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所起的中介作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对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所起的中介作用【摘要】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和路径分析方法,探讨了大学生心理弹性、心理健康问题,以及应对方式在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之间关系中所起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心理弹性既可以直接影响心理健康,也可以通过积极应对的中介作用对心理健康产生间接影响。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弹性;心理健康;应对方式;中介作用

心理弹性作为一种重要的积极人格特质,一般是指个体暴露于消极生活事件中却能使其生理和心理功能维持在相对稳定的健康水平的能力,也指个体能灵活应对生活挑战的能力。[1]弹性个体具有乐观、积极应对和性格坚韧等典型特征,这些优势特征有助于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健康。[2][3]已有研究表明,心理弹性能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然而较少有研究探讨二者之间关系的潜在机制问题。鉴于已有大量研究发现,弹性个体更有可能较多采取积极应对方式,较少使用消极应对方式,而应对方式能进而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可以推测应对方式在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中可能起中介作用。因此,本研究针对大学生群体,采用路径分析方法,尝试探讨应对方式在大学生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关系中所起的中介作用,以期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提供实证依据和指导。

一、研究方法及研究结果

采用connor-davidson弹性量表、一般健康问卷-28(ghq-28)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陕西30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04份,有效率为93%,调查结果采用spss和amos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1、人口学变量对心理弹性、心理健康和应对方式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男生在心理健康问题和社会功能紊乱上的得分显

著高于女生。在心理健康问题和社会功能紊乱上年级差异显著。事后多重比较发现,在心理健康问题上,大一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大二;在社会功能紊乱上,大一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大二,大四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大二和大三。

2、心理弹性、心理健康和应对方式的相关关系

心理弹性、心理健康问题、躯体症状、焦虑失眠、社会功能紊乱、严重抑郁与积极和消极应对方式的平均数,标准差以及它们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见表1。从变量间的相关情况,可以看出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及其维度(除严重抑郁外)显著负相关,与积极应对显著正相关,与消极应对相关不显著。积极应对与心理健康及其维度(除严重抑郁外)显著负相关;消极应对与心理健康及其维度(除社会功能紊乱外)显著正相关。

3、应对方式在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关系中的中介作用

为了检验积极和消极应对方式在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之间起中

介作用的假设,将心理弹性作为自变量,以躯体症状、焦虑失眠、社会功能紊乱和严重抑郁为因变量,将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作为中

介变量进行路径分析。结果显示,除心理弹性到消极应对(β=

-0.03,t= -0.43,p=0.67)、躯体症状(β= -0.09,t= -1.34,p=0.18)、严重抑郁(β= 0.08,t= 1.15,p= 0.25);积极应对到社会功能紊乱(β= -0.09,t= -1.43,p=0.15)和严重抑郁(β= 0.003,t= 0.05,p=0.96);消极应对到社会功能紊乱(β= 0.02,t= 0.27,p=0.79)的路径系数不显著外,各变量间的路径关系均符合本研究的假设。剔除不显著的路径后,同时根据修正指数的建议允许躯体症状与焦虑失眠、社会功能紊乱、严重抑郁的残差相关,允许焦虑失眠与严重抑郁的残差相关,所得最终模型对观测数据的拟合指标为:χ2=14.50,df=8,χ2/df=1.81,rmsea=0.052 (90% ci = 0.000-0.094),gfi =0.99,agfi = 0.95,tli=0.95,cfi=0.98,srmr =0.043。

从模型提供的各项拟合指标可以看出,所得路径模型较好地拟合了数据。由于心理弹性对躯体症状的直接效应不显著,所以积极应对在心理弹性与躯体症状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β= -0.10。心理弹性到焦虑失眠的直接路径在加入中介变量积极应对后依然显著(β= -0.16,t= -2.87,p中介效应分析发现,积极应对在心理弹性与躯体症状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在心理弹性与焦虑失眠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心理弹性对社会功能紊乱有直接效应。因此,心理弹性可以通过两条路径对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即心理弹性既可以直接影响心理健康,也可以通过积极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对心理健康产生间接影响。这与已有研究的结果基本上是

一致的。已有研究表明,高心理弹性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更高,应对方式也更加积极。研究还发现,积极应对方式有助于缓和生活事件给个体所造成的精神压力或心理痛苦等不良影响;能帮助个体积极地寻求社会支持或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消极应对方式则会增加由生活事件导致的精神紧张或精神压力,使个体沉浸于负性思维或消极情绪中,进而损害个体的心理健康。因此,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心理辅导教师应帮助学生提升心理弹性水平,从而增强他们对日常生活压力、逆境甚至是灾祸的复原力、适应力和免疫力;训练掌握并主动使用积极应对方式,勇于直面压力、挫折和困境、主动寻求社会支持;减少消极应对方式,如逃避、自责、幻想、负性自动思维和反刍思维等,进而增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其心理弹性和应对方式密切相关。因此,重视增强和维持大学生的心理弹性水平,注重积极应对策略的培养和使用,减少或避免消极应对策略的使用,对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意义。值得注意的是,在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之间起中介作用的因素可能不仅仅是应对方式,积极和消极情感、社会支持、自我控制、自我效能感、乐观主义和希望等也是潜在的中介因素,而且这些中介因素之间可能还存在着相互影响。这些问题有待将来研究的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陈翠、张红静、江虹等.一般健康问卷(ghq-28)应用于大

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信效度检验[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 (3)159–162.

[2]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22–124.

[3] 滕沁、张宁.贫困生复原力与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9(9)835–836.

[4] 丁凤琴.国内大学生应对方式研究进展[j].中国学校卫生,2007(11) 1046–104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