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血细胞分析仪、直方图)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篇
实验诊断
血液检查
海医附院检验科 潘 婉
血常规检查
• 即全血细胞分析,可以对感染、炎症、手术后、 血液系统疾病、肝脾病等进行辅助诊断、监测 治疗效果等。
• 标本采集与要求
– – – – 抗凝剂 :EDTA-K2 静脉采血方法 :4小时内测定 毛细血管采血方法 :半小时内测定 手指血与静脉血有差异,条件允许尽可能静 脉采血 – 尽可能同一体位(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 红细胞计数于站位时增加)、一定时间和近 似生理条件下采血
而成的血液分析工作站,将多台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全
自动网织红细胞分析仪、自动涂片染色机、机械连接系统、 电脑、高性能应用软件组合为一体的血液分析流水线(如 HST-330模块式全自动血液分析流水线)等。
按检测原理
⑴电容型:通过改变两电极之间电容量,获得脉冲信号进行计数。 ⑵光电型:利用细胞和稀释液对光的吸收度不同,使光敏元件在细胞
• 各项红细胞指数的检测原理:根据仪器检测的RBC、
HCT和Hb的数据,经仪器内存程序换算出红细胞平均体积 (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的含量(MCH)和红细胞平均血 红蛋白浓度(MCHC)。
•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由血细胞分析仪在检测红
细胞数量的过程中 ,同时测量红细胞体积大小的差异获得, 是反映外周血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RDW能直接、客 观、及时地反映红细胞大小不等的程度,对贫血的诊断有 重要意义。
中间细胞
血小板和红细胞共用一个小孔管。正常人红细胞体积和血小板 体积有明显的界限。因此血小板计数准确容易。当血细胞悬液中含有
异常血细胞(如小红细胞)时,划分界限不清。为使血小板计数有较
高的准确性,计算机对血小板和红细胞分布图进行判断,将血小板计 数的上限阈值判定线放在红细胞和血小板分布图交叉部分的最低处计 数 。
1.血细胞分析仪分型
按自动化程度可分为半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全自动血细胞分 析仪。 半自动血细胞分析仪需在主机外匹配稀释器,采集的血标 本经稀释器预稀释后再上机检测。这类仪器工作效率低,吸样 准确性差,多为手工加溶血素、混匀等,其加入量及放置时间、 因人为因素,随机误差较大,不利于质控,并且易发生“半堵 孔”或“堵孔”现象。90年代以来,在发达国家已被逐步淘汰, 国内用户也为数不多,趋于淘汰。
白细胞直方图
1、正常白细胞直方图
2、异常白细胞直方图
红细胞直方图
不同类型贫血红细胞直方图
血小板直方图
各类血小板直方图
血细胞分析仪在进行细胞分析时,将每个细胞的脉冲 根据其体积大小分配并存储在相应的体积通道中,每个通道 收集的数据被统计出相对数,表示在Y 轴上,体积数据以飞 升 (fl) 为 单 位 , 表 示 在 X 轴 上 。 可 将 白 细 胞 体 积 从 30 ~ 450fl 分为 256 个通道,每个通道 1.64fl ,依据体积大小分 别将其放在不同的通道中,得到白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初 步确认:第一群是小细胞区,主要是淋巴细胞,体积在35~ 90fl之间;第二群是中间细胞群,主要是单核细胞,体积在 90~160fl,;第三群为大细胞区,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它 分叶多,颗粒多,体积可大至160fl以上。
• 血红蛋白测定原理:在稀释的血液中加入溶
血剂后红细胞被溶解,释放出血红蛋白(Hb),后 者与溶血剂中有关成分结合形成Hb衍生物,进入 Hb测试系统,在特定波长(一般在530~550nm)下 比色,吸光度的变化与液体中H含量成正比,仪器 便可显示其浓度。
3.血细胞直方图的临床应用
• 直方图是血细胞分析仪用电阻抗原理对血 细胞进行检测,以细胞体积为横坐标,细 胞的相对数量为纵坐标,表示某一种细胞 数量分布情况,可反映细胞体积大小异质 性。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运用了较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机
械系统,菜单式操作程序,条码阅读,自动吸取样品,血
液在机器内部自动稀释,效率高,检测量准确,有利于质 控,减少了操作者实验室感染的几率。且大部分采用表面
活性剂法测血红蛋白,避免了氰化物对环境的污染,是全
面取代半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必然趋势。目前还有将全自 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自动涂片染色机、电脑及应用软件组合
70年代末80年代中,根据白细胞大小不同而源自文库生的阻抗值
或散射量的不同,已能对细胞进行分类(两分群、三分群 或五分类),且一次可报告13~14个分析参数及红细胞
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三个直方图。
80年代末,应用流式细胞术,开发了网织红细胞计数仪。 90年代初,网织红细胞检测技术应用到血细胞计数仪上。 90年代中期研制出的多功能、多参数、多分类全自动血细 胞分析仪及检测的全自动化,把临床血液学检验提高到 了一个全新的水平。
操作时,位于小孔两侧的 电极产生恒定电流。根据欧姆 定律电压变化与电阻变化成正 比,电阻值又同细胞体积成正 比,血细胞体积越大,电压越 高,在甄别器上的脉冲幅度就 越大,各种大小不同细胞产生 的脉冲信号分别送入仪器内电 脑的各个通道,经运算得出各 种细胞参数。目前,多数仪器 在给出细胞数据结果的同时还 提供细胞群体大小分布情况图 形,称之为细胞体积直方图。
通过时产生脉冲信号而计数。
⑶激光型:细胞受到激光的照射产生光吸收、光散射、发射荧光,得 到光学的、电子的信号进行计数。
⑷电阻抗型:利用血细胞的电阻大于电解质溶液(稀释液)的电阻,细
胞通过微孔时两电极之间的阻抗值增大,产生电压脉冲信号而进 行血细胞计数和体积测定。国内产品均为电阻抗型。
⑸联合检测型:采用多种现代高科技技术,如利用电阻抗、激光、高
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指标与临床应用
血细胞分析仪
血细胞分析仪实质上是指 对一定体积内血细胞数量及异
质性进行分析的仪器,包括血
细胞计数与分类、血红蛋白测
定及网织红细胞计数等众多分
析项目,是临床检验工作中最
常用的仪器。
40年代末,美国的库尔特(W.H.Coulter)发明了电阻抗法
粒子计数技术的设计专利。
50年代初,第一台血细胞分析仪(Coulter A型)应用于临 床检验。当时这种仪器为一个通道,仅能进行红细胞、 白细胞计数,故称为血细胞计数仪或血球计数仪。 60年代,在原基础上增加一个比色系统,可同时测定白 细胞数、红细胞数、血红蛋白浓度、平均红细胞体积 和血细胞比容。 70年代,开发了血小板计数,此时可做全血细胞计数。
频电磁波、流式细胞术和化学染色、特殊溶血剂等多方位联合检 测同一个血细胞。此类仪器功能多,特异性强、速度快、获得参
数多、对环境污染小。
2.电阻抗法血细胞分析仪
血细胞与等渗电解质溶液相比为相对的不良导体, 其电阻值大于稀释液的电阻值。当血细胞通过检测器 小孔管微孔的孔径感受区时,检测器内外电极之间的 恒流源电路上电阻值瞬间增大,造成两极之间电压的 变化,产生一个电压脉冲信号。每次检测中产生的脉 冲信号数,即相当于检测出的细胞数。
实验诊断
血液检查
海医附院检验科 潘 婉
血常规检查
• 即全血细胞分析,可以对感染、炎症、手术后、 血液系统疾病、肝脾病等进行辅助诊断、监测 治疗效果等。
• 标本采集与要求
– – – – 抗凝剂 :EDTA-K2 静脉采血方法 :4小时内测定 毛细血管采血方法 :半小时内测定 手指血与静脉血有差异,条件允许尽可能静 脉采血 – 尽可能同一体位(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 红细胞计数于站位时增加)、一定时间和近 似生理条件下采血
而成的血液分析工作站,将多台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全
自动网织红细胞分析仪、自动涂片染色机、机械连接系统、 电脑、高性能应用软件组合为一体的血液分析流水线(如 HST-330模块式全自动血液分析流水线)等。
按检测原理
⑴电容型:通过改变两电极之间电容量,获得脉冲信号进行计数。 ⑵光电型:利用细胞和稀释液对光的吸收度不同,使光敏元件在细胞
• 各项红细胞指数的检测原理:根据仪器检测的RBC、
HCT和Hb的数据,经仪器内存程序换算出红细胞平均体积 (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的含量(MCH)和红细胞平均血 红蛋白浓度(MCHC)。
•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由血细胞分析仪在检测红
细胞数量的过程中 ,同时测量红细胞体积大小的差异获得, 是反映外周血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RDW能直接、客 观、及时地反映红细胞大小不等的程度,对贫血的诊断有 重要意义。
中间细胞
血小板和红细胞共用一个小孔管。正常人红细胞体积和血小板 体积有明显的界限。因此血小板计数准确容易。当血细胞悬液中含有
异常血细胞(如小红细胞)时,划分界限不清。为使血小板计数有较
高的准确性,计算机对血小板和红细胞分布图进行判断,将血小板计 数的上限阈值判定线放在红细胞和血小板分布图交叉部分的最低处计 数 。
1.血细胞分析仪分型
按自动化程度可分为半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全自动血细胞分 析仪。 半自动血细胞分析仪需在主机外匹配稀释器,采集的血标 本经稀释器预稀释后再上机检测。这类仪器工作效率低,吸样 准确性差,多为手工加溶血素、混匀等,其加入量及放置时间、 因人为因素,随机误差较大,不利于质控,并且易发生“半堵 孔”或“堵孔”现象。90年代以来,在发达国家已被逐步淘汰, 国内用户也为数不多,趋于淘汰。
白细胞直方图
1、正常白细胞直方图
2、异常白细胞直方图
红细胞直方图
不同类型贫血红细胞直方图
血小板直方图
各类血小板直方图
血细胞分析仪在进行细胞分析时,将每个细胞的脉冲 根据其体积大小分配并存储在相应的体积通道中,每个通道 收集的数据被统计出相对数,表示在Y 轴上,体积数据以飞 升 (fl) 为 单 位 , 表 示 在 X 轴 上 。 可 将 白 细 胞 体 积 从 30 ~ 450fl 分为 256 个通道,每个通道 1.64fl ,依据体积大小分 别将其放在不同的通道中,得到白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初 步确认:第一群是小细胞区,主要是淋巴细胞,体积在35~ 90fl之间;第二群是中间细胞群,主要是单核细胞,体积在 90~160fl,;第三群为大细胞区,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它 分叶多,颗粒多,体积可大至160fl以上。
• 血红蛋白测定原理:在稀释的血液中加入溶
血剂后红细胞被溶解,释放出血红蛋白(Hb),后 者与溶血剂中有关成分结合形成Hb衍生物,进入 Hb测试系统,在特定波长(一般在530~550nm)下 比色,吸光度的变化与液体中H含量成正比,仪器 便可显示其浓度。
3.血细胞直方图的临床应用
• 直方图是血细胞分析仪用电阻抗原理对血 细胞进行检测,以细胞体积为横坐标,细 胞的相对数量为纵坐标,表示某一种细胞 数量分布情况,可反映细胞体积大小异质 性。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运用了较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机
械系统,菜单式操作程序,条码阅读,自动吸取样品,血
液在机器内部自动稀释,效率高,检测量准确,有利于质 控,减少了操作者实验室感染的几率。且大部分采用表面
活性剂法测血红蛋白,避免了氰化物对环境的污染,是全
面取代半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必然趋势。目前还有将全自 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自动涂片染色机、电脑及应用软件组合
70年代末80年代中,根据白细胞大小不同而源自文库生的阻抗值
或散射量的不同,已能对细胞进行分类(两分群、三分群 或五分类),且一次可报告13~14个分析参数及红细胞
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三个直方图。
80年代末,应用流式细胞术,开发了网织红细胞计数仪。 90年代初,网织红细胞检测技术应用到血细胞计数仪上。 90年代中期研制出的多功能、多参数、多分类全自动血细 胞分析仪及检测的全自动化,把临床血液学检验提高到 了一个全新的水平。
操作时,位于小孔两侧的 电极产生恒定电流。根据欧姆 定律电压变化与电阻变化成正 比,电阻值又同细胞体积成正 比,血细胞体积越大,电压越 高,在甄别器上的脉冲幅度就 越大,各种大小不同细胞产生 的脉冲信号分别送入仪器内电 脑的各个通道,经运算得出各 种细胞参数。目前,多数仪器 在给出细胞数据结果的同时还 提供细胞群体大小分布情况图 形,称之为细胞体积直方图。
通过时产生脉冲信号而计数。
⑶激光型:细胞受到激光的照射产生光吸收、光散射、发射荧光,得 到光学的、电子的信号进行计数。
⑷电阻抗型:利用血细胞的电阻大于电解质溶液(稀释液)的电阻,细
胞通过微孔时两电极之间的阻抗值增大,产生电压脉冲信号而进 行血细胞计数和体积测定。国内产品均为电阻抗型。
⑸联合检测型:采用多种现代高科技技术,如利用电阻抗、激光、高
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指标与临床应用
血细胞分析仪
血细胞分析仪实质上是指 对一定体积内血细胞数量及异
质性进行分析的仪器,包括血
细胞计数与分类、血红蛋白测
定及网织红细胞计数等众多分
析项目,是临床检验工作中最
常用的仪器。
40年代末,美国的库尔特(W.H.Coulter)发明了电阻抗法
粒子计数技术的设计专利。
50年代初,第一台血细胞分析仪(Coulter A型)应用于临 床检验。当时这种仪器为一个通道,仅能进行红细胞、 白细胞计数,故称为血细胞计数仪或血球计数仪。 60年代,在原基础上增加一个比色系统,可同时测定白 细胞数、红细胞数、血红蛋白浓度、平均红细胞体积 和血细胞比容。 70年代,开发了血小板计数,此时可做全血细胞计数。
频电磁波、流式细胞术和化学染色、特殊溶血剂等多方位联合检 测同一个血细胞。此类仪器功能多,特异性强、速度快、获得参
数多、对环境污染小。
2.电阻抗法血细胞分析仪
血细胞与等渗电解质溶液相比为相对的不良导体, 其电阻值大于稀释液的电阻值。当血细胞通过检测器 小孔管微孔的孔径感受区时,检测器内外电极之间的 恒流源电路上电阻值瞬间增大,造成两极之间电压的 变化,产生一个电压脉冲信号。每次检测中产生的脉 冲信号数,即相当于检测出的细胞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