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药》课程实验大纲
生物制药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制药专业课程教学大纲主编:盛清编委:(排名不分先后)丁先锋于威王毅刚刘立丽吕正兵张文平陈海敏周秀梅梁宗锁潘建义校对:张燕前言教学大纲是学校组织教学、选用或编写教材、指导学生学习以及进行课程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评估的主要依据。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精神,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成长成才需要,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和信息技术发展,深化教学改革,更好地落实2012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多类型多规格人才的教学工作目标,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教务处组织学院(部)对各专业的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了全面的修(制)订。
本次修订以专业为单位, 结集成册形成了这套课程教学大纲。
每册大纲均包括该专业的通识课程(其中全校性通识课程独立汇编成册)、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及实践性环节的教学大纲。
在教学大纲的编写过程中,各学院(部)教学负责人、系主任承担了本单位课程大纲的编写组织工作,许多教师参与编写或审定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为该项工作的顺利完成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学校各级领导也对此项工作给予大力支持。
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课程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只是该课程的基本内容。
我们期待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及时充实本学科的最新成果,逐步形成教学特色,争创“精品课程”。
本套教学大纲汇编的完成还只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
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必将推动各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
恳请各位专家、老师对本套课程教学大纲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在教学实践中及时改进、不断完善,为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铸造坚实的基础。
二○一三年六月目录《生物制药导论》教学大纲 (1)《无机与分析化学》教学大纲 (6)《有机化学》教学大纲 (12)《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20)《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26)《药理学》教学大纲 (38)《细胞生物学》教学大纲 (43)《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 (53)《发酵工程》教学大纲 (58)《生理学》教学大纲 (66)《药学基础与前沿》教学大纲 (73)《生物制药专业英语》教学大纲 (77)《功能食品学》教学大纲 (81)《生物分离工程》教学大纲 (89)《生物制品检验检疫技术》教学大纲 (96)《生物统计学》教学大纲 (101)《仪器分析》教学大纲 (106)《基因工程》教学大纲 (112)《肿瘤药物学》教学大纲 (121)《药物代谢动力学》教学大纲 (129)《免疫学》教学大纲 (134)《药事管理学》 (141)《药物经济学》教学大纲 (148)《海洋生物学》教学大纲 (153)《海洋药物研究与开发》教学大纲 (158)《生物制品学》教学大纲 (162)《药物设计》教学大纲 (167)《酶工程》教学大纲 (173)《生物药物分析》教学大纲 (179)《多肽营养与药理》教学大纲 (186)《天然药物化学》教学大纲 (192)《药剂学》教学大纲 (198)《生物制药工艺学》教学大纲 (203)《生物制药设备》教学大纲 (209)《微生物制药》教学大纲 (214)《蛋白质工程》教学大纲 (219)《生药学》教学大纲 (223)《植物生物反应器》教学大纲 (228)《药用植物学》教学大纲 (234)《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239)《发酵工程实验》教学大纲 (243)《药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247)《药剂学实验》教学大纲 (252)《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258)《生物药物分析实验》教学大纲 (261)《生物制药工艺学实验》教学大纲 (267)《毕业实习》教学大纲 (270)《毕业论文》教学大纲 (272)Syllabus of Laborary Exercises of Microbiology (278)Syllabus of Biochemistry Laboratory Experiments (286)Syllabus of the Experiments of Genetic Engineering (288)《生物制药导论》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生物制药导论课程代码:87501课程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of Biological Pharmacy课程类别与性质:学科必修课总学时:16学时学分:1先修课程:无面向对象:生物制药专业本科生开课系(室):生物制药系一、课程教学目标1. 本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课程的属性以及与其它相关课程的关系。
生物制药技术教学大纲
生物制药技术教学大纲一、前言生物制药技术作为一门涉及生物、化学、医学等多个学科知识的综合性专业,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学大纲旨在明确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以期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学习指导,培养他们成为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的生物制药技术人才。
二、培养目标本教学大纲的培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1.掌握生物制药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核心技术;2.具备较强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3.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4.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具有正确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1.生物制药技术概论-生物制药技术的发展历史及现状-生物制药技术的概念和特点-生物制药技术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及前景2.生物制药技术的基础知识-细胞生物学基础知识-分子生物学基础知识-基因工程技术及应用3.生物制药工艺学-发酵工艺的基本原理-蛋白质表达与纯化技术-细胞培养技术4.生物制药检测技术-生物制品的质量控制-免疫学检测技术-生物制药产品的稳定性评价5.生物制药技术的伦理和法规-生物制药技术的伦理道德-生物制药技术的法规要求-生物制药技术的风险评估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采用讲授、互动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生物制药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核心技术。
2.实验教学开展生物制药技术相关的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课外拓展组织学生参加相关学术交流活动、实习实践等,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五、考核方式1.平时表现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实验报告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进行评估。
3.期末考核结合笔试、实践操作等形式,全面考核学生对生物制药技术的掌握程度。
六、总结本教学大纲明确了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旨在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学习指导,培养他们成为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的生物制药技术人才。
《生物制药》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制药》教学大纲课程编号:65062030 学时:48 学分:3先修课程:《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等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生物技术本科专业方向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生物技术新药的设计思路,学会以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研制蛋白质或核酸类药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生物技术药物在预防、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为培养具有创造、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的生物技术复合型人才提供重要保障。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掌握生物技术制药的概念,熟悉生物技术药物的分类与现状,了解生物技术药物的发展简史及生物技术制药的前景展望,培养学生对生物技术药物研究的兴趣。
掌握生物药物的特点及主要制备分离方法,熟悉生物药物的分类方法,熟悉各种生物药物的种类、特点用途,掌握常见生物药物的工艺过程。
掌握基因工程药物生产的基本过程,掌握真核生物目的基因分离的原理和基本方法,掌握几种常用的新型的原核、真核表达系统的特点以及影响药用目的基因表达的主要因素,熟悉导致基因工程菌不稳定的原因及解决方法,熟悉发酵罐操作原理,掌握基因工程菌的发酵工艺,掌握基因工程药物分离纯化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其质量控制要求。
熟悉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及鼠源性单克隆抗体的改造方法,掌握利用噬菌体呈现技术研制基因工程抗体的基本方法,熟悉抗体诊断试剂的种类及用途,熟悉免疫标记技术的几种基本类型,掌握ELISA的测定方法,熟悉抗体导向药物的研发思路。
了解动物细胞的形态及生理特点,掌握生产常用的几种动物细胞的特点及大规模培养方法,熟悉动物细胞生物反应器类型及其操作原理,掌握组织工程概念。
了解植物细胞的形态和生理特点,掌握植物细胞培养的基本技术,熟悉植物细胞生物反应器类型及其操作原理。
掌握酶和细胞固定化技术的原理,掌握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反应器的类型、特点及选择依据。
熟悉基因工程在改造传统制药工业中的具体应用,掌握新药研究的开发流程,了解细胞工程在传统制药工业中的应用。
生物制药学教学大纲
生物制药学教学大纲生物制药学教学大纲生物制药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生物学、化学、医学等多个领域,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的生物制药理论和实践技能。
本文将探讨生物制药学教学大纲的设计和重要内容。
一、引言生物制药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随着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于药物的研发和生产提出了新的要求。
因此,设计一份全面且合理的生物制药学教学大纲至关重要。
二、课程目标生物制药学教学大纲的首要任务是明确课程目标。
通过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1. 理解生物制药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2. 掌握生物制药学的实验技术和操作方法;3. 熟悉药物研发和生产的流程;4. 了解生物制药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三、课程内容1. 基础知识生物制药学的基础知识包括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等。
学生需要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理解基因的表达与调控,掌握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等。
2. 药物研发药物研发是生物制药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学生需要学习药物的发现、设计和筛选方法,了解药物代谢和药效学原理。
此外,还需要了解临床试验的过程和安全性评估方法。
3. 生物制药工艺生物制药工艺是将药物从实验室生产扩大到工业生产的过程。
学生需要学习发酵工艺、细胞培养技术、纯化技术等,掌握生物制药的生产流程和操作技巧。
4. 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生物制药学的重要环节。
学生需要学习药物的质量标准和检测方法,了解药物的稳定性和纯度要求。
同时,还需要了解质量管理体系和合规要求。
四、教学方法生物制药学教学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除了传授知识,还应鼓励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
教师可以引入真实的案例和行业经验,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教学评价生物制药学教学评价应综合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评价方式可以包括考试、实验报告、小组项目等。
此外,还可以引入行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检验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教材和参考资料生物制药学教学大纲需要明确推荐的教材和参考资料。
教材应具备权威性和全面性,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生物技术制药》教学大纲
《生物技术制药》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304012A-生)适用专业: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班一、前言《生物技术制药》是研究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研制和生产药物的一门课程,主要内容是基因工程制药、细胞工程制药、抗体制药、酶工程制药、发酵工程制药,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生物技术药物制备和生产的基本方法、制造工艺及其控制原理。
熟悉生物技术药物的质量控制。
了解生物技术制药的新进展。
总学时为32,学分2。
教材选用夏焕章、熊宗贵主编《生物技术制药》(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出版。
二、课程内容与要求第一章绪论(2学时)[基本内容]生物技术与医药工业的关系,生物技术药物的分类和特性,生物技术在制药工业中的应用。
[基本要求]掌握:生物技术药物的分类和特性,熟悉生物技术制药的任务。
熟悉:生物技术药物在预防、诊断、治疗中的应用。
第二章基因工程制药(10学时)[基本内容]基因工程技术在药品生产中的应用,基因工程制药的基本过程,目的基因获得的方法,基因表达体系,不同表达体系的特点及高效表达的措施基因工程菌的稳定性,不稳定的表现及提高稳定性的方法。
基因工程菌培养培养方式和设备,基因工程药物的分离纯化的基本过程,分离纯化技术。
基因工程药物的质量控制及产品质量分析。
[基本要求]掌握:基因工程菌发酵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不稳定的表现及提高稳定性的方法,基因工程药物分离纯化方法。
熟悉:基因工程药物的质量控制。
了解:基因工程制药的基本过程。
难点:基因工程菌的代谢。
第三章动物细胞工程制药(8学时)[基本内容]动物细胞的形态、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的化学组成和代谢、细胞的分裂和周期,生产用动物细胞的要求和获得。
基因工程细胞株的构建和筛选。
细胞的培养技术和要求。
器材的清洗和消毒。
细胞培养的基本方法。
生物反应器的基本要求,生物反应器的检测控制系统,培养过程中需检测的主要参数。
[基本要求]掌握:生产用动物细胞的要求和获得方法,动物细胞培养的技术和要求。
《生物制药工艺学 》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制药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编号:133X04E 学分: 2 周学时:2 总学时: 34 开课学期: 3.2
开课学院:海洋学院
英文名称:Microbial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适用专业:生物技术专业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模块课
课程修读条件:生物化学
网络课程地址:
所属基层学术组织:生物与海洋科学系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概述生物制药的研究内容、工艺技术基础、然后分章论述氨基酸药物、多肽与蛋白质类药物、酶类药物、核酸类药物、糖类药物、脂类药物和抗生素等,分别对各类有代表性产品的原料来源、结构、性质、用途、生产工艺及质量控制进行介绍,并介绍生物制品和手性药物。
三、教学目标
总目标:掌握氨基酸、多肽、蛋白、酶、核酸、糖类、脂类、生物制品及手性药物等的生产工艺流程
知识目标:掌握制药工艺中常用的各项技术手段
能力目标:培养利用网络资源自学的能力
素质目标: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五、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六、教材及参考书目:
撰写人:金海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制药》课程实验大纲编号:课程名称:生物技术制药英文名称:Biological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实验指导书名称:生物制药实验指导书一、学时学分总学时:32 学分:2 实验学时:8二、实验目的本课程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生物技术制药中的基因工程制药、抗体制药、细胞工程制药、酶工程制药、微生物工程制药的基本原理、主要方法和技术,从而使学生能够将理性知识与感性认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实验中更深地理解基础理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创新意识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勤俭节约、爱护公物的良好作风。
三、实验基本原理纯培养技术、无菌操作技术、分子生物学基本原理及技术、免疫学原理及技术、细胞工程原理及技术、蛋白质工程原理。
四、实验基本要求在实验内容的安排上,注意使学生加深对生物制药工艺基本理论的理解。
实验的难易程度适中,严谨全面。
根据实验指导书完成课内实验任务,客观认真填写实验数据并进行结果分析、每次实验及时上交实验报告。
五、考核与报告实验考核以平时实验预习报告、实验态度、实验操作及实验处理几部分组成,占该门课程成绩30%,实验报告按实验指导书提供的统一格式进行书写。
六、主要仪器设备CO2培养箱、20W紫外灯、红灯、血球记数板、搅拌器、高速冷冻离心机、冷冻干燥箱、真空干燥箱、高压灭菌装置、超净工作台、倒置显微镜、冰箱、液氮罐、精密天平、微量加样器、烤箱、细菌过滤器、10L气升式发酵罐、摇床、显微镜(带油镜)、紫外及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电泳仪、pH计等。
七、实验项目与内容提要八、适用专业生物技术九、实验地点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实验室实验一甲壳质、壳聚糖的制备【实验目的】了解制备甲壳质、壳聚糖的工艺流程;掌握甲壳质的提取、制备原理及壳聚糖的检测方法。
【实验原理】甲壳质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如虾、蟹)的外壳,昆虫表皮,软体动物(如贝类、乌贼)的器官、菌类(如菇类、霉菌)的细胞壁。
自然界每年合成量高达100亿吨,仅次于植物纤维素。
甲壳质是1823年法国科学家Odier首次从蟹壳中提取出来的,由于甲壳质的性质非常稳定,溶解性很差,限制了它的应用。
经一个多世纪世界各地科学家对它在结构上进行改良、修饰,并开发应用研究,它的衍生物壳聚糖在工业、农业、畜产、渔业、食品、化妆品及医药行业上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近十多年来,壳聚糖的动物试验及临床观察得到科学家们的肯定,誉为人类第六生活要素(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壳聚糖)。
是一种功能性食品。
从虾壳提取甲壳质,工艺主要是将虾壳的成份分离,虾壳中含有无机盐(主要为碳酸钙)蛋白质和甲壳质。
利用碳酸钙能溶于盐酸的机理,将其离析。
蛋白质在碱性条件下能被水解生成短肽及氨基酸,它们能溶于水,与甲壳质分离。
本实验首先采用盐酸浸泡虾壳除去钙质,接着利用氢氧化钠煮沸除去蛋白,之后水洗;用高锰酸钾与硝酸氧化脱色干燥得白色制品为甲壳质。
甲壳质在碱性条件下脱去乙酰基,生成聚胺糖。
工业上很难100%脱去乙酰基,所以工业制得的实际上是甲壳质和聚葡胺糖两个结构单元的结合,称为壳聚糖。
壳聚糖结构中有胺基(-NH2),具碱性,因此,它能溶于很多酸,如硫酸、盐酸、胃酸等,可以用游离氨基含量的来检测乙酰基的脱去程度。
【仪器、材料与试剂】1实验材料与试剂虾壳;3%~4%的氢氧化钠;50%的氢氧化钠;5%~6%的盐酸;5%的高锰酸钾;1%的硝酸;1mol/L的盐酸;0.1mol/L的氢氧化钠;溴酚兰指示剂。
2仪器设备烧杯1000mL;三角瓶500mL;三角瓶100mL;大试管夹;水浴锅;烘箱;碱式滴定管;铁架台;磁力搅拌器;电炉等。
【实验步骤】1虾壳处理:将虾壳洗净,粉碎,称重。
2甲壳质制备:用5%~6%的盐酸于室温(20℃)浸泡虾壳24小时,不断搅拌。
盐酸体积(ml)与虾克重量(g)比为10(V/W=10);取沉淀水洗3次后加入3%~4%的氢氧化钠(V/W=10)煮沸1~2小时,取沉淀水洗;加0.5%的高锰酸钾搅拌反应约1小时,沉淀水洗;再加入1%的硝酸于60℃~70℃反应30~40分钟,产物水洗、干燥、称重。
3壳聚糖的制备:于烧瓶中加入上述甲壳质10克再加入90-100ml的浓度为10%的NaOH,沸水浴反应30-40分钟后,停止反应干燥称重。
4 游离氨基含量的测定:方法1:精确称取壳聚糖0.30克,置于20ml的锥瓶中,移取30ml0.1mol/L的盐酸溶液,室温下溶解(若粘度太大可加少许蒸馏水)。
加入2滴溴酚兰指示剂,以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至紫色,平行滴定三份,按下式计算游离氨基含量:方法2: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壳聚糖的含量,检测壳聚糖的含量/纯度(选做)。
【结果与分析】计算甲壳质的提取率和游离氨基含量并分析与理论值之间的差异。
【思考题】甲壳质的提取过程中用了哪些试剂,各起到了什么作用?实验二液体发酵法生产链霉素(选做)【实验目的】1、学习液体发酵的方法;2、学习链霉素的发酵方法及抗生素的检测和鉴定方法。
【实验原理】瓦克斯曼(Selman A. Waksman)于1943年分离到一株灰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us),能产生对革蓝氏阳性细菌和蓝氏阴性细菌都有抗菌作用的一种新的抗生素-链霉素。
链霉素和其它抗生素一样氏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
链霉素属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灰色链霉菌在下述条件下产生链霉素。
对细胞足够的供氧;存在低浓度无机磷酸盐;足够的葡萄糖和足够高浓度的含氮物质。
在发酵培养基上,链霉素的发酵分3个阶段:生长阶段,菌丝形成,需氧量极大,在两天内形成链霉素不多;成熟阶段,菌丝及重量保持稳定,葡萄糖及其他碳源在培养基中消失,形成链霉素;老化阶段,有许多链霉素形成,然后链霉素产生停止,浓度下降,pH上升,菌丝自溶,需氧量减少,此时停止发酵。
在中性溶液中,链霉素成为3价阳离子故可用阳离子交换树脂吸附,然后进行洗脱和收集。
二次洗脱液要通过高交联度的氢型树脂,以除去阳离子、无机杂质和小分子的有机杂质。
精制液用硫酸或氢氧化钡调至pH4.5~5.0,再加入适量的活性碳,常温下脱色,可得到链霉素精制液。
纸层析是鉴别抗生素的方法之一,常用8个溶剂系统进行纸层析,层析后进行生物显色并绘制层析图谱,根据层析图谱对未知抗生素进行鉴定。
本实验采用其中一个溶剂系统,并用标准链霉素溶液作为对照对发酵液进行鉴定。
【仪器、材料与试剂】(一)仪器1、5L发酵罐2、恒温摇床3、冷冻离心机4、高压灭菌锅等(二)材料1、灰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us AS 4.1095(链霉素产生菌,中国菌种保藏中心)2、大肠杆菌E.coli K12S(用于生物显色)3、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用于生物显色)4、豌豆5、正丁醇6、三角瓶(50Ml)7、新华3号滤纸8、层析缸(30cm×10cm)9、搪瓷盘(25cm×15cm×5cm)10、毛细管11、培养皿(三)试剂1、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牛肉膏3g,蛋白胨10g,NaCl 5g,琼脂20g,水1000mL,pH7.4~7.6,121℃高压蒸汽灭菌30min2、豌豆培养基:葡萄糖10g,蛋白胨5g,豌豆提取液1L(以NH2计,100mL含12~14mg),pH7.0~7.2。
高压蒸汽灭菌(105℃,30min)3、查氏培养基4、链霉素标准溶液(10mg/mL):将链霉素溶于去离子水中,无菌滤膜过滤后备用5、展层溶剂系统:水饱和的正丁醇【实验步骤】1、斜面孢子的制备用接种环挑取冰箱中保藏的菌种接种于豌豆培养基斜面培养基上,于2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6~7d,即可得到斜面孢子。
2、母瓶培养液的制备用接种环挑取斜面培养基表面上的孢子接种于灭菌的含有50mL豌豆培养基的三角瓶中,于27℃摇瓶200r/min培养72h即成母瓶培养液。
3、种子培养液的制备无菌操作取2mL母瓶培养液接种于含有100mL豌豆培养基的三角瓶中,于27℃恒温摇床200r/min培养3~4d。
4、发酵培养(1)三角瓶发酵培养:取4mL种子培养液接种于含有200mL豌豆培养基的500mL大三角瓶中,于28℃恒温摇床200r/min培养12~15d进行链霉素发酵。
(2)发酵罐发酵培养:在5L发酵罐中装入3L豌豆培养基,灭菌后接入60mL种子培养液,在控制条件下进行链霉素发酵。
5、发酵液预处理发酵结束后,将发酵液在低温条件下12000r/min离心,上清即为含有链霉素的样品,如果不进行链霉素的分离纯化,可直接对发酵液进行抗生素抑菌实验和纸层析生物显色分析鉴定。
6、发酵液抑菌实验在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平板上均匀涂布大肠杆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待其表面干燥后将小钢管垂直置于平板表面,取发酵液0.1mL注入小钢管中,于37℃恒温培养24h后观察结果。
7、链霉素的纸层析鉴定(1)点样:在距新华滤纸(25cm×19cm)底端2.5cm处划一道横线,用毛细管将发酵清液和标准链霉素溶液(10mg/mL)点在滤纸的横线上。
每个样品之间距离2cm。
(2)层析:将点好样的滤纸做成圆筒状,置于含有展层溶剂系统的层析缸中,于20~25℃上行扩展20~25cm后取出,挥发除净溶剂。
(3)显影(生物显影法):将滤纸贴在接种有大肠杆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琼脂平板上,置冰箱中(10℃,4h),使滤纸上的抗生素渗透到平板上,然后于30~35℃培养16~20h,根据平板上样品抑菌区的位置判断抗生素的类型。
【结果与分析】观察链霉素发酵液对细菌的抑制作用及链霉素纸层析生物显色图谱。
发酵液离心上清抑菌结果,可观察到明显的抑菌圈,说明发酵液中含有抗菌物质。
发酵液和标准链霉素纸层析后经生物显色结果,可观察到抑菌圈的位置在相同的位置,初步说明发酵液中的抗菌物质为链霉素。
【实验安排】第一天:配制试剂、灭菌,接种斜面孢子(斜面孢子的制备、母瓶培养液的制备、种子培养液的制备、发酵培养液的接种: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
全过程大约需要26~28d)。
第二天:发酵液预处理、发酵液抑菌实验(24h后观察记录结果)和链霉素的纸层析及观察记录结果。
实验三抗生素的分离和鉴别(薄层层析法)【实验目的】掌握薄层层析法分离抗生素的原理与方法;了解生物显影法在抗生素鉴定中的应用。
【实验原理】薄层层析是一种微量而快速的层析方法。
把吸附剂或支持剂均匀的涂布于玻璃板(或涤纶片基)上成一薄层,把要分析的样品加到薄层上,然后用合适的展层剂进行展开而达到分离、鉴定和定量的目的。
为了使要分析的样品中的各组分得到分离,必须选择合适的吸附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