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关于农村人口流动调查报告
经典三农问题调查报告范文5篇
![经典三农问题调查报告范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80ff9ac51e79b89680226ab.png)
经典三农问题调查报告范文5篇2019年经典三农问题调查报告范文(一)三农问题自提出日起就是一个热的话题,它关系国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是我们国家进行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小康社会。
在这一背景下,利用2010年寒假放假,我作为一名大学生回到了我们扶风县,进行“三农”政策的再宣传、有关“三农”的问卷调查。
通过宣传与调查,我了解了一些情况,发现了一些问题。
以调查资料为基础,结合扶风县的具体情况,在如何解决“三农”问题上,我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与措施。
希望能让我们的父老乡亲得到实惠,生活得到提高!㈠扶风县概况1.1位于陕西省宝鸡市东部渭河流域。
西汉时此地为京官右扶风的封地,唐时借汉官名作县名沿用至今。
面积751平方千米。
辖1 5个乡镇,205个行政村,22个居委会。
人口44.8万。
扶风县辖城关镇、天度镇、午井镇、绛帐镇、段家镇、杏林镇、召公镇、法门镇、南阳镇、上宋乡、揉谷乡、太白乡、黄堆乡、建和乡、新店镇。
耕地4.92万公顷。
耕地4.92万公顷。
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
经济作物以棉花为主,油菜、芝麻、花生、大麻、辣椒、烤烟次之。
是我省麦、棉主要产区之一。
扶风县是农业大县,是国家确定的粮食生产大县和陕西省粮食、油菜、生猪、苹果、辣椒、秦川牛等生产基地。
建成“吨粮田”1 0133公顷,水果总面积7333公顷,蔬菜面积1067公顷,辣椒2800公顷。
县北有天然林400余亩,以山杨、栎类为主。
经济林有苹果、柿子、杏、核桃、梨等。
种植药材主要有白术,生地、大黄,黄芪等,野生药材主要有防风、黄苓、苍术、柴胡、地榆、酸枣、山楂等。
大家畜有牛、马、骡、驴。
“秦川牛”、“关中驴”广泛分布于高原和平原乡镇。
有野兔、锦鸡等野生鸟兽10多种。
工业有农机、电机、毛巾、水泥、水泵、食品加工等厂。
1.2人口辖1 5个乡镇,205个行政村,22个居委会。
人口44.8万。
1.3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生活指标关于我们县总经济收入,到目前为止没找到近两年的任何可参考资料,但就我本人来看我们的的确确是个经济相对落后于其他兄弟县的穷县,缺少支柱产业,农业灌溉面积较少,农民收入普遍较低,农民生活相对较困难。
当前中国农村人口流动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当前中国农村人口流动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319d7c81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af.png)
当前中国农村人口流动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发布时间:2022-10-26T09:15:27.267Z 来源:《城镇建设》2022年第11期第6月5卷作者:柴梦梦[导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在户籍制度逐渐宽松下城镇化进程加快柴梦梦河南科技大学开元校区经济学院农村发展专业邮编 471000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在户籍制度逐渐宽松下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人口流动规模也随之扩大。
人口与劳动力的大规模流动是伴随我国城镇化过程的独特现象,但在我国城镇化中后期,城镇化增速放缓、人口流动也趋于平缓,我国将从“大流动”阶段走向质量提升阶段。
在这一时期,我国农村人口流动存在诸多问题,如果不能解决好这些问题,对我国后续城镇化进程及乡村振兴都会带来很大阻力。
关键词中国农村人口流动户籍制度引言第七次中国人口普查统计资料数据显示,2020年全中国流动人口数达到3.76亿人,占全国人口数量的26%左右。
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流动人口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在中国快速推进的工业化、城镇化而出现的。
直至今日,虽然我国的农村流动人口数量增长整体呈现放缓趋势,但仍然是很大一部分群体,在这些人口流动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流动人口本身也面临着诸如半城镇化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是推进我国城镇化不断前进的重要举措。
因此,本文从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人口流动的发展阶段开始介绍,通过分析流动人口的原因发现和提出农村人口流动造成和面临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人口流动的发展阶段(一)第一阶段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中国的农业领域得到了普遍实施,这一做法大大促进了广大农户的生产积极性,随着生产效率的提高,农业劳动不再要求那么人员,部分农户也就从土地中解放出来。
当时为了转移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中央出台政策帮助乡镇企业发展,鼓励剩余劳动力到乡镇企业解决就业问题。
2020人口流动调查报告范文(精选3篇)
![2020人口流动调查报告范文(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aecc5ee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1c.png)
人口流动调查报告为了了解某一情况、某一事件,我们就需要好好地展开调查,并根据调查情况撰写调查报告。
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份好的调查报告,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20人口流动调查报告范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口流动调查报告1一、指标注解:(一)统计分析区域:我镇的x个村(社区)。
(二)数据统计时间:分析中所用数据均是从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推进工作以来截止20xx年3月31日的数据。
二、总体概况截止20xx年3月31日,10个(社区)流入人口信息系统汇总录入流入人口429人,房屋信息4772户、出租房屋58户、大型用工单位16个、流出人口804人,留守儿童21人、空巢老人12人、返乡人员12人。
(一)流入人口基本数据:1、人口比例:10个村(社区)常住人口16480人,其中流入人口429人,占2.6%;其中流出人口804人,占4.9%。
2、年龄结构:在所有流入人口中6岁以下的有10人,占2.3%;6至16岁的有16人,占3.7%;16至60岁的有374人,占87.2%;60岁以上的有29人,占6.8%。
3、流入人口性别:男性多于女性;其中男性为232人,占54.1%;女性为197人,占45.9%。
流出人口性别:男性也多于女性;男性为428人,占53.2%;女性为376人,占46.8%。
4、主要流入地:我镇主要流入人口本市其他地区(市)县15人,占3.5%;省内市为216人,占50.3%;省内县35人,占8.2%;省外市39人,占9.1%;省外县32人,占7.5%,本区(市)县其他乡镇91人,占21.2%;国外1人。
5、流入事由:在10个村(社区)采集的流入人口中,务工的有324人,占75.5%;其他流入经商、服务、借读、养老等的有105人,占24.5%。
流出人员中,务工的有780,占97%;其他的有24,占3%;6、受教育程度:在10个村(社区)采集的流入人口中,小学文化的有101人,占23.5%;初中文化的有230人,占53.6%;高中文化的有46人,占10.7%;大专文化的有23人,占5.4%;大学本科文化的有10人,占2.3%;研究生及以上文化1人。
农村流动人口调查报告
![农村流动人口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27616a67fd5360cbb1adbaa.png)
农村流动人口调查报告农村流动人口调查报告如今许多农村都是老人留在农村、年轻人出去打工的现象,流动人口很多,导致了农村的落后,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农村流动人口的调查范文推荐吧。
农村流动人口调查报告一“在国内,人口基本上是可以自由流动的,这也就导致人口的流入流出产生不同的效应。
比如,现在,当产业向中西部迁移时,安徽、四川回流明显,而黑龙江则几无回流,也导致区域表现各异。
”前述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学者表示。
当人们仍在为放开“二胎”、“延迟退休”等问题纠结不已的时候,这些已经不是决定中国人口生育率的关键因素。
一般说来,传统上经济增长高的地区,其人口增长会慢下来;而经济增长慢的地区,人口增长会比较快,如欧美日诸国莫不如此。
但这一点在中国并不成立。
即使中国已进入“新常态”,珠三角、长三角和北京等地区等早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均gdp已逼近某些发达国家,但是这些地区的经济增长仍保持在较高速度。
因为有另一只无形之手在拨弄经济的脉搏——流动人口。
在中国,大量人口的自由流动,扭转并主导了中国各地区之间人口变动的方向,进而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数据发现,来自中部地区的年轻人不仅没有“逃离北上广”,而是继续向珠三角、长三角和北京聚集。
“逃离北上广其实是个伪命题,人口向东部大城市聚集的趋势不会变,这一点与日韩等国的人口变化一致。
”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一位学者表示。
这种人口的自由流动,一方面使东部地区的人口增长率得以补充,进而降低其社会抚养比,拉动这些地区经济增长,熨平因老龄化等因素带来的经济下滑的风险;另一方面,对于那些人口净流出的地区,则使其陷入“人口逆差”的困境,其影响甚至波及社会经济运行的整个过程。
但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区域经济发展对人口的需求已经开始显露,或许一场全国范围内的“人口争夺战”已经开始。
人口从中部和西南地区流出根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的数据,截至20**年底,全国流动人口达2.45亿人。
关于农民生活的调查报告5篇
![关于农民生活的调查报告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5cc16ce67ec102de3bd898e.png)
2019关于农民生活的调查报告5篇2019关于农民生活的调查报告(一)1调查地区:安徽省太湖县的部分农村地区2调查方式:入户式调查3调查目的: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地矛盾本就存在。
尤其是我国南方地区,由于自然环境相对优越,所以人口相对更为稠密,人多地少的矛盾也就更为突出,再加上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对人口户籍的管理变得相对宽松,人口流动更加自由和方便,所以大部分农民在权衡之后都选择了外出务工这条道路,以寻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缓解了农村的严重人地矛盾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民工的身影几乎已经随处可见了。
对于农民工进入大城市,也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了。
我们知道,农民工为我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我国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推行下,农民工所起的作用不可忽视,他们几乎承担了大城市的所有苦活、累活、脏活,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初期,也就是说,农民工理应得到人们的敬重,也该受到人们的关注。
那么农民工现在的状况又如何呢?他们的处境又怎么样呢?太湖县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县,在当前的经济背景下,所以决定了它必然也是一个劳力输出大县,这里基本上每都有大量的农民选择外出务工。
为了进一步了解农民工的现状,于是我们就对此进行了调查和研究。
26 调查结论: 1.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并没有受到绝对的保障,拖欠工资等各种侵权现象普遍存在;2.农民工与城市市民地位并不平等,时常受到人格侮辱等不公正待遇,地位歧视现象存在;3.农民工的父母处境不容乐观,矛盾重重。
一方面,大量的生活医药开销和自己没有经济收入之间的矛盾存在,另一方面老人精神上的孤独与儿女不在自己身边的矛盾存在,在这种情况下,老人们也就难以安享天伦之乐;4.子女的教育问题理应得到重视,农民工的子女也是一样。
但是由于农民工长期在外,他们的子女也就得不到父母的关爱,更得不到父母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的必要指导和适当的管束;5.由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理念的提出,农民工的处境正在逐步改善。
流动人口 调研报告
![流动人口 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59d54c4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60.png)
流动人口调研报告
《流动人口调研报告》
一、研究背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发展的不断壮大,我国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末,流动人口
已达到了约3.9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8.5%。
流动人口问题的
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成为了当前城市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二、研究目的
本报告旨在深入了解流动人口的基本特征、生活状况、社会融合等相关情况,从而为政府和社会提供合理化建议,为流动人口问题的解决提供借鉴和参考。
三、调研方法
本报告采取问卷调查、实地走访、访谈等多种方式,深入了解流动人口的真实情况。
四、调研结果
1. 流动人口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和发达城市,以务工、经商为主要目的。
2. 流动人口的工作稳定性较差,收入并不高,生活压力较大。
3. 流动人口在城市的社会融合程度较低,受教育水平普遍不高,医疗保障和子女教育等问题亟待解决。
4. 流动人口在城市中的住房问题成为了他们的主要困扰,宿舍条件差,租房负担重。
五、建议
1. 完善流动人口的户籍制度,让流动人口能够在城市中享受更多的公共资源和服务。
2. 加大对流动人口的教育和职业培训支持,提高其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增强其就业能力。
3. 完善流动人口的医疗保障制度,让他们能够在城市中享受到基本的医疗保障。
4. 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应提供更多的住房安置措施,解决流动人口在城市中的住房问题。
六、结论
流动人口问题是当前城市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只有通过多方共同努力,才能找到解决流动人口问题的有效路径。
最新村外来流动人口的调查报告
![最新村外来流动人口的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d1a3ca2e518964bce847ce2.png)
村外来流动人口的调查报告大量外来人口的集居是近郊农村所共有的现象。
最近,观察点调查组对庙堰村的外来流动人口进行了一次较为系统的调查。
据统计,到20**年9月底为止,居住在该村的外来人口共有1716人,比本地村民还要多出436人,主要有来自安徽、河南、湖南、湖北、山东、江苏等外省农村的,也有来自浙江三门、仙居、天台等偏僻山区的。
按照从业类型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的共96人;二是在企业或建筑工地打工的共960人;三是从事商饮服务等其他行业的共660人。
外来人口的大量集居不仅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促进了庙堰村商饮服务等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而且还给当地村民带来了不菲的租金收入。
据初步统计,庙堰村约有10230平方米(共440间)的.住宅房和9510平方米(共204间)的店铺出租,这些出租房每年可以为庙堰村村民带来约400万元的租金收入,人均可得租金收入是3125元。
但是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这些外来人口的生活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一、就业竞争大,工作时间长,收入偏低。
由于外来民工自身文化素质低,缺乏能依赖的技术和资金,加上市场需求不足等因素,外来民工都普遍感到:要找到自己满意的“活儿”很困难,很多人干的都是“脏”、“累”的工作,如建筑工、种菜农、游摊贩、收破烂等,工作相当辛苦但挣钱不多;二、劳动条件差,安全隐患重。
外来民工普遍是在肩挑背扛,风吹日晒及脏、乱条件下工作,劳动条件差,又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如有一位在镀锌厂工作的民工,长年累月接触一种有毒的化学药水,手臂经常被药水爆伤,一受伤老板就给他300至400元的治疗费,只是在伤口简单包扎几天,伤愈后又继续上班,有时怕被炒鱿鱼,甚至是带伤上班。
三、生活质量整体低下。
外来民工的户均每月消费支出仅为400至500元,生活和饮食均极为简单,卫生状况较差。
大多是租一些廉价房用以栖身,无卫生设施、无专用厨房,人均居住面积最小仅为5平方米,一般不超过10平方米,有的甚至住楼梯间、危房。
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9
![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9](https://img.taocdn.com/s3/m/63791dad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4b.png)
2019年中国城市流动人口数量排名及全国主要城市人口流动情况分析流动人口是指一个地区的非常住人口。
包括寄居人口、暂住人口、旅客登记人口和在途人口。
在建筑和运输部门做临时工的外地民工,进城经商、办企业、就学或从事各种第三产业劳动的外地人口,探亲访友人员,来自外地参加各种会议、展览、购货、旅游的人员,都构成了流动人口。
流动人口的构成、数量受城镇性质、所处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所制约。
各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交通枢纽城市,革命与历史纪念性城镇,风景名胜旅游区,生产规模较大的名优土特产区,流动人口就多。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流动人口规模的变动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80年代初期至90年代初期,随着《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的发布,国家放宽了对农村人口进入中小城镇就业生活的限制,促进了农村人口的乡城转移,我国流动人口规模从1982年的657万人增加至1990年的2135万人,年均增长约7%。
第二个阶段是1990~2010年,流动人口规模以更快的速度增长,从1990年的2135万人增加至2010年的22143万人,年均增长约12%。
第三个阶段是2010年以来至今,这段时期相对缓和,2010~2015年的流动人口增长速度明显下降,年均增长约2%。
从2015年开始,流动人口规模发展出现新的变化。
全国流动人口规模从此前的持续上升转为缓慢下降,2015年国家统计局公布全国流动人口总量为2.47亿人,比2014年下降了约600万人;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规模比2015年份减少了171万人,2017年继续减少了82万人。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人口从低效率产业向高效率产业、从低工资就业岗位向更高工资就业岗位转移,在微观上增进了抚养家庭的能力,在宏观上促进了社会财富的积累。
从产业配置的角度来看,人口从农业向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转移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从而有利于释放人口红利。
流动人口现状分析报告
![流动人口现状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ae3258e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65.png)
流动人口现状分析报告1. 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流动人口已经成为现代城市中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流动人口是指在人口迁移中从农村地区迁移到城市地区,或者在城市内部频繁迁移居住的人群。
本报告旨在分析流动人口的现状,并探讨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 流动人口的规模根据最新的数据,截至2019年底,中国流动人口数量已经超过3亿,占总人口的比例约为23%。
其中,农村到城市的流动人口占比较高,大约占总流动人口的60%左右。
此外,在城市内部的流动人口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这与城市发展和人口的就业需求密切相关。
3. 流动人口的特点流动人口具有以下几个特点:3.1 教育水平低大部分流动人口来自农村地区,他们的教育背景较差,在城市中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往往只能从事劳动力密集型的工作,收入较低。
3.2 社保权益不完善由于流动人口的户籍仍然在农村,他们在城市中享受不到完整的社会保障待遇。
他们在城市中工作和生活风险较高,一旦遇到意外状况,往往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
3.3 家庭分离由于流动人口往往是一个家庭中的某个成员,他们在流动过程中与家人分离,在城市中很难建立起稳定的家庭关系。
这对他们个人和家庭的身心健康都带来很大的压力。
4. 流动人口的影响4.1 对城市发展的推动作用流动人口为城市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他们在城市中从事低技术、低收入的工作,为城市的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4.2 增加了社会治理难度由于流动人口教育水平低、社保权益不完善,他们在城市中更容易遭受歧视和不公平对待。
这会给城市社会治理带来许多挑战,增加了社会矛盾和冲突的可能性。
4.3 影响了城市资源分配流动人口数量庞大,他们需要在城市中获得住房、医疗、教育等基本服务,这对城市的资源分配带来了压力。
如果城市无法提供足够的资源,会导致社会不稳定和社会矛盾的加剧。
5. 对策建议为了更好地解决流动人口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5.1 改革户籍制度改革户籍制度,使流动人口能够在城市中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待遇。
201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
![201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02014ab58fb770bf78a55f8.png)
201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来源:国家统计局发布时间:2020-04-30 15:00一、农民工规模、分布及流向(一)农民工规模继续扩大,省内流动继续增加2019年农民工总量达到29077万人,比上年增加241万人,增长0.8%。
其中,本地农民工11652万人,比上年增加82万人,增长0.7%;外出农民工17425万人,比上年增加159万人,增长0.9%。
在外出农民工中,年末在城镇居住的进城农民工13500万人,与上年基本持平。
图 1农民工规模及增速在外出农民工中,在省内就业的农民工9917万人,比上年增加245万人,增长2.5%;跨省流动农民工7508万人,比上年减少86万人,下降1.1%。
省内就业农民工占外出农民工的56.9%,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
分地区看,除东北地区省内就业农民工占外出农民工的比重比上年下降3.4个百分点以外,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省内就业农民工占比分别比上年提高0.1、1.4和1.2个百分点。
表 12019年外出农民工地区分布及构成(二)西部地区输出农民工人数增加最多,增量占到新增量一半以上从输出地看,东部地区输出农民工10416万人,比上年增加6万人,增长0.1%,占农民工总量的35.8%;中部地区输出农民工9619万人,比上年增加81万人,增长0.8%,占农民工总量的33.1%;西部地区输出农民工8051万人,比上年增加133万人,增长1.7%,占农民工总量的27.7%;东北地区输出农民工991万人,比上年增加21万人,增长2.2%,占农民工总量的3.4%。
表 2农民工地区分布注:其他地区指港、澳、台及国外。
(三)东部、东北地区吸纳就业的农民工减少,中西部地区吸纳就业的农民工继续增加从输入地看,在东部地区就业的农民工15700万人,比上年减少108万人,下降0.7%,占农民工总量的54%。
其中,在京津冀地区就业的农民工2208万人,比上年增加20万人,增长0.9%;在江浙沪地区就业的农民工5391万人,比上年减少61万人,下降1.1%;在珠三角地区就业的农民工4418万人,比上年减少118万人,下降2.6%。
2019关于农村生活现状调查报告五篇
![2019关于农村生活现状调查报告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ceedfbf02cc58bd63186bdbf.png)
2019关于农村生活现状调查报告五篇解决好农村问题的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一步,那农村生活现状调查报告有哪些呢?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农村生活现状调查报告的全部内容了,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农村生活现状调查报告(一)为了及时有效的发现和解决中老年人问题,建立适合当地情况的农村养老模式,逐步改善老年人生活、健康以及社会发展的条件,在此对乡村老年人生活现状进行了调查。
如下是中国人才网整理的一篇调查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为弘扬社会责任,体验农村生活,提高个人素质,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展现当代大学生的良好风貌,我们赴新乡延津县魏邱乡“450行动计划”科技支农服务团就朱寨村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现状进行了了解,并结合当地实际探究了一条适合当地的农村养老模式。
一、社会实践背景2002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超过1.32亿,占目前总人口的10%以上,且以每年3.2%的速度持续增长,按照国际通用标准,我国已完全迈进了老龄社会的门槛。
随着中国的老龄化进程,老年人问题层出不穷,尤其在农村,生活条件不适,医疗疾病困扰,精神文化缺失等问题显得较为突出。
此类的问题严重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舒适度和满意度,而农村老年人的问题关系到农村稳定和社会长治久安,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好坏。
所以及时有效的发现和解决中老年人问题,建立适合当地情况的农村养老模式,逐步改善老年人生活、健康以及社会发展的条件,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是我们国家社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二、朱寨村老年人生活现状通过对朱寨村近三百户家庭的走访,我们对该村的老年人生活条件、医疗健康状况、文化娱乐休闲状况等方面有了初步了解。
其中有好的方面,但也有些情况不容乐观。
(一)生活条件1、居住环境:该村大多数为瓦房,不少家庭条件较好的住上了楼房或平房。
而对于老年人,尤其是于子女分居,子女外出务工的老人,他们大多人居住在古老的瓦房中。
2019年中国农民发展报告
![2019年中国农民发展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9d72950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d5.png)
2019年中国农民发展报告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9》的数据,2019年末全国农民的基本状况是,乡村人口为万人,城镇化水平为45.68%。
第一产业就业者为万人,占全部就业人口的39.6%。
而第一产业的GDP比重为11.3%。
但是,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低于同类型发展中国家的水平。
就业结构变化与产业结构和城市化进程相比明显滞后。
一)农民阶层各群体的状况根据农民与土地的关系,现在的农村人口可以被分为三部分人:进城务工人员、失地农民、职业农民。
这三部分农民的问题需要得到解决,以推动中国的城市化和经济社会发展。
进城务工人员,也就是所谓的农民工。
这部分人中有长期进城者,但主体即70%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
尽管他们不一定拥有城里人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但大多已经不愿意再回到农村。
此外,他们一般还不愿意放弃土地,但已经很难将从事农业生产作为优先选择。
他们还要求继续保留土地,其目的也主要是获得生存保障而不是实现就业。
国家统计局报告显示,2019年春节前,在1.4亿外出农民工中,共有7000万农民工返乡,其中约20%即1400万人系因企业受到冲击而返乡。
换言之,当时全国有2019万农民工因国际金融危机而失业。
而根据2019年12月至2020年2月对农民工就业和流动情况的跟踪调查,年初农民工失业问题加剧,下岗返乡农民工继续外出务工的意向非常强烈。
在相关政策的促进下,农民工在本地就业的环境好于外出就业环境,中西部地区的就业环境也好于东部地区的就业环境。
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数据证实:2019年第二季度新增农民工就业中,东部地区增加56万人,增长1.6%;中部地区增加80万人,增长1.8%;西部地区增加242万人,增长6.5%。
中西部对农民工新增就业的贡献都超过了东部。
到第三季度末,全国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万人,比二季度末增加101万人,增长0.7%。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对250个行政村农民工的就业状况进行直报,到2019年9月底已经返城的农民工达到了94%以上。
农村人口流出原因及对策分析——以成都市郫都区为例
![农村人口流出原因及对策分析——以成都市郫都区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94824e20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4f.png)
现代经济信息农村人口流出原因及对策分析——以成都市郫都区为例曹雨欣 鲍婷婷 代桂虹 龚丽萍 张 静 成都工业学院摘要: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之际,对农村流出人口现状分析是促进乡村建设的基础条件。
本次调研采用通过问卷调查和个户访谈两种手段,对流出人口的个人情况、工作情况以及对乡村建设的意见进行收集,在调查的基础上得出真实数据资料,推导出郫都区乡村建设需要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素质提升与技能强化齐并进、学校教育与医疗保障共着手三大方面的发展提高。
关键词:郫都区;人口结构;人口流动;乡村振兴中图分类号:F323.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13-0480-02人口是促进社会历史向前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国家生育政策的改变,农村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以郫都区农村人口为研究对象,分析郫都区流出情况,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提,也是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要步骤。
经过实地调研及数据分析后发现,郫都区人口流出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一、郫都区人口流出调查过程此次调查以郫都区农村人口为调查对象,分为问卷调查与访谈调查两种。
调查区域主要在能够体现郫都区乡镇典型特点的代表郫都区水资源保护地的乡镇、代表郫都区旅游开发的乡镇和代表郫都区以康养、种植的乡镇以及代表郫都区近成都市区,有较多企业单位的乡镇,通过在街道,村部,广场等场合随机发放调查问卷一共300份,有效回收270份,访谈了有代表性的20户流出人口,流出人口问卷主要由流出人口自己或流出人口的家人填写。
二、郫都区农村人口流出情况1.根据样本,流出人口个人基本情况郫都区农村人口流出以年轻劳动力为主,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确定新的年龄分段,青年人的年龄上限已经提高到44岁,郫都区流出人口的主要年龄段在30—50岁,这与全国流动人口的主要年龄段相符。
相比过去,流出人口群体的文化水平相对提高了,小学及小学以下水平的人数很少(11%),高中、中专学历的人数占比最大(37%),其次是初中水平(31%),还有一部分是大专文凭(21%)。
黄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黄南州深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及人口流动管理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黄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黄南州深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及人口流动管理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9d4ead6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0a.png)
黄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黄南州深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及人口流动管理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黄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9.08.08•【字号】黄政〔2019〕55号•【施行日期】2019.08.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民政其他规定正文黄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黄南州深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及人口流动管理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省人民政府:2016年以来,黄南州政府认真贯彻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意见及省公安厅的有关会议精神,深入推进我州户籍制度改革工作,积极引导鼓励农牧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我州城镇落户,有力推进了全州新型城镇化进程。
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报送户籍制度改革的对策建议》(通知189号)通知要求,我州对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农牧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等人口流动管理工作实施情况进行了广泛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函如下:一、推进农牧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总体情况。
2014年7月24日,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国发〔2014〕25号)后,省政府于2015年1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青政〔2015〕14号),黄南州政府于2015年出台了《黄南州关于深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方案》,从全面放开黄南州建制镇和县城落户限制、全面放宽大中专院校毕业生落户限制、全面放宽引进人才落户限制、完善进城落户农牧业转移人口住房保障机制、社会保障机制、就业保障机制、随迁子女接受教育保障机制等七个方面推出农牧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改革举措,推进全州户籍制度改革不断深入。
(一)黄南州近三年户籍人口增长情况。
2015年我州户籍人口为270557人,2016年户籍人口为274766,较2015年增加4209人,同比上升1.56%;2017年我州户籍人口为279135人,较2016年增加4369人,同比上升1.59%;2018年户籍人口为281198人,较2017年增长人2063人,同比上升0.74%,与前一年相比总人口增幅较少。
农民外出务工情况调查报告2019各省外出务工人数
![农民外出务工情况调查报告2019各省外出务工人数](https://img.taocdn.com/s3/m/da5ae06c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04.png)
农民外出务工情况调查报告2019各省外出务工人数2019年农民外出务工情况调查报告近期,__县调查队组织人员就当前农民外出务工及返乡情况,对涧沟、炎刘、小甸、大顺等乡镇部分行政村进行了专题调研。
调研结果表明:当前农民外出从业总体保持良好态势,工资水平显著提升,还乡人员甚少。
一、农民外出务工与还乡基本情况(一)农民外出务工情况农民工是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物,是我国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
__县是农业大县,同时也是安徽省重要的劳务输出县,外出务工收入在农民收入中占据重要位次,成为农民增收关键支撑。
近年来,__县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大力开展农民技能培训与劳务品牌建设,强化劳务输出,常年外出务工及经商人员近40万人,约占农村人口的1/3。
2015年国际金融危机过后,长三角、京津唐、珠三角等沿海发达地区就业形势持续向好,就业岗位增多,工资水平显著提升,我县外出从业人口总体保持逐年上涨态势。
据走访涧沟镇蒋庙村了解,该村现有农户804户,总人口3573人,劳动力1853人,今年外出务工劳动力1132人,占该村总人口的31.7%,同比增长约5.0%。
具体来看,我县农民外出从业大体有如下特点:1、青壮年农民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力军。
农民工监测调查显示,二季度,全县110户调查户,外出务工115人,30周岁以下75人,占外出人口总数的65.2%,青壮年特别是“80、90后”逐渐成为__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力军。
2、从业地区及行业分布相对集中,“还巢”现象雏显。
__县农民工外出从业在地区分布上主要呈现“分布较广,相对集中”态势,以上海、江苏、浙江等长三角地区和广东、深圳等珠三角地区为主导,全国范围内分散分布。
如受访的大顺镇余埠村、炎刘镇李桥村、涧沟镇蒋庙村、小甸镇马集村,农民外出务工大多集中于上海、浙江、江苏、广东一带。
农民工监测调查显示,二季度,农民工外出以省外居多,并多集中于东部地区,共计96人,占外出人员总数的83.5%,其中,上海67人,占58.3%;江苏22人,占19.1%;浙江6人,占5.2%。
常住人口流动数据分析报告(3篇)
![常住人口流动数据分析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b253572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27.png)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口流动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
常住人口流动数据作为反映人口流动趋势和特点的重要指标,对于制定相关政策、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通过对某地区常住人口流动数据的分析,旨在揭示人口流动的规律和特点,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决策参考。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1. 数据来源本报告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某地区统计局发布的年度统计年鉴、人口普查数据以及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
2. 数据处理(1)数据清洗:对原始数据进行筛选和整理,剔除异常值和缺失值,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2)数据整合:将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整合,形成统一的数据集。
(3)数据标准化: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消除量纲影响,便于比较分析。
三、人口流动现状分析1. 人口流动规模(1)总体规模:近年来,某地区常住人口流动规模不断扩大,流动人数逐年增加。
(2)流动方向:主要表现为从农村向城市流动,以及从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
2. 人口流动类型(1)迁入人口:主要来自周边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以务工、求学、投资等为目的。
(2)迁出人口:主要流向发达地区,以务工、求学、就业等为目的。
3. 人口流动特征(1)性别比例:迁入人口中男性占比略高于女性,迁出人口中女性占比略高于男性。
(2)年龄结构:迁入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迁出人口以中老年为主。
(3)学历水平:迁入人口学历水平普遍低于迁出人口。
四、人口流动趋势分析1. 城乡人口流动趋势(1)农村人口持续向城市流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趋势将更加明显。
(2)城乡差距缩小: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距将逐步缩小,人口流动将更加均衡。
2. 区域人口流动趋势(1)东部地区人口流动规模将进一步扩大: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就业机会较多,将成为人口流动的主要目的地。
(2)中西部地区人口流动规模逐渐增加:随着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流动规模将逐渐增加。
3. 行业人口流动趋势(1)第三产业成为人口流动的主要领域: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第三产业将成为人口流动的主要领域。
中国农村调查报告5篇
![中国农村调查报告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fdb7621be1e650e53ea993e.png)
中国农村调查报告5篇我国是农业大国,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那中国农村调查报告有哪些呢?以下是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中国农村调查报告的全部内容了,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2019年精选中国农村调查报告(一)【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关键是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关心农民疾苦,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在大力建设新农村的今天,让广大农民能够在物质和精神上双丰收。
是各级党委、政府常抓不懈的中心工作,也是当前一项严峻、迫切和现实的课题。
故浙江师范大学彩虹实践队的同学们,在浙江,云南,广西,西藏各省挑选比较有代表性的乡镇,进行农村生活现状的调查。
【关键词】:外出务工;新农村;政策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中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以上,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很多大城市开始大规模的建设。
在城市建设感到力不从心的时候,建筑工地、各类市场中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农民工。
为了减少贫富差距,改善农民生活水平,也为了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加快城乡统筹发展进程,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增加农民劳务工资收入具有重大意义。
有关数据显示,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务工的潜在空间巨大。
因此,通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实现农村人口的大规模转移,增加农民务工性收入就成为现实选择。
《十一五规划》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搞好乡村建设规划,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关于农村人口流动调查报告----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2019关于农村人口流动调查报告(一)一、调查目的和意义随着城市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商品和要素市场的迅速发展,自主性迁移成为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式,迁移的地域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并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农村流动人口群体。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流动人口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
在农村,流动人口主要是农民。
近年来,流动人口的规模是空前的。
其流动方向主要是从农村流向城市、及经济发展的沿海地区。
农村人口流动主要都是因为外出务工。
农村的人口流动给农村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那么,农村的人口流动给农村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对此,我利用20xx年寒假回老家过春节的时间在我老家所在村进行了调查。
1.调查时间:20xx年2月1号至20xx年2月5号。
2.调查地点:3.调查人:4.调查方式:对该村负责流动人口的村委会进行访问调查、以及访问一些农民。
5.调查内容:对农村人口流动情况及其影响进行相关调查。
二、该村人口流动概况六合村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农村,农村人口有1325人,根据20xx年六合村流动人口调查资料推算,20xx年全村流动人员达924人,占到农村户籍人口总数的69.7%左右。
其中绝大部分人口都是常年在外,仅春节期间在家停留几天。
这一情况比20xx年上升了约8个百分点。
流动方向大部分都是向广东、山西、江苏、上海、浙江、北京等一些经济发展城市。
主要从事第二产业以及小部分服务业。
近两年来也有不少从事第三产业的。
外出人口以30岁以上的男性为主,也有夫妻共同外出的情况。
还有约18%的人口是17----27岁的青少年。
而且,外出人口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不包括外出读书的学生)。
据调查显示,该村下面的一个组里,一百多口人只有18口人常年在家。
尤其是近几年来,外出人口逐年增加。
当然,农村的人口流动对迁入地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给那些经济发展的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促进经济的发展。
但是,由于外出人口主要以成年男性为主,于是,留在家里务农的多是老人、妇女、小孩以及一些病残者。
当前农村不尽合理的人口结构给农业发展带来一定阻碍,农村还有相当数量的资源有待开发,中低产田需要升级改造,农业自身的生产层次亟待提高。
此外,一些农村的基本建设因劳动力的外流而取消或拖延,农业技术改良青黄不接,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农业发展后劲不足。
对此,我们通过调查来进行一些粗浅的分析。
三、农村人口流动带来的积极影响随着农村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不仅为促进城乡经济发展和改变家庭生活状况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为改变农民生活观念、生活习惯注入了全新的活力,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由于该村四面环山,交通不便,信息阻塞,从而导致农村发展滞后。
而且,农业生产结构单一。
往年,农民都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属于典型的“民以食为天”。
同时,种植技术不完善,产量不高。
单靠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带来的微薄收入越来越满足不了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于是,大多数农民纷纷外出,从而增加非农业收入。
随着人口迁出迁入,不仅为迁入地解决了劳动力紧缺的问题,与此同时,也给迁出地带来了新面貌。
近两年来,大部分农民都盖了新房,家用电器也从原先的电视机发展到电冰箱、洗衣机电脑等。
村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普遍的提高。
如今,农民的生活观念、生活习惯都有了新的改变。
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以及观念的转变,基本上现在不存在适龄儿童不能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情况。
据调查,现在农民对子女的教育问题也逐渐重视了。
不像十多年前,很多家庭一方面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一方面又由于观念落后,导致很多儿童不能接受教育。
更甚者是不让女孩子入学。
而如今这一情况得到了大大的改善。
人口的流动同时也加强了农村与外界的联系。
交通也较以前来说方便的多。
几乎每天都有通往乡镇和县城的各型车辆。
在农村,小型超市也逐渐发展起来,很多以前不能直接买到甚至是不知道的商品现在也都能买到了。
总体来说,农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
而这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得益于农村的人口流动。
四、农村人口的流动带来的问题事物有利必有弊。
虽然农村的人口流动带来了诸多有益的影响,但它所带来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
首先,农村流动人口加大了计划生育工作的难度。
根据该村村委会妇联主任的访问结果,我们只知道了农村流动人口离开其原居住地,形成人户分离的局面,虽然计划生育部门都强调流动人口的婚育证明管理,但实际上婚育证明管理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部分流动人口利用这一两地都管不到的“真空”机会超计划生育。
这样极不利于计划生育工作的管理。
从而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及纠纷。
而且或许会给新生的幼儿造成一定的心理阴影。
第二,农村人口的流动让社会治安面临了新的课题。
农村流动人口中不乏身无长技又盲目流动的,他们很难在城市中找到谋生的工作,这些生活无保障的人会迫于生计可能做出违法行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治安管理的难度和社会不稳定因素。
据调查,该村某户户主的儿子,常年在外,结识了一些不良少年。
形成了偷窃的犯罪行为,并屡教不改,最后锒铛入狱。
很明显这些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不利于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因此,对于此类问题我们要正视,并要采取一定的措施。
第三,农村流动人口的生产经营居住条件和环境往往十分恶劣,大部分流动家庭对子女无暇顾及,或由于缺乏经济能力,其下一代极易被某些不健康因素感染。
外出务工的多为中年夫妇。
因此,他们的子女只能留守在家。
据调查,20xx年留守儿童占所有儿童总数的48.3%。
并且这一数据有继续上升的趋势。
留守儿童无论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还没有发育完全,而此时是正需要父母爱护的时候,而父母却不在身边。
这无疑是不利于少年的健康成长的。
另外,有些家庭还有老人健在,后人外出,这又形成了留守老人这一群体。
众所周知,老年人身体不便,行动迟缓,更需要有人在身边照料。
中华名族以孝为先,作为子女更应及时行孝。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
作为子女应该多陪陪父母。
最后,农村人口的流动同时也导致了大量的耕地荒废。
由于家庭里的劳动力流出,耕地则是无人问津,从而荒废。
我国是农业大国,而如此的荒废耕地直接导致了粮食产量的减少。
更有甚者,直接占用耕地建造房屋。
五、对人口流动提出的建议农村流动人口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但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流动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流动人口与本地居民的关系问题、农村流动人口对城市社区生活的适应问题,均为农民所期盼政府予以解决的问题。
首先,应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
对农村流动人口要准确掌握其动态,对将外出的流动人口要掌握其流入地信息,并及时与当地相关部门联系协查建立流动人口管理档案和反馈情况。
各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密切配合,共同参与,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实现对流动人口的综合管理,把流动人口的负面社会效应降至最低点。
防止两地都管不到的“真空”状态的出现。
其次,重点加强新农村建设。
可以着手建立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
使农民可以留在家乡。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使那些流动人口不必流动也可以增加经济收入。
这样也可以兼顾家里的老人和小孩。
再次,可根据当地条件,改变农业的种植结构。
从单一的水稻等粮食作物的种植到引进一些经济作物的种植。
合理的利用耕地。
另外,可对一些农民进行一些技术培训。
让他们掌握一定的技术,科学种地,从而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
最后,加强对村民的道德文化教育。
不定期的对村民进行教育。
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农民的道德文化素质,同时也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019关于农村人口流动调查报告(二)一、调查背景随着城市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商品和要素市场的迅速发展,自主性迁移成为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式,迁移的地域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并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农村流动人口群体。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流动人口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
在农村,流动人口主要是农民。
近年来,流动人口的规模是空前的。
其流动方向主要是从农村流向城市、及经济发展的沿海地区。
农村人口流动主要都是因为外出务工。
农村的人口流动给农村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那么,农村的人口流动给农村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对此,我利用寒假时间在我所在村进行了调查。
1.调查时间:20**年**月**号至20**年**月**号。
2.调查地点:**省安庆市潜山县xx镇xx村3.调查人:xx4.调查方式:对该村负责流动人口的村委会进行访问调查、以及访问一些农民5.调查内容:对农村人口流动情况及其影响进行相关调查二、该村人口流动概况通过对村委会的访问,我们了解到xx村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农村,农村人口有1925人,根据2011年xx村流动人口调查资料推算,2011年全村流动人员达924人,占到农村户籍人口总数的48%左右。
其中绝大部分人口都是常年在外,紧春节期间在家停留几天。
这一情况比2010年上升了约8个百分点。
流动方向大部分都是向江苏、上海、浙江、北京等一些经济发展城市。
主要从事第二产业以及小部分服务业。
近两年来也有不少从事第三产业的。
外出人口以30岁以上的男性为主,也有夫妻共同外出的情况。
还有约19%的人口是17----27岁的青少年。
而且,外出人口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不包括外出读书的学生)。
据调查显示,该村下面的一个组里,一百多口人只有18口人常年在家。
尤其是近几年来,外出人口逐年增加。
当然,农村的人口流动对迁入地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给那些经济发展的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促进经济的发展。
但是,由于外出人口主要以成年男性为主,于是,留在家里务农的多是老人、妇女、小孩以及一些病残者。
当前农村不尽合理的人口结构给农业发展带来一定阻碍,农村还有相当数量的资源有待开发,中低产田需要升级改造,农业自身的生产层次亟待提高。
此外,一些农村的基本建设因劳动力的外流而取消或拖延,农业技术改良青黄不接,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农业发展后劲不足。
对此,我们通过调查来进行一些粗浅的分析。
三、农村人口流动带来的积极影响随着农村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不仅为促进城乡经济发展和改变家庭生活状况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为改变农民生活观念、生活习惯注入了全新的活力,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由于该村四面环山,交通不便,信息阻塞,从而导致农村发展滞后。
而且,农业生产结构单一。
往年,农民都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属于典型的“民以食为天”。
同时,种植技术不完善,产量不高。
单靠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带来的微博收入越来越满足不了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于是,大多数农民纷纷外出,从而增加增加的非农业收入。
随着人口迁出迁入,不仅为迁入地解决了劳动力紧缺的问题,与此同时,也给迁出地带来了新面貌。
近两年来,大部分农民都盖了新房,家用电器也从原先的电视机发展到电冰箱、洗衣机电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