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陕北共产党奠基人李子洲(三)领导武装起义点燃革命圣火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领导武装起义点燃革命圣火
怀念陕北共产党奠基人李子洲(三)
发布:2014-02-13来源:《民主与法制时报》作者:□特约撰稿张化民常文平
为了纪念西北革命的播火者、陕北共产党的奠基人李子洲诞辰122周年,本报特连载刊发一组追忆文章。

中国产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罗章龙曾经这样评价李子洲:“李子洲是陕北革命根据地的拓荒与播种者、奠基者;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足迹遍十一个省区,最后得以在陕北落脚,站稳脚跟。

仅此一点,李子洲同志就足以名垂青史了。


传达“八七”会议
正当陕甘地区革命形势大发展的时刻,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李子洲等同志坚持斗争,及时将党团员转入地下。

在党组织的号召下,陕甘地区掀起了声讨蒋介石和奉系军阀张作霖的斗争。

李子洲等人领导西安各界群众举行纪念“五一”暨声讨蒋介石反革命罪行的大会,并参加会后的群众示威游行,反帝、讨蒋的口号声震西安古城。

在白色恐怖之下,史可轩、刘含初等著名共产党人被杀害,李子洲等被通缉,绥德四师也被军阀井岳秀勒令解散,李子洲临危不惧,在恶劣的环境下坚持党的工作。

1927年7月,中共陕甘区委改组为陕西省委,李子洲任常委兼组织部长,随即被派往武汉向中共中央汇报工作。

8月间,李子洲化装成商人,秘密抵达武汉。

他代表陕西省委起草了《关于陕西工作开展问题向中央的请示》报告,对大革命失败后陕西的局势和冯玉祥国民军的情况作了详细汇报。

这时中共中央召开了“八七”紧急会议,提出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和实行土地革命的总方针,李子洲带着“八七”会议的文件和中央对陕工作指示的精神返陕。

9月下旬,在陕西省委扩大会议上,李子洲传达了“八七”会议的文件和临时中央对陕西工件的指示精神,会议经过讨论通过了《政治形势与工作方针决议案》及关于党的组织工作、农民斗争和军事运动等决议。

会议总结了大革命时期陕西地区党的工作,联系检查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在陕西的影响及其危害,对陕甘区委主要负责人的工作提出了批评意见。

会议仍选举耿炳光任省委书记,李子洲任省委常委兼组织部长、军委书记。

策划清涧、渭华起义
这时,李子洲主要精力用于贯彻“八七”会议的决定,策划陕西地区的武装起义。

1927年3月间,军阀井岳秀诱杀了同情革命的石谦旅长,石部官兵情绪激愤,要求复仇,在石旅工作的李象九、谢子长等共产党员按照部署准备起义。

9月间,井岳秀密谋将李象九、谢子长的部队分别从清涧调往延安、从安定开赴宜川,并乘机歼灭。

李子洲获悉后,当即指示:敌人阴谋已经充分暴露,部队决不能坐以待毙,应立即行动,举行暴动。

10月12日,清涧起义爆发,延川、延长、宜川相继攻下。

李子洲为援助起义部队,曾代表省委决定派我党掌握的许权中旅和甄寿珊师一部北上,汇合起义部队在延安、宜川一带建立军事根据地,组织革命委员会坚持斗争。

但是在井岳秀大军围攻下,起义部队被逼退大南川,损失严重。

在内部发生严重分歧的情况下,共产党员和意志坚强的官兵坚持斗争,经过整编,再次举行起义,正式举起革命旗帜,组成西北工农革命军第一游击支队,唐澍为总指挥,转战清涧、安定一带。

为了进一步推动陕西地区的武装斗争,1927年10月,李子洲和省委秘书长刘继曾起草《第五号通告》,提出要在农村“恢复农民协会,组织农民,在战争中夺取炮弹武装自已”,发动农民开展“抗粮、抗捐、抗税”,进而“领导农民夺取政权”。

李子洲既反对那种认为西北农民落后、反对进行武装斗争的错误观点,同时也反对不顾客观条件、盲目主张普遍举行武装起义的“左”的情绪,主张要积极地作好武装起义的准备,善于利用敌人矛盾,发展自己的力量。

陕西省委决定,首先组织渭(南)华(县)起义,李子洲亲自负责筹划工作。

当时驻扎商洛山区的许权中旅,是以史可轩领导的中山军事政治学校学生为基础、由我党领导的一支部队,省委先后派唐澍、刘志丹、谢子长等到许旅加强领导力量。

3月,中央批准渭华起义的行动计划。

5月初,唐澍、许权中、刘志丹等率领该旅到渭华地区,与当地农民结合举行武装起义,将所部改编为西北工农革命军,唐澍任总指挥,刘志丹任军事委员会主席,许权中为总顾问兼骑兵分队长。

起义部队在渭南地区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国民党随即派重兵“围剿”,经过一个多月的激烈斗争,起义部队终因力量悬殊而告失败。

唐澍在碾子沟战斗中英勇牺牲。

光荣牺牲
李子洲积劳成疾,但仍抱病战斗。

1929年1月底,陕西团省委书记马云藩被捕叛变,省委机关遭到破坏,2月2日深夜,李子洲和党团省委的其他负责人刘继曾、徐梦周、李大章、刘映胜等人落入敌手。

李子洲面对敌人的严刑相逼英勇不屈,冷眼相对,把敌人的审讯变成宣传我党宗旨的场所,把敌人的牢狱变成团结、教育难友的学校。

在敌人的折磨和摧残下,李子洲的病体日见衰弱。

他给妹妹登岳写信说:“我不怕死,我一个人牺牲了,还有更多的人活着,将来的社会是光明的,不要为我伤心掉泪。


李子洲生命垂危之际,在狱中难友的愤怒要求下,敌人勉强同意为他卸去沉重的脚镣,李子洲对此只轻蔑地说了声:“不用了!”1929年6月18日,李子洲在狱中不幸病逝,年仅37岁。

罗章龙同志曾经这样评价李子洲同志:“李子洲是陕北革命根据地的拓荒与播种者、奠基者;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足迹遍十一个省区,最后得以在陕北落脚,站稳脚跟。

仅此一点,李子洲同志就足以名垂青史了。


2009年,由中宣部、中组部、中央党史研究室、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部门共同组织开展的“双百人物”评选活动中,李子洲同志被推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的150名候选人之一。

(作者张化民就职于长沙税务干部学院、常文平就职于湖南省人大常委会)责任编辑: 段文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