用拉 丁文或英文命名, 遵循国际命名法规 则
命名格式:属名 +种名+亚种名+ 变种名
引起疾病
PART SIX
形态观察: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菌的 形态、大小、颜色等特征
染色鉴定:使用特定的染色剂对细 菌进行染色,观察其染色特性和形 态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则:各种性状等重要,用多菌株比较。 优点:科学、规范 缺点:需要电子计算机
双歧检索条目分类法:选择一项或多项 被认为是最主要的性状作为分类指征, 在最高一级的分类等阶上将细菌分成若 干类;然后选择数项次要性状为指征, 将细菌作次一等阶分类,依此类推,一 直划分到种。
优点:简明、实用
缺点:带有人为因素
第七章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第三节 细菌分类鉴定的标准
一、表型特征鉴定
长期以来,细菌分类鉴定的主要依据是其表型特征,即形 态、染色、培养、细胞壁结构、生理生化及抗原性的特征。
二、种系发生关系鉴定
测定DNA中G+Cmol% 核酸杂交法 16sRNA寡聚核苷酸序列
第七章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第四节 细菌分类的方法
5、 细菌的分类体系
1. “伯吉氏系统细菌学手册” ( Bergey’s Manual of Systematic Bacteriology):自1923年出 版第一版以来,不断充实修改再版,1994年面世第 九版。
2. Balows等编著的“原核生物” ( The Prokaryyotes ) : 第二版,1992,可弥补伯吉氏手册 的不足。
他属有明显的差异。
种(Species):微生物分类的基本单元,是一群性质相
似的菌株,与其他菌株群体有明显差异。
菌株(Strain):是不同来源的某一种细菌的纯培养物。
同一种细菌有许多菌株,其主要性状应完全相同。
2、 细菌的命名
国际细菌命名法规(The International Code of Nomenclature of Bacteria)
一般只有纯培养的细菌才能进行鉴定。
第七章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第六节 细菌的鉴定
二、鉴定方法
除按表型特征、DNA同源性或rRNA序列比较等方 法鉴定细菌外,还有用其他方法,如测定细菌的脂 肪酸组成,用气相-液相-质谱分析细菌的脂肪酸 谱,每一种细菌的脂肪酸谱是恒定的,可重复性好, 因此此法可用于细菌的鉴定或分类,往往结合常规 方法参照应用。在有条件 的单位可用PCR技术检测 鉴定细菌。
第七章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v
第七章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动植物林奈分类体系 细菌细胞不同于动植物细胞
第七章 细菌的分Biblioteka 与命名第一节 细菌分类地位
一、分类地位
细菌过去归属植物界,自1974年以来,划为原核生物。细菌作为 另一个系统进行类别的原核生物,包括对动物和人具有致病作用的 衣原体、立克次体、霉形体、螺旋体、放线菌等,此外还涉及蓝细 菌、紫色光合细菌等。
第七章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第二节 细菌的命名
一、俗名法
约定俗成的名字
二、学名法
细菌的命名依据“国际细菌命名法规”的 规定,学名用拉丁文,遵循“双名法”。所谓 “双名法”就是每一种细菌的拉丁文名称由属名 和种名两部分构成,属名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 其余均应小写,即使科名是以人名或地名命名 的,种名头一个字母也用小写。整个属名及种名
过去分类:植物界 1974年后:原核生物
原核生物:
古细菌(Archaea):是一个独特的系统进化类别, 产甲烷、极端耐盐、高度嗜热、细胞壁组成 与细菌不同。
细菌(Bacteria):衣原体、立克次氏体、霉形体、螺 旋体、放线菌、蓝细菌、光合细菌等
分类系统:纲、目、科、属、种
属(Genus, genera):具有若干共性的种的组合,与其
第七章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第一节 细菌分类地位
二、分类单元


菌株
具有共性的若干种的组合,应 与其他属有明显的差异。不同属之 间的16SrRnA序列有较大的差异,但 尚未提是出微差生异物的学量分化类标的准最。基本单元, 种可认为是一群性质相似的菌株,它 与其他菌株群体有明显差异。凡是 16SrRNA序列同源性大于97%的两株细 菌即可是确不定同为来同源一的种某。一种细菌的 纯培养物。同一种细菌可以有许 多菌株,其主要性状应完全相 同,其次要性状可稍有差异。
双名法:
每一种细菌的拉丁名称由属名和种名二 部分组成,属名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其余 均小写。如大肠杆菌的学名:Escherichia coli, E coli。
在现代细菌分类中,在属名和种名之后
,还加上首次定名人(加括号)、现定
名人和现名定名年份,用正体字。如大 肠杆菌的学名:Escherichia coli ( Migula)Castellani et Chalmers 1919, 指 Migula 于1895年命名此菌为Bacillus coli, Castellani 及 Chalmers 于1919年改为现 名。
第四节 细菌分类的方法
二、数值分类法
原理是根据数值分析,借助电子计算 机,将拟分类的细菌按其性状相似程度归类定 位。
第七章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第五节 细菌的分类体系
一、伯吉氏系统学手册 二、原核生物 三、国际系统与进化微生物学杂志 四、国际著名的菌种保藏机构
第七章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第六节 细菌的鉴定 一、分类培养
一、条目分类法
长期以来,细菌分类采用传统的双歧检索条目分类法。 此法首选要在细菌的各种性状中,选择一项或数项被认 为是最主要的基本性质,作为分类指征,在最高一级的 分类等阶上将细菌分成若干类别;然后在这些类别中选 择数项次要性状为指征,将细菌作次一等阶分类,依此 类推,一直划分到种。
第七章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3、 细菌的分类依据
过去的细菌分类鉴定依据:形态、染色、培 养、细胞壁结构、生理生化特点、抗原特性。
现在研究细菌种系发生关系主要采用三种方法:
测定DNA碱基(G+C) mol% 核酸分子杂交(DNA-DNA hybridization) 16S rRNA 寡核苷酸编目
4、 细菌分类的方法
数值分类法(Numerical taxonomy):根据数值分析, 借助电子计算机,将拟分类的细菌按其性状相似程度归类定 位。
第七章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第六节 三、鉴定程序
细菌的鉴定
革兰氏阳性 细菌
革兰氏阴性 细菌
球 菌
杆 菌
产生芽孢 革兰 氏阳 性大杆菌
丝状及树 枝状
无芽 孢
抗酸染色 阳性
抗酸染色 阴性
球菌/球

杆菌

MZN染色 MZN染色
阳性
阴性
弧状杆
丝状


中等大小 杆菌
螺旋状 菌
第六章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1、 细菌的分类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