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的初制加工工艺

合集下载

制茶的工艺流程,茶叶的制作工序有哪些

制茶的工艺流程,茶叶的制作工序有哪些

制茶的工艺流程|茶叶的制作工序有哪些六大茶类的制作工艺流程绿茶【制茶的工艺流程】鲜叶堆放鲜叶采收后,应及时摊放,可采用室内自然摊青、萎凋槽、摊青机等分级分批依次摊放,摊放厚度2—5cm,时间2—6小时,至含水量70—72%,叶色变暗、茶香初显为宜。

鲜叶杀青高温杀青,先高后低。

所谓高温杀青,就是在较短时间内,将叶温上升到80℃(锅温250—300℃),并保持2—4分钟,彻底破坏鲜叶中酶的活性,同时散发青草气,发展茶香。

到杀青后期,可以适当降低温度,防止芽尖和叶缘焦黄,并进一步杀透,蒸发水分到适当的程度。

揉捻用手反复揉搓,跟揉面差不多。

当茶叶揉搓成一团,感觉茶叶也凉了后,将揉成团的茶叶散开,这一遍搓茶就算结束了。

将搓好的茶,放入热锅中再炒热。

同样用双手来回翻动,直到茶叶充分加热,后再装出揉搓。

重复5遍炒、搓过程才能制出好茶。

红茶【制茶的工艺流程】采摘好红茶的鲜叶,也就是茶菁,不是用机器采摘的,一般都必须采用传统的手工采摘。

茶菁的选取和绿茶一样,讲究一心二叶或一心三叶,只有这两种叶子组成的新鲜嫩芽,才是好红茶的材料。

萎调萎凋这一过程使青草味消失,茶叶清香欲现,是形成红茶香气的重要加工阶段。

萎凋是指鲜叶经过一段时间失水,使一定硬脆的梗叶成萎蔫凋谢状况的过程。

经过萎凋,可适当蒸发水分,叶片柔软,韧性增强,便于造形。

揉捻揉捻,将萎调后的茶叶置入揉捻机内,使其滚动并形成卷曲状,由于受到揉压,因此遂有部分汁液被挤出而粘附于表面,如此在冲泡时便可很容易地溶解于茶汤之中,不同的茶其揉捻程度也不一样。

发酵发酵是红茶制作的独特阶段,经过发酵,叶色由绿变红,形成红茶红叶红汤的品质特点。

发酵由揉捻开始,因揉捻的压力作用,叶细胞受损,多酚类霉促氧化受损,聚合加速进行,而开始发酵。

干燥将发酵好的茶坯,采用高温烘焙,迅速蒸发水分,达到保质干度的过程。

其目的有三:利用高温迅速钝化酶的活性,停止发酵;蒸发水分,缩小体积,固定外形,保持干度以防霉变;散发大部分低沸点青草气味,激化并保留高沸点芳香物质,获得红茶特有的甜香。

农产品初加工工作中的茶叶加工技术介绍

农产品初加工工作中的茶叶加工技术介绍

农产品初加工工作中的茶叶加工技术介绍茶叶加工技术介绍茶叶是一种重要的农产品,经过初加工后可以制成各种口味独特的茶叶产品,深受人们的喜爱。

茶叶加工技术在茶叶品质和口感的形成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农产品初加工工作中的茶叶加工技术,并探讨其对于茶叶品质的影响。

一、摘采和处理茶叶的摘采和处理环节是茶叶加工的首要步骤。

在初加工之前,茶农需要选择成熟度适宜的茶叶进行采摘,一般以芽叶嫩绿、鲜嫩肥壮的茶叶为佳。

采摘后的茶叶需要进行处理,以防止茶叶鲜叶中的酶类继续作用,影响茶叶的品质。

目前常见的处理方式有日光萎凋、室内萎凋和蒸青等。

日光萎凋是指将采摘的茶叶自然摊晒在通风良好的场地上,利用太阳的照射和自然风的作用使茶叶水分逐渐散失,实现茶叶柔软化和挥发物质的释放。

室内萎凋是将茶叶置于特定的萎凋房间中进行,通过控制温度、湿度和通风等条件来达到萎凋的效果。

蒸青是将鲜叶置于蒸青机中进行,通过高温蒸汽的作用使茶叶受热并杀青,同时提高茶叶的柔软度。

二、揉捻和发酵茶叶处理过程中的揉捻和发酵环节对茶叶的口感和风味形成至关重要的影响。

揉捻是将萎凋后的茶叶进行剁打或揉捻,以破坏茶叶细胞结构,促进茶叶内部的汁液挥发。

揉捻过程中还可以根据茶叶的种类和工艺需求进行包络、揉绞、压制等操作。

发酵是指将揉捻后的茶叶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放置,利用茶叶内部的微生物和酶类的作用使茶叶发生化学反应,进而形成茶叶特有的风味和色泽。

不同种类的茶叶对于发酵的要求不同,如绿茶不需要发酵,而红茶需要较长时间的发酵。

三、烘焙和出品揉捻和发酵后的茶叶需要进行烘焙和整理,以使茶叶保持干燥和稳定的状态。

烘焙是将茶叶置于烘焙机中进行高温加热,以去除茶叶中的水分并改变茶叶的香气和口感。

不同种类的茶叶对于烘焙的温度和时间要求也不同。

出品是指将茶叶进行分级、筛选和包装,使茶叶成为市场上的可售产品。

茶叶的分级和筛选一般按照茶叶的外观、颜色、大小等特征进行,以确保茶叶的质量和统一度。

云南白茶加工工艺流程

云南白茶加工工艺流程

白茶初制加工工艺为:采摘→萎凋(萎凋+并筛)→干燥等工序。

具体如下:1 鲜叶采摘一般采摘大白、水仙茶树品种或群体种的芽、叶、嫩茎为原料。

采单芽制作白毫银针,或通过采一芽一叶的原料的基础上再通过人工抽针(即摘取芽头)制作白毫银针。

采一芽一至二叶制作白牡丹。

采一芽二至三叶制作贡眉。

采一至三叶带驻芽嫩梢或叶片制作寿眉。

采摘环节要注意保证茶青的新鲜度,避免物理损伤等。

2 萎凋萎凋是白茶的关键工艺,茶鲜叶通过萎凋,失去水分,轻微发酵,达到白茶的品质状态。

白茶萎凋适宜的温度在20℃~25℃,相对湿度在60%~80%之间,萎凋叶含水率在10%~15%。

白茶萎凋时间需在36h~72h之间白茶品质较好。

时间过短则氧化不充分,多酚类含量高,青气重且带苦涩味,时间过长则生化成分消耗过多,滋味淡薄且色泽偏暗。

民间有比喻白茶的萎凋工艺“你就这样静静的躺着,时光改变了你鲜活的模样,直至两鬓斑白。

”也说明了白茶长时萎凋轻微发酵的实质。

萎凋方式1(加温萎凋设备)萎凋方式2(萎凋槽)萎凋方式3(自然萎凋)青叶萎凋状态(自然萎凋)3 并筛将萎凋叶进行并筛,促进茶多酚酶的氧化作用,去除青气,增加滋味的浓醇度。

并筛厚度一般在25cm~35cm,温度控制22℃~25℃;并筛时间视萎凋叶的实际情况而定。

4 干燥通过干燥萎凋适度叶,固定品质,发展茶香,形成白茶产品。

白茶干燥温度一般掌握在80℃~90℃,烘干后茶叶水分在5%~7%。

在初制的基础上,通过精制(拣剔→归堆→拼配→匀堆→复烘→装箱)形成白茶产品。

(传统的白茶产品主要是芽茶(白毫银针)与叶茶(白牡丹,贡眉,寿眉)。

1968年福鼎白琳茶厂在传统白茶的基础上,应港商要求创制了“新白茶”。

[6]新白茶主要是在萎凋工序后增加了轻揉捻的工艺,因原料相对粗老故焙火温度(120℃左右)也相对比较高,品质上有香气高滋味醇的特点。

2006年创制白茶紧压茶,是将白茶散茶制成不同造型的饼茶。

白茶饼的原料相对粗老,多为夏秋季寿眉,通过压饼,可减小空间,优化品质,增加滋味的浓纯度,同时利于收藏。

正山小种的制作工艺流程

正山小种的制作工艺流程

这种小红茶具有条纹肥壮、结紧、圆直、色泽深、松烟纯正、口感醇厚的特点。

这是因为它独特的制造工艺。

除了普通工夫茶的整个加工过程之外,小红茶还有一种特殊的处理方法,类似于红盘中的乌龙茶(杀青)。

简述正山小种红茶初制的制作工艺流程(1)萎凋红茶的萎凋过程是阳光萎凋和加热萎凋的结合。

福建省崇安县兴村桐木关小红茶主产区春季多雨,晴天少阳光。

室内供暖通常用于枯萎。

桐木关地区的加热和萎凋也叫烤青。

每个初级工厂都有专门用于烘烤绿色的“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分为上下两层,建筑中间设有横档,没有木板。

条带之间的间隔约为6-10厘米,条带铺有“绿色垫子”。

下层离地面大约2米。

衣架悬挂在离地面1.7米的地方,用于烘烤时放置水滤网。

当变暖和枯萎时,首先燃烧松散的木头并在楼下生火。

为了使室内温度均匀,松木必须排列成“T”形或堆在火的周围和中间。

当室温升至25℃时,新鲜的叶子均匀地铺在绿色的桌子上,大约每平方米2.5公斤,厚3厘米。

转动摇晃时,用竹扫帚将枯萎的叶子扫成一堆堆,然后用手转动,水蒸气被抖掉,使水分损失均匀,但叶子需要轻轻转动,以免损坏成“死绿”(红绿)。

晴天转动一次,雨天转动2-3次。

整个过程持续1.5至2小时。

阳光会枯萎,这取决于阳光的强度以及新鲜树叶是“晴天绿”还是“雨天绿”。

阳光明媚的日子可以铺展得很厚,而雨天需要铺展得很薄。

一般来说,展开叶片的厚度为2.5-3厘米。

方法是在空地上铺一层绿色的垫子,将新鲜的叶子均匀地铺在绿色的垫子上,在萎凋过程中转动一次,大约1小时。

为了使萎凋均匀,在阳光萎凋一段时间后,最好搬到室内进行“降温绿化”。

枯萎的适度迹象是新鲜的叶子失去原有的光泽,叶子变软,茎不断断裂,叶脉透明,散发出独特的香味。

揉捏可以在适度萎凋后进行。

本世纪初,人们用脚揉捏各种红茶。

靠近墙壁的房间内建有长方形的可加热土坯睡眠平台,宽度约70厘米,一端高约60厘米,另一端高约20厘米,倾斜30-50度。

中间挖有与锅径相等的圆孔,一排2-5个孔,圆孔内嵌有铁锅,墙壁上设有横杆,横杆与胸部平齐。

怎样加工茶叶

怎样加工茶叶

怎样加工茶叶茶叶的加工过程其实是挺麻烦的,首先加工茶叶的时候要先进行杀青,杀青后可以利用高温破坏茶叶中的物质和水分,是茶叶的外形颜色发生变化,第二步要揉捻,然后发酵和干燥。

有了这四步之后,茶叶才算是真正的制作完成了。

下面具体的给大家介绍下茶叶的制作过程是怎么样的。

国茶叶加工分三大部分,即初制、精制、拼配加工。

近年来茶叶加工不断深化,向广度和深度扩展,产生了保健茶加工和其它深加工。

一初制加工1绿茶初制分三大工序:杀青、揉捻、干燥。

在干燥上有一些变化,即用滚筒、烘干机、和炒锅组合成不同的干燥程序。

有一种不同的就是蒸青绿茶,系唐代发明的制法,在我国目前少用,但经日本人研究改进后生产的绿茶色绿、汤绿、叶底绿,很受欢迎。

2红茶初制分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四道工序。

萎凋的目的是为了蒸发适当水分,揉捻是为了破坏叶细胞,形成化学反应。

3乌龙茶的制作分萎凋、做青、杀青、揉捻、干燥五大工序。

做青是乌龙茶加工中最重要的工序,需摇青、摊青多次,我曾经做过乌龙茶,那真是烦死人呀,在揉捻中有一道包揉工序,用厚实的白布把茶包起,使劲揉,没几分力气的书生哪干得了这个。

做茶真的辛苦,倒是喝茶我还喜欢,呵呵。

4黑茶分杀青、揉捻、渥堆、干燥。

关键在渥堆。

5黄茶分杀青、揉捻、闷黄、干燥。

闷黄是其特点。

6白茶很特殊的做法,不揉不炒,只晾晒和烘干。

精制我就不讲了,一本几百页的书都讲不清,光是那些什么轻身路、本身路、长身路、抖筛、滚筒筛、平园筛、飘筛就会把你的脑壳搞大。

绿茶制造工艺绿茶的加工,简单分为杀青、揉捻和干燥三个步骤,其中关键在于初制的第一道工序,即杀青。

鲜叶通过杀青,酶的活性钝化,内含的各种化学成分,基本上是在没有酶影响的条件下,由热力作用进行物理化学变化,从而形成了绿茶的品质特征。

(1)杀青杀青对绿茶品质起着决定性作用。

通过高温,破坏鲜叶中酶的特性,制止多酚类物质氧化,以防止叶子红变;同时蒸发叶内的部分水份,使叶子变软,为揉捻造形创造条件。

制作茶叶的步骤

制作茶叶的步骤

制作茶叶的步骤茶叶制作是一门精湛的技艺,涉及从茶叶采摘到成品的一系列精细操作。

以下是茶叶制作的一般步骤,不同类型和品种的茶叶可能会有所差异。

1. 茶叶采摘茶叶通常在春季、夏季和秋季采摘,这三个季节的茶叶品质各有特点。

采摘时,应选择嫩叶,这对保证茶叶品质至关重要。

2. 茶叶初制茶叶初制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杀青:通过高温杀青、蒸汽杀青或微波杀青等方式,使茶叶中的酶类物质失活,防止茶叶继续发酵。

- 揉捻:将杀青后的茶叶进行揉捻,使茶叶的细胞破碎,释放出茶汁。

这一步骤对于形成茶叶的香气和口感至关重要。

- 干燥:通过自然晾晒、烘焙或烘干机干燥等方式,降低茶叶的含水量,使其固定形状和色泽。

3. 茶叶精制茶叶精制是对初制茶叶进行进一步加工,以达到预期的品质和风味。

这一步骤包括:- 分选:根据茶叶的大小、形状和质量进行分级和分选,确保成品茶叶的一致性。

- 筛分:通过筛网将茶叶按大小分类,保证茶叶的均匀性。

- 整形:通过机械或手工方式对茶叶进行整形,使其达到标准形状。

- 炒制:通过炒制、滚炒等方式,进一步发展茶叶的香气和改善口感。

- 组合:将不同等级和类型的茶叶按一定比例组合,以达到特定的风味和品质。

4. 茶叶包装为了保持茶叶的品质和延长其保存期,应选择适合的包装材料进行密封包装。

包装过程中要确保环境清洁,避免污染。

5. 质量检验在茶叶制作完成后,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确保茶叶符合食品安全和出口标准。

检验项目包括外观、香气、口感、水分含量、农药残留等。

6. 存储与运输茶叶应储存在干燥、通风、避光的环境中,温度控制在4°C至15°C为宜。

在运输过程中要注意防潮、防震、防压,确保茶叶品质。

以上就是制作茶叶的基本步骤。

每一步都需要精心操作,以确保最终产品的品质。

红茶初制加工工艺

红茶初制加工工艺

红茶初制工艺红碎茶初制加工工艺一、品质要求毛茶精制后,分叶、碎、片、末四个类型以及付茶。

在这些类型中又分好多花色,各类茶叶规格不同,差别明显,但总的品质要求是:1.品质特征外形:规格分清,色泽鲜润,净度好。

内质:滋味浓、强、鲜,香气鲜浓,汤色、叶底红浓匀亮。

2.国际市场上,加奶后评定汤色优次:粉红敞亮→棕红敞亮→姜黄→灰白带暗。

3.红碎茶四套加工尺度样第一套:云南省的云南大叶种,注重香味的鲜爽度和汤色的敞亮度。

第二套:适于除云南省外的云南大叶种。

春季:要求外形色泽乌润,颗粒重实,嫩度好夏季:要求滋味浓度,汤色带红秋季:要求香气鲜爽第三套:适用于四川、贵州、湖北、湖南、福建等茶区的中、小叶种产物第四套:适用于浙江、江苏、湖南等的中、小种。

注重滋味纯粹度和外形的嫩度、净度。

二、鲜叶要求1.要求茶多酚〔包罗儿茶素〕、氨基酸、水浸出物、咖啡碱等物质含量高,一般大叶种较适宜。

2.鲜叶的老嫰适宜,如把鲜叶分成3级,一般1、2级较好,即一芽二、三叶初展。

3.鲜叶要求新鲜。

鲜叶放置通风、凉爽的处所,使鲜叶不发烧。

其次是不使鲜叶受机械损伤。

三、红碎茶的加工工艺鲜叶——萎凋——揉切——发酵——枯燥萎凋鲜叶进行萎凋,是红碎茶初制过程中的第一道工序,鲜叶在这一工序中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对于以后工序和成茶的外形内质影响很大。

鲜叶进厂后,必需及时萎凋,并采纳适当的办法和掌握萎凋程度。

1.萎凋的目的(1)蒸发水分,减少细胞张力,使叶子变软,便于揉捻(2)增强酶的活性,使内含成分发生必然程度的变化,为品质形成打下根底2.萎凋的方法目前,红茶萎凋方法有三种类型,一是自然萎凋:室内自然萎凋;日光萎凋。

二是人工加温萎凋:萎凋槽萎凋,加温萎凋室萎凋。

三是萎凋机萎凋。

遍及使用的是萎凋槽萎凋,布局简单,成效高,萎凋质量尚好。

(1)萎凋槽萎凋萎凋槽由热气发生炉,鼓风机,槽体三个局部组成。

除鼓风机外,其余都可以土法出产,造价低。

其工作道理是操纵空气对传播导道理而设计。

茶叶怎么加工

茶叶怎么加工

茶叶怎么加工很多人都喜欢喝茶,大家喝的茶一般都是从商店里面购买的,这种茶叶都是已经炒制好的茶叶,并不是刚从茶树上采摘下来的。

刚摘下来的茶叶是不可以直接冲泡的,需要经过暴晒以及翻炒等多道工序。

茶叶的加工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流程,如果加工不成功的话就会浪费茶叶。

那么,茶叶怎么加工呢?一茶叶初制加工1、绿茶初制分三大工序:杀青、揉捻、干燥。

在干燥上有一些变化,即用滚筒、烘干机、和炒锅组合成不同的干燥程序。

有一种不同的就是蒸青绿茶,系唐代发明的制法,在我国目前少用,但经日本人研究改进后生产的绿茶色绿、汤绿、叶底绿,很受欢迎。

2、红茶初制分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四道工序。

萎凋的目的是为了蒸发适当水分,揉捻是为了破坏叶细胞,形成化学反应。

3、乌龙茶的制作分萎凋、做青、杀青、揉捻、干燥五大工序。

做青是乌龙茶加工中最重要的工序,需摇青、摊青多次,我曾经做过乌龙茶,那真是烦死人呀,在揉捻中有一道包揉工序,用厚实的白布把茶包起,使劲揉,没几分力气的书生哪干得了这个。

4黑茶:分杀青、揉捻、渥堆、干燥。

关键在渥堆。

5黄茶:分杀青、揉捻、闷黄、干燥。

闷黄是其特点。

6白茶:很特殊的做法,不揉不炒,只晾晒和烘干。

二、绿茶的主要加工工艺1,杀青:用高温破坏茶叶中氧化酶的活性,抑制鲜叶中多酚等物质氧化,使茶叶的色香味稳定下来。

杀青的方法有炒青、烘青、蒸青、晒青等,以炒青、烘青为主。

2,揉捻:将茶叶中的叶细胞揉碎,使茶汁易于浸出,改变茶叶的形状。

3,干燥:让茶叶干燥,使茶叶中水分的含量为的3%~5%,以利于茶叶的保存。

干燥方式为:炒干、烘干、晒干,以炒干,烘干为主。

茶叶初加工实施方案

茶叶初加工实施方案

茶叶初加工实施方案茶叶是我国的传统饮品,也是世界上广泛饮用的饮品之一。

茶叶的初加工是影响茶叶品质的重要环节,合理的初加工方案能够保证茶叶的品质和口感。

本文将就茶叶初加工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茶叶生产企业提供参考。

首先,茶叶的初加工需要选择新鲜的茶叶原料。

新鲜的茶叶原料能够保证茶叶的口感和香气,因此在初加工之前需要及时采摘茶叶,并且尽量减少茶叶的损伤和受污染的可能。

其次,茶叶的初加工需要进行杀青处理。

杀青是茶叶初加工的重要环节,它能够阻止茶叶中酶的活性,保持茶叶的色泽和香气。

在杀青的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温度和时间,以确保茶叶的质量。

接着,茶叶的初加工需要进行揉捻。

揉捻是为了破坏茶叶细胞结构,促进茶汁的渗出,形成茶叶的外形和口感。

揉捻的力度和时间需要根据不同种类的茶叶进行调整,以确保茶叶的品质。

最后,茶叶的初加工需要进行干燥处理。

干燥是为了去除茶叶中的水分,防止茶叶发霉和变质。

在干燥的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温度和湿度,以确保茶叶的干燥均匀和充分。

总的来说,茶叶初加工的实施方案需要从选择茶叶原料、杀青、揉捻和干燥等环节进行合理的安排和控制,以确保茶叶的品质和口感。

只有通过科学的初加工方案,才能够生产出优质的茶叶产品,满足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

在实际操作中,茶叶生产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生产情况和茶叶的种类,结合科学的技术和经验,制定合理的初加工方案,并严格执行,以确保茶叶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茶叶初加工实施方案的制定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更是对茶叶生产企业的管理和生产水平的考验。

只有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技术手段,才能够生产出更加优质的茶叶产品,赢得市场和消费者的信赖和青睐。

希望本文所述的茶叶初加工实施方案能够为茶叶生产企业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红茶初制加工工艺

红茶初制加工工艺

(5)解块分筛 筛网配置分上下两段,上段4号筛,下段3号筛。
萎凋程度 掌握萎凋适度是制好工夫红茶的关键。萎凋不足或过度,红茶品质都不好。 萎凋不足 萎凋叶含水量偏高,化学变化不足。揉捻时茶叶易断碎,条索不紧,茶汁大量流失,发酵困难,制成毛茶外形条索短碎,多片末,内质香味青涩淡薄,汤色浑浊,叶底花杂带青。 萎凋过度 萎凋叶含水量偏少,化学变化过度。茶叶枯芽焦边,泛红。揉捻不易成条,发酵困难。制成毛茶外形条索短碎,多片末,内质香低味淡,汤色红暗,叶底乌暗。 萎凋不匀 揉捻和发酵都困难,毛茶外形条索松紧不匀,叶底花杂。
(五)复揉 过红锅后趁热揉捻,时间5-6分钟。 (六)熏焙 是小种红茶特有的工序,它对形成小种红茶品质十分重要。其作用是:蒸发水分,使茶叶干燥适度;使茶叶吸收大量松烟,为形成品质起重要作用。
传统的熏焙方法是将复揉叶摊在水筛上,每筛摊叶2-2.5千克,置于青楼下的焙架上。地面燃烧松柴片,明火浓烟,一批茶叶约经8-12小时的熏焙,达8成干时,便压小火苗,降低温度,增大烟量,使茶叶大量吸收松香味。熏焙时不要翻拌,以免茶条松散。
加温时关闭门窗,在地面上燃放松柴。火堆呈“T”、“川”或“=”字形排列,每隔1-1.5米堆一堆,待室温升到28-30℃时,把鲜叶均匀撒在青席上,厚度10厘米左右。中间每隔10-20分钟轻轻拌1次,达到萎凋适度约2小时左右。 室内加温萎凋的优点是不受条件限制,萎凋叶能直接吸收烟味,毛茶烟量充足。缺点是劳动强度大,操作较困难。
(3)萎凋槽萎凋 是人工控制的半机械化的加温萎凋方式。萎凋茶叶品质较好,是一种较好的萎凋方式。 萎凋槽的基本构造包括空气加热炉灶、鼓风机、风道、槽体和盛叶框温度 萎凋槽热空气一般控制在35℃左右,最高不能超过38℃,要求槽体两端温度尽可能一致。萎凋结束下叶前10-15分钟,应鼓冷风。

绿茶加工工艺流程

绿茶加工工艺流程

绿茶加工工艺流程绿茶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茶叶之一,具有浓郁的香气和清香的口感,备受消费者青睐。

绿茶的加工工艺是决定绿茶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下面将详细介绍绿茶的加工工艺流程。

绿茶加工工艺主要分为采摘、杀青、揉捻、烘干和分选等步骤。

首先是采摘环节,通常在早晨的露珠没干的时候,采摘刚刚发芽的嫩叶。

嫩叶采摘后要立即送到生产车间进行处理,保证茶叶的新鲜度。

采摘完毕后,接下来是杀青环节。

杀青是将刚采摘下来的嫩叶迅速经过高温处理,使茶叶中的酶失活,并保留住茶叶中的有效成分。

杀青采用高温干燥的方法进行,一般采用蒸或炒的方式。

蒸的方式适用于制作高质量的绿茶,而炒的方式适用于制作一些低质量、低价位的绿茶。

杀青的时间通常为2~3分钟,目的是保证茶叶保持绿色。

杀青完成后,接下来是揉捻环节。

揉捻是为了破坏茶叶细胞结构,使茶汁更易于浸出,茶叶更易于卷曲,形成茶叶特有的形态。

揉捻分为初揉和终揉两个阶段,初揉是将杀青后的茶叶进行揉捻,使茶叶变软,茶汁容易浸出;终揉是通过反复揉搓,增加揉捻的时间,使茶叶卷曲并形成均匀的外形。

揉捻过程中,揉捻机要掌握好温度和速度,以保证茶叶不受损。

揉捻完成后,茶叶要进行烘干处理。

烘干是为了去除茶叶中的水分,防止茶叶变质和发霉。

烘干分为初烘和终烘两个阶段,初烘是通过高温炒制将茶叶中的水分蒸发掉,保持茶叶的鲜绿。

终烘是将含水量较低的茶叶再进行一次烘干处理,消除不必要的湿气。

烘干的时间和温度需要根据茶叶的品种和质量来控制。

最后一步是分选,分选是将烘干后的茶叶按照形态和质量进行分类。

分选一般分为筛选、拣选和晒选三个步骤。

筛选是用不同规格的筛网来分离茶叶,将茶叶分成不同的级别。

拣选是用手工将欠好的茶叶进行挑选,去除茶叶中的杂质。

晒选是将茶叶暴晒在阳光下,使茶叶更加干燥和美观。

通过以上的工艺流程,最终得到的是色香味俱佳的绿茶。

绿茶的加工工艺是一个细致的过程,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来掌握。

只有通过严格的控制每个环节,才能制作出优质的绿茶。

茶叶制作工艺

茶叶制作工艺

杀青→揉捻→干燥①杀青。

是茶的初制工序之一。

主要目的是通过高温破坏和钝化鲜叶中的氧化酶活性,抑制鲜叶中的茶多酚等酶的促氧化,蒸发鲜叶部分水分,使茶叶变软,便于揉捻成形,同时散发青臭味,促进良好香气的形成。

杀青是绿茶等形状和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

②揉捻。

破坏鲜叶组织,让茶汁渗出,同时简单造型。

③干燥。

有炒干、烘干、晒干等方法,目的是挥发掉茶叶中多余“的水气,保持茶叶中酶的活性,抑制其氧化,提高茶香、固定茶形。

红茶的制作萎凋→揉捻→发酵→千燥①萎凋。

将鲜叶按一定厚度摊放,通过晾晒,使鲜叶损失部分水分,增强茶的酶活性,同时叶片变柔韧,便于造型。

②揉捻。

使茶容易成形并增进色香味浓度,同时,由于叶细胞被破坏,便于在酶的作用下进行必要的氧化,利于发酵的顺利进行。

③发酵。

使多酚类物质在酶促作用下产生氧化聚合作用。

形成红叶红汤的独特品质。

④干燥。

蒸发水分,缩小体积,固定外形,保持干度以防霉变;停止发酵;使红茶滋味醇厚、香甜、浓郁。

日光萎凋→室内萎凋→摇青→杀青寸初揉→包揉→干燥①日光萎凋。

又称晒青,散发部分水分,使叶内物质适度转化,达到适宜的发酵程度。

②室内萎凋。

又称凉青,室内自然萎凋,也是青茶萎凋中常见的一种方法。

③摇青。

萎凋后的茶叶置于摇青机中摇动,形成青茶叶底独特的“绿叶红镶边”,还有乌龙茶独特的芳香。

④杀青。

防止茶叶继续变红,稳定已形成的品质。

⑤初揉和包揉。

都是造型步骤。

将茶叶制成球形或条索形,同时渗出茶汁,冲水时,茶叶的内含物质更容易溶于水,茶汤更香浓。

⑥干燥。

去除多余水分和苦涩味,使茶香高味醇。

黑茶的制作杀青→揉捻→渥堆→干燥①杀青。

因为鲜叶粗老,含水分低,需高温快炒呈暗绿色即可。

②揉捻。

杀青完成的茶叶,揉捻后晒干就成为了黑茶的原料茶。

③渥堆:就是把经过揉捻的茶堆成大堆,人工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用湿布或者麻袋盖好,使其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适时翻动1-2次。

④干燥。

制成紧压茶,使茶叶潮软后,再压制、干燥。

中国六大茶类及主要制作工艺

中国六大茶类及主要制作工艺

中国六大茶类及主要制作工艺1、绿茶制作工艺:鲜叶-杀青-揉捻-干燥-绿茶,源于唐朝时期。

杀青方式:加热杀青,蒸气杀青。

干燥方式:晒干(晒青):加工成紧压茶,唐时开始出现。

烘干(烘青):普通烘青通常用来熏制花茶。

炒干(炒青):长炒青—长条形的炒青绿茶;扁炒青—外形扁平光滑;圆炒青—外形呈圆形颗粒状。

2、黄茶制作工艺:鲜叶-杀青-揉捻-闷黄-干燥-黄茶,约1570年前后形成。

黄茶只比绿茶多了一道“闷黄”工艺,却形成了独特的“黄叶黄汤”品质,原料细嫩,采摘单芽或一芽一叶加工而成。

主要包括湖南岳阳洞庭湖君山的“君山银针”,四川雅安的“蒙顶黄芽”、安徽霍山的“霍山黄芽”。

3、红茶制作工艺:鲜叶-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红茶,约1650年前后形成。

发酵是制造红茶的关键,又称“渥红”,茶叶中含有一类叫做“茶多酚”的无色物质,茶多酚在多酚氧化酶的催化下,很容易氧化,变成红色的化合物,红茶的“红汤红叶”即是如此形成的。

红茶又分为小种红茶、功夫红茶和红碎茶。

4、青茶(乌龙茶)青茶属半发酵茶,是介于红茶与绿茶之间的茶类。

制作工艺:鲜叶-晒青-摇青-凉青-杀青-初揉-初烘-包揉-复烘-干燥-青茶。

5、黑茶黑茶由于原料粗老,加之制造过程中一段堆积发酵时间较长,因而叶色多呈暗褐色,故称黑茶。

制作工艺:鲜叶-杀青-初揉-渥堆-复揉-干燥-黑茶,明末清初形成。

6、白茶主要品种有: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

制作工艺:鲜叶-晒干(或用文火烘干)-白茶,明代清嘉庆年间形成。

白茶加工时不炒不揉,使白茸毛在茶外表完整的保存下来。

六大茶类的核心工艺与特色:1、绿茶核心工艺,是炒(杀青)。

采摘的茶青下热锅炒,让茶叶不发酵,最大程度保留鲜味。

2、白茶核心工艺,是晒。

采摘的茶青在太阳下晒,不揉不炒保留茶叶自然的味道。

3、黄茶核心工艺,是闷。

黄茶的制作工艺就是“蒸桑拿”,把茶叶闷黄,使茶汤更加柔和。

4、乌龙茶核心工艺,是摇。

乌龙茶的制作工艺就是“折腾”,在不断地摇晃中,创造出千变万化的香气。

茶叶基本加工流程

茶叶基本加工流程

茶叶基本加工流程1、绿茶初制基本工艺流程:杀青(炒杀、蒸杀等)揉捻或做形干燥(炒干、烘干、晒干等).精制基本工艺流程:毛茶处理筛分切轧(部分名优茶除外)抖筛风选拣剔干燥匀堆装箱。

2、红茶初制基本工艺流程:萎凋揉切(红碎茶)或揉捻(工夫红茶、(红碎茶、工夫红茶)干燥。

小种红茶)发酵(小种红茶)过红锅复揉熏焙。

精制基本工艺流程:毛茶处理筛分切轧风选拣剔干燥匀堆装箱。

3、乌龙茶初制基本工艺流程:萎凋凉青做青炒青揉捻烘焙。

精制基本工艺流程:毛茶处理筛分切轧风选拣剔干燥匀堆装箱。

4、黄茶初制基本工艺流程:杀青揉捻闷黄干燥黄茶精制基本工艺流程:毛茶处理筛分切轧(部分名优茶除外)风选拣剔干燥匀堆装箱。

5、白茶初制基本工艺流程:萎凋干燥白茶精制基本工艺流程:毛茶处理筛分切轧(部分名优茶除外)风选拣剔干燥匀堆装箱。

6、黑茶初制基本工艺流程:杀青揉捻渥堆干燥黑茶精制基本工艺流程:毛茶处理筛分切轧(部分名优茶除外)风选拣剔干燥匀堆装箱。

7、花茶基本加工工艺流程:茶坯与鲜花处理窨花通花(白兰花茶等可省略)起花(珠兰花茶、白兰花茶等可省略)、复火(白兰花茶等可省略)提花(珠兰花茶、白兰花茶等可省略)匀堆装箱。

8、袋泡茶基本加工工艺流程:筛分拼配包装装盒(袋)装箱。

9、紧压茶基本加工工艺流程:筛切拼堆(渥堆)蒸压成型干燥紧压茶10、拼配加工基本加工工艺流程:原料拼配匀堆包装注:白茶的制作工艺,一般分为萎凋和干燥两道工序,而其关键是在于萎凋。

萎凋分为室内萎凋和室外日光萎凋两种。

要依据气候敏捷把握,以春秋晴天或夏季不闷热的晴朗天气,实行室内萎凋或复式萎凋为佳。

其精制工艺是在剔除梗、片、蜡叶、红张、暗张之后,以文火进行烘焙至足干,只宜以火香衬托茶香,待水分含量为4~5%时,趁热装箱。

在室外进行日光萎凋时应做好防虫措施。

黑茶属于后发酵茶,以制成紧压茶边销为主,主要产于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西等地。

主要品种有湖南黑茶、湖北佬扁茶、四川边茶、广西六堡散茶,云南普洱茶等。

宁强红茶初制加工技术

宁强红茶初制加工技术


间控 制在 3 0 4 0 m i n 。揉 捻后 , 将揉 捻叶投 入解块机 解块 , 然后 进入红 茶发酵 室发酵 。揉捻 以芽叶卷 紧成条 , 成 条率
9 0 %以上 , 细胞破 坏率 8 5 %以上 , 嫩叶不 断碎 , 老叶不松泡 , 手捏 叶子有茶 汁溢 出, 松手后茶团不 易散 开为适度 。
宁强红茶鲜 叶要求要做到 品种 相 同、 鲜嫩一致 、 大小 均
匀, 对 采摘 的鲜 叶必 须按 品种 、 批次 、 嫩度 、 大小 进行分 级 ,
防止混 杂 , 否则易造成发酵不匀 、 品质不 良的后果 ( 表 1 ) 。
表 1宁 强红茶鲜 叶等 级要求
级别 芽叶组成 占总量 形态
1 8 0—2 0 0  ̄ C, 一 次性投 叶( 发酵叶 ) 5一l O k g , 初 炒适度 : 叶子
主要 采用传统 的 日光萎凋 和室 内 自然萎凋相 结合的复 式萎 凋 法 。其方 法是 : 日光萎 凋选 择 阳光充 足 的 1 0 : O 0 ~ 1 8 : 0 O时段 , 将鲜 叶薄 摊于竹 席 , 摊放厚度 5~l O e m, 嫩叶薄 摊, 老 叶厚 摊。叶温控制在 2 5 —3 O ℃, 每 隔半 小时轻翻 1 次, 日光萎凋 4 6 h 后, 将鲜叶移至室内, 继续室 内萎凋 4 —6 h , 鲜 叶厚 度保 持不变 , 保持 室内通 风 , 萎凋 总时间 6 ~l O h , 一般 地, 雨 水叶 、 夏季叶萎凋时 间略长 。萎凋 以鲜叶失去光泽 , 叶 色转 暗绿 , 叶质变软 , 折梗不断 , 青草气部 分散失 , 清香初显 露, 失水率 4 0 %左右为适度。萎凋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 ( 1 ) 萎凋环 境应保持 清洁卫生 、 无异味 、 无污染 源 , 室外 保持 干净 、 无粉尘 ; 室内阴凉 、 通风 , 无强光直射。 ( 2 ) 不同品种 、 不同等级的鲜叶, 晴天与雨天的鲜叶, 上午、 下

绿茶初制加工工艺

绿茶初制加工工艺

绿茶加工工艺一、绿茶加工工序及品质要求绿茶生产历史久;品种花色多..品质特点是绿叶绿汤或绿叶清汤;要求多酚类化合物基本上不氧化..其通用制作工序是:鲜叶——杀青——揉捻做形——干燥按杀青热源的不同;分蒸汽杀气和锅炒杀青;因干燥方法的不同分为炒青、烘青和晒青..1.炒青又因制成的毛茶外形不同;分为长炒青、圆炒青和扁炒青..长炒青精制后叫眉茶;正身茶叫珍眉;分出来的团块形茶叫贡熙;细碎茶叫针眉;圆炒青精制后正身茶叫珠茶;分出来的长形茶叫雨茶..扁炒青有龙井、旗枪和大方;以内销为主;精制较简单;毛茶与精茶名称相同..品质要求:长炒青外形要求条索紧直、匀整、浑圆、有锋苗;色泽翠绿或灰绿;有光泽;净度好;不含梗朴片..内质香高持久;纯正;最好有熟板栗香;味浓醇爽口;忌苦涩;汤色清澈、黄绿明亮;叶底完整嫰匀;黄绿显翠;忌红梗红叶..2.烘青有条形;片形和尖形之分..条形茶比较普遍;片形的如瓜片;尖形的如太平猴魁;魁尖等..品质要求:外形要求条索紧细;匀整;芽尖白毫显露;色泽墨光润;内质香气清正;滋味醇和、不浓烈、汤色清;耐冲泡;忌红梗红叶..3.晒青毛茶都是条形散茶;细茶称细青..粗茶以加工紧压茶为主;成品茶有沱茶、饼茶和普洱茶等..品质要求:外形条索粗壮肥硕;白毫显露;色泽深绿油润;香味浓醇;滋味高鲜;极具收敛性;耐冲泡;汤色黄绿、明亮;叶底肥厚..二、鲜叶的要求1.嫩度:要求一芽二叶和一芽三叶初展..高档绿茶;要求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初展..2.叶色:要求叶色绿和深绿;蛋白质、叶绿素含量高;对外形色泽和叶底较好..3.叶型:长炒青要求柳叶型;圆炒青要求椭球形..4.品种:以小野种最好;中叶种其次;大叶种较差;但经工艺处理后仍可做;外形较粗大..因小叶种一般嫩茎短而细;芽叶要比大叶种小;制成绿茶外形条索较为紧细美观;而且中小叶种茶多酚;咖啡碱含量相对较少;可减轻绿茶的苦涩味..叶质方面;要求鲜叶叶质柔软..炒青绿茶初制一、杀青杀青是绿茶初制的关键性工序;绿茶绿不绿;会不会产生红梗红叶;由杀青来决定;技术掌握好;品质就好..杀青的目的:1.破坏鲜叶中酶的活性;制止多酚类化合物的酶促氧化;防治叶子红变;为保持绿茶绿叶清汤的品质特征奠定基础..2.蒸发业内一部分水分;从而降低细胞的膨压;增强韧性;使叶质变软;为揉捻成条创造条件..3.随着叶内水分蒸发;使叶内具青臭气的低沸点芳香物质会发;高沸点芳香物质显露;增进茶香..杀青的原则:1.高温杀青;先高温后低温杀青的主要目的是破坏酶的活性;防治叶子变红;鲜叶在一般室温下;叶温在20-30℃;要防止产生红梗红叶;必须在最初的二、三分钟内;使叶温升到75℃以上;才能钝化酶的活性;制止酶促氧化作用..所以杀青必须高温下锅;大生产上;通常杀青锅温必须在220℃以上才下叶..在杀青过程中;鲜叶水分随着蒸发而逐渐减少;因此锅温并不是越高越好;一直高温下去;到杀青后期;在酶活性已被破坏的情况下;锅温则应降低;否则易导致叶温过高而炒焦叶子;影响内含物的转化;降低茶叶品质..2.抛闷结合;多抛少闷主要是抛闷的作用不同;抛是为了散发水分;散发青草气;保持香气;保持叶色青绿;闷是为了提高叶温;促使叶片受热;便于逊色破坏酶的活性..因为芽叶各部位的水分含量和酶的活性是不同的;顶芽和嫰茎含水量较高;酶活性也较强;在杀青时顶芽水分蒸发快;容易炒焦;而嫰茎的水分蒸发慢;最容易出现红变..因为叶片受热面积大;叶梗受热面积小..而梗子本身含水分高;散发水分速度慢;剩余水分也高..因此;抛闷结合的方法就是利用闷炒形成的高温蒸气穿透力;使顶芽和嫰茎内部迅速升温;是防止顶芽炒焦断碎和产生红梗红叶的有效措施..但闷杀时间不易太长;由于水热作用;内含物产生一系列变化;部分多酚类变成有色物质;脱酶叶绿素含量增加;致使茶汤深带黄;叶底也会趋向黄色;还易产生水闷味;对成茶的色、香、味均受影响..所以应该多抛少闷..3.嫩叶老杀;老叶嫰杀所谓嫰杀与老杀;主要是指杀青程度问题;因为嫩叶含水量较多;表皮角质层较薄;酶的活性较强;在杀青中所需的热量较多;受热的时间也相应的相应的要长;若不老杀;不仅容易产生泛红现象;而且在揉捻中汁液易六十..老叶之所以要嫰杀;则是因为水分含量较少;若是杀得过老;不仅易产生烧边和焦斑;且条索也不易揉紧..杀青的方法:1.手工杀青取鲜叶2-3斤;投入倾斜的杀青锅里;锅温要掌握先高后低;一般锅温在200℃左右;以手背平锅口感到灼手时即可..炒青时要炒得快;翻得均匀;抖得散;捞得头;做到高温快炒;多抖少闷..炒两分钟左右;叶子水分已大量散发时;应降低锅温;再炒一分钟左右;待叶子市区原有的鲜绿色泽;叶色带暗绿;叶片叶梗柔软;具有黏手感觉;青草气小时;清香产生;即为杀青适度..2.机械杀青杀青机械又分锅式杀青机;滚筒式杀青机;槽式连续杀青机..机械杀青生产量较手工杀青大;杀青程度应根据投叶量、机器转速、杀青温度来控制;杀青原理与手工杀青一样..杀青的程度:生产上坚定杀青程度的方法通产是通过感官来判定的..适度标准是:叶质柔软;略带黏性;手握成团;松手不易弹散;粗梗折而不脆断;细梗折而不断..叶色由鲜绿变为暗色;表面光泽消失;嗅无青草气;略有清香..过度的特征是:叶边焦枯;叶质硬脆;叶片上呈现焦斑并产生焦屑..不足的特征是:叶色似鲜绿深浅不一;梗子易折断;叶片欠萎软;青草气重..鉴定杀青程度时;应同时注意有无红梗;红叶;焦边;焦叶;干湿不匀;生熟不匀;叶色发黄等现象..二、揉捻做形揉捻的目的:1.塑造茶叶外形;营造产品特色2.破坏细胞膜结构揉捻的方法:1.手工操作每次取茶青叶2斤左右;以两手紧抱成团;先团揉即将茶叶往一个方向团团转;但用力不必太重;揉2-3分钟;茶叶便初步成条索..然后抖散茶团散热;将茶叶收回成团状;改为推滚揉或称单把推揉法;即以左手扶住茶团;右手向前推滚;接着以右手扶住茶团;左手向前推滚;左右手交替..至揉捻适度时;即解散团块;薄摊待干燥..2.机器操作绿茶揉捻一般适用于中、小型揉捻机..绿茶产区使用的老式揉捻机;小型的CR-20型和CR-40型;浙245型;中型的有255型和265型等..用于绿茶初制的揉捻机;一般转速控制在45-60转/分钟之间..揉捻技术1.投叶量视揉捻机大小、性能和原料老嫰程度而定;投叶量过多;叶子在揉桶内翻转困难;揉捻不均匀;扁碎叶较多;而且时间较长..叶子过少则不易成条;工效低;碎茶多..一般以投叶至揉桶上沿;稍经揉捻成条后为桶腔的三分之二左右为宜..2.揉捻叶温度高档茶以冷揉为好;杀青后应立即摊开散热;冷却后再进行揉捻;外形色泽好;水色清明;没有水闷气;中等原料杀青后稍经摊凉;余热未散时叶温40℃左右进行揉捻;以利茶条紧卷;即为温揉..较粗老的鲜叶;以热揉为佳;即便于成条又可促进内含物的转化;减少茶叶的粗老气味;不宜摊凉后再揉..总结为嫰叶老揉;老叶嫰揉..3.揉捻加压轻重和时间不论原料老嫰;在整个揉捻过程中;加压均应掌握轻——中重——轻的原则;即开始不加压;到桶内揉叶略现条形;粘性增加时;视叶子老嫰不同;逐渐加压;促使条索卷紧;揉到茶汁被茶条吸收;以免流失..做到嫰叶轻压短揉;老叶重压长揉;解块分筛;分次揉捻的原则..因较嫰的芽叶易成条;茶汁容易外溢;揉捻中压力宜轻;时间宜短;否则造成碎片多;揉叶茶条不完整;滋味苦涩..粗老原料;叶质硬化、细胞难以破损;茶条不易揉紧;因此加压较重;揉捻时间也相应较长;低级原料经筛分后;筛面茶复揉..加压时间的长短和压力的调节;还要根据季节的不同、气温不同;灵活掌握;看叶揉茶、合理调节..揉捻的程度1.要求嫩叶成条率在85%以上;粗老叶成条率在60%以上..2.细胞破损率要求在45-65%..如高于70%则芽叶断碎严重;滋味苦涩;茶汤浑浊;不耐冲泡..低于40%;虽耐冲泡;但茶汤淡薄;条索不紧结揉捻叶下机后;应立即进行解块筛分;降低叶温;解块后的茶坯;必须及时进行干燥;以免叶色变黄;尤其是杀青不足的叶子;更要及时高温干燥;防止叶子继续红变..三、干燥干燥的目的1.彻底破坏揉叶残余酶活性;制止多酚类物质的氧化2.进一步散发叶中的青草气;巩固和发展茶香;增进滋味醇浓..3.进一步紧结茶条;塑造外形..4.蒸发茶叶中的水分;固定品质;便于贮运..干燥的方法1.手工干燥手制绿茶又分锅炒和烘焙两种;锅炒二青的投叶量约5-6斤即2-3锅杀青叶合并一锅炒;下锅温度120-140℃;炒时茶叶发出轻微的爆声;约炒5分钟左右;温度逐步下降;直到茶叶不太烫手时为适度..温度太高易产生泡点;太低叶子易闷黄;叶底也暗..炒二青的方法是手心向下;手掌贴着茶叶沿着锅壁向上推起翻炒;轻抖轻炒;但用力不可太大;否则易压成扁条;并注意随炒随解散团块;随着水分逐步散失;茶条开始由软变硬;用力也逐步加重..以炒紧茶条..炒至6-8成干时;即可出锅摊凉;以便辉锅干燥..烘二青的方法是;用焙笼或土灶炉烘焙;烘炉以烧木炭最好;待烟头全部烧尽后;上盖一层灰;改成中间厚四周薄;使火温从四周上升;焙心受热均匀..烘茶前要把焙心烧热..初烘时焙心温度达到90℃是开始上茶;上茶时焙笼应移到托盘内;摊叶要中间厚四周薄;每笼摊揉捻叶1.5-2.0斤..烘焙过程中;每隔3-4分钟翻一次;大约经过5-7次;达到6-8成干时;即可下焙摊凉..摊凉目的使初干后的茶坯内外干湿一致;有利于复干时干燥程度均匀;摊凉至室温时;即可进行辉锅..辉锅时以合并2-3锅二青叶做一锅为好;辉锅温度以80-90℃为宜;茶坯下锅后无炸响声;当茶条开始转为灰绿时;锅温下降至70℃左右;这时炒的速度应加快;用力宜轻;每分钟抖炒翻动约40-50次;当炒到茶香外溢时;手碾成粉末状;色泽灰绿而起霜;即为辉锅完毕..辉锅时间一般为30-45分钟;干毛茶含水率为4-6%..炒茶中产生的茶末;应分次从锅中扫出;以免茶末烧焦;成茶产生焦味..2.机械干燥方法当前;绿茶干燥方法;由于各地使用的机具不同;干燥的方法也不同;我们认为;绿茶干燥方法采用先烘后炒较好..即二青采用烘的方法;这种方法有很多优点..烘二青在生产上用自动烘干机或手拉百叶式烘干机;采取一次干燥法..温度控制在100-110℃;摊叶厚度1.5-2CM..当烘至6-8成干时即出烘摊凉散热..辉锅足干辉锅温度以掌握100℃左右为宜;当茶条回软;内外叶温一致时;也可适当提高叶温;在辉锅过程掌握温度也是由高到低;最低60℃左右即可;出锅时锅温以50-60为好;辉锅好的茶叶其外形色泽灰润有光泽;茶条完整度好;香气高爽;干茶含水分在5%左右..干燥的程度1.三次干燥烘二青含水在50%左右;手捏不粘手;手握成团;松手弹散..三青含水分在20%左右;手握有触手感觉;手碾叶成碎片..足干含水分在5%以下;手碾茶成粉末2.二次干燥烘二青水分在20-25%;手握茶有触手感..辉锅水分在5%一下;手碾茶成粉末..毛茶起锅后;应立即摊凉散热;即行密闭贮藏;以防止茶叶吸湿回潮;影响茶叶品质..烘青绿茶初制:烘青绿茶杀青与炒青绿茶无异;但烘青绿茶要求耐泡、保毫、条索完整;因此;揉捻程度要比炒青绿茶轻些..为了保证条索完整又紧结;揉捻中最好采用筛分复揉;尤其是老嫰混杂叶效果更加显着..干燥方法采用烘焙方法;分毛火和足火 ..1.人工烘焙打毛火采用高温快速薄摊烘干法;采用工具一般为焙笼;方法与上述炒青绿茶手工干燥方法相同..打足火采用低温慢烘;温度掌握由70-80℃逐渐下降到60℃左右..每笼摊叶4-5斤;每隔5-8分钟翻焙一次;待手碾茶叶成粉末状;即可下烘..2.机器烘干常用手拉百页式烘干机和自动烘干机两种采用手拉百页式烘干机干燥;方法同上述炒青绿茶的烘二青..采用自动烘干机;茶坯由输送带自动送入烘箱;每分钟上叶6-8斤;摊叶厚度掌握在1-1.5厘米;烘焙时间快速约10分钟;中速约15分钟;慢速约20分钟;生产上一般采用快速或中速..打毛火风温可高些;110-120℃;烘至8成干;茶条有刺手感;水分20%左右..毛火后的茶坯要及时摊凉;烘箱地步的脚茶应经常清理;分开摊放..打足火时;温度要较打毛火时低;一般80-90℃适宜打中速或慢速..毛茶含水分在5%以下;手捏成粉末状;足火后的毛茶要摊凉后才入库贮藏..。

武夷岩茶工艺制作过程

武夷岩茶工艺制作过程

武夷岩茶工艺制作过程
武夷岩茶是以武夷山茶芽为原料,经过发酵、烘焙、分级等复杂工艺制作而成的高档茶叶。

由于其独特的口感和浓郁的香气,武夷岩茶已经成为中国传统茶文化中的经典品种,享誉全国。

那么,制作武夷岩茶的工艺过程又是如何的呢?
一、材料处理
1、采摘新鲜茶芽:采摘新鲜茶芽均匀,避免混杂无用成分,并选择绿润,罗汉果尖部蠕增,皱叶较多的上等茶芽。

2、初加工:将茶芽放入初加工机,用20—30度水淋洗2分钟,然后用逆流式初加工机提茶2—3次,以达到去除叶外层茸毛和碎叶的目的。

二、发酵
将准备好的新鲜茶叶放入发酵箱,控制发酵箱内的温湿度,发酵箱内温度在18—22度,湿度在70—80%。

发酵时间约为1—2小时,茶叶的叶片向内缩曲,卷曲程度达到90%以上,叶色变绿,可摸之,微湿滑即停止发酵。

三、烘焙
1、制作气垫:将发酵好的茶叶放入气垫机,在茶叶上灌入新鲜榨汁,可以保持茶叶的口感稳定,并起到保护茶叶的作用。

2、配置烘焙设备:如气垫机、地罗烘炉、地罗调节器等,调节温度和湿度。

3、烘焙:把茶叶从气垫机放入烘炉,温度控制在90-100度,
烘炉采用双侧烘焙,茶叶将翻转若干次,烘焙时间约50-60分钟,烘焙完毕后,茶叶的叶质变得柔软、色彩变深、芽头饱满,并带有浓郁的茶香味。

四、分级
把烘炉里的茶叶放入滚筒机,并经过凹凸机、尖角机、烘筛机等设备的分级,使茶叶的大小一致,最终得到漂亮完整的武夷岩茶。

以上便是武夷岩茶制作的完整工艺过程,虽然工艺复杂,但是由此制作出来的武夷岩茶却有着独特而浓郁的香味和口感,值得一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叶的初制加工工艺摘要:茶叶加工虽然各产区不尽相同,但主要过程是一致的,均分为杀青、揉捻、干燥三道工序。

杀青是形成和提高茶叶品质关键性的技术措施。

掌握杀青叶适度的主要标志,揉捻是为了卷紧茶条,缩小体积,可炒干成条打好基础,了解影响揉捻技术的各种因素。

干燥是决定茶品质的最后一关也对形成茶品质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杀青技术揉捻要求干燥方法1. 鲜叶加工方法鲜叶加工虽然各产区不尽相同,但主要过程是一致的,均分为杀青、揉捻和干燥三道工序。

1.1杀青杀青是形成和提高茶品质关键性的技术措施。

主要目的:一是彻底破坏鲜叶中酶的活性,制止多酚类化合物的酶促氧化,以便获得绿茶应用的色、香、味;二是散发青气、发展茶香;三是改变叶子内合成分的性质,促进绿茶品质的形成;四是蒸发一部分水分,使叶质变为柔软,增加韧性,便于揉捻成条。

总之,破坏鲜叶的组织与结构,改造鲜叶的形质,为绿茶独特的品质奠定良好的基础,这即是杀青的目的,也是杀青技术措施的基本根据。

1.1.1杀青技术因素与技术措施杀青有关技术因素,主要是温度、时间、投叶量以及鲜叶质量的相互关系,在相同的技术因素条件下,技术措施改变,杀青实际效果将有很大差异,二者关系十分密切。

在杀青过程中的具体掌握上,一个因素改变,其他因素也必须相应改变。

如温度低,时间就应长;温度高,时间可短;如投叶量增加,温度必须相应增加,否则叶温太低,就达不到杀青所要求的理化性质,品质就会受到不良影响。

在相同锅温条件下,随着杀青投叶量的增加,锅温亦随之下降。

杀青锅温在220℃—260℃,采用高温快炒的原则:用90型滚筒杀青机投叶量为5kg,要杀透杀足,以手握叶子有沙沙响,叶质柔软,手担成团不散,叶色晴绿,叶子含水量50%左右,清香显露为适度,但在投叶量增至6kg,而温度不变,则在杀青过程中叶温降低,经6min后,杀青不透不匀,有红醒红叶产生,杀青技术措施,主要有如下三点。

①高温杀青,先高后低,杀青都需要高温。

鲜叶中所存在的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等,对叶内含物的变化有着直接或间接的促进作用,提纯的多酚类化合物为白色粉末状,一经氧化便会变成黄色,进而变成红色,甚至褐色。

这种红变的本质主要是酶催化多酚类化合物的氧化产物的表现。

如果用一定的高温破坏酶的活化,则多酚类化合物就失去了催化氧反应的条件,于是就不会迅速变红,杀青就是利用高温破坏酶的催化作用。

各种酶对温度的反应是有差异的。

杀青的基本原则,就是酶对温度的不稳定性,采取高温措施,迅速地破坏酶的催化作用,获得绿茶应有的色、香、味。

高温杀青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对茶香气的影响。

主要表现是低沸点的青草气物质大部分挥发散失,从而高沸点的芳香物质透发出来。

鲜叶中的香气物质绝大部分是青叶醇,具有强烈的青草气,经过高温杀青,大部分为挥发散失;有一部分具有清香气味。

高温杀青的主要标志是能迅速地使叶温达到80℃以上,以便尽快地抑制酶活世,在极短的时间内破坏的催化能力,同时散发青草气。

但在具体掌握上,要看杀青所用的机具类型与机具大小而定,不同机具,所需温度有很大差异;同样的锅式杀青,亦要看锅之大小与投叶量多少而定,锅子大,投叶多,锅温宜高;锅子小,投叶量大,锅温应稍低。

炒法与叶温密切有关,以破坏酶活性的作用而论,闷炒效果较好,抛炒效果较差。

因此,长期抛炒的,锅温应比闷炒的稍高一些,但也不是愈高愈好,过高的叶温对茶外形和内质都不利。

温度过高,叶绿素破坏较多。

在热的作用下,叶绿素少量的破坏,有利于绿茶的色泽,特别是低档鲜叶,使深绿变为浅绿,而如果温度过高,叶绿素破坏较多,使叶色洽黄,降低茶品质,杀青温度较低,多酚类化合物减少较多,有利于提高绿茶品质;因为酚类化合物含量降低,可减轻的涩味,还有可溶性糖类,游离氨基酸,咖啡碱等物质,低湿杀青比高温杀青含量多,这些物质对形成茶叶的香气滋味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所以,杀青温度,只要在不使叶子产生红梗红叶的前提下,温度勿过高,适当低温对茶品质有利。

目前有的地方杀青锅温过高,竟把锅子烧得通红,这样,叶子很易烧焦、冒烟,这是目前茶叶烟焦味较重的主要原因,也是碎末茶较多的原因之一。

在杀青后阶段,酶活性已破坏,叶子水分已大量蒸发,此时应适当降低温度,如果继续采用高温,不但芽尖和叶缘易炒焦,而内部化学成分也会受到损失,影响茶的品质。

因此,在掌握“高温杀青”时,还必须做到“先高后低”。

这是使杀青叶能够达到“杀匀杀透”,以及达到“老而不焦,嫩而不生”的有效手段。

②抛闷结合,多抛少闷在高温杀表条件下,叶子接触锅底的时间不能太长,必须用抛炒来使叶子蒸发出来的水蒸气和青草气迅速散发,同时,叶温也随着下降,然扣,再接解祸底使叶温再度上升,抛炒的优点是茶香气较好,低沸点的是有强列青草气的芳香油,在抛炒过程中容易散发。

抛炒如果掌握得当,叶色往往较为翠绿,但如抛炒时间过长,就容易使芽叶断碎,甚至炒焦,再加上梗子分叶脉含水量高而与锅底接触面又小,升温没有叶片那么容易,因而,造成杀青不匀,甚至红梗红叶,所以,在杀青中,应注意采用抛闷结合的方法,利用闷炒形成的高温蒸汽的穿透力,使梗脉内部迅速升温,以解决抛炒中芽叶各部位升温不一致的矛盾。

闷炒时叶温较高,闷炒叶温不仅升得快,而升得高,对更快地彻底破坏酶的活性,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

因此,在锅温较底时可适当提早闷炒并适当延长闷炒时间,以避免产生红梗红叶。

闷炒还能使叶质柔软,有利于揉捻成条。

尤其是老嫩不匀以及梗子较多或粗老的叶子,闷炒作用更为显著。

闷炒还能改善低级茶的内质,因闷炒加速蛋白质的水解作用,从而提高氨基酸的合里,增进茶汤滋味;时间、闷炒时适当破坏叶绿素,能改善低档茶的叶底色泽,但如闷炒时间过长,又会产生新的矛盾,首先是影响茶香气,主要是青草气不能充分散发,同时还会产生水闷气,其次是叶子变黄。

在温热作用下,叶绿素易破坏。

所以采取“抛闷结合”的杀青方法,即发扬了抛炒与闷炒的优点,又克服了二者的缺点,提高茶青效果。

③嫩叶老杀,老叶嫩杀所谓老杀,主要标志是叶子失水多些;所谓嫩杀,就是叶子失水适当少些。

因为嫩叶中酶活性较强,含水量较高,所以要老杀。

如果嫩杀,则酶活性未彻底破坏,易产生经梗红叶;同时,杀青叶含水量过高,在揉捻时液汁易流失,加压时易成糊状,芽叶易斯碎,低级粗老叶则相反,应杀得嫩,因为粗老叶含水量少,纤维素含量较高,叶质粗硬,如杀青叶含水量过少,揉捻少,纤维素含量较高,叶质粗硬,如杀青叶含水量过少,揉捻时难以成条,加压时易断碎。

不同老嫩鲜叶,即使投叶量相同,锅温变化有着明显差异。

嫩叶虽然解质层较薄,水分容易散失;但在高温作用下,叶表角质层软化,使叶片的粘性增大,叶片之间相互粘贴,叶长之间的水分不易散失,加之嫩叶酶活性较强,不易获得“杀透杀匀”。

因此,需适当延长杀青时间或适当减小投叶量,以达到“老杀”的目的。

较嫩鲜叶含水量较高,杀青的水分蒸发多,热量吸收快,杀青初斯,锅温下降幅度较大,但到杀青后期,叶子含水量下降到一定程度时,锅温又回升。

因此,较嫩鲜叶杀青,更需要掌握“高温杀青,先高后低”;而较老鲜叶则相反,较老鲜叶含水量较低,叶质较硬,叶片之间空隙大,水分较易散失,同时较老鲜叶酶活性较弱,容易“杀透”。

因此,可采取适当降低锅温或适当减少投叶量,使之获得“老叶嫩杀”。

1.1.2杀青方法杀青方法可分为:锅式杀青、滚筒杀青和槽式杀青。

锅式杀青锅温掌握是叶量多应高,叶量少应低。

鲜叶投入后,如听不到爆声,表示锅温太低,应立即使之提高。

锅温的具体掌握视锅型及投叶量而定,如每锅5—7kg,锅温260~280℃已够;如投叶量在10kg左右的,锅温应在300—360℃之间。

投叶量应以锅温,鲜叶老嫩,叶表含水等不同情况而定,锅温高,投叶量可以适当多些。

雨水叶叶量不可过多。

一般正常芽叶下锅后,先抛炒3—5min,然而闷炒1—2min,再抛炒直到杀青适度为止。

雨水叶,露水叶,应多抛。

较老叶子应多闷,杀青时间是因锅温与叶量以及叶子质量而异,在正常情况下,投叶量较多,时间较长,一般约需9—12min。

滚筒杀青先将炉子烧红,待燃着后,立即将带滚筒体电动机启动。

让筒体转动均匀受温,以免筒体变形。

接着将鲜叶投入输送机的贮茶斗内。

但此时输送带不予启动,当筒体加温处内壁微微有点发红,或见火在筒内跳跃时,即可启动输送上叶,开始上叶时量要多,以免焦变,在杀青过程中,应随时检查出叶子的情况,如杀青程度偏嫩,应减少投叶量;如杀青程度偏老时,则增加投叶量。

杀青时还应随时检查炉温,必须使炉温保持恒定,不可忽高忽低。

当杀青结束时,必须在结束前半小时降温,不要再加燃料,以免结束时产生焦叶。

槽式杀青将炉灶烧旺后,启动机子,杀青前必须将槽的前端1m处底部烧至微红,先以15kg左右鲜叶倒入槽前端,接着由输送带连续不断地将鲜叶投入,在杀青过程中,应根据鲁叶老嫩,晴、雨天叶的不同和温度的高低,随时调整鲜叶输送数量,槽式连克服了锅式杀青机不能连续杀青机发展了锅式杀青机能保证杀青叶的质量。

槽式连续生产的缺点。

与滚筒杀青机相比,即可连续化生产,又可保证杀青叶的质量,尤其是杀青叶的叶色和香气都达到满意的效果。

但槽式杀青机的弧形锅井在杀青受热过程中较易变形,这是有得克服的缺点。

通过实践结果认为,锅式杀青机易掌握,杀青叶质量好,香气较高。

1.1.3杀青程度杀青叶质量的良好与否,是决定茶品质的重要环节。

杀青叶适度的表示方法,主要有:一是以杀青叶减重率或杀青叶含水量来表示;二是以杀青叶外观叶相来表示。

杀青叶适度的标志是:叶色暗绿,梗弯曲断不了,香气是露青气消,用手捏起软条条,就是要求叶色为鲜绿较暗绿,不带红梗红叶,手捏叶软,略有粘性,嫩茎梗折之不断,紧捏叶子成团,稍有弹性,青草气消失,略带有茶香。

1.2揉捻目的是为了卷紧茶条,缩小体积,为炒干成条打好基础;适当破坏叶组织,即要茶汁易泡出,又要耐冲泡。

揉捻要求有五要五不要:一要叶条,不要叶片;二要圆条,不要扁条;三要直条,不要弯条;四要紧条,不要松条;五要整条,不要碎条,同时要求叶色翠绿,不泛黄,香气清高,不低闷。

揉捻技术因子和影响因素:叶量,时间和压力,是揉捻工序的主要技术因子。

而叶子的老嫩和杀青叶的处理,即有冷揉或热揉,这是影响揉捻的主要因素,二者互有关联,必须掌握适当。

1.2.1冷揉和热揉所谓冷揉,就是杀青叶出锅后,经过一段时时的摊凉,使叶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时揉捻;所谓热揉,就是杀青叶不经摊凉趁热揉捻。

不同老嫩程度的叶具有不同的成条性,如较嫩叶子,由于纤维素含量低,又有较多的果胶等,揉捻时容易成条,较老叶子含有较多的淀粉糖,趁热揉捻有利于淀粉继续糊化有利于和其他物质充分混和,从而增加叶表物质的粘稠度,同时,在热的条件下,纤维素软化容易成条,但热揉的缺点往往是叶色易变黄,并有水闷气。

因此,对高级嫩叶来说,它本身在揉捻时容易成条,为了保持良好的色泽和香气,应采用冷揉;对那些低级老叶,趁热揉捻可获得较好的外形,虽然热揉对色泽和香气有影响,但较老叶子本来香气并不高,叶子也常较深绿,热揉失去一部分叶绿素,不仅对它的叶色影响不大,有时反而会使叶底明亮些,所以较老叶子应该采用热揉,而对于最为普遍的一芽二三叶属中等嫩度,宜采用温揉,即杀青叶稍经摊放,而叶尚温时揉捻为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