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课程教学方案

合集下载

一体化课程教学方案

一体化课程教学方案

⼀体化课程教学⽅案《机械零部件的⼿⼯加⼯》课程⼀体化教学实施⽅案⼀、课程定位与建设基础《机械零部件的⼿⼯制作》课程是机电⼀体化技术专业的六门重点建设的核⼼课程之⼀,主要由以典型零件的⼿⼯加⼯为载体设计的5个学习情境组成,通过教学做⼀体化的⽅式完成课程的教学。

学⽣在进⾏典型零件加⼯的过程中完成⾦属材料性能及选⽤、零件图的识读,常⽤⼯具、量具的正确使⽤以及零部件的装配等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并在掌握零件⼿⼯制作的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了解⼯作过程、⼯艺流程,学会⼯作⽅法,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今后⼯作奠定扎实的基础,为机电⼀体化专业学⽣毕业后从事机械产品加⼯、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与维护、机电设备的操作以及机电设备的销售服务等技术⼯作奠定坚实的机械⼯程基础。

该课程在⾻⼲校建设过程中,为机电⼀体化专业重点建设的课程,⽬前已完成⼀轮的教学做⼀体化教学实验,基本完成了院级精品课程,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公开出版了专门为该课程进⾏教学做⼀体化教学配套的以学⽣⼯作页为核⼼的教材,打造了由名师领衔,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学团队,同时建⽴了专供该课程进⾏教学做⼀体化教学的教室,⼀体化教学的基础⾮常好。

⼆、⼀体化教学设计思路1、课程中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梯度性和实⽤性改变传统的理论讲授和实践训练分别进⾏的在不同的场地由不同的教师教授的理论实践相脱节的做法,把传统实践教学中的先分项训练,在模拟综合的做法,变成以六个与⼯作岗位密切关联的以真实⼯作任务为基础的教学情境,有较为简单的螺纹配合件的加⼯到较为复杂的台虎钳制作,使得学⽣在完成⼯作任务的过程中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且具有明显的由易到难的梯度递进关系,并且对于学⽣今后从事机械零部件的加⼯与装配零⼯作具有较为实⽤的知识和技能积淀。

2、课程载体的创新与特⾊教学情境⼀:螺纹配合件的加⼯,主要训练学⽣对⾦属材料的认识、简单零件图和装配图的识读,零件的⽣产过程认识,螺纹结构认识、简单⼯量具的使⽤以及划线、锯、锉、钻、攻丝、套扣等基本知识和能⼒的运⽤;教学情境⼆:鸭嘴锤的制作,主要是让学⽣在有⼀定的⼿⼯加⼯技能和材料、读图等知识的基础上,⾃⼰设计制作⼀个简单实⽤⼯具,进⼀步提⾼对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同时要求学⽣能进⾏简单零件图的绘制,正确选材、合理选择⼯具、量具和进⾏操作,正确选择热处理;教学情境三:⼿⼯制作V型镶配三套件,主要训练学⽣掌握叫精密零件的组合件加⼯和装配,特殊⼯作条件下零件选材和热处理特点,简单部件加⼯与装配要求;教学情境四:万能分度头的装配,主要训练学⽣掌握精密部零件的拆解和装配,特殊⼯作条件下精密零件加⼯与装配要求;教学情境五:⼿⼯制作台虎钳,主要训练学⽣对于同⼀个产品多种材料,多种类型的配合类型同时存在时如何正确选择材料、加⼯前后热处理法的选择,零件质量的检验以及产品装配质量的检验;情境五:制作台虎钳情境三:V型镶配三套件的制作情境⼆:鸭嘴锤的制作情境四:分度头的拆解与装配由简到难,由模拟到创新,能⼒培养逐层递进情境⼀:螺纹配合件制作采取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六步教学法,注重学⽣对于⽣产组织过程的能⼒培养将每个学习情境分成若⼲个学习活动,讲所要学习的知识点、技能点穿插到每⼀个学习活动中,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学⽣是学习的主体,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必须能够引导学⽣清晰地知道所学知识的有什么⽤、怎么学,如何学的更好。

教育学课程教学一体化设计方案

教育学课程教学一体化设计方案

教育学课程教学一体化设计方案一、综述本教学一体化设计方案旨在通过整合教育学专业相关课程内容,促进学生跨学科思维和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本方案将涵盖课程整合的背景、设计原则、具体实施方案和评估体系等内容。

二、背景当前教育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存在较多的碎片化现象,导致学生无法全面理解专业知识,缺乏对教育问题的系统性思考能力。

因此,有必要对教育学课程进行整合设计,构建一体化的教学体系。

三、设计原则1.跨学科整合:整合教育学相关的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学科内容,构建跨学科知识体系。

2.问题驱动:以真实教育案例和问题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

3.实践导向:注重实践环节,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多元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手段,包括考试、论文、项目展示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四、具体实施方案1.课程整合:在教育学专业核心课程中,融入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相关课程内容,构建教育学一体化知识体系。

2.问题导向教学:引入问题式教学模式,设计真实案例和问题,并引导学生在跨学科背景下进行思考和讨论。

3.实践环节设置:设置实习、实训环节,让学生亲身参与真实教育实践,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4.项目式学习:设计跨学科项目,要求学生团队合作,结合理论知识,解决具体教育问题。

5.多元评价:采用闭卷考试、开放式论文、项目展示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评估体系1.教学效果评估:通过考核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评估教学效果。

2.学生反馈评估:定期收集学生对课程设计的反馈意见,指导教学改进。

3.教师评估:教师参与教学一体化课程设计的效果,对教师进行评估。

综上所述,通过本教育学课程教学一体化设计方案的实施,有望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为学生未来的教育工作做好准备。

特殊应用场合及相应条款增加1. 在线教育平台实施增加条款:•技术支持与培训:提供教师和学生在线教学平台的技术支持和培训,确保教学顺利进行。

初高中一体化课程(2+4)实验班方案

初高中一体化课程(2+4)实验班方案

初高中一体化课程(2+4)实验班方案一、背景与目标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认识到初高中教育是一个有机整体,应当加强初高中之间的衔接与沟通。

为此,我们提出《初高中一体化课程(2 4)实验班方案》,旨在构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促进初高中教育的有效衔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本方案的目标是:1. 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初高中学习环境,提高学习兴趣和动力;2.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3.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二、课程设置1. 课程设置:我们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课程计划,包括必修课、选修课和实践课等。

2. 课程结构:必修课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选修课和实践课则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方向,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和差异化的发展。

3. 课程内容:课程内容要符合学科规律和课程标准,同时要与初高中知识体系有机衔接,确保学生在初中基础上进行高层次的学习。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项目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2.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勇于创新;3. 定期开展教学评估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确保教学效果和质量。

四、师资队伍1. 实验班教师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熟悉初高中教育规律和课程标准;2. 学校将加强对实验班教师的培训和指导,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3. 学校将建立一支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技能的师资队伍,为实验班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五、评价与反馈1. 学校将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对实验班的教学效果和质量进行评估和反馈;2. 评价方式包括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方式,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3. 根据评价结果,学校将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不断优化实验班的教学方案。

总之,《初高中一体化课程(2 4)实验班方案》旨在构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促进初高中教育的有效衔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工学一体课程建设方案模板

工学一体课程建设方案模板

一、背景与目标1. 背景: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工学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逐渐成为主流。

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我校决定开展工学一体化课程建设。

2. 目标:(1)构建符合国家职业标准、满足社会需求的一体化课程体系;(2)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3)实现校企合作,促进学校与企业共同发展。

二、课程体系构建1. 课程门类:根据专业特点,设置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实训课程、素质拓展课程等四大门类。

2. 课程内容:(1)理论课程: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围绕专业核心知识,开展理论教学;(2)实践课程:结合实际工作过程,开展项目式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3)实训课程:依托企业资源,开展实践教学,使学生熟悉企业生产流程;(4)素质拓展课程: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沟通能力、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

3. 课程设置:(1)理论课程:占总课程比例的40%,确保学生掌握专业核心知识;(2)实践课程:占总课程比例的30%,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3)实训课程:占总课程比例的20%,提高学生适应企业生产的能力;(4)素质拓展课程:占总课程比例的10%,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三、教学实施1. 教学模式:采用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2. 教学方法:采用项目式教学、案例教学、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3. 教学评价: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包括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企业评价等,全面评估学生综合素质。

四、师资队伍建设1. 师资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工学一体化课程开发培训等,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2. 教师引进: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创新精神的企业技术人员,充实师资队伍。

3. 教师考核: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激发教师教学积极性。

五、校企合作1. 建立校企合作机制,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确保课程设置与企业需求相匹配。

一体化教学设计方案范文

一体化教学设计方案范文

一体化教学设计方案范文一、设计背景与教学目的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创新。

一体化教学是一种将传统的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旨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设计方案旨在通过设置实际案例分析的课程内容和在线学习平台,帮助学生通过实践来掌握知识,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组织结构本设计方案以商业管理课程为例,教学内容涵盖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相关知识。

在课程中设置了实际案例分析的环节,通过案例来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在线学习平台提供了辅助教学资源,学生可以在课后进行深入学习和讨论。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实际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案例包括市场营销策略、员工管理方案、财务评估等内容,学生可以分小组进行讨论和总结。

2.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在小组中共同讨论案例分析,交流看法,并形成共识。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在线学习平台:在线学习平台提供了教学资源和讨论平台,学生可以在课后进行深入学习和交流。

教师可以在平台上发布课程资料和指导学生学习。

四、教学评价与改进1.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学习成绩等方式进行评价。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将作为评价指标,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讨论质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价。

2.教学改进:根据评估结果,及时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调整和改进。

可以增加更多实际案例分析,提高案例的难度,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学习动力。

五、教学效果与意义通过一体化教学设计,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学生可以灵活地安排学习时间,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综上所述,一体化教学设计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奠定基础。

一体化教案模板

一体化教案模板

【课程名称】(请填写课程名称,如:小学语文、初中数学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掌握(具体知识点);- 培养学生(具体技能)。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具体活动)提高学生的(具体能力); - 引导学生学会(具体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具体价值观)。

【教学重点】(简要列出本节课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知识点)【教学难点】(简要说明本节课中可能存在的教学难点)【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准备好相关教学课件、教具;- 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素材; - 准备好课堂提问、讨论等互动环节的设计。

2. 学生准备:- 提前预习(具体内容);- 带好学习用品,如笔记本、笔等;- 准备好参与课堂互动。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2. 提出问题,引入新课;3. 回顾旧知,为新课铺垫。

二、新课讲授1. 讲解知识点,讲解重点、难点;2. 结合实例,加深理解;3. 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素材,帮助学生直观感受;4. 进行课堂提问,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三、课堂活动1. 小组讨论,交流心得;2. 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3. 角色扮演,提高实践能力;4. 开展课堂游戏,活跃气氛。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2. 总结重点、难点;3. 鼓励学生课后复习,巩固知识。

五、布置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3. 撰写心得体会。

【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哪些知识点掌握较好,哪些知识点存在困难?2. 课堂互动环节是否有效,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3. 教学方法是否合理,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4. 课后作业是否具有针对性,是否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教学评价】1.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2. 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度;3. 学生对课堂氛围的满意度;4. 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

通过以上一体化教案模板,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完善,以提高教学效果。

一体化教学设计(8篇)

一体化教学设计(8篇)

一体化教学设计(8篇)文档综述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体化教学设计的全面指南,涵盖八个核心方面。

一体化教学设计是指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估、教学资源、教学环境、教师专业发展、学生支持和学校管理等多个方面有机结合,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研究成果。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每个方面的关键要素和实践建议,以帮助教育工作者设计和实施一体化教学方案。

1.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一体化教学设计的基础。

内容应符合课程标准,涵盖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教师应选择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的内容,以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

此外,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研究进度和能力,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活动,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2.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各种方法和技巧。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小组合作、项目式研究等。

同时,教师应注重运用信息技术,如多媒体、网络等手段,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学评估教学评估是一体化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应设计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包括形成性评估和总结性评估,全面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

此外,教师还应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4. 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包括教材、课件、教学工具等。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教育资源。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共享、合作等方式,开发和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5. 教学环境教学环境是指学生研究和教师教学的场所和条件。

学校应为学生提供安全、舒适、便捷的研究环境,并注重教室布置、设施配置等方面,以提高学生的研究积极性和效果。

6. 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体化教学设计的关键环节。

学校应制定教师培训计划,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素养。

同时,学校还应鼓励教师参与学术交流、课题研究等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7. 学生支持学生支持是指为学生提供研究辅导、心理辅导等方面的帮助。

学校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为有特殊需求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支持服务,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自主研究的能力和惯。

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方案

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方案

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案一、指导思想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的综合职业能力要求为基础,确定课程学生的培养目标。

突破传统的学科体系教学模式,以工作任务为引领、以岗位的工作项目为主线、以体现职业能力培养要求的案例为课题,建立一种课程体系。

二、课程要求1、课程理实课时比例为3:7以上,根据学生情况,可做小的调整;根据课程比例折算,一体化课时折算率为0.75.2、课程根据教学计划,在编写教学大纲前,定好相关的课题(项目),符合国家职业鉴定标准和社会需求。

三、"一体化"教学计划专业教学计划是组织、实施教学活动的纲领和依据,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前提。

根据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和社会的需求,以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就业为导向,制定一体化培养目标,将学生所学专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分成若干个模块,每个模块都有核心技能和辅助技能,各技能模块又都具体理论和技能要求。

四、"一体化"教学大纲根据"一体化"教学计划,课程一旦确定以后,每一门课程都应制定出教学大纲,编写相应的教材。

教学大纲是学科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它以纲要的形式规定了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知识、技能的范围、深度与体系结构;教学进度和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它是编写教材和进行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也是检查学生学业成绩和评估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准则。

此外,教学大纲是教师工作的主要依据,因此,教师在应用教学大纲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也必须要遵循一定的要求。

无论是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的选编,授课计划的制订,还是成绩考核,教学检查及课程评估都要以教学大纲为依据。

教学大纲明确规定本门课程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确定本门课程教学的基本任务和要求,依据学科的知识系统与有关先行课、后继课之间的联系,确定各章、节的基本内容、重点和难点,并能反映出本学科的新产品和新技术的方向;同时要提出本门课程教学组织实施的原则和学时数,并分列讲授课内容、实训内容及其他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学时数的分配。

一体化课程方案

一体化课程方案

一体化课程方案引言一体化课程是指将不同学科之间的相关内容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套更具综合性和实用性的课程方案。

这种课程设计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体化课程方案是学校教育改革的一种重要举措,对于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一体化课程方案的概念和设计原则,并提供一些实施该方案的建议。

一体化课程方案的概念一体化课程方案是指将多个学科的相关内容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通常,一体化课程方案通过跨学科的活动和项目来实现学科之间的整合。

这种课程设计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一体化课程方案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他们在跨学科学习中的表现和应用能力。

一体化课程方案不仅仅是将不同学科的内容堆砌在一起,而是要将各学科的知识、技能和概念融合在一起,形成有机的整体。

通过一体化课程方案,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科之间的关系,实现跨学科的综合学习。

一体化课程方案的设计原则设计一体化课程方案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 明确目标和标准在设计一体化课程方案之前,需要明确课程的目标和评估标准。

这样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和评估学生的学习。

2. 确定主题和核心概念一体化课程方案应该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并确定核心概念。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并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整合在一起。

3. 整合学科内容一体化课程方案要求将不同学科的内容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教师应该深入研究学科之间的关系,并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和项目,以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学习和知识整合。

4. 引入实践和应用一体化课程方案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因此,教师应该设计与现实生活相关的项目和活动,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5. 培养综合能力一体化课程方案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社交和合作能力等。

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促进学生在不同方面的综合发展。

一体化教学实施方案(最新)

一体化教学实施方案(最新)

一体化教学实施方案(最新)一体化教学实施方案(最新)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教学模式也在不断更新。

一体化教学即整合传统教学和现代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本方案旨在推动学校一体化教学的实施,促进教育教学的创新和发展。

1.提升教学效果:通过整合传统教学和现代技术手段,提升学生学习效果,激发学习兴趣。

2.促进教学创新:鼓励教师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实现课堂教学的多元化和个性化。

3.建设学习共同体: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实施步骤1.制定一体化教学指导方针:明确一体化教学的目标、原则和方法,为教师提供具体的指导和支持。

2.教师培训和支持:组织专业师资团队,开展一体化教学理论与实践培训,并提供教学资源和技术支持。

3.教学资源整合和共享:建设教育技术平台,整合各类教学资源,搭建师生互动交流平台,促进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应用。

4.课程设计与实施:鼓励教师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并实施富有创意的一体化教学课程。

5.实施效果评估:建立一体化教学的评估体系,定期对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水平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改进方案。

风险与对策1.技术设备不足:加强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设备。

2.教师抵触情绪: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对教师的理论和实践培训,提高其接受一体化教学的能力和意愿。

3.学生学习能力不足:强化学生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供学习辅助和支持措施。

预期效果1.教学效果显著提升,学生成绩和学习兴趣明显增长。

2.教师教学方法得到更新和拓展,教学效率明显提高。

3.学生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得到提升,形成良好的学习共同体。

结束语一体化教学是教育教学的未来趋势,是推动教育教学变革和创新的有效手段。

我们相信通过全体师生共同努力,一体化教学将会为学校教育带来新的活力和发展。

特殊应用场合特殊场合一:农村教育针对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匮乏、学生学习条件差的情况,需要增加以下条款:1.教师培训和支持:特别针对农村地区教师,开展针对性的一体化教学理论与实践培训,提供特殊教学资源和技术支持。

一体化课程教学实践案例(3篇)

一体化课程教学实践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随着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深化,实践教学在培养工程人才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传统的课程设置往往以学科为中心,课程内容相互独立,缺乏系统性,难以满足现代工程教育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为了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们尝试将“工程力学”与“机械设计”两门课程进行一体化教学,以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

二、课程整合的目标与原则1. 目标:- 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 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 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2. 原则:- 系统性原则:将“工程力学”与“机械设计”两门课程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 实践性原则: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动手能力。

- 创新性原则:鼓励学生进行创新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三、课程整合的具体实施1. 课程内容整合:- 将“工程力学”中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计算方法融入“机械设计”课程中,使学生能够将力学知识应用于机械设计。

- 在“机械设计”课程中,增加力学分析、强度计算等内容,使学生对机械结构有更深入的理解。

2. 教学方法整合:- 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实际工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 采用翻转课堂,让学生课前预习,课堂上进行讨论和实验,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 引入工程软件,如SolidWorks、ANSYS等,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设计和分析。

3. 实践教学环节:- 开展机械设计竞赛,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

- 组织学生参观企业,了解工程实际,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责任感。

- 设立工程实践基地,让学生参与实际工程项目的研发,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四、案例描述以一个典型的机械设计项目——汽车发动机支架为例,描述一体化课程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

1. 课程内容整合:- 在“工程力学”课程中,重点讲解支架的结构力学分析,包括受力分析、应力分析、位移分析等。

初高中一体化课程(2+4)实验班方案

初高中一体化课程(2+4)实验班方案

初高中一体化课程(2+4)实验班方案摘要:一、引言二、初高中一体化课程(2+4)实验班方案概述1.课程背景2.课程目标3.课程设置三、初高中一体化课程(2+4)实验班方案的优势1.学制优势2.课程优势3.师资优势四、初高中一体化课程(2+4)实验班方案的实施1.招生对象与规模2.课程安排与教学方式3.评价机制与升学途径五、结论正文:一、引言初高中一体化课程(2+4)实验班方案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探索初高中课程的有效衔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多可能。

本文将对这一方案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

二、初高中一体化课程(2+4)实验班方案概述1.课程背景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我国教育部门开始关注初高中课程的有效衔接,以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育质量。

初高中一体化课程(2+4)实验班方案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

2.课程目标初高中一体化课程(2+4)实验班方案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全面发展人才。

3.课程设置初高中一体化课程(2+4)实验班方案的课程设置充分体现了初高中衔接的特点,既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又关注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求。

课程内容包括国家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校本课程等。

三、初高中一体化课程(2+4)实验班方案的优势1.学制优势初高中一体化课程(2+4)实验班方案将传统的初高中六年学制压缩为五年,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初高中课程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提前进入大学阶段的学习。

2.课程优势初高中一体化课程(2+4)实验班方案的课程设置更加合理,有利于学生全面、均衡地发展。

同时,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为未来的职业规划提供依据。

3.师资优势初高中一体化课程(2+4)实验班方案汇集了优秀的教师资源,教师队伍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高度的教学责任感,能够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教学。

四、初高中一体化课程(2+4)实验班方案的实施1.招生对象与规模初高中一体化课程(2+4)实验班方案主要面向初中应届毕业生,招生规模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确定。

一体化课程教学方案

一体化课程教学方案

一体化课程教学方案一、背景近年来,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提出了一体化课程教学的理念。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我校决定制定一体化课程教学方案,以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二、目标1.提高学生的跨学科知识和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方案内容1. 教学内容安排•将不同学科的相关内容进行整合,形成多学科交叉的教学内容。

•设计项目性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跨学科的实践中获取知识和技能。

2. 教学方法•采用探究式学习和问题解决式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融合项目制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 评价体系•设计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作业表现、项目成果展示等多种形式。

•重视学生的过程性评价,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实施步骤1.制定一体化课程教学计划,确定教学内容和时间安排。

2.培训教师,提升教师的跨学科教学能力和项目设计能力。

3.确定一体化课程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保障教学效果。

4.针对学生特点进行个性化教学,关注学生的成长发展。

五、效果评估•通过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养评价,评估一体化课程教学的效果。

•定期进行教师教学反馈和学生学习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案。

通过实施一体化课程教学方案,我们将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具备跨学科知识和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特殊的应用场合1.高中项目学校2.国际学校针对高中项目学校的应用场合增加的条款•增加专业化课程比重,以满足高中项目学校的教学需求。

•加强与大学合作,促进学科知识的深度学习和实践应用。

相关问题及注意事项•问题:学生在跨学科学习中可能会面临知识负荷过重的情况。

•解决办法:设置课程分层,让学生有选择性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针对国际学校的应用场合增加的条款•增加国际理解与交流的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设计国际合作项目,让学生参与国际性的课题研究和交流活动。

一体化课程设置方案

一体化课程设置方案

一体化课程设置方案一体化课程设置方案是指将不同学科间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整合,打破传统学科分隔的界限,促进跨学科综合学习和能力培养的一种教育模式。

以下是一体化课程设置方案的一般步骤和原则:1.明确目标:确定一体化课程的目标和期望结果,包括跨学科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培养。

2.识别主题:选择一个主题或核心问题,这个主题应该能够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3.整合内容:根据主题,整合相关的学科知识和技能,确保各个学科的内容能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体化的学习任务和活动。

4.设计学习活动:根据整合后的内容,设计具体的学习活动,包括实践、探究、合作、创新等多种形式,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跨学科的学习。

5.评价与反馈:设计相应的评价方式,评估学生在跨学科学习和能力培养方面的表现,并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6.持续改进:不断总结和反思一体化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过程,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反馈进行调整和改进,使一体化课程能够不断适应变化的教育需求。

在一体化课程设置方案中,需要注意以下原则:1.跨学科整合:将各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和互相促进。

2.问题导向:以问题或主题为导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3.学生主体性: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主动学习,鼓励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实践等方式构建知识,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能力。

4.实践导向: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关注与社会实际需求和问题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多元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综合考察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态度,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反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一体化课程设置方案的设计需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现实教育情境,整合多个学科的资源和内容,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跨学科的综合能力。

同时,要注意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改进和适应教育变革的要求,以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校园一体化教学工作实施方案范本(3篇)

校园一体化教学工作实施方案范本(3篇)

校园一体化教学工作实施方案范本范文1一、指导思想围绕我院创建全国一流技师学院总体目标,以我院《齐心合力拼搏攻坚努力实现创建全国一流发展目标》,《一体化教学改革实施方案》文件精神为指导,学习全国第一批试点院校一体化教学改革的经验,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结合我系各专业实际情况,大力推进岗位需求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融合,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促使教学改革、技能竞赛、师资队伍建设和科研水平等项管理工作再上新水平,提高我院办学能力,使我院早日跨入全国一流技师学院行列。

二、改革思路商贸服务技术系下设会计、商贸、艺术设计三个教研室,设置有电子商务、市场营销、会计、物流、旅游与酒店管理、艺术设计等专业。

并于___年___月承担了人社部电子商务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任务、全国示范校会计专业的建设任务。

因此,我系将以人社部电子商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为契机、以全国中职示范校会计专业建设为着力点,大力推进电子商务、会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

在此基础上同步推进物流、旅游与酒店和艺术设计三个专业的一体化教学改革。

三、主要内容1、___全系教师、特别是有改革任务的骨干教师认真学习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国家已颁布的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标准,为一体化改革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2、遵照人社部有关第二批试点院校一体化改革工作安排,做好电子商务专业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任务。

3、借鉴人社部第一批试点院校一体化改革经验,结合全国示范校专业建设要求,做好会计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任务。

4、___开发电子商务、会计专业一体化课程学材、教材及教辅资料。

5、___实施旅游、物流、艺术设计等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

6、改进、完善、建设各专业校内实训室,以满足一体化教学。

7、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提高一体化教学水平。

8、努力培养一批一体化教学师资团队。

9、首先成立电子商务、会计专业一体化教学试点班、技能竞赛班,全力实施一体化教学。

以点带面,再全面普及全系各专业一体化教学。

一体化课程 教案

一体化课程 教案

一体化课程教案教案标题:探索独特之旅:发现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交叉点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交叉点和相互依赖关系;2. 培养学生多学科合作和综合思考的能力;3. 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技巧;4. 激发学生对跨学科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

教案时间:4周(每周4节课,每节课45分钟)教案步骤:第一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引入- 第一节课:介绍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定义,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和研究领域;- 第二节课:讨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交叉点,并引入一些具体的例子;- 第三节课: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交叉点的理解和想法;- 第四节课:总结本周的学习,回顾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交叉点,并布置作业。

第二周:案例研究与跨学科合作- 第一节课:介绍一个具体实际问题,例如气候变化对社会造成的影响;- 第二节课:分组讨论,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子问题,例如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要求他们同时考虑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因素;- 第三节课:引导学生展开深入研究和调查,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 第四节课:学生小组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并进行总结讨论。

第三周:分析和批判性思维- 第一节课:引导学生分析已展示的研究成果,评价学生小组的研究方法和结论的可靠性;- 第二节课:讨论发现和评价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鼓励学生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反思;- 第三节课:进行实践活动,例如模拟辩论赛,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讨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优先关系;- 第四节课:总结本周的学习,鼓励学生就跨学科研究和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进行思考和讨论。

第四周:解决问题与展望未来- 第一节课:引导学生从研究和讨论中提出解决方案,促进他们对实际问题的思考;- 第二节课: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他们之后如何将所学的跨学科知识应用于其他领域;- 第三节课:学生小组合作,提出并展示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其他实际问题的方案;- 第四节课:总结整个教案,回顾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收获,并进行讨论和反思。

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

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

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为适应当前职业教育发展要求,推动学校“一体化”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培养质量,XXX制定了“一体化”教学评价标准(试行)。

该标准基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相关文件精神和学校实际情况,旨在将理论、技能、工作任务等教学内容、研究、工作、工作过程等教学活动、研究区、讨论区与工作区等教学资源配置、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与社会职业能力训练、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养教育为一体,形成“一体化”教学基本原则和基本标准,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一体化”教学基本原则包括将理论、技能、工作任务等教学内容设置一体化,将研究、工作、工作过程等教学活动实施一体化,研究区、讨论区与工作区等教学资源配置一体化,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与社会职业能力训练一体化,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养教育为一体。

一体化”教学基本标准包括以学生为中心,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专业能力与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同步发展,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与工作过程知识相结合,行动导向教学与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工作页、教材、任务书、网络资源、说明书、指导书的综合运用,学生输出的学业成果能展示、有记录、有外显,研究任务完成后,师生对工作过程知识有提炼和提升。

一体化”教学环节与基本规范包括课题引入、教师演示、规划任务、完成任务、质量检测、整理实训工位、布置实训报告及实训小结,旨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社会能力,把实践能力升华为理论素养,获得认同感成就感,让学生确信“我能行”。

一体化”教学评价细则包括学期授课计划、教案、教学日志、教学总结、听课评价、教学准备、教学巡视、教学环境、教学组织和学生评教等方面,旨在全面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研究效果。

其中,任课教师需制定A、B两份试题及评分标准并经教学部主任审核后,由教学部交送教务处。

学生技能考核将由教学部安排两名专业老师进行教学效果采集评价,评委在考核时将随机抽取一份试题,并根据评分标准进行打分,评分汇总后作为班级成绩。

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

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

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一、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

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通过整合各学科知识,促进跨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因此,制定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1.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水平2.培养学生的跨学科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3.推动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4.实现学校教育教学目标的全面提升三、实施步骤1. 成立专门组织设立由校领导和专家教授组成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方案的具体实施和监督评估工作。

2. 制定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方案由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制定具体的改革方案,包括整合课程设置、跨学科教学计划、师资培训等内容。

3. 整合课程设置调整学校课程结构,将相关学科知识进行整合,设计具有跨学科特点的课程体系,例如将语文和艺术结合、数学和科学结合等。

4. 制定跨学科教学计划制定教师跨学科教学计划,鼓励不同学科的教师进行合作教学,达到跨学科教学的目的。

5. 进行师资培训组织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培训,帮助教师了解一体化课程理念、教学方法及实施技巧,提高教师的跨学科教学能力。

6. 实施一体化教学学校统一安排实施跨学科教学,鼓励教师开展合作性教学,引导学生开展综合性课程设计、实验等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7. 监督评估建立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监督评估机制,定期对改革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方案,确保改革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预期效果1.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学习兴趣增加,成绩提高;2.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得到更新和提升;3.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得到认可和肯定。

五、总结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全校师生和管理者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全面的改革,才能真正实现一体化课程教学的目标,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一体化教学实施方案

一体化教学实施方案

一体化教学实施方案一体化教学实施方案1.前言在当前的教育改革背景下,一体化教学成为了不可避免的趋势。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引入旨在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全面化的需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

本方案旨在对一体化教学进行系统分析与研究,制定出一套科学、实用的一体化教学实施方案,不断探索和实践一体化教学,促进教育的变革与革新。

2.一体化教学核心理念一体化教学的核心理念是:教师的角色是指导者和学生的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和学生在共同形成的学习环境中协作,共同创造学习价值和意义;学习内容是相互关联的,具有内在联系,应该以多元化的形式展现,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的学习和交流;学习过程是鼓励探究、合作、交流和创新的,通过分享与交流,学生可以有效地掌握知识,理解概念,形成能力和品质。

3.实施步骤(1)学校领导班子领导力量统一:学校领导班子在推动一体化教学方案实施的开始阶段,应该有一个领导班子领导力量统一的过程。

集体领导有能力,正视新时代发展的任务,带领全体教师,制定一体化教学方案,并全面展开推广和实施。

(2)开设一体化教学课程:学校教育整体规划的时候,应该在课程设置方面下大工夫,把一体化教学作为一个重要的课程体系。

通过对教育教学资源的整合,对学科内容进行分析,统筹整合不同领域的知识、技能和素养,制定一体化课程体系,开展一体化教学实践方案,建设人才培养的平台,促进学科的协调发展,促进学生全方位的成长。

(3)制定一体化教学方案:一体化课程体系是一体化教学的重点和基本条件。

在制定一体化教学方案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并要充分考虑各学科之间的内在逻辑性,建立信息化的教学环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4)教师培训和管理:为实施一体化教学方案,学校领导班子必须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和管理。

教师不仅应该精通自己的学科,还应该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素养,熟悉数字工具的应用,能够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式,增强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参与和创造性思维。

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一、背景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更新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化,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下学生的需求。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我校决定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二、目标1.实现学科之间的深度融合,打破传统课程的壁垒,促进知识的整合和联结。

2.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改革内容1.制定跨学科融合课程:结合不同学科知识,设计跨学科合作的课程,推动不同学科教师的合作。

2.强化项目导向学习:鼓励学生进行项目式学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推动课程资源共享:建立学校内部课程资源库,推动教师资源共享,减少资源浪费。

4.实施个性化评价:发展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特长培养。

四、实施步骤1.制定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改革目标和任务。

2.成立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工作小组,统筹规划改革工作,明确责任分工。

3.组织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跨学科教学能力和项目式教学能力。

4.设计跨学科融合课程,鼓励教师进行跨学科合作,制定课程教学计划。

5.建立学生档案,跟进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

6.定期开展评估,总结改革经验,不断完善改革方案,推动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

五、保障措施1.加大对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宣传力度,引导学生和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2.调整学校课表、教学设施等,为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便利条件。

3.加强师资建设,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推动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

4.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促进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

六、预期效果1.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得到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2.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明显增强,学习质量和学校整体教学水平有所提高。

3.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提升,跨学科合作能力和项目式教学技能得到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零部件的手工加工》课程一体化教学实施方案一、课程定位与建设基础《机械零部件的手工制作》课程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六门重点建设的核心课程之一,主要由以典型零件的手工加工为载体设计的5个学习情境组成,通过教学做一体化的方式完成课程的教学。

学生在进行典型零件加工的过程中完成金属材料性能及选用、零件图的识读,常用工具、量具的正确使用以及零部件的装配等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并在掌握零件手工制作的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了解工作过程、工艺流程,学会工作方法,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今后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为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机械产品加工、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与维护、机电设备的操作以及机电设备的销售服务等技术工作奠定坚实的机械工程基础。

该课程在骨干校建设过程中,为机电一体化专业重点建设的课程,目前已完成一轮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验,基本完成了院级精品课程,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公开出版了专门为该课程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配套的以学生工作页为核心的教材,打造了由名师领衔,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学团队,同时建立了专供该课程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教室,一体化教学的基础非常好。

二、一体化教学设计思路1、课程中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梯度性和实用性改变传统的理论讲授和实践训练分别进行的在不同的场地由不同的教师教授的理论实践相脱节的做法,把传统实践教学中的先分项训练,在模拟综合的做法,变成以六个与工作岗位密切关联的以真实工作任务为基础的教学情境,有较为简单的螺纹配合件的加工到较为复杂的台虎钳制作,使得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且具有明显的由易到难的梯度递进关系,并且对于学生今后从事机械零部件的加工与装配零工作具有较为实用的知识和技能积淀。

2、课程载体的创新与特色教学情境一:螺纹配合件的加工,主要训练学生对金属材料的认识、简单零件图和装配图的识读,零件的生产过程认识,螺纹结构认识、简单工量具的使用以及划线、锯、锉、钻、攻丝、套扣等基本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教学情境二:鸭嘴锤的制作,主要是让学生在有一定的手工加工技能和材料、读图等知识的基础上,自己设计制作一个简单实用工具,进一步提高对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同时要求学生能进行简单零件图的绘制,正确选材、合理选择工具、量具和进行操作,正确选择热处理;教学情境三:手工制作V型镶配三套件,主要训练学生掌握叫精密零件的组合件加工和装配,特殊工作条件下零件选材和热处理特点,简单部件加工与装配要求;教学情境四:万能分度头的装配,主要训练学生掌握精密部零件的拆解和装配,特殊工作条件下精密零件加工与装配要求;教学情境五:手工制作台虎钳,主要训练学生对于同一个产品多种材料,多种类型的配合类型同时存在时如何正确选择材料、加工前后热处理法的选择,零件质量的检验以及产品装配质量的检验;采取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六步教学法,注重学生对于生产组织过程的能力培养将每个学习情境分成若干个学习活动,讲所要学习的知识点、技能点穿插到每一个学习活动中,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必须能够引导学生清晰地知道所学知识的有什么用、怎么学,如何学的更好。

(1)资讯:了解学习任务,阅读任务书,引导学生利用各种学习资源,查找学习信息,专业知识,明白要干什么、需要那些些知识,怎样获取。

(2)计划:学生自愿组成学习小组(一般为6-8人)分组,分别查阅和收集资料,独立思考和学习,通过讨论分析后提出本组工作计划和分工协作计划。

(3)决策:各小组在学习讨论的基础上制定出工作方案,责任到人,分工明确。

老师分别参与个小组的方案制定,进行有效的引导,不易强求一致。

(4)实施:按照既定的工作方案和工艺路线,由各小组独立完成零件的制作和检验,教师在其中主要是大衣和审核,及时纠正不规范动作,严密关注学生工作情况,杜绝事故发生,或协助进行事故、故障排除,学生始终是主体。

(5)检查:加工过程中教师应随时提醒学生注意质量和精度,学生随时将按要求检查零件质量,装配完成后,要进行整体检验,也可以进行组与组之间互检。

(6)评价:进行工作任务相关知识点和技能要点掌握程度的总结,学生参与自查考核,组内进行考评考核,小组集体进行工作成果展示,教师根据结果和平时观察进行考核。

并及时进行意见反馈。

三、一体化教学设计方案(一)学习情境(任务项目)设计(二)教学方案设计(以V型镶配三套件的手工加工为样例)教案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机械零部件手工加工教师工作页3-1信息咨询,有何收获?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机械零部件手工加工教师工作页3-2注意的问题?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机械零部件手工加工教师工作页3-3哪些方面做得比较好,那学方面还需要加强。

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机械零部件手工加工教师工作页3-4进行成果展示2.学习成果展示3.完成评价考核2、主持成果展示会3、主持评价与考核2、进行成果展示3、清扫工作现场任务完成要求1.独立完成工作任务2.进行工作场地清理3.填写工作评价单4.填写工作任务反馈单5.进行本情境学习效果总评。

总结评价根据各阶段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工作态度、职业道德表现,教师评价打分考核内容与方式考核内容考核方式1、工作态度:20分2、工作成果40分3、操作规范30分4、团结协作10分1.个人自评:20%2.小组评价:30%3.教师综合评价:50%在工作方法、工作工程、实践技能方面的收获进行自我评价。

(三)工作页(学生作业单)设计情境三:V型镶配三套件的手工加工学习情境V型镶配三套件的手工加工工作任务完成V型镶配三套件的手工加工学时18工作任务描述我院机电工程系接到为某企业生产V型镶配三套件50套,要求工期6天。

机电系接到信息后,计划在教师的指导下,从业务洽谈,信息咨讯,工作计划制定,工作条件准备,加工实施,质量检验,产品交货等全部由2011机电一体化班级学生担任。

学生在进行V型镶配三套件的生产过程中,学习机械配合、金属材料、机械识图,质量检测、手工加工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学习产品生产的组织与管理。

生产流程管理等企业生产经验。

工作内容1、与委托方进行产品生产业务洽谈;2、通过信息咨询,了解进行V型镶配三套件加工时必须了解的机械配合基本知识,V型镶配三套件结构,材料认识以及热处理基本知识掌握手工加工基本技能,机械测量的工具使用方法。

3、掌握配合件的检测4、完成V型镶配三套件加工与检验5、掌握进行学习成果展示,参与学习效果考评的方法工件一、课题布置:燕尾配合加工行加工,具体如下:件I按方法①中的件I加工工序加工到位。

件II按方法①中的方法制作,但保留0.01-0.05mm进行修配。

相比加工件I加工件II多一步工序,即去除内部余量时先打排再用錾子去除废料。

优缺点分析:方法①:可准确加工出各个零件的实际尺寸,任选二件即可配合使用,但每件加工要求高,适用于批量生产方法②:可保证零件加工完成后两件之间的配合间隙,但单件零件尺寸精度较低,适用于单件生产由于该燕尾配合属于单件生产,且需要保证间隙,方法①加工对于学生,难度较大,而采用方法②进行操作,可减少学生加工难度,并能保证配合尺寸和配合间隙。

故选用方法②来完成该零件的加工。

教学过程3、工艺安排3.1检查工件的毛坯:1)用钢直尺检查外形尺寸是否有足够的加工余量;2)检查外形精度误差是否过大。

图1.13.2外形整理:(如图1.1)1)整边(平行度、垂直度、平面度)都附合图纸尺寸要求90mm×60mm×8mm ;2)形状精度是配合精度的基础。

3.3划线:按图样划线要找出外形基准的中心(对称面)线,以外形边作基准找出燕尾线两边画线。

(如图1.2)如图1.2注:1)线条要清晰、细、不重复。

2)不能划错(看清尺寸要求) 3)复查(可用直尺复查) 4)用V型块作为辅助工件找线。

教学过程3.4打样冲及钻工艺、排孔:按画好的线进行打工艺孔及线段的样冲孔和排孔(如下图),1、对孔加工的圆心、工艺孔打样冲,而排孔的只有对称线中间的打工艺孔,其余找一条2mm线来代替。

2、用¢3钻头钻工艺孔和排孔,钻速1000转/分。

注:钻排孔时要从中间的孔往两边钻,一个接一个,如果出现转偏就留出余量,把其余的孔钻好再将工件反过来加工。

3.5加工燕尾凸件(基准件)如下图所示:1)按划线锯削材料留有加工余量0.8~1.2mm;(如下图1.3)图1.3mm尺寸,达到表面粗糙度Ra3.2 的2)锉削燕尾槽的一角完成60°±2′及200-.003要求.mm及与顶面的平行度。

A、利用外能角度尺跟深度千分尺控制深度20003-.0B、用万能角度尺控制60°角。

C、利用圆柱测量棒间接测量法,控制边角测量尺寸L。

3.6加工燕尾凹件加工凹件工艺跟凸件区别在于凹面底边使用錾子去除废料。

教学过程4、加工中所需要注意的问题。

1)尺寸的间接测量(重点):讲解、分析参数40±0.10尺寸不能直接测量的原因以及解决的方法。

如图2所示图(2)该零件加工时,选用的基准为90mm的底面和两侧面,由于40±0.10的尺寸在燕尾两尖角处,通用量具无法测量燕尾根部,且影响该尺寸的因素很多,例如该部位是否清角、是否倒角等。

所以在测量该尺寸时,通常利用圆棒来间接测量。

2)间接尺寸的计算及分析(难点)利用公式推导图2参数L尺寸,解析L尺寸与40±0.10尺寸的关系。

尺寸L=40+L1+L2由于40±0.10是定值,L1=L2 ,所以只需计算出L1或L2其中一个尺寸,即可算出L尺寸。

用L减去L1(L2)X2 即可得到40±0.10的尺寸。

最后通过测量、计算的到的结果符合40±0.10,则尺寸加工满足图样要教师签名:教师签名:教师签名:工作过程计划单工作过程决策单工作任务实施单(四)考核评价设计注重过程性和阶段性考核,每一个学习情境完成后进行一次考核,所有的学习情境完成后,按照各个学习情境所占权重,加权计算总成绩。

每一个学习情境按照学生遵守生产规范、作业情况、各单项任务完成情况和综合项目完成情况及个人在团队合作项目里的表现来定成绩。

考核过程采用动态管理,各阶段成绩透明,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自己的优点,提高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

四、一体化教学实施计划1、实施时间:2014年8月--2015年1月。

为该课程进行一体化教学实施阶段;2、实施班级:2013机电一体化1班3、实施地点:学院机械加工实训中心,手工加工一体化教室。

4、实施团队:主将教师---施卫保,助讲---张立升5、课时安排:每周2次,第一次2节课,第二次4节连上。

五、预期成效(包括建设成果)在第一轮的一体化教学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教改力度,突出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主动参与,团结协作,自我展示评价的能力,进一步探索以过程性考核为核心的考核评价规律,完善学生工作页,为我系全面推进一体化教学树立一个参照样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