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演示文稿PPT课件
合集下载
心电图基本知识PPT课件演示文稿

第8页,共123页。
二、临床心电图
第9页,共123页。
心脏特殊传导系统示意图
第10页,共123页。
(一)心电图各波段的 组成(3波3期)
1、P波 2、P-R间期 3、QRS波群 4、ST段 5、T波 6、Q-T间期
第11页,共123页。
R
心脏除、复极与心电图关系示意图 第12页,共123页。
3、补充知识:此心电图称为“肺型P波”,常见于慢性肺
原性心脏病及某些先天性心脏病。
第62页,共123页。
右心房肥大
第63页,共123页。
4.2、左房肥大
心电图表现: 1、为P波增宽>0.11s,呈双向/峰型,以在V1导联上最
为显著。
2、双向P波的终末部分比较大而宽
3、补充知识:
该心电图典型者多见于二尖瓣狭窄,故称为“二尖瓣型
II导联是手术中较常用的导联,能够较好 显示P波,但QRS波显示稍差,可发现左心 室下壁的心肌缺血。
第16页,共123页。
加压(A增加V电压)肢体导联
aVL(left)——左上肢 aVR(right)——右上肢 aVF(foot)——左下肢 号外:aVF最容易反映左心室下壁的心肌缺血
第17页,共123页。
第36页,共123页。
1.1房性早搏 特点: 1、提前出现一个变异的P’波,与正常P波不同。 2、QRS波不变形,P’-R>0.12s; 3、代偿间歇常不完全。
第37页,共123页。
1.2室性早搏
特点:
1、提早出现一个宽大畸形的QRS-T波群,
QRS时限>0.12s(3小格)
2、QRS前面无相应的P波,T波方向多与主波相反
(二)心电图导联
标准导联共包括12个导联
二、临床心电图
第9页,共123页。
心脏特殊传导系统示意图
第10页,共123页。
(一)心电图各波段的 组成(3波3期)
1、P波 2、P-R间期 3、QRS波群 4、ST段 5、T波 6、Q-T间期
第11页,共123页。
R
心脏除、复极与心电图关系示意图 第12页,共123页。
3、补充知识:此心电图称为“肺型P波”,常见于慢性肺
原性心脏病及某些先天性心脏病。
第62页,共123页。
右心房肥大
第63页,共123页。
4.2、左房肥大
心电图表现: 1、为P波增宽>0.11s,呈双向/峰型,以在V1导联上最
为显著。
2、双向P波的终末部分比较大而宽
3、补充知识:
该心电图典型者多见于二尖瓣狭窄,故称为“二尖瓣型
II导联是手术中较常用的导联,能够较好 显示P波,但QRS波显示稍差,可发现左心 室下壁的心肌缺血。
第16页,共123页。
加压(A增加V电压)肢体导联
aVL(left)——左上肢 aVR(right)——右上肢 aVF(foot)——左下肢 号外:aVF最容易反映左心室下壁的心肌缺血
第17页,共123页。
第36页,共123页。
1.1房性早搏 特点: 1、提前出现一个变异的P’波,与正常P波不同。 2、QRS波不变形,P’-R>0.12s; 3、代偿间歇常不完全。
第37页,共123页。
1.2室性早搏
特点:
1、提早出现一个宽大畸形的QRS-T波群,
QRS时限>0.12s(3小格)
2、QRS前面无相应的P波,T波方向多与主波相反
(二)心电图导联
标准导联共包括12个导联
心电图讲课PPT课件

治疗
根据心脏传导阻滞的部位和严重程度,可采用药物治疗、起 搏器植入或手术治疗。
心肌缺血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
心肌缺血的心电图表现为ST段压低或 T波倒置,运动负荷试验可诱发心肌 缺血。
治疗
心肌缺血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介入 治疗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等,以改善 心肌供血。
05 心电图的日常应用与注意 事项
心电图的日常应用
QT间期
QRS波群的起点至T波终点的 间距,代表心室肌除极和复极 全过程所需的时间。
P波
代表心房的电活动,正常形态 较小,时限不超过0.12秒。
T波
代表心室的复极化过程,正常 形态两肢不对称,前半部斜度 较平缓,而后半部斜度较陡。
U波
位于T波之后的一个小波,代 表心室的后继电位。
02 心电图的导联与记录
寻找异常波形
观察是否存在ST段抬高或压低、T波 倒置等异常波形,以判断是否存在心 肌缺血或心肌梗死。
心电图的分析方法
对比分析法
将患者的心电图与正常 心电图进行对比,以发
现异常表现。
时间分段分析法
波形特征分析法
综合分析法
将心电图分成不同的时 间段,分别观察各个时
心电图的导联方式
常规导联
包括Ⅰ、Ⅱ、Ⅲ、aVR、 aVL、V₁至V₆等导联,用 于监测心脏的电活动。
胸导联
包括V₁至V₆导联,用于监 测心脏的胸壁电活动。
肢体导联
包括Ⅰ、Ⅱ、Ⅲ、aVR、 aVL等导联,用于监测两 上肢和两下肢的电活动。
心电图的记录方法
静态心电图
心电监护
在安静状态下记录心电图,用于常规 体检和诊断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
心脏肥厚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
心脏肥厚的心电图表现为左心室或右心室肥厚,出现肢体导联电压增高,ST段压 低,T波低平或倒置。
根据心脏传导阻滞的部位和严重程度,可采用药物治疗、起 搏器植入或手术治疗。
心肌缺血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
心肌缺血的心电图表现为ST段压低或 T波倒置,运动负荷试验可诱发心肌 缺血。
治疗
心肌缺血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介入 治疗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等,以改善 心肌供血。
05 心电图的日常应用与注意 事项
心电图的日常应用
QT间期
QRS波群的起点至T波终点的 间距,代表心室肌除极和复极 全过程所需的时间。
P波
代表心房的电活动,正常形态 较小,时限不超过0.12秒。
T波
代表心室的复极化过程,正常 形态两肢不对称,前半部斜度 较平缓,而后半部斜度较陡。
U波
位于T波之后的一个小波,代 表心室的后继电位。
02 心电图的导联与记录
寻找异常波形
观察是否存在ST段抬高或压低、T波 倒置等异常波形,以判断是否存在心 肌缺血或心肌梗死。
心电图的分析方法
对比分析法
将患者的心电图与正常 心电图进行对比,以发
现异常表现。
时间分段分析法
波形特征分析法
综合分析法
将心电图分成不同的时 间段,分别观察各个时
心电图的导联方式
常规导联
包括Ⅰ、Ⅱ、Ⅲ、aVR、 aVL、V₁至V₆等导联,用 于监测心脏的电活动。
胸导联
包括V₁至V₆导联,用于监 测心脏的胸壁电活动。
肢体导联
包括Ⅰ、Ⅱ、Ⅲ、aVR、 aVL等导联,用于监测两 上肢和两下肢的电活动。
心电图的记录方法
静态心电图
心电监护
在安静状态下记录心电图,用于常规 体检和诊断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
心脏肥厚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
心脏肥厚的心电图表现为左心室或右心室肥厚,出现肢体导联电压增高,ST段压 低,T波低平或倒置。
最新心电图精品医学课件PPT课件

定标准电压: 1 mV=10 mm
1 mm = 0.1 mV 1 mm = 0.04 sec
( 40 ms )
42
(一)测量心率
心率 (次/分)= 60 / R-R ( 或P-P)间距
( HR = 60 / 0.8 = 75 bpm )
注: 心律不齐时,应取数个R-R间距的平均值计算。
43
(二)测量振幅
分布是比较复杂的。
—— 心脏等效电偶及人体容积导体概念 (1)只反映心电活动与心电图的粗略联系; (2)但符合心电图产生基本原理的一般规律。
17
(三)、心电向量
1、电场力的向量特性 电偶产生的电场力具有力的物理特性,
即:作用方向(向),力量大小(量)。 电力的方向,从低电位(负极)指向高
电位(正极)。大小(电位)以mV表示。
似看作电偶固定在心脏中心。
• 电偶轴的方向变动: 心肌是空间排列;各部位
心肌并不同时除极,电偶轴方向也在不断变动。
• 电偶的电力强度在改变: 各部心肌大小、厚薄、 方位不同,并且按一定次序先后除极,综合的等
效电偶电力强弱随时在变。
13
(二)、人体表面的心脏电位
1、电偶在容积导体中产生电位
容积导体中某一点电位的 大小, 决定于该点与电偶之 间的距离和相对位置, 以及 电偶所具电力的强弱。
确定测量参考水平: P 波以起始前的水平线为准。 QRS、J点、ST段、T、U波的
高低,以QRS起始部(点)水平线 为准。
测量高、深度,以参考水平线上、下缘 为准。
44
(三)测量各波段时间
1、各波时间: 从波形起点内缘到终点内缘。
2、单导联心电图仪记录的测量:
P、QRS波 以最宽大的为准
1 mm = 0.1 mV 1 mm = 0.04 sec
( 40 ms )
42
(一)测量心率
心率 (次/分)= 60 / R-R ( 或P-P)间距
( HR = 60 / 0.8 = 75 bpm )
注: 心律不齐时,应取数个R-R间距的平均值计算。
43
(二)测量振幅
分布是比较复杂的。
—— 心脏等效电偶及人体容积导体概念 (1)只反映心电活动与心电图的粗略联系; (2)但符合心电图产生基本原理的一般规律。
17
(三)、心电向量
1、电场力的向量特性 电偶产生的电场力具有力的物理特性,
即:作用方向(向),力量大小(量)。 电力的方向,从低电位(负极)指向高
电位(正极)。大小(电位)以mV表示。
似看作电偶固定在心脏中心。
• 电偶轴的方向变动: 心肌是空间排列;各部位
心肌并不同时除极,电偶轴方向也在不断变动。
• 电偶的电力强度在改变: 各部心肌大小、厚薄、 方位不同,并且按一定次序先后除极,综合的等
效电偶电力强弱随时在变。
13
(二)、人体表面的心脏电位
1、电偶在容积导体中产生电位
容积导体中某一点电位的 大小, 决定于该点与电偶之 间的距离和相对位置, 以及 电偶所具电力的强弱。
确定测量参考水平: P 波以起始前的水平线为准。 QRS、J点、ST段、T、U波的
高低,以QRS起始部(点)水平线 为准。
测量高、深度,以参考水平线上、下缘 为准。
44
(三)测量各波段时间
1、各波时间: 从波形起点内缘到终点内缘。
2、单导联心电图仪记录的测量:
P、QRS波 以最宽大的为准
心电图课件ppt课件

异常心电图的基本波形
包括P波、QRS波群、T波和U波的异常形态和时限。
异常心电图的常见类型和形成机制
如窦性心律失常、早搏、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
异常心电图的临床意义和诊断价值
结合病史和其他检查结果,对异常心电图进行综合分析和诊断。
心电图的鉴别诊断
心电图与其它检查方法的比较 :如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 等。
心电图课件ppt课件
目录
• 心电图基础知识 • 心电图的解读 • 心电图的临床应用 • 心电图的干扰与伪影 • 心电图的日常维护与保养 • 心电图的临床案例分析
01
心电图基础知识
心电图的基本概念
心电图是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图形曲线,通过对心电图的解读和分析,可以了解心脏 的生理状态和诊断心脏疾病。
心电图机的清洁与保养
机身清洁
使用干净的湿布擦拭机身,避免 使用含有酒精或化学溶剂的清洁
剂。
导线清洁
使用干净的湿布擦拭导线,避免使 用粗糙的布料或钢丝球等硬物清洁 。
键盘和鼠标清洁
使用干净的湿布擦拭键盘和鼠标, 避免水分进入内部。
心电图机的安全使用注意事项
操作前阅读说明书
在使用心电图机前,务必仔细阅读说明书,了解 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置、重新接地、排除电磁干扰源等。此外,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也可
有效去除心电图中的噪声和伪影。
05
心电图的日常维护与保养
心电图机的日常维护
每日开机检查
每日开机后,应检查心电 图机是否正常启动,各种 指示灯是否正常闪烁。
电源线检查
确保电源线连接良好,无 裸露或破损现象。
电缆线检查
检查各种电缆线是否连接 良好,无松动或脱落现象 。
避免干扰
包括P波、QRS波群、T波和U波的异常形态和时限。
异常心电图的常见类型和形成机制
如窦性心律失常、早搏、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
异常心电图的临床意义和诊断价值
结合病史和其他检查结果,对异常心电图进行综合分析和诊断。
心电图的鉴别诊断
心电图与其它检查方法的比较 :如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 等。
心电图课件ppt课件
目录
• 心电图基础知识 • 心电图的解读 • 心电图的临床应用 • 心电图的干扰与伪影 • 心电图的日常维护与保养 • 心电图的临床案例分析
01
心电图基础知识
心电图的基本概念
心电图是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图形曲线,通过对心电图的解读和分析,可以了解心脏 的生理状态和诊断心脏疾病。
心电图机的清洁与保养
机身清洁
使用干净的湿布擦拭机身,避免 使用含有酒精或化学溶剂的清洁
剂。
导线清洁
使用干净的湿布擦拭导线,避免使 用粗糙的布料或钢丝球等硬物清洁 。
键盘和鼠标清洁
使用干净的湿布擦拭键盘和鼠标, 避免水分进入内部。
心电图机的安全使用注意事项
操作前阅读说明书
在使用心电图机前,务必仔细阅读说明书,了解 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置、重新接地、排除电磁干扰源等。此外,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也可
有效去除心电图中的噪声和伪影。
05
心电图的日常维护与保养
心电图机的日常维护
每日开机检查
每日开机后,应检查心电 图机是否正常启动,各种 指示灯是否正常闪烁。
电源线检查
确保电源线连接良好,无 裸露或破损现象。
电缆线检查
检查各种电缆线是否连接 良好,无松动或脱落现象 。
避免干扰
心电图基础知识ppt课件

二、心律失常
(二)房性心律失常
1.房性期前收缩
可编辑课件
26
二、心律失常
(二)房性心律失常
1.房性期前收缩 • P波提前发生,与窦性P波形态各异 • 提前的P波重叠于前面的T,且不下传,可无
QRS波 • 不完全性代尝间歇居多 • QRS波群形态通常正常
可编辑课件
27
二、心律失常
(二)房性心律失常
1.P波:心房除极的电位变化 (2)P-R间期:心房除极开始至心室除极开始 时限:0.12~0.20s (3)PR段:P波终点至QRS波群起点 时限:0.02~0.12s
可编辑课件
9
一、正常心电图
(三)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值及意义
可编辑课件
10
一、正常心电图
(三)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值及意义
2.QRS波群:为心室除极的电位变化 波型:
13
一、正常心电图
(三)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值及意义
正常Q-T间期及其最高限
R-R 间期度
心率
(s)
(次/min)
正常
正常 最高限度(s)
1.50
40.0
0.478
0.52
1.20
50.0
0.427
0.47
1.00
60.0
0.390
0.43
0.80
75.0
0.348
0.39
0.60
100.0
0.302
2.房性心动过速
可编辑课件
28
二、心律失常
(二)房性心律失常
3.心房扑动
可编辑课件
29
二、心律失常
(二)房性心律失常
3.心房扑动 • P波消失,代之规律的锯齿状F波,等电线消失 • F波频率250~350次/分 • 心室率规则与否取决于房室传导比率是否恒定,
心电图讲课PPT课件

提前出现的P'波,形态与窦性P波 不同,PR间期>0.12秒
房性心动过速
连续3个或以上的快速房性搏动, 频率100-250次/分
心房扑动
P波消失,代之以规律的锯齿状扑动 波(F波),频率250-350次/分
室性心律失常
1 2
室性期前收缩
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其前无相关P波 ,T波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
合理用药建议与注意事项
个性化用药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状 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避免使用可能相互作用的药物 ,以免加重心脏负担或导致心 律失常。
定期监测心电图
在用药过程中,定期监测心电 图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 情况。
调整生活方式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低盐 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有助于减轻心脏负担和改善
室内传导阻滞
QRS波群时限延长,形态异常
03
预激综合征
PR间期缩短,QRS波起始部分顿挫(delta波),ST-T波继发性改变
04
急性冠脉综合征心电图表 现与诊断
急性心肌梗死典型心电图表现
病理性Q波
面向坏死区的导联出现 异常Q波(宽度≥0.04s ,深度≥1/4R)或QS波
。
ST段抬高
呈弓背向上型,在面向 坏死区周围心肌损伤区
心脏电生理与心电图关系
心脏电生理活动是心电图产生的基础 ,心电图是心脏电生理活动的客观记 录。
心脏传导系统
包括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房室 束、右束支、左束支和Purkinje纤维 等。
心电图产生原理
心电向量概念
01
心肌细胞在除极和复极过程中形成的心电向量是心电图产生的
房性心动过速
连续3个或以上的快速房性搏动, 频率100-250次/分
心房扑动
P波消失,代之以规律的锯齿状扑动 波(F波),频率250-350次/分
室性心律失常
1 2
室性期前收缩
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其前无相关P波 ,T波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
合理用药建议与注意事项
个性化用药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状 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避免使用可能相互作用的药物 ,以免加重心脏负担或导致心 律失常。
定期监测心电图
在用药过程中,定期监测心电 图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 情况。
调整生活方式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低盐 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有助于减轻心脏负担和改善
室内传导阻滞
QRS波群时限延长,形态异常
03
预激综合征
PR间期缩短,QRS波起始部分顿挫(delta波),ST-T波继发性改变
04
急性冠脉综合征心电图表 现与诊断
急性心肌梗死典型心电图表现
病理性Q波
面向坏死区的导联出现 异常Q波(宽度≥0.04s ,深度≥1/4R)或QS波
。
ST段抬高
呈弓背向上型,在面向 坏死区周围心肌损伤区
心脏电生理与心电图关系
心脏电生理活动是心电图产生的基础 ,心电图是心脏电生理活动的客观记 录。
心脏传导系统
包括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房室 束、右束支、左束支和Purkinje纤维 等。
心电图产生原理
心电向量概念
01
心肌细胞在除极和复极过程中形成的心电向量是心电图产生的
心电图机的使用ppt演示文稿

V5 V4水平与腋前线交点 V6 V4水平与腋中线交点
第18页,共55页。
连接胸导联注意点
➢ 胸骨的宽度因人而异, 大约在4cm左右。在胸 骨两侧第四肋间安放 V1、V2时注意二者的 间距。
第19页,共55页。
心电图机操作流程
➢ 在开始检查前须确认仪器、患者的状态没有问题,电极之间是否互相
接触(特别胸部)。安装状态是否正常。患者是否紧张,才可以开始
➢ 弯盘、手消液
第12页,共55页。
受检者准备
1、详细阅读申请单,提前评估病人的皮肤状况、合作程度和心理 状况。
2、患者平静时或休息片刻后,取平躺仰卧位,最好避免饱餐后、
饮用刺激性饮料和食物或吸烟后检查.
3、做好解释,尤其是初试者,消除紧张心理。
第13页,共55页。
受检者准备
4、嘱受检者在检查时确保:无手机、手表等电、磁、金属物品
与患者接触, 四肢平放 、肌肉放松,身体不要移动
5、保持平静呼吸,不可以讲话,丝袜、衣裤会引起导电不 良,要暴露受检者手腕、双下肢内侧,松解衣扣。
第14页,共55页。
皮肤的准备
➢ 在受检者两手腕关节内侧上3cm,及两内踝上3cm处,酒
精棉球擦拭皮肤,安放四肢电极
➢ 在心前区导联V1-V6相应部位用酒精棉球擦拭,安放电极
绿色(RL)右侧肋弓处;
棕色(V)心前区V1-V6任何位置
推荐的电极的位置
第50页,共55页。
心电监护仪操作流程
动脉符号对准 动脉血管
5.正确判断动脉搏动,连 接血压袖带 使被测肢体
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伸 肘并稍外展,将袖带平整 缠于上臂中部,松紧以能 放一指为宜,袖带下缘应 距肘窝2-3cm,
2024心电图课件课件完整版

针对学生在分析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进 行解释与指导
指出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 加以纠正
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
总结回顾本次课程重点内容
1
2
典型案例分析讨论中涉及的知识点及技能要点
3
实践操作演示及指导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及技巧
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
01
02
03
04
拓展延伸相关知识与技能点
介绍其他类型的心电图检查方 法及原理,如动态心电图、运
心律
指心脏跳动的节律,正常心律基本规 则,部分青年人可出现随呼吸改变的 心律。
心脏节律的识别
窦性心律
正常心脏节律由窦房结控制,称 为窦性心律。
异位心律
当心脏节律不是由窦房结控制时 ,称为异位心律,如房性、交界 性或室性心律。
心脏传导系统功能的判断
传导阻滞
当心脏传导系统发生病变时,可导致传导阻滞,如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 滞等。
结合临床病史进行心电图诊断
学生自主操作练习及反馈
学生分组进行心电图机操作练习
熟悉心电图机操作流程及注意事 项
掌握正确放置电极的方法及技巧
学生自主操作练习及反馈
学生自主阅读与分析心电图案 例
识别正常与异常心电图波形特 征
结合案例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 练习
学生自主操作练习及反馈
教师对学生操作及分析结果进行点评 与反馈
肌电干扰
由于肌肉颤动引起的干扰,可通过让 患者放松肌肉、避免紧张情绪来减少 干扰。
呼吸干扰
呼吸运动可引起心电图波形改变,应 指导患者保持平静呼吸,避免深呼吸 或屏气。
电极接触不良
电极片与皮肤接触不良可引起噪音干 扰,应检查电极片是否紧贴皮肤、导 联线是否连接紧密。
心电图课程ppt课件

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表现与诊断
1 2
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表现
窦性心动过速、房性早搏、室性早搏、房颤等。
诊断依据
根据心电图波形变化,结合患者症状和体征进行 诊断。
3
注意事项
心律失常种类繁多,需专业医生进行鉴别诊断。
04
CATALOGUE
心电图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心电图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诊断心律失常
心电图是诊断心律失常的主 要手段,如房颤、室性早搏 等。
心电图在线咨询
互联网医疗平台可以提供心电图在线 咨询功能,患者可以在线咨询医生或 与其他患者交流心得。
THANKS
感谢观看
心电图的波形、波幅 、频率等特征反映了 心脏的生理和病理状 态。
心电图的组成与解读
心电图由P波、QRS波群、T波 和U波等组成,每个波都有特 定的意义。
P波代表心房的除极过程, QRS波群代表心室的除极过程 ,T波代表心室的复极过程。
通过测量各波的时限、振幅等 参数,可以判断心脏的电活动 状态。
心电图的生理与病理基础
心电图课程ppt 课件
目 录
• 心电图基础知识 • 心电图的记录与分析 • 常见心电图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 心电图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 心电图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01
CATALOGUE
心电图基础知识
心电图的基本概念
心电图是心脏电活动 的记录,通过心电图 可以了解心脏的电活 动变化。
心电图是诊断心律失 常、心肌缺血、心肌 梗死等疾病的重要手 段。
诊断依据
结合患者症状、心电图表现及其他相关检查,如冠状动脉造影等。
注意事项
心电图仅是辅助诊断手段,需综合考虑其他检查结果。
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与诊断
心电图讲解PPT课件

检查过程中注意事项
保持平静呼吸
在检查过程中,保持平 静呼吸,避免深呼吸或
憋气。
配合医生操作
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检 查,如需要改变体位或 进行某些动作时,应积
波形分析
详细解析心电图中各个波形的意义,如P波、QRS波群、T 波等,以及它们在心肌缺血/梗死时的变化。
诊断要点
总结心肌缺血/梗死的心电图诊断要点,如ST段抬高或压 低、T波倒置等。
心律失常案例剖析
案例介绍
展示一份典型的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电图,包括心率、节律等方面 的异常。
波形分析
详细解析心电图中各个波形的变化,如P波消失、QRS波群增宽 等,以及它们与心律失常的关系。
心电图讲解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心电图基本概念与原理 • 正常心电图表现与解读 • 异常心电图识别与诊断意义 • 典型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演示 • 心电图检查注意事项及误区提示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心电图基本概念与原理
心脏电生理基础
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
包括自律性、传导性和兴奋性,这些 特性共同维持心脏的正常节律和收缩 功能。
检查前准备工作建议
保持安静状态
避免剧烈运动、情绪紧张或饮食刺激,以确 保心电图结果的准确性。
去除金属物品
取下身上的金属饰品、手表等物品,避免对 心电图结果产生干扰。
穿着宽松舒适
选择棉质、宽松的衣物,避免穿着紧身或化 纤衣物,以减少静电干扰。
提前预约并了解检查流程
提前与医院或检查中心预约,了解检查流程 和相关注意事项。
房室传导阻滞
根据阻滞程度可分为一度、二度和三度房室传导 阻滞,表现为PR间期延长或P波后无QRS波群。
心电图幻灯片课件PPT学习

28
第28页/共43页
3. QRS波群代表心室肌除极电位和时间的
变 化 • ⑶Q波 正常Q波振幅不超过同导联R 波的1/4 ,时间不超过0 .04s 。
•
V1、V2导联不应有q波,但可以呈QS型,V5、V6导联经常可见到正常范
围的q波。avR导联可呈QS或Qr型,如在其他导联出现超过正常范围的过深、
• 正常人S
• S-T段抬高
V1-2导联不超过0.3mv, V3不超过0.5mv, 其余导联不应超过0.1mv。
2021/4/7
31
第31页/共43页
322021/4/7
④ 除极完毕后,心室 的缓慢和快速复极过程分别形 成了ST段和T波;
• 逆钟向转位 心脏绕其长轴作逆钟向旋转时,使左心室向前向右移,右心室 被转向后,故V3、V4呈现左心室外膜qR 波型。显著逆钟向转位时,V1-2也 呈现qR 型,需加做V2R 或V4R才能显示出右心室外膜的波型,显著逆钟向 转位多见左心室肥厚。
2021/4/7
17
第17页/共43页
心电图图形转位示意图
27021/4/7
标准双极导联的电极位置及正负极连接方式
• I导联:左臂(正极) • II导联:左腿(正极) • III导联:左腿(正极)
右臂(负极) 右臂(负极) 左臂(负极)
I导联:左臂(正极) 右臂(负极) II导联:左腿(正极) 右臂(负极) III导联:左腿(正极) 左臂(负极)
第7页/共43页
2021/4/7
18
第18页/共43页
正常心电图1
2021/4/7
19
第19页/共43页
正常心电图2
2021/4/7
20
第20页/共43页
《心电图》ppt课件

心肌缺血
心电图可出现ST段压低、T波倒置等 心肌缺血表现。
心律失常
冠心病患者易发室性心动过速、房颤 等心律失常。
心肌梗死
特征性心电图改变包括ST段抬高、病 理性Q波等。
瓣膜性心脏病对心电图影响分析
1 2
二尖瓣狭窄
心电图可出现“二尖瓣型P波”,提示左心房扩 大。
二尖瓣关闭不全 心电图改变不明显,但长期关闭不全可导致左心 室肥大。
《心电图》ppt课件
目录
• 心电图基本概念与原理 • 正常心电图波形特征分析 • 异常心电图诊断与鉴别诊断 • 常见心脏疾病心电图表现及临床意义
目录
• 药物对心电图影响及注意事项 • 心电图检查操作规范与注意事项
01
心电图基本概念与原理
心电图定义及作用
心电图定义
心电图是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的电活动变化图形的技 术。
心电图作用
心电图是临床最常用的检查之一,应用广泛。用于记录人体正常心脏的电活动,帮 助诊断心律失常,帮助诊断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判断心肌梗死的部位,诊断心脏 扩大、肥厚,判断药物或电解质情况对心脏的影响等。
心脏电生理基础
01
心肌细胞的电活动
02
心脏传导系统
心肌细胞在静息状态下存在稳定的静息电位,当受到刺激时,会发生 一系列的电位变化,形成动作电位。
结合患者病史、症状等综合分析,给出 诊断意见。
对于复杂或疑难病例,建议及时与上级 医师或心电图专家会诊。
THANKS
代表心室肌除极的电位变化,形 态和振幅因导联不同而异。正常 成人QRS波群时间为0.06~0.10
秒,最宽不超过0.11秒。
T波
代表心室快速复极时的电位变化。 T波形态钝圆,占时较长,从基 线开始缓慢上升,然后较快下降, 形成前肢较长、后肢较短的波形。
正常心电图完整完整ppt课件

• 波形:反映心室肌除极过程的电位变化
• I、II、V4 ~ V6导联主波:向上
– avR、V1导联主波:向下
– V1、V2导联不应有Q(q)波,(可呈QS)
• avR、Ⅲ、avL导联可有Q波或q波
• Ⅰ、Ⅱ、avF、V4~V6导联
不应有Q波(可有q波)
– V1至V6
R波逐渐变大,S波逐渐变小,R/S由小变大
一.心电图产生原理 二.心电向量 三.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和命名 四.心电图导联体系: 五.心电轴的测量
ppt精选版
1
心电图的产生原理
ppt精选版
2
心脏活动的主要表现之一是产生 电激动,它出现在心脏机械性收缩之 前。心肌激动的电流可以从心脏经过 身体组织传导至体表,使体表的不同 部位产生不同的电位变化。
ppt精选每版 1大格=0.2sec
23
1. X轴(时间): 小格 40ms 中格 200ms 大格 1.0s 纸 速 25mm/s
ppt精选版
24
2.Y轴(电压):
小格 0.1mV
中格
0.5mV
2个中格 1.0mV
标准电压
10mm=1mV
ppt精选版
25
3.心率的计算:
• 律齐时: 每分钟心率=60/P-P或R-R(s)
– Q波小于 0.04秒,振ppt幅精选<版 1/4同导联R波
43
各导联波的电压正常范围:
• 高限:
RⅠ+SⅢ<2.5mV,
RaVR<0.5mV,
RaVL<1.2mV,
RaVF<2.0mV,
RV1<1.0mV,
R V1+SV5<1.05mV
R V5<2.5mV,
R V5+S V1<4.0mV(男) <3.5mV(女)
心电图课件PPT课件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1.QRS波群宽大畸形, 2.时间>0.12S。
心房颤动
房颤房颤,P波消失,f波出现,R-R不等
重点小结
1.心电图各波段组成及意义 2.正常心电图各波段特点和正常值 3.心电轴偏移目测法
QRS波群的命名示意图
胸前导联
--电路连接方式
导联
位置
V1 胸骨右缘4肋间隙
V2 胸骨左缘4肋间隙
V3 V2与V4的中点
V4
左锁骨中线与5肋间隙 交点
V5 V4水平与腋前线交点 V6 V4水平与腋中线交点
胸前导联—反映水平面情况
三、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和命名
QRS波群 R波
PR段 P波
ST段 T波
PR间期
Q波 S波
2.右心房肥大
P波尖而高耸,振幅>0.25mV,时间正常。以Ⅰ、Ⅱ、 Ⅲ、 aVF等导联明显, 常见于慢性肺心病,故称“肺型P 波”。
(二)心室肥大
3.左心室肥大
主要表现为QRS波群电压增高。
肢导:RⅠ>1.5mV,RaVL>1.2mV,RaVF>2.0mV。或RⅠ+SⅡ>2.5mV。 胸导:Rv5或Rv6>2.5mV或Rv5+Sv1≥4.0mV(M)3.5mV(F) 。
房内阻滞 房室传导阻滞
传导途径异常
预激综合征
窦性心动过缓及窦性心律不齐
室性早搏
1.提早出现一个增宽变形的QRS-T波群。 2.QRS时限常>0.12s。 3.T波方向多与主波相反。 4.为完全性代偿间歇,即早搏前后两个窦性P波
之间的间隔等于正常P-P间隔的二倍
房性早搏
1.提前出现一个变异的P’波, 2.QRS波一般不变形, 3.P’-R>0.12s, 4.代偿间歇常不完全。
心电图ppt课件完整版

心房颤动
心房活动呈现快速、无序的颤 动波,心房率通常在350-600
次/分
室性心律失常
室性期前收缩
起源于希氏束分叉以下部位、无保护机制的期前收缩
室性心动过速
连续3个或3个以上、频率大于100次/分的室性搏动,心室率通常 在100-250次/分
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
心室扑动时心室活动呈现相对规律的扑动波,心室颤动时心室活动 呈现极不规则的颤动波,两者均属于致命性心律失常
关注患者病史和症状
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和其他检查结 果,综合判断和处理心律失常。
经验总结和心得体会分享
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
多练多看多思考
只有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更好地 理解和分析心电图。
通过大量的实践和观察,培养对心电图的 敏感度和分析能力,同时不断思考和总结 经验教训。
学会与患者沟通
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
利用辅助工具
使用心电图测量尺、计算器等辅助工具,提 高测量和计算的准确性。
复杂心律失常识别和处理策略
了解心律失常的分类和特点
熟悉各种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表现和临 床意义。
掌握心律失常的识别技巧
通过观察P波、QRS波群、R-R间期 等关键信息,识别心律失常的类型。
学习心律失常的处理策略
根据心律失常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选 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低钾血症时,细胞外液K+浓度降低, 静息电位增大,与阈电位的距离增大 ,心肌细胞兴奋性降低。同时,低钾 血症还可导致心肌细胞传导性升高和 自律性降低,从而引起心律失常。临 床上常见的低钾血症导致的心律失常 有房室传导阻滞、室性期前收缩等。
钙离子在心肌细胞兴奋-收缩耦联过 程中起重要作用。高钙血症时,细胞 内Ca2+浓度升高,可导致心肌细胞 收缩力增强和传导性降低;低钙血症 时,细胞内Ca2+浓度降低,可导致 心肌细胞收缩力减弱和传导性升高。 这两种情况均可引起心律失常。
心房活动呈现快速、无序的颤 动波,心房率通常在350-600
次/分
室性心律失常
室性期前收缩
起源于希氏束分叉以下部位、无保护机制的期前收缩
室性心动过速
连续3个或3个以上、频率大于100次/分的室性搏动,心室率通常 在100-250次/分
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
心室扑动时心室活动呈现相对规律的扑动波,心室颤动时心室活动 呈现极不规则的颤动波,两者均属于致命性心律失常
关注患者病史和症状
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和其他检查结 果,综合判断和处理心律失常。
经验总结和心得体会分享
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
多练多看多思考
只有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更好地 理解和分析心电图。
通过大量的实践和观察,培养对心电图的 敏感度和分析能力,同时不断思考和总结 经验教训。
学会与患者沟通
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
利用辅助工具
使用心电图测量尺、计算器等辅助工具,提 高测量和计算的准确性。
复杂心律失常识别和处理策略
了解心律失常的分类和特点
熟悉各种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表现和临 床意义。
掌握心律失常的识别技巧
通过观察P波、QRS波群、R-R间期 等关键信息,识别心律失常的类型。
学习心律失常的处理策略
根据心律失常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选 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低钾血症时,细胞外液K+浓度降低, 静息电位增大,与阈电位的距离增大 ,心肌细胞兴奋性降低。同时,低钾 血症还可导致心肌细胞传导性升高和 自律性降低,从而引起心律失常。临 床上常见的低钾血症导致的心律失常 有房室传导阻滞、室性期前收缩等。
钙离子在心肌细胞兴奋-收缩耦联过 程中起重要作用。高钙血症时,细胞 内Ca2+浓度升高,可导致心肌细胞 收缩力增强和传导性降低;低钙血症 时,细胞内Ca2+浓度降低,可导致 心肌细胞收缩力减弱和传导性升高。 这两种情况均可引起心律失常。
《心电图讲解》PPT课件

查结果和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
05
心电图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心电图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创新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心电图技术也在不 断创新,如无线遥测心电监测、可穿 戴心电设备等,这些新技术能够提供 更便捷、实时的监测。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辅助医生进行心电 图分析,提高诊断准确率,减少漏诊 和误诊。
心电图的波形与意义
总结词
心电图的波形变化与心脏疾病密切相关,了解各波形变化的意义有助于诊断心脏 疾病。
详细描述
心电图的波形变化可以反映心脏的功能状况和病理变化。例如,P波增宽可以提 示心房肥大,QRS波群异常可以提示心室肥大或心肌梗死等。了解各波形变化的 意义有助于早期发现心脏疾病,为治疗提供依据。
据。
心电图的注意事项与误区
01
保持安静状态
心电图检查时应保持安静状态,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以免影响心
电图波形的准确性。
02
遵循医嘱
在进行心电图检查时,应遵循医生的指导,按照要求进行呼吸和肢体放
松。
03
正确认识心电图
心电图检查并非万能,对于一些心脏疾病,如心肌病、心包炎等,心电
图可能无法提供明确诊断。因此,对于异常心电图结果,应结合其他检
04
心电图的日常应用与注意事项
心电图在体检中的应用
常规体检
评估心脏功能
心电图是常规体检中的重要项目,用 于评估心脏电生理功能,发现心律失 常、心肌缺血等潜在心脏问题。
心电图可反映心脏的电活动,通过分 析心电图波形,可以评估心脏的收缩 和舒张功能。
筛查心脏病
心电图可用于心脏病高危人群的筛查 ,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患者 ,以便早期发现心脏异常。
心电图ppt课件

2、P-R间期
3、QRS波群 4、ST段
5、T波
6、Q-T间期
可编辑课件PPT
16
心电图基础知识
R
心脏除、复极与心可编辑电课件图PPT 关系示意图
17
心电图基础知识
心电图机
可编辑课件PPT
18
心电图基础知识
(二)心电图导联 标准导联共包括12个导联
6个肢体导联 6个胸导联
可编辑课件PPT
19
心电图基础知识
除极进展波就是:正电荷的移动波
可编辑课件PPT
13
心电图基础知识
2、极化状态
除极完毕时,心肌细胞膜内带正电荷,膜外为负 电荷,此时称为极化状态
3、复极过程
简言之:复极就是回到原来的状态
可编辑课件PPT
14
心电图基础知识
可编辑课件PPT
15
心电图基础知识
(一)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 (3波3期)
1、P波
心肌细胞在静止状态时,细胞膜外为正电荷,膜 内为负电荷。
当受到电刺激时,细胞内部变为正电荷,并沿着 一定的方向扩展。
细胞内部由负电荷变为正电荷的过程叫除极。
可编辑课件PPT
11
心电图基础知识
可编辑课件PPT
12
心电图基础知识
当心肌细胞内除极的正波向正的电极(皮 肤)移动时,在心电图上就记录下一个正 向(向上的)波。
1、肢体导联:包括肢体导联I、II、III及加压肢体 导联aVR、aVL、aVF。
可编辑课件PPT
20
心电图基础知识
I : 左上肢(+) 右上肢(—) II : 左下肢(+) 右上肢(—) III : 左下肢(+) 左上肢(—) II导联是较常用的导联,能够较好显示P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节奏。正常人的心脏跳动是由一个称为“窦房结”的高 级司令部指挥。窦房结发出信号刺激心脏跳动,这种来自窦房结信号引起的 心脏跳动,就称为正常的“窦性心律”,频率每分钟约为60~100次。每分 钟心跳的次数,即心律就是 由此而来。引 健康的心律应该是十分均匀的, 心脏病或心脏神经调节功能不正常时,可出现心律不齐或心律失常。
三、心电图的基本波形
一次心动周期就会在新电图上记录出一系列地高低宽窄不同地波形。包括 P 波、 QRS 波群、 T 波和(无) u 波 。
P 波:最先出现的一个振幅不高的圆钝波形,除了 aVR 导联外, P 波基本都是 直立的。肢体导联中 P 波的高度多不超过 0.25mV ,胸前导联中直立的 P 波高 度不应超过 0.15mV 。正常的 P 波的宽度也不应超过 0.11s 。
一、心电图的基本概念
1.心电图: 心脏在每个心动周期中,由起搏点、心房、心室相继兴奋,伴随
着生物电的变化,通过心电描记器从体表引出多种形式的电位变化的 图形(简称ECG)。心电图是心脏兴奋的发生、传播及恢复过程的客 观指标心电图:心脏在每个心动周期中,由起搏点、心房、心室相继 兴奋,伴随着生物电的变化,通过心电描记器从体表引出多种形式的 电位变化的图形(简称ECG)。心电图是心脏兴奋的发生、传播及恢 复过程的客观指标 2.心电图纸 心电图是被记录在布满大小方格的纸上,每一条细竖线相隔 1mm , 每一条细横线也是相隔 1mm ,它们围成了 1mm 见方的小格。粗线 是每五个小格一条,每条粗线之间相隔就是 5mm ,横竖粗线又构成 了大方格。心电图记录纸是按照国际规定的标准速度移动的,移动速 度为 25mm/s ,也就是说横向的每个小细格代表 0.04s ;每两条粗 线之间的距离就是代表 0.2s 。国际上对记录心电图时的外加电压也 是有规定的,即外加 1mV 电压时,基线就应该准确地抬高 10 个小 格,也就是说,每个小横格表示 0.1mV ,而每个大格就表示 0.5mV , 每两个大格就代表了这 1mV
四、各个波形之间的等电位线
每个波形之间都有一定时间的记录是在等电位线上的,分别被称
作 P-R 间期、 S-T 段和 Q-T 间期,它们也都有着各自存在的意义 。
1、P-R 间期,笼统的可以表示为 P 波开始至下一组 QRS 波群开始 的时间。它包括了心房内、房室结以及希氏束-浦肯野纤维的传导时 间。正常的窦性心律时,它的范围是在 0.12s~0.20s ,当然在心率加 快时,它也可以相应地略为缩短。不过如果传导系统出了问题,它的 时间就会延长或缩短。
QRS 波群:继 P 波之后出现的一个狭窄但振幅高的波群。由 q 波(有或无)、 R 波和 S 波组成。是心室收缩的开始的心电图表现。Q 波,是在出现向上的波 之前出现的明确的向下的波形。如果它很小,宽度不到 0.04s ,深度不足 0.15mV ,我们将它记做 q 波;若它高且宽,才被称作 Q 波;无论有无 Q 波, 第一个出现的向上的高尖的波就是 R 波; 紧随其后的向下的波就是 S 波,它也 可以根据深度分别命名为 S 波和 s 波。之后出现的向上的波被称作 R ’( r ’) 波,向下的波则称作 S ’( s ’)波。因为波的高低不同,所以可以组合成很 多形态,但它也是有限制的,最主要的就是时间限制。通常情况下,正常人的 QRS 波群的时间 0.08s ,可以在 0.06 ~ 0.10s 范围内波动。只要超过这个时限, 就应引起注意,特别是超过 0.12s 便有病理意义了。
二、心电图的基本导联
目前临床上常规采用12个导联,即3个肢体导联加上3个加压肢体导联和V1、 V2 、V3 、V4、 V5、V6等6个胸导联。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第一次心电图检查时 主张做16导联,即在常规12导联基础上加上V7、V8 、V9 等3个导联,以防止右 室和正后壁心肌梗死的漏诊。
心电图导联机导联线分为红、黄、绿、黑、白五色。红色接右上肢,黄色接左 上肢,黑色接右下肢,绿色接左下肢『口诀:右手举红旗,(右)脚踩黑土地』。
精神紧张、大量吸烟、饮酒、喝浓茶或咖啡、过度疲劳、严重失眠等常
为心律失常的诱发因素;心律失常特别多见于心脏病患者,也常发生在麻醉、
手术中或手术后。
五、如何看心电图
1、看数值
a、心律:正常为60-100次/分
关于心律的计算方法:临床常用数格法计算,即60/0.04*格数,通常15
个小格所指心律为100次/分,20个小格所指心律75次/分,25个小格所指心 律
正常心律起源于窦房结,频率60次~100次/min(成人),比较规则。窦房 结冲动经正常房室传导系统顺序激动心房和心室,传导时间恒定(成人 0.12~1.21秒);冲动经束支及其分支以及浦肯野纤维到达心室肌的传导时 间也恒定(<0.10秒)。但是,当心律起源部位、心搏频率与节律以及冲动 传导等任一项发生异常时,就会发生心律失常。
白色导联线的各导联均接胸前的相应导联: V1:胸骨右缘第四肋间。 (红色) V2:胸骨左缘第四肋间。 (黄色) V3:V2与V4连线的中点。 (绿色) V4:左锁骨中线第五肋间。 (灰色) V5:左腋前线与V4同一水平面。(褐色) V6:左腋中线与V4 、V5同一水平面。 (紫色) V7:左腋后线与V4 、V5 、V6同一水平面。 V8:左肩胛下角与V4 、V5 、V6 、V7同一水平面。 V9:左脊柱旁与V4 、V5 、V6同一水平面。
2、ST 段,指的是 QRS 波群终止到 T 波开始之间的一段时间。正常 的 ST 段是与 T 波相连的基本位于等位线上的微微上扬的线。
正常情况下:肢体导联中的 ST 段可以较等位线抬高 0.1mV ,也可 以略压低不超过 0.05mV ;在胸前导联 V1~V3 中 ST 段也可以抬高 最多达 0.3mV ,在 V4 、 V5 导联中 ST 段的抬高不超过 0.1mV , 但所有的胸前导联的 ST 段压低都不应超过 0.05mV 。
三、心电图的基本波形
一次心动周期就会在新电图上记录出一系列地高低宽窄不同地波形。包括 P 波、 QRS 波群、 T 波和(无) u 波 。
P 波:最先出现的一个振幅不高的圆钝波形,除了 aVR 导联外, P 波基本都是 直立的。肢体导联中 P 波的高度多不超过 0.25mV ,胸前导联中直立的 P 波高 度不应超过 0.15mV 。正常的 P 波的宽度也不应超过 0.11s 。
一、心电图的基本概念
1.心电图: 心脏在每个心动周期中,由起搏点、心房、心室相继兴奋,伴随
着生物电的变化,通过心电描记器从体表引出多种形式的电位变化的 图形(简称ECG)。心电图是心脏兴奋的发生、传播及恢复过程的客 观指标心电图:心脏在每个心动周期中,由起搏点、心房、心室相继 兴奋,伴随着生物电的变化,通过心电描记器从体表引出多种形式的 电位变化的图形(简称ECG)。心电图是心脏兴奋的发生、传播及恢 复过程的客观指标 2.心电图纸 心电图是被记录在布满大小方格的纸上,每一条细竖线相隔 1mm , 每一条细横线也是相隔 1mm ,它们围成了 1mm 见方的小格。粗线 是每五个小格一条,每条粗线之间相隔就是 5mm ,横竖粗线又构成 了大方格。心电图记录纸是按照国际规定的标准速度移动的,移动速 度为 25mm/s ,也就是说横向的每个小细格代表 0.04s ;每两条粗 线之间的距离就是代表 0.2s 。国际上对记录心电图时的外加电压也 是有规定的,即外加 1mV 电压时,基线就应该准确地抬高 10 个小 格,也就是说,每个小横格表示 0.1mV ,而每个大格就表示 0.5mV , 每两个大格就代表了这 1mV
四、各个波形之间的等电位线
每个波形之间都有一定时间的记录是在等电位线上的,分别被称
作 P-R 间期、 S-T 段和 Q-T 间期,它们也都有着各自存在的意义 。
1、P-R 间期,笼统的可以表示为 P 波开始至下一组 QRS 波群开始 的时间。它包括了心房内、房室结以及希氏束-浦肯野纤维的传导时 间。正常的窦性心律时,它的范围是在 0.12s~0.20s ,当然在心率加 快时,它也可以相应地略为缩短。不过如果传导系统出了问题,它的 时间就会延长或缩短。
QRS 波群:继 P 波之后出现的一个狭窄但振幅高的波群。由 q 波(有或无)、 R 波和 S 波组成。是心室收缩的开始的心电图表现。Q 波,是在出现向上的波 之前出现的明确的向下的波形。如果它很小,宽度不到 0.04s ,深度不足 0.15mV ,我们将它记做 q 波;若它高且宽,才被称作 Q 波;无论有无 Q 波, 第一个出现的向上的高尖的波就是 R 波; 紧随其后的向下的波就是 S 波,它也 可以根据深度分别命名为 S 波和 s 波。之后出现的向上的波被称作 R ’( r ’) 波,向下的波则称作 S ’( s ’)波。因为波的高低不同,所以可以组合成很 多形态,但它也是有限制的,最主要的就是时间限制。通常情况下,正常人的 QRS 波群的时间 0.08s ,可以在 0.06 ~ 0.10s 范围内波动。只要超过这个时限, 就应引起注意,特别是超过 0.12s 便有病理意义了。
二、心电图的基本导联
目前临床上常规采用12个导联,即3个肢体导联加上3个加压肢体导联和V1、 V2 、V3 、V4、 V5、V6等6个胸导联。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第一次心电图检查时 主张做16导联,即在常规12导联基础上加上V7、V8 、V9 等3个导联,以防止右 室和正后壁心肌梗死的漏诊。
心电图导联机导联线分为红、黄、绿、黑、白五色。红色接右上肢,黄色接左 上肢,黑色接右下肢,绿色接左下肢『口诀:右手举红旗,(右)脚踩黑土地』。
精神紧张、大量吸烟、饮酒、喝浓茶或咖啡、过度疲劳、严重失眠等常
为心律失常的诱发因素;心律失常特别多见于心脏病患者,也常发生在麻醉、
手术中或手术后。
五、如何看心电图
1、看数值
a、心律:正常为60-100次/分
关于心律的计算方法:临床常用数格法计算,即60/0.04*格数,通常15
个小格所指心律为100次/分,20个小格所指心律75次/分,25个小格所指心 律
正常心律起源于窦房结,频率60次~100次/min(成人),比较规则。窦房 结冲动经正常房室传导系统顺序激动心房和心室,传导时间恒定(成人 0.12~1.21秒);冲动经束支及其分支以及浦肯野纤维到达心室肌的传导时 间也恒定(<0.10秒)。但是,当心律起源部位、心搏频率与节律以及冲动 传导等任一项发生异常时,就会发生心律失常。
白色导联线的各导联均接胸前的相应导联: V1:胸骨右缘第四肋间。 (红色) V2:胸骨左缘第四肋间。 (黄色) V3:V2与V4连线的中点。 (绿色) V4:左锁骨中线第五肋间。 (灰色) V5:左腋前线与V4同一水平面。(褐色) V6:左腋中线与V4 、V5同一水平面。 (紫色) V7:左腋后线与V4 、V5 、V6同一水平面。 V8:左肩胛下角与V4 、V5 、V6 、V7同一水平面。 V9:左脊柱旁与V4 、V5 、V6同一水平面。
2、ST 段,指的是 QRS 波群终止到 T 波开始之间的一段时间。正常 的 ST 段是与 T 波相连的基本位于等位线上的微微上扬的线。
正常情况下:肢体导联中的 ST 段可以较等位线抬高 0.1mV ,也可 以略压低不超过 0.05mV ;在胸前导联 V1~V3 中 ST 段也可以抬高 最多达 0.3mV ,在 V4 、 V5 导联中 ST 段的抬高不超过 0.1mV , 但所有的胸前导联的 ST 段压低都不应超过 0.05m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