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消化性溃疡药物分类及作用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酸药及治疗消化性溃疡药物[概述及分类]
抗酸药是无机弱碱类,能直接中和胃酸,小剂量抗酸药能缓解疼痛,大剂量抗酸药可促进溃疡愈合。
抗酸药按吸收过程可分为吸收性抗酸药(又称为全身性抗酸药,大剂量可引起碱中毒)和难吸收性抗酸药,(局部性抗酸药)。
治疗消化性溃疡病的药物根据不同作用方式分类如下:
抑制胃酸分泌 H2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
胆碱受体拮抗剂:哌仑西平
胃泌素拮抗剂:丙谷胺
H+-K+-ATP酶抑制剂:奥美拉唑
中和胃酸抗酸药:氢氧化铝
抗胃蛋白酸:硫糖铝
保护胃粘膜:前列腺素E、生胃酮
溃疡隔离剂:胶性铋制剂
[主要品种]
抗酸药目前常用的复方抗酸药多含有强、速效的碳酸氢钠和铋、镁盐等。
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主要包括降低胃酸的药物、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药物和增强胃粘膜保护作用的药物。
[药理作用]
抗酸药为弱碱性药物,主要的药理作用是可以和胃中的盐酸发生中和反应,削弱胃蛋白酶的活性。
口服后可以迅速中和胃酸,减少胃酸胃和蛋白酶对溃疡面的侵蚀消化作用,有明显的止疼效果,也可促进溃疡的愈合。
[适应症]
抗酸药能中和过多的胃酸以减轻胃溃疡和十二脂肠溃疡。
[作用特点]
抗酸药:胃酸被中和后,可使幽门紧张度降低。
缓和因幽门痉挛而引起的疼痛。
有些还能在溃疡面上形成一惯保护膜,有利于溃疡的愈合。
如氢氧化铝、氧化镁。
治疗消化性溃疡药物:1.降低胃液中胃酸浓度,养活胃蛋白酶活性,从而养活“攻击因子”的作用;2.增强胃肠粘膜的保护功能,修复或增强胃的“防御因子”。
由胃壁细胞分泌的胃酸是诱发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因素。
壁细胞膜的H2组胺受体、M胆碱受体、促胃液素受体与胃酸分泌有关,这些受体最后介导胃酸分泌的共同途径是激活H+, K+-ATP酶(又称质子泵)。
因此,M受体、H2受体和
促胃液素受体的阻断药,以及H+, K+-ATP酶抑制药均可抑制胃酸分泌,都可用于消化性溃疡的治疗。
可分为:H2受体阻断药、M受体阻断药、促胃液素受体阻断药、H+、K+-ATP 酶抑制药。
[主要品种]
常用的有:颠茄,阿托品,山莨菪碱,哌吡氮平,甲氰米胍,法莫替丁,洛赛克。
H2受体拮抗剂[主要品种]
H2受体拮抗剂包括西米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
[适应症]
主要用于治疗胃和十二指肠溃疡。
[作用特点]
H2受体拮抗剂能选择性地阻断壁细胞膜上的H2受体,使胃酸分泌减少。
不仅抑制基础胃酸的分泌,而且能部分地阻断组胺、五肽胃泌素、拟胆碱药和刺激迷走神经等所致的胃酸分泌。
[药理作用]
H2受体拮抗剂选择性地竞争结合壁细胞膜上的H2受体,使壁细胞内cAMP 产生,胃酸分泌减少。
H2受体拮抗剂不仅对组胺刺激的酸分泌有抑制作用,尚可部分地抑制胃泌素和乙酰胆碱刺激的酸分泌。
常用的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三种H2受体拮抗剂抑制胃酸分泌的相对能力相差20~50倍,以甲氰咪胍最弱,法莫替丁最强。
相应地抑制50%五肽胃泌素刺激的酸分泌所需的有效血浓度(EC50),以甲氰咪胍最高,法莫替丁最低。
在常规剂量下,血浓度超过EC50的时间在甲氰咪胍约6小时,其他两种约10小时。
[不良反应]
H2受体拮抗剂是相当安全的药物,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很低。
年龄大、伴肾功能和其他疾病时,易产生不良反应,常见腹泻、头痛、嗜睡、疲劳、肌痛、便秘等。
[H2受体拮抗剂新用法]
H2受体拮抗剂可高度选择性地与组胺H2受体结合,竞争性地拮抗组胺与H2受体结合后引起的胃酸分泌,产生抑酸作用,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
传统的给药方法是一日剂量分次给药,如西咪替丁200毫克,每天四次或400毫克,每天二次;雷尼替丁150毫克,每天二次;法莫替丁20毫克,每天二次;尼扎替丁150毫克,每天二次;罗沙替丁75毫克,每天二次。
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组胺的基础分泌以夜间为主,并且夜间胃液酸度在消化性溃疡,特别是十二指肠溃疡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白天的胃酸分泌与乙酰胆碱、胃泌素相关,且排出量不但与溃疡的形成无关,而且还具有以下显著的生理性作用:维持正常的消化过程,特别是蛋白质的消化,因为胃蛋白酶原转变为胃蛋白酶只有在足够酸的环境中才能实现;一定的胃酸酸度与钙和铁的吸收有重要关系;白天正常的胃酸分泌可保持胃内无菌环境,避免念珠菌使溃疡愈合延缓、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部分患者溃疡病的过早复发、胃酸持久抑制引起一些患者腹泻。
因此,有学者认为,H2受体拮抗剂在白天的抑酸作用弱,而夜间给予此类药可以有效地抑制胃酸分泌,从而可以使溃疡快速愈合,症状缓解。
临床观察也支持这一观点,即在睡前将H2受体拮抗剂一日剂量一次给药,在溃疡愈合速度、症状缓解和安全性上均与一日剂量分次给药法相同,并且这种给药法可以提高溃疡病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已经在临床应用的H2受体拮抗的一日剂量一次给药法为:睡前服,西咪替丁800毫克,雷尼替丁300毫克,法莫替丁40毫克,
尼扎替丁300毫克,罗沙替丁150毫克。
[H2受体拮抗剂市场分析]
随着新药成果转化率的不断提高,国产药品价格连续下调,百姓得到了实惠的同时,消化类用药消费比值已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与此同时,在新药的推广应用下,产品的更新换代较快,用药金额仍呈现出增长势头,2003年国内16个典型城市样本医院中,消化系统及代谢药物用药金额已达 19.63亿元,同比上一年增长了17.03%。
目前在抗溃疡抑酸剂药物市场上,已形成了由质子泵抑制剂类、H2受体拮抗剂和胃粘膜保护剂三足鼎立的局面,H2受体拮抗剂:雷尼替丁、法莫替丁、西咪替丁、尼扎替丁已广泛用于临床,新药罗沙替丁、拉呋替丁、乙溴替丁的开发,将进一步加大胃炎和胃肠溃疡临床药物的选择范围,尽管奥美拉唑及其品牌药物“洛赛克”在我国市场形势很好,但是“替丁类”药物符合同情,也展示出较好的市场前景。
[消化系统疾病及其药物进展]
消化系统疾病是常见多发病,同时也是一种极易复发的慢性病,尚未有彻底根治的有效手段,这已成为药学领域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
统计分析表明:全球消化系统的发病率占人类的10-12%,我国城镇消化系统的发病率为11.43%,与欧美许多发达国家基本相似。
由于饮食结构的特点,南方城市和西南地区居民的患病率比较偏高,而中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的发生率较多,每年仍有数千万胃肠道病患者采用药物治疗。
伴随着胃肠治疗药物的快速增长,许多的抗溃疡新药如雨后春笋相继问世,消化系统用药在我国已成为仅次于抗感染类、心血管类的第三大治疗药物,据2002年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资料报道: 2001年世界13大药物市场营养代谢药品销售额已达373亿美元,占市场总额的15.29%,同比增长率为7%,其中畅销的前200种药品中五种抗溃疡药的销售额为112亿美元。
据中国医药商业协会统计:我国2001年各类药品的纯销售额为1530亿元,消化与代谢药品共320 个品种,占药品销售额的9.55%,为146亿元。
由于用药结构的调整,已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消化与代谢药的另一特点是在零售市场中表现格外突出,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零售分析系统的数据表明,2002 年上半年,消化系统用药占化学药品零售额的 16.27%,仅次于抗感染药居于第二。
在我国消化系统治疗药物中,传统中成药的市场份额相对较小,尚不足该类药品总量的1/3,主要是由于中成药疗效不明确,显效率低,常作为胃肠调理保护性辅助用药。
而临床中的西药已趋于成熟,抗溃疡药、胃粘膜保护剂是目前国内消化系统用药的中流砥柱,市场占有率已达62.35%,在国内抗溃疡药市场占据着主导地位,已成为大众认知的药品。
【相关药品】
法莫替丁法莫替丁氯化钠枸橼酸铋雷尼替丁尼扎替丁
西咪替丁西米替丁口服乳盐酸雷尼替丁
质子泵抑制剂[概述及分类]
质子泵抑制剂是已知的最强大的胃酸分泌抑制剂。
[作用特点]
这类药物可以抑制壁细胞分泌H+的最后环节H+,K+-ATP酶(质子泵),有效地减少胃酸分泌。
作用时间长,对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效果优于H2受体拮抗剂;是一种比较安全的抗溃疡药物。
[临床应用]
1、治疗十二指肠溃疡
国外报道,对38 例内镜检查为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和34 例病症相同者分别口服兰索拉唑或奥美拉唑,结果两组在治疗后4wk的溃疡愈合率分别为97.14 %和97.12 %,腹痛缓解率为100 %和93.15 %,总有效率为100 %和97.11 %,但治疗后3d 内的疼痛缓解率分别为73.14 %和51.16 %( P < 0. 05)。
国内报道,北京友谊医院、中日友好医院等对120 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采用随机、开放试验方法评价泮托拉唑与奥美拉唑的疗效。
治疗组60 例口服泮托拉唑,40mg/ 次,早餐后服用;对照组60 例口服奥美拉唑,20mg/ 次,早餐后服用,连续4wk。
结果两组的溃疡愈合率分别为95 %和93.13 % ,有效率均为100 %。
但前者缓解疼痛更为迅速,在治疗后3d疼痛消失率两组分别为75 %和52 %。
广州人民医院等对82例内镜检查为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分别应用泮托拉唑或奥美拉唑治疗,每组41 例,分别口服泮托拉唑40mg/ 次或奥美拉唑20mg/次,连续2wk,结果有效率分别为97.16 %和100 %。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等对100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分别应用泮托拉唑40mg/ 次或兰索拉唑30mg/ 次治疗,连续4wk 后行复查胃镜并以记分法记录患者的治疗前、后症状。
结果两组痊愈者分别有44 例和43 例,有效率分别为98 %和96 %,且尚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的报道是上海泮托拉唑临床协作组对116例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分别应用泮托拉唑40mg/ 次或奥美拉唑20mg/ 次治疗,连续4wk 后两组胃溃疡愈合率分别为91.17 %和90.10 %,十二指肠溃疡愈合率分别为91.17 %和94.17 %。
2、治疗胃Hp 感染
兰索拉唑并用克拉霉素、甲硝唑根治Hp 感染是有效的。
兰索拉唑与1 种或2 种抗生素并用1wk 治疗Hp 阳性的溃疡病,Hp根除率为60 %~90 % ,对Hp 的清除作用可与胶体铋相媲美。
63 例经尿素酶、组织学证实为Hp 感染的患者,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42 例,慢性浅表性胃炎16 例,胃溃疡5 例。
口服兰索拉唑30mg , 2 次/ d ;阿莫西林1 500mg, 2 次/ d ;十六角蒙脱石3g/ 次,3 次/ d ,连续1wk 。
结果对Hp 的根除率为89 %。
在另一项临床研究中, 对446 例Hp 感染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以依索拉唑并用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的三联疗法治疗,连续1wk,使90%的患者痊愈。
3、治疗返流性食管炎
国内报道,广西柳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应用奥美拉唑联合西沙必利治疗返流性食管炎。
10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0例口服奥美拉唑,20mg/ 次,2 次/ d,同时加服西沙必利10mg/ 次,4次/ d ;对照组48例单独口服奥美拉唑,20mg/ 次,2 次/ d,连续4wk 。
结果内窥镜复查治疗组原食管粘膜病损愈合好转的总有效率为97 %,对照组为62 %;对治疗组烧心痛和反流症状的总有效率为93 %和92 %,而对照组均为62 %( P < 0.05)。
另对20 例曾用H2 - 受体拮
抗剂治疗无效的返流性食管炎患者应用兰索拉
唑,30mg/ 次,1 次/ d,连续8wk,在4wk 后和8wk 后的治愈率分别为52.19 %和85 ,有效率分别为82.14 %和100 %。
另在治疗活动性十二指肠溃疡和糜散或溃疡性胃- 食道返流症的两项研究中发现,雷贝拉唑20mg/ 次,1 次/ d,比雷尼替丁150mg,1 次/ d 治愈率更高。
第2wk 和第4wk,对十二指肠溃疡的治愈率,雷贝拉唑组分别为58 %和88 %,雷尼替丁组为36 %和65 %。
国外报道,欧洲雷贝拉唑研究小组一项多中心研究结果显示,3 组多中心、双盲研究比较了雷贝拉唑20mg/次,1 次/ d 和奥美拉唑20mg/ 次,1 次/ d 对糜烂性或溃疡性糜烂性胃-食道返流症、活动性十二指肠溃疡、活动性胃溃疡的疗效。
在这 3 组研究中雷贝拉唑的治愈率与奥美拉唑相似,分别为92 %~94 %(8wk)、91 %~91 % (6wk) 和98 %~93 % (4wk),均优于H2 -受体拮抗剂。
在对胃-食道返流症的治疗研究中,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相比,第4wk 的治愈率两组均为81 %,而在第8wk 时雷贝拉唑组为92 %,奥美拉唑组为94 %。
2 000 例返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接受依索拉唑40mg 与奥美拉唑20mg,1 次/ d 治疗。
结果,前者的治愈率高于后者10 %,而治愈相同例数的时间,两组分别为5d 和
9d 。
国外报道,115 例胃- 食道返流症患者,口服依索拉唑40mg/ 次,1 次/ d,或兰索拉唑30mg/ 次,1 次/ d,在双盲对照试验中,胃内p H 大于410的时间前者长于后者。
d1 胃内p H 大于410 的比例为48.16 %和40.16 %;d5 分别为68.14 %和62.10 %;24h内p H410 维持12h 的患者分别为88 %和77 %。
4、治疗卓- 艾氏综合征
国外报道,以卓- 艾氏综合征、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返流性食管炎患者为对象,口服兰索拉唑,30mg/ 次,1 次/ d,进行双盲比较试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口服给药6wk,其他患者口服给药8wk 。
经内窥镜判定,总病例1137例中治愈1034例,总治愈率90.10 %,其中对卓- 艾氏综合征的治愈率达100 %,胃溃疡为88.16 %,十二指肠溃疡为93.19 %,吻合部溃疡为89.15 %,返流性食管炎为92.14 %。
5、治疗上消化道出血
奥美拉唑可广泛应用于胃、十二指肠病变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
北京友谊医院应用本品静滴(20~120mg/ d)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33 例,止血有效率84.19 %,明显优于雷尼替丁组(30 例) 的止血有效率60 %。
[不良反应]
质子泵抑制剂所致的不良反应较小,迄今总体上的临床报道与评价较好。
如奥美拉唑,它在人群中的耐受性较好,仅约有1%患者出现头痛、腹泻、便秘、腹痛、恶心、呕吐和胃肠胀气反应,极少发生红斑、丘疹、瘙痒、眩晕、肢端麻木、嗜睡、失眠和疲倦反应。
[研究进展]
开辟了抗消化性溃疡药物新的作用途径,它崛起于20 世纪80年代。
第一代产品奥美拉唑于1979 年合成,1988年在瑞士上市。
其抑酸用并不在于阻断各种受体,而是进入胃壁细胞分泌小管的高酸环境中与H +结合形成有活性的次磺酸和次磺酰胺,与H +/ K+ - A TP 酶的巯基脱水偶联,导致体内H +/ K+ - A TP酶活性永久被抑制。
该药具有高度选择性,可抑制胃酸形成的最后步骤,
所以无论是对基础胃酸分泌还是对各种形式的应激性胃酸分泌,都可有效地抑制。
该药抑酸完全,作用强,持续时间长久,对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较高,疗程也较短,溃疡愈合的时间比H2-受体拮抗剂快。
1992 年,日本武田公司开发的兰索拉唑为第二代质子泵抑制剂,其构造特征是吡啶环4位上有含氟的烷氧基。
该药的抑酸、细胞保护和促进溃疡愈合效果优于奥美拉唑,在抑酸分泌剂量下,有显著的预防粘膜损伤发生的作用,对慢性溃疡模型中醋酸所诱发的胃溃疡有明显的促进愈合作用,效果优于奥美拉唑。
吡啶环4位上去甲基并与硫酸盐结合。
该药在胃壁细胞小管中转化为嗜硫的环化次硫酰胺,可与膜表面的H +/ K+ - A TP 酶第5 、6节段的半硫氨酸作用形成复合物,使酶失活。
其特点是对细胞色素P450 依赖酶的抑制作用非常弱,对壁细胞的选择性作用比奥美拉唑更专一,而生物利用度较之奥美拉唑提高7倍,在与其它药物伍用时安全性和有效性均高于奥美拉唑和兰索拉唑,在弱酸性环境下也较奥美拉唑和兰索拉唑稳定。
动物实验表明,三者的抑酸能力大致相当。
泮妥拉唑因具有选择性高、疗效好、低毒性的特点,而被认为是一个很有前途的H + /K + - A TP酶抑制剂。
H +/ K + - A TP酶及酸分泌抑制剂。
雷贝拉唑对质子泵的抑制速度快于其它同类产品,这反映了其对胃壁细胞细管有更快的激活作用。
国外报道,对健康志愿者24h胃内p H 的监测,口服雷贝拉唑1 次20mg ,1 次/ d ,连续4d,p H 由2115 升高至5190。
雷贝拉唑对Hp 具有体外抗菌活性,最小抑菌浓度为1157~3. 13mg/ ml,低于奥美拉唑和兰索拉唑,这可能与雷贝拉唑对Hp 有较强的亲和作用有关。
持续控制和维持胃内酸度大于4 的时间更长,是迄今抑制胃酸能力最强的质子泵抑制剂。
另一类于2000 年在日本上市的莱米诺拉唑(Leminoprazole),为一种既抗胃酸又兼具胃粘膜保护作用的新药。
动物试验显示,它可促进胃凝胶层粘蛋白的生物合成,刺激胃粘膜的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抑制胃粘膜血管通透性的增加,并可促进胃液的分泌。
吡帕拉唑(Perprazole) 于2001 年上市,它是奥美拉唑的单一光学异构体,吸收极快,可以更快地缓解胃酸症状。
此外,还有一系列化合物正在临床或临床前研究中,如艾沙拉唑(Esaprozole)、二硫拉唑(Disuprazole) 、B Y- 574等。
相信它们今后将成为更加有效的治疗消化性溃疡药物。
[相关出处]新编药物学
【相关药品】
埃索美拉唑镁奥美拉唑奥美拉唑镁奥美拉唑钠
兰索拉唑雷贝拉唑钠泮托拉唑泮托拉唑钠
选择性抗胆碱药[主要品种]
三甲硫苯嗪、格隆溴胺、哌仑西平。
[药理作用]
系选择性抑制胃壁细胞毒蕈碱受体而减少胃酸分泌。
【相关药品】
--------------------------------------------------------------------------------
盐酸哌仑西平盐酸戊乙奎醚
胃泌素受体拮抗
胃黏膜保护剂[概述及分类]
具有保护和增强胃黏膜防御机能的一类药物统称为胃黏膜保护剂。
[作用特点]
胃黏膜保护剂的作用不仅在于保护胃肠道黏膜屏障,还具有细胞保护作用,并能促进粘液分泌,增强粘液屏障作用。
[药理作用]
进入胃肠道后可迅速与黏膜结合,尤其是与受损黏膜相结合后形成薄膜,覆盖在黏膜表面,使之不再受到各种有害物质(消化液、药物等)的侵袭,起隔离作用。
黏膜保护剂还可促使消化道黏膜细胞分泌黏液等保护性物质,有促进黏膜修复的作用。
[主要品种]
临床上常用的胃黏膜保护剂有胶体铋、硫糖铝、施维舒、麦滋林等。
[临床应用]
胃黏膜保护剂适用于治疗所有与消化道黏膜损伤有关的疾病,包括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胃炎、成人及儿童的急慢性腹泻、胃-食管反流、食管炎、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IBS)等疾病的治疗。
胶体铋[概述及分类]
胶体铋又称铋化合物,包括次硝酸铋、次水杨酸、次枸橼酸铋。
[作用特点]
此类药物利用其胶体特性在胃黏膜上形成牢固的保护膜,并通过铋离子杀灭幽门螺旋杆菌,从而起到治疗溃疡的作用。
[作用机制]
胶体铋治疗溃疡病的机制并不在于对酸分泌的抑制,而主要是它对粘膜和细胞的保护作用。
另外还有杀灭Hp的作用,对Hp相关的消化性溃疡及胃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药理作用]
胶体铋是一种复合性铋盐。
在酸性环境中与蛋白质螯合,从而构成一层防止酸和胃蛋白酶侵袭的保护屏障;与粘液形成一种复合物,构成防止H+弥散的屏障。
胶体铋还可减少胃蛋白酶的排出和活性,促进前列腺素的合成。
[临床应用]
此药主要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萎缩及非萎缩性胃炎)、根除幽门螺旋杆菌(Hp)等,但不宜长期连续服用。
枸橼酸铋钾胶体果胶铋
前列腺素及其衍生物[概述及分类]
前列腺素(PG)是由必须脂肪酸合成的二十碳的氧合脂肪酸。
现常用的前列腺素有米索前列醇。
[药理作用]
此类药物可能系通过降低壁细胞cAMP水平而减少胃酸分泌,从而发挥抗消化性溃疡作用。
[作用特点]
前列腺素抗溃疡作用主要表现在可降低基础及刺激后的胃酸分泌和增强粘膜对组织损伤的抵抗。
【相关药品】
L-谷氨酰胺呱仑酸钠醋氨己酸锌复方谷氨酰胺甘草锌
甘珀酸钠猴头菌提取物吉法酯磷酸铝
硫糖铝硫糖铝小檗碱瑞巴派特替普瑞酮
胃膜素胸腺蛋白
抗酸药[概述及分类]
抗酸药是无机弱碱类,能直接中和胃酸,小剂量抗酸药能缓解疼痛,大剂量抗酸药可促进溃疡愈合。
抗酸药按吸收过程可分为吸收性抗酸药(又称为全身性抗酸药,大剂量可引起碱中毒)和难吸收性抗酸药,(局部性抗酸药)。
[主要品种]
抗酸药目前常用的复方抗酸药多含有强、速效的碳酸氢钠和铋、镁盐等。
[作用特点]
胃酸被中和后,可使幽门紧张度降低。
缓和因幽门痉挛而引起的疼痛。
有些还能在溃疡面上形成一惯保护膜,有利于溃疡的愈合。
应用单一品种的抗酸药有一定的不良反应,且在临床上达不到满意的效果,因而在临床上多采用几种抗酸药组成复方制剂以互相取长补短。
[药理作用]
抗酸药为弱碱性药物,主要的药理作用是可以和胃中的盐酸发生中和反应,削弱胃蛋白酶的活性。
口服后可以迅速中和胃酸,减少胃酸胃和蛋白酶对溃疡面的侵蚀消化作用,有明显的止疼效果,也可促进溃疡的愈合。
[适应症]
抗酸药能中和过多的胃酸以减轻胃溃疡和十二脂肠溃疡。
铋镁豆蔻铋镁豆蔻片铋镁碳酸氢钠大黄碳酸氢钠
复方丙谷胺复方丙谷胺胶囊复方丙谷胺西咪替丁复方颠茄铋镁
复方颠茄氢氧化铝复方甘铋镁复方碱式硝酸铋复方雷尼替丁
复方木香铝镁复方木香铝镁片复方溴丙胺太林铝镁复方延胡索氢氧化铝甘罗溴铵海藻酸铝镁龙胆碳酸氢钠铝镁颠茄
铝镁加铝碳酸镁氢氧化铝神黄钠铝
鼠李铋镁碳酸钙甘氨酸碳酸氢钠维U颠茄铝
维U颠茄铝Ⅱ维U颠茄铝镁维U颠茄铝镁Ⅱ小儿大黄碳酸氢钠
【相关药品】
复方铝酸铋复方铝酸铋胶囊复方氢氧化铝复方胃膜素
甘羟铝三硅酸镁碳酸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