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有效渗透
浅谈对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认识
日口
认 为 “ 于诗 ,立 于 礼 ,成于 乐 ” 。语文 学科 不 同于 数理 化等 学 兴 科 ,它 更 强 调 学 生 的 体验 和 感 悟 。语 文 教 学 离 不 开 一个 “ ” 美 字。语文学科的人文属性不 是凭借简单直 白的道德说教文字承 载 ,而是 借助 于 一篇 篇熔 自然 美 、生 活美 、情 感 美 、艺术 美 、语 言美 等于 一炉 的有血 有 肉 的文 学 作 品表现 出来 的。具 体地 说 ,就 是通 过语 文 教材 的课 堂教 学和 课 外活 动等 教 学过 程 ,教 育学 生感 知 、 理解 、鉴 赏 、评 价 美 、 进行 美 的创 造 ,树 立 正 确 的 审美 观 点 ,培养 健康 的审美 情趣 ,形 成 崇 高的 审美 理想 。刘 勰 说 : “ 夫 缀文 者情 动而 辞 发 ,观文 者披 文 以入 情 。 ”学生 只有 有 了一 定 的 情感 体验 ,才 能 准确 理解 课文 思 想感 情和 写法 ,进而 细致 地表 达 自己的思 想感情 ,写 出声 情 并茂 的文章 来 。 为什 么要在 语文 教 学中渗 透审 美教 育 语 文 教 学 的 目的就 是 使 学 生 热 爱 祖 国 语 言 , 能 够 正确 理 解 和运 用祖 国的语 言文 字 ,具 有现 代 的语 文 阅读 能力 、写 作 能力和 听说 能 力 ,具有 阅读 浅 易文 言文 的 能力 ,而 且要 在 语文 教 学过程 中 开拓 学生 的视 野 ,发 展学 生 的智 力 ,培养 学 生的 社会 主 义道 德 情操 ,健康 高 尚的 审美 观和 爱 国主 义精 神 。简 而言 之 ,就 是既 要 传授 知 识又 要进 行 思想 教育 。教育 学研 究成 果 告诉 我们 :教学 成 效 的大 小取 决于 学生 在接 受 知识 过程 中精 神 活动 的 主动 性 。因 此 要从 根 本上 改革 我们 语 文教 学 的途径 和 方法 ,就 是 要充 分调 动 学 生在 接 受知 识过 程 中精 神活 动 的主 动性 , 并 以此为 突破 口,而 这 突破 口的重要 通 道便 是 审美 教育 。 审美 教育 可使 学 生从 接受 者 的 角色 转变 为探 究 者 ,学 习亦会 变 得其 乐无 穷 ,教 学 效果 自然 颇 佳 。反 之 ,处 于受 动状 态之 中,学 生 则只 能消 极被 动地 接 受知 识 信 息 。因此 整个 过 程 结束 后 ,学生 收 效甚微 ,或者 毫 无所 得 ,甚 至 影 响了 学习 兴趣 ,破 坏 了学 习 的积 极性 ,产 生厌 学情 绪 。所 以 说 如果 教 师不 注重 教 学教 法 的运用 ,不但 会产 生严 重 的后 果 ,而 且 还 使 自 己成 了 费 力不 讨 好 的 “ 书 匠 ” 。俗 话 说 : “ 学 有 教 教 法 ,教 无 定法 ,贵 在得 法 。 ”正式 把美 育 作为 一个 专 门 的独立 的 理 论 问题加 以探 索 和研 究 的l 世纪 德 国美 学家 席勒 认 为 : “ 感 8 从 觉 的受 动状 态 到思 维和 意 志 的能动 状态 的转变 ,只 有 通过 审美 自 由的 中间状 态 才能 完成 。”所 以,审 美教 育在 语文 教 学 中是不 可 缺 少 的 ,只有 审美 教 育才 能使 学生 真 正地 融入 知识 的海洋 ,乐 意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审美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审美教育【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是旨在培养青少年学生鉴别美、欣赏美、创造美的志趣和能力的一种教育活动。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可以使语文教学充满美的情趣,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从而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审美修养、审美体验、语文教学to seep the esthetic education how in the language teaching yang huaying【abstract】seeps the esthetic education in the language teaching, is for the purpose of training the young students to distinguish us, to appreciate us, to create us’s interest and ability one kind of pedagogical activity. seeps the esthetic education in the language teaching, may cause the language teaching to fill the beautiful appeal, causes the student to obtain us’s enjoyment, thus is advantageous in transfers the student to study the enthusiasm an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key words】esthetic training, esthetic experience, language teaching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始终贯穿于语文教学的整个体系之中,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熏陶过程,是语文素养整体形成和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审美渗透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审美渗透诗歌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不仅是人类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更是审美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高中语文课堂中,诗歌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升情感修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而在这个过程中,如何进行有效的审美渗透,引导学生真正感受诗歌之美,是一项极有挑战性的任务。
本文将就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审美渗透展开探讨。
一、审美渗透的意义审美渗透旨在通过诗歌的教学,培养学生对于美的感知能力和欣赏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情操。
而这对于高中生来说,具有以下几个重要意义。
1.审美渗透是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
通过在审美观上的坚韧训练,学生可以提高自己对于诗歌音韵、意象、押韵等艺术元素的感知能力,从而更加准确地领略、理解诗歌表达的美。
2.审美渗透有助于提升学生情感修养。
在高中阶段,学生正处于对世界的逐渐认知和情感形成的关键时期,而诗歌是情感的媒介,能够帮助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感受到他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共情能力,提高他们的情感修养。
3.审美渗透有助于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
诗歌是文化的载体,通过诗歌的教学,可以向学生传递人文精神、人文关怀,培养学生感知和欣赏人文价值的能力,使他们具备创造精神和人文触觉,从而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二、审美渗透的方法在进行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审美渗透时,我们可以借鉴以下几种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1.以情感共鸣为基础。
情感共鸣是审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对于诗歌感受的核心。
教师可以通过现实生活中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从自身的经验出发,与诗歌中的情感相互对应,建立情感共鸣,进而体验到诗歌的美妙。
2.注重文本分析和独立思考。
在诗歌教学中,学生应该学会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通过对诗歌的结构、语言、意象等进行深入分析,从中发现诗歌的审美之美。
同时,学生也应该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从个人的角度出发,对诗歌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和感悟。
3.注重诗歌的声韵美和意象美。
声韵美和意象美是诗歌的两大特征,也是表达诗歌审美的重要途径。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渗透美育教学的研究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渗透美育教学的研究一、美育教育美育教育,是指通过对美术家和美术作品的介绍,以及美术教育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审美时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良好的审美情趣。
它是一种通过具体的美术教育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一种教育方式。
而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如何通过诗歌教学来渗透美育教学,成为了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基本要求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课程标准中,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有明确的基本要求。
在诗歌教学中,要求学生通过诵读、默写、解析等方式,把握诗歌的基本韵律和审美特点,并能够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还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诗歌鉴赏方法,懂得欣赏、分析和评价一首诗歌的内在美学价值。
而在这一系列的要求中,都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三、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的方式和方法1. 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的诗歌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首先应该选择那些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审美需求的诗歌进行教学。
因为只有选择了适合学生的诗歌,才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愿意去主动去探索、鉴赏和思考。
选择适合学生的诗歌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中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2. 善用诗歌教学中的课外活动在诗歌教学中,可以通过课外朗诵比赛、诗歌创作等方式,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诗歌的创作和鉴赏中。
这些课外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欣赏、体验和理解诗歌中的情感和美学价值。
3. 注重诗歌教学中的情感教育4.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在诗歌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通过诗歌的分析和评价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让学生学会用批判性的眼光去理解诗歌中的意蕴,发现其中的美学价值和审美特点。
通过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四、总结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渗透美育教学,是当前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中一个重要的课题。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
生进行 审美教育 ,必须根据 学生的年龄特 点,在训练语言 文 处长 的崇 敬之情 。通 过这 样层 层深 入地剖 析课 文 ,再配 合 字 能力 的过程 中让学 生潜移 默化 地领 悟文 本 中人物 的心 灵 其它 教学 手段 的运用 ,军 需处 长 的光辉形 象在 学 生心 目中
美 ,宇 宙空间的神秘美 ,大 自 然 中的意境美 ……
二、分析欣赏,领悟美
版 纳热 带花 卉 园。 回来后 ,指 导学 生抓住 园 内特 点 ,依照 《 桂林 山水 》 的行 文 结构来 写 ,结果 ,一 篇篇 结构清 晰 、
“ 圣 人 以诗 教 涤 荡 其 浊 心 。 ”这 说 明 美 的教 育 对 于
一
就会 越来 越高 大 ,他 那忠 于党 、忠 于革命 、毫 不利 己 、专 门利人 、一心 为公 的无私 精神 就就 会给 学生 强烈 的感染 。 三、形象比较 ,鉴 赏美
、
感情 朗读 ,品味美
现 行 的语文 教材 中有许 多清 新流 畅 、优美 而富有 音乐
美 、绘画美 和建 筑美 的课文 。通 过 朗读 能把无 声 的文字变
入云 际 。”读 时把 “ 线条 ”、 “ 渲 染 ”、 “ 勾 勒 ”读得 稍 过 学 习 比较感 受到 的美 就 能较 牢 固地 扎进心 田,受到 美 的 重 点, “ 到处 翠色 欲流 ,轻轻 流入 云 际”读得 轻 点、舒 缓 熏 陶 。 点 。让学 生在老 师 的指 导下 多读几 遍 ,就能感 受到 那绿 色 的草 原 一望无 际和 天相 接 ,仿 佛翠 绿 的颜色 流入 了天 际的 柔美 意境 。这 也就 是古 人所说 的 “ 书读 百遍 ,其义 自 见” 四、指导作文,创造美 作 文 教学是 语文 教学 中的一 个重 要组 成部 分 ,作 文是 培 养学 生创 造美 的重 要途径 。在 教学 中 ,鼓励 学生积 累 阅
审美在语文课教学中的渗透
分 地 吸 取 营 养 , 断 地 丰 富 自己 、 展 自己 。 是 提 高学 生 的 语 文 不 发 素养( 即文 化 素 养 ) 有 效 方 法 。这 其 中 当 然 包 括 能 否 正 确 理 解 的 和 运 用 祖 国 语 言 文 字 , 有 “ 康 高 尚 的 审美 情 趣 ” “ 会 主 义 具 健 和 社 思 想 品质 ” “ 国主 义 精 神 ” 内容 。教 师 引 导 学 生 从 这 些 文 质 、爱 等 兼 美 的课 文 中充 分 地 吸 取 营 养 ,必 须 通 过 审 美来 完 成 。没 有 审 美 , 便 是 凝 固 的 , 闭 的 , 不 可 能 转 化 到 学 生 身 上 ; 有 审 美 封 它 没 美 , 便是虚幻的 、 美 缥缈 的 , 对 于鉴 赏 能力 较 低 的学 生 来 说 。 相 必 然 是 可 望 而 不 可 及 ; 有 审 美 , 便 是 僵 化 的 , 条 的 , 生 学 到 没 美 教 学 期 末 只能 是 些 皮 迁 居 则 不 可 能是 其要 旨 ; 有 审 美 , 便 是 形 式 没 美 的 、 式 的 , 现 在 学 生 面 前 的 只 能 是 被 肢 解 , 扭 曲乃 至 被 抽 模 展 被
把 握 作 品 的意 境 也是 审美 的 重 点 之 一 .意 境 审 美 可 以 帮助 学 生 从 作 品 的表 层 走 进 作 品 的 深 层 , 由 此 获 得 自己 的感 悟 , 并 如 苏 东坡 《 奴 娇 ・ 念 赤壁 怀古 》 境 开 阔 , 景 宏 大 , 言雄 健 。要 领 意 场 语 悟 作 品 的意 境 美 , 需 要 引 导 学 生 走 进 作 品 中 去 , “ 淘尽 、 则 把 流 千 古 风 流 人 物 ” “ 时 多 少豪 杰 ” “ 道 是 三 国 周 郎 赤 壁 ” 系 起 、一 与 人 联 来 , 象 作 者 站 在 赤 壁 之 上 眼 望 “ 江 东 去 ” “ 涛 拍 岸 ” “ 起 想 大 ,惊 、卷 千 堆雪 ”如何发思 古之幽情 ; 会 作者对 周瑜在 此建功立业 的 , 体 敬仰 与羡慕 ; 会 作者感慨 今昔 , 体 由物 及 人 , 由人 及 物 , 发 “ 抒 人 生如梦 ” 心理历程 , 的 由此 再 进 一 步 体 会 时 间 流 逝 , 事 沧 桑 , 世 诗 人 把 怀 古 伤 今 之 情 全 部 寄 托 于 那 波 澜 壮 阔 的 意 境 之 中 的无 可 奈
审美意识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审美意识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语文教学是美的事业,语文教材是美的宫殿,语文教师则应是美的使者。
教师只有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并以高尚的审美观指导教学,才能率领学生感知美、鉴赏美,继而创造美,语文教学才会真正成为洋溢着美的活动。
因此语文教学离不开审美,语文教师更应使审美渗透在课堂的各个方面,使学生在一个美的天地里饶有兴趣地汲取营养,训练思维,发展智力,陶冶情操,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深入钻研,发掘教材本身固有的美语文教师的任务就是向学生揭示与发掘教材本身固有的美,包括:主题的美,思想与结构的美,意境的美,语言的美,体裁的美等等。
《散步》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文中共有四人:母亲、“我”、妻子、儿子。
一家三代组成双重母子关系,要解决的是一个矛盾——走大路或走小路(实为两代人对生活的不同选择),人物不多,关系虽不复杂,但很微妙。
矛盾不大,但还很尖锐,不好折中。
这种人物使得文章颇有波澜情趣。
随着问题的解决,把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体贴、关怀爱护表达得有声有色,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跃然纸上。
中年人在社会生活中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任,在文章最后的画面——两个中年人肩负着一老一小的行进中得到阐释:美的主题、美的构思、美的人物、美的语言、美的意境。
二、练好内功,追求教学语言的艺术美(一)教学语言的情感性“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交流的动向过程。
一节课的起始、发展、高潮处往往需要教师以其丰富的感情和知识纵情渲染,从而为学生进入并保持最佳状态,把握课文精髓,创造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
(二)教学语言的新颖、幽默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心情舒畅地学习效果尤佳。
因此,语文教师的第一助手是幽默。
教师要善于用风趣的语言开导学生。
讲究幽默,把情趣和理趣结合起来,才能使整个课堂气氛轻松、愉悦、和谐。
当然幽默性绝非可有可无的作料,而是一种能给人灵感、令人回味的智慧结晶。
(三)教学语言的启发性言简意丰的启发性语言能够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体会到思维和创造的乐趣,能够给学生创造出最大限度地发展思维能力,发挥想象力的空间。
以美促学 以美育人——浅谈语文课堂渗透审美教育的有效途径
影碧 空尽 , 唯见长江 天际流 ” 中蓝天 点缀着 白云 , 碧 绿 的 江面浮一叶 白帆 , 向天水交 接处驶去 , 这是一种 色彩美 , 这和谐 悠远 的旋律 , 是音乐 美 ; 马丁 ・ 路德 ・ 金 的《 我有
一
度, 引 导学生 理解这 些人物 的 内心世界 , 使学生从 人 物 的心灵美 中得 到 陶冶 , 产 生一种 精神 愉悦 和情感 认 同 , 从而培养学生高 尚的审美情趣 , 提 高学生 的审美 能力 。 综上所述 , 高 中语文 教学 中 的美 无 处不 在 , 关 键 在
” 通过分 析 , 学 生 的头脑 中便呈 现 出一 幅精 工 细绘 的工笔仕 女图 , 感受刘 兰芝 自尊 自爱的坚韧 品质 。又如
… …
《 烛之武退秦 师》 中, 作者通过 “ 夜缒而 出” 的动作 描写 和 说服秦伯的语言描写 , 一个 老 当益 壮 、 智勇双全 、 能言善 辩的烛之武形象便 跃然纸 上 , 让人心驰神往 。
中学 教 学 参 考
教 学经 纬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以
—
美
—
促
学
以
美
育
人
浅谈语文课 堂渗透 审美教 育的有效途径
广 西梧 州市第二 中学( 5 4 3 0 0 2 ) 莫征 字
审美品质 的培 养是语 文教 育 的一个 重要任 务 。如 今的语文教材大多为典 范之作 , 文 质兼美 。语 文教师应 引领学生体 验 课文 中的美 好情 感 , 培 养 高 尚 的审 美趣 味, 使语文学 习成为发 现美 、 鉴 赏美 、 品味美 、 升华 美 的 过程 。那么 , 语文教 学应 如何 实践 审美 教育 , 将 学 生 引 入文学的审美天地呢?笔 者主要从 “ 语言美 、 情 韵美 、 意 境美 、 精神美” 几 个方 面人 手 , 打 造“ 四美语 文课 堂” , 渗 透审美教育 , 培养学生的审美趣 味 , 最终 获得审美愉悦 。 品词析句 。 感受语言美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
系生活 的教学 . 学生便 于理解 . 也生动有趣 通过 这一道 试题 的引导 . 总结 H “ { 多减要加 上. 多加要减 去 . 少加要 再加 + 少减要再 减”
文教师必须在语 文教学中指导学生正确地欣 赏 、 价 自然 美 、 评 艺术 美及其 精神 , 培养学生 具有 正确 的审美观念 和高 尚的审美情操 . 激 起学生的爱心和热情 .提高学生 的审美能力 及 其 创造 美 的 能 力 一那 么 . 师 该 如何 在 语 文 敦 课堂教学中渗透审美教 育该 呢,基于语文情 感美育的特点 , 在实施 审美 教育过程中 . 教师 要遵 循一个感悟 的程序 这就要求教师要善 于调 动学 生的 情 感去 体验 作者 及作 品 的情 感. 使学生小光从 怍晶 中读 出作 者的情感 . 读 出作 品中人物的情感 .更重要 的是凄出 自己 美的感受 具 体地 说. 教师要从 以下几个方面
的苹果 数
先 听准老 师的要 求 . 然后 按老
如何在语 文教 学 中渗透审美教育
白 生 兵
师的要求 去做 如粜老 师有 1 个苹 果 . O 平均 分 明} 和乐乐 两个同学 . 川 I 请用 于指表示他
们每 人 分到 了 多 少苹 果 ” 多 同 学 马 上 举 很
的例题内容设计成一种学生活动 . 学生通 让 过活动掌握基本知识 . 形成基本技 能. .在活 动中学生可 以展开尽情想象 .大胆联想 . 体 验到学习的快乐 增强 他们的创新意识 四 要将日常生活 中的问题数学化 作 为一名数学教师 . 要引导学生联 系生 活去学 习数 学 .把 日常 生活 中的问题数 学 化 . 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 中运用数学解 决 在 实 际 闸 题 数 学 是 生 活 的 一 个重 要 组 成 部 分. 生活处处离不开数学 教师要引 导学 生 养成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的习惯 . 调 动他 们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例 如. 在 “ 的教学 中. 数” 学生刚 刚接触 “ ” 感 到 数 . 很抽象 , 我就顺 便提出问题 : 你今年几 岁啦?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渗透“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所以语文课程标准把“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定为教学目的之一。
中学语文教学荟萃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度的审美情趣、审美要求和审美理念,蕴含着极其丰富、极其广泛、极其深刻的美学内容。
凭借这一巨大的美学资源优势,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渗透与强化审美教育,并通过阅读范文、分析内容、说写训练等各种形式,帮助和指导学生去充分感受美、正确鉴赏美、准确创造美,这对于促进语文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在阅读范文中充分感受美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由于审美对象的显现是以课文为主的。
适于对学生进行审美熏陶的课文很多,所以课文内容则是学生耳听、眼看、口读的最直接感知的材料。
而阅读范文则成了激发学生美的情趣、树立美的意识、增强美的感受的重要途径。
1.激发美的情趣。
学生美的情趣是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出来的。
教师的作用就在于为学生对课文的感知和体验创设一种情境,指出一种导向,即通过对课文的认真阅读和反复品味,诱发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2.树立美的意识。
学生美的意识是在美的情趣激发以后。
潜移默化地逐步确立起来的。
教师要分外珍惜,精心呵护。
要在阅读范文上下功夫、花气力。
阅读范文既有教师富有魅力的范读,更有学生富有表情的朗读,通过声情并茂的反复吟诵,使学生体味作品的美感,从而进入作品特定的意境,达到“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醉其音,心同其情”的艺术效果,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发现美、感受美。
3.增强美的感受。
中学生正值青春萌动期,内心世界一刻也不会平静,他们渴望丰富的情感体验、强烈的感情共鸣、适时的情感宣泄,而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因势利导,使其从作品中吸取营养,产生爱心,升发美感。
二、在课文分析中正确鉴赏美中学语文课文中包容了各种美的形象和各种美学风格。
教师通过文章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的挖掘和分析,一方面唤起学生情感,调动想象,一方面又加以理性的指点、引导,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就是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是审美感官直接对审美对象进行感知的能力,即对语言文字的直接感知;是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是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对美的事物的领悟和评价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
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鉴赏美、创造美的兴趣,增强学生美育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审美;培养【中图分类号】g633.3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识字、听话、说话、阅读、作文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格和爱美的情趣。
”语文教材中选入了大量文章和文学作品,学生通过这些语言文字的范例,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沉淀深厚的语感内涵,可以再现语言文字的美,形成良好的审美观。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陶冶学生的情操。
一、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学生的审美感受力,是审美感官直接对审美对象进行感知的能力,即对语言文字的直接感知。
学生的感知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它伴随着敏锐的选择力,把主体的注意力引向审美对象,感知的过程逐步趋向整体性。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教师要有意识地把审美对象呈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有意注意,培养其感受美。
有了美感,人们就会形成一种满意、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产生了追求美的情趣。
在语文教学中,有许多文章描写的正是多姿多彩的大自然,在学习课文时,我带领学生理解好词好句,品味语言文字,丰富学生美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力。
在教学中,结合美词美句,我引导学生去体会,去想象,与作者同享那诗意般的境界所给予的美,不仅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与感染,而且提高了他们诵读文章的能力,还激发了学生努力学习语文的动力。
二、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学生鉴赏美的能力,是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对美的事物的领悟和评价的能力,它包括审美想象能力和审美理解能力在内的一种对美的自觉认识的能力。
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渗透
1 让学生在朗读 中感悟 美
到 了高 中 阶 段 , 很多语文 教师将 学 习 重点转移 到对文章 的理性分析 上 , 弱化 了 朗读 教学 。 外 加上 高 中学 生 的 年 龄 特 点 , 不 再 喜 欢在 同 学 面前 高 声 朗读 , 而喜欢默读 , 于 是 部 分 教 师 干脆 省 略 了朗 读环 节 的 学 习 和训练 。 这 对 学 生 的 语 言 感 悟 和 审 美 教 育 都会产生 不可忽略 的影响 , 学 生 缺 乏 对 语 言文字 的感性感受 和体会 , 缺 乏 真 正 的美 学 熏陶 。 在 高 中语 文教材 中 , 无 论 是 文 言 文、 诗词还 是现代文 , 都有 许 多 美 的 篇章 、 美的 意境 、 美 的形 象 和 美 的 情 感 。 教 师要 注 意 鼓 励 和 引 导 学生 通 过 朗读 环 节来 直 接 感 受、 领悟 文章 中的 美学 元 素 。 学 生 在 朗读 环 节 体 会到 的 美的 感 受 , 是学生直观感受 , 这 种 感 受 很 多 时 候 无 法 用具 体 的语 言来 描 述 和表达, 正所 谓“ 只可意会, 不可言传” 的 美 妙。 但是 , 这种 美 的 感 受 能 吸 引学 生全 身心 投 入 到 朗读 、 学 习 的情 境 中 , 更 好 地 体 会 作 者 的 情感 美和 篇章 中的 意 境 美 。 否则 , 依靠 教 师 的讲 解 去 理 解 文 章 中 的 美 学 元 素 , 那 是 一 种嫁 接 般 的效 果 , 总 留有 传 承 的 痕迹 , 不 是 发 自内 心 的 、 自内到外表露 。 比如 , 在 学 习柳 永 的 R 雨霖铃》 时, 只 有 让 学 生 反 复 吟诵“ 寒蝉 凄切, 对长亭晚, 骤 雨初 歇 。 都 门 帐饮 无绪 , 留恋 处 兰 舟 催 发 。 执手相 看 泪 眼, 竟无 语 凝 噎 … … 学 生在 情 真 意切 的 朗 诵 中, 才 能 想象 得 出 : “ 在 深 秋 时 节 的 一 个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摘要】美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通过与语文教学的融合,可以全面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态度。
语文教学中融入美育元素,可以通过文学作品展现出美育教育的价值,进而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起到促进作用。
美育还可以提升语文教学的效果,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加强美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的策略,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更好地感受到美的力量,促进其全面发展。
美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其实施对学生成长具有积极影响,加强美育渗透已成为语文教学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美育、高中语文教学、渗透、融合、文学作品、学生影响、提升效果、策略、不可替代性、学生成长、发展趋势。
1. 引言1.1 美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美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多方面。
美育能够激发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欣赏和体验,帮助他们培养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通过学习文学作品中的情感体验和美感表达,学生能够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拓展视野,增加人生阅历。
美育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入美育元素,能够激发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浓厚兴趣,促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
美育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使其成为终身受益的优秀文化传承者。
美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其作用和意义不可忽视。
1.2 美育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美育与语文教学的结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
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引入美学理论,让学生了解文学作品背后的美学价值和审美标准。
可以通过赏析文学名著、欣赏优秀文学作品展示美育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文学创作、表演诗歌朗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美育与语文教学的结合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通过美育的渗透,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语文水平,还能够培养出更全面发展的人才。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美育渗透的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美育渗透的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美育渗透的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一、引言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而古诗词教学则是语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通过古诗词教学渗透美育,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古诗词教学中的美育渗透现状古诗词教学在高中语文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其美育渗透的现状相对不足。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知识的传授与艺术欣赏分离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往往将重心放在对古诗词知识的传授上,强调学生对诗词的解读和记忆,忽视对其艺术价值的欣赏。
学生往往只重视诗词的考点和答案,而忽略了其背后包含的审美和文化内涵。
2. 缺乏真实体验和情感交流古诗词的美感是需要通过真实体验和情感交流来感知的,但现实中教室教学往往限制了学生对诗词的真实感受。
学生通常只是通过课本阅读或教师的讲解来了解古诗词,缺乏对其真实情感的体验和交流。
3. 教学形式单一传统的古诗词教学往往以讲解、背诵和填空为主要形式,缺乏多元化和创新性。
这样的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审美疲劳和学习兴趣的下降,影响了美育的渗透。
三、古诗词教学中美育渗透的改进策略1. 强调审美导向教学应将古诗词教学改变为以审美为导向的教学,注重学生对古诗词的艺术欣赏和审美体验。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诗词中的形象、意境和语言特点,使其在学习诗词的过程中培养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
2. 创建真实情境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实地考察、诗词朗诵会、创作交流等方式,创造真实情境,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古诗词的美感。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情感交流的方式来分享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受,增强学生与诗词之间的情感联系。
3. 创新教学形式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采用多样化和创新性的教学形式,如配乐朗诵、歌曲演唱、舞蹈表演等,使学生能够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来感悟古诗词的美感。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
性。
内容在 出现时 , 也唤起另一种 内容。 ” 这 时候 , 必须调动学生 的生活和知识 的积
【 关键词 】 语文教学; 审美教育; 语 种想 象 的结果是 学生 的思 维超 出了作 累去进行想象 , 以丰富审美对象中包含
文 教 学
品本身 。吟诵李 白的不朽 诗句 “ 黄河之 的情感因素 , 使学生理解美所呈现的意
语言的魅力 , 激发学生心理上与作者喜 可 以设计 出各种有益 于想象 的教 学情 言美 、 情感美。
炼。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教学 的最终 目的是 把所学 的知识
怒哀乐的共 鸣 , 让学生体会 到审美 的语 境 ,让学生 的想象能力 得到发挥 和锻 转化为能力。 审美教育的归宿就是提高 学生的审美创造力 。 当学 生在语文课堂 文 学作品是通过形 象来反 映生 活 语文教材是美的载体 , 其 中蕴含 的 上体会到美时 , 就会产生跃跃欲试 的创
育 的关系密不可分 , 但在应试 教育体制 迭 现的是许多波澜的画面 , 使审美的感 构也就组合 而成 了。 这时愉快 的审美体
下 ,语 文的工具性 被推上 了一定 的高 受更丰 富了。 验也就 产生了 , 在这种状态 中 , 不 仅学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古代,孔子把规范社会政治制度和伦理观念的“礼”与进行审美教育的“乐”相提并论,归属学校教育科目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之中。
此后荀子在《乐论》中进一步强调了“乐”的特殊美育作用——人人深,化人速。
许多中外先哲们无不把美育看作是完善和提高人的品格、才能所不可缺少的途径。
教育专家于漪这样说:“汉语言文字不是单纯的符号系统,它有浓厚的文化历史积淀和独特的文化心理特征。
……没有人文,就没有语语言这个工具:舍弃人文,就无法掌握语言这个工具”。
语文课的基本教学内容是文学作品,而文学是人学,即反映了人们精神生活的广阔性、丰富性和深刻性,因此。
美育应该是语文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鲜明地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可以通过形象的熏陶,启迪和感染学生,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的魂灵。
由此看来,语文教育的内容决定了其必须以人文素质和精神为内核,我们要把美育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使美育成为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那么究竟怎样才能使语文课堂成为美育的殿堂呢?一、创造审美情景审美情境具有丰富多彩的审美因素,可以通过多种渠道,综合地整体地对受教者施加影响,因而有利于调动受教者产生审美激情、审美体验,从而全面塑造人的审美心理结构。
渲染审美气氛。
教学过程中可以动用生动、亲切、感人的语言,或者描述意趣横生的同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人与事及景与物,或者演示形象逼真的和教学细节密切相关的动作,从而创造出一种审美情景。
如学习朱自清的《春》一文,就要引导学生探求“春天为什么美?”“美在何处?”要带领学生捕捉“春风图”、“春草图”“春花图”“迎春图”中所反映出的春天那生机勃勃之美,就必须紧紧抓住文章结尾生动的三个比拟句的探讨、赏析,去感受它从不同方面、不同颜色、不同气势所表现出来的“直觉形象”,思考寻觅这“直觉形象”的美的内涵,产生对春的欣赏、赞美,认识自然景物给予人的那种蓬勃向上的美感,使学生受到“形象”所展示的美的熏陶。
谈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渗透
谈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渗透【摘要】审美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感,注重引导学生领略课文中语言文字的色彩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以体会课文意境美。
【关键词】语文教学;审美教育;色彩美;意境美【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中学语文大纲提出了“培养高尚健康的审美观”的要求。
这样,就有必要对学生一开始就进行审美教育。
语文教学的美育主要是凭借语文教材中一篇篇课文的教学来实施的。
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的名篇佳作,它们包容着众多的审美因素;那美不胜举的图画,那精彩的修辞手法,鲜明的感情色彩,富有个性的人物肖像……使得这些作品具有丰富的美学内容。
为语文老师,有责任把作品中蕴含的美,通过自己的体验像雨露一样,一点一滴地渗透到学生的心田中。
因此,审美教育要渗透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
一、通过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美感一篇文章内容虽好,但如果用平平淡淡没有抑扬顿挫的语调朗读,就不会使学生感受到作品中的美。
俗话说“三分文章七分读”。
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更能使读者和作者心灵交汇,把文章表达的淋漓尽致,使学生在朗读中得到美的享受。
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决不能忽视朗读这一教学环节,而要加大朗读的力度。
现代汉语的语言明朗响亮,和谐整齐,加上特有的“四声”声调,更增添了语言抑扬顿挫的美感。
纵观现行语言教材,确系文质兼美、形神俱佳的典范文章。
这些课文读起来琅琅上口,顺畅协调,富有浓烈的美感。
课堂上教师应以富有感情、起伏跌宕的范读激发学生的情感,把学生带进那作品所创造的优美的意境中去,获得美的感受,然后让学生自己朗读,亲自体会那作品中的美。
例如《桂林山水》中的一段:“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想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耸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栽倒下来。
”这段文字单调优美,感情酣畅“奇”、“秀”、“险”三个字,其音高而不重,清而不亮,三个“啊”字领起的词句,读起来节奏鲜明,顿挫响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有效渗透
【摘要】积极转变语文教学观念,将审美教育完全渗透于高中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是教育领域重点关注的课题之一。
本文结合笔者多年从事高中语文教学的实践,从几个方面出发,探讨高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有效渗透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审美教育;有效渗透;观念;美学元素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美”属于哲学范畴,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不仅能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同时也利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以实现对于中华文明的美好传承。
积极转变语文教学观念,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将审美教育完全渗透于高中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是教育领域重点关注的课题之一。
为切实培养和塑造出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效渗透审美教育迫在眉睫。
一、积极转变语文传统教学观念
语文教学观念主要指教师在充分理解和掌握教学的基本性质和内在规律之后,形成一种发自内心的潜意识思想和信念,教师的教学观念直接影响到其整体教学行为,同时还对教师自身发展与学生学习能力产生较为重要的影响。
在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教师必须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以审美教育为主导的先进教学理
念,将审美教育切实渗透于高中语文教学中。
各级学校领导须加强对于审美教育的高度重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全面促进学生身心健康、道德修养和文化修养的进一步提高。
为了实现审美教学的基本要求,必须将审美教育始终贯穿于高中语文教学中,确保将审美教学切实落到实处。
二、全面挖掘教材中的美学元素
搞好审美教育重要一点就是全面挖掘教材中的美学元素,使学生从教材深层内容中感受和体验美,有效实现审美教育与语文教育的有效融合。
高中教材中多为诗歌、诗词和名篇佳作,其中蕴含着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的美学因素,是较为全面的知识结构体系。
诗歌优美的韵律节奏、散文意蕴丰富的深刻情感都能促进学生审美情趣的提升,例如,在讲授现代散文单元时,《荷塘月色》一文中描述月下荷塘美好的景致中蕴含的深深哀愁,《囚绿记》中对于顽强生命力的赞许和对自由生活的憧憬,都蕴含了深刻的美学元素,这些寓意深刻的美学元素足以使学生领悟美的内涵,这样潜意识中促进了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三、利用作品交流和对比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力
交流是情感的互动和思想的碰撞,有效的交流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力和想象力,以触动学生的深刻情感。
教师应在语文课堂中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在思想的碰撞中感悟作品的内在美,以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力。
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将这种交流和对比延伸到课外,使审美教育突破空间的限制,切实融入实际生活中。
《故都的秋》是一
种意境感悟中的美,教师可利用秋天的图片,慢慢感受秋天的果实、秋天的落叶,进而感悟出秋天的收获与秋天的悲凉。
教师可引导学生与自己父母深切交流,倾听他们对故乡的感触,并与自己的感想和作者的感触作对比,并要求学生自己写一篇关于故乡的文章,学生间切实交流和对比,这样能使学生真正领悟文章的意境,有效促进了审美鉴赏力的培养。
四、利用多媒体课件提高学生审美感知力
教师可以通过一幅幅色彩明丽的图画,辅助词句语言优美的文字,引导学生在阅读品味过程中逐渐领悟文章的深层美学因素,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力;也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课件,搜索一些与文章内容相关的图片、动画和视频等,达到图文并茂,使学生深切体会美丽景色中蕴含的美好。
如讲授《荷塘月色》一文时,教师可运用多媒体课件提前搜集关于荷塘、荷花的多组图片,这些图片分为白天和夜晚的景色,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们去欣赏和感受,并对比白天和夜晚不同的景致所呈现的不同美感。
然后再阅读和讲述整篇课文,结合作者当时写作的时代背景,使学生切身体会和领悟作者当时的状态和心情,站在作者的角度和立场再慢慢去感受这种内在美,这样不仅能使学生熟练掌握文章的整体内容,更能促使学生从内心去领悟这种美,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感知力。
五、采用分层教学模式实现审美教育
基于高中各阶段教材内容的差异性,教师应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实施审美教育,审美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认知—想象
—创造”逐层递进的过程。
高一语文教材主要以古代和现代散文为主导,此时应引导学生感受文章表达的意境,掌握和体会散文的意境,特别注重对于学生审美感知力的培养;高二语文教材主要以中国文学作品为主导,其中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等,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去感触作品的深层内涵,注重对于学生审美想象力的有效培养,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高三教材以文学和议论文为主导,这时应把培养学生评论能力和审美能力作为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创作性思维的进一步发展,进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六、结束语
总之,随着教育体制改革和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审美教育已经得到教育领域的足够关注和高度重视,教师需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学元素,逐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实现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陈雁.聚焦隐性课程的研究——如何让高中语文的审美教育更有效[j].文教资料,2012,(21):26-27.
[2]俞建望.“美”的追寻与创造——试论苏教版高中语文新教材中的审美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2,(9): 190-192. (责任编辑:龙大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