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氨安全周知卡
气瓶(液氨)安全风险点告知牌
![气瓶(液氨)安全风险点告知牌](https://img.taocdn.com/s3/m/5351611b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9d.png)
气瓶(液氨)安全风险点告知牌
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
气瓶(液氨)安全风险点告知牌
风险等应急电话:
火警电话:119 急救电话:120 事故原因安全防范措施、要求危险因素名称:气瓶(液氨)管理责任人:风险等级:重大风险?较大风险? 一般风险? 低风险? 1、火灾爆炸 2、中毒窒息 3、强刺激性 1.气瓶未定位放置,且无防倾倒装置;2.气瓶安全符件缺少;3.介质为具有可燃性、中毒与窒息刺激性气体;4.气瓶未进行定期检验或检查时间超出规定期限;5.由于人员误操作、设备缺陷、外力因素等导致液氨泄漏,遇明火或静电火花会发生火灾、爆炸等事故;6.连接管道老化,破损导致氨气泄漏。
1、工业气瓶用支架或铁链固定, 2、操作人员局熟悉该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并按规3、定期检验维修保养工业气瓶 4、现场消防设施到位,并检查到位确保亮好 5、设置应急吸收池,仓库安装检漏探头。
重要提示向上风侧疏散人员!。
液氨安全周知卡
![液氨安全周知卡](https://img.taocdn.com/s3/m/6c0ee97e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3b.png)
液氨安全周知卡
液氨是一种广泛用于冷藏、冷冻和化学制剂的有毒气体。
为了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和减少事故的发生,以下是液氨安全的几个重要方面,需要大家周知和遵守:
1. 了解液氨的性质和危害:液氨是一种无色、刺激性气体,能导致严重的眼睛、皮肤和呼吸道刺激。
其蒸气具有高度腐蚀性,可能对人体造成永久性损伤。
因此,接触液氨的风险应始终被认真对待。
2. 掌握正确的操作程序:在与液氨打交道时,必须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包括佩戴防护手套、护目镜和防护服等。
应确保操作区域通风良好,并避免直接吸入液氨蒸气。
了解安全操作程序,并接受相关培训,以确保正确使用液氨。
3. 紧急情况的应对措施:在液氨泄漏或事故发生时,必须迅速采取措施以最大程度减少损害。
首先,迅速撤离危险区域,然后向相关人员报告情况。
同时,切勿尝试修理或遏制泄漏,应等待专业人员到场处理。
4. 定期维护和检查:定期维护和检查液氨设备和系统是保障安全的重要措施。
确保设备正常运行,检查管道和阀门是否有渗漏,以及蒸发器和压缩机是否正常工作。
若发现任何问题,应立即采取措施修复。
5. 加强培训和意识:为了提高液氨安全意识,必须定期进行培训和演练,确保员工了解并掌握液氨安全操作。
此外,通过标志和警示标识提醒员工,减少潜在的人为错误和危险行为。
所有工作人员都应遵守这份液氨安全周知卡,并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操作。
只有正确使用和遵循安全规定,才能确保液氨在工作环境中的安全使用。
为了您和他人的安全,请务必牢记这些重要内容。
祝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氨安全告知牌 (适用于快速冻结装置附近)空
![氨安全告知牌 (适用于快速冻结装置附近)空](https://img.taocdn.com/s3/m/e891d94e77232f60dccca11d.png)
氨安全告知牌 氨NH 3CAS 编号:7664-41-7 危险化学品 用途:制冷剂 UN 编号:1005 场所:速冻装置、速冻间、制冷机房、冷藏库·极易燃,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引起燃烧爆炸。
·具有腐蚀性,接触可引起眼睛、皮肤、呼吸道、粘膜刺激和腐蚀。
·吸入可引起中毒性肺水肿;可致眼睛和皮肤灼伤。
·对水生生物有极高毒性。
无色气体,强烈刺激性气味,比空气轻,易溶于水。
爆炸极限15%~30.2%(体积比),自然温度630℃。
氨气在20℃、891kPa 下即可液化,并放出大量热。
液氨泄露大量吸热,使空气中水分凝结,形成白雾。
发现氨气泄漏,立即撤离附近人员,向上风侧撤离。
立即报告。
确保安全情况下,切断泄漏源,关闭阀门。
可用开花水枪喷雾状水溶解稀释泄露的氨气。
如果没有危险,消除一切火源(火种、热源、电源)。
穿全身防火防毒服,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在上风向灭火或用开花水枪喷雾状水溶解氨气。
切断气源。
喷水冷却容器,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避免接触眼睛、皮肤,操作后彻底清洗。
避免吸入气体,在室外或通风良好处操作。
戴防护手套、防护服、防护眼镜、防护面罩。
呼吸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人工呼吸。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
用2%硼酸液或大量清水冲洗。
就医。
·严格按安全操作规程操作,严禁违章操作。
·除霜作业应由持证的制冷工按安全操作规程操作,避免热氨融霜作业。
·除霜作业时,应事先撤离快速冻结装置房间内作业人员,并随时监测冲霜情况。
公司责任部门:*******责任人:******* 电话:******* 安监局:*******消防:119 急救:120 街道办事处:*******维保单位:******* 理化特性 防护措施 急救措施 事故响应 危 险消防措施 速冻机操作安全。
职业病危害告知牌-液氨
![职业病危害告知牌-液氨](https://img.taocdn.com/s3/m/1ea7bbfcb7360b4c2f3f6430.png)
职业病危害告知牌有毒物品注意防护保障健康
液氨Ammonia
健康危害理化特性可经呼吸道进入人体。
主要损害呼吸系统。
表
现为流泪、流涕、咳嗽、胸闷,重者呼吸困难。
咳
粉红色泡沫样痰。
液态氨可致呼吸道、皮肤、眼睛
灼伤。
无色液体,有强烈刺
激性气味及腐蚀性且易挥
发。
易溶于水,与空气混
合后遇明火可发生爆炸。
与氟、氯等发生剧烈反应。
当心中毒
应急处理
抢救人员穿戴防护用具,速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去除污染衣物;注意保暖、安静;皮肤污染或溅入眼内用流动清水冲洗至少20min;呼吸困难者给氧,必要时用合适的呼吸器进行人工呼吸;立即与医疗急救单位联系抢救。
注意防护
工作场所空气中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不超过20 mg/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不超过30mg/m3。
IDLH浓度为360mg/m3。
避免直接接触液态氨。
密闭、局部排风、呼吸防护。
禁止明火、火花,使用防爆电器设备。
钢瓶泄漏时将渗漏口朝上,防止液态气体逸出。
工作场所禁止饮食、吸烟。
急救电话:120 消防电话:119。
液氨储存场所安全生产风险告知牌
![液氨储存场所安全生产风险告知牌](https://img.taocdn.com/s3/m/4949675aa0116c175e0e486e.png)
主要事故类型
火灾、爆炸、中毒和窒息
管控责任人
企业负责人
应急
处置
措施
1、发生火灾事故或其他事故,立即组织现场救助并拨打 119 报警;
2、同时第一时间报告单位负责人,启动应急救援程序;
3、按照应急救援程序,配合完成事故处置;
警示电的安全技术措施;
6、配备空气呼吸器、防化服、防化学手套类的劳动防护用品;
7、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各类特种设备必须注册登记且定期检测,安全阀、压力表类安全附件必须于检测周期内使用;
8、液氨存储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应登记建档、定期检测、评估、监控等。
9、液氨储罐上方应按规范要求加设喷淋系统(要求全覆盖整个液氨储罐区域),喷淋系统具备手动与自动开启功能,自动要与报警装置联动开启。
液氨储存场所安全生产风险告知牌
风险点名称
液氨储存场所
风险等级
较大风险/橙色
编号
主要
防范
措施
1、落实各类机械设备及特种设备的各项安全技术措施;
2、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定期开展消防应急与疏散演练,于明显位置张贴各类安全警示标志。
3、落实员工安全教育与培训,应急救援器材配备齐全;
4、液氨存储区域应安装有毒气体浓度报警仪;
氨水毒性周知卡
![氨水毒性周知卡](https://img.taocdn.com/s3/m/34d4bf1952d380eb62946dcf.png)
禁异物:卤素、酰基氯、酸类、氯仿、强氧化剂
毒性
急性毒性:LD50:350mg/kg(大鼠经口);(中等毒)
健康
危害
吸入后对鼻、喉和肺有刺激性引起咳嗽、气短和哮喘等;可因喉头水肿而窒息死亡;可发生肺水肿,引起死亡。氨水溅入眼内,可造成严重损害,甚至导致失明;皮肤接触可致灼伤。慢性影响:反复低浓度接触,可引起支气管炎。皮肤反复接触,可致皮炎,表现为皮肤干燥、痒、发红。
操作注意事项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工具。防止物品包装破损,物品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影响操作。避免与氧化剂、酸类、卤素接触。搬运时轻装轻卸。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手防护: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急
救
措
施
皮肤接触: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若有灼伤,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或用3%硼酸溶液冲洗。立即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时给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储运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氧化剂、酸类、卤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附件破损。
液氨危险源告知牌
![液氨危险源告知牌](https://img.taocdn.com/s3/m/09202c35a45177232f60a262.png)
液氨危险源告知牌
危险源告知牌
危害信息: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入液氨
健康危害: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性坏死,引起化学性肺炎及灼伤。
急性中毒:轻度者表现为皮肤、粘膜的刺激反应,出现鼻炎、咽炎、气管及支气管炎;可有角膜及皮肤灼伤。
重度者出ammonia
现喉头水肿、声门狭窄、呼吸道粘膜细胞脱落、气管阻塞而窒息,可有中毒性肺水肿和肝损伤,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
CN NO.23003 UN NO.1005 如溅入眼内,可使晶体混浊、角膜穿孔,甚至失明
危险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的清水彻底冲洗,或用3%硼酸溶液冲洗,若有灼伤,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立即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时可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应急处置:
泄漏: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隔离直至气体散尽,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
吸器,穿厂商特别推荐的化学防护服(完全隔离)。
切断气源,高浓度泄漏区,喷含盐酸的雾状水中和、稀释、溶解,
然后排掉。
也可以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厨内,漏气容器不能再用,且要经过技术处
理以清除可能剩下的气体。
储区(罐)最好设稀酸喷洒(雾)设施。
灭火:切断气源。
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
喷水冷却容器、雾状水、泡沫、二氧化
. 碳灭火器等
有毒、强刺激性个人防护设备
报警电话: 119 企业应急电话:0735--8584588。
氨水安全周知卡(危化品)
![氨水安全周知卡(危化品)](https://img.taocdn.com/s3/m/2986cca0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12.png)
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危险性警示词品名、英文名称及分子式、CC码及CAS码危险性标志腐蚀性氨水(27.5%)Ammonium hydroxide CAS No.:1336-21-6危险性理化数据危险特性熔点(℃)<-77℃沸点(℃)165℃相对密度(水=1)0.91饱和蒸气压(kPa) 1.59(20℃)本品不燃,具有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易分解放出氨气,温度越高,分解越快,可形成爆炸性气氛。
接触后表现现场急救措施吸入后,对鼻、喉和肺有刺激性,引起咳嗽、气短和哮喘等。
重者发生喉头水肿,肺水肿及心肝肾损害。
溅入眼内可造成眼睛灼伤,皮肤接触可致灼伤,口服将灼伤消化道。
反复低浓度接触,可引起支气管炎、皮炎等。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15分钟以上。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个体防护措施泄漏处理及防火防爆措施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惰性材料吸附或吸收。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泵车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最高容许当地应急救援单位名称当地应急救援单位电话MAC(mg/m3):无xxx消防中心xxx医院119120。
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氨水)
![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氨水)](https://img.taocdn.com/s3/m/f9e67a05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f2.png)
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氨水)1. 安全概述氨水是一种常见的危险化学品,其具有较高的腐蚀性和毒性。
正确使用和储存氨水是至关重要的,以确保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2. 安全操作指南为了避免事故和危险情况,请遵循以下操作指南:- 使用氨水时,应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护目镜、防化服和手套。
- 氨水应存放在密封中,远离易燃和易爆物品。
- 氨水溶液应小心使用,避免接触皮肤、眼睛和呼吸道。
- 在使用氨水时,确保通风良好的工作环境,以减少对人体的潜在影响。
- 氨水应远离食品、饮料和药物,以防止误食。
- 操作结束后,应及时将使用过的氨水密封,并安全处理废液和废弃物。
3. 应急措施如果出现意外事故或泄露情况,请立即采取以下应急措施:- 确保自身安全,并尽快远离事故现场。
- 如果可能,关闭泄漏源,避免继续泄露。
- 如果发生泄露,尽量阻止液体进入下水道、排水沟和地下水。
- 如果人员受伤或出现严重不适,应立即寻求医疗帮助,并告知医生事故涉及氨水。
- 在紧急情况下,拨打当地应急电话寻求支持和帮助。
> 注意:该安全周知卡仅为参考,具体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操作,并遵循相关法规和标准。
4. 相关法律法规使用和储存危险化学品涉及一系列法律法规,请确保遵守以下规定:5. 其他注意事项- 请定期检查氨水的完整性和密封性,如发现问题,请立即更换。
- 员工应接受相关培训,了解正确的氨水使用和处理方法。
- 在紧急情况下,请及时联系相关部门或当地执法机构,寻求专业支持和指导。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详细操作和管理应遵循相关规定和实际情况。
液氨储罐风险点告知卡
![液氨储罐风险点告知卡](https://img.taocdn.com/s3/m/c7aed8f9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59.png)
风险点名称
液氨储罐
主要危险因素描述
1、容器本体有裂缝、鼓包、变形;焊缝连接处存在泄漏现象;
2、压力表外观破损、腐蚀、指针不灵敏、刻度不清晰,缺少铅封;量程选用不正确,安全阀外观损坏,安全阀不与容器的工作压力相匹配;未设置铅封;
3、未按规定使用磁翻板式液位计,液位指示不清晰、准确。
类型
设备设施
主要事故类型
火灾爆炸、中毒窒息
责任单位
责任人
联系电话
应急处置措施
原则是首先采取控制,使事故不再扩大,然后采取措施将事故容器与系统断开,关闭设备所有阀门,用水淋浇漏氨部位,容器里氨液要及时做好排空处理。发生压力表液氨泄漏,立即关闭压力表前的截止阀。立即停止系统设备运行,对超压设备或容器进行降压处理。发生液位计泄漏时立即关闭液位计上下方角阀,对液位计氨液进行排空。
风险等级
2级
安全标志
主要风险控制措施
1、超压报警装置;配备氨气体浓度检测仪及自动喷淋、事故防爆排风机,设置围堰、紧急泄氨器、事故纳水池, 设有24小时监控系统; 消防应急器材等;安装使用符合国家行业相关标准的液氨专用压力表,压力表前安装截止阀;安全阀必须垂直安装;安全阀泄压管接至室外,高出周围建筑物,液位计上下方安装防泄漏装置;
2、定期对容器进行防腐养护;对低压容器进行保温处理;定期进行检验检测;建立压力表、安全阀、可燃气体报警器的检测周期使用台账;在检测周期内使用;按时巡检;压力表标盘上标有警戒上下限红线;液位计设有高低液位警告红线;
3、对检查人员进行压力容器安全操作知识的培训;
4、个体防护措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对容器养护时佩戴护目镜、防毒面具、胶皮手套。
液氨安全卡
![液氨安全卡](https://img.taocdn.com/s3/m/92a9bf03f242336c1eb95ef7.png)
有毒气体
液氨
Ammonia
UN编号:1005
危险货物编号:23003
主要危险性
与空气混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氟、氯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泄漏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隔离直至气体散尽,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厂商特别推荐的化学防护服(完全隔离)。切断气源,高浓度泄漏区,喷含盐酸的雾状水中和、稀释、溶解,然后抽排(室内)或强力通风(室外)。也可以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漏气容器不能再用,且要经过技术处理以清除可能剩下的气体。储区(罐)最好设稀酸喷洒(雾)设施。
储运要求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氧化剂、酸类、卤素、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急救处理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或用3%硼酸溶液冲洗。若有灼伤,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立即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接触后表现
对皮肤、粘膜等组织有强烈的刺激作用。急性中毒短期内大量吸入,初始有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经数小时至24小时,刺激症状加重,可有畏光,流泪,气急,胸闷等症状。并可并发皮下气肿、气胸。误服灼伤消化道;可致眼、皮肤灼伤。慢性影响:长期接触低浓度可刺激眼和上呼吸道。
防护措施施施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卤素接触。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职业危害因素(液氨)警示标识和告知卡内容
![职业危害因素(液氨)警示标识和告知卡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dce1ba116bd97f192279e9f6.png)
职业危害因素警示标识和告知卡内容
职业危害因素理化特性(危险特性)健康危害应急处理防护措施告知标识
氨Ammonia 具有刺激性臭味的无
色气体。
易溶于水、乙
醇、乙醚和有机溶剂,
其水溶液称氨水,呈强
碱性。
易燃,自燃点为
651℃。
液体氨溢出时
温度很低,蒸发迅速;
遇酸或氟、氯发生剧烈
反应,对铝和锌有腐蚀
性。
与空气混合,可形
成爆炸性气体,遇明火
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可经呼吸道进入人体。
主要损害呼吸系统。
表现为流泪、流涕、咳嗽、
胸闷重者呼吸困难、咳粉
红色泡沫样痰。
液态氮可
致呼吸道、皮肤、眼睛灼
伤。
抢救人员须穿戴防护
用具;速将患者移至空
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
通畅,去除污染衣物;
注意保暖、安静;皮肤
污染或溅入眼内时,用
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
冲洗各20min;呼吸困
难给氧,必要时用合适
的呼吸器进行人工呼
吸;立即与医疗急救单
位联系抢救。
工作场所空气中时间加
权浓度(PC-TWA)不超过
20 mg/m3。
短时间接触容
许浓度(PC-STEL)不超
过30 mg/m3。
IDLH浓度
360mg/m3。
避免直接接
触液态氮。
密闭、局部排
风、呼吸防护。
禁止明火、
火花,使用防爆电器设
备。
钢瓶泄漏时将渗漏口
朝上,防止液态气体溢
出。
工作场所禁止饮食、
吸烟。
1。
涉氨作业职业危害风险点告知卡
![涉氨作业职业危害风险点告知卡](https://img.taocdn.com/s3/m/998bb81e3b3567ec112d8a06.png)
企业名称:
风险点名称
涉氨作业职业危害
主要危险因素概述
由于人员误操作、设备缺陷、外力因素等导致液氨泄漏,遇明火或静电火花会发生火灾、爆炸等事故。
风险点编号
风险等级
三级风险
安全标志
主要风险控制措施
1、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2、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3、现场发现事故人员立即根据企业制订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规定的流程向企业相关管理人员进行事故报告。
3、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4、手防护:戴橡胶耐油手套;
5、其它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完毕,沐浴更衣;
6、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责任单位
主责任人
联系电话
应急处置措施
1、立即疏散厂房及周边人群,对事故现场实施隔离和警戒;
2、对受伤人员进行及时抢救,并拨打120、110电话求救;
氨气站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
![氨气站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https://img.taocdn.com/s3/m/9704aacd011ca300a6c390d9.png)
氨气站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
风险点名称编号主要的危险因素易发生的事故类型
氨气站004设备、设施缺陷;防护缺陷;
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作
业环境不良;标志缺陷有毒
物质;腐蚀性物质;指挥错
误;操作错误。
1、火灾
2、容器爆炸
3、中毒和窒息
4、其他伤害
采取的主要管控措施
1、液氨储存及使用场所应设置检测和报警装置,电气设备应为防爆型,并
采取良好的通风措施。
2、现场因设置防止氨气泄漏逸散的喷淋装置,并应设有冲洗水源和冲洗设
施。
3、氨气瓶不得接近火源和在日光下暴晒。
4、定期检查管道、法兰连接处是否存在渗漏。
应急处置措施
1、依据《氨气检测仪检定规程》标准要求,邀请专业机构对氨气报警装置
进行定期检测;确保站内电气设备具备防爆设性能,确保氨气站通风良好。
2、定期安排专业机构检测喷淋系统性能,确保处于良好状态。
3、在氨气站出入口1米内设置禁火区域,禁止在氨气站周围动火作业,夏
季做好氨气瓶防晒工作。
4、部门定期安排专人检查管道法兰连接处是否存在泄漏氨气现象。
风险等级:黄管控周期:永久管控责任人:制造部部长。
氨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告知卡
![氨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告知卡](https://img.taocdn.com/s3/m/ae9cb7115fbfc77da369b14c.png)
职业卫生咨询电话:
高浓度蒸气对眼睛有强刺激性,可引起疼痛和烧伤,导致明显的炎症并可能发生水肿、上皮组织破坏、角膜混浊和虹膜发炎。轻度病例一般会缓解,严重病例可能会长期持续,并发生持续性水肿、疤痕、永久性混浊、眼睛膨出、白内障、眼睑和眼球粘连及失明等并发症。多次或持续接触氨会导致结膜炎。
应急处理
一旦泄露,须立即撤退区域内所有人员。并向上风向转移,防止吸入蒸气,防止接触液体或气体。应急处置人员应佩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禁止进入氨气可能汇集的局限空间,并加强通风。只能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堵漏。泄漏的容器应转移到安全地带,并且仅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才能打开阀门泄压。可用砂土、蛭石等惰性吸收材料收集和吸附泄漏物。收集的泄漏物应放在贴有相应标签的密闭容器中,以便废弃处理。 抢救氨中毒者,应立即移离现场,抬至空气新鲜处,解开领扣使其呼吸畅通,注意保暖。然后联系防护站前来救援。有缺氧现象时,给予吸氧,但对长时间吸入氨气的中毒者,抢救时不能作压迫式人工呼吸,极易导致肺部损伤。
急 救 措 施
如果患者只是单纯接触氨气,并且没有皮肤和眼的刺激症状,则不需要清除污染。假如接触的是液氨,并且衣服已被污染,应将衣服脱下并放入双层塑料袋内。
如果眼睛接触或眼睛有刺激感,应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20分钟以上。如在冲洗时发生眼睑痉挛,应慢慢滴入1~2滴0.4%奥布卡因,继续充分冲洗。如患者戴有隐形眼镜,又容易取下并且不会损伤眼睛的话,应取下隐形眼镜。就医 。
氨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告知卡
作业场所产生氨气,对人体有损害,请注意防护
氨
Ammonia
理化特性
氨在常温常压下为具有特殊性恶臭的无色有毒液体,比空气轻。沸点-33.5℃,熔点-77℃,爆炸极限(V%)16%~25%。氨在常温下稳定,但是在高温下可分解为氢和氮。一般在一个大气压下450-500℃时分解。如果有铁、镍催化剂存在,可在300℃分解。
液氨危险化学品周知卡
![液氨危险化学品周知卡](https://img.taocdn.com/s3/m/460be2d8195f312b3169a520.png)
岗位:公用工程/仓管品 名健 康 与 安 全 危 害理 化 性 质中文名液氨英文名ammonia 健康危害: 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
急性中毒:轻度者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咯痰等;眼结膜、鼻粘膜、咽部充血、水肿;胸部 X线征象符合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
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加剧,出现呼吸困难、紫绀;胸部 X线征象符合肺炎或间质性肺炎。
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肺水肿,或有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剧烈咳嗽、咯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呼吸窘迫、谵妄、昏迷、休克等。
可发生喉头水肿或支气管粘膜坏死脱落窒息。
高浓度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
液氨或高浓度氨可致眼灼伤;液氨可致皮肤灼伤燃爆危险: 本品易燃,有毒,具刺激性。
危险特性: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氧化氮、氨。
外观与性状: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体 。
沸点(℃):-33.5相对密度(水=1):0.82(-79℃)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0.6饱和蒸气压(kPa):506.62(4.7℃)燃烧热(kJ/mol):无资料临界温度(℃):132.5临界压力(MPa):11.40闪点(℃):无意义引燃温度(℃):651爆炸上限%(V/V):27.4爆炸下限%(V/V):15.7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乙醚 。
禁配物:卤素、酰基氯、酸类、氯仿、强氧化剂。
警示标志第2.3 类有毒气体危险化学物质信息(周知)卡防 护 措 施操作注意事项: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手套。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氧化剂、酸类、卤素接触。
三氯甲烷、液氨安全周知卡
![三氯甲烷、液氨安全周知卡](https://img.taocdn.com/s3/m/753f448a8762caaedd33d4c1.png)
◆【泄漏应急处置】 消除所有点火源。根据气体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 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穿内置正压自给式空 气呼吸器的全封闭防化服。如果是液化气体泄漏,还应注意防冻伤 。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气体通过下水 道、通风系统和密闭性空间扩散。若可能翻转容器,使之逸出气体 而非液体。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液体泄漏物。用醋酸或其它稀酸中 和。也可以喷雾状水稀释、溶解,同时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 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 塔相连的通风橱内。如果钢瓶发生泄漏,无法封堵时可浸入水中。 储罐区最好设水或稀酸喷洒设施。隔离泄漏区直至气体散尽。漏气 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隔离与疏散距离:小量泄漏,初始隔离30m,下风向疏散白天100m 、夜晚200m;大量泄漏,初始隔离150m,下风向疏散白天800m、夜 晚2300m。
蒸气压21.3kPa(20℃),折射率1.4476。
危害信息
◆【燃烧和爆炸危险性】 一般不燃,但长期暴露于明火和高温环境下也能燃烧。 ◆【活性反应】 与明火或灼热的物体接触时产生剧毒的光气、氯化氢和一氧化碳。 ◆【健康危害】 能迅速经肺吸收,也能经消化道和皮肤吸收。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 系统,具有麻醉作用,对心、肝、肾有损害。可经乳汁和胎盘影响 子代。具有较高的胚胎毒性和轻度致畸性。
危险性标识
理化特性
◆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性气 味。溶于水、乙醇和乙醚。 ◆熔点-77.7℃,沸点-33.5℃,气体密度 0.7708g/L,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0.59, 相对密度(水=1)0.7(-33℃), ◆临界压力11.40MPa,临界温度132.5℃, ◆爆炸极限15%~30.2%(体积比),自燃温度 630℃,最大爆炸压力0.580MPa。
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氨水)
![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氨水)](https://img.taocdn.com/s3/m/1e99c07b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0b.png)
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氨水)
1. 名称:氨水
2. 目的:提供有关氨水的安全知识,以保护工作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3. 物理性质:
- 外观:无色液体
- 气味:刺激性味道
- 密度:约0.88 g/cm³
- 沸点:约25℃
- 燃烧性:可燃
4. 危险性:
- 刺激性:接触皮肤和眼睛会引起刺激和灼伤。
- 腐蚀性:可腐蚀金属和组织,引起严重灼伤。
- 吸入危险:高浓度氨气有毒,可能导致中毒和窒息。
- 燃烧危险:在接触火源时可燃烧,产生有毒气体和蒸气。
5. 预防措施:
- 使用个人防护设备,如化学防护手套、护目镜和防护服。
- 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如接触后立即用水冲洗。
- 储存氨水应远离火源和氧化剂。
- 使用氨水时应保持通风良好。
- 紧急情况下立即采取措施,如拨打紧急电话和提供适当的急救。
6. 应急措施:
- 紧急情况下切勿盲目扑救火灾,应立即通知消防部门。
- 在泄露或事故发生时,迅速撤离危险区域,并采取适当的个
人防护措施。
- 如果接触氨水导致伤害,立即寻求医疗救助。
7. 处理和储存:
- 使用防腐性储存氨水,确保密封且远离高温和火源。
- 在处置氨水废液时,遵循当地相关法规和规定。
以上是对氨水的基本安全周知,请大家遵守相关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和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险性类别有毒气体品名、英文名及分子式、CC码及CAS号
液氨
Ammonia
NH3
CAS号:7664-41-7(无水)
危险性标志
危险性理化数据
熔点(℃):-77.7
沸点(℃):-33.5
相对密度(水=1):0.82/-79℃饱和蒸气压(kPa):506.62/4.7℃危险特性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氟、氯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接触后表现
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性坏死,引起化学性肺炎及灼伤。
急性中毒:轻度者表现为皮肤、粘膜的刺激反应,出现鼻炎、咽炎、气管及支气管炎;可有角膜及皮肤灼伤。
重度者出现喉头水肿、声门狭窄、呼吸道粘膜细胞脱落、气道阻塞而窒息,可有中毒性肺水肿和肝损伤。
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
如氨溅入眼内,可致晶体浑浊、角膜穿孔,甚至失明。
现场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
或用3%硼酸溶液冲洗。
若有灼伤,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
立即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呼吸困难时给输氧。
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身体防护措施
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隔离直至气体散尽,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厂商特别推荐的化学防护服(完全隔离)。
切断气源,高浓度泄漏区,喷含盐酸的雾状水中和、稀释、溶解,然后抽排(室内)或强力通风(室外)。
也可以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
漏气容器不能再用,且要经过技术处理以清除可能剩下的气体。
储区(罐)最好设稀酸喷洒(雾)设施。
浓度
MAC(mg/m3):30 当地应急救援单位名称
新昌县消防大队
新昌县人民医院
当地应急救援单位电话
市消防中心:119
市人民医院:120
危险性类别
剧毒
腐蚀品名、英文名及分子式、CC码及CAS号
硫酸二甲酯
Dimethyl lulfate
(CH3)2SO4
CAS号:77-78-1
危险性标志
危险性理化数据
熔点(℃):-31.8
沸点(℃):188(分解)
相对密度(水=1):1.33
饱和蒸气压(kPa):2.00(76℃)危险特性
遇明火、高热能燃烧;遇水会分解;对眼、粘膜或皮肤有刺激性;会造成严重烧伤;有强腐蚀性;有剧毒,可燃;与氢氧化铵发生强烈反应,有燃烧危险。
接触后表现
对皮肤、粘膜等组织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急性中毒短期内大量吸入,初始有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
经数小时至24小时,刺激症状加重,可有畏光,流泪,气急,胸闷等症状。
并可并发皮下气肿、气胸。
误服灼伤消化道;可致眼、皮肤灼伤。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低浓度可刺激眼和上呼吸道。
现场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所污染的衣服,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上;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转移到空气新鲜处,给输氧,就医。
食入: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身体防护措施
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电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进入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用泵转移到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
浓度
MAC(mg/m3):0 .5[皮] 当地应急救援单位名称
临海市消防中心
临海市人民医院
当地应急救援单位电话
市消防中心:119
市人民医院:120
危险性类别腐蚀品名、英文名及分子式、CC码及CAS码
氢氧化钠(液碱)
Sodiun hydroxide
NaOH
CAS号:1310-73-2
危险性标志
危险性理化数据
熔点(℃):318.4
沸点(℃):1390
相对密度(水=1):2.12
饱和蒸气压(kPa):0.13(739℃)危险特性
遇酸发生剧烈反应;触及皮肤有强烈刺激作用而造成灼伤;有强腐蚀性;水解后产生腐蚀性产物。
接触后表现
本品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
粉尘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皮肤和眼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误服后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现场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所污染的衣服,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上;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转移到空气新鲜处,给输氧,就医。
食入: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身体防护措施
泄漏处理及防火防爆措施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酸工作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小量泄漏: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理。
浓度
MAC(mg/m3):0.5 当地应急救援单位名称
临海市消防中心
临海市人民医院
当地应急救援单位电话
市消防中心:119
市人民医院:120
危险性类别
易燃
有毒品名、英文名及分子式、CC码及CAS码
甲苯
Methyl benzene
C7H8
CAS号:108-88-3
危险性标志
危险性理化数据
熔点(℃):-94.9
沸点(℃):110.6
相对密度(水=1):3.14
饱和蒸气压(kPa):4.89(30℃)危险特性
本品蒸气与空气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会引起燃烧爆炸;遇易燃物、有机物会引起爆炸;触及皮肤有强烈刺激作用而造成灼伤;有麻醉性或其蒸气有麻醉性;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易燃。
接触后表现
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
急性中毒:短时间内吸入较高浓度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的刺激症状、眼结膜及咽部充血、头晕、头痛、恶心、胸闷等症状;重症可有躁动、抽搐、昏迷。
慢性中毒:长期接触可发生神经衰弱综合症,肝肿大,女工月经异常等。
皮肤干燥、皲裂、皮炎。
现场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所污染的衣服,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转移到空气新鲜处,给输氧,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身体防护措施
泄漏处理及防火防爆措施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进入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他惰性材料吸收。
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用防爆泵转移到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理。
浓度
MAC(mg/m3):100 当地应急救援单位名称
临海市消防中心
临海市人民医院
当地应急救援单位电话
市消防中心:119
市人民医院: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