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

合集下载

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的起源部位和射频消融手术成功率

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的起源部位和射频消融手术成功率

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的起源部位和射频消融手术成功率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起源位置与射频消融成功率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diopathic ventricular tachycardia,IVT)是指不伴有明显器质性心脏病,亦排除了代谢或电解质异常、遗传性心脏疾病的室性心动过速。

IVT可以起源于心内膜、心肌以及心外膜[1]。

而最常见的起源部位是右心室流出道和左室间隔面中后部(即左后分支的浦肯野纤维网处)[2]。

尽管多数预后是良好的,少数患者依然有猝死的潜在风险。

有资料显示,发生在医院外猝死幸存者中5-10%为无器质性心脏病和体表心电图异常改变的原发性室颤所致。

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RFCA)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根治性技术目前已经成为IVT获得根治的首选治疗方法。

基于RFCA技术的成熟和对心脏性猝死发生机制的深刻认识,国内外已经积极的使用这一手段治疗IVT,预防可能猝死的风险。

标测的手段也日益更新。

只要手术中能够成功标测到起源部位,成功率可以达到90-95%,复发率大约只有5%,而并发症小于1%。

手术的成功率及近、远期复发率同IVT起源部位还是紧密关联的。

1.心室流出道Ito等[3]将流出道分为六个部位:右室间隔部、右室游离壁、临近希氏束区、左室心内膜、左冠窦和远离左冠窦的左室外膜。

1.1右室流出道IVT最常见的起源部位是右室流出道(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RVOT),高达80%以上[4]。

右室流出道是一个几乎垂直的管状结构,上至肺动脉瓣,下至三尖瓣。

Chinushi等[5]早在上世纪90年代即对13例源自右室流出道的IVT进行射频消融治疗,其中9例起源游离壁,4例间隔部,手术成功率达100%。

经过18个月的观察,仅有1例复发。

Rodolfo Ventura等[6]进行了长达10年左右的随访,在71例射频消融的病例中成功率82%,但是长期随访还有30例复发,平均复发时间5.13年。

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16例临床分析

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16例临床分析

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16例临床分析李国庆;杨敏全;许力舒;吴忠东;帕尔哈提;武刚【期刊名称】《新疆医学》【年(卷),期】2002(032)003【摘要】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CA)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的疗效,并对其定位、标测方法及复发原因进行分析.方法:对16例IVT进行RFCA治疗.左室IVT 起自间隔面者以最早P电位或最早心室激动点且其前有碎裂电位(AP)处为消融靶点.其它部位的IVT均以起搏与心动过速时12导联QRS波形态完全相同处为靶点.结果:RFCA治疗IVT总成功率为93.7%(15/16),左室IVT为92.6%(13/14),右室IVT100%(2/2),1例消融失败,随访3个月~6年无一例复发,无并发症发生.左室IVT 分别起自间隔面13例,前侧游离壁1例.右室IVT流出道2例.左室间侧游离壁1例.左室间隔面IVT有效靶点处P较QRS波提前18~50 ms或心室最早激动点处V 波较体表QRS波提前32~58 ms其前有AP电位(3例占21.4%),2例右室IVT全部表现为有效靶点处起搏时与12导联QRS波形态完全相同,1例左室前侧游离壁IVT起搏时仅10导联相同,消融失败.结论:IVT应用RFCA治疗,其成功率高,并发症低.左室间隔面的IVT以最早P电位或心室最早激动点且其前有碎裂电位处为靶点,其它部位采用起搏标测,应与体表心电图12导联完全相同处为成功靶点.【总页数】3页(P27-29)【作者】李国庆;杨敏全;许力舒;吴忠东;帕尔哈提;武刚【作者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心内科,83000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心内科,83000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心内科,83000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心内科,83000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心内科,83000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心内科,83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相关文献】1.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治疗1例 [J], 张义红2.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的护理 [J], 杨丽丽3.儿童左心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临床特点及射频消融治疗 [J], 林利;袁越4.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临床分析 [J], 何柳平;邓靖5.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及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及安全性 [J], 孙朝阳;王东;陈进业;沈桂冬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突发室上速的处理方法

突发室上速的处理方法

突发室上速的处理方法一、镇静剂使用在突发室上速的情况下,首先应使用镇静剂,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减轻心脏负担。

常用的镇静剂包括苯巴比妥、安定等。

在使用镇静剂时,应注意控制剂量,避免过量使用导致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

二、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突发室上速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常用的药物包括洋地黄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等。

洋地黄类药物能够增强心脏收缩力,减慢心率,改善心脏功能。

β受体阻滞剂能够抑制心脏收缩,减慢心率,降低血压。

在使用药物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并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使用。

三、射频消融治疗射频消融治疗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或反复发作的突发室上速患者。

射频消融治疗通过高频电流产生热量,破坏异常电生理部位,达到治疗目的。

该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等优点。

在进行射频消融治疗前,应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确保患者适合接受该治疗方法。

四、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突发室上速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的方法包括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室上速摘除术等。

手术治疗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或反复发作的突发室上速患者,以及伴有其他心脏疾病的患者。

在进行手术治疗前,应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确保患者适合接受该治疗方法。

总之,突发室上速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方法。

在使用镇静剂、药物治疗、射频消融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方法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使用。

同时,患者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以降低突发室上速的发作风险。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的护理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的护理

【 要 】 目的 摘
黎 , 红 薇 郑
探 讨 经 导管 射 频 消 融 治 疗 特 发 性 室性 心 动 过 速 患 者 的护 理 方 法 。方 法 回顾 性 分 析 7 5例 行 导 管 射 频 消 发 生 术 后 并 发 症 3例 , 中 穿 刺 点 血 肿 2例 、 脏 压 塞 1 , 其 心 例 经精 心 治
特 发 性 室 性 心 动 过 速 (do ahc v n r ua iip t i e ti lr c
tc y ada I ah c ri,VT) 指不 伴有 明 显 的器质 性 心脏病 , 是
Hi 束 电极 导管 , 心 室 电极 分 级 递 增 刺 激 、 序期 s 右 程
Nu sn fRa if e u n y Cah tr Ab a in f rPa in swih I ip t i n rc l r1 c y a d a r ig o d o r q e c t ee lto o te t t d o a h c Ve tiu a h h c r i
Sh n a gha 0 0 Ch na i2 00 3, i )
【 sr c 】ob e t e Toe po et en ri g sr tg frd o r q e c ah tra lto o ain swih Ab ta t j ci v x l r h u sn ta e yo a ife u n yc t e e ba in f rp t t t e
融 治 疗 的 特 发 性 室 性 心 动 过 速 患 者 的临 床 资 料 。 结 果 疗和护理后均痊愈 出院。结论
经 导 管 射 频 消 融 治 疗 特 发 性 室 性 心 动 过 速 患 者 安 全 有 效 , 术 前 后 需 要 密 切 观 察 、 心 护 手 精

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治疗

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治疗

259现代实用医学2008年4月第20卷第4期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治疗楼钶楠,葛世俊,沈文均,陈燮晶【摘要】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CA)治疗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L VT)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ILVT患者采用激动标测法行RFCA治疗的临床资料。

结果8例ILVT起源于左室间隔部,1例起源于左室流出道部;8例标测到P电位,较体表心电图QRS波群平均提前22.5±8.1ms,1例标测到提前出现的V波,提前20ms。

均射频消融成功,无一例出现并发症。

1例再发,再次消融成功。

结论射频消融治疗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安全有效。

【关键词】心动过速;电生理学;治疗【中图分类号】R541.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800(2008)04-0259-02作者单位: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浙江宁波315040作者简介:楼钶楠,男,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系指现有诊断技术未能发现明确器质性心脏病临床证据的室性心动过速(VT)。

根据VT起源部位可分为左室特发性VT(ILVT)和右室特发性VT(IR VT)。

IL VT的发生率约占IVT的20%[1]。

射频消融(RFCA)是一种有效根治ILVT的方法。

现对我院近年来治疗的9例ILVT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1年3月至2007年7月,我院对9例IL VT患者行R FC A治疗。

其中男7例,女2例;年龄18~44岁,平均34.5±8.1岁;心动过速发作史1~10年,平均6±4.5年。

本组1例曾误诊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行慢径消融术。

术前常规行心电图、X线胸片、心脏超声心动图及动态心电图等检查均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证据。

1.2方法常规经股静脉,右侧颈内静脉放置标测导管至高位右房、His束、右室心尖部和冠状窦。

分别在右心房和右心室进行分级递增刺激(S1S1方式)和程序期前刺激(S1S2方式)诱发心动过速。

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射频导管消融术操作技术规范

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射频导管消融术操作技术规范

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射频导管消融术操作技术规范一、患者选择和术前准备1.必须进行详细的患者评估,包括详细的病史、体格检查、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等,以确定是否适合进行射频导管消融术。

2.应进行心脏彩超检查,以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是否适合进行射频导管消融术。

3.应进行血液、肝肾功能等相关检查,以评估手术风险。

二、术前准备1.患者应在手术前空腹,使用一定量的镇静剂和麻醉剂。

2.在导管插入前,对患者进行皮肤消毒,确保操作无菌。

3.对导管和相关设备进行检查,确保操作正常。

三、操作步骤1.静脉穿刺和导管放置:在导管插入处消毒后,选择一个合适的静脉穿刺点进行穿刺,并将导管插入心脏。

导管必须稳定地放置在心腔中。

2.定位和三维电生理图导入:使用放射线透视和导管定位技术,将导管放置在需要消融的心脏区域。

通过导入适当的仪器和技术,获取患者的心脏三维电生理图。

3.心脏电生理检查:通过导管对患者的心脏进行电生理检查,确定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起始点和传导途径。

4.射频能量应用和导管消融:根据心脏电生理检查结果,选择合适的射频能量和导管消融位置。

通过导管释放射频能量,将异常传导的组织消融,恢复正常的心脏传导。

5.消融效果评估:消融过程中,应监测心脏电生理图的变化,评估消融效果。

必要时,可进行再次消融。

四、术后护理和注意事项1.手术结束后,患者应在监护室接受观察,观察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的稳定情况。

2.应密切监测心电图、心率等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3.对于有并发症的患者,应进行相应的治疗和护理。

4.患者应接受抗凝治疗,避免血栓形成。

5.术后应定期进行复查和随访,评估手术效果。

总结:射频导管消融术是一种对室上性心动过速有效的治疗方法。

在操作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技术规范,选择合适的患者,并进行详细的术前准备。

在手术过程中,应密切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心电图变化,根据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术后护理和随访同样重要,以评估手术效果和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儿童左心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临床特点及射频消融治疗

儿童左心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临床特点及射频消融治疗
de rn
特 发 性 室 性 心 动 过 速 (do a i v n i lr ii t c e tc a p h ru
时可 以无 自觉症状 , 而一 部分 患者可 以出现低 血压 、 休 克 、 至 晕 厥 。成 人 射 频 消 融 治 疗 Iv 甚 L T成 功 率 约 8 % ~9 %[ 0 0 。儿 科 的 射 频 治 疗 较少 报 道 。我
临 床 论 著
儿 童左 心室 特 发 性 室性 心 动 过 速 临床 特点 及 射频 消融 治疗
林 利 袁 越
( 要] 目的 : 摘 观察儿童左心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doa i l t etclr ah cri V 的 ii t c e nf ua cyadaI T) p h fv i t L 临床特征和射频导管消融 (ai rqe c a e ralt nR C 治疗 的效 果。方法 :6例 Iv rdo eunyct t ba o F A) f he i 5 L T患儿行
( . % )rc re c dd r gfl w—pp r da d2 w r u c sfl e ltd 55 e urn e ui ol u ei n ees ce s l ra ae .Co cu in:R CA h shg n o o uy b n lso F a ih 【
S c e sr t n e c mp iai n n te t n o L . u c s a e a d fw o l t s i r ame tfrI VT c o
[ ywod ] Ii a i l etcl cya i; ai rq ec a e r bao ; r y mi; hl Ke r s d pt c e vnr ua t h cr a R do eun yct t l i A r t a C i o h f t i ra d f h e a tn hh — Nhomakorabea心 内科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室早的电生理学诊断与消融技巧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室早的电生理学诊断与消融技巧
中青年多见,运动或异丙肾易诱发 又称儿茶酚胺敏感性或运动诱发性室速 发生机制多与延迟后除极引起的触发活动
有关 此型男女均较多见,女性略多
RVOT和RMVT的起源部位
间隔侧 游离壁侧
IVT类型
左室特发性室速(ILVT) 多数起源于左室中后间隔部即左后分支 蒲肯野纤维网处,少数则起源左前分 支区域左室流出道或游离壁部位 发生机制以折返机制为主 中青年男性多见,绝大多数为持续性单 形室速
成功率及随访 并发症及预防
–Ⅲ°A-VB – 心肌穿孔,心包填塞 – 室颤及其他
IVT射频消融
影响成功率的因素 –仪器设备、方法学的掌握及操作技巧 熟练程度 – VT起源部位 解剖变异 外膜 – VT诱发条件及血流动力学状态 –靶点定位精确度、消融导管与心内膜 贴靠状况、温控导管的应用 –新的标测系统应用
自律性机制:见于RV,亦可发生于LV 触发活动机制:多发生于RVOT,亦可见
于LV。
射频消融前心内电生理检查
IVT的诱发 –诱发特点与VT机制的关系 RVA 80-90%, RVOT 10%, LV 5%
IVT的室房(VA)传导 1:1,2:1,文氏,比例不固定的不
完全性VA阻滞,完全性VA分离 –鉴别诊断
阜外医院92-2000年总结190例IVT的消融资料: 左室IVT113例,右室IVT77例,成功率分别为 90.5%和89.7%,复发率9%左右。
2004-2006年3月消融例数208例,左室IVT73 例,右室IVT135例 ( 包括频发室性早搏 ) 平均年消融例数近百例
文献报道
国外IVT射频消融报道126篇 较大系列:美国138例 日本352例
导管的选用 ILVT标测与消融
–激动顺序标测(为主) –起搏标测 RVOT-VT标测与消融 –起搏标测(为主) –激动标测

射频消融术与药物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比较

射频消融术与药物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比较

射频消融术与药物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比较射频消融术和药物治疗是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常见方法,它们有着不同的特点和治疗效果。

下面将就射频消融术和药物治疗的效果进行比较。

将首先对射频消融术进行介绍。

射频消融术是一种通过电极射频能量将引起室性心律失常的部位进行消融的治疗方法。

这种方法能够切断异常传导径路,使心脏的节律恢复正常。

射频消融术的治疗成功率通常在90%以上,且能够获得长期的疗效。

术后即可解决患者心律失常问题,恢复患者正常的心率和心律。

射频消融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对患者的创伤较小,术后恢复快。

射频消融术的操作技术要求高,操作风险较高,特别是在对心脏的复杂异常传导径路进行消融时,可能会发生心脏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药物治疗是常用的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方法之一。

该方法通过药物调节心脏的电生理过程,抑制异常传导,控制心律失常。

药物治疗的优势在于操作简单、创伤小,不需要手术。

对于一些直立性室性心律失常或治疗目标不是完全恢复正常心律的患者,药物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但药物治疗的疗效往往不如射频消融术,存在临床症状和心电图上的反复,甚至治疗无效的情况。

而且,药物治疗常常伴有不良反应,如胃肠道不适、头晕、乏力等。

长期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可能引起心脏电解质紊乱,加重原有的心血管病变。

射频消融术和药物治疗都是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但二者在治疗效果上存在差异。

射频消融术能够解决心律失常问题,恢复患者正常的心率和心律,且治疗效果持久。

而药物治疗则通过调节心脏电生理过程来抑制心律失常,操作简单,但治疗效果不如射频消融术明显。

在选择治疗方法时,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具体情况进行评估,结合医生的建议和患者的意愿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标测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标测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

功 6 , 功率 为 9 . ( 4 6 ) I VT 4 4例 成 5 5 6 / 7 ; R 2例 , 成
功4 0例 , 成功 率 为 9 . ( 0 4 ) 5 2 4 / 2 。术后 定 期 门诊
及程序 期 前刺 激 , 以诱发 、 终止 VT, 寻找 能稳定诱 发 VT的条件 。诱 发 出临 床型 VT 后 , 据 1 根 2导 联 体 表心 电图 和心 腔 内 电 图 , 大致 判 断心 室 内异 位 起 源
丙 肾上 腺 素 前后 , 次 对 心房 与 心 室进 行 分级 递 增 依
发作 时 1 2导联体 表心 电图 QR S波 形完全 相 同者 3 7 例 ,1 导联 相 同者 3例 。 1个
2 2 射 频 消融 疗效 1 9 I 患者 1 4 成功 , . 0 例 VT 0例 成 功率 为 9 . (0 / 0 ) 5 4 】4 1 9 。其 中 I VT 6 I 7例 , 成
RF A治疗 I C VT患 者 19例 , 中男 性 7 0 其 5例 , 女性 源自1 4 射 频 消融方 法 .
R C 能量参 数 设 置 为 , 设 F A 预
温度 5 ~6 输 出功率 2  ̄3 。一 般在 VT发 5 0 C, o o W
作 时放 电 , 电 l b1 未终 止 V 者重新 标测 , 放 0 5s T 若
点。
技术未 能发 现明确器 质性 心脏 病证 据 的室 性心 动 过 速( VT) , … 临床 上并不 少见 。与器质 性 心 脏病 所 致
的 VT相 比, 在 临 床 特 点 和 电生 理 特 性 等 方 面都 其
具有 特殊 性 。随着 导 管射 频 消 融 ( F A) 术 的广 RC 技 泛 应用 , 已成 为 根 治 I VT 一 种 安 全 、 效 的 方 法 。 有 本 文报道 我 院 19例 I 0 VT经 R C 治疗 的结果 。 FA 1 资料 与方 法 1 1 临床 资料 1 9 . 9 3年 6月 ~ 2 0 0 7年 9月 应 用

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速的疗效

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速的疗效
we e a lt d b a if e u n y c t e e b a i n.Bo h p c r b a e y r d o r q e c a h t r a lt o t a e— m a p n n c i a i e ma p n r s d p i g a d a tv t — v p i g we e u e t c l e t e o i i a a i f I o l a i h r n t l t o VT . Re u t Fie p te t frg tv n rc lro tl w r c VT r o z g s e s ls v a in so i h e t iu a u fo t a t I we e s c e s u l b a e y p c ma u c s f l a l t d b a e p.F u f6 p te t t n I T rg n tn r m h e t v n rce we e y o r o a i n s wih a V o i i a i g fo t e l f e t i l r s c e su l b a e y a t a i e p, a d 1 y p c a u c s f l a l t d b c i tv ma y v n b a m p. No r c r e c s o s r e d rn 1 ~ 3 e u r n e wa b e v d u i g 2 6 m o t s Co c u i n I nh . n l so VT a e s c e su l b a e t o h i c n b u c s f l a l t d wih b t mm e i t n n y d a e a d l g— t r s c e s o e m u c s .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治疗方法有哪些?1.一般治疗应着重消除精神紧张、吸烟、饮酒过度、疲劳失眠、剧烈运动等诱因,故应镇静、休息。

2.抗心律失常药治疗由于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类型不同及发生机制不同,抗心律失常药的疗效也不同。

ⅠC、Ⅱ、Ⅲ、Ⅳ类药物均可选择。

维拉帕米、普罗帕酮是对本型室性心动过速较敏感的药物。

如维拉帕米无效或不敏感可改用普罗帕酮,反之亦然。

维拉帕米药效较强,应注意其对窦房结及房室结的抑制作用。

对少数病人,尤其是伴有血流动力学干扰或不能除外有器质性病变、需要继续随诊观察者,Ⅲ类药物常被推荐。

药物治疗虽不及射频消融成功率高,但由于本型室性心动过速是一种临床经过相对良性,所以对症状不明显或经药物治疗后效果较满意者均可继续采用药物治疗。

有的患者经药物治疗后,部分病例停药后再无室性心动过速发生,原因不清楚。

(1)对LBBB型特发性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治疗:一般可采用口服维拉帕米(异搏定)40~80mg,2~3次/d,或普罗帕酮(心律平)50~150mg,3次/d。

对难治性病例可服用胺碘酮100~200mg,2~3次/d等。

也可服用β受体阻滞药[如美托洛尔(倍他乐克)12.5~25mg,2~3次/d]。

(2)控制LBBB型特发性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的药物:①维拉帕米:为首选药物。

剂量按0.25mg/(kg/次),总量平均为(18.5±2.8)mg。

也可首选5mg,加入5%葡萄糖液20ml中,缓慢静脉推注(速度10min)。

若无效,10min后追加5mg,总量不超过20mg 为宜。

有效率为60%~66.7%。

②普罗帕酮:维拉帕米无效可用此药。

静脉注射35~70mg。

③普萘洛尔(心得安)、索他洛尔:如上述治疗无效可用此药。

普萘洛尔静注1~2mg,总量<5mg(注意可导致心力衰竭、低血压、心动过缓、心脏停搏)。

索他洛尔0.5~2mg/kg,缓慢静脉注射(副作用同前)。

β受体阻滞药的疗效在50%左右。

心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护理

心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护理
室性 心 动 过 速 的部 位 , 室 流 出道 2 , 室 心 尖 部 1 , 右 例 右 例 间隔 部 1 , 室 流 出道 I 。射 频 消 融 治疗 成 功 , 例 左 例 围术 期 无 严 重 并
种 操 作 。加 强 心 电 监 护 , 切 观 察 心 律 、 率 、 压 、 吸 的 变 密 心 血 呼 化 , 定 时 询 问 和观 察 病 人 有 无 胸 痛 、 闷 、 促 、 冷 汗 、 躁 并 胸 气 出 烦 等 症 状 , 现异 常及 时 进 行 处 理 。 因 胸 闷 和 气 促 往 往 是 心 脏 压 发
文 章编 号 :64—4 4 ( 0 9 5 17 7 8 2 0 )B一1 3 —0 26 2
特 发 性 室 性 心 动 过 速 是 指 现有 诊 断技 术 未 能 发 现 明确 器 质 性 心 脏 病 的 室 性 心 动 过 速 , 发 于 中 青 年 。射 频 消 融 术是 目前 多 治 疗 特 发 性 室 性 心 动 过 速 最 有 效 的 手段 , 技 术 具 有 成 功率 高 、 该
药物 。
20 0 8年 1 月 共 对 5例 特 发 性 室 性 心 动 过 速 的 病 人 行 射 频 消 融 1 治 疗 。现 将 护 理 报 告 如 下 。
l 资 料 和 方 法
11 临床 资 料 .
5例 特 发 性 室 性 心 动 过 速 病 人 , 4例 , 1 男 女
2 2 术 中护 理 .
塞 的首 发 症 状 _ 。 _ 3 ]
2 3 术后 护理 .
发症 发 生 , 访 3 月 ~1 随 个 2个 月 , 1 复 发 外 , 余 病 例 无 复 除 例 其
发。 Leabharlann 1 2 方 法 采 用 局 部 麻 醉 下 经 皮 穿 刺 术 , 别 选 择 左 锁 骨 下 静 . 分

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的起源部位和射频消融手术成功率

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的起源部位和射频消融手术成功率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起源位置与射频消融成功率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diopathic ventricular tachycardia,IVT)是指不伴有明显器质性心脏病,亦排除了代谢或电解质异常、遗传性心脏疾病的室性心动过速。

IVT可以起源于心内膜、心肌以及心外膜[1]。

而最常见的起源部位是右心室流出道和左室间隔面中后部(即左后分支的浦肯野纤维网处)[2]。

尽管多数预后是良好的,少数患者依然有猝死的潜在风险。

有资料显示,发生在医院外猝死幸存者中5-10%为无器质性心脏病和体表心电图异常改变的原发性室颤所致。

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RFCA)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根治性技术目前已经成为IVT获得根治的首选治疗方法。

基于RFCA技术的成熟和对心脏性猝死发生机制的深刻认识,国内外已经积极的使用这一手段治疗IVT,预防可能猝死的风险。

标测的手段也日益更新。

只要手术中能够成功标测到起源部位,成功率可以达到90-95%,复发率大约只有5%,而并发症小于1%。

手术的成功率及近、远期复发率同IVT起源部位还是紧密关联的。

1.心室流出道Ito等[3]将流出道分为六个部位:右室间隔部、右室游离壁、临近希氏束区、左室心内膜、左冠窦和远离左冠窦的左室外膜。

1.1右室流出道IVT最常见的起源部位是右室流出道(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RVOT),高达80%以上[4]。

右室流出道是一个几乎垂直的管状结构,上至肺动脉瓣,下至三尖瓣。

Chinushi等[5]早在上世纪90年代即对13例源自右室流出道的IVT进行射频消融治疗,其中9例起源游离壁,4例间隔部,手术成功率达100%。

经过18个月的观察,仅有1例复发。

Rodolfo Ventura等[6]进行了长达10年左右的随访,在71例射频消融的病例中成功率82%,但是长期随访还有30例复发,平均复发时间5.13年。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前后QT间期离散度对比分析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前后QT间期离散度对比分析
113 数 据统计处理 : 应 用 SPSS101 0 进行 数据 统计 分析 ,计
2 数资料采用 χ 检 验 ,计 量资料 以 x � ±s 表 示 , 双侧检 验 P <
01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度增 高或 许提 供了粗略的心室肌细 胞间的估 计 ,而 局部心 室 肌细 胞内 活动 的不一致所致的离 散度增 高 ,不 能用 Q T 间 期
摘要 目的 : 了解射频消融术对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心室 复极的影 响以及 Q T 离散度 ( QTd) 的变化 。方 法 : 对 照分析 65 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射频消 融术 前后 Q Td 的变化 。结果 :无 论性别或 术前后比较 , QTd 检测 结果差别 不大 , 无统计 学 差异 。结论 : 射频消融术对心肌损伤很小 ,因此对特发 性室 性心 动过速患者而言射频消融术不影响心室肌的复极离散度 。 关键词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 射频消融术 ;Q T 离散度 中图分类号 :R5411 71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0052 930X (2008) 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02702 02 Q T 离散 度 ( Q T disper sion , QTd) 是 反映 心室 肌复 极的 不均匀性 , Q Td 增 大与 持 续性 室性 心 律失 常及 猝 死密 切相 关 。研究表明室性心律失常 患者的 Q Td 显著 高于非 心律失 常者 : 临床上已把 Q Td 作 为心 肌复 极不 均匀 性和 电不 稳定 性的一个重要指标 。G ill 等 [1] 研究也证实特发性 室性心动过 速伴晕厥患者的 QTd 显著 增加 , 射 频消 融术 是目 前治 疗特 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最有效 的根治 性手段 。本 研究对 65 例 特发性室性心动 过速 射频 消融 术前 后 Q Td 的 比较 ,了 解射 频消融术对心室肌复极的影响 ,以及特 发性室 性心动 过速患 者 QTd 的变化 。 性别 男 女 表 1 65 例特发性室 性心 动过速消融术前后 Q Td 结果 ( x �±s )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的护理特点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的护理特点
例 , 功 率 9. 9 。 成 2 5
2 1 术 前 准 备 : 前 一 天 给 患 者 介 绍 手 术 情 况 , 轻 患 . 术 减 者 焦 虑 心 理 , 前 半 时 使用 镇 静 剂 , 术 使用 全 导 (2导 ) 行 监 护 , 1 进 配 好 浓 度 为 2 的异 丙 肾 上腺 素 , 颤 仪涂 好 导 电胶 备 用 。 ‰ 除
QR S波 形 态 与 心 动 过 速 时一 致 。
波 呈 主波 向上 。左 室 特 发 性 室 速 心 电 图 表 现 为 右 束 支 传 导 阻
滞 , 有 病 例 排 除 器 质 性 心 脏 病 史 。共 入 选 病 例 6 所 7例 , 4 男 7 例, 2 例, 女 O 年龄 1 ~ 6 2 7岁 , 均 4 . 3 1. 1岁 ; 史 6 平 32± 59 病 h至 1 8年 , 均 2 . 2 3. 1月 。其 中 右 室 流 出道 室 早 4 平 7O ± 9O O例 , 男 2 例, 1 例, 4 女 6 有心 悸 者 3 8例 , 中 1 其 O例 有 晕 厥 病史 。 室 特 左 发 性 室 速共 入 选 病 人 2 例 , 2 7 男 4例 , 3例 , 部 有 心 慌 , 女 全 5例
刺 激 及 静 脉 点 滴 异 丙 肾 上 腺 素 后 重 复 程 序 刺 激 不 能 诱 发 室 速 为成 功 标 准 。
理 十 分 必要 。 研究 通 过 观 察 射 频 消 融特 发性 室 速 过 程 中术 前 本 准 备 、 速 诱 发 的情 况 、 发 后 血 流 动力 学 的改 变 、 融 的 成 功 室 诱 消
有 出 汗 、 昏 , 例 有 晕 厥 病 史 。所 有 患 者 无 其 它 心 血 管 疾 病 , 头 1

射频消融术与药物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比较

射频消融术与药物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比较

射频消融术与药物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比较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节律异常的疾病,可引发心率过慢、过快或不规则等症状。

室性心律失常是其中一种较为严重的类型,常常需要进行治疗以维持心脏正常的节律。

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射频消融术和药物治疗。

下面将对这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进行比较。

射频消融术是通过导管将射频能量传递到心脏特定的部位,使这些部位产生坏死,从而消除异常的传导径路或起搏点,恢复心脏正常节律。

它是一种非手术治疗方法,通常可以在局部麻醉下完成。

射频消融术的效果通常是立竿见影的,病人的心脏节律可以在手术后恢复正常,不再出现室性心律失常的症状。

射频消融术的复发率较低,除非病情复杂,一般不需要再次治疗。

而药物治疗是通过给患者口服或静脉注射抗心律失常药物,来抑制心脏异常节律的发作。

药物治疗的优点是操作简单,不需要进行手术或其他侵入性治疗,适用于一些轻中度的心律失常患者。

但是药物治疗的效果相对较为有限,药物不同人有不同的反应,对有些患者可能无法有效控制心律失常的发作。

而且药物治疗需要长时间的用药,有可能会出现耐药性和药物不良反应等问题。

对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而言,射频消融术更为有效。

射频消融术可以直接针对异常传导径路或起搏点进行治疗,可以根本上解决心脏节律异常的问题。

而药物治疗仅仅是控制症状,无法根治疾病。

虽然射频消融术需要手术操作,但是并发症较少,手术后恢复也较快。

对于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射频消融术的效果明显优于药物治疗。

射频消融术可以根治心脏节律异常,长期效果稳定,复发率低。

而药物治疗则仅仅是暂时控制症状,效果有限。

对于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射频消融术应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但是对于一些轻度病情或不宜手术的患者,药物治疗仍然是可行的治疗方法。

射频消融术与药物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比较

射频消融术与药物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比较

射频消融术与药物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比较射频消融术与药物治疗是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两种常见方法。

射频消融术是一种通过导管介入方式将异常的心脏组织进行热消融,使其失去激活电位并恢复正常的心律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则是通过给患者使用药物来抑制心律失常的发生。

射频消融术与药物治疗在治疗效果方面存在着差异。

根据临床研究数据显示,射频消融术是一种可以直接靶向异常区域,切断异常传导的方法,具有直接、快速且持久的效果。

射频消融术的成功率较高,可以有效地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并且在治疗过程中不需要依赖药物的使用。

尤其是对于一些药物治疗无效或者存在副作用的患者,射频消融术可以提供一种有效的替代方案。

射频消融术也存在一些风险和限制。

射频消融术是一种侵入性的治疗方法,可能会引起一些并发症,如心包积液、食管损伤等。

射频消融术的操作难度较大,需要经验丰富的专业医师进行操作,且手术费用较高。

射频消融术虽然可以显著降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但并不能完全消除心律失常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复发率。

相比之下,药物治疗是一种简单、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具有使用方便、费用较低等优点。

药物治疗可以通过调整天然心律的参数,抑制异常的心律传导,从而起到控制心律失常的作用。

药物治疗适用范围广泛,可以适用于不同程度和类型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

药物治疗也存在一些问题。

药物治疗并不能根治室性心律失常,只能通过抑制症状发作来缓解病情。

药物治疗有一定的副作用和风险,如心脏传导阻滞、心动过缓等。

药物治疗需要长期使用,容易引起药物耐受性和药物依赖等问题。

射频消融术与药物治疗是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两种常见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各有优缺点。

射频消融术具有直接、快速且持久的治疗效果,适用于一些对药物治疗无效或者存在副作用的患者;而药物治疗则是一种简单、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适用范围广泛。

针对不同的患者情况,医生应结合患者病情、耐受性和患者意愿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以期最大化治疗效果并减少患者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测方法
起搏标测
激动标测
前侧壁
后壁
后间隔
MV-PVC 靶点图(前侧壁)
RAO 35
LAO 45
Hiroshi Tada et al JACC 2005;45:877– 86
MV-PVC 靶点图(后侧壁)
RAO 35 LAO 45
Hiroshi Tada et al JACC 2005;45:877– 86
Failure target
VT terminates during Catheter manipulation
QRS波形态与激动出口的关系
疑难病例的标测与消融策略
常规方法失败者 术中不易诱发者
复发病例
电解剖标测窦性激动时的最早 逆向浦氏电位
Ouyang F, et al. Circulation. 2002;105:462-469
V1 V2 V3
V4
V5 V6 ABLd
Clinical PVC EX-Pace EA-Pace
I II III avR avL
avF
V1 V2 V3 V4 V5 V6 ABLd
Array
RAO30°
EX
EA
RAO30° Array
Clinical PVC EX-Pace EA-Pace
I II III avR avL avF
窦律下非接触标测相关区域浦 氏纤维网并线性消融
Chen M, et al. Europace. 2005;7:138-144
Pre Post
I II III R L F V1 V2 V3 V4 V5 V6
病例1
Pre Post 病例2
Pre Post 病例3
Pre Post 病例4
Pre Post Pre Post
Retro-PP Ante-PP
Ventricular stimuli
DP
Earliest PP
Tachycardia
激动标测时的注意点
病 例 介 绍
Incessant Tachycardia
325ms
356ms
ABL
QRS morphology changed during the first RF delivery, together with P-P Interval Lengthening and tachycardia cycle length prolongation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 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速 • 左室分支性室速 • 左室流出道室速 • 二尖瓣环室速 • 三尖瓣环室速
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速机制
• 触发活动 • 自律性增加 • 折返激动
心电图特点
常用标测方法--起搏标测
RAO30°
1 23 4 56 7 89
RVOT-VT射频消融失败的原因
V1 V2 V3 V4 V5 V6
二尖瓣环室速/室早心电图特点
➢ 胸前导联移行早(V1或V2) ➢ 起始部分有delta波,向量与相应部位W-P-W相似 ➢ 二尖瓣前侧起源QRS图形近似主动脉窦起源室速,但
QRS时程与类本位曲折时间较前者长,可能由于二尖 瓣环起源者位于心外膜下 ➢ 越靠近游离壁,QRS时程越长,且在下壁导联终末部 分有曲折波 ➢ 下壁导联和I,aVL导联向量有助于区分前侧和后侧起 源 ➢ 后侧部分:I导联Rs,V1导联R;后间隔I导联R,V1导 联有负向成分
病例5
病例6
• 诊断错误(PA瓣上、LVOT) • 标测方法的局限性或使用不当 • 消融能源问题
R波时间大于QRS 总时间的50%, r与S的振幅比大于 30%
V1 V2
RVOT-VT起搏标测的局限性
Clinical PVC EX-Pace EA-Pace
I II III avR avL avF
起搏标测
三尖瓣起源图形特点
• 左束支阻滞图形 • I导联R波较RVOT高 • aVL导联绝大多数为正向 • 下壁导联正向较少见 • aVR与aVL导联Q波的比值较RVOT大
后侧
前侧
前间隔
三尖瓣环前间隔部分室早消融心内电图及影像
左室特发性室速
机制的认识
窦律
心室S1S2刺激
诱发心动过速
Retro-PP Sinus rhythm
DP
EX2
Abl
EX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Tachycardia
DP PP
Target Site
HV>25ms HV=15~25ms HV<15ms
起源于左侧希浦系统近端的ILVT
VT1
VT2
VT with alternating QRS axis
Recurred VT
Sinus rhythm
Long HV interval during V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