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农业发展专题测试题

合集下载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练: 环境与发展(含答案解析)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练: 环境与发展(含答案解析)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练:环境与发展一、单选题2022年,新疆渔业总产量达117.3万吨,通过“海鲜陆养”养殖技术,实现了养殖海鲜供应东部大城市,并有部分海产品出口到其他国家。

新疆帕米尔高原东部的红旗农场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成功发展了水产养殖。

图示意“海鲜陆养”农业生产景观。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红旗农场发展海鲜水产养殖的优势条件是( )A.地下水盐度高B.盐碱地广阔C.年光照变化小D.热量充足2.目前新疆优质海产品主要面向的是东部少数大城市,是因为这些城市( )A.人口规模大B.公路密度大C.消费水平高D.海产供应少3.新疆海鲜能够出口到国外的关键因素是( )①市场②成本③劳动力④品质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③暑假,大学生小东回到家乡小镇参加社会实践。

经过几小时的简单培训后,小东顺利走上工厂的流水线。

在与工友的交流中,小东得知他们基本来自工厂周边村镇,家中部分耕地因家人外出务工而撂荒。

此次经历让小东立志毕业后回乡扎根沃土,耕耘未来。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推测小东参加社会实践的工厂最可能是( )A.时装厂B.仪表厂C.电子装配厂D.金属冶炼厂5.该工厂招收周边村镇劳动力作为员工,主要是为了( )A.降低用工成本B.防止技术外溢C.方便信息交流D.节省培训投入6.工厂员工家中出现部分耕地撂荒,反映了该地( )A.耕地质量下降B.居住环境恶化C.农业机械使用少D.务农比较收益低读我国云南元阳山区立体农业系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关于元阳山区立体农业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山上河谷养种鱼,便于捕捞B.村寨秧田育鱼苗,便于鱼苗出售C.山腰梯田种水稻,适宜机械化耕作D.稻田蓄水养成鱼,可以获得更多饵料8.该生产模式的特点是( )A.专业化程度高,利于安排农事活动B.资源循环利用,体现持续性原则C.杜绝农药使用,农产品绿色无污染D.商品率高,受市场影响显著豌豆尖是冬季时令蔬菜。

贵州龙里豌豆尖生产历史长、品质优,然而售价低,主要供应周边市场。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综合测试模拟卷(附参考答案)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综合测试模拟卷(附参考答案)

区域地理综合模拟测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京津冀都市圈以北京市和天津市为核心,包括河北省石家庄、唐山、张家口等8个地级市。

下表示意2000~2018年京津冀都市圈耕地占区域总面积的比重。

据此完成1~3题。

年份2000 2008 2013 2018比重/% 46.42 45.71 43.57 40.971.2000~2018年京津冀都市圈耕地比重下降的原因有①城市用地增加②土壤污染加剧③土地撂荒加剧④农业结构调整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制约京津冀都市圈种植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水源B.热量C.市场D.交通3.京津冀都市圈耕地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土地A.红漠化B.沙漠化C.石漠化D.盐渍化下图示意我国河北某成矿区岩石分布状况。

据此完成4~6题。

4.图中花岗岩、断层2、变质岩的形成顺序是A.花岗岩、断层2、变质岩B.断层2、花岗岩、变质岩C.花岗岩、变质岩、断层2D.变质岩、花岗岩、断层25.图中成矿带富含A.有色金属B.天然气C.石油D.煤炭6.图中糜棱岩属于A.石灰岩B.侵入岩C.喷出岩D.变质岩萨吾尔山坐落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的西南边缘,最高峰木斯岛山海拔3835米,山顶终年被冰川覆盖。

木斯岛山冰川反照率较大,且时空分布变化大。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和频繁的人类活动导致木斯岛山冰川融化加速,有学者建议在冰川下方建一个人工蓄水坝,也叫“冰川修复工程”,以减少冰川消融。

下图示意2018年木斯岛山冰川分布状况。

据此完成7~9题。

7.木斯岛山冰川反照率最低值出现的月份为A.1~2月B.4~5月C.7~8月D.10~11月8.同一时期,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冰川反照率最高的是A.甲B.乙C.丙D.丁9.木斯岛山修建人工蓄水坝可减少冰川消融的原因是A.增加局部降水B.阻挡融水下渗C.降低气温,减少冰川消融量D.夜间气温低,坝内融水结冰我国台湾的甲公司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和芯片代工制造商,日本的乙公司是甲公司在日本的重要客户。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农业的发展复习题(包含答案)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农业的发展复习题(包含答案)

2020年高考地理区域农业的发展复习题“被延迟”栽培是指在夏季育苗、秋初定植、秋末冬初在保护设施内继续生长发育,延迟到11—12月上市供应的栽培方式,既可延长蔬菜瓜果的供应期,又可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新疆吐鲁番市托克进县,每年7月到9月平均气温为40℃,当地积极开展“秋延迟”栽培,塑料大棚等“秋延迟”栽培保护措施投入占到全部投入的40%。

2017年秋,托克逊县“秋延迟”种植率达到了75%。

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托克逊县“秋延迟”栽培的叙述,正确的是()A.投入资金少,适宜在全国大规模推广 B.夏秋育苗、定植生产技术要求较高C.投入资金较小,商品率高,收益高 D.冬季较寒冷,应尽早提前上市时间2.在下列对托克逊县“秋延迟”栽培农户进一步发展提出的建议中,不合理的是()A.加大资金投入,培育新品种 B.发展网络营销,形成品牌C.扩大生产规模,形成规模效应 D.发展蔬菜深加工,增加附加值下图为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类型分布格局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Ⅱ区人口稠密是其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B.Ⅲ区内部不同省区间农业机械化水平差异大C.Ⅳ区具有耕地面积大土地后备资源多的优势D.V区自然条件差是限制其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4.在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中,可定位为粮食生产型农业区的省份主要位于A.I区B.Ⅲ区C.Ⅳ区D.V区双塔灌区位于河西走廊西端,疏勒河下游盆地,是疏勒河三大灌区之一。

双塔灌区所产农产品产量高、品质优。

下表为2018年双塔灌区农作物生产相关数据。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5.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双塔灌区棉花种植面积扩大了10倍左右,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棉花需水量较少,种植效益高B. 棉花品种改良,单位面积产量提高C. 市场需求量增加,棉花价格上涨D. 生态改善,适宜棉花种植的土地增加6.从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出发,双塔灌灌区对农作物结构进行调整。

今后种植面积可能扩大的是A. 小麦B. 瓜类C. 棉花D. 蔬菜五常市有“中国优质稻米之乡”的美誉。

高考地理一轮重要考点练习卷: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高考地理一轮重要考点练习卷: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2019届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高三考前最终冲刺模拟)下图为我国某地的蔬菜大棚内不同连作年限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酸碱度改变。

该农业面对国内外市场,由于高强度的土地利用,大棚内的土壤渐渐退化。

据此完成1—3题。

1.连作八年时,大棚内表层土壤退化的主要表现为A.土壤沙化B.土壤盐碱化C.土壤酸化D.土壤有机质削减2.为减缓大棚内土壤退化速度,可实行的措施是A.采纳滴灌技术B.适量掺沙改造C.增施速效肥料D.刚好深耕土壤3.该蔬菜大棚最可能位于A.珠江三角洲B.长江三角洲C.塔里木盆地D.黄淮海平原(2019届湖北省孝感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考)“被延迟”栽培是指在夏季育苗、秋初定植、秋末冬初在爱护设施内接着生长发育,延迟到11—12月上市供应的栽培方式,既可延长蔬菜瓜果的供应期,又可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新疆吐鲁番市托克进县,每年7月到9月平均气温为40℃,当地主动开展“秋延迟”栽培,塑料大棚等“秋延迟”栽培爱护措施投入占到全部投入的40%。

2019年秋,托克逊县“秋延迟”种植率达到了75%。

据此完成4—5题。

4.下列关于托克逊县“秋延迟”栽培的叙述,正确的是A.投入资金少,相宜在全国大规模推广B.夏秋育苗、定植生产技术要求较高C.投入资金较小,商品率高,收益高D.冬季较寒冷,应尽早提前上市时间5.在下列对托克逊县“秋延迟”栽培农户进一步发展提出的建议中,不合理的是A.加大资金投入,培育新品种B.发展网络营销,形成品牌C.扩大生产规模,形成规模效应D.发展蔬菜深加工,增加附加值(2019届广东省高三百校摸底联考)近年来,内蒙古特泥河农牧场主动响应国家退耕还林政策,以造福子孙后代,改善生态环境为动身点,实施“绿色银行”行动,放弃以往普遍种植的防风林种杨树,大力种植沙棘,生产的沙棘果品质佳、味道好,深受消费者欢迎。

自2019年以来,当地连续举办了两届沙棘采摘节,吸引众多外地游客自驾或组团前来采摘。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协调发展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协调发展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协调发展专题练习题汇编一、单选题2015年是“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战略积极推进年。

下图为“一带一路”主要线路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西部沿海地区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东部人口稠密,西部地广人稀B.东部城市化进程快,西部城市化水平高C.东部产业结构层次高,西部资源密集型产业发达D.东部农业机械化程度高,西部农牧业发达2.某年6月至8月,一艘邮轮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福州出发,经孟买到威尼斯,下列对沿途地理现象的描述可信的是( )A.经南海时,遭遇梅雨阴雨连绵B.经阿拉伯海时,多逆风逆水C.经红海时,可见沿岸大片森林D.经地中海时,遭遇连日狂风暴雨2022年10月19日,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下文简称“马东铁路”)迎来新突破,2.8公里长的关丹隧道实现贯通。

“马东铁路”是中国和马来西亚“一带一路”倡议的旗舰项目,也是中国企业海外在建的最大单体交通基础设施项目,规划总长688千米,总投资约853亿元,该铁路将贯穿马来半岛的东西两岸。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马东铁路”建成后,受影响最大的国家是( )A.埃及B.新加坡C.南非D.巴拿马4.修建“马东铁路”最可能导致沿线出现( )A.水土流失B.土地荒漠化C.湿地减少D.生物多样性受损5.“一带一路”倡议可以充分利用( )A.西方发达国家拥有的技术优势B.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销售市场C.沿线国家拥有巨大的资源潜力D.中国的资金优势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强项非洲人口第一大国尼日利亚(图)是“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支持者。

2021年6月10日,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尼日利亚拉伊铁路(拉各斯-伊巴丹)举行通车仪式。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尼日利亚( )A.地处热带、亚热带的临海国B.稀树草原分布面积广C.地势中间高四周低,起伏大D.几内亚湾有寒流流经7.拉伊铁路( )A.缩短了两大城市的空间距离B.有助于提升港口与内陆货物运输效率C.促进了热带经济作物的东运D.有利于全面提升尼日利亚的城镇化水平8.近年来,中国部分皮革产业向尼日利亚转移,主要原因是( )①当地有充足的原料②当地有丰富廉价的劳动力③该国基础设施完善④当地皮革产业发展潜力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截至2021年底,中国境内已有北京、武汉、义乌、赣州、宝鸡、喀什、临沂等91个城市开通了中欧班列,通达欧洲23个国家180个城市。

高考一轮复习区域农业发展专题测试

高考一轮复习区域农业发展专题测试

高考一轮复习区域农业发展专题测试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第1题,确定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既要考虑自然条件,又要考虑社会经济条件,一般选在自然条件好,生产规模大,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化基础好的地区。

第2题,苹果为暖温带水果,在成都平原没有分布;南疆地区水资源短缺,不宜发展水稻种植业;柑橘为亚热带水果,不能生长在渭河平原。

第3题,国家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既能增强农产品的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同时又能保障农产品的基本供给,它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我国粮食问题,但不是惟一的选择。

答案:1.A 2.D 3.D上世纪60~70年代,数以万计的转业军人和知识青年奔赴北大荒垦地造田,使这块沉睡的荒芜之地变成世界闻名的“北大仓”,成为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据此回答4~7题。

4.北大荒是指()A.三江平原、松嫩平原B.辽河平原、河西走廊C.整个东北平原D.仅指辽河平原5.北大荒发展农业的主要制约因素是()A.水源不足B.地形崎岖C.热量不足 D.土壤贫瘠6.“北大仓”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A.水稻种植业B.混合农业C.商品谷物农业D.小麦种植业7.“北大荒”变成“北大仓”,而环境问题也凸显出来。

下列环境问题与其不相关的是()A.土地盐碱化 B.物种骤减C.酸雨加重D.沙尘暴增加解析:考查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建设。

第4题,北大荒是指东北平原的三江平原、松嫩平原,由于开发历史晚,开发前为荒芜之地,故称“北大荒”。

第5题,由于“北大荒”地处纬度较高地区,故热量不足。

第6题,“北大仓”地区人少地多,人均粮食产量高,商品率高,成为商品粮基地,农业地域类型为商品谷物农业。

第7题,“北大荒”变为“北大仓”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生态破坏问题。

答案:4.A 5.C 6.C 7.C读下图,完成8~9题。

8.甲、乙、丙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A.耕地、林地、草地B.耕地、草地、林地C.草地、林地、耕地D.草地、耕地、林地解析:由图示可知甲、乙、丙分别位于内蒙古高原的东部、松嫩平原地区和大兴安岭北部,其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为草地、耕地和林地。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农业产业发展2套练习题含答案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农业产业发展2套练习题含答案

2023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国各地最试题分类汇编农业产业进展〔一〕留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答复选择题时,选出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复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完毕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冷链物流一般指物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物品质量,削减物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

在我国,由于冷链系统不完善,配送“最终一公里”中出现“断链”、“脱冷”现象,是亟待解决的一个“痛点”。

2023 年12 月,欧洲最大的冷链物流集团(L 集团)宣布正式进军中国市场,将来将在中国七大区(华东、华南、华中、华北、西北、西南以及东北地区)建构全套、完善的冷链物流设施。

以以下图为农产品冷链物流流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依据图文材料,推断以下物品运往西安市区必需承受冷链物流运输的是〔〕A.东北大米B.洛川苹果C.挪威三文鱼D.山东大蒜2.我国冷链物流最终一公里“痛点”可能严峻导致运输物品〔〕A.包装破损严峻B.质量安全下降C.配送时间推迟D.投递地点不准3.我国吸引欧洲冷链物流集团(L 集团)投资的优势条件是〔〕A.消费需求提升B.冷藏技术完善C.信息网络兴盛D.劳动力充分廉价三七在我国有悠久的药用历史,但只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北纬23. 50四周的狭窄地带,并且不耐阳、不耐旱、不耐湿。

人工种植的三七抗病性差,且存在严峻的连作障碍,即生长过一次三七的土地多年内都无法再种植三七。

我国某科研团队深入西南边陲山区的澜沧县调研,利用思茅松与三七之间“相生”的特性,帮助当地村民构建林下三七种植体系,并与一些知名医药公司合作。

目前,澜沧县已实现林下有机三七的规模化种植,从前的贫困县已稳步进入小康。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农业的发展 专题测试(含答案)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农业的发展 专题测试(含答案)

2020年高考地理区域农业的发展专题测试华盛顿2017年11月2日消息:美国农业部发布的10月份全球农业产量报告显示,2017/18年度中国玉米产量预计为2.15亿吨,与此同时中国玉米单产预计达到创纪录的6.14吨/公顷。

下图是“我国玉米主产区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与丙地相比,甲地玉米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有( )①热量更丰富②地形更平坦③土壤更肥沃④水源更充足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2.提高乙地玉米单产的有效途径有( )①扩大播种面积②提高机械化水平③选用优良品种④加强农田水利建设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对于黑龙江来说,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简称“哈大齐”)是最有希望获得快速发展的地区。

据统计,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2/3以上来自“哈大齐”这块活力地带。

据此回答3~4题。

3.松嫩平原作为全国性商品粮基地与太湖平原相比,具有的优势条件是( )A.人均耕地多B.单产高C.交通便利D.水热条件较好4.该商品粮基地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是( )A.热量B.水源C.光照D.土壤高原夏菜是指夏季在气候冷凉的高原地区生长的蔬菜。

近些年甘肃兰州地区菜农开始改种高原夏菜,这里的高原夏菜品质优良。

每年5月下旬到10月期间,菜农凌晨摘菜,经专业检测,冷冻后即刻运往外地,高原夏菜价格一直较贵。

据此回答5--6题。

5.兰州高原夏菜外运的主要地区可能是()A.东南沿海B.东北地区C.西北地区D.西南地区6.高原夏菜价格较贵的原因有()①生长周期短,品质较好②交通运输成本较高③种植面积较少,产量较少④反季节优势,市场需求大⑤蔬菜种类多样A.①②③B.①②④C.③④⑤D.②③④下图为我国三江平原部分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有关图示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林地由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扩展B.湿地面积减少得最多C.土地利用方式趋向多样D.过度砍伐是土地利用变化的主因8.图示土地利用变化给该地造成的影响有①地下水位升高②沙尘暴多发③旱涝灾害增加④水土流失严重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下图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饼状图”。

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农业发展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农业发展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农业发展专项练习题一、选择题哈巴罗夫斯克位于黑龙江及乌苏里江交界处东侧,是俄罗斯远东地区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的首府,主要工业部门有机械制造、船舶制造、石油加工等。

近年来,我国企业和个人在俄远东地区承租开发土地面积40万公顷,采用机械化种植大豆(生长适温20 ℃~25 ℃)等,平均每年返销大豆总量达27万吨,有超过九成种在俄罗斯的境外粮食返乡回国,这个现象被称为“俄粮返乡”。

下图示意中俄交界处部分区域。

据此完成1~3题。

1.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吸引我国企业和个人租地种植大豆的有利条件是( ) A.农机价格较低B.营销成本较低C.生产成本较低D.运输成本较低2.我国企业将当年所产大豆用河流运回国内的时间最可能为( )A.1月B.4月C.7月D.10月3.关于“俄粮返乡”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①与我国东北距离近,水陆交通便利②俄罗斯土地租金低,气候条件优越,农作物产量高③两国关系友好,粮食贸易免关税④与远东相比,国内粮食加工技术水平高、加工能力强A.①② B.①④C.②③D.③④下图示意近50年新疆绿洲农田区三种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比例。

三种作物中,棉花的生长周期要明显长于小麦和玉米。

据此回答4~6题。

4.与新疆南部相比,新疆北部大规模种植棉花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 A.地形 B.热量 C.水源 D.光照5.促使新疆三种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积温的年际波动B.生态退耕的需要C.灌溉技术的改良D.市场需求的变化6.农业种植结构的变化最可能导致新疆( )A.粮食总产量下降B.棉花价格下降C.农业耗水结构改变D.土壤盐碱化加剧下图是“某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7~8题。

通用版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创新素养限时练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向(含答案)

通用版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创新素养限时练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向(含答案)

通用版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创新素养限时练: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向1.夏日东北平原,如汐似潮的绿色铺向天际,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气息。

二道河农场万亩大田里,齐刷刷的稻苗迎风摇曳,农用“银鹰”低飞在作物上空喷洒叶面肥……在中国的东北角,清晨最早把太阳迎进祖国的地方,农业现代化的曙光初现!读我国东北某区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图中A、B两地区的农业发展,叙述正确的是()①A区荒地、沼泽面积广大,应大规模开垦为耕地②B区适宜建设商品粮和乳肉等农产品基地③限制两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盐碱化④退耕还林、还草、还湿是A地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A.①③B.②④C.①④D.③④(2)新中国成立后,图示湿地由“北大荒”变为“北大仓”,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

下列环境问题与其不相关的是()A.土地退化B.物种骤减C.酸雨加重D.沙尘暴增加(3)下列有关东北农业基地的综合开发,正确的是()A.突出粮食种植业的地位,扩大耕地面积B.限制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大力发展养殖业C.以粮食为主多种经营,大力发展大牧场放牧业D.农、林、牧、工全面发展,保护生态环境2.下图为东北地区部分地理事物分布图。

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图中大面积沼泽形成无关的原因是()A.冬季寒冷漫长,蒸发弱B.土质黏重,地表水下渗少C.夏秋多雨,排水不畅D.黑土广布,土壤肥沃(2)图示区域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是()A.高原、平原、山地三类地形单元完整B.热量和水分基本可满足一年两熟的作物需求C.开发较早,人口密度较大D.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土层较薄(3)图中平原地区农业发展的方向是()A.继续强化商品粮基地建设B.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C.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D.强化人工草地建设3.“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现在已经被玉米所取代)。

”一曲《松花江上》唱出了东北资源的丰富。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东北地区农业基地建设的自然资源优势,主要体现在()①土地资源丰富②森林资源丰富③矿产资源丰富④地理区位优势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2)东北地区土地资源数量上的优势是()①耕地总面积、人均面积、每一农业劳动力担负耕地都较多②宜农荒地全国最多,扩大耕地面积的潜力很大③主要为黑土、黑钙土,土壤肥沃④耕地平坦、集中连片,适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3)东北地区土地资源质量上的显著特征是()①耕地面积广大②宜农荒地最多③土壤肥沃④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我国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地域差异显著,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突出,因地制宜组织生产,就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农业布局。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双优单元滚动双测卷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A卷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双优单元滚动双测卷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A卷

第九单元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A卷新题基础练一、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春见柑又称“耙耙柑”原产日本,在我国四川、重庆、湖南、福建等地均有分布,其果实肥大,没有籽,水分充足,果肉鲜嫩,入口即化,一般12月份结果成熟。

2020年3月4日,西藏林芝市察隅县(雅鲁藏布江河谷,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引进的首批耙耙柑试验田今年迎来了收获,上市的2000多斤以十元一斤的价格销售,市场供不应求,几日内全部售空。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不属于西藏林芝地区引种耙耙柑的有利自然条件是()A.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与原产地气候类似,气候适宜B.靠近河流水源充足C.海拔较高,昼夜温差大,利于养分积累;光照充足,利于光合作用,品质好D.在当地具有稀缺性,市场广阔效益好2.影响耙耙柑在当地很快销售一空的因素有()①青藏高原交通不便②首批试验田水果产量较低③耙耙柑口感好品质优④当地购买力高A.①②③B.②③④B.C.①③④D.①②④读世界某地区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示国家中部小麦区发展小麦种植的优势区位条件是()A.高温多雨,自然条件优越B.劳动力数量多且廉价C.人口稠密,城市众多,靠近消费市场D.发达的工业为农业提供了现代化的农业机械,以及化肥、农药、电力等4.关于图中乳畜业的基本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小农经营B.靠近市场C.劳动力丰富D.农业科技落后下图为2005—2013年江苏省人口变化与粮食增产关系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2005—2013年,江苏省粮食增产的主要原因是()A.农业耕地面积扩大B.农业灌溉条件的改善C.农业科技投入增加D.粮食主产区人口减少6.苏州市粮食增产较其他地级市低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发展快,农业劳动力少B.地势起伏较大,耕地面积少C.农业重视程度差,投入不足D.城市化进程快,农业结构调整安徽省霍邱县位于淮河中游,沿河沿湖洼地众多,素有“淮上粮仓”之称。

2024年高考地理真题专项复习《农业》

2024年高考地理真题专项复习《农业》

2024年高考地理真题专项复习《农业》(2024·浙江1月)北方产区是我国玉米的主产区。

下表为1999年、2020年北方产区的四省(区)玉米产量及占全国的比重。

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四省(区)玉米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全球变暖使温度升高B.饮食结构变化市场需求增加C.环境改善降水量增加D.耕地质量提升复种指数提高(2024·山东)平贝(如图)是一种鳞茎入药的名贵中药材,生长周期长,种植投入大。

黑龙江省铁力市H村平贝种植历史悠久。

在起收平贝后,村民将大鳞茎出售、中小鳞茎作为种茎分级分区栽植,实现逐年轮流起收。

起收的鳞茎附着大量泥土,过去村民常在河中手工清洗鳞茎。

近年来H村新建了沉淀式自动清洗场,将清洗鳞茎后沉淀的泥土重新还田。

在H村的带动下,铁力市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平贝栽培和集散基地。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农业生产技术)“逐年轮流起收”的主要目的是()A.减少产品损耗B.应对市场风险C.保护种质资源D.降低劳动投入(2024·山东)锡拉岛位于地中海,整个岛屿被厚厚的火山岩和火山灰覆盖,夏季岛上北风频发。

约3600年前的古锡拉岛是一个圆形的大岛(范围包括现在的锡拉岛和附近小岛,以及这些岛屿之间的海域),后来演变成环形群岛,其中最大的岛屿为锡拉岛(左图)。

锡拉岛的西部葡萄种植历史悠久,当地农民在管理葡萄时将葡萄藤盘成圆形的篮子状(右图),并将葡萄果实置于“篮子”内生长。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农业区位因素)锡拉岛上的葡萄在需水量较大的生长期也无需灌溉,主要是因为()A.大气降水多B.土壤保水性好C.地表蒸发弱D.空气湿度大4.(农业生产技术)当地农民将葡萄藤盘成篮子状的主要目的是()A.保土B.增湿C.防风D.降温(2024·全国甲)位于三江平原的某大型农场开垦沼泽地,最初主要种植小麦,近年来主要种植水稻。

该农场抽取地下水注入露天水池,蓄存一段时间后引入稻田灌溉。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农业发展专题训练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农业发展专题训练题

高考一轮复习区域农业发展专题训练题一、单项选择题台湾青枣属热带、亚热带常绿小乔木果树,果实富含维生素和多种微量元素。

近年来,福建将其作为短、丰、快的新兴果树种类加以引种推广。

下图为根据青枣因冻害减产的数量制作的“福建省台湾青枣种植区脆弱性区划图” ,完成1~2题。

1.福建省大面积引种台湾青枣的主要区位优势是①地形平坦②气候适宜③市场广阔④科技发达A .①②B .①③C.②③ D .③④2. 闽南青枣种植区脆弱性较高的原因最有可能是A .土壤比较贫瘠B.热量条件较差C.种植水平D .种植面积较大1. C2. D 【解析】第1题,福建与台湾纬度相当,气候条件相似,适宜种植青枣。

福建省地形多山,适宜发展林业。

同时国内消费市场需求量大,种植青枣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第2题,闽南地区纬度较低,与福建省其他地区相比,热量条件较好,受寒潮等气象灾害的影响更小。

因此当地受冻害减产的程度较轻。

图示信息强调减产的数量,闽南地区为高脆弱性区与当地种植面积广有关。

下图为我国东部某省针对地势低洼积水区开发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

读图回答3~4 题。

3. 该农业生产模式,将A. 因地制宜,减轻盐碱B. 降低区域整体海拔C. 减轻农民劳作负担D. 导致严重的农药污染4. 最适宜推广该农业生产模式的地区是A. 三江平原B. 华北平原C. 长江中下游平原D. 珠江三角洲3. A4 . B【解析】第3题,读图分析,该农业模式是池塘-台田模式,是因地制宜的措施,淋洗盐水,减轻了盐碱。

塘泥筑台田,对该地的整体海拔没有影响。

该生产模式没有节省人力的机械设施,不能减轻农民负担。

生产过程中没有农药的使用,不会加重农药污染。

第4题,根据图中的农作物类型分析,该地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棉花、大豆,是北方作物。

三江平原不适宜棉花生长。

华北地区有土地盐碱化问题,需要淋盐改造土壤。

下图中,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分别是我国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

读图回答5~6 题。

2025版高考总复习优化设计一轮复习地理课时规范练4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含答案

2025版高考总复习优化设计一轮复习地理课时规范练4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含答案

2025版高考总复习优化设计一轮复习地理课时规范练4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含答案课时规范练4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2024·河北邯郸第一次调研)昭苏县位于中亚内陆腹地的一个山间盆地,气候为温带山区半干旱半湿润冷凉气候,适合春油菜生长,每年油菜花开放季节,游客络绎不绝。

2002年至今,昭苏县油菜生产由常规品种转向杂交品种,种植面积超过小麦,成为该县第一大作物。

2013年9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正式批准对“昭苏油菜”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据此完成1~2题。

1.2002年以来,昭苏县油菜成为全县第一大作物的主导因素为()A.政策B.地形C.经济D.劳动力2.昭苏油菜花的最佳观赏时节为()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2023·湖南5月大联考)菏泽地区为确保棉花生产稳定,大力发展棉花—西瓜间作套种技术。

该技术与其他栽培技术相比行距更宽,播种前须将种植区域土壤用水浇透,保证农作物生长期间水分供给充足,还需适时覆膜。

覆膜后,在龟背状畦(畦为由田埂分成的小块田地)的顶部播种西瓜种子。

棉花种植后覆盖地膜,并拉紧、压实。

据此完成3~5题。

3.棉花—西瓜间作套种技术比其他栽培技术行距更宽的原因是()A.利于作物充分吸收水分B.利于农民田间管理C.保障作物生长空间D.提高农田土壤肥力4.采用棉花—西瓜间作套种技术,其中西瓜的最佳覆膜时间是()A.4月B.6月C.8月D.10月5.棉花种植后覆盖地膜并拉紧、压实的目的是()A.防止水分蒸发B.发挥光效作用C.避免风沙破坏D.维持土壤温度(2023·福建南平三模)设施农业通过人为调控环境因子,为生产对象提供较适宜的生长条件。

北京市设施蔬菜的设施类型以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为主。

下图示意2010—2021年北京市设施蔬菜在蔬菜产量和设施农业产值中的占比。

据此完成6~7题。

6.北京市设施蔬菜产业的发展,主要得益于()A.可种植品种多B.土地利用率高C.交通条件改善D.“菜篮子工程”7.与露地蔬菜相比,北京市设施蔬菜生产安全性压力较大,主要原因是()①高温高湿,易生病虫②喷洒农药,不易扩散③滥用化肥,土壤板结④施用粪便,滋生细菌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023·山东济宁二模)鱼菜共生AI(人工智能)工厂是采用“生态+智慧”农业生产模式的智能化工厂,其在包厢养鱼和立体式水培蔬菜相结合的基础上,应用AI技术进行生产。

高考地理一轮专项复习练习卷-通用版必刷题-中国的农业(原卷版和解析版)

高考地理一轮专项复习练习卷-通用版必刷题-中国的农业(原卷版和解析版)

【必刷题】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专项训练中国的农业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3-24高三上·江苏苏州·阶段练习)兰州与苏州虽然相距遥远,但在饮食方面有个相同点——早餐习惯吃一碗热腾腾的面。

兰州人的牛肉拉面肉烂汤鲜、面质精细,多用牛羊肉与辣椒;苏州人的炒浇面浇头品种繁多、制作精细考究,多用鱼虾水产。

读图完成小题。

1.兰州附近地区所产小麦品质高,其有利的自然条件是()A.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B.地形平坦开阔,利于机械化C.纬度较高,生长周期长D.位于黄河沿岸,灌溉水源充足2.苏州炒浇面的浇头多用鱼、虾等水产品,其社会经济条件是()A.河湖众多,养殖业规模大B.沿海城市,海上捕捞业发达C.历史悠久,面食技艺传承D.河运发达,运入南方水产品3.根据两地的自然条件,兰州与苏州规模化种植的农作物,相同的除小麦外还有()A.水稻B.油菜C.甜菜D.花生(23-24高三上·湖北黄冈·期中)食用油是指在制作食品过程中使用的动物或者植物油脂。

国内常见的食用油有大豆油、花生油、菜籽油等八大种类。

如今木本油越来越多地进入到寻常百姓的饮食中,如樟树籽油、核桃油、橄榄油等。

近年来,我国油籽的进口量趋于增长。

下表示意2022年我国主要油籽进口量,下图示意2021年我国各省市家庭人均食用油消费量(单位:公斤),完成下面小题。

类型油菜籽大豆芝麻花生葵花籽亚麻籽棉籽进口量(千吨)19619108110716641966444544.据表推测东南沿海地区油料加工的主要油籽类型是()A.大豆B.玉米C.油菜籽D.花生5.木本油的出现为居民提供了新的食用油选择,木本油市场占有率提升的主要原因有()①木本油价格便宜②传统油料作物出油增产的潜力小③木本油料作物不与粮争地④传统油料作物的营养成分低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6.结合图,判断甲、乙、丙、丁分别对应的省市可能是()A.重庆、新疆、西藏、北京B.重庆、西藏、新疆、北京C.新疆、西藏、北京、重庆D.新疆、西藏、重庆、北京(22-23高二下·内蒙古赤峰·期末)麦客,原本指每逢粮食成熟季节,外出走乡到户替别人收割的农民,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每年都有数十万农机手驾驶联合收割机走南闯北进行跨区收割作业,被人称为“机械麦客”。

2021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 :第31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2021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 :第31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第31讲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一、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1.地理背景(1)范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地位: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2.自然条件(1)气候条件(大部分属于温带季风气候)①耕作制度:一年一熟。

②热量条件:夏季温暖,雨热同期;冬季寒冷,易受低温冷害影响。

③农作物品种:喜凉作物。

④农作物生长时间:4-10月。

(2)地形条件:高原、平原和山地三类相对完整的地形单元,利于农业多种经营。

(3)土壤条件:黑土、黑钙土广布,有机质含量高,利于农业生产。

3.社会经济条件(1)重要的工业基地,工业基础好。

(2)交通发达,利于外向型农业发展。

(3)开发晚,人口密度较低。

二、农业发展现状1.农业布局的特点(1)农业生产区域的划分依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

(2)主要农业生产区域①耕作农业区: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

主要种植玉米、大豆、小麦和水稻等作物。

②林业和特产区: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区。

主要树种有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红松、蒙古栎、白桦等;特产主要有人参、鹿茸、苹果梨、柞蚕茧、苹果等。

③畜牧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主要畜种有三河马、三河牛、东北红牛。

2.商品粮基地建设(1)地位①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

②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突出特点①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②地区专业化生产。

三、农业发展方向1.存在的问题人口激增、高强度的农林开发,造成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农业生态系统退化。

2.农业发展遵循的原则(1)坚持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

(2)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3.农业的发展方向平原区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西部草原区围绕生态建设与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山区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在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在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配套加工业,微点1东北地区热量条件的优劣(1)劣势:热量不足致使作物一年一熟;长冬无法放牧,还要解决防寒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一轮复习区域农业发展专题测试题福建省南安市华侨中学林志胜一、单项选择题农业水土匹配系数是反映特定区域农业生产可供的水资源和耕地资源时空适宜匹配的量比关系,全国水土资源匹配系数为1.441。

读某年东北三省水土资源匹配格局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示地区水土资源匹配的总体特点是A.东部优于西部B.耕作区优于林区C.南部优于北部D.水土资源匹配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会使图示地区水土资源不匹配程度减轻的是A.水稻的播种面积增加B.使用陈旧的大型农田水利设施C.农田灌溉面积增加D.发展节水农业【答案】1.A,2.D【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东部的水土资源匹配系数整体上要大于西部,主要是受降水量自东向西减小的影响,而且东部平原地区的耕地面积较大。

第2题,发展节水农业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减小水资源的使用量,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该地区水土资源的不匹配程度。

中国的玉米种植主要是春播玉米和夏播玉米,其中夏播玉米一般在小麦收割之后播种。

下图为中国玉米种植优势区域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玉米种植优势区域中,主要种植夏播玉米的是()A.①B.②C.③D.④4.下列关于中国玉米种植优势区域条件的分析,正确的是()a.①地区地势平坦,耕地面积广,玉米种植面积大b.②地区因为有灌溉水源,便于玉米种植c.③地区海拔高,气温年较差大,玉米品质最好d.④地区秋季晴朗,利于玉米的收摘e.⑥地区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利于玉米生长A.a、b、cB.a、b、dC.b、c、dD.a、c、e【答案】3.D 4.B【解析】第3题,由材料可知,夏播玉米一般在小麦收割之后播种,而夏收小麦主要种植在华北平原。

第4题,③地区玉米主要种植在地势较低、水源相对充足的绿洲地区;⑥地区位于云贵高原上,土层较薄,土壤较贫瘠。

下图为欧洲某地区的农业生产土地利用示意图,当地农民夏季上山放牧、农田两年轮种和种植橄榄是图示地区重要的农业生产特点。

读图回答5~6题。

5.制约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是A.水源不足B.土壤贫瘠C.洪涝频繁D.气温较低6.图中居民在不同地形区采取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这显示出其适应环境的智慧。

其中,在山地地区以放牧高蛋白的山羊或绵羊为主,这是因为A.山地地势过低,造成水草不丰B.山地地表崎岖,羊攀移能力强C.山区过于寒冷,羊御寒能力较强D.山区传染病多,羊抵抗能力较好【答案】5.A 6.B【解析】第5题,由图示山脉和种植橄榄可知该地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降水较少,水资源成为制约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

第6题,山地地区地表崎岖,但水草丰美,适宜牧羊。

山羊或绵羊具有较强的攀移能力,崎岖的地表利于减少体内多余脂肪,增加体内蛋白质含量。

从“南粮北运”到“北粮南运”,中国农业经历千年形成的粮食产销格局在最近的30年间彻底改变了。

下图中为中国粮食产销格局示意图,读图完成7~9题。

7.引起“南粮北运”向“北粮南运”转变的最主要原因是A.全球气候变化B.城市化地区差异C.人口分布变化D.土地生产力差异8.影响东北地区成为我国最大商品粮基地的最主要原因是A.人均耕地多B.高速铁路的建设C.全球变暖、热量条件改善D.新品种、新技术广泛应用9.当前,制约“北粮南运”的最主要因素是A.气候条件B.铁路运输C.生产水平D.市场需求【答案】7.B 8.A 9.B【解析】第7题,南方粮食主产区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由于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量耕地由种植粮食作物变为种植利润更高的花卉、蔬菜等;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耕地被占用,土地价格上升,劳动力价格上升,种植粮食生产成本上升。

东北地区相比近年来城市化发展没有南方产粮区快,人均耕地多,适宜发展种植业。

第8题,东北地区黑土肥沃,粮食生产条件和基础好,耕地面积广大,粮食总产量大;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大,人均占有粮食多;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劳动生产率高;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所以粮食的商品率高。

第9题,东北地区粮食总产量大,“北粮南运”依靠的是交通运输才能到达南方市场;铁路运量大、适合长途运输,运费较低,且铁路运输到南方不需中途中转其它交通方式,运粮适宜选择铁路运输。

制约“北粮南运”的最因素是铁路运输。

下图示意针对我国地势低洼积水区开发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

读图回答10~11题。

10.该农业生产模式适宜推广的地区是()A.三江平原B.珠江三角洲C.华北平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11.该农业生产模式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表现在()A.鱼塘水质将转化为咸水B.导致严重的农药污染C.因地制宜,减轻水涝D.可降低区域整体海拔【答案】10.C11.C【解析】第10题,根据图中的农作物类型分析,小麦、玉米是北方作物,排除B、D选项;三江平原不适宜棉花生长;华北地区存在土地盐碱化问题,需要淋盐改造土壤。

第11题,该生产模式并不会使鱼塘的水变为咸水;生产过程中没有使用农药,不会导致严重的农药污染;该模式因地制宜,既解决了农业生产的土地问题,又解决了土地盐碱化和低洼地洪涝问题,减轻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该农业生产模式对当地的整体海拔没有影响。

二、综合题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马铃薯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原产于秘鲁南部地区(如下图),现在世界广泛种植。

它生长周期约为3-4个月,块茎含有大量的淀粉、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等,收获后要在避光、阴冷、干燥条件下贮存,避免发芽变质。

马铃薯既可作为粮食或蔬菜食用、食品加工,又可用于以淀粉为代表的造纸、纺织、化工等非食品类加工。

秘鲁年产马铃薯约300万吨,年人均消费量约为100千克。

(1)据马铃薯原产地的自然环境特点,分析推测其生长习性。

(2)简述马铃薯在世界得以广泛种植的主要原因。

(3)秘鲁是世界马铃薯主产国之一,但出口量很少,分析其原因。

(4)秘鲁政府计划利用马铃薯发展造纸、纺织、化工等加工工业,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

【答案】(1)秘鲁南部属于高山地区,海拔高,气温低,说明马铃薯喜冷凉;高山气候,降水少,说明其耐旱(或喜光照);高山地区土壤发育程度低,说明其耐土壤瘠薄。

(2)马铃薯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强;生长周期短,利于解决粮食短缺问题;营养丰富,用途广泛。

(3)马铃薯是秘鲁人的主食,国内消费量大;马铃薯在世界种植广泛,国际市场需求量小;马铃薯不易贮存,不便于长距离运输。

(4)赞同。

理由:秘鲁盛产马铃薯,原料丰富或产量在;能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或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

不赞同。

理由:马铃薯是当地人的主食;发展加工工业会大量消耗马铃薯,加重粮食供应紧(影响国家的粮食安全);发展造纸、纺织、化工等加工工业,会破坏环境,产生工业污染。

【解析】第(1)题,根据马铃薯原产地的自然环境特点,可以推测马铃薯生长习性。

第(2)题,分析马铃薯在世界得以广泛种植的主要原因,可以从适应性强、生长周期短、营养丰富、用途广泛等方面进行分析。

第(3)题,秘鲁马铃薯出口量很少的原因,可以从需求量小、不易贮存等方面进行分析。

第(4)题,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可以选择赞同或者反对进行分析,注意观点和理由要一致。

13.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我国流传深远、脍炙人口的“东北八大怪”传统民谣是对当地自然环境和传统民俗风情的精准描述,具有深刻的地理学内涵。

其中大缸小缸腌酸菜是“东北八大怪”之一。

材料二下图为近30年来东北部分地区农业类型布局变化图。

(1)分别说明上图所示地区近30年来玉米、放牧业、副食品生产布局的变化。

(2)吉林玉米种植区号称“黄金玉米带”,其东侧的长白山、西侧的草原和湿地都是“黄金玉米带”稳定发展的天然保障,分别分析它们对图中玉米带具有的“保障作用”。

(3)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民谣中所描述的部分民俗现象目前已经消逝。

以东北“大缸小缸腌酸菜”为例,简析其过去形成和现在少见的原因。

【答案】(1)变化:玉米产区向西、向北扩展;西部放牧生产面积缩小(或草地面积缩小);副食品生产基地在各类城市周围大量涌现。

(2)长白山区:①地势高,降水丰富,形成庞大水系,为玉米种植区提供灌溉水源;②山区森林茂密,补给土壤有机质;调节径流,减轻水旱灾害,从而保障玉米带的稳定生产。

草原和湿地:使周围林草生长良好(或植被覆盖率高),能降低风速,固结土壤,抑制风沙危害农田(或保护农田)。

蓄洪防旱,涵养水源。

(3)东北冬季严寒而漫长,蔬菜不能越冬生长,蔬菜不宜储存,过去须大量腌制蔬菜以备冬荒;近年大量腌制蔬菜的现象已很少见的原因:温室栽培技术、保鲜和冷藏冷冻技术的普及以及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新鲜蔬菜可随时大量供应;人民收入的提高,购买力增强(经济的发展);人们食品卫生安全意识的提高(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的改变)。

【解析】第(1)题,读图,根据图例,该地玉米产区向西、向北扩展。

西部放牧生产面积缩小,即草地面积缩小。

副食品生产基地在各类城市周围大量涌现。

第(2)题,东侧的长白山区地势高,降水丰富,形成庞大水系,为玉米种植区提供灌溉水源。

山区森林茂密,补给土壤有机质。

调节径流,减轻水旱灾害,从而保障玉米带的稳定生产。

西侧的草原和湿地,使周围林草生长良好,植被覆盖率高。

能降低风速,固结土壤,抑制风沙危害农田,保护农田。

湿地能够蓄洪防旱,涵养水源。

第(3)题,东北冬季严寒而漫长,蔬菜不能越冬生长,蔬菜不宜储存,过去须大量腌制蔬菜以备冬荒。

近年大量腌制蔬菜的现象已很少见,主要是温室栽培技术、保鲜和冷藏冷冻技术的普及以及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时鲜蔬菜可随时大量供应。

经济的发展,人民收入的提高,购买力增强。

人们食品卫生安全意识的提高,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的改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