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农业发展专题测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一轮复习区域农业发展专题测试题

福建省南安市华侨中学林志胜

一、单项选择题

农业水土匹配系数是反映特定区域农业生产可供的水资源和耕地资源时空适宜匹配的量比关系,全国水土资源匹配系数为1.441。读某年东北三省水土资源匹配格局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示地区水土资源匹配的总体特点是

A.东部优于西部B.耕作区优于林区

C.南部优于北部D.水土资源匹配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会使图示地区水土资源不匹配程度减轻的是

A.水稻的播种面积增加B.使用陈旧的大型农田水利设施

C.农田灌溉面积增加D.发展节水农业

【答案】1.A,2.D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东部的水土资源匹配系数整体上要大于西部,主要是受降水量自东向西减小的影响,而且东部平原地区的耕地面积较大。第2题,发展节水农业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减小水资源的使用量,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该地区水土资源的不匹配程度。

中国的玉米种植主要是春播玉米和夏播玉米,其中夏播玉米一般在小麦收割之后播种。下图为中国玉米种植优势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玉米种植优势区域中,主要种植夏播玉米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下列关于中国玉米种植优势区域条件的分析,正确的是()

a.①地区地势平坦,耕地面积广,玉米种植面积大

b.②地区因为有灌溉水源,便于玉米种植

c.③地区海拔高,气温年较差大,玉米品质最好

d.④地区秋季晴朗,利于玉米的收摘

e.⑥地区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利于玉米生长

A.a、b、c

B.a、b、d

C.b、c、d

D.a、c、e

【答案】3.D 4.B

【解析】第3题,由材料可知,夏播玉米一般在小麦收割之后播种,而夏收小麦主要种植在华北平原。第4题,③地区玉米主要种植在地势较低、水源相对充足的绿洲地区;⑥地区位于云贵高原上,土层较薄,土壤较贫瘠。

下图为欧洲某地区的农业生产土地利用示意图,当地农民夏季上山放牧、农田两年轮种和种植橄榄是图示地区重要的农业生产特点。读图回答5~6题。

5.制约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是

A.水源不足B.土壤贫瘠C.洪涝频繁D.气温较低

6.图中居民在不同地形区采取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这显示出其适应环境的智慧。其中,在山地地区以放牧高蛋白的山羊或绵羊为主,这是因为

A.山地地势过低,造成水草不丰

B.山地地表崎岖,羊攀移能力强

C.山区过于寒冷,羊御寒能力较强

D.山区传染病多,羊抵抗能力较好

【答案】5.A 6.B

【解析】第5题,由图示山脉和种植橄榄可知该地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降水较少,水资源成为制约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第6题,山地地区地表崎岖,但水草丰美,适宜牧羊。山羊或绵羊具有较强的攀移能力,崎岖的地表利于减少体内多余脂肪,增加体内蛋白质含量。

从“南粮北运”到“北粮南运”,中国农业经历千年形成的粮食产销格局在最近的30年间彻底改变了。下图中为中国粮食产销格局示意图,读图完成7~9题。

7.引起“南粮北运”向“北粮南运”转变的最主要原因是

A.全球气候变化B.城市化地区差异

C.人口分布变化D.土地生产力差异

8.影响东北地区成为我国最大商品粮基地的最主要原因是

A.人均耕地多B.高速铁路的建设

C.全球变暖、热量条件改善D.新品种、新技术广泛应用

9.当前,制约“北粮南运”的最主要因素是

A.气候条件B.铁路运输

C.生产水平D.市场需求

【答案】7.B 8.A 9.B

【解析】第7题,南方粮食主产区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由于工业化、城市化的发

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量耕地由种植粮食作物变为种植利润更高的花卉、蔬菜等;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耕地被占用,土地价格上升,劳动力价格上升,种植粮食生产成本上升。东北地区相比近年来城市化发展没有南方产粮区快,人均耕地多,适宜发展种植业。第8题,东北地区黑土肥沃,粮食生产条件和基础好,耕地面积广大,粮食总产量大;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大,人均占有粮食多;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劳动生产率高;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所以粮食的商品率高。第9题,东北地区粮食总产量大,“北粮南运”依靠的是交通运输才能到达南方市场;铁路运量大、适合长途运输,运费较低,且铁路运输到南方不需中途中转其它交通方式,运粮适宜选择铁路运输。制约“北粮南运”的最因素是铁路运输。

下图示意针对我国地势低洼积水区开发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读图回答10~11题。

10.该农业生产模式适宜推广的地区是()

A.三江平原

B.珠江三角洲

C.华北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11.该农业生产模式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表现在()

A.鱼塘水质将转化为咸水

B.导致严重的农药污染

C.因地制宜,减轻水涝

D.可降低区域整体海拔

【答案】10.C11.C

【解析】第10题,根据图中的农作物类型分析,小麦、玉米是北方作物,排除B、D选项;三江平原不适宜棉花生长;华北地区存在土地盐碱化问题,需要淋盐改造土壤。第11题,该生产模式并不会使鱼塘的水变为咸水;生产过程中没有使用农药,不会导致严重的农药污染;该模式因地制宜,既解决了农业生产的土地问题,又解决了土地盐碱化和低洼地洪涝问题,减轻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该农业生产模式对当地的整体海拔没有影响。

二、综合题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马铃薯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原产于秘鲁南部地区(如下图),现在世界广泛种植。它生长周期约为3-4个月,块茎含有大量的淀粉、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等,收获后要在避光、阴冷、干燥条件下贮存,避免发芽变质。马铃薯既可作为粮食或蔬菜食用、食品加工,又可用于以淀粉为代表的造纸、纺织、化工等非食品类加工。秘鲁年产马铃薯约300万吨,年人均消费量约为100千克。

(1)据马铃薯原产地的自然环境特点,分析推测其生长习性。

(2)简述马铃薯在世界得以广泛种植的主要原因。

(3)秘鲁是世界马铃薯主产国之一,但出口量很少,分析其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