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种群及其基本特征2013(普通生态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死亡率:在一定时间内死亡个体的数量除以该时间段内
种群的平均大小。
最低死亡率:种群在最适环境条件下,种群中的个体都
是因年老而死亡,即动物都活到了生理寿命 (physiological longevity)后才死亡。
实际死亡率 :在某特定条件下丧失的个体数,随种群
状况和环境条件而改变的。
迁入和迁出 种群变动的两个主要因子,它描述各地方种群之 间进行基因交流的生态过程
原理: N : M = n : m 其中M:标记个体数 n:重捕个体数 m:重捕样中标记数 N:样地上个体总数。
标记重捕方法假设: 标记个体和未标记个体具有同等的被重 捕的机会 调查期间没有出生和死亡 调查期间没有迁入和迁出
施夸贝尔法 多次标记,多次重捕
乔利-西贝尔法 适用于开放的种群
同时出生的个体从出生到 死亡的命运(同生群及其 分析)
静态生命表:根据某一
特定时间对种群做一年龄 结构的调杳资料编制 静态生命表:一般用于难 以获得动态生命表数据的 情况下的补充
马鹿1957年同生群存活曲线(实线) 马鹿1957年静态存活曲线(虚线)
图解生命表
综合生命表
mx:每雌出生率 R0:世代净增长率 R0 = lx mx 经过一个世代后的净增长率
生命表编制的步骤: a.首先划分年龄阶段,划分时随动物的种类不同而异。 b.搜集数据( nx或 dx ) c.计算各参数
参数计算:
nx1 nx dx
qx
dx nx
lx
nx n0
生命期望:种群中某一特定年龄个体在未来所能存活的平均年数
e x
x lxd x lx
生命表类型
动态生命表:一组大约
第四章 种群及其基本特征
一、种群概念
1. 定义: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种群的界限 种群组成
单体生物:一个受精卵直接发育,个 体的形态和发育都可以预测
例:哺乳类、鸟类、两栖类和昆虫等
构件生物:受精卵、结构单位或构件、 更多的构件,形成分支结构发育的形 式和时间是不可预测。
例:大多数植物、海绵、水螅和珊瑚等
式中:Nt表示t世代种群大小,Nt+l表示t+1世代种群大小, λ为
周限增长率。
• λR0 >1,种群上升;
• λR0=1,种群稳定; • 0< λR0 <1,种群下
降;
• λR0 =0,雌体没有繁
殖,种群在下一代灭 亡
λR0 =1.51 λR0=1.32
λR0 =1.04 λR0 =0.887
λR0
(四)种群的增长模型
1.与密度无关的种群增长模型 (1) 种群离散型增长模型(世代不重叠)
假设: 种群增长无界,不受资源、空间等的限制 世代不重叠,增长是不连续的 种群没有迁入和迁出 没有年龄结构
数学模型
Nt1 Rλ0 Nt Nt Rλ0t N0
lg N t lg N 0tlg R λ 0
(2)种群连续增长模型(世代重叠)
假设: 种群的增长是无界的; 无迁入和迁出 不具有年龄结构
数学模型
dN(bd)NrN dt
微分式
Nt N0ert
积分式
假定:在很短的时间dt内种群的瞬时出生率为b,死亡 率为d,种群大小为N,则种群的每员增长率(percapita rate of population growth)r=b-d,它与密 度无关。
基本研究方法
野外观察
实验研究
理论模型
(一)种群的数量统计
1. 种群的大小和密度 大小:一定区域种群个体的数量/生物量/能量 种群密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或单位生境中个体的数目
2. 种群的数量统计 划分研究种群的边界 种群密度估计: 绝对密度:单位面积或空间的实有个体数 相对密度:能获得表示种群数量高低的相对指标
3 区别种群和种(物种)的概念
种是能够相互配育的自然种群的类群,不同种之间存在 生殖隔离现象,是一个分类阶元
一个物种可以包括许多种群 不同种群之间存在明显的地理隔离,长期隔离有可能发
展为不同亚种,甚至产生新的物种
二、种群动态
种群动态: 研究种群数量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 变动规律
数量和密度-有多少 分布和空间结构-哪里多哪里少 数量变动-怎么样变动 种群的调节机制-为什么这样变动
Fra Baidu bibliotek
(1)生命表(life table)
藤壶的生命表
符号说明:
x:年龄级 nx: 在x龄级开始时的存活 个体数 lx : 从出生到x龄开始时 的存活个体所占的比率 dx : 从x到x+1期的死亡个 体数 qx : 从x到x+1期的死亡率 ex : x期开始时的平均期 望寿命或平均余年 Lx : 从x到x+1龄期的平均 存活个体数 Tx : 龄期x及其以上各年 龄级的个体存活总年数(总 个体年数)
种群的年 龄结构对 了解种群 历史,分 析、预测 种群动态 具有重要 意义。
1982年中国河北省人口的年龄结构
性比:种群中雌雄个体的比例 大多数动物种群,接近1:1。 孤雌生殖,如轮虫、枝角类等 雄多于雌,营社会生活的昆虫种群 性比随环境条件变化,如盐生钩虾 性转变,如黄鳝
3 生命表、存活曲线和种群增长率
3)去除取样法
原理:
在一个种群中,随着连 续的捕捉,种群数量逐 渐减少,因而花同样捕 捉力量所取得的效益就 逐渐减少。
以每次捕获(或每周) 为纵坐标,累计数为横 坐标,取延长线就为总 数
假设:
捕鹿数/week 捕鹿数/week
B Linear Fit of Data1_B
18
16
14
12
10
8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3 绝对密度测定
(1)总数量调查法:在某一面积的同种个体数目 (2)取样调查
1)样方法:在若干样方中计算全部个体,以其平均值推 广来估计种群整体。样方需要有代表性并随机取样。
2)标记重捕法:用于不断移动位置直接记数很困难的动 物。在调查样地上,随机捕获一部分个体进行标记后释放, 经一定期限后重捕。
主要决定于个体之间相互作用和栖息环境的特点
种内个体的相互作用 相互吸引——集群 相互排斥——均匀 中性关系——随机
环境 资源呈板块状——集群 资源均匀分布——随机或均匀型
5 意义
(1) 种内个体间的相互关系可以通过内分布型表现出来
(如:相互吸引、相互独立、相互排斥)
(2) 有助于发展更为精确的抽样技术 (3) 有助于对研究资料提出适当的数理统计方法,包括
内禀增长率应用例:
1 降低米象对谷物的危害-控制谷物的含水量、温 度
2 控制人口途径: 降低Ro值:降低世代增值率,控制出生率限制
每对夫妇的子女数; 增大T值:推迟首次生殖时间或晚婚
生殖价
定义:一个某年龄雌体平均地能对未来种群增长所做出 的贡献
包括两部分:
✓ 现在的出生率 ✓ 未来期望的出生率
累计捕获数
每次捕捉时,对于每个动物受捕的概率是不变的; 在调查期间,没有出生、死亡、迁入和迁出。
4 相对密度调查法
捕捉 置100铁铗,日捕获10只老鼠,相对 密度10%;
粪便数 鸣叫计数 毛皮收购记录 单位渔捞努力的鱼数或生物量 计数动物活动遗留下来的痕迹
注意:
至今得到准确数量统计结果的只是少数种类, 在许多情况下不得不用数量级变化的资料;
Vx mx w ltmt l tx1 x
Vx-生殖价; x -估计生殖价时雌体年龄 t - x龄(包括x龄)以后的各年龄 w -最后一次生殖的年龄 lt - t时间的存活率
➢ 幼年时,生殖价比较低,因为在生殖前期的个体存活率 低
➢ 在老年期,生殖价更低,因为在老年期出生率和死亡率 都非常低
➢ 不同物种不同-测度个体出生力、存活力的综合指标
例:
No=100 r为0.5/♀/年
年 种群大小 0 100 3 1 100 e 0.5=165 2 100 e1 = 272
A,I型:曲线凸型 直观地表达了同生群的存活过程
I型:凸型,幼体存活率高,老年个体死亡率高,在接近生 理寿命前只有少数个体死亡(大型哺乳动物和人)
Ⅱ型:呈对角线型,表示在整个生活期中,有一个较稳定的 死亡率,如一些鸟类
Ⅲ型:凹型,表示幼体死亡率很高,如产卵鱼类、贝类和松 树
大多数野生动物种群的存活曲线类型在Ⅱ型和Ⅲ型之间变化; 大多数植物种群的存活曲线则接近Ⅲ型。
(4)种群增长率r和内禀增长率rm
种群增长率
r ln R0 T
种群的内禀增长能力
世代的净增殖率 世代时间
rm
ln R0 T
世代的净增殖率 世代时间
具有稳定年龄结构的种群,在食物不受限制、同种其他个体的密度维持 在最适水平,环境中没有天敌,并在某一特定的温度、湿度、光照和食 物等的环境条件组配下,种群的最大瞬时增长率
2 分类
(1)随机分布
每一个体在种群领域中各个点上出现的机会是相等的,并且 某一个体的存在不影响其他个体的分布。
(2)均匀分布 个体间的距离比随机分布更为一致。主要是种群内个体间 的竞争 。在自然情况下,均匀分布最为罕见。
例:海岸悬崖上营巢的海鸥;青海湖鸟岛鹭鸶巢
(3)成群分布
种群内个体分布不均匀,形成许多密集的团块状。 原因:资源分布不均匀;植物种子传播方式以母株为扩 散中心;动物的集群行为。
R0:一年生生物 >1 种群增长 <1 种群下降 =1 种群稳定
(2) K因子分析
K因子分析:根据观察连续几年的生命表系列,可以看 出在哪一时期,死亡率对种群大小的影响最大,由此可 以看出哪一个关键因子(key factors)对总死亡效应的 影响最大
(3)存活曲线
存活曲线可以直观地表达同生群的存活过程。以lgnx栏对x 作图即可得存活曲线。
2 种群基本特征
空间特征:种群具有一定的分布区域 数量特征:每单位面积(或空间)上的个体数量(即密
度)是变动的
遗传特征:种群具有一定的基因组成,即系一个基因
库,以区别于其他物种,但基因组成同样是处于变动之 中
种群是物种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基本单位 种群是物种进化的基本单位 种群是生物群落的基本组成单位。
均匀群 随机群 聚集群
3 分布格局类型的判定
常用而简便的检验内分布型的指标是 方差/平均数比率,即
S2
m
S2 = 0
=1
m >1
均匀分布 随机分布 成群分布
种群内分布型的研究是静态研究,比较适用于植物、定 居或不大活动的动物,也适用于测量鼠穴、鸟巢等栖居 地的空间分布。
4 决定种群内分布型的因素
适当的数据代换
(三)种群统计学
种群统计学:研究种群出生、死亡、迁移、性比、年
龄结构的统计学
基本特征:种群密度
初级种群参数:出生率、死亡率、迁入和迁出-与种群 的密度变化密切相关
次级种群参数:性比、年龄结构和种群增长率等
1 初级种群参数
出生率、死亡率、迁入和迁出
迁入
出生率 种群密度
死亡率
迁出
多种间接方法和定点的较准确的绝对调查结合 起来,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数量调查方法很丰富,要因地制宜。
(二) 种群的空间格局
1 定义: 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
• 随机分布(random) • 均匀分布(uniform) • 成群分布(clumped)或聚集分布(aggregated)
增长型种群:基部宽,顶部狭-种群有大量幼体而老年个 体较小-比较年轻并且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是迅速 增长的种群。
稳定型种群:大致呈钟型,从基部到顶部具有缓慢变化或 大体相似的结构-幼年个体和中老年个体数量大致相等, 出生率与死亡率大致相等,种群数量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下降型种群:呈壶型,基部比较狭、而顶部比较宽-种群 中幼体比例很小而老体个体的比例较大,种群的死亡率大 于出生率。说明种群数量趋于下降,为衰退种群。
出生率:任何生物产生新个体的能力
最大出生率:在理想条件下即无任何生态因子限制,繁
殖只受生理因素所限制产生新个体的理论上最大数量。
实际出生率:表示种群在某个真实的或特定的环境条件
下的增长。它随种群的组成和大小,物理环境条件而变 化的。
影响出生率的因素:
a.性成熟速度 b.每次产仔数 c.每年生殖次数 d.生殖年龄的长短 e.胚胎期和孵化期的长短
迁入:个体由别的种群进入领地 迁出:种群内个体离开种群的领地
2 次级种群参数
年龄结构:把每一年龄群个体的数量描述为一个年龄群 对整个种群的比率
通常如其他条件相等,种群中具有繁殖能力年龄的成体比 例较大,种群的出生率就越高;而种群中缺乏繁殖能力 的年老个体比例越大,种群的死亡率就越高。
年龄锥体
年龄金字塔 :自下而上按龄级由小到大的顺序将 各龄级个体数或百分比用图形表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