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驳岸的设计

合集下载

园林生态驳岸的基本形式

园林生态驳岸的基本形式

园林生态驳岸的基本形式园林生态驳岸设计的基本原则及理念是:除满足其特殊的安全性功能外,还要兼顾其景观功能。

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出发点的原则,以以人为本,服务于人的目的。

为游人提供人性、美观、舒适的游憩环境。

生态驳岸设计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1、自然原型驳岸对于坡度缓或腹地大的河段,可以考虑保持自然状态,配合植物种植,利用喜水植物发达根系固堤,达到稳定河岸的目的。

如种植柳树、枫杨、池杉、水杉以及芦苇、菖蒲等具有喜水特性的植物,由它们生长舒展的发达根系来稳固堤岸,加之其枝叶柔韧,顺应水流,增加抗洪、护堤的能力。

2、自然型驳岸对于较陡的坡岸或冲蚀较严重的地段,不仅种植植被,还采用天然石材、木材护底,以增强堤岸抗洪能力。

如在坡脚采用石笼、木桩或浆砌石块(没有鱼巢)等护底,其上筑有一定坡度的土堤,斜坡种植植被。

实行乔灌草相结合,固堤护岸。

3、台阶式人工自然驳岸对于防洪要求较高、而且腹地较小的河段,在必须建造重力式挡土墙时,也尽可能采取台阶式的分层处理。

在自然型护堤的基础上、再用钢筋混凝土等材料确保较强的抗洪能力,如将钢筋混凝土柱或耐水原木制成梯形箱状框架,投入大的石块、或插入不同直径的混凝土管,形成很深的鱼巢、再在箱状框架内埋入大柳枝、水杨枝等。

4、梯田式人工自然驳岸梯田式人工驳岸是我单位在做较大面积水域的设计时常采用的一种方式,设计思想来源于海拔高度上千米丘陵、山地区域种植水稻的梯田。

在高水位和低水位时,都能够获得亲水的效果,都能够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并且在高水位时候完成水体之间的交换。

根据不同的场地特征和影响限制因素,可能采取不同的岸线处理方法,但提倡生态驳岸的设计,维护水体的生态平衡,保证湖岸和水体之间的水分交换和调节功能,形成一个水陆复合型生物共生的生态系统,同时又具备一定的抗洪强度。

驳岸设计大全ppt课件.ppt

驳岸设计大全ppt课件.ppt
目录 1 自然驳岸
2 人工驳岸
3 驳岸设施
4 案例分析
人工驳岸分类
2.1垂直驳岸 2.2缓坡驳岸 2.3阶梯驳岸 2.4带平台的驳岸 2.5缓坡、阶梯复合驳岸
2.1垂直驳岸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2 人工驳岸
3 驳岸设施
4 案例分析
案例一:苏州金鸡湖 业主: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 设计单位:EDAW
金鸡湖是苏州工业园区宝贵的风景资源,湖面约7平方公 里,环湖地区将开发成为现代风格的休闲娱乐空间 主要景点有城市广场 、湖滨大道 、水巷邻里 、望湖角 、 金姬墩 、文化水廊、玲珑湾、波心岛
苏州金鸡湖
目录 1 自然驳岸
2 人工驳岸
3 驳岸设施
4 案例分析
秦皇岛汤河公园
目录 1 自然驳岸
2 人工驳岸
3 驳岸设施
4 案例分析
1.2砌块型自然驳岸
对于较陡的坡岸或冲蚀较严重的地段,不仅种植植被,还 采用天然石材、木材护底,以增强堤岸抗洪能力,如在坡脚采 用石笼、木桩或浆砌石块(没有鱼巢)等护底,其上筑有一定坡 度的土堤,斜坡种植植被,实行乔灌草相结合,固堤护岸
1.2砌块型自然驳岸
目录 1 自然驳岸
2 人工驳岸
3 驳岸设施
4 案例分析
驳岸设施分类
按照使用功能一般可以划分为 3.1服务设施类(水景餐厅、咖啡厅、临水宾馆等) 3.2景观小品设施类(观景亭、码头、栈道、LOGO标志、景墙、 花坛、垃圾箱、座椅等) 3.3基础服务设施类(夜景照明系统、电控箱、音乐箱等)
驳岸设施设要点
目录 1 自然驳岸

生态驳岸施工方案

生态驳岸施工方案

生态驳岸施工方案生态驳岸施工方案一、项目背景和目的生态驳岸建设是保护海岸线、防止海岸侵蚀和海洋污染的一种有效手段。

本方案的目的是通过生态驳岸的建设,维护海岸线,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提高海岸带的抗风浪能力,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二、工程范围和设计本次生态驳岸施工工程范围为X市某海岸段,总长度为X公里。

根据该海岸段的地质状况、水文条件和风浪特点,设计采用岸前人行道、海藻滩和浮筏三个部分来构建生态驳岸。

1.岸前人行道:位于海滩和海岸线之间,宽度为X米,采用天然石材铺设,既美观又有良好的防护效果。

人行道上设有固定栏杆和凳子供游客休息观海。

2.海藻滩:位于岸前人行道之外,用海藻和海草等植物构成一条宽度为X米的海藻带。

海藻带具有双重功能,一方面可以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减少海洋污染;另一方面可以减弱海浪的冲击力,保护海岸线。

3.浮筏:位于海藻滩之外,采用橡胶浮筏构建,形成一个平稳的浮动平台。

浮筏上还可以种植海藻和介壳类动物,增加生态系统的复杂度,提供海洋生物的栖息和繁殖场所。

浮筏的宽度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三、“绿色”材料和技术应用1.岸前人行道的铺设采用天然石材,不仅具有良好的防护效果,还能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融合,增加景观的美观度。

2.海藻滩的构建采用自然植物,如海藻和海草等,不需要大量的资源和能源投入。

同时,海藻和海草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硝酸盐和磷酸盐等营养物质,减少海洋污染。

3.浮筏的制作采用橡胶材料,具有良好的抗冲击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浮筏的安装和维护相对简单,可以有效降低施工成本。

四、施工组织和管理1.建立专门的生态驳岸施工组织,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施工管理和监督,保证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2.对施工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确保施工过程中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3.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图纸,对施工过程进行细致设计,确保施工工序的顺利进行,并按计划完成。

五、环境保护和安全措施1.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噪音、震动和粉尘的产生,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对周围居民的影响。

驳岸生态景观设计要点

驳岸生态景观设计要点

驳岸生态景观设计要点文章来源于:景观英才网在生态旅游区,强调旅游活动、旅游产品的原始性、生态性,强调游人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是一个很重要的特点。

而亲水性是人与生俱来的特性,生态旅游区的湿地是满足游人亲水性的一个重要载体。

而且在生态旅游区如果有一块湿地存在,往往能成为旅游的热点。

湿地驳岸是湿地与陆路接触的部分,是湿地生态系统向陆地生态系统的过渡地带,也是游人发生亲水活动的主要场地。

驳岸的结构形态不仅影响到湿地生态功能的发挥,而且也影响湿地的景观效果。

1基本概念1.1生态旅游及生态旅游区概念生态旅游概念自从1965年美国学者Hetzer提出以来,有了很大的发展,不同的专家、学者、组织都提出了新的定义,本文引用的定义是:生态旅游是指以具有生态美和教育意义的景观为旅游对象,通过旅游生态环境的营造、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旅游产品的绿色经营管理、旅游者的生态消费、旅游利益相关者的生态教育,以及与旅游社区的“共赢”发展等方式,而开展的一种有助于旅游地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活动。

生态旅游区概念可分狭义的概念和广义的概念,广义的概念是指生态旅游区是进行生态旅游的旅游地,是生态旅游的组成要素落实的空间范围。

狭义的概念是指按照生态学的合理要求实现环境优化,物质、能量良性循环,经济、社会优质、高效、和谐,并有值得观光、游玩、探求的生态旅游项目的旅游区。

1.2湿地概念不同的人对湿地有不同的理解,有人统计过大约有50多种定义。

本文引用的湿地概念采用《湿地公约》(《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中的定义,即:不问其为自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不超过6m的水域。

2对湿地驳岸生态功能的认知湿地驳岸生态系统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湿地发挥生态效益的重要一环。

在湿地驳岸的生态设计中,应首先对湿地驳岸的生态功能有充分的认识,这样才能在设计中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体现生态设计的价值。

景观生态驳岸构建策略研究

景观生态驳岸构建策略研究

景观生态驳岸构建策略研究景观生态驳岸是指利用生态工程手段对水域边坡、岸线等进行加固,以提高水域生态环境质量和防止岸边坍塌的一种工程措施。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景观生态驳岸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逐渐凸显。

本文将对景观生态驳岸的构建策略进行研究,并提出一些建议和措施。

一、选址策略景观生态驳岸的选址应考虑水体的自然条件、周边环境和城市规划等因素。

在选择位置时,要尽量选择水体边界清晰、岸线陡峭的区域,以便更好地进行加固和构建。

要充分考虑城市的发展规划,避免长期投入后面临无法扩容的问题。

二、结构设计策略景观生态驳岸的结构设计应综合考虑加固效果、景观效果和成本等方面的因素。

在结构设计上,可以采用岩石块体、植物根系和人工构筑物相结合的方式,既能够保证岸边的稳定性,又能够提高景观效果。

要注重墙体的透水透气性,以保持水体的生态环境。

三、植被选择策略景观生态驳岸的植被选择应根据水体的特点和当地的气候条件等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

一般情况下,可以选择一些抗逆性强、生长迅速的植物,如水生植物、湿地植物等。

植被的选择不仅可以起到加固岸边的作用,还可以提高水体的生态环境,增加景观效果。

四、生态修复策略景观生态驳岸的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生态修复的问题。

可以采取一些生态修复技术,如水生植物的引种、水质净化设施的设置等,以促进水体的生态恢复和生物多样性的增加。

要加强对岸边植被的保护,防止非法采砂和乱倒垃圾等行为的发生。

五、管理维护策略景观生态驳岸的管理维护工作是保证其长期稳定运行的关键。

要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明确各个管理主体的责任和权力,加强沟通和协调。

还应加强对景观生态驳岸的巡查和维护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并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景观生态驳岸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六、评估监测策略景观生态驳岸的建设完成后,要进行系统的评估和监测工作,以了解其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

评估监测的内容包括水质指标、植被覆盖情况、岸边坡体稳定性等方面。

园林水体生态驳岸设计探讨

园林水体生态驳岸设计探讨

园林水体生态驳岸设计探讨【摘要】园林水景观岸线是水体陆域和水域的连接部分,是水景观特殊的功能及景观区,有适合各种生物栖息的潜在环境。

园林驳岸是为了稳定岸壁,保护水体岸线不被冲刷或水淹所设置的构筑物。

本文主要对园林水体生态驳岸设计进行探讨,值得参考。

【关键词】水体,驳岸,生态。

园林驳岸也是园林景观的组成部分。

驳岸的设计必须结合所在具体环境的艺术风格、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材料特性、种植特色以及施工工艺、技术经济指标等要求来选择其适用的构筑形式。

所以在进行水景观设计时对岸线的处理,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首先岸线形态和位置的选择要满足防洪防涝的基本安全性要求;其次满足水体自身的生态环境要求(如水体生物多样性及水体自净等);再者满足设计要求的活动、使用等基本功能(如游人的游憩活动、亲水活动等);同时要注意与场地周围环境的结合问题(整体景观的和谐统一,视觉廊道的通畅)。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工直立式护岸破坏了水景观的波浪形态,加大冲蚀和掏蚀强度,破坏了深水区与浅水区水中植物的生长条件,大大影响了水景观的观赏性。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回归自然,回归原生态”的呼声越来越高!“自然的,就是最好的”这一观点也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

本人通过“浙江千岛湖滨水景观带驳岸设计”的成功案例来探讨园林水体生态驳岸的可行性。

希望能给同行一些启发。

1 园林生态驳岸的功能园林生态驳岸需要兼具传统工程驳岸的安全防护功能和生态环境的渗透调节功能,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护堤、防洪的基本功能,这是驳岸设计中需要满足的最基本的安全功能;改善滨水区景观、恢复生态平衡;生态驳岸把滨水区植被与堤内植被连成一体,形成一个水陆复合型生物共生的生态系统;调节水源。

可渗透性界面:丰水期,河水向堤岸外的地下水层渗透储存;枯水期,地下水通过堤岸反渗入河,起着补枯、调节水位的作用;增强水体自净作用。

植被和其他生物可吸收分解河水中大量的污染物,从而适度净化水体。

生态驳岸设计形式及植物配置

生态驳岸设计形式及植物配置
驳岸的设计类型各式各样,无论哪种形式都要满足当代所倡导的园林生态理念,还要满足现代人们对园林景观及亲近自然的要求。所以,驳岸设计是景观水景工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我们应充分认识其重要性!
淹水时长大于24h区域植物选择↓↓
千屈菜、黄菖蒲、柽柳、美人蕉、芦苇、香蒲、菖蒲、石菖蒲、睡莲、凤眼莲、金鱼藻、荇菜、荷花、水葱。
驳岸的设计类型各式各样,无论哪种形式都要满足当代所倡导的园林生态理念,还要满足现代人们对园林景观及亲近自然的要求。所以,驳岸设计是景观水景工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我们应充分认识其重要性!
漂浮植物:漂浮植物是指根生长于水中,植株体漂浮在水面上。它多数以观叶为主,随着漂浮的地点的变化,植物可以改变不同水域的水面景观效果。如凤眼莲、水鳖、大薸等。
沉水植物:沉水型水生植物根基生于泥中,整个植株沉入水中,具发达的通气组织,利于进行气体交换。沉水植物有:竹叶眼子菜、狐尾藻、黑藻、苦草、金鱼藻、菹草等。(2) Nhomakorabea缘湿生植物:
水缘湿生植物通常指生长在水边,有很强的耐水湿能力的植物,这类植物从水深20cm处到水边的泥里均可以生长。水缘湿生植物是河道植物景观中的过渡带植物,常见的有:旱伞草、美人蕉、马蹄莲、石菖蒲等。
(3)岸际陆生植物:
岸际陆生植物一般生长在地面或者水体边缘湿润的土壤里,但是根部不能浸泡在水中,一般情况下此类植物只有一定的耐水湿能力。它的种类非常丰富,主要由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组成。此区域的植物选择根据其被水淹的时间,有以下几类植物品种作参考:
3.增强水体的自净作用
土壤中生长着大量的水生、湿生植物,它们为微生物的附着提供条件,使水中富含氧气。利用植物根系吸收和微生物分解来实现对污水的高效净化,增强了河涌的自我修复能力与净化能力。

生态驳岸做法

生态驳岸做法

生态驳岸做法
一、项目概况:
园区水系纵横交错,形成水陆相依,贯穿各个岛间,水体能予园内灵动的空间和丰富的生境及多样的景观,因此驳岸的做法显得尤为重要。

农业园区的驳岸以生态驳岸为主,植物从深水—浅水—湿地—岸边—坡地都是一个自然的过渡,根据不同的生长环境选用不同的植物类型,最终完成的工程保持了水土的流失,对水体静化也取到很大作用,同时为动物和鱼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存条件。

二、驳岸类型:
1、草坡入水驳岸:适用在湖面较开阔的区域和水系坡度比较缓的区域。

优点是栖生物丰富,景观自然,保持水陆生态结构和生态边际效应,生态功能健全稳定坡度自然舒缓,在土壤自然安息角范围内,水位落差小,水流平缓。

草坡驳岸断面做法
2、木桩驳岸:水系坡度较大,一方面满足挡土要求;一方面种植水生植物,通过人为措施,重建或修复水陆生态结构后,岸栖生物丰富,景观较自然,形成自然岸线的景观和生态功能。

木桩驳岸断面做法
3、浆砌块石驳岸:水系无法放坡和有木平台、码头的区域做成硬驳岸。

浆砌块石驳岸断面做法
三、生态驳岸及岸栖湿生水生植物群落
特征
水深群落形态主要植物种类
群落类型
缓坡的自然式常水位植物喜湿,亦耐干河柳、旱柳、柽柳、杞柳、银芽柳、。

园林工程驳岸设计原则

园林工程驳岸设计原则

园林工程驳岸设计原则
园林工程驳岸设计的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1.安全性:驳岸设计应确保人员和水体的安全。

需要考虑水深、水流速度、陡坡等因素,设置合适的防护措施,如栏杆、护坡等,以防止人员坠落或溺水。

2.稳定性:驳岸应具有足够的稳定性,能够抵御水流冲击、风浪侵蚀和土力变化等。

选择合适的驳岸材料和结构,确保驳岸的牢固和持久。

3.生态性:考虑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尽量采用生态型驳岸设计。

例如,采用植物护坡、湿地驳岸等方式,提供生物栖息地和生态功能。

4.景观协调性:驳岸设计应与周围景观相协调,与园林的整体风格和主题相一致。

考虑驳岸的形状、色彩、材料等与周边环境的融合,营造和谐的景观效果。

5.功能性:根据园林的使用需求,确定驳岸的功能。

如设置亲水平台、踏步、观景台等,方便人们接近水体、观赏水景和进行相关活动。

6.经济性: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考虑经济性和可持续性。

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施工方式,控制成本,并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7.适应性:考虑不同季节、水位变化和气候条件对驳岸的影响。

设计应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能够应对不同情况。

8.维护便利性:驳岸设计应便于维护和管理。

考虑清理、修复和保养的便利性,降低后期维护成本。

这些原则旨在确保园林工程驳岸设计的安全性、功能性、美观性和可持续性。

具体的设计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和平衡。

驳岸生态设计 风景园林要点

驳岸生态设计 风景园林要点

驳岸生态设计风景园林要点百度用户----资藏----友情提供免费下载仅做学习交流----鸣谢园林在线在生态旅游区,强调旅游活动、旅游产品的原始性、生态性,强调游人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是一个很重要的特点。

而亲水性是人与生俱来的特性,生态旅游区的湿地是满足游人亲水性的一个重要载体。

而且在生态旅游区如果有一块湿地存在,往往能成为旅游的热点。

湿地驳岸是湿地与陆路接触的部分,是湿地生态系统向陆地生态系统的过渡地带,也是游人发生亲水活动的主要场地。

驳岸的结构形态不仅影响到湿地生态功能的发挥,而且也影响湿地的景观效果。

百度用户----资藏----友情提供免费下载1基本概念1.1生态旅游及生态旅游区概念生态旅游概念自从1965年美国学者Hetzer提出以来,有了很大的发展,不同的专家、学者、组织都提出了新的定义,本文引用的定义是:生态旅游是指以具有生态美和教育意义的景观为旅游对象,通过旅游生态环境的营造、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旅游产品的绿色经营管理、旅游者的生态消费、旅游利益相关者的生态教育,以及与旅游社区的“共赢”发展等方式,而开展的一种有助于旅游地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活动。

生态旅游区概念可分狭义的概念和广义的概念,广义的概念是指生态旅游区是进行生态旅游的旅游地,是生态旅游的组成要素落实的空间范围。

狭义的概念是指按照生态学的合理要求实现环境优化,物质、能量良性循环,经济、社会优质、高效、和谐,并有值得观光、游玩、探求的生态旅游项目的旅游区。

1.2湿地概念不同的人对湿地有不同的理解,有人统计过大约有50多种定义。

本文引用的湿地概念采用《湿地公约》(《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中的定义,即:不问其为自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不超过6m的水域。

2对湿地驳岸生态功能的认知湿地驳岸生态系统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湿地发挥生态效益的重要一环。

驳岸的设计理念

驳岸的设计理念

驳岸的设计理念驳岸的设计理念驳岸是指在水体边缘修建的护岸结构,主要目的是保护岸线免受水流冲刷和侵蚀。

然而,驳岸的设计理念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驳岸的设计理念过于依赖硬质护岸,忽视了自然河道和岸边生态环境的保护。

传统的驳岸结构常常采用混凝土、石块等人造材料,这种硬质护岸不仅破坏了原有的岸线景观,还影响了水体的生态系统。

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往往无法靠近沿岸的水域,生态链条被破坏。

此外,硬质护岸难以自然地与周围环境融合,破坏了原有的生态景观。

其次,驳岸的设计理念缺乏长远的水资源管理考虑。

驳岸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岸线,以防止水流冲蚀。

然而,过度依赖驳岸结构可能导致更严重的问题。

如果过度修建驳岸,水流的速度和威力会增强,从而加剧河道的深化和侵蚀。

此外,驳岸会改变水体的河道流向,增加了洪水的风险。

因此,在设计驳岸时应考虑到整个河道系统的平衡,避免对水资源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另外,驳岸的设计理念往往只关注保护河岸,忽视了人类和水资源的共生关系。

传统的驳岸结构常常只考虑了护岸的目的,而缺乏对人类活动的考虑。

例如,在沿岸修建大型港口和码头等设施时,往往忽视了水资源的生态环境和河道流动的影响。

这种设计理念忽略了人类与水资源的共生关系,可能导致环境破坏和水资源的浪费。

综上所述,驳岸的设计理念存在一些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重新思考驳岸的设计理念。

在保护河岸的同时,应尽可能减少对水资源生态系统的影响,采用生态可持续的设计方法。

此外,在设计驳岸时应考虑整个河道系统的平衡,以及人类活动与水资源的共生关系。

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更好地实现驳岸的目标和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乡村湿地设计中的生态驳岸技术

浅谈乡村湿地设计中的生态驳岸技术

浅谈乡村湿地设计中的生态驳岸技术生态驳岸包括恢复性的自然河道或可渗透性的人工驳岸。

前者是对既有水岸线性的调整与深化,包括增设浅滩、沙洲、河滩等不同类型的水域或陆地空间,为野生动植物提供栖息场所,进一步增强驳岸环境的生态性和水域自净能力。

后者是在不能维持自然岸线的情况下,用人工驳岸的形式营造水域生态环境,通常采用生态砌块,在砌块内设置鱼类、水生植物的栖息场所。

无论哪种形式,其目的都是恢复或建立水域生态环境,通过自然生态系统增强水质、提高防洪排涝能力,加强物质与能量交换。

▲生态驳岸乡村湿地生态驳岸的发展历程1.乡村湿地生态驳岸的形成水源伴随着雨水的出现与不断聚集,在地球自然引力的作用下,使水体往地形较低处不断流淌,当水流行进到较为平坦的场地区块时,能汇聚成大面积的自然水域,形成湿地,而流动的过程会对该湿地形成一定的冲刷,长久以往形成相对稳定的岸线,我们称之为自然湿地生态驳岸。

当水源较不稳定,而周边形成人居环境,人们往往会对湿地的水域形态及岸线进行改造处理,同时期望保留原始的生态环境,便需采用特定的生态处理方式,形成相对生态而又较为稳定的岸线,我们称之为人工湿地生态驳岸。

2.乡村湿地生态驳岸的破坏在城市高速发展的同时,乡村的建设也随之展开,为了提升乡村的经济发展,大规模的乡村建设却破坏了原始的生态环境。

由于原始湿地生态驳岸无法满足岸边的各类建设要求,因此人们在湿地生态驳岸处开始砌筑浆砌块石挡墙、钢筋混凝土挡墙等硬质驳岸来满足建设需求。

河流两侧的便利性大大提高,但与此同时,换来的是河流自然生态肌理的消失、生态群落的消亡、以及周边自然环境的恶化。

乡村湿地生态驳岸的改造使我们得到了建设使用的便利,却失去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资源。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是地球上具有多种独特功能的生态系统。

它不仅为人类提供大量食物、原料和水资源,而且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以及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补充地下水、控制土壤侵蚀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

生态驳岸设计原则

生态驳岸设计原则

生态驳岸是指恢复自然河岸或具有自然河岸“可渗透性”的人工驳岸,它可以充分保证河岸与河流水体之间的水分交换和调节功能,同时具有一定的抗洪强度。

生态驳岸设计原则如下:
1. 保护和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尽量保留和利用现有的自然生态系统,如植被、湿地等,以提高驳岸的生态功能。

2. 生态多样性原则:采用多种植物种类和生态群落,增加驳岸的生态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 稳定性和安全性原则:确保驳岸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以防止水土流失、滑坡等灾害。

4. 亲水性原则:设计驳岸时,应考虑人们的亲水需求,提供安全、舒适的亲水空间。

5. 可持续性原则:采用可持续的设计理念和材料,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生态驳岸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6. 美学原则:注重生态驳岸的景观效果,使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提升整体的景观品质。

7. 经济性原则:在满足生态和景观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建设和维护成本。

总之,生态驳岸设计应综合考虑生态、功能、安全、美观等因素,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城市河道生态驳岸做法

城市河道生态驳岸做法

城市河道生态驳岸一、生态驳岸的类型1、自然原型驳岸针对坡度缓或腹地较大的河段,可以考虑保持自然状态,并配合植物种植,达到稳定河流驳岸的作用。

这类驳岸由于容易接近水面,故人流比较集中,驳岸设计时应采用接近自然的材料。

要根据河流的特点来考虑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的生活区域。

如采取自然土质岸坡、自然缓坡、植树、植草、干砌、块石堆砌等各种方式护堤,这样不仅为水生植物的生长、水生动物的繁育、两栖动物的栖息繁衍活动创造条件,而且植被发达的银河系同时也增加了抗洪、保护河堤的能力。

2、自然型驳岸对于较陡旳坡岸或冲浊较严重的地段,在种植植被的同时,还通过天然石料、木材的护底来增加堤岸的抗洪能力。

如在坡脚采用石笼、木桩或浆砌石块等护底,其上筑有一定坡度的土堤,斜坡种植植被,实行乔灌草结合,固堤护岸。

不仅种植植被,还采用天然石材、木材护底,以增强堤岸抗洪能力。

3、台阶式人工自然驳岸防洪要求高、且腹地小的河段,必须建造重力式挡土墙,采取台阶式的分层处理。

在自然型护堤的基础上、再用钢筋混凝土等材料确保抗洪能力。

二、生态驳岸的功能生态驳岸需要兼具传统工程驳岸的安全防护功能和生态驳岸的渗透调节功能,具有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1)护堤、防洪的基本功能;2)改善滨水区景观、恢复生态平衡;3)生态驳岸把滨水区植被与堤内植被连成一体,形成一个水陆复合型生物共生的生态系统;4)调节水源,可渗透性界面,丰水期,河水向堤岸外的地下水层渗透存储;枯水期,地下水通过堤岸反渗入河,起着补枯、调节水位的作用;5)增强水体自净作用。

植被和其他生物可吸收分解河水中大量的污染物,从而适度净化水体。

三、设计原则1)生态性,塑造人与自然、人与生物、生物与生物、人与水和谐共生的生态系统;2)安全性,打造城市防洪泄洪安全通道,使居民的亲水行为得到安全保障;3)美观性,满足视觉上审美要求,在人群使用频率大的地方强化景观效果;4)可游性,塑造动静、个体与群体的观水、亲水、触水等游环境和设施;5)经济性,在保证最大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前提下较少的经济投入。

驳岸工程设计施工(3篇)

驳岸工程设计施工(3篇)

第1篇一、驳岸工程设计1. 设计原则驳岸工程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安全性:确保驳岸结构在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影响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2)实用性:满足驳岸的防护、美观、休闲等功能需求。

(3)经济性:在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降低工程造价。

(4)环保性:在工程设计中,充分考虑环保要求,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 设计内容(1)地质勘察:了解工程区域的地质条件,为驳岸设计提供依据。

(2)驳岸类型选择:根据工程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驳岸类型,如重力式、桩基式、重力护坡等。

(3)驳岸结构设计:确定驳岸结构形式、尺寸、材料等,确保结构稳定、美观。

(4)基础设计:根据地质条件,设计基础形式,如条形基础、板式基础等。

(5)防护设施设计:设计护坡、护墙、排水设施等,以防止驳岸受到冲刷、侵蚀。

二、驳岸工程施工1. 施工准备(1)施工组织设计:明确施工顺序、施工方法、施工人员、施工机械等。

(2)施工材料:准备好各类施工材料,如混凝土、钢筋、石块等。

(3)施工设备:检查施工设备,确保其性能良好。

2. 施工过程(1)基础施工: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基础施工,确保基础稳定。

(2)驳岸结构施工:根据设计图纸,进行驳岸结构施工,包括护坡、护墙、排水设施等。

(3)防水处理:对驳岸结构进行防水处理,防止渗漏。

(4)质量控制: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确保工程符合设计要求。

(5)安全施工: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确保施工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3. 竣工验收(1)检查施工质量:对已完成的工程进行检查,确保符合设计要求。

(2)验收资料:整理施工资料,包括施工图纸、施工记录、验收报告等。

(3)交付使用: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将工程交付使用。

总之,驳岸工程设计施工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设计、施工、管理等各方面因素。

只有做好设计、施工、管理等工作,才能确保驳岸工程的安全、实用、美观。

第2篇一、驳岸工程设计1. 设计原则驳岸工程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安全可靠:确保驳岸工程在施工和运行过程中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浅谈城市生态驳岸设计与施工

浅谈城市生态驳岸设计与施工

浅谈城市生态驳岸设计与施工摘要:随着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城市公园水体功能不仅要满足景观方面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其在生态保护方面所起的作用,生态驳岸已成为城市水体改造的首选。

本文主要阐述了城市生态驳岸的设计原则和护坡施工要点。

关键词:驳岸设计施工引言随着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城市公园水体功能不仅要满足景观方面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其在生态保护方面所起的作用。

滨水岸线作为滨水地区景观特色较为突出、自然生态因素密集、生态变化丰富的地带,是滨水地区以及城市整体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态驳岸采取以生态为基础,安全为导向的工程方法,减少对河流自然环境的伤害,将城市河道恢复为自然河岸或具有自然河流特点的可渗透性的人工驳岸,已成为城市滨水岸线开发利用的重要手段和措施。

一、生态驳岸设计原则生态驳岸可充分保持岸线两侧水陆之间的水气交换和调节功能;更重要的是,生态驳岸的多孔性和丰富的形式、有利于淤泥附着的纹理,使岸栖生物具有了适宜的栖息条件,从而为人工营造岸边水体中的湿地水生植物群落,进而培育较完善的水体生态系统建立了良好的基础。

生态驳岸设计时应遵循:1、安全原则由于城市防洪排涝要求,城市河道水体往往有一定深度,安全问题尤为重要。

首先是驳岸的水力稳定性,应保证水体驳岸岸坡的稳定性、安全性,岸边亲水平台、道路的结构稳固。

其次,根据《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中4.3.3条固定:“硬底人工水体的近岸2.0m范围内的水深,不得大于0.7m,达不到此要求的应设护栏。

”公园水体驳岸设计在标高设定上要十分注意规范允许的范围,同时应考虑水体水位的季节性变化。

2、景观性原则城市滨水景观常常与公园、居住小区等与人们密切相关的场所相结合,给人们带来和谐优美的生活环境。

水景也是城市公园的最重要的景观元素之一。

作为城市公园内水体驳岸设计,理应要体现的就是其在景观方面的作用,即表现丰富多样、美丽宜人的城市公园滨水景观,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驳岸设计,达到塑造公园景观形象,提升公园景观档次的作用。

景观设计围栏与驳岸设计说明

景观设计围栏与驳岸设计说明

1、驳岸类型(立面、结构)生态驳岸的推广驳岸是既具有水域特性,又具有陆地特性的水陆两地交界区域。

生态驳岸是在保证驳岸结构稳定和满足生态平衡要求的基础上,营造一个环境优美、空气清新、人人向往的舒适宜人环境。

水体生态驳岸的设计可以兼顾自然发展和人类需要的共同需求,使人类和自然真正达到和谐、统一。

本区驳岸的选择:1、自然原型驳岸对于双凤湖东部和北部部分湿地生态岛屿,可以考虑保持自然状态,配合植物种植,达到稳定河岸的目的。

如种植柳树、水杨、白杨以及芦苇、菖蒲等具有喜水特性的植物,由它们生长舒展的发达根系来稳固堤岸,加之其枝叶柔韧,顺应水流,增加抗洪、护堤的能力。

2、自然型驳岸对于较陡的坡岸或沿岸有步道的地段,不仅种植植被,还采用天然石材、木材护底,以增强堤岸抗洪能力。

如在坡脚采用石笼、木桩或石块等护底,其上筑有一定坡度的土堤,斜坡种植植被。

实行乔灌草相结合,固堤护岸。

3、人工驳岸对于防洪要求较高的河段、城市中央水带采用人工硬质驳岸,建造重力式挡土墙,部分地段可采用台阶式的分层处理并设亲水台阶和平台。

岸上可种植多层次绿化,水中则种植池杉、荷花等水生植物。

硬质驳岸与软质驳岸:现状堤岸处理的主要问题有:形式单调:目前水岸类型主要是两种:一种是斜坡式护砌,一种是垂直式护岸,很多部分都年久失修。

护岸目标单一—防洪功能,不具备市民休闲、娱乐的亲水功能;更不具备城市河道自然生态系统恢复的功能与视觉审美上的河道景观功能。

景观单调:许多堤岸设计采用传统的工程措施,硬质护坡、高筑河堤等,使河道本来的自然风光与亲切感消失。

堤岸给予人一种不安全的恐惧感,不能得到良好的亲水性。

物种单调:这种典型的“U”字型与“V”字型硬质河道,改变了河道的自然生态系统特征,破坏了两岸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岸边的水生植物、两栖类动物、昆虫种类单调。

绿化单调:河、湖作为城市中的绿色廊道,是市民休闲娱乐、亲近自然的场所,两岸绿地景观建设也是城市绿地建设成功的基础。

生态驳岸专项施工方案

生态驳岸专项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1.1 工程规模为保护海域清淤后的红树林保护区周边的边坡,防止其毁坏,特在红树林外侧5-10m处设置生态驳岸。

生态驳岸共分为4段,全长约5.1km。

断面结构形式分为抛石驳岸和钢筋石笼筑堤驳岸。

护岸底高程为疏浚底高程,顶高程基本按0.00m标高控制施工,局部区域地面高程与0.00m差别较大,应适当调整。

1.2 施工组织条件现场条件:本工程所处地区属南亚热带海洋气候,高温多雨,干湿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季风盛行。

施工区较为狭窄,低潮时两侧大部分区域干出。

材料供应:疏浚工程除柴油用量较大外,对电、水、建材的需求量均较小,可就近解决。

护岸工程所需的石料可在当地购买,石料供应点位于犀牛角镇,通过陆路运输至施工区附近,运距约15km,建设临时码头装船运至施工现场。

二、施工部署2.1 施工顺序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施工顺序如下:(1)基础处理:清淤、抛石、石笼施工。

(2)驳岸结构:抛石护岸、钢筋石笼筑堤、土工布铺设。

(3)护岸美化绿化:种植植物、铺设草坪等。

2.2 施工方法(1)基础处理:采用机械清淤,人工配合,清除淤泥、杂物等。

(2)抛石护岸:采用水下抛石法,石料规格为0.5-1.0m,确保抛石密实。

(3)钢筋石笼筑堤:采用现场焊接钢筋笼,笼内填充石料,确保石笼结构稳定。

(4)土工布铺设:采用机械摊铺,确保土工布平整、密实。

(5)护岸美化绿化:根据设计要求,选择适宜的植物进行种植,确保植物生长良好。

三、施工质量控制3.1 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确保施工人员掌握施工工艺和质量要求。

3.2 施工过程中,加强工序监控,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3.3 对施工过程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及时进行处理,确保工程达到优良标准。

3.4 施工完成后,进行质量验收,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四、安全生产4.1 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确保施工安全。

4.2 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驳岸的内涵与意义
生态驳岸是指恢复后的自然河岸或具有自然河岸“可渗透性”的人工驳岸,它可以充分保证河岸与河流水体之间的水分交换和调节,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抗洪强度。

生态驳岸除具有护堤、防洪的基木功能外,对河流水文过程、生物过程还有如下促进功能:
(1)补枯、调节水位生态驳岸采用自然材料,形成一种可渗透的界面:丰水期,河水向堤岸外的地下水层渗透储存,缓解洪灾;枯水期,地卜水通过堤岸反渗入河,起着滞洪补枯、调节水位的作用、另外生态驳岸上的大量植被也有涵蓄水分的作用。

(2)增强水体的自净作用生态河堤上修建的各种鱼巢、鱼道,可形成不同的流速带和水的紊流,使空气中的氧溶入水中,促进水体净化。

(3)生态驳岸对于河流生物过程同样起到重大作用生态驳岸把滨水区植被与堤内植被连成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河流生态系统。

生态驳岸的坡脚具有高空隙率、多鱼类巢穴、多生物生长带、多流速变化,为鱼类等水生动物和其他两栖类动物提供了栖息、繁衍和避难场所。

生态河堤上繁茂的绿树草丛不仅为陆上昆虫、鸟类等提供了觅食、繁衍的好场所,而且进入水中的柳枝、根系还为鱼类产卵、幼鱼避难、觅食提供了场所,形成一个水陆复合型生物共生的生态系统。

生态驳岸的设计
不同河道断面的选择
河道断而的处理和驳岸的处理有密切的关系。

河道断面处理的关键是要设计一个能够常年保证有水的河道及能够应付不同水位、水量的河床,这一点对于北方城市的河道景观尤为重要。

由于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平时河道水量很小,但洪水来时又有较大的迁流量,从防洪出发需要较宽的河道断面,但一年内大部分时间河道无水,景观很差。

为解决这种矛盾,可以采取一种多层台阶式的断面结构,使其低水位河道可以保证一个连续的蓝带,能够为鱼类生存提供基木条件,同时至少满足3-5年的防洪要求;当较大洪水发生时,允许淹没滩地。

而平时这些滩地则是城市中理想的开敞空间环境,具有较好的亲水性,适于休闲游憩。

美国加州山裘斯格达鲁普河滨公园设计,即在河道断面处理上采取了多种形式;它根据河道断面所处位置的不同,因地制宜,灵活运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生态驳岸的选择
(1)自然原型驳岸
对于坡度缓或腹地大的河段,可以考虑保持自然状态,配合植物种植,达到稳定河岸的目的。

如种植柳树、水杨、白杨、棒树以及芦苇,葛蒲等具有真水特性的植物,由它们生长舒展的发达根系来稳固堤岸,加之其枝叶柔韧,顺应水流,增加抗洪、护堤的能力。

我国传统的治河六柳法即是这方面的总结。

(2)自然型驳岸
对于较陡的坡岸或冲蚀较严重的地段,不仅种植植被,还采用天然石材、术材护底,以增强堤岸抗洪能力。

如在坡脚采用石笼、术桩或浆砌石块(设有鱼巢)等护底,其上筑有一定坡度的上堤,斜坡种植植被,实行乔灌草相结合,固堤护岸。

(3)台阶式人工自然驳岸
对于防洪要求较高、而且腹地较小的河段,在必须建造重力式挡上墙时,也要采取台阶式的分层处理。

在自然型护堤的基础上,再用钢筋混凝上等材料确保大的抗洪能力,如将钢筋混凝上柱或耐水原术制成梯形箱状框架,投入大的石块,或插入不同直径的混凝上管,形成很深的鱼巢,再在箱状框架内埋入大柳枝、水杨枝等;邻水则种植芦苇,葛蒲等水生植物,使其在缝中生长出繁茂、葱绿的草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