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十三式简介
太极十三式和太极十三势有什么区别啊?
太极十三式和太极十三势有什么区别啊?太极十三势,又名长拳十三势,为太极拳中基本的八个方位打法和五种步法。
涵盖太极拳的「拳法」、「手、眼、身、步」及「心」法的要领。
太极十三势:掤、履、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
四正:掤、履、挤、按。
四隅:采、挒、肘、靠。
五行:进、退、顾、盼、定。
武当太极十三式特点:低桩矮势,灵活稳健,以心行气,以意识,动作,呼吸三结合的行功运气方法。
简便易学,便於推广,大部分动作为左右式,有利平衡锻炼身体,达到推迟衰老,祛病延年的功效。
动作名称:起势和太极(两脚开立,双手自然下垂;两脚曲蹲,两手向前画弧抱球起身,如同抱棵大树,到快站立时,翻掌下按;从右画圆弧,右脚内扣右抱球。
)1、左右揽雀尾。
(右抱球,左脚向前45°跨出,右手搭住左手向前推出,两掌分开,由左向右画出S形收回又胸前,掌心向前推出;右後座,左转身抱球,右脚向前45°跨出,左手搭住右手向前推出,两掌分开,由右向左画出S形收回又胸前,掌心向前推出。
)2、左右搬栏捶。
(左脚向前,右手下垂向前画弧到胸前回收到腹部,左手也同时画弧到胸前,两掌变拳,右脚向前并步震脚,右拳向前搬出,右拳圈心面向自己,左手处於右手肘底,拳心向下;右脚向前45°跨出,两拳变掌,面向左斜前方,左手在上,右手在下画两个平面圆,转身面向正前方,右手从腹部画弧到胸前,左手画弧到腹部,两掌变拳,左脚向前并步,左拳向前搬出,左拳拳心面向自己,右拳处於左手肘底,拳心向下。
3、左右抱虎归山。
(两拳变掌,右脚向右边45°跨出,随右掌自下而上画弧到与头同高的位子,右掌心向上,左掌直接向下盖掌处於右手肘旁重心也随之移到右脚;右脚尖内扣转身面向左45°斜前方,变成马步,左手揉膝右手自上而下画弧到左胳膊旁边;左後座,左手向上托起,右手直接盖掌到左手肘旁,右脚尖往外摆,转身面向右斜前方45°,左脚回收向左斜前方45°跨出变成马步,右手揉膝,左手从上画弧到右胳膊旁。
郝寿岩太极十三式
郝寿岩太极十三式原文地址:郝寿岩太极十三式作者:寒铗摘录武魂杂志。
杨家太极杨健侯传人赫寿岩先生传:太极十三式。
的以狮、蛇、雀、猿、虎、鹤、熊、蟾、龙、凤、鸡、猫、马等十三种动物和飞禽的形态配合太极拳十三法。
此外配合该拳的基本功还有太极十三丹法。
太极十三丹法是由老架太极十三式中的十三个式子组成的套路。
十三丹法名称有:猴形(单鞭)、蟾形(揽雀尾)、鹤形(白鹤亮翅)、熊形(倒撵候)、凤形(斜飞式)、蛇形(上上式)、猫形(撇身锤)、鹊形(下式)、虎形(打虎势)、马形(野马分鬃)、鸡形(金鸡独立)、龙形(云手)。
太极拳古秘谱歌曰:昔日轩辕到常山,遇见蛇鹊斗坡前。
鹊啄蛇头尾相护,鹊啄蛇尾头相连。
鹊啄蛇腰首尾应,黄帝一见非偶然,因观二物频相斗,始此留下太极圈。
另歌日:蛇缠鹊跃世间稀,十个拳家九不知。
起落返随无休息,两宗妙法见神奇。
太极乃是蛇形法,八面拳将鹊跃师。
动静开合随意转,呼吸灵活便相宜。
又歌日:八面熊拳自轩辕,摸揽挨推气自然。
沾连黏随须领顶,手拨合进发玄关。
仿生十三式原始太极拳歌一、狮子摇头滚珠丹狮子欣然大张口,摇头摆尾滚圆球。
上下前后左右转,乾坤掌中(柔)二、长蛇串珠扭腰丹长蛇串珠扭腰功,屈伸开合身体轻,尾能护头头护尾,柔软功夫第一宗。
三、灵鹊起尾过梅丹灵鹊起尾头相连,梅花枝上喜又欢。
前蹿后跃无歇息,圆机活法是真诠。
四、猿猴通臂易筋丹猿猴舒手去偷桃,左右通臂将身摇。
远近高低随意取,筋长力大快逍遥。
五、豹虎爬山换骨丹豹虎爬山用力争,雄威到处起神风。
周身布满英雄气,脱胎换骨力无穷。
六、鹤舞松荫静体丹鹤舞松荫体泰和,轻洒漫步运蹉磨。
提膝抖翎心神静,仙胎炼就意灵活。
七、熊罴漫步聚精丹熊罴漫步力千钧,撑档坐胯手推轮。
海底炼得精气满,一轮明月照乾坤。
八、金蟾望月炼气丹金蟾望月爱光明,一息相通倍有情。
气候圆时吞入腹,明珠一粒落黄庭。
九、蟠龙戏珠凝神丹蟠龙戏珠起云端,升降飞腾飘渺间。
探爪攫捞海底月,神随意得登金山。
十、彩凤朝阳展翅丹彩凤出山展翅飞,朝阳顶上起光辉。
太极十三势是专门克制大清朝摔跤术的“只手打遍天、三道防守圈”
太极十三势是专门克制大清朝摔跤术的“只手打遍天、三道防守圈”太极十三势原本是半边拳,是右手主力手的单手拳,与单手剑术同理,轻灵为尚,顺势而为。
故而美其名曰“只手打遍天”,是专为克制大清朝的国技“摔跤术”而创造的技艺。
“掤、捋、挤、按”四正手,为第一道防守圈,实乃以手腕为轴划圆、只是一转而已。
“采、挒、肘”实乃以整个手臂在划圆,此为第二道防线。
一、二道防线都是“中定不动步”,是轻伤不下火线,打死不动步。
胡搅蛮缠,如《西游记》中的蜘蛛精织网,封闭洞口,重重叠叠,密不可破。
“靠”与“进、退、顾、盼”为第三道最后的防线,以身“靠”,以身划圆,腾挪闪战,挨着何处何处靠,周身无处不可靠。
这就是”太极十三势“,把整个手臂与身的功用发挥到了极致的境地,如剑如枪如龙,用主力手在半侧身前织出一片防护网,故曰“半边拳”、“只手打遍天”。
这是鄙人推研的杨氏“十三势”的原始风格,是与大清朝的国技——摔跤术相结合的产物,是专门用来克制摔跤术的绝技。
有真实的例证,黄性贤在马来西亚与世界摔跤名家的比赛可证。
头条网搜《黄性贤擂台赛》查看视频。
杨氏把陈家沟的刚柔相济的“打”的拳术,改造成“不许打”的摔人术,是适应当时上层社会的实际环境,是一种特殊情境下的特殊产物,只适用于大清朝的摔跤术,也只是显风光于大清朝的上流社会。
随着大清朝的灭亡,杨氏的“十三势”也就失去了其特有的发挥其特长的土壤与平台,重新进入需要“打”的武林江湖,其短处与缺陷是显而易见的,不认栽也不行啊。
其实,真正的“太极拳”代表是武禹襄与李亦畲。
“太极拳”一名,白纸黑字的首次见诸典籍是李亦畲的《太极拳谱》。
而且,真正的太极拳“打”的是“活步、开合”,是能打的拳术。
与拳击的理念、方法几乎重合,拳击也是活步、拳击。
太极拳发展到李亦畲时代,已经只有开合、活步,不再提及“八法、五步”了。
从李亦畲自著的《五字诀》、《行功要言》可以见证到。
“八法、五步”是阉割掉“打”的因素,专门用来克制摔跤术的特殊技艺。
陈式太极十三势歌诀述真
陈式太极十三势歌诀述真陈式太极十三势是陈氏太极拳的核心要义之一,也是太极拳的基本功夫。
下面我将用1000字为你详细讲解陈式太极十三势。
陈氏太极拳创始人陈王廷,将太极拳的核心要义总结为了十三个姿势和一个歌诀,即“十三势,述真诀”。
这十三个姿势分别是:起势、虚劲、进退、挤捺、肘庞、问答、横扑、撑锤、沾压、叠起、云手、野马、合势。
起势:太极拳起势时,身体自然松开,骨节如散沙,心意下沉,脚丁向内扣回,双肩自然放松下沉。
这是太极拳起势的基本要素。
虚劲:虚劲即不实劲,是太极拳的基本功夫。
虚劲使得拳势柔和灵活,不露破绽。
太极拳虚实势的转换是太极拳中最重要的一环。
进退:进退即步法,是太极拳中的基本动作。
在进退的过程中,要保持身体稳定,上下相随,左右互补,流转自如。
挤捺:挤捺是太极拳中的技术动作,是发力的关键。
在挤捺动作中,身体需要配合运动,发挥出内力,使得力量通过腰腹而出,达到最大的效果。
肘庞:肘庞是太极拳中的一种技术动作,通过变化肘庞的方向和力量,可以有效地防御和攻击对手。
问答:问答是太极拳中的一种变化动作,左右手的问与答可以灵活地防守和出击。
横扑:横扑动作即掌劈,是太极拳的重要一环。
通过手臂的横向击打,可以打击对手的重要部位。
撑锤:撑锤动作中,手臂像锤子一样向下撑击,能够有效地击打对手的上身。
沾压:沾压即沾连压迫,是太极拳中的一种技术动作。
通过身体的贴合和压迫,可以有效地控制对手的动作。
叠起:叠起是太极拳中的一种技术动作,要求双手的动作要协调一致,不仅包括手部动作,还包括身体的动作。
云手:云手是太极拳的核心动作之一,通过双手的流转和云状的动作,能够敏捷地变换招式和身形。
野马:野马是太极拳中的一种动作,要求双腿的协调运动,以保持身体的平衡和稳定。
合势:合势是太极拳中的核心要义,要求整个身体的动作要协调一致,内外相合,能够发挥出最大的力量。
陈式太极十三势的歌诀“十三势,述真诀”即通过这十三个姿势,能够实现太极拳的真正要义。
太极拳太极十三式
太极拳太极十三式古传太极并无套路,原始骨架就是十三式,分别为定、进、退、顾、盼、棚、捋、挤、按、采、列、肘、靠十三字组成,它概括了太极拳的主要法则,为武当派张三丰祖师所创。
内家太极拳正确的练功方法是由浅入深、从简到繁、循序渐进的过程。
其基础功夫最为重要,就如上学一样。
先学笔画,然后组字,再懂字意后造句、作文……,数、理、化等也是如此;随着你读幼儿园、小学、中学、高中、大学、研究生等作出不同阶段的组合、认识、掌握与升华……在太极图中,太极修点,也就是阳鱼的阴点、阴鱼的阳点;阳鱼为动功,阳鱼中的阴点为动中之静功,是肢体形外三合之功,也称“知人功夫”。
阴鱼为静功,阴鱼中的阳点为静中之动功,是精气神内三合之功夫,也称“知己功夫”、“丹田功夫”,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阴阳互补的体现。
太极拳求的是跟顶劲也称通臂劲,其劲道走向为以脚催膝、以膝催胯、以胯催腰、以腰催肩、以肩催肘、以肘催手,以腰为轴、以意领气,意到气到、形神俱到的过程。
“太极十三式”为定、进、退、顾、盼、棚、捋、挤、按、采、列、肘、靠,共十三式。
其过程为:无极生无极桩,因《无极修真》主张修的是先天真元,即:内气运行、身识应对、感觉应对、情志掌控等等,然后通过导引、调心、调式、调息使神意合一,融通于肢体以便挖掘自身潜能,使气机随意而动,从而做到无处不是手,无处不丹田的功法过程……。
“无极”从形态上讲是无动状态,属阴;而“太极”是大动状态的开始,属阳。
故“无极桩”没列入太极十三式内。
无极桩生中定式,中定式生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五式之体,通过五式之体的训练正肢体筋骨,聚合身体散乱之精气,平衡自身阴阳,使五脏六腑精气神旺盛,以调和内外三合之功夫。
然后通过推手、喂手、听劲、懂劲以感觉对方的劲道走向,加强自身的身识应对,使形神兼备,心意统一。
然后以棚、捋、挤、按、采、列、肘、靠八法为用,在保持太极运动理法的基础上,通过推手完善内外三合的实施,以神意运用做到打放自如,无处不丹田,无处不太极的手法,给太极散手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举手投足时的每招每式都能用于技击,每一动作式子都有拳意的贯穿,以神意运用自然而动都能形神俱妙,都能符合太极十三式的要求,以自我不同的体悟认识,化生自我风格的套路,以自身的需求选择不同的功夫结果,如挖掘浅能、去病、养生、延年益寿、自卫防身等。
武当太极十三式简介备课讲稿
武当太极十三式简介
精品文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武当太极十三势
武当太极十三势为武当祖师张三丰首创,十三势是由:
1、起势,
2、抱球势,
3、单推势,
4、探势,
5、托势,
6、扑势,
7、担势, 8、分势,
9、云势,
10、化势,
11、双推势, 12、下势,
13、收势。
太极十三势其攻防意识较强,其中内含吐纳导引,外气采补功,混元站桩等道家养生功法,十三势动作是根据锻炼人体八脉的需要所编,而八脉又内连五脏,整过套路内有五脏八脉,外有五步八法,兼功防十三种组合,及容合道家养生术,故为“太极十三势”其动作要领是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沉肩坠肘、松沉自然,舌顶上腭,练习时要求形与气合,意与气合,气与神合,六合之中,神形具妙,动作之中绵绵不断,如行云流水,呼吸之中,升降自然,深细长匀,息息归根,一招一式都是对人生的生理和心理的调节,有舒筋活络、补血调气、滋养五脏、陶冶身心之妙益,也是人生之长寿之法。
(太极只所以能练身体,是因为经络的导引作用;呼吸有牵拉作用;意念的诱导作用;肢体的配合作用)。
练习太极拳所要求的过程和阶段:第一阶段:入门:主练精化气。
第二阶段:蹬堂入室:主练气化神。
第三阶段:炉火纯青:主练神还虚。
第四阶段:蹬峰造极:主练虚还道,最终达到道发自然。
「长卷图」太极拳十三式
「长卷图」太极拳十三式起势
独立
掤
捋
挤
按
採
挒
肘
靠(后)
靠(前)
弯弓射虎
上步七星
收势
太极拳动作定式「长卷」
太极拳十三式
是十三个单式动作组成整个套路动作分八个方位内含八种劲法的表达形式以及进退顾盼定五行步法
十三式是一种具体的表达形式
而十三势是思想和技法上的综述
胸怀太极
手按八卦
足踏五行
太极十三势
不是一些固定的动作和指式,
而是一些技击的法则,
劲力的性质和用劲的方法,筒称技法。
太极十三势歌:
释名”曰:太极拳--一名长拳,又名十三势。
长拳者: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也。
十三势者: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也。
掤、捋、挤、按,即坎、离、震、兑四正方也;采、挒、肘、靠,即乾、坤、艮、巽四斜角也,此乃八卦也。
进、退、顾、盼、定、即金、木、水、火、土,此乃五行也。
合而言之,曰“十三势”。
王宗岳先生明确地阐述了十三势的整体内容,使拳法、拳理、结构与运行框架相统一。
书法:张济海
摄影:李明阳
演示:罗子真
十三势注解——徐震
子真太极公众微信↓。
洪传陈式太极拳十三式(修订版)
6、腰向左转,同时左手微外旋成正圈三动,右手收肘 至右侧乳根下成反圈一动。
7、腰向右转,重心转至右腿,左腿经内弧线正步子上 步一肩宽,左脚脚尖不可超过右脚脚尖。同时双手内旋向右 斜 前方 45 度按掌。
第四式:单鞭 1、腰向右转,同时左手在体前走上弧线成体前正圈四 动,右手外旋在体前走下弧线成体前二动,两手掌心相对成 抱球状。 2、腰向左转,同时左手外旋至手心朝上,右手经左手 手掌上向斜上穿掌,左手收至心口窝成正圈二动。 3、腰向右转,重心转至右腿,同时右手变勾手;左腿经 内弧线向左后撤一大步,向后靠,同时左肘向后发力配合靠 打。
2、左脚脚跟发力内收,同时左手收肘成反圈一动,右 手微外旋成正圈三动。
第九式:斜行拗步 1、左脚提膝向前蹬脚,顺式下落,接着再右脚向前上 一步,同时右手向右侧下弧线按掌成反圈四动,左手向左侧 下弧线按掌成反圈四动,目视右前方。 2、右脚外摆 180 度,重心坐在右脚上左手经下弧线向 上曲肘收至左耳边成侧反圈一动,右手收于心口窝成正圈二 动。 3、左脚向前上一大步成偏马步,左手经左胸前向下斜 插掌,同时腰向右转带动左手肘部向前横向发力,右手微外 旋成正圈二动,目视左前方。
第六式:白鹤亮翅 1、腰向左转,重心转至左脚,右脚向右侧横开一步, 脚跟着地,同时左右手交叉外旋,向左下抱缠,目视前方。
2、右脚脚掌下落,重心转至中间成马步,同时左手微 内旋成反圈三动,右手收肘上挑成反圈一动。
3、腰向右转,重心转至右腿,左腿经内弧线上步成高 虚步,同时左手经左下弧线向左下按掌成反圈四动,右手经 右上弧线向右上开掌成正圈四动。
第三式:六封四闭 1、右手肘部下落于右侧腰部成正圈一动。 2、腰向左转,重心转至中间成马步,同时右手内旋经
杨式太极十三势释义
杨式太极十三势释义杨式太极十三字,即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
掤、捋、挤、按、采、挒、肘、靠是太极拳八种基本手法,进、退、顾、盼、定则是太极拳基本身法步法,合称之为“十三法”,所以又叫“太极十三法”。
由于每一太极拳势都含有十三法,又称为太极十三势。
由此说来,太极十三字是演练太极拳的核心,我们修炼太极拳的同仁都要理解和掌握它的真正含义;同时,掌握了太极拳十三字,我们可以演练出许许多多地劲法来,也可以此来判断我们演练拳势的正确与否。
一、掤劲掤为八法之首。
杨澄甫先生在《太极拳体用全书》(以下简称《体用全书》)中是这样论述的,“掤法向外,架御敌人之按手,使不得按至胸腹贴近……掤字,最忌板滞,又忌迟重。
板者,不知自己之运动。
滞者,不知敌人之取舍,既不知己,又不知彼。
则不成其为掤手矣。
迟重者,必以力御人,便成死手。
非太极拳家之所取也。
必曰掤者,粘也非抗也。
手向外掤,意欲粘回,又不使自己之掤手与胸部贴近。
得化劲全赖转腰。
一转腰则我之掤势已成矣”。
1、掤的基本方法。
杨式掤法,一手横架于自己的胸前约尺许,另一手附于前手的小臂下,以助掤势。
掤手劲点在小臂近腕处。
掤手不可距胸太近。
周有道老师说:“近了叫贴墙,造成颓势被挨打。
”遇到按劲就走了。
掤手也不可太远,远了叫太过,很容易被敌捋采而受制。
2、掤劲含有问劲。
意思是说,以掤劲来问劲。
二人搭手为掤,双手臂接触点以沾粘劲而非顶抗和丢。
为了试探对方劲力的大小,方向及劲路或者引出对方劲力,往往我加大掤劲,以沾粘点听出对方反应,如对方硬撑对抗,我可变捋采;如对方变捋采,我可打挤。
这就是掤劲含有问劲。
李云龙(杨澄甫的徒弟)老师讲:“搭手遇掤问刚柔”。
这就是说,当接住劲后,要能听出对方沉浮、刚柔、滞活及内劲大小等等。
这就叫“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从而制定攻防的战略。
3、掤劲不丢。
练拳时要做到掤劲不丢,中正圆满,是杨式太极拳的一大要领。
只有中正圆满,才可能掤劲不丢。
太极十三式
太极十三式太极十三式是第一代内家拳,为三丰祖师所创,十三势是由起势、抱球势、单推势、探势、托势、扑势、担势、分势、云势、化势、双推势、下势、收势等攻防意识较强的十三组动作组成,其中内含吐纳导引、采补混元桩等三种道家内修养身功法,然十三势动作亦是根据锻炼人体八脉的需要所编,而八脉又内连五脏,整个套路内含五脏八脉,外有五步八法,兼之功防十三组合,容合道家养身丹术,故谓“太极十三势”。
其动作要领是:虚灵顶颈,含胸拨背,沉肩坠肘,舌顶上腭。
练习时要求形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神合,六合之中,神形具妙,动作之中,绵绵不断,如行云流,松沉自然;动静之中如绵里藏针,刚中带柔,柔中有刚,刚柔相含,含而不露;呼吸之中,开合自如,升降自然,深细长匀,息息归根。
太极十三势内含太极十三式仅有一十三招左,右交替的动作架子(即单式演练,无套路),且伴以气息行走要术。
其具备养生祛病,延年益寿,交手应敌等多般作用。
功架名称如下:一、仙人放剑二、乾坤盘球三、美人照镜四、顺水推舟五、金鸡独立六、单鞭救主七、倒骑玉龙八、双风贯耳九、顺风摆柳十、叶底看桃十一、活步走宫十二、怀抱双月十三、真气炼丹第一式仙人放剑(1)两脚分开成外八字步,且将两膝之关节自然弯曲;两手臂环抱于胸前且令其两手形成分指掌(五指自然分开并弯曲手指)而做掌心相对状;头部端正但却微做垂首(低头)状;肩下沉,腹内收,腰要塌,胸须含,背则拔;凝神静息待操作;此为预备式。
(2)两膝再做弯曲状即佐之身体下沉;同时两掌抓握回收至下腹前并使之变为左,右空心拳状。
眼看两手。
(3)右脚向正前方(术语谓之正门)踏出半步;与此同时两手向前放开(与胸等高,掌心向前)。
(4)右脚不动即不得移位;左脚套步上前踏入正门并形成左剪刀步定位(即左腿伸直前探铺出且左脚尖内扣朝向右方;右膝弯曲其脚尖外撇约40度角;收髋紧腿勿松肌肉);而两掌则在步型定位之间作收,放击打即右掌下按,左掌前推(均为掌缘作重点击打)。
武当十三式太极拳口令
武当十三式太极拳口令太极拳是中国传统的武术之一,起源于我国古代的武当山,发扬光大于清朝武术家杨露禅。
武当十三式太极拳是杨露禅所创的拳术套路,它包含了太极拳的精髓,是太极拳技法的核心。
这个套路有固定的口令,以帮助练习者准确而优雅地完成拳术动作。
下面将详细介绍武当十三式太极拳口令。
一、起势起势是太极拳的开头动作,也是整个套路的起始点,它要求身体放松、意念集中。
口令:“两脚并拢,两手下垂,心神合一,沉重下降。
”二、开展开展是紧接着起势的动作,是为了把身体的气势展开,进入下一个动作。
口令:“左手上推,右手下沉,放松肩背,舒展四肢。
”三、采跌势采跌势是一种动作,通过脚步来展现出爆发力和柔韧性。
口令:“左脚跨出,身体向前,右手高举,蓄势待发。
”四、蹬脚势蹬脚势是利用腿部力量将敌人击倒的动作。
口令:“左脚向前蹬出,右手交叉护胸,左手下沉,保持平衡。
”五、接式势接式势是学习太极拳的一个重要环节,它通过从一种姿势转变到另一种姿势,练习者可以学到更多的技巧。
口令:“右脚后退,右手顺势下放,左手向后拉,保持身体的平衡。
”六、推势推势是利用手臂的力量将敌人推开的动作,强调出太极拳的柔和和刚强之处。
口令:“右脚向前迈出,右手推出,左手跟随,保持平稳。
”七、回势回势是通过旋转和扭动身体来实现的,动作轻盈而领航。
口令:“左脚顺势回转,上体向右旋转,左手高举,右手下压。
”八、摇掌势摇掌势是一种快速切换动作的姿势,要求身体柔软灵活。
口令:“右脚前移,左脚抬起,双手紧握,摇身挥掌。
”九、拗步势拗步势是通过双脚进行步伐变化的动作,展现了太极拳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口令:“右脚回撤,左脚左转,双手侧身,保持平衡。
”十、单鞭势单鞭势是一种拐杖动作,通过手臂发力和身体的移动来完成。
口令:“右脚向后迈出,右手抬起,左手伸直,向前弯曲。
”十一、撇身势撇身势是太极拳中一种闪躲攻击的姿势。
口令:“左脚带动身体转向,右手向后握拳,左手向前伸直。
”十二、倒提势倒提势是一种后撤动作,利用身体活动协调手臂的动作。
太极拳十三势的介绍
太极拳十三势的介绍
太极拳十三势是由起势、抱球势、单推势、探势、托势、扑势、担势、分势、云势、化势、双推势、下势、收势等攻防意识较强的十三组动作组成,其中内含吐纳导引、采补混元桩等三种道家内修养身功法,然十三势动作亦是根据锻炼人体八脉的需要所编,而八脉又内连五脏,整个套路内含五脏八脉,外有五步八法,兼之功防十三组合,容合道家养身丹术,故谓“太极十三势”。
太极拳十三势动作要领是:虚灵顶颈,含胸拨背,沉肩坠肘,舌顶上腭。
练习时要求形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神合,六合之中,神形具妙,动作之中,绵绵不断,如行云流,松沉自然;动静之中如绵里藏针,刚中带柔,柔中有刚,刚柔相含,含而不露;呼吸之中,开合自如,升降自然,深细长匀,息息归根。
太极拳十三势被誉为中国武术之瑰宝,太极之精华。
杨式太极拳传统套路十三式动作名称
太极十三式传承概况杨式太极拳传统套路十三式简称太极十三式,系杨露禅(1800-1873)之子杨健候(1839-1917)传于赫寿岩(1877-1975),赫寿岩为满族人,其父赫德宝在皇宫当差,善骑射,武功高强,赫寿岩从小跟其父学习各种武功,清未期考中武举人,之后从事镖师,擅长八卦,少林,红拳,太极诸般武学。
尤其太极拳深得杨健候真传,1848年至解放后在北京开办武社。
1952年王殿祯老师拜赫寿岩为师,并被赫寿岩收为义子,追随赫寿岩20多年,是当今武术名家,杨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一生从事武术教练,桃李满天下。
太极十三式仿动物十三形1、狮形:花圈手2、猴形:单鞭3 、蟾形:揽雀尾4、鹤形:白鹤亮翅5 、熊形:倒撵猴6、凤形:斜飞式7、蛇形:上上势8、猫形:撇身锤9、鹊形:下势10、虎形:打虎势11、马形:野马分鬃12、鸡形:金鸡独立13、龙形:云手视频:王殿祯老师演练:/u60/v_NTI4NDgzNjE.html/news/2009/0416/article_10940.html 完全演练:/v_show/id_XMzg5Njg0ODky.html第一段1、起式2、左右花圈手3、揽雀尾4、斜单鞭5、左白鹤亮翅6、右白鹤亮翅7、左搂膝拗步8、右搂膝拗步9、左搂膝拗步10、手挥琵琶11、白蛇吐信12、进步搬拦锤13、如封似闭第二段14、转身并步十字手15、抱虎归山16、右搂膝拗步17、手挥琵琶18、左右揽雀尾19、斜单鞭20、肘底捶21、左倒撵猴22、右倒撵猴第三段23、卧腿花圈手24、斜飞式25、海底针26、闪通臂27、翻身撇身锤28、进步搬拦锤29、上上势30、揽雀尾第四段31、正单鞭32、左右小云手33、斜单鞭34、左高探马35、提膝十字手36、右蹬脚37、右高探马38、提膝十字手39、左蹬脚40、转身左蹬脚第五段41、落步搂膝42、进步指裆锤43、翻身撇身锤44、进步搬拦锤45、并步十字手46、上步拍脚47、退步打虎48、转身打虎49、左打虎势50、打虎势51、平拳52、双峰贯耳53、转身并步十字手第六段54、抱虎归山55、右搂膝拗步56、手挥琵琶57、卸步揽雀尾58、斜单鞭59、右野马分鬃60、左野马分鬃61、左右花圈手62、玉女穿梭63、摔剑诀第七段64、大云手65、穿手下式66、右金鸡独立67、左金鸡独立68、并步十字手69、阴阳混70、马步倒撵猴71、左右连环掌72、翻身撇身锤73、上步栽锤第八段74、整云手75、抹身穿掌下式76、并步十字手77、右弯弓射虎78、左弯弓射虎79、上步右扑面掌80、转身穿手下式81、弯弓推掌82、上步七星83、退步跨虎84、跟步跨上85、转身扑面掌86、十字手87、收式。
【太极拳小知识】太极十三式你真正了解多少?
【太极拳小知识】太极十三式你真正了解多少?太极拳十三势即太极拳五步八法,包括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五步法和掤、捋、挤、按、採、挒、肘、靠八种技击法,其中分别包括沾、连、粘、随、不丢不顶劲五种阴劲和掤、捋、挤、按、採、挒、肘、靠八种阳劲。
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与五行相合。
沾连粘随,即不丢不顶之劲,主进退,为太极拳推手中最需要之基本内劲。
掤、捋、挤、按、採、挒、肘、靠八法,可以用姿势表现出来,可以称阳劲。
沾、连、粘、随,没有固定姿势可以标榜,可以称作阴劲。
太极拳八法,指的是太极拳十三势中的八种技击法,即掤、捋、挤、按、採、挒、肘、靠八种基本手法和劲别,分别与八卦和八方一一对应。
其中,掤、捋、挤、按为正法,称四正法或四正手,简称四正;採、挒、肘、靠为奇法,称四隅法或四隅手,简称四隅。
八法以掤为首,四正为主,四隅为辅。
掤太极拳技击中,向上向外之力为掤,用于化解或合力发人。
双方搭手,对方进身做攻势,以手前进,我则逆敌方向,以向上向外劲力承应,使对方劲力既不能到达我胸部,又不能随其意而下降,即掤劲。
太极拳技击中,掤劲极为重要。
掤,八卦为坎,方位正北。
捋太极拳技击中,向旁侧横力为捋,用于借力向后引动。
对方进攻,我沾其腕肘,顺其前进之势而领向我身左或右侧,即在对方劲力之上再略加向旁侧的小力,使对方身体受到更大的旁侧方向的合力,即捋劲。
捋,八卦为离,方位正南。
挤太极拳技击中,挤住对方,使其失去运化的外推之力为挤,用于对下盘的外推。
对敌进攻,以手、臂、肩、背粘住对方,从而向前推掷,使对方失去平衡而离开原来位置,即挤劲挤,八卦为震,方位正东。
按太极拳技击中,将劲力向下运动为按,用于抑制对方前进的攻击。
双方搭手,我以手向下,贯以全身之力,同时向自身牵引,使对方足跟离地,或向一侧牵引,使对方身体倾斜,即按劲。
按,八卦为兑,方位正西。
採太极拳技击中,我或一松即紧,或一落即拔,或先沉后提,或先顺后逆,意同採花摘叶,採制敌人,为採。
太极十三式精要
太极十三势“太极本无法,动即是法”这说明了“太极”二字的真正意义。
因为太极拳没有固定的法则,实际就是以十三势,即八方(八卦)四正四隅,五步(五行)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这十三字合而谓之“十三势”。
八卦是指四正四隅,棚、捋、挤、按为四正,采、挒、肘、靠为四隅,谓之八方。
这八方的位置都在人体本身,将来讲推手时,实践体会就有意思了。
按易经说的十二地支有六冲六合,十二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
十二个位置在人体本身,里面包捂八卦,即八方,而八方的位置如下:棚:棚, 劲属水,在北方,北方壬癸水,人身有命门穴,在两肾(两个腰子)中间,右肾的左上角,此处发棚劲。
过去书上也有“捋南棚北、挤东按西”的说法,从前一般是秘而不传的,我今天把这些给大家介绍,你们想着来回那么做就行。
用棚劲时,手上不用使多大力气,只要你注意想自己的命门穴,眼神看对方眉毛(眉攒、眉梢),他人就起来了。
而棚劲属水,见缝就钻。
捋:捋劲属火,在南方,南方丙丁火。
人体为玄关窍,在两眉当中,你看人坐着,“火”字也就表现出来了:由鼻子尖到右眉毛是一撇,到左眉毛又是一捺,这是个“人”字,再加上两只眼睛这两点,就成“火”字了。
这火,又叫午“火”,火能化万物,在太极拳中叫捋手,是舒展的意思,好比有褶子的地方,给它划拉平。
在力学上叫作分力(那个发劲叫合力),即力的合成与分解。
分力怎么分?如来手集中,给它分开、分散,比如要卸一车砖拿起砖来就嘁呖咔嚓都给它卸了,不要去码好(没有那么多工夫)。
实际上对方来手了,你就随便把来手这儿一扔,那儿一扔,这儿一捋,那儿一捋,把对方来的分力开,化整为零,给它分散了。
合力是化零为整,把很多的力集中在一点上,那是棚劲,就是位置不同。
捋的方法:用眼神带着自己的手去划时代自己的眉毛,比如用右手划,先是手心向里从左眉梢划到左眉攒,再手心向外从右眉攒向右眉梢划去,这是阴阳变化,由阴掌变为阳掌,即由柔变为刚,先柔后刚,这时对方就起来了。
杨振铎太极拳13式概诉
杨振铎——太极拳13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预备 起势 云手 单鞭 肘底捶 白鹤凉翅 左搂膝拗步 手挥琵琶 高探马穿掌 转身那撇身捶 进步搬拦捶 上步揽雀尾 十字手 收势
①起势——动作一
面向正南,身体自然直立。两 脚直向前左右分开,与肩同宽。 两臂自然下垂,手心向内,手 指朝下。眼看前方,神情安舒。 要点:头颈自然中正,下颏微 收,不可故意挺胸或收腹,精 神要集中。
身体微左转。左腿屈膝提 起向前迈步,脚跟先着地, 然后左脚逐渐踏实。同时, 左手由上向下、向前划弧 至左膝前,掌心向下,掌 指朝前;右臂内旋里屈, 立掌在胸前,掌指朝上, 掌心向前。
⑥左搂膝拗步——动作四
身体左转,重心前移。左腿屈膝 前弓;右腿自然伸直,成左弓步。 同时,两臂形成一推一拉之势, 右手向正前方立掌推出,掌心向 前;左掌由前搂回至左膝旁,掌 心向下,掌指朝前。眼看前方。 要点:右掌推出时,须沉肩垂肘、 坐腕舒掌,上体不可前俯后倾, 弓步、推掌与按掌要协调一致。
②云手——动作一
屈右腿,重心右移;左 腿成虚步,脚跟离地。 同时,两臂转动,右臂 由下向左往上,至胸部 前,手心向里;左臂变 掌心向里,置于左胯前。
②云手——动作二
用腰部带动,向右转体45°, 重心右移坐实;左腿前脚掌 着地。同时,带动右臂划上 弧,朝内旋转,变掌心侧向 外,划至右侧45°;左臂划 弧至右腹前,掌心向里。眼 看右手。
重心后移于右腿;左腿微向前伸, 脚跟着地,脚掌翘起成左虚步。身 体微向右转。同时,左臂由下向上 屈,用掌向上托起置于左胸前,掌 心向前,高与鼻平;右臂向里平屈, 右掌变拳,回收于左肘下方,拳向 里扣,拳眼朝上,拳心向里。两臂 均呈半圆形。眼看前方。 要点:左腿前伸和两臂的运转要与 身体左右转动协调一致。
杨氏十三式口令讲解
杨氏十三式口令讲解杨氏十三式是一种传统的太极拳流派,也是中国传统武术的精髓之一。
这套拳法以其简洁明快的动作和独特的内功呼吸法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杨氏十三式的口令讲解,帮助您更好地掌握这项武术技艺。
第一式三平齐胸:右足外转让两臂随之展开,成“大”字形。
身体保持挺直,双手放在胸前,掌心向下。
第二式白鹤亮翅:右足收回,左足向前迈出一步,同时双臂分开向两侧展开,手掌向下翻转,上臂与地面平行。
第三式搂膝拗步:将重心转移到左腿上,右腿向前跨出一步,同时抬起双手,右手抓住左膝,左手向上伸直。
第四式手挥琵琶:将右腿收回,同时双手由抓膝位置向外挥开,左手手背朝上,右手手背朝下,形成前后平行的姿势。
第五式左右搂膝拗步:先将右脚迈到左脚的旁边,双手同步放松下垂至大腿前,然后重心转移到右腿上,左腿向前迈出一步,同时双臂分别抓住对应的膝盖。
第六式金鸡独立:将右腿缓缓抬起,脚尖轻轻点地,保持身体平衡,双手放在胸前,掌心向上。
第七式左右蹬腿:先将右脚放下,缓缓向左侧迈出一步,同时将右手向前推出,左手自然后撤。
第八式倒卷肱:将左腿收回,同时将双臂向后弯曲,使得手掌抵住胸口,形成卷曲的肱骨。
第九式倒卷肱:将右腿收回,同时将双臂向后弯曲,使得手掌抵住胸口,形成卷曲的肱骨。
第十式龙虎推山:右脚向前迈出一步,左脚后挪,双手叉腰,右手掌心向上,左手掌心向下,身体呈现出龙虎之势。
第十一式手挥琵琶:将右脚收回,同时双手由抓膝位置向外挥开,左手手背朝上,右手手背朝下,形成前后平行的姿势。
第十二式上步七星:先将右脚踏向前方,同时双臂向两侧展开,并向前伸直。
右手掌心向上,左手掌心向下。
第十三式合太极:双手自上而下合拢至胸前,身体稍作弯曲,呈现太极的合一之势。
以上就是杨氏十三式口令讲解的内容,通过掌握这些动作和姿势,您将能更好地领悟杨氏十三式太极拳的内涵和气势。
希望本文对您学习和实践太极拳有所帮助。
精要十三式陈氏太极拳讲解
精要十三式陈氏太极拳讲解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超厉害的精要十三式陈氏太极拳!说起这陈氏太极拳啊,那可是有深厚的底蕴。
这精要十三式呢,就像是精华中的精华,每一式都藏着大大的奥秘。
第一式,起势。
别小看这简单的开头,就像我们每天出门要整理好衣服一样,起势就是让我们的身心都准备好,进入那个神奇的太极世界。
第二式,金刚捣碓。
这名字听起来是不是很霸气?就像有个大力士在那发力,动作要稳,气势要足。
第三式,懒扎衣。
这一式动作优美流畅,感觉自己就像在风中轻轻舞动的树叶,自在又潇洒。
第四式,六封四闭。
这可是个防守的好招式,能把周围的攻击都挡在外面,让自己安安全全的。
第五式,单鞭。
一甩出去,那叫一个干脆利落,仿佛要把所有的烦恼都甩开。
第六式,白鹤亮翅。
就像一只优雅的白鹤展开翅膀,轻盈又美丽。
第七式,斜行。
身体倾斜,却又稳稳当当,有一种独特的平衡之美。
第八式,搂膝。
这一搂一膝,动作紧凑,力量暗藏其中。
第九式,拗步。
脚步灵活,变化多端,让对手摸不着头脑。
第十式,掩手肱拳。
出拳迅猛,像是突然爆发的小宇宙。
第十一式,高探马。
高高抬起的腿,就像在探索未知,充满了好奇。
第十二式,左蹬一跟。
一蹬腿,那力量可不得了,仿佛能把地都蹬出个坑来。
第十三式,玉女穿梭。
这名字多美呀,动作也是灵活穿梭,像个活泼的小仙女。
朋友们,这精要十三式陈氏太极拳,是不是特别有意思?每一式都有它独特的魅力,只要咱们用心去练,就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和好处。
别犹豫啦,赶紧动起来,一起在太极的世界里畅游吧!。
武当太极十三式
武当太极十三式太极十三式为武当祖师张三丰首创之拳法,十三式是由起势、抱球势、单推势、探势、托势、扑势、担势、分势、云势、化势、双推势、下势、收势等攻防意识较强的十三组动作组成,其中内含吐纳导引,外气采补功、混元站桩功等道家养身功法,十三式动作亦是根据锻炼人体八脉的需要所编,而八脉又内连五脏,整个套路,内有五脏八脉,外有五步八法,兼之功防十三种组合,及容合道家养身丹术故谓“太极十三式”.其动作要领是虚灵顶劲,含胸拨背,沉肩坠肘,松沉自然,舌顶上腭,练习时要求形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神合,六合之中,神形具妙,动作之中,绵绵不断如行云流水,呼吸之中,升降自然,深细长匀,息息归根,一招一式都是对人生理心理的调节,有舒筋活络、补血调气、滋养五脏、陶冶身心之妙益。
太极十三式内涵丰富,意义深远,自古为武当山镇山之宝,长寿之法。
太极的定义:以武术技击为主要内容,以传统哲学,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
从这个定义,你可以总结一下,打击出去的手如“左右野马分鬃‘左右倒卷肱’等,一定是打对方的鼻子,咽喉,试想什么乱七八糟硬功夫都可以练,鼻子,喉节没法练,呵,如果有,一定是怪物,防守的动作,如‘白鹤亮翅’上举不过头,过头没必要保护,肘要沉。
下面的手,一般在腹,胯边上,‘手挥琵琶’‘左右倒卷肱’防手在腹,攻手在咽喉‘转身搬拦捶’太极四层境界;形---- 任何动作要有具有攻防含意,附和技击或是健身,或是太极,阴阳经络学说。
劲-----正准的发力方法,刚柔劲,虚实劲,圆撑劲,圆与整,意-----内外兼修,形神兼备,意诚,气质,神采,韵味,气-----以意导气,以气催力,使“形”‘劲’‘意’‘气’统一,总的要领;1虚灵顶劲2沉肩坠肘,3,坐腕舒指,4含胸拔背,5松腰敛臀6 圆裆松胯7气沉丹田8运动如抽丝,迈步如猫行,这些口诀背熟,适合任何太极拳,太极十三式仅有一十三招左,右交替的动作架子(即单式演练,无套路),且伴以气息行走要术。
其具备养生祛病,延年益寿,交手应敌等多般作用。
太极十三势“头顶太极,身怀八卦,脚踩五行”精解
太极十三势“头顶太极,身怀八卦,脚踩五行”精解2017-04-27八法、五步合称“十三势”,就是太极拳表示的方位、运行的劲路和有效的技击手段。
所谓“八法”,亦称“八劲”,即指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八种方法和劲路,它含四正四隅八个方位。
四正是北、南、东、西,四隅是西北、西南、东北、东南,这正合于后天八卦图,北掤、南捋、东挤、西按、西北采、西南挒、东北肘、东南靠。
简言之,即使拳路和劲路照顾到四面八方,而不偏向于某一处。
“五步”,是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五种步法。
就五行说,前进属火,后退属水,左顾属木,右盼属金,中定属土。
其中又有五行生克说:即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因此《杨谱》有“怀藏八卦,脚跐(踏)五行”之论,后来又有拳家加上'头顶太极”一说,也很有道理,太极拳本来处处不离阴阳,因此“头顶太极,身怀八卦,脚踩五行”的概括与说明,是合于太极拳的拳理拳法的。
需要说明的有二点,一是太极图与地图方位相反,地图是上北下南、右东、左西,而太极图是上南、下北、右西、左东。
二是太极拳的技法千变万化,不可能用五种简单的生克关系来概括,只要时刻不忘阴阳变化的理论就行,然而五行步法却不可不知。
所谓五行步法,是指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的步法。
试以自身为中心,站立之处属土,由此向右行,右属金,此即土生金;由此向后走,后退属水,此即金生水;由此向左走,左属木,此即水生木;由此向前行,前进属火,此即木生火。
这就是五行步法,一般称此走生门,走生门,则很顺畅,很快。
现在散打与武术比赛,绝大多数参赛者都是左脚在前,固然这与个人习惯有关,但是却不合五行步法走中之意,很别扭,也快不起来!现将“八法”、“五步”分述如下,先述“八法”:1、掤劲:掤为八法之首,有撑开之意,《杨氏九诀》之“八要”:“掤要撑”,《十八在诀》:“掤在两臂”,《十三行功诀》:“掤手两臂要圆撑”,讲得都很清楚明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极十三式简介:
天下太极出武当!太极十三式是武当第一代内家拳,为武当祖师张三丰所创拳法,十三势是由起势、抱球势、单推势、探势、托势、扑势、担势、分势、云势、化势、双推势、下势、收势等功防意识较强的十三组动作组成,其中内含吐纳导引、外气采补功、混元站桩等道家内修养身功法,十三式动作亦是根据锻炼人体八脉的需要所编,而八脉又内连五脏,整个套路内含五脏八脉,外有五步八法,兼之功防十三种组合,及容合道家养身丹术,故谓“太极十三式”。
其动作要领是:虚灵顶颈,含胸拨背,沉肩坠肘,松沉自然,舌顶上腭。
练习时要求形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神合,六合之中,神形具妙;动作之中,绵绵不断如行云流,松沉自然;动静之中,如棉里藏针,刚中带柔,柔中有刚,刚柔相含,含而不露;呼吸之中,开合自如,升降自然,深细长匀,息息归根。
一招一式都是对人生理心理的调节,有舒筋活络、补血调气、滋养五脏、陶冶身心之妙益。
太极十三势内含丰富,意义深远,自古为武当镇山之宝,秘传长寿之法。
武当太极拳系
武当太极拳法,并非是指目前所见单纯的太极拳套路,而是由太极、两仪、无极,三种不同层次的拳术、功法组合而成的一套由外至内,由动至静,从初级到高级,动静结合,内外兼修完整的太极拳系。
太极:张三丰太极十三式、武当太极28式、武当太极108式、武当太极剑。
两仪:玄武拳,是用来练习混元劲、暴发力、反弹力的一种拳术,是太极门中的必练拳法。
无极:无极功,是一种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还虚合道,修炼精、气、神人身三宝的道家静态丹法(又名内丹功),其功效是通经活络,益寿延年,亦能发人潜能,开人智能,是修炼太极拳法的最高境界。
武当太极拳系,习练两仪,以壮其彪,修练无极,以培其本,唯太极调和阴阳,三者同修,能使其拳如龙乘云气,虎借风威。
相依相成,此三者,是太极拳法的整体,为武当武术的秘宗。
陈师行道长简介:
陈世柳道号:师行(shixing),湖北省阳新县人。
他全面的继承了武当传统武学,在气功、太极、八卦、形意、轻功上有很高的造诣,是武当三丰派第十五代杰出功夫传人。
自幼热爱武术,七岁起习练外家拳,后得知内家拳的发源地武当山。
十一岁便开始寻师问祖来到武当道教武馆,有缘得以拜见武当第十四代内家功夫传人钟云龙道长,逐拜为师,习武诵经。
陈师行道长尊师重道,为人正直,为师父和众师兄弟所关爱器重。
武当山不仅使他得到博大精深的武学,更深悟道之精髓。
所谓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家武学也是基于此理,发挥人身潜能,修身养性,延年益寿。
一九九八年十月——入选武当武道功夫团
一九九九年四月——担任武当道教武馆教练
二00三年起下山传授武当太极,弘扬武当精神。
两年的时间内,他把武当太极先后带进武汉和上海各大公园,让武当太极走进人民生活,强壮人民体魄。
所到之处,他以精湛的武艺征服众人,并以高尚的武德赢得人们的信赖。
他建立一座又一座大型教学点,让更多的武术爱好者在这里学到传统的三丰太极。
全心全力、尽心尽责传授武学,致力为武当武术的
推广与传播。
将健康和快乐带给每一位习武者和武术爱好者。
成为众多学员心目中德高望众的一代宗师。
二00五年刻苦自修功夫一年,同时提高了计算机和英语水平。
二00六年七月回山担任武当武术教学工作。
二00七年六月22日,精心筹划创立了武当师行功夫馆(WUDANG TAOIST KUNG FU SCHOOL),“愿所有武当武术爱好者在此都能实现功夫梦想,得到身心的健康”,这是他最大的愿望也是他的动力源泉!
十多年来,多次参加国际大型武术交流竞赛活动,多次为国家各级领导和国际友人表演武当功夫,并得到一致好评。
陈师行道长立志终生要在武当武术上刻苦专研,希望尽上自己一点绵薄之力,弘扬中华武学,传承武当正统,让武当武术造福世界人民!
媒体采访
2006年12月中央电视台“发现之旅”栏目专程至武当对陈师行道长进行了采访,该节目于2007年6月在CCTV 1、4、7台播出后,引起了武术界强烈反响。
2007年4月湖北卫视对陈师行道长进行采访,于同年5月播出。
2007年9月山东卫视派出摄制组来到武当山对陈师行道长进行专题采访,于同年9月播出。
2008年1月黑龙江卫视《龙武堂文化版》对陈师行道长采访,与2008年1月19日播出。
2008年4月《探索·发现》“文化遗产博览月”15集大型纪录片《中华武功》之武当玄功。
2008年6月好莱坞资深导演克里斯蒂•里比《神秘中国》系列纪录片之《圣山》,邀请师行道长参与了影片武术部分的拍摄,后期在好莱坞制作,并译成英语为主的多种语言,在各大国际电影节上展示,还会在全球发行。
同时,该片还将作为第三届世界传统武术节的一份厚礼,在武术节比赛场馆滚动播放。
2008年8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五周传播中心》来馆采访陈师行道长,武馆部分学员也参加了拍摄内容。
如今来武当采访的媒体都不忘拜访陈师行道长,这是道长为弘扬武当武术不懈努力的结果。
陈师行道长练武感悟
说起武术,可能因为学过太多拳法,反而不愿意用几句话来概括武术的特点,仿佛一个水池变化成为水潭,没有以往的浅显,多了几分淡定。
也许是师傅悉心的栽培,又或是在练习拳术过程中体会到了江河湖泊的深邃,让自己不再那么迷蒙。
我从小长在山里,那里只有我和我伯伯两户人家,离村子约五里路,每天放学首先想到的就是跑回家看“武打”电视,渐渐地我很向往成为电视里面的英雄人物,上楼不用梯,过河不用船,锄强扶弱,行侠济世,尤其这些侠客们神奇的轻功深深的印在我的脑中。
我一直难忘年幼时的情景,小时候我很内向,犹记得在乡间田埂间看见别人牵着两头牛向自己走来,老远自己已经低下头去,脸上像刷油漆似的变的通红,最后为了避开,只好绕一大圈弯路行将过去;每当家里来了客人,父母都会准备一桌好菜,可我每次都胆小不敢上桌吃饭,特别是每逢亲戚朋友摆喜宴,我都会在家里看房子;我尤其怕黑,每当晚上脑中总环绕着大人们讲的那些鬼故事。
也不知道当时为什么那么傻,所幸带来的结果有好有坏,好的自然是我对武术的执着,正是这种执着让我少了迷惑多了镇定,可能这就叫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致。
我们家人少,经常受人欺负,于是在七岁时,父亲让我跟村里一位老拳师学习拳法,每
天晚上和周末在家练功,父亲只要有空,他都会在旁边看着我练习,还教我倒立和倒挂金钩,回想倒挂金钩练功方法,真是很危险,毕竟那时不到十岁,如果失误,头部很容易受到重创。
在我十一岁那年过年,父亲专程带我来到离我们家约十一公里的钟日清村,这是个钟姓大村,有三百来户人家,拜见武当三丰派传人钟云龙道长。
钟道长见我父亲很有诚意,及我对功夫的热爱和现有的基础,答应收我为徒,从此我踏上了武当武学之路。
由于当时还太小,经常想家,甚至一个人跑到后山躲着哭。
山上冬天冷,很多师兄弟都提前请假回家,看着师兄弟们回家的喜悦,我也很渴望,于是我写了封信回家,说我也想早点回家,等了很久才收到家里回信,信中父亲说,家里卖稻谷攒钱让我上学很不容易,我却不珍惜,老想着回家,叫我一定要给家里争气,一番话让我明白自己真的错了,更坚定了我练武的意志和决心。
上山的第三年,我入选武当武道功夫团,两年后,我成为母校最年轻的教练。
2000年,我奶奶一直生病,夏季的一天我打电话回家问候奶奶病情,家人却说奶奶已经过世三个月了。
当时我很震惊,责怪家人当初为什么不通知我,家人回答说为了不耽误我学习。
接完电话后,我跑去后山,痛哭流涕。
在所有亲人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我奶奶,可我却没有见到她最后一面,这也是我人生一大遗憾。
在我练武生活中,有位师兄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与他相比,我却什么都不会,当时我想以后下山他能赚十块,我可能只能赚一块钱,于是我下定决心,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文化知识,道教经典。
当时的一个决定,为我的人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世界之大远远超乎我的想象,总觉得这一世想做的事太多,能够做到的却寥寥无几,转眼已过数载,回想起以前的幼稚不过是一大箩筐笑话。
在那懵懵懂懂的时光里,伴随我一路走来的,除了自己的恩师,就是武当武术了。
恩师教会了我拳术,武当武术却让我明白了人生道理,让我从一个年少无知的少年,成长为一个以武入道的武者。
我很庆幸,我没有后悔我以前走过的路,人生也由一个目标转战另一个目标。
但是我想把我的这种在太极中得到的快乐,伴随着我传授技艺的同时也传与他人,让更多的人加入到传承武当武术的队伍中来。
从爱武到会武,从教练到传人,从公园教学到开馆授徒,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今天,回首往事像在昨天,想想以后的事像在明天,总觉得冥冥之中自有天意,由小到大,从简到繁,历历在目。
武术见证我的成长,改变我的人生,带给我健康、自信与感动,在我的心中,武术就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希望尽上自己一点绵薄之力,弘扬中华武学,传承武当武术,让武当武术造福世界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