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中国制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学 号:

专 业:

学生姓名:

任课教师:

2012年11月

《跨越中国制造》观后感

最近我观看了《跨越中国制造》这部纪录片。这部纪录片以故事化

的手法,从竞争力、品牌、创新、国际化、升级中国制造等方面,探讨“中国制造”的现状与未来。通过这部纪录片,我看到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看到了中国品牌在国际市场的奋斗过程,也看到了在国际制造业的新格局中,中国制造正面临着的挑战以及深刻的变化。

“在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遍布着为世界而生产的企业,它们和它们生产的产品看上去都普普通通,但却造就了中国制造的一个时代。”这是《跨越中国制造》开篇的一句话。的的确确,在中国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制造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依靠丰富的人力资源,中国制造在世界上形成了很强的竞争力,“中国制造”的标签也走向了全世界。

中国制造竞争力最初的萌芽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那时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一些华侨企业家把加工基地逐步转移到中国东南沿海,千千万万个家庭作坊式的小企业开始自筹资金和设备,从纽扣,螺丝等作起,努力成为这些海外公司的零部件供应商。开放和竞争让这些家庭作坊的产品质量越来越好。

从80年代中后期开始,制造业的产业链和各产业集群的出现,在中国东南沿海逐渐成长起来,中国制造也因此拥有了跟过去完全不同的意义和内容。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存在着大批这样的企业,他们自己不做设计,只为海外的客户生产产品,生产的产品包罗万象,从服装家电到高科技产品,几乎所有与人类生活相关的产品都可以生产。他们都拥有一流的制造能力和产品交付能力,但他们当中有相当数量的企业因为没有品牌,没有研发,没有直接面向国际国内市场的消费者渠道,他们只能按照采购方提供的款式和规格的要求,靠优秀的品质,低廉的价格和劳动力的成本优势,通过产品的数量积累利润。

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制造开始向全球市场表达自己的能力,中国东南沿海逐步成为全球最重要的生产基地。2004年圣诞节一位叫撒拉的美国记者发现39件圣诞礼物中有26件来自中国制造,于是,一本《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引起了全球经济学者的关注。到2008年,中国

已是全球170多项产品产销冠军,产销产值已经占GDP总值40%,但隐藏的问题是,中国制造企业完成原始积累后,是努力构建和经营中国企业长期生存能力,去发现消费需求,去创造市场,创造客户,还是继续靠单一的价格优势被动的跟着订单沉浮。

在2004年,一些在国内市场具备实力的中国企业,开始用海外并购的方式提升自己的实力,希望将世界先进的商业文化和中国的智慧实现全面对接,力图用最短的时间打造世界级的中国企业。然而,这却是一条充满风险的道路。

2004年,TCL并购了法国的汤姆逊电视业务。杰克·韦尔奇很坦诚的告诉大众,之所以卖掉它是因为证明了它不能赚钱。显然,这句话李东生好像并没有明白真正的意思。TCL在并购汤姆逊电视业务的同时,法国的阿尔卡特公司也抛出了橄榄枝,希望把手机业务并购给TCL,这当时在双方看上去都是非常好的资源互补。协议很快达成,TCL集团所有的员工,都进入一种亢奋的状态中。但始料未及的是,与阿尔卡特组建的新公司,陷入了巨大的财务黑洞,并购后的汤姆逊电视机业务,由于显像管技术的变革使得自己大大落后于市场。TCL从04年以后的3年间,在欧洲市场的业务全面陷入泥潭。李东生原先是试图把并购当作一次学习机会,但这次学习的成本和代价都过于高昂了。终于,在结束了3年的低迷期之后,李东生用鹰的重生来重新给TCL定位,只有战略的持久战才是争取最后胜利的唯一途径。从18个月完成汤姆逊的扭亏,到十年磨一剑的务实,李东生和TCL用挫折印证了中国企业国际化的路径。从2004年之后,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了全球战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华为沿着中国的外交线路前行,从不发达国家向发达国家渐进;联想则是蛇吞象,一夜之间闯入了全球个人电脑的三甲;而海尔将生产线推进到了全球最前沿的市场——美国。

我们没有理由用一时之得失衡量中国企业国际化的远景,无论这个结果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都将是中国的财富。全球经济衰退给中国制造带来越来越多的境外投资机会。在2008年,中国企业的海外直接投资

比2007年翻了几倍,金额达到520亿美元,制造类企业在其中尤其活跃。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用国际化的方式与世界融合,在这个过程中,那些中国企业国际化先行者们的经历无疑将会让后来者少走很多弯路。

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的严峻市场形势下,世界经济格局在发生着变化,这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在这样一个不确定的环境下,我们的企业如何再次寻找确定的位置,在我们保持低成本的优势下,怎样才能使我们的企业最终不断实现更高、更远、更强的新目标。《跨越中国制造》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掌握与世界同步甚至是领先于世界的先进技术,优化升级管理模式,启用优秀的人才,是跨越必不可少的条件。比尔盖茨曾经说过,如果可以让我带走微软的研发团队,我可以重新创造另外一个微软。这句话可能更为形象的说明人才对企业的重要性——人才创造价值。人才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是构建良好企业文化的基础,是决定企业成败的重要砝码,是维护企业内部团结与和谐的润滑剂,是企业长久不衰和永葆活力的保证。只有做好人才的开发与管理工作,企业才能做大做强,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现代企业正面临着一种新的竞争环境——不间断的变革和高度的不确定性。在这一环境下,企业要保持可持续性发展,关键是要通过管理找到知识创新、传播和运用的最佳途径。

 当今世界已进入战略制胜的时代,无论是发达国家的企业,还是发展中国家的企业,都面临着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式和严峻激烈的市场竞争,正确制定和实施经营战略,已成为企业不断发展和长期生存的迫切要求。“战略”一词是军事上的一个概念,来自于战争的实践,原指将帅指挥战争或战役的谋略和艺术。军事家靠正确的军事战略决胜于战场,而企业家也正是靠正确的经营战略决胜于市场。在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我国企业界和理论界也纷纷开始研究企业经营战略问题,制定和实施经营战略。随着我国加入WTO,开放力度加大,我国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会开展国际化经营活动,由内向型企业转变为外向型企业,即国际化经营企业,面对着比国内市场更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