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渡赤水出奇兵》教案02
《长征组歌两首》导学案2
![《长征组歌两首》导学案2](https://img.taocdn.com/s3/m/396384c46c175f0e7dd137c6.png)
《长征组歌两首》(四渡赤水出奇兵,过雪山草地)导学案2《长征组歌两首》教学案备课时间:上课时间:总课时:一、学习目标1.再现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与乐观豪迈;2.体会环境烘托与渲染的作用;3.学会长短句式相结合运用;4.品味、积累语言。
二、教学重点:理解歌词中句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
三、教学难点:体会歌词的气势美和音乐美四、教学课时:两课时学法设计:以学生自学为主,自行解决生字、词。
品味语言时,也以学生自找喜欢的词句,或互相质疑,解答为主。
为了进一步体会歌词的气势与节奏,师组织活动:学生朗诵比赛,教师指导,点评。
其余由学生自主评论。
教学过程:一、情境再现:长征的路线:瑞金-乌江-赤水-乌蒙山-金沙江-大渡河—泸定桥—雪山草地—岷山—陕北(1935.10 )二、介绍《组歌》的创作背景简介背景:作者萧华,江西人氏。
1965 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 周年而创作。
三、正音、正字、释意1.正音皑()黔()毡()草毯()扎()2 释意调虎离山:比喻为了便于乘机行事,想法子引诱有关的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千锤百炼:比喻多次的斗争和考验。
四.朗读歌词,体会情感听音乐艺术片《长征组歌》选段:《四渡赤水出奇兵》和《过雪山草地》五、释疑:㈠《四渡赤水出奇兵》齐读1红军面临的困境有哪些?用课文中的原句回答。
⑴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
⑵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
2.对这些困境的渲染有什么作用?(为后文突出红军的神勇作了铺垫)3.课文中是如何表现红军的胜利的?⑴红军涉赤水渡天险的英勇,又写了军民鱼水般的感人亲情;⑵毛泽东运筹帷幄、料事如神的神奇出兵;⑶讽刺的手法把敌人溃不成军的丑态展示在我们面前。
4.读了本文后,你们体会最深的是什么?(学生讨论交流)用凝炼的语言、丰富的画面展示了工农红军的英雄性格,塑造了人民军队的光辉形象。
六、比较本课与《七律长征》语言上有何不同?(讨论交流,若时间不够可视为课后作业)提示:本课内容是歌词,通俗易懂;《七律长征》中的语言艺术化、较深刻,需要在了解史实的基础上,体会红军长征精神。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音乐第一单元四渡赤水出奇兵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音乐第一单元四渡赤水出奇兵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cc0f4d1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f1.png)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歌曲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歌曲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歌曲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3. 强调团队合作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积极与他人合作。
4. 提醒学生课后继续练习演唱《四渡赤水出奇兵》,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和感悟。
(二)当堂检测
1. 选择题:
(1)请问《四渡赤水出奇兵》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A. 红军长征
B. 抗日战争
C. 解放战争
(2)请问《四渡赤水出奇兵》的演唱风格是什么?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歌曲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本节课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课堂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歌曲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歌曲学习状态。
- 学生可以利用课后时间,通过阅读上述拓展阅读材料,深入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 学生可以尝试分析《四渡赤水出奇兵》歌曲的旋律、节奏和和声特点,提高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
- 学生可以尝试演唱《四渡赤水出奇兵》歌曲,感受红军在长征过程中的英勇无畏和顽强精神。
- 学生可以尝试创作一首与红军长征相关的歌曲,培养自己的音乐创作能力。
《长征组歌两首之四渡赤水出奇兵》教案-长征组歌两首教案
![《长征组歌两首之四渡赤水出奇兵》教案-长征组歌两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2827e61daef5ef7bb0d3c66.png)
《长征组歌两首之四渡赤水出奇兵》教案:长征组歌两首教案创意说明:这首歌词长短相间,语言精炼优美。
教学中要强调学生朗读,要求学生在朗读中体会红军战士在艰难环境中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感受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并能熟读成诵,富有感染力地歌唱表演,进而写成“报幕词”,完成个性化练习。
教学步骤:一.激情导课,燃起一把火“同学们,中央电视台播出的24集电视连续剧《长征》之所以风靡一时,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七律长征》之所以成为千古绝唱,是因为其真实而生动的表现了革命战争时期,我红军战士在艰难环境中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重现了世纪伟人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今天,让我们学习并演唱萧华写的《四渡赤水出奇兵》,继续感受当年的革命烽烟,好吗?”学生一听唱歌,群情激沸。
我趁机让学生打开课本,提出阅读要求:1.利用文下注释和字典,积累字词;2.熟读课文,正确断句,并找出中心句,感悟主旨。
3.分析层次,用一句话概括段意。
4.欣赏修辞,体味写作特色,勾画整理佳词妙句。
5.标注作者身份,作品及写作背景。
6.标出每句的重音和歌词的韵脚,然后有感情的进行朗读。
7.在有疑问的地方注明“?”号,以便研讨解决。
二.巧妙点拨,训练读和说学生自学结束后,按座次四人一组交流讨论,互相补充,修正看法,教师巡视指点,答疑解惑,表扬佳例。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板书知识重点,理清思路,然后总结:课文分两层表现了我红军战士在艰难环境中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高度赞扬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歌词长短相间,语言高度概括,巧用反复、比喻等修辞格,富有感染力。
学生根据板书整理笔记后,教师进行朗读指导,点拨学生用低沉缓慢的语调读出红军的艰难困境,用昂扬欢快的语调读出我军乘胜追击,用自豪深情的语调朗读“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突出最有表现力的动词“解”、“压”、“出”、“临”、“逼”、“赶”、“袭”等的重音。
再让学生个人朗读表演比赛,学生点评,最后分组朗读。
四渡赤水出奇兵教案幼儿园
![四渡赤水出奇兵教案幼儿园](https://img.taocdn.com/s3/m/33e3c4ec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eb.png)
四渡赤水出奇兵教案幼儿园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历史上的四渡赤水战役,并能够简单地描述其过程和意义;2.发现人物故事中的优秀品质,如勇敢、毅力、机智等;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判断力,能够通过观察人物行为与思考,总结出人物的性格特点;4.通过幽默、生动的故事情节,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5.通过故事让幼儿了解国家历史,培养对国家的热爱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四渡赤水历史事件概述;2.人物角色设定;3.故事情节分析;4.绘本阅读。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四渡赤水与出奇兵1.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让幼儿了解四渡赤水历史事件。
由教师或学生主持,简单介绍四渡赤水历史事件,介绍出奇兵诞生的背景和意义。
2.让幼儿欣赏歌曲《我们走在大路上》,让幼儿体会出奇兵的“我们走在大路上”精神,激发幼儿为国家做出贡献。
3.结合绘本《出奇兵》讲解人物角色设定,并由幼儿参与进行角色扮演,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第二课时:人物故事1.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介绍四渡赤水战役,带领幼儿了解人物故事中的优秀品质;2.带领幼儿对人物性格特点进行探讨,并做出他们的判断和总结;3.鼓励幼儿通过绘画、手工等方式表达对故事中人物和情节的理解和感受。
第三课时:绘本阅读1.让幼儿通过阅读绘本《出奇兵》加深对人物和故事情节的理解;2.指导幼儿进行“小绘画”活动,让幼儿通过自己的绘画表达对绘本的理解和感受;3.让幼儿进行自由交流,分享自己的绘画作品和感受。
四、教学总结通过课程学习,幼儿了解了中国历史上的四渡赤水战役,领悟到出奇兵的精神,增强了爱国观念和责任感。
同时,通过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和探讨优秀品质,培养了幼儿的判断力和观察力。
通过有趣的故事和绘本阅读,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四渡赤水出奇兵-人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四渡赤水出奇兵-人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6df5274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54.png)
四渡赤水出奇兵-人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四渡赤水战役的历史背景、战斗过程和意义。
2.听懂《四渡赤水》,能够表达对歌曲中所表达的敬仰、怀念和赞美之情。
二、教学内容1.四渡赤水战役介绍。
2.听《四渡赤水》歌曲,体味其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三、教学过程1. 四渡赤水战役介绍1.教师简单介绍四渡赤水战役的历史背景、战斗过程和战役意义。
2.让学生参考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自行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四渡赤水战役的信息。
2. 听《四渡赤水》1.教师播放《四渡赤水》,让学生认真听歌。
2.教师重点讲解歌曲中所表达的内容,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歌曲的含义。
3.分小组讨论,让学生表达对歌曲的感受和理解,有议论、摆事实、讲道理,富有情感和思考。
4.集体讨论,让学生分享小组讨论的结论和心得体会。
四、教学设计1.通过史实和歌曲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从多个方面了解四渡赤水战役。
2.通过集体讨论,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理解和表达歌曲中所表达的敬仰、怀念和赞美之情。
3.鼓励学生在讨论中发出自己的宝贵观点,能够善于观察、归纳、分析问题,加强独立思考和团队精神。
五、课后作业1.四渡赤水战役的发展史和意义。
2.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四渡赤水》的文章,介绍自己的感受,表达敬仰、怀念和赞美之情。
六、教学评估1.教师通过讨论和学生的表现来评估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学生的作业、写作和小组讨论过程也可以作为教学评估依据。
七、教学反思1.此节课通过歌曲和史实相结合的方式,较好地满足了学生在思考与情感方面的需求,需要改进的是对课程素材和参考材料的选择和准备。
2.学生们在小组讨论方面表现不尽一致,需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建立良好的课堂氛围和学习氛围。
八年级语文上册(SJ)2.教案2.《长征组歌》两首
![八年级语文上册(SJ)2.教案2.《长征组歌》两首](https://img.taocdn.com/s3/m/749ec35fb52acfc789ebc9bc.png)
二《长征组歌》两首四渡赤水出奇兵【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四渡赤水的知识和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2.学习红军钢铁般的意志。
(重点)3.体会诗歌用词的准确性。
(难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毛泽东曾说,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笔”。
四渡赤水战役,是毛泽东根据情况的变化,指挥中央红军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之间,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调动和迷惑敌人,创造战机,在运动中歼灭了大量国民党军,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的战役,它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
红军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然后急行军渡过金沙江。
从此,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
萧华,江西兴国人。
1930年参加红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任第四军的团政委、总政治部青年部长、少共国际师政委。
长征中任第一军团组织部长、第二师政委。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1965年,他抱病写作完成了12首长征组诗《红军不怕远征难》。
同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作曲家晨耕、生茂、唐轲、遇秋择其10首谱成《长征组歌》。
2.朗读课文,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黔.(qián)境重.(chóng)飞渡重.(zhòng)兵3.理解词义。
天险:天然的险要地方。
调虎离山:比喻为了便于乘机行事,想法子引诱有关的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4.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歌词内容包括哪两部分?歌词的中心句是哪句?明确:《四渡赤水出奇兵》是长征组歌中的第四曲。
歌词内容可分为以下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6行),表现红军在横断山脉行军的艰难和亲人送水解渴的军民鱼水深情。
第二部分(第7-18行),表现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巧妙穿插,同国民党军队进行了一场出色的运动战,赞扬毛主席用兵如神。
这一部分分两层:第一层(第7-10行),描写红军在几十万国民党军围追堵截情况下面临的艰难处境。
第二层(第11-18行),展现红军在赤水河流域巧妙调动敌军,最终摆脱其围追堵截而进行的几次重大战斗的画面,赞扬毛主席用兵如神。
四渡赤水出奇兵主题班会教案
![四渡赤水出奇兵主题班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5cd5155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c0.png)
四渡赤水出奇兵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红军长征中四渡赤水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
2.培养学生勇敢、坚定、智慧、团结的品质。
3.通过活动,增强学生对我国伟大革命历史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四渡赤水的历史意义,感受红军的英勇与智慧。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将四渡赤水的经验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品质。
三、教学过程1.导入(1)讲述红军长征的简要历程,引入四渡赤水的故事。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红军长征吗?那你们知道四渡赤水吗?2.新课导入(1)讲述四渡赤水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展示四渡赤水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红军的英勇与智慧。
3.案例分析(1)分析红军在四渡赤水过程中展现的勇敢、坚定、智慧、团结的品质。
(2)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品质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意义?4.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如何将四渡赤水的经验运用到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2)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5.情景模拟(1)模拟红军四渡赤水的情景,让学生亲身体验红军的勇敢和智慧。
(2)引导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如何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的表现,激发学生的进取心。
7.课后作业(1)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四渡赤水的感悟文章。
(2)鼓励学生将四渡赤水的经验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不断进步。
四、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模拟活动中的表现。
2.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四渡赤水的理解和感悟。
3.学长:关注学生在品质、态度、能力等方面的进步。
五、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革命历史博物馆,加深对革命历史的了解。
2.邀请革命老前辈讲述革命故事,让学生感受革命精神。
3.开展红色主题活动,如红色歌曲学唱、红色故事演讲等,传承红色文化。
通过本次班会,让学生深刻理解四渡赤水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勇敢、坚定、智慧、团结的品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为我国伟大事业贡献力量。
苏教版初二上册语文《四渡赤水出奇兵》教案
![苏教版初二上册语文《四渡赤水出奇兵》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b7a918a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07.png)
《四渡赤水出奇兵》教案设计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o学生能够了解《四渡赤水出奇兵》的背景、创作意图及在长征中的历史地位。
o掌握歌曲的基本旋律、歌词内容和演唱形式,理解歌曲中表达的情感。
o培养学生音乐欣赏和审美能力,以及通过音乐了解历史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o通过讲解、播放音频、视频和图片资料,引导学生了解长征和四渡赤水的历史背景。
o采用讨论、合作和表演等互动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o引导学生分析歌曲中的旋律、歌词、表演形式和节奏速度等要素,感受歌曲的音乐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激发学生对红军长征精神的敬仰和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坚韧不拔的品格。
o引导学生理解并传承革命前辈的优良传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渡赤水出奇兵》音频和视频资料、长征和四渡赤水的历史图片和地图、红军服饰道具等。
•预习任务:学生预习《四渡赤水出奇兵》的相关背景知识,了解长征的历史概况和长征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约5分钟)•活动设计:o教师播放长征历史背景的短片,展示红军长征的壮丽画卷和艰苦历程。
o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长征中有哪些著名的战役和故事吗?”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引导:o“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四渡赤水出奇兵》这首歌曲,去探寻红军长征中这一重要战役背后的故事和精神。
”二、背景介绍(约10分钟)•活动设计:o教师简要介绍长征和四渡赤水的历史背景,包括时间、地点、参战部队、战役过程等。
o展示长征路线图和四渡赤水的地图,帮助学生理解战役的地理位置和战略意义。
•教师讲解:o“四渡赤水是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在川黔滇边地区进行的一次出色的运动战,历时三个多月。
这次战役充分展示了毛泽东的军事才能和红军的英勇无畏。
”三、欣赏歌曲(约15分钟)•活动设计:o教师播放《四渡赤水出奇兵》的音频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歌词内容。
九年级音乐上册《四渡赤水出奇兵》课件2 湘教版
![九年级音乐上册《四渡赤水出奇兵》课件2 湘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0d90b0baef8941ea66e05d4.png)
4、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 5、深入聆听
6、实践参与: 创编《游击队歌》
课堂小结
七律.长征 毛泽东
•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 水千山只等闲。
•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 蒙磅礴走泥丸。
•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 渡桥横铁索寒。
•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 军过后尽开颜。
再 见!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8/232021/8/23Monday, August 23,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8/232021/8/232021/8/238/23/2021 3:19:41 A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8/232021/8/232021/8/23Aug-2123-Aug-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8/232021/8/232021/8/23Monday, August 23, 2021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8/232021/8/232021/8/232021/8/238/23/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8月23日星期一2021/8/232021/8/232021/8/23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8月2021/8/232021/8/232021/8/238/23/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8/232021/8/23August 23,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8/232021/8/232021/8/232021/8/23
《四渡赤水出奇兵》教案
![《四渡赤水出奇兵》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a002324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18.png)
《四渡赤水出奇兵》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四渡赤水出奇兵》让学生在音乐中了解历史,以及体会长征精神。
讨论、探究、合作的愉悦过程中掌握演唱、演奏技巧,以达到对作品的深层感悟和理解。
3.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战胜政治上、军事上以及自然界的无数困难,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的英雄壮举,进而对学生进行热爱党、热爱人民军队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难点1.通过欣赏《四渡赤水出奇兵》让学生在音乐中了解历史,以及体会长征精神。
讨论、探究、合作的愉悦过程中掌握演唱、演奏技巧,以达到对作品的深层感悟和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是《四渡赤水出奇兵》,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之战,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中央红军在川黔滇边地区进行的一次出色的运动战,历时三个多月。
在这次作战中,毛泽东充分利用敌人的矛盾,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指挥红军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界地区,巧妙地穿插于敌人重兵集团之间,调动和迷惑敌人。
当发现敌人的弱点时,立即抓住有利战机,集中兵力,歼敌一部,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从而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成为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范例。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介绍,让学生了解历史,以及体会长征精神。
二、新课1、歌曲背景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曾参加过长征的一位名叫肖华的将军回顾他在长征中的真实经历,写成了12首形象鲜明、感情真挚的史诗。
随后,晨耕、生茂、唐轲、遇秋等作曲家选择其中的10首谱成了组歌,分别描绘了10个环环相扣的战斗生活场面,并巧妙地把各地区的民间曲调与红军传统歌曲的曲调融合在一起,最终汇成了一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风格独特的大型声乐套曲——《长征组歌》。
整个组歌共分为《告别》、《突破封锁线》、《遵义会议放光芒》、《四渡赤水出奇兵》、《飞越大渡河》、《过雪山草地》、《到吴起镇》、《祝捷》、《报喜》和《大会师》10个部分,接下来我们简要的来看看红军长征的经过!今天我们要欣赏的《四渡赤水出奇兵》,是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而编写的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当中的第4首。
《四渡赤水出奇兵》教案
![《四渡赤水出奇兵》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f96545fbb68a98271fefac5.png)
《四渡赤水出奇兵》教材分析:《四渡赤水出奇兵》写的是红军长征进入贵州后,四面临敌、处境十分危急。
是毛主席力挽狂澜,在敌强我弱的不利形势下,机智用兵,四渡赤水,摆脱了蒋匪的尾追堵截,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奠定了毛主席红军统帅的地位。
它是革命史诗《东方红》中的一首歌曲,学生们则闻所未闻,所以在教学时,以各种问题的提出、讨论、演唱歌曲的主题等手段来加深学生对歌曲的印象,同时也领略了革命者的英雄主义丰采。
设计理念:1、课堂设计摆脱旧的教学模式,不再是单纯的音乐课,而是在教学内容上综合文学、历史、地理、朗诵等学科知识,充分体现新课程的学科整合和关联。
2、以聆听、感受、体验等形式来学习歌曲,“暗化”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实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
3、课程设计以长征—抗日—解放—改革开放—走进新时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主线,反映中国历史上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和有一定影响的歌曲,以此来勾起我们对过去岁月的回忆,对美的旋律的回忆。
通过各种形式、内容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在满足学生表现欲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合作与交往,力求在整个课堂教学中体现出音乐课程的人文性、综合性、创造性和愉悦性。
使学生受到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的熏陶,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
教学目标:1、能够对革命历史题材的音乐感兴趣,愿意了解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及历史背景,积极参与歌唱,聆听等音乐实践活动。
2、聆听《四渡赤水出奇兵》,感受、体验歌曲表现的内容和音乐情绪。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对革命历史题材的音乐感兴趣。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学生听《红旗飘飘》歌曲进教室。
二、新课教学学习《四渡赤水出奇兵》(1)导语: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
当我们听到这令人激动的旋律时,就会禁不住地怀念起那些令人难忘的岁月和记录那些令人难忘岁月的歌曲。
(揭题━难忘岁月•难忘旋律)(2)欣赏《四渡赤水出奇兵》:①提出问题:《四渡赤水出奇兵》从音乐情绪上分可以分几部分?表现了什么情景?最让你难忘的是哪一句或哪几句?为什么?(听歌曲前)②学生独立思考或相互商讨后回答。
【原创】《四渡赤水出奇兵》教案
![【原创】《四渡赤水出奇兵》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8e9f244192e45361166f530.png)
《四渡赤水出奇兵》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欣赏歌曲《四渡赤水出奇兵》教材:选自人教版《音乐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单元教材分析:《四渡赤水出奇兵》是《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中的第四乐章。
完成于1965年。
全曲共分十个乐章。
生动地描绘了伟大长征的壮阔图景,展示了中国工农红军无比坚强的革命毅力,战胜军事上、政治上、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两万五千里到达陕北根据地的伟大历史事件。
《四渡赤水出奇兵》采用云南民歌音调创作,分为两部分。
音乐运用了不同的演唱形式和不同的音乐情绪对比,描绘了赤水之战的整个过程,歌词赞颂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英明策略,和红军战士过雪山,涉草地的艰难及其所表现出的钢铁意志。
学情分析:初中生涯是人生成长路上最为珍贵最为重要的一段。
而现代的初中生缺乏社会责任感、对他人漠不关心、意志力比较薄弱、自控力较差、是非观念尚未形成、对外界事物缺乏客观比较和评价等等,他们的人生理想、世界观和人生观,大多是在家长、老师和一些文艺作品影响下、模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明显的想象性。
在这种情况下,对青少年进行正确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和了解,让学生们逐步树立: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要勇敢面对、百折不挠;要学会在失败与挫折中磨练自己坚强的意志,走上实现人生理想的奋斗之路。
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四渡赤水出奇兵》,让学生在音乐中了解历史,以及体会不畏艰苦、不怕困难的长征精神。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欣赏、分析音乐基本要素、听辨音色等方法,感受作品所表现的情感与意境。
三、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懂得组歌的概念;2.通过分析,深刻感受音乐要素在歌曲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和分析,体验音乐要素在作品中的作用,感受作品的精神意境。
教学难点:速度、力度、情绪等的变化在作品中的作用。
教学策略:听赏法、提问法、分析法、视唱法课前准备:教材、教学ppt、多媒体设备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
《四渡赤水》教学设计方案
![《四渡赤水》教学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c21eae4eff9aef8941e06fd.png)
《四渡赤水出奇兵》教学设计方案【设计理念】新课程理念提倡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书面文字、观看音像资料、选择和把握重要信息的能力,这个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每个人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
本教案依据课文自身的特点,在开发教学资源,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方面做出深尝试,在教材的疑难处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补充大量相关的信息资料,在教学中不断丰富和生成新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深化情感。
【教材分析】这首诗描写红军在路途难行、敌军重兵围困下,依靠毛主席的正确指挥,演出了四渡赤水、飞渡乌江、威逼贵阳、佯攻昆明、巧渡金沙江等一幕幕令人惊奇的活剧,彻底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表现了红军战士在艰难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赞扬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结合课文理解歌词中关键词句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理解歌词中心句。
二、情感目标:在深刻理解歌词的基础上,深刻体会红军战士在艰难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三:能力目标: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深情诵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歌词中关键词句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理解歌词中心句。
【教学难点】体会歌词的气势美和音乐美。
【教学准备】一、收集关于长征和四渡赤水的图片、音影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二、学生查找收集关于长征和四渡赤水的资料并自学生字词。
【教学流程】一、导入1、背诵上一课毛主席的《七律长征》2、提问:这首诗展现的内容是什么?3、明确:这首诗真实而生动的表现了革命战争时期,我红军战士在艰难环境中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重现了世纪伟人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今天,让我们学习并诵唱萧华写的《长征组歌》之《四渡赤水出奇兵》,继续感受当年的革命烽烟。
(出示课件)【设计意图】通过“温故而知新”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学习并诵唱”歌曲和醒目而颇具气势的主题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导入。
二、整体感知课文,朗读诗歌,体会情感。
《四渡赤水出奇兵》教学设计
![《四渡赤水出奇兵》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89ed24f4a7302768e9939ae.png)
《四渡赤水出奇兵》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讲解、分析、学习,使学生掌握音乐知识,组歌的概念和特点,体验力度、速度的变化在作品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四渡赤水出奇兵》让学生在音乐中了解历史,以及体会长征精神。
在讨论、探究、合作的愉悦过程中掌握演唱、演奏技巧,以达到对作品的深层感悟和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长征组歌》,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战胜政治上、军事上以及自然界的无数困难,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的英雄壮举,进而对学生进行热爱党、热爱人民军队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和讲解,使学生懂得组歌的概念和特点。
教学难点:速度、力度的变化在作品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再这首曲子的歌词中: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以及我们领袖毛泽东,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你们能联想到什么历史事件?(震惊中外的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长征组歌中的第四个乐章《四渡赤水出奇兵》音乐知识讲解。
师:同学们,你们都知道,要欣赏一样艺术作品,首先就是要知道它的创作背景:介绍长征组歌(何为组歌)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曾参加过长征的一位名叫肖华的将军回顾他在长征中的真实经历,写成了12首形象鲜明、感情真挚的史诗。
随后,晨耕、生茂、唐轲、遇秋等作曲家选择其中的10首谱成了组歌,分别描绘了10个环环相扣的战斗生活场面,并巧妙地把各地区的民间曲调与红军传统歌曲的曲调融合在一起,最终汇成了一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风格独特的大型声乐套曲------《长征组歌》。
整个组歌共分为《告别》、《突破封锁线》、《遵义会议放光芒》、《四渡赤水出奇兵》、《飞越大渡河》、《过雪山草地》、《到吴起镇》、《祝捷》、《报喜》和《大会师》10个部分,接下来我们简要的来看看红军长征的经过!今天我们要欣赏的《四渡赤水出奇兵》,是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而编写的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当中的第4首。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四单元音乐实践《四渡赤水出奇兵》|人教版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四单元音乐实践《四渡赤水出奇兵》|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89cd5df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bd.png)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歌曲表达情感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合唱实践。这个实践将演示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情感表达。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合唱实践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2)音乐知识:掌握歌曲中的音符、节奏、音高等音乐基础知识,并能运用到实际演唱中。
举例:讲解歌曲中的音符、节奏、音高,通过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演唱中运用所学知识。
(3)团队协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高音乐表现力。
举例:分组进行合唱练习,让学生在合作中提高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教学难点
(1)歌曲情感表达:学生较难把握歌曲中蕴含的红色文化情感,需要通过教师引导和情境创设来帮助学生体验。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四单元音乐实践《四渡赤水出奇兵》|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
《四渡赤水出奇兵》选自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材第四单元“音乐实践”。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1.学唱歌曲《四渡赤水出奇兵》,理解歌曲背景,感受歌曲表达的情感;2.学习简单的音乐理论知识,如音符、节奏、音高等;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4.了解红军长征四渡赤水的历史意义,传承红色文化。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演唱歌曲,并能在音乐实践中运用所学的音乐知识。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四渡赤水出奇兵》这首歌的基本概念、情感表达和红色文化背景。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音乐表达情感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四渡赤水出奇兵教案
![四渡赤水出奇兵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ae26996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6e.png)
四渡赤水出奇兵教案教案标题:四渡赤水出奇兵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四渡赤水战役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2. 分析四渡赤水战役中出奇兵的作用和策略;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4. 提高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视频或简短的故事引起学生对四渡赤水战役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知识讲解:2. 介绍四渡赤水战役的历史背景、时间和地点,让学生对此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3. 分析四渡赤水战役中出奇兵的作用和策略,解释他们是如何利用地理优势、灵活机动等手段取得胜利的。
4. 通过故事、图片或视频展示出奇兵的英勇事迹,激发学生的敬佩之情。
讨论与分析:5.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a. 出奇兵在四渡赤水战役中的作用是什么?b. 出奇兵采取了哪些策略来取得胜利?c. 你认为出奇兵的勇气和智慧对于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性是什么?展示与分享:6. 邀请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并让其他小组提出补充或不同的观点,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扩展活动:7.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其他有关四渡赤水战役和出奇兵的相关知识,并以小组报告、海报或PPT等形式展示学习成果。
总结与评价:8. 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回答以下问题:a. 四渡赤水战役中出奇兵的作用和策略有哪些?b. 出奇兵的勇气和智慧对于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性是什么?c. 你在本次学习中有什么收获和体会?教案评价与反思:9. 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包括他们在讨论中的参与度、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展示成果的质量等方面。
10. 反思教案的设计和实施过程,思考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参与度。
教学资源:- 图片、视频或故事相关于四渡赤水战役和出奇兵的素材。
- 小组讨论和展示的材料。
- 学生使用的学习资料和参考书籍。
教案扩展:1. 结合地理学科,让学生通过地图分析四渡赤水战役中的地理优势和战略部署。
2. 鼓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出奇兵的行动和决策过程,加深对战役的理解。
《四渡赤水出奇兵》(学生版)
![《四渡赤水出奇兵》(学生版)](https://img.taocdn.com/s3/m/8b3ab83d5a8102d276a22f6f.png)
“三步”即:课前、课中、课后。
“七环”即: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提示方法、学生独立学习)、学中知识质疑(记录学习困惑、问题等)合作交流探究(教师课堂导演,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交流展示)、课堂达标检测(学生独立完成、
“三步”即:课前、课中、课后。
“七环”即: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提示方法、学生独立学习)、学中知识质疑(记录学习困惑、问题等)合作交流探究(教师课堂导演,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交流展示)、课堂达标检测(学生独立完成、
“三步”即:课前、课中、课后。
“七环”即: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提示方法、学生独立学习)、学中知识质疑(记录学习困惑、问题等)合作交流探究(教师课堂导演,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交流展示)、课堂达标检测(学生独立完成、。
《四渡赤水出奇兵》教案教学设计
![《四渡赤水出奇兵》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87a4967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c6.png)
结合课文内容,讲解相关的历史、地理、 军事等知识点,拓宽学生视野。
教学方法选择
讲授法
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掌握相关知识点。
讨论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 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问答法
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 考课文内容,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教学目标与意义
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四渡赤水出奇 兵》,了解红军长征的背 景、经过和意义;掌握本 文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
和写作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讲解、讨论和 练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 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
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红军指战员英勇顽强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 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
课堂小结
知识回顾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和重点内容 ,帮助学生梳理学习思路。
情感升华
通过讲述红军长征的精神内涵和时代 价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 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革命 精神。
04
学生活动安排
小组讨论与交流
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围绕《四渡赤水出奇兵》中的关键事件、人物、战 术等进行讨论,探讨其中的历史意义、军事智慧等。
分析存在问题
教学内容不够深入
01
部分学生对四渡赤水战役的历史背景、战略意义等方面理解不
够深入。
教学方法不够灵活
02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方法缺乏个性化调整,导致部分学
生难以跟上教学进度。Βιβλιοθήκη 课堂氛围不够活跃03
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不够积极,缺乏参与课堂讨论的意愿。
提出改进措施
加强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渡赤水出奇兵》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歌词中关键词句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
2、体会歌词中表现毛主席用兵如神,红军战士过雪山,涉草地的艰难及其所表现出的钢铁意志。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歌词中心句。
2、难点:体会歌词的气势美和音乐美。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本文选自《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而作,北京部队战友歌舞团当年首演于北京。
全曲由十个乐章组成:①告别②突破封锁线③遵义会议放光辉④四渡赤水出奇兵⑤飞渡大渡河⑥过雪山草地⑦到吴起镇⑧祝捷⑨报喜⑩大会师。
这部大型声乐作品,采用领唱、重唱、齐唱、合唱及乐队的表现形成,融汇长征沿途各地民间音乐和工农红军歌曲而加以发避孕药,艺术地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若干重大历史事件,构成一部宏伟壮丽的英雄史诗,塑造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光辉形象,热情讴歌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伟大胜利。
二、作者简介:
萧华,江西兴国人。
1930年参加红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任第四军的团政委、总政治部青年部长、少共国际师政委。
长征中任第一军团组织部长、第二师政委。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是中共第八、十一、十二届中共委员。
歌词内容包括哪两部分?歌词的中心句是哪句?
三、背景介绍:
四渡赤水: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举行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
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河:1935年1月19日,一渡赤水;2月中下旬,二渡赤水;3月,三渡赤水、四渡赤水。
红军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然后急行军渡过金沙江。
从此,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四、欣赏歌曲,回答问题:
1、本首歌的目的是什么?
用凝炼的语言、丰富的画面展示了工农红军的英雄性格,塑造了人民军队的光辉形象。
2、歌曲演唱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明确:根据歌词的中心句“革命理想高于天”,我们可以把感情基调处理为:坚毅、豪迈、有力。
课后小结:
1、了解有关四渡赤水的知识,体会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与乐观豪迈;
2、体会环境烘托与渲染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